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不嫁高门-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下哄堂大笑。
  恶婆婆啐了一口东邻家,又来到旁的邻居家门前,“西邻家,我要去上吊啦,你可别拉我。”西邻家也不开门,只是在幕布后面高声回道,“有绳吗,没有我借你!”
  台下爆发出更大的笑声,好些人笑得直揉肚皮。杨雁回也忍不住拿手绢捂着嘴巴轻声笑了。
  杨鹤一眼瞥见妹子这般作态,忍不住指着她对大哥道:“哥,真叫你和娘说着了,这丫头病了一场,还真是比以前像个姑娘家了。”
  杨雁回闻言没好气的白了杨鹤一眼,不再理会他,又转头看戏去了。
  因为有小姑英英在,这出戏大体上还是很欢乐的,最后也是大团圆结局。妻贤子孝,婆母悔改,小姑讨喜,台上一片喜气洋洋,台下人看得欢欢喜喜,心满意足。
  唱完后,人群里有人说着“散戏了,散戏了”,大伙儿虽然意犹未尽,却也都合上马扎,三三两两的散去了。
  焦云尚也只得和杨家一干人道别。临去时,他还对杨雁回道:“过几日我要和爹进京,到时候给你带糖吃。”
  杨雁回不由怔了一怔,心道,吃糖有什么稀罕的。但也只能笑着道谢:“如此便多谢焦大哥了。”
  焦大哥?这称呼到让焦云尚也怔了一怔。待他回过神来,杨雁回已回转过身子,往前走了。他不由又傻笑起来,雁回妹子病了一场,性情倒是温柔了不少。
  杨家兄妹随着散戏的人潮往家去,一路上又有人三三两两的向他们打招呼。这次杨雁回可认得一些人了,先主动向长辈们打招呼,“庄大爷,回家呀?”“郭大娘,您回去呀?”
  看这一趟戏,还让杨雁回发现一桩趣事———村里很多长辈管杨鸿叫“大鸿”,管杨鹤叫“二鸿”。这里的习俗,家中有兄弟的,不管弟弟们本名叫什么,一律按照长子的名字来叫。杨鹤是老二,所以就是“二鸿”。
  杨鹤似乎对这个称呼很不满意,每次有人叫“大鸿,二鸿”时,杨雁回都能发现二哥的嘴角在抽搐。想不到杨鹤这个土生土长的青梅村人,比她还不适应乡俗。她越瞧越觉得有趣,偏生只能忍着笑,一路到了家门口。
  杨鸿在自家街门前站定,道:“雁回,你和二哥回去罢,我先送堂妹。”
  杨雁回答应一声,又转头去瞧杨莺,“莺儿,改天得空来找我玩儿。”杨莺也答应一声,这才和杨鸿一道往家去了。
  进了街门后,杨鹤一边往正屋里走,一边好笑的问杨雁回:“这一路上就看见你偷偷傻乐,什么事这么高兴?”
  杨雁回一惊,以为自己不经意间笑了出来,忙伸手去摸自己脸颊:“我哪有笑?”
  “我没说你笑,我是说你偷着乐。你是我妹子,你心里有没有偷着乐,我会看不出来?”
  杨雁回一时回答不上来,干脆抬起下颌朝杨鹤道:“你管我乐什么?”然后加快步子朝闵氏屋里去了。
  闵氏正坐在炕头上,对着账本子犯愁。前前后后已经给了长房七十两银子,还赔上了十亩地,如今又要少一笔进项。虽说待收了租、粜了麦子后,还能有些进项,可到底这半年还是亏着的,就算果园里的桃子都卖了,她今年也是白干,撑死了也就是收支平衡。
  这么些家业,一年累死累活的忙到头,哪里能白干?若是鱼塘的收益一直好,那倒也罢了,可若连鱼塘的收益都受了影响……她还想着给儿子攒聘礼,给闺女攒嫁妆呢!
  听见女儿的声音,闵氏忙收起愁容。看到雁回进屋,忙招呼她:“雁回,来,到娘这儿来,跟娘说说,那戏好看吗?”
  “好看。”杨雁回也踢掉鞋子上了炕。
  “喜欢听,明儿个就还去,还让你哥他们和你一道去。”闵氏依旧是微微笑着。
  杨雁回却瞧出她的笑容不同平常,便问道:“娘,您有烦心事?”

  ☆、第10章 忧烦

  闵氏听了女儿的问话,只是道:“没什么要紧的。你快去睡吧。”
  “娘,我还不困,精神着呢。”
  杨鹤此时也进来了,听见杨雁回的话,接口道:“就是,我看她的精神头比谁都大。”
  这时,杨崎也从外头回来了,看到妻子的愁容,笑问:“怎么,还在为送鱼的事发愁呢?”
  闵氏不由抱怨道:“怎么当着孩子们的面就说了?”
  杨崎却道:“他们也都大了,早该学着帮你理家了,你呀,就是太娇惯孩子。”
  闵氏却对杨雁回道:“别听你爹吓唬你,没事,去睡吧!”
  “娘,您这样忧心忡忡,却又什么都不说,女儿哪里睡得着?你就告诉我吧,兴许我能帮你呢!”
  杨雁回说的是真心话,她是真的想帮忙。在这个环境里,她接触到的人,大抵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吃饭的。
  闵氏辛勤理家,杨崎也是早年吃了大苦的,就是如今身子不好了也闲不住,还坚持照管后院的菜园子。秋吟要照顾好她,还要帮着做缝补浆洗和洒扫的活计。于妈妈何妈妈更不用说了,要在后院养鸡鸭、喂猪,帮着杨崎侍弄菜园子,还要每天做全家和伙计的伙食。甚至连村头老郭家的小儿子都有事儿干———天天来帮杨家放牛,将几头老黄牛都照料得好好的。
  两个哥哥虽说大多时候都是闷头读书,农忙的时候也是卷起袖子帮忙的,而且苦读也是为了将来考功名,既为自己博前程,也能为家里增光添彩。杨家世代单传,只到了杨崎杨岳兄弟这代才得两个儿子,且世代贫寒,往上推八辈,也只高祖那一辈出过一个穷秀才,到了这两代才算过上像样的日子。若是杨鸿、杨鹤他日能金榜题名,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唯有她杨雁回是个吃白食的!虽说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贵生活,可是杨雁回到了如今的环境下,越来越不想过那样的日子——所有的人都在积极努力的拼搏,怎么能单单落下自己呢?
  闵氏看到女儿认真的模样,愁绪一扫而空,不由笑道:“傻丫头,你能帮上什么忙?”
  杨崎在一旁的太师椅上坐下:“不管能不能帮忙,总得让孩子们知道。”
  在对待儿女的问题上,杨崎和闵氏是有分歧的。闵氏秉承娘家时候的家风,坚持娇养女儿。关于儿子方面,她只有一个要求——考个功名回来!
  杨崎的要求更高一些,虽然他对儿女少有呵斥,更多的时候,比闵氏对孩子都慈祥。但是管你书念得再好,在闺阁里养得再金贵,也得知道爹娘的辛苦,明白钱来的不易,将来得好好孝顺你老子娘!
  闵氏叹了口气,只得对两个孩子道出原委:“秦家可能不让咱家送鱼了。”
  杨雁回忙问:“怎么不要了?秦家是咱家的大主顾么?”
  杨鹤也道:“眼下正是鳜鱼上市的时节,怎么这时候不要呢?”
  杨雁回闻言奇道:“怎么是这时候上市?那‘桃花流水鳜鱼肥,西塞山前白鹭飞’,当我不知道哪?这时节,还有桃花吗?”
  “哈哈哈”杨鹤闻言就不厚道的笑了,还指着她对闵氏道,“娘,你听听你听听!”
  闵氏也哭笑不得:“雁回,你倒是忘得干净,往年你爹教你的那些,你病了一场,就全还给他了?”
  杨雁回张口结舌,她又说错话了?她心虚地看了杨崎一眼,发现老爹没有失望和动气的意思,这才悄悄舒了一口气。
  闵氏只得耐心向女儿解释道:“咱们家养鱼和野生鱼,时节上是有差异的。咱们的鳜鱼,本来就应当是这个时节才最肥最大。只是那些大户人家讲究吃个‘春令时鲜’,所以早两三个月便会着咱们挑了新鲜的鱼送去各府里。那些鱼都是我左挑右挑才挑出来一些长得肥大的。就那些,也没法和如今鱼塘里的鱼比。”
  杨雁回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闵氏道:“鳜鱼还算是好的,胭脂鱼更是如此。那胭脂鱼的成鱼,一条能长到□□斤呢,这么些年了,咱家的胭脂鱼就从没养到过那么大。”
  “这么大?”杨雁回很惊奇。
  “可不是吗?”闵氏道,“要养到那么大才上市,喜欢吃胭脂鱼的人家,哪里等得急?这样也好,咱们也可以尽快上市,养鱼的时间短了,风险也小一些。不过银钱上咱们就要卖得高一些,总得卖到成鱼的价钱才好。”
  “女儿明白了。那娘刚才为何说到秦家呢?”
  闵氏道:“往年这个时节,秦府都会要上五百多斤鲜鱼。秦府老太太是这个月做寿,那老太太娘家势大,名下庶子又争气,老太太不管平日如何,到了这时候,都是决计不会俭省的。秦大人更是乐意向外头表示自己的孝子身份。老太太做寿这天,秦府哪年不摆上六十来桌?老太太就喜欢吃鳜鱼和胭脂鱼,她的寿宴,鳜鱼是必上的菜色,光这一项就三百来斤呢。还有那位苏姨娘,也是喜欢吃鳜鱼和胭脂鱼。苏姨娘也是这个月的生辰,每每到了她生辰,虽不好往外头的体面人家递帖子,但是那些娘家的亲戚都会去秦府做客。她家里兄弟姊妹五个,侄子侄女十七八个,加上老父老母,嫂子弟妹,姐夫妹夫的,还有娘家走得近的亲戚,那也能摆上五六桌。每桌上两道鱼,要么一个脆皮鱼,一个清蒸鱼,又或者是松鼠鱼或者糖醋鱼,都说不准的。但肯定是要一条鳜鱼,一条胭脂鱼。娘家亲戚临走,她还会让带些鱼虾蟹什么的回去。”
  这事杨雁回是知道的,她假意猜测道:“这也到不了五百斤吧?莫不是秦府还有其他主子赶在这段时间做寿吧?”说来都没人信,秦府的几个主子,除了秦芳,生辰还真是都挤到一块去了。就连秦莞,都是下月的生辰。
  “可是叫你说着了。那秦侍郎也是这个月的生辰,秦府还有四个庶出的儿女,除了已是侯夫人的秦二小姐是三月里的生辰,另外三个,都是下个月的生辰。秦侍郎和那位英大爷到也不怎么铺张,只阖家吃个饭。另外三个庶出的小姐,都是要给其他府上要好的小姐们递帖子的。虽说是庶出的,可秦府对庶女也娇宠得紧,想和秦府交好的人家,谁不买面子?无论哪个小姐生辰,也都能摆上三两桌。秦家这些年都是吃咱家养的鱼,干脆也不费那个劲儿了,每年这个月,咱们都往秦府送一批活的鲜鱼。秦府自己养在几个大鱼缸里,随时取用。那得多少鳜鱼,多少胭脂鱼?可不就是三百来斤?”
  杨雁回的笑容渐渐有些不是滋味。秦府几个庶出小姐的生辰,每次都比她这个嫡女还气派,她自打懂事后,过生辰从不往外递帖子。每次不是称病,就是说没心情。本来她就很少交际,也没什么要好的闺中密友,没必要去摆那个场面。趁机让人看看也好,秦府的嫡女不过生辰,庶女倒要讲排场。你苏慧男不是能装吗?想表面上让她这个嫡女风风光光,没门!
  可是她的举动,并没有给秦府招来一星半点的风言风语,更没给苏慧男惹来半分麻烦。原来苏慧男每次到了她生辰,都会安排人在京郊大肆施粥,每次都施上三五日才算作罢。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的年月,她倒去安排施粥。好罢,不管多太平的年月,也是有乞丐的。甭管每天施几碗粥出去,反正声势很大,而且对外宣称秦莞不爱排场,只是心地良善,想趁着生辰的时候多做善事。
  这举动一开始倒是给秦莞招来不少好名声,但是渐渐的众人便都知晓了一件事——秦侍郎的原配是生女儿亏了身子,这才在生产不久就过世了,所以秦家大小姐才不愿过生辰,反只想在这几日做些善事。
  不管这说法是怎么流出去的,总之是传了出去。因为这个传言,有说秦莞克母的,也有觉得“克母”这说法荒唐的,可不管信不信秦莞克死了母亲,总归是没人觉得秦家的嫡出小姐不在生辰摆筵席有什么不妥了。待秦莞发现自己失策,想借着生辰置办几桌席面请别家小姐来做客,也好扩大交际面时,已不好开口了。
  至于继母葛氏的生辰,连阖家吃个团圆饭的待遇都没有,施粥更是别想。无儿无女的继室不往外递帖子做寿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至于苏氏,再怎么讲排场,反正也不往官宦人家递帖子,只有娘家主动来人罢了,别人谁管得着?那些言官御史,自然也就没人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
  发现自己渐渐想得远了后,杨雁回便压下心头百般滋味,道:“听起来确实不少。”
  闵氏道:“何止这些。秦府的主子平时也要吃鱼的,还不只吃鳜鱼和胭脂鱼。她们那样的人家,连下人也是吃得好穿得好,鸡鸭鱼肉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咱家鱼塘为了多些产出,那鳜鱼是和青虾轮养,胭脂鱼也是和鳙鱼、草鱼、鲫鱼、鳊鱼轮养,下人等闲吃不上鳜鱼和胭脂鱼,难不成还吃不上别的鱼?那鱼可都是咱家送去的。这说不要就不要了,一时半会,可叫我再去哪里找个主顾收走这些鱼?咱们家可没有开着卖鱼的铺子,难不成要沿街叫卖?”
  杨雁回问道:“秦家为何不要咱家的鱼了?”
  说起这个,闵氏面上便带了些怒容:“你不是在秦府门前被马车撞过么?秦家那位姨娘怕……怕你的八字和秦府犯冲。再一个,上次出了那档子事,秦府的人那般冷漠,我说话也多少不客气,两家也算是起过冲突。人家担心咱们不给挑最好的鱼送过去。”
  杨鹤气恼道:“岂有此理,明明是咱们吃了亏,他们反倒生出小人之心!”
  杨雁回心道,这番心肝和做派,到真是苏慧男的。
  闵氏却道:“我原本也不想再往那里送鱼了,我还怕秦府冲了我们雁回呢!只是前些日子忙着照顾雁回,后来忙着给果园施肥、治虫,下地收麦子、点玉米种儿,这一时半会还没来得及找好下家呢。不行,我得好好想想,究竟这鱼还能卖到哪里去!”
  杨雁回忙又问道:“娘,秦府给咱家准话了吗?真不要咱家的鱼了?”闵氏一时半会找不到买家,秦府又岂能轻易找到合适的卖家?从卖鱼的铺子里买,价钱要贵上许多,苏慧男肯?何况京中卖鳜鱼和胭脂鱼的人家不多,她寻得到卖相顺眼的鱼么?
  闵氏道:“这倒不曾。是你表姨与我捎来的信,她这些日子太忙,出不得府,幸好还识得几个字,便央人给我捎得这书信”她指指翘头小几上一个拆了的纸封,“信上说苏姨娘虽然还没放出明话,但已经让人四处打听,寻其他合适的卖家了。表姨让咱家早作打算,免得临到头才得了秦府的话,耽误了生计。”
  杨雁回一咬牙,道:“娘,这鱼咱们还是接着往秦府送吧!什么犯冲不犯冲的,女儿不信那个,那明明是霍家的马车撞得女儿,何况那只是个意外,谁都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桩祸事。”
  她现在势单力孤,人微言轻,跟秦府比起来,身份可说十分卑微。可这不代表她日后也没有丝毫机会报复苏慧男。只要杨家和秦府还有瓜葛,她总能寻到机会徐徐图之。若是往秦府送鱼的生意不做了,她就失去了一个和秦家密切接触的机会。单靠表姨嘴里漏出来的那些话,还远远不够呢!退一万步来讲,即使靠着送鱼这点关系,日后仍是不能让她寻到机会报仇,好歹也可以解了杨家的燃眉之急。
  闵氏叹道:“这送与不送,如今可由不得咱们。”
  杨雁回道:“总有法子让那苏姨娘打消心头疑虑的,女儿需得仔细想想。”在杨家,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苏慧男,只要找准了方法,她一定可以轻松打消苏慧男的疑虑。
  从头到尾,杨崎都只是听着妻子和孩子们的话,并不多言,一直到此时才笑呵呵的开口:“雁回,你若是能想出好法子,帮咱家解决这一桩麻烦事,爹以后天天给你买冰糖葫芦。”
  他也是经过风浪的人,是真的不犯愁。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怕啥?酒楼和大户人家轻易不多要鱼,那些卖鱼的铺子兴许肯收呢。就算卖鱼的铺子也没人收,大不了就真的沿街叫卖!他本意是让孩子们知道这一桩难事就行了,没必要让大家伙都跟着担忧。是以,他一开口,屋内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散去了。
  杨雁回一头雾水。冰糖葫芦?这样也算利诱么?老爹也忒小气了!
  闵氏不由笑起来:“你还记着雁回小时候天天嚷着吃糖葫芦的事呢?这时候了,还有心情打趣女儿!”
  杨鹤也直乐,还顺手拍了拍她妹子的脑袋,将她梳得整齐滑溜的头发弄得凌乱了好些:“在爹眼里,雁回恐怕还是只有五岁,永远都长不大呐!”
  杨雁回一把推开杨鹤,气恼得瞪了他一眼。
  杨鸿此时才回来,听到屋里一片笑声,进来后便问:“爹,娘,什么事这么高兴?”
  闵氏指着宝贝女儿道:“咱们雁回长大了,知道帮娘分忧了,你爹要奖励她呢!”一边说着,又笑起来。
  “是吗?”杨鸿打量几眼妹子,很认真地道,“这到确实是一桩喜事!”
  杨雁回不满地撅起小嘴:“大哥,你也来打趣人家!”
  闵氏好容易才忍住不笑了,挥手赶孩子们离开:“好了好了,事情都说完了,娘再想想该怎么办。天色不早了,别在我这屋杵着了,都回屋睡觉去。”

  ☆、第11章 闺中密友

  翌日便是青梅村过庙会的日子。按照京郊村里人的习俗,这天除了有不少卖吃的用的穿戴的,还会有玩杂耍卖艺的、套圈玩乐的等等汇集于此,很是热闹,比平时的集市好玩不知多少。而且各家亲戚也都会来做客,各家各户也都热闹着呢。
  偏杨家没有姑奶奶需要走动,一直都是接待闵氏娘家的兄嫂。可巧雁回舅母娘家的弟媳新添了个大胖小子,今日正好请满月酒,提前就说好了今年庙会不来。是以,杨家今日竟难得的清净,只听见左邻右舍不时有迎来送往的欢声笑语。
  杨雁回没心思去庙会上瞧热闹,在后院拿着根细细的竹竿撵着鸭子往笼子里去,心里却想着,一定要想法子保住杨家往秦家送鱼的生意。秋吟在一边摘茄子,杨崎正琢磨着再在院里多栽几棵果树,这样院子就更好看了,他来来回回比划着,想着把果树栽什么地方最合适。
  杨雁回觉得老爹心真宽,笑说:“爹,我看娘都快愁死了,你却一点不急。”
  杨崎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那秦家还没真说不要呢,急什么。”
  “娘说了,真等到那时候,就晚了。”
  “会有法子解决的。你先帮爹看看,树栽到哪儿合适?”
  “要我说,还不如直接种些好养活的花花草草呢。咱家这院子里,不是已有这许多果树了?果园里的果树更多。倒是那花圃有些小。”
  “就是因为咱家果园里有果树,才要种树,直接从果园里移过来几棵就行了。等到来年春天,咱家院子里开完了杏花还有桃花,开完了桃花,还有梨花。唔,对,要再移过来一棵梨树才好。”
  “爹,您偷懒。”
  “你不也在偷懒?你是赶鸭子,还是在追着鸭子玩?”
  父女两个正互相打趣,杨鹤忽然来了后院:“雁回,家里来女客了,娘不在,反正都是来看你的,你去招呼吧。”
  杨雁回便问:“哪位女客来了?”一边说着,一边蹭到杨鹤身边,低声道,“二哥,我认识人家不?”
  杨鹤好笑地瞧了她一眼,道:“我差点忘了,你的脑子已经坏掉了,很多人都不认得了。”
  “二哥,你……我告诉娘去,说你又欺负我,说我脑子坏了。我还要告诉爹和大哥!”哼,二哥敢欺负她,全家人都会给她撑腰的!
  其实杨崎就在一边比划地方,仿佛根本听不见次子和幼女的话,压根就懒得搭理他两个。待到儿子真敢欺负女儿,才轮得到他出头呢。
  杨鹤果然投降了:“好好好,真是怕了你这小姑奶奶。我跟你说,年龄大一些的,做少妇打扮的那个,是秀云姐。”
  杨雁回蹙眉道:“秀云姐是谁啊?”好像从她醒来,就还没见过这个人呢。
  杨鹤、秋吟、杨崎三人齐声道:“你连秀云(姐)都不记得了?”
  秋吟挎着菜篮子,急急忙忙跑到杨雁回身边:“姑娘,秀云姐就是庄大爷的女儿呀!你平日里和她最是要好,一有空就恨不得黏着她。秀云姐嫁人后,你时常盼着她回娘家。你怎么不记得了?”
  “我也不想忘记啊”杨雁回叹口气,又问杨鹤,“听你的话,还有别人?”
  杨鹤回道:“是九儿。”
  九儿?好像听过这名字。杨雁回想了想:“哦,我记得九儿。她是咱村一个在威远侯府当差的婢女。是她给她家里人捎的口信,说撞我的确实是霍家的马车。九儿的爹娘来看我的时候,对咱娘说过。”
  杨鹤问道:“就记得这些了?”
  杨雁回点点头:“嗯。”
  杨鹤不由叹气道:“你这脑子是打算一直坏下去了吗?”
  杨雁回不干了:“你又说我脑子坏掉了。爹,你看他。”
  杨崎本来是不想站队的,此刻只得被女儿逼着表态,笑呵呵道:“你们俩啊,真是长不大,从小儿吵到大。鹤儿,多让着点妹妹。”
  这时候,杨鸿的声音从前边传来:“雁回,怎么还不来?秀云姐和九儿都等了好一会儿了。”
  杨雁回忙道:“这就来了。”急急忙忙提着裙子,一路小跑着往前厅去了。
  过来瞧杨雁回的两个女子,一个身着淡青色妆花褙子,水蓝色绣白荷花云缎马面裙,约莫十七八岁,模样清丽,身量苗条,只是面容略有些憔悴。另一个约莫十四五岁,上身穿粉绿色长衫,露着下边的雪青色长裙,虽说五官平平,但胜在肤色好,瞧着白白净净的。两个人的衣料和做工剪裁都极好,足以让普通村民瞧着眼热了,更别提二人头上式样新巧别致的珠花了。
  杨鸿此时正在厅中陪坐,看到杨雁回进来,三人都站了起来。
  “呀,可真是巧,两位姐姐今天怎么一起来了?”杨雁回巧笑着上前。
  那个年长一些,做少妇打扮的女子笑着上前,亲热的拉过雁回:“不是特地一起来的,是赶巧碰到一起的。快来让我瞧瞧。我看你这气色比以前还好呢,这下可是放心了。娘跟我说你出了事,差点没救过来,真吓坏我了。我一直想来瞧瞧你,就是不得空,婆家事情多,怎么也离不了人。今天咱村里过庙会,我可是能回来看看爹娘,看看你了。”
  庄山和与其妻陈氏儿女缘浅,三十好几才得了这么个女儿,又过了十多年,才得了个儿子。是以,庄山和虽说与杨雁回的祖父平辈论交,儿女却和人家的孙辈们年岁相当。反正两家没有亲缘,孩子们图方便,私下便以平辈称呼,杨雁回一直管庄秀云叫姐姐。庄秀云性情温柔,素来待雁回甚好。杨雁回刚与庄秀云手指交握,便本能的觉得有种窝心的体贴温暖。
  九儿和杨雁回便没有什么深交了。这九儿家原本是杨家的佃户,因祖父母身体不好,常年延医问药,是以家中十分穷苦。后来因为祖父母相继过世,需要操办丧事,母亲又生了重病,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便将她卖入了威远侯府。
  杨崎夫妻因她家生计艰难,是以常年减免地租,逢年过节还接济过几次,所以九儿家对杨家一直感恩戴德。九儿进了侯府后,倒也争气,没两年就被提了上去,做了世子夫人身边的三等丫头,前不久才升了二等丫头,吃穿用度不比中等人家的小姐差,还得了恩典,每月能回家探望父母幼弟一次。如今九儿家的光景,早不似以往那般凄惨了。
  九儿此时上前给杨雁回深深施礼:“雁回姑娘。”
  杨雁回连忙将她扶起来:“九姐姐,你这是做什么,可要折杀我了。”
  九儿打量了她几眼:“雁回姑娘越发好看了,这气色瞧着也好。先前听说侯府的马车撞了你,我也是一心想着来看你。只是侯府规矩多,总也寻不到机会。幸好我如今能回村里探亲了,刚回了家,爹娘赶紧就打发我过来了。其实哪用他们打发我来呢,我自己也记挂着你。我还怕杨叔和婶子怨了我,不叫我来呢。”
  “怎么就怨了你了?你虽是在侯府当差,可那赶车的也不是你啊。我爹娘都是明白事理的人,他们喜欢你还来不及。”
  杨雁回既已来了,还和九云二女说上了话,杨鸿便离开堂屋,回自己房里去了。
  庄秀云上上下下打量了杨雁回一番:“雁回,我怎么觉得你和从前不一样了?”虽然这才刚见面没一会,但她总觉得雁回如今的言行仪态都与从前大有不同了。
  “是吗?有什么不一样?秀云姐,你看我是不是变得更好看了?”杨雁回一手抚着自己的面颊,还顺势转了个圈儿。她知道原来的杨雁回性情活泼,可是她如今早已放开了性子说话做事了,她觉得自己如今也够活泼了,怎的仍是有这么多人说她变了呢?
  庄秀云点了点她秀气的鼻梁:“又来了,你就臭美吧。”
  “呀,秀云姐,你这手怎么了?”杨雁回拉过庄秀云的手,她手腕皓白如雪,十指纤细白嫩宛若春葱,只是手背上却有几处淡淡的新痕。
  庄秀云抽回手:“没什么,炒菜时不小心被溅出来的油星烫了。”
  九儿好生讶异:“秀云姐,你怎么还……”她话到一半,发现庄秀云的脸色变了,忙将后面的话生生改了,“还是这样好看。我娘总说呢,女孩嫁人了就不如以前好看了。”
  其实她原本是想问秀云怎么会自己动手炒菜。她明明记得娘对自己说,秀云嫁了个商户人家,婆家生意不错,日子十分宽裕,家里婆子丫鬟都有,尽够使唤了。娘还说,全家人一条心,劲儿往一处使,等攒够了钱,待她到了能放出来的年纪,便向夫人求个恩典,将她赎出来,全家人就能团圆了。到那时候,娘再给她说个正经的好人家。也不求能像秀云婆家那样富足,但求个老实宽厚不欺负媳妇的人家。
  可是她瞧着秀云姐人憔悴了不少,整个人清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全不似幼时记忆中珠圆玉润的模样,这手上竟然还有被油星烫伤的斑点。得多大的油花才能烫成这样呢?那些做太太奶奶的,虽说也有不少为夫婿亲手做羹汤的,却少见做一些容易飞溅起油花的危险菜式。莫非秀云过得不好么?
  她到底在侯府呆久了,虽说心下转过数个念头,面上却没显露什么。
  庄秀云听了九儿的违心夸赞,只是微微一笑,赶紧转过了话头:“九儿,我听人说你在侯府步步高升,做了世子夫人身边的贴身丫头,瞧瞧这气派,真是不一样了。”
  九儿忙说:“哪有什么气派,不过是怕给主子丢人,不能再穿回以前的衣裳。”
  “秀云姐知道你是个好姑娘”庄秀云拉过九儿的手,轻轻拍了两下,赞叹道,“咱这京郊地界儿上的人,就算没进过那高门大户的府邸,还没见过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