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昭郡主-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她机灵,凤阳大长公主也没忍住笑了出来,“婳嫔有这样的荣宠,这肚子里若真的生下来是个皇子,皇上不定怎么高兴呢。”
皇上当真是老了,早些年鲜少有过这样独宠一人的事情。她也是见过那颜氏的,若说只是因为貌美,她是不信的。
可这样的貌美,确实是能让皇上感受到自个儿也变得年轻了。
可岁月流逝,人哪里能真的就万岁万岁万万岁了,若皇上不能正视自己的年老,那日后,只怕会更加忌惮东宫。
这一点,谢元姝自然也想到了。
因为重活一世,她更知道上一世因为承平帝那句喜降麟儿让郑皇后和太子才愈发坐不住了。
等谢元姝从鹤安院出来,才刚回了凤昭院,就有丫鬟进来回禀:“郡主,方才大太太回府了,不过听说在佑安寺祈福时,遇上了大姑娘,也不知出了什么事儿,大太太一路上脸色阴沉的很”。
谢元姝是知道大嫂今个儿往佑安寺祈福的事情的。
自打谢云菀出嫁之后,大嫂这段时间都在张罗宝桐和砚青的婚事。前些日子就挑了吉日,说是要亲自往佑安寺去,替砚青和宝桐求个平安符。
只谢元姝也没想到,偏偏谢云菀也会往佑安寺去了。
事情不可能这么巧的。
要不就是大嫂暗中给谢云菀递了消息,要不就是大嫂身边的人,嘴巴不严。
可不管是哪一点,两人之间肯定是闹的不欢而散。
谢元姝自不会去管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大嫂偷偷给谢云菀递了消息,那也是人之常情,即便母亲知道了,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芷东侍奉着她重新沐浴更衣,知道郡主今个儿往宫里去想必是累了,便劝她小憩一会儿。
谢元姝笑着点了点头。
而这一睡,就直接睡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芷东见她醒来,笑着递上了刚沏好的茶,缓声道:“郡主,只怕今个儿大姑娘往佑安寺去,是她自己的主意。听说大太太回来后,鲜有的动了怒,之后又把院里一个洒扫的丫鬟,给遣出府去了。想来,是这丫鬟暗中给大姑娘递了消息的。”
“大太太还说了,日后再有这样吃里扒外的东西,就直接发卖到勾栏去。想来,大太太是气坏了。”
谢元姝心中一阵诧异。若只是因为谢云菀收买了大嫂身边的一个洒扫的丫鬟,为了母女能够见一次面,大搜不至于这样动怒。
可想而知,谢云菀肯定是又口无遮拦了,惹大嫂失望了。
芷东缓声又道:“郡主,这大少爷的婚礼过后,二少爷的婚事怕也该相看起来了。奴婢听说,今个儿大姑娘似乎就是为了二少爷的婚事去的。只是具体怎么惹了大太太震怒,奴婢也没打听出来。”
谢少远的婚事!
是啊,谢云菀又怎么可能不过问谢少远的婚事。
在她心里,恨不得少远能够取代少恒。
沉香院里,阮嬷嬷给纪氏捏着肩膀,心中再一次感慨,太太怎么就生了大姑娘这样的女儿呢?
自从大姑娘回门那日国公爷发话,他就当没有这个女儿,大太太更是对大姑娘彻底失望。母女间便再无见过面。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大姑娘竟然把手伸到了这沉香院。今个儿佑安寺祈福,竟是遇到了大姑娘。
如果只是这也罢了,大太太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没想到,她竟然想插手二少爷的婚事。
大太太虽说是续弦,可这些年执掌中馈,二少爷的婚事自然是老夫人和国公爷做主的。
可大姑娘竟然说大太太愚蠢,说郡主见不得二少爷好,就连老夫人,也会因为世子爷,而故意拿捏二少爷的婚事。
这是什么糊话,大太太听了,差点儿没气的晕过去。
“母亲,您怎么就想不明白呢?大哥已经被请封为世子,日后少远只能处处低他一头。你这当母亲的,怎么丁点儿不会替少远筹划。他读书的事情且不提,可即便他日后入仕,也该有个得力的岳家。”
“前些日子,太仆寺卿明家的女儿往祁王府来,她和朱宝茹交好,我便琢磨起这事儿来。若能让少远娶了这明氏,少远未必就不能和大哥争个高低。”
太仆寺卿明家纪氏是知道的,更是负责京畿、北直隶等处的马政事务,可也因此,她不难揣摩出女儿为何偏偏提及了这明氏。
她虽是续弦,可这些年,对世子爷也是当做亲生儿子来看的,少远也懂事的很,自幼就喜欢读书,从不和少恒争这个高低。她有什么不知足的。
难道非得弄得兄弟阖墙,弄得家宅不宁她才开心吗?
所以,对于女儿故意等在这里,却是为了这样的私心,她如何能不动怒,“好了,少远的婚事,自有老夫人和你父亲做主。哪里轮到你操心了。”
谢云菀却像是被激怒一般,眼中带着愤怒道:“母亲,就因为你从不知道提前谋划,才害的我这样,若不是因为这个,我怎么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笑话!”
纪氏一口气差点儿没喘过来。怎就是她害的了。她费尽心思想撮合她和侯家二公子,可她呢,偏偏自作聪明。撇开这个不说,她要嫁到祁王府,是她自己跪求殿下同意的,谁也没有逼她。
而今,她丝毫不反省自己,却把这一切都归咎在她身上。
纪氏暗暗心惊的同时,心里别提有多酸涩了。
“你这孽障!难怪老爷说就当没生你这个女儿。我算是看清楚了,在你心里,什么礼仪孝道,都是没有的。到底是谁教养的你这样自私,这样不知所谓。”
谢云菀冷哼一声,根本看不到纪氏的伤心,阴阳怪气道:“母亲多年里把大哥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还不就是为了讨父亲欢心,不就是为了做给祖母看。”
“我看母亲比我都要虚伪,我起码敢承认自己要什么,可母亲,只怕是装了这么多年,连自己真正怎么想的都不知道了吧。”
“我就不信了,但凡是个脑子清楚的人,怎么自己的亲生儿女的分量,会比不过一个继子。”
“因为你,我处处被小姑姑欺负,因为你,我弄得这样狼狈不堪。可二弟,你还不准备提他谋划,我就没见过你这样懦弱的。为母则强,这就是屁话。”
这孽障,当真是疯了。
阮嬷嬷也吓得脸色苍白,一路赶回府,大太太更是鲜有的震怒,揪出了给大姑娘暗中通信的丫鬟。
“太太,大姑娘本就是这样的性子,您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阮嬷嬷侍奉纪氏身边多年,心中难免担心太太为了此事郁结于心。
纪氏的声音有些虚弱,哽咽道:“我当她经此一事总该有些悔过之心的,可没想到,她非但不自我反省,还把所有的一切都归咎在我身上。我上辈子是欠她的不成?”
“太仆寺卿明家,亏她想得出来。明家掌管马政,如今皇上因着对谢家的忌惮,都想着撮合郡主和那卢家公子,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
阮嬷嬷看着太太难过的样子,劝着道:“太太,大姑娘怕是失心疯了,不管说了什么,您千万别放在心上。”
“在奴婢看来,太太不管是对大少爷,二少爷,还是大姑娘,都尽心尽力。尤其是大姑娘,太太从没有亏欠她的地方。奴婢看大姑娘明明是自己心里不痛快,才把火发到太太身上的。”
纪氏眉头紧蹙:“我对她是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了。”
鹤安院里,凤阳大长公主也听说了纪氏撵了丫鬟出府的消息。
褚嬷嬷低声回禀道:“奴婢差人往沉香院打听过了,说是大姑娘想插手二少爷的婚事,看中了太仆寺卿明家的姑娘。”
在这谢家,凤阳大长公主想知道一件事情,又岂会有人敢瞒着她。
只是,她也没想到,会是因着这件事。
也难怪纪氏会这样动怒了。
纪氏多年恭顺,可谢云菀这一招,却是要故意让少远和少恒相争。
纪氏怕也吓坏了。
“她倒是个厉害的,竟然想到了明家的姑娘。”
看殿下皱眉,褚嬷嬷缓声道:“大姑娘向来就是主意大的,想必是在祁王府受了委屈,才琢磨起了二少爷和明家姑娘的婚事。”
第139章 滴水不漏
谢云菀这会儿也回了祁王府。
一进屋子,她就扑倒在床上哭了起来。
母亲怎么就那样小心翼翼,若二弟能娶了明家的姑娘,这到底有哪里不好了。
她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她做什么,都会被母亲训斥。
伴雪递了帕子上前,宽慰她道,“姑娘,大太太素来就没有让二少爷和世子爷相争的心思。您今个儿的话,怕是把大太太给吓着了。”
谢云菀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是啊,她又怎么不知道,母亲向来是这样的性子。
凡事都要顾及大哥,都要顾及爹爹和祖母。
她怎么就不能替自己想一想,她可是她亲生的闺女,如今嫁到祁王府,却仍然是清白身子。至今朱裕都没碰她一下。
她不想这样,而这事儿说打底,是她没有倚仗。若二弟稍微能和大哥相争,朱裕又何以会这样对待自己。
想着这些,她又忍不住低泣出声。
就在这时,有丫鬟进来回禀,“二少夫人,听说今个儿皇上把那傅氏指给了陈家世子爷。”
谢云菀闻言诧异极了。
那丫鬟小声又道:“好像是郡主亲自往乾清宫去求了这恩旨。皇上宠着郡主,听说非但允了这旨意,还把御膳房的一个做点心的厨子赏給了郡主。”
随着丫鬟的回禀,谢云菀的脸色愈发阴沉。
凭什么?凭什么她总能这样高高在上。
那桩丑事之后,傅氏却成了陈延之的正妻,又是御旨赐婚,谢元姝明摆着就是为了羞辱定国公府。
凭什么她受了委屈,所有人都向着她,连她这样孩子气的想故意给陈家人难堪,皇上都能让她这样胡闹。
定国公府再怎么也是大皇子的岳家,可皇上丝毫不顾及,只为了哄小姑姑开心。
“姑娘,这傅氏的事情和我们并无关系,您没的为了这个气坏了身子。”
可谢云菀又如何能听得进去。
谢元姝当真好大的本事,连御膳房的厨子都敢要,这根本就是不知规矩。
再看看自己,自己受了这样的委屈,几乎成了京城最大的笑话,可谁又肯替自己做主。就连母亲,也只知道训斥她。
凭什么,凭什么同样是出了丑事,谢元姝就能被这么多人护着。
她不甘心。
可她又能拿谢元姝怎么办?
下一瞬,她眼睛却是一亮。是啊,她确实不能拿谢元姝怎么办。可她最是和宝桐要好,她若能让宝桐没脸了,那不也是打击到谢元姝了吗?
可到底该怎么做呢?
其实早在出嫁前,她就日日在想着,怎么能拦了宝桐进门。
她不是没有想过,让宝桐未嫁进门之前,故意算计大哥和身边的小丫鬟有了丑事。可这她也只能想想,大哥很多时间都在密云大营呆着,她即便是有心算计,也鲜少能恰好有这个机会。
而且,这事儿若是败露,难保不牵扯到自己头上。
所以,她还是作罢了。
可现在,她又起了这样的坏心思。
凭什么自己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柄,她们却能开开心心的。
尤其是宝桐,那日往坤宁宫去,她看着自己的眼神,明显就是在看她的笑话。
这样的目光,让她耿耿于怀几日,几乎是夜不能寐。
伴雪看自家姑娘满目的算计,突地心里一咯噔,只她还没有开口,就听谢云菀道:“我若是没记错,现在轩哥儿身边侍奉的嬷嬷,还是那赵氏吧。”
伴雪点了点头。
谢云菀冷哼一声,“我偶有听闻,近来远郊不少流民染了天花,去,想法子让这赵氏的儿子也染上。赵氏还能不疼自个儿的儿子了。”
伴雪差点儿没吓晕过去。她是知道这赵氏的,很得大太太倚重。小时候就是小少爷的奶嬷嬷,因为做事得力,又守规矩,就被大太太留了下来,一直照顾小少爷身边。
也因此,她每隔十天才回家看儿子一次。
可姑娘竟然想了这么阴损的招。这赵氏的男人前年就去了,如今就靠着赵氏在国公府当差,才养了婆母和儿子。若没有这进项,她一个女人,到哪里去讨生活。
姑娘想必就是瞅中了这一点,觉得即便这赵氏知道儿子得了天花,也不可能真的回禀给大太太知晓,更会瞒着此事,如往常一样伺候小少爷。
若因此小少爷也染了天花,届时,未进门的表姑娘岂不就被推到风头浪尖上了。
小少爷身子一直就好,可偏偏在表姑娘即将入门时,出了这样的意外,尤其姑娘再故意弄一些流言蜚语出去,即便是大太太和大长公主殿下,也不可能心中没有计较。
如此一来,表姑娘能不能顺利进了谢家的门,还是两说呢。
可这也太残忍了,小少爷粉雕玉琢的,世子爷就这么一个儿子,姑娘怎能这样狠心呢?
可没等她开口劝姑娘,就听谢云菀道:“你当我真的是蛇蝎心肠,我也是没有法子了。宝桐若是嫁给了大哥,那日后,有她在,母亲眼中哪里还有我的存在。”
“而且之前裴氏是准备让宝桐嫁给姑爷的,你知道她嫁到谢家,会有多少人看我的笑话吗?你难道就愿意看我这样日日被人指摘。”
伴雪无措的看着她,“姑娘,怎么说小少爷也是无辜的。这若是真的有什么意外,若查出是姑娘背后主使的,世子爷如何能绕的过您。”
谢云菀一声冷笑:“做的滴水不漏不就成了,不过一件小事,若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要你何用!”
伴雪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满目的惶恐道:“姑娘,小少爷才那么小的孩子,这又不是普通的染了风寒,这可是天花啊,您当真狠心……”
谢云菀笑了笑,亲自扶了她起来,一字一顿道:“伴雪,我知道你最是忠心的。你也看到了,我如今的处境。可现在,我和你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也知道,大哥对那卫氏心中有愧,也因此,更注重轩哥儿这个儿子。若他有了什么意外,大哥再是坚强,也不可能受得了这样的打击的。”
“若因此颓废下去,那我们的机会不就来了?”
“母亲今个儿虽训斥我一番,可只要我好好劝母亲,尤其有了这合适的时机,母亲许也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的。若能让二弟娶了明家姑娘,大哥又承受丧子之痛,二弟未必没有机会取代大哥。”
伴雪看着谢云菀眼中的兴奋,到底还是没有再说什么。
是啊,若姑娘能翻了身,有二少爷这个兄弟做倚仗,姑爷也未必敢给姑娘这样难堪。
姑爷如今敢这样冷着姑娘,不过是觉得姑娘好欺负罢了。
很快到了第二天,谢元姝也听说了谢云菀昨个儿是想撮合太仆寺卿明家姑娘和谢少远。
且不说上一世这明氏哭哭啼啼的性子,便是因为上一世她嫁的人是谢少恒,她也断然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的。
虽现在是重活一世,好多事情的轨迹不一样了。可她绝对不可能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芷东看自家郡主眼中的冷意,心中微微有些诧异。
这太仆寺卿明家的姑娘,也不知哪里得罪郡主了,竟然郡主这样动怒。
就在此时,有丫鬟进来回禀:“郡主,韩家世子爷方才差人送来了这个。”
说着,就把手中的东西呈上前。
谢元姝看着她递上来的东西,不免失笑。
眼下已经十月了,确实是打猎的季节。可能猎着这白狐,倒是极其罕见的。
看她嘴角的笑意,丫鬟又缓声回禀道:“世子爷说了,再过不久天气就转凉了,拿来给郡主做披风。”
因为施家,卢家人入京的关系,这几日里,为了避人耳目,韩砺也鲜少往忠国公府来。
谢元姝知道,他这样的小心谨慎,是怕出了意外。
前几日,他还差人送了信来,信中只写了一行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此简洁的语言,谢元姝却看到了他的自信和笃定。
所以,她也没问他具体是怎么谋划的。
她也未曾想到,自己竟然会全然把这件事情交到他手中。
这样的信任,连她自己都有些被吓到了。
而此时的韩砺,正接到探子的消息,说是昭华大长公主已过了山西,快马加鞭几日的功夫,许能赶上太子大婚。
韩砺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吩咐常安道:“殿下舟车劳累,这么急的入京,倒是丁点儿都不顾及自己的身子呢。”
常安侍奉世子爷这么多年,如何听不出世子爷的言外之意,沉声道:“这次三少爷奉殿下回京省亲,想必殿下是想借着太子大婚,让三少爷结交一些人的。所以,才这么赶着往京城来。”
韩砺转着手上的白玉扳指,似笑非笑道:“何至于这样心急,她难道还想宫宴时,出风头不成?”
想到她当年逼的祖父娶了她,又逼的祖母居东府,这么些年对这事儿都耿耿于怀。韩砺就忍不住一阵怒意。
常安如何不知主子的心思,无需主子开口,他便缓声道:“世子爷,这事儿您交给属下去处理,保证不会让殿下如愿的。”
第140章 自知之明
太子马上就要大婚,郭太后却因为郭蓁的事情,闹腾的要往畅春园去,谢元姝闻着这消息时,压根没想过郭太后会是郑皇后的对手。
淮安侯府,张氏看着女儿消瘦了许多的样子,眼泪到底是没忍住掉了下来。
她颤抖着缓缓握住女儿的手,声音哽咽道:“我可怜的孩子,娘又何曾不想替你做主,可有皇后娘娘在,即便是你祖母,还有你爹爹,又哪里能听得进我的话去。”
对于张氏而言,因为郑皇后的私心把女儿弄得如今这样尴尬的境地,她心中自然是恨的。可她除了叹气,又能够如何。
皇后娘娘当真是好厉害,都这个时候了,还要让女儿特意往慈宁宫去劝太后娘娘。
郭蓁也是紧咬着嘴唇,她心里是知道姑祖母不会对这件事情置之不理的,她也想过,有姑祖母这样强硬的态度,姑母总该要退一步的。可她错了,一开始就错了。
姑母这些年执掌六宫,哪里还会把太后放在眼中。
否则,也不至于拖到现在,也不至于让她去劝姑祖母。
这根本是让姑祖母知道,她虽是慈宁宫太后,可她从不会是皇后娘娘的对手。
郭蓁不是不怨,她很想任性一次,看姑祖母真的往畅春园去,这样,姑祖母总归会替她寻一门合适的婚事的。
可她不能不顾及母亲,若这样僵持下去,姑母许不会拿她怎么样,可绝对会让母亲生不如死。
她不能做这个罪、人。
所以,比起心中的不甘,委屈,怨恨,她根本没有选择。只能亲自往慈宁宫去,忍了所有的委屈。
靖南王世子爷即便有求娶郡主的心思,她也只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若他没能顺利求娶公主,她也得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嫁给她。
看着女儿眼神中的委屈,张氏再忍不住,大声哭了出来。
“都怪我,早些年总想着你时常往宫里去,能得了你姑祖母的喜欢,就是皇后也能多看顾你一些。我怎能想到,会弄得今天这样进退两难的地步。”
郭蓁自嘲的勾勾唇角,道:“母亲,这又哪里是您的错。往日里,比起我,郑淼不是更得姑母的偏宠,可如今却被一顶轿撵悄悄抬到了东宫,连婚宴都没有。”
“皇后娘娘执掌六宫,太子殿下又当了这么多年的储君,我们又哪里是皇后娘娘的对手。”
眼下,她除了装糊涂,还能怎么办。
可她又不禁去想,若靖南王世子爷真的求娶郡主不成,她嫁给他,她和他之间,又会如何。她其实不敢奢望,能做到相敬如宾,已经是不错了。
往好的地方想一想,起码她还是靖南王府的世子夫人,无需再被皇后娘娘拿捏。
比起在东宫的郑淼,她其实已经很好了。
她不难去想,姑母因为外面那些流言蜚语,会怎样防着郑淼。所以,比起她的全然无退路,她也应该知足了。
有了这样的心理建设,这天下午,她就往慈宁宫去了。
郭太后看她来了,如何猜不出来,是郑皇后在背后搞的鬼,紧紧抓着她的手,眼中的愠怒藏都藏不住。
“姑祖母,是蓁儿不孝,让您跟着操心了。”
说完,她再忍不住扑倒在郭太后怀里,哭了起来。
郭太后拍着她的后背,声音也有些哽咽,“好孩子,不怕,不怕,有姑祖母在,不会让她得逞的。”
听了这话,郭蓁却是轻轻摇了摇头,道:“姑祖母,姑母是六宫之主,您若是为了蓁儿,执意往畅春园去,让太子殿下脸上难堪,蓁儿这辈子都不会心安的。”
“蓁儿更不敢因着此事,让姑母担上不孝的罪名,惹了皇上猜忌。所以,蓁儿不敢委屈。蓁儿也细细想过了,其实最终真的嫁给靖南王世子爷,也未必就不是好的归宿。我不敢奢求世子爷对我有愧疚之心,其实只要能和世子爷相敬如宾,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我知道姑祖母想替我另择婚事,可有姑母在,哪家敢趟这浑水。与其因着此事,传出更多的流言蜚语,倒不如,就这样把。”
郭太后知道这个侄孙女向来就是懂事的孩子,可真的听她说出这番话,她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睛。
这几日里,她心里又何尝不知道,皇后根本就没想跟自己低头。否则,也不至于迟迟没有动静。
她也微微有些难堪。
皇后让她这样下不来台,她除了生闷气,却不能拿她怎么样。
往畅春园去?那也不过是她说气话罢了。
不管她和皇后多深的嫌隙,淮安侯府和成国公府,不都盼着太子能顺利坐上那个位子,不都盼着太子能脸上有光。
她又岂会真的在太子大婚的事情上,闹的那样难看。
所以,她虽然心疼郭蓁,可方才她的到来,说出的那一番话,她不得不承认,给了她台阶下,否则,她也不知该如何办了。
若说她这事之前还有拿孝道压着皇后的意思,那么此事之后,她真的不想再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她老了,该有自知之明的。皇后若不是出自成国公府,若不是她的外甥女,她还有争个高低的可能。可现在,淮安侯府和成国公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其实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一开始,就已经和皇后绑在了一起。
想着这些,她拉了郭蓁的手,暗暗叹息一声,“好孩子,是姑祖母无用。自从你姑母逼的穆氏避居长春宫,姑祖母就该承认的,姑祖母不再是她的对手。”
“这宫里宫外的,只怕也都在看姑祖母的笑话。”
这般感慨让郭蓁哭的更伤心了,她一把扑倒在郭太后怀里,哽咽道:“姑祖母……”
一旁的景嬷嬷看着眼前这情景,也不由红了眼睛。
太后娘娘当初若能拦着郑皇后,也未必会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可世间又哪里有后悔药,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好一会儿,郭蓁才止住哭声。
景嬷嬷斟酌了下,开口道:“娘娘,这时辰也不早了,二姑娘今个儿入宫,也该往坤宁宫一趟的。”
郭太后暗暗叹息一声,虽心中咽不下这口气,可也知道,她再是赌气,也不好让蓁丫头失了规矩。
这若不往坤宁宫去,只怕郑皇后会觉得蓁丫头对她心存怨怼。
想了想,她到底还是交代宫女们侍奉郭蓁重新净面梳妆。方才她才哭过,就这样红着眼睛往坤宁宫去,还不知又惹了多少流言蜚语。
坤宁宫
郑皇后懒懒的靠在大红色金丝迎枕上,幽幽道:“经此一事,姨母该知道自己的地位了。这样置气,若不是本宫让蓁丫头往宫里来,她怕想找台阶下也不成的。”
赖嬷嬷低着头,恭敬道:“娘娘,太后娘娘如今确实不比从前,自打您入主坤宁宫,太后娘娘便再不能拿您怎么样。”
听着这话,郑皇后眼中的笑意更甚了。
不由问起东宫的事情来。
赖嬷嬷如何不知娘娘是在问郑氏,缓缓回禀道:“郑氏一直闹着要往坤宁宫来请安。除此之外,倒也没敢有别的什么心思。”
说着,她顿了顿,又道:“只是昨个儿似乎是想亲自做了宵夜送去太子殿下的书房,不过到底还是被身边的丫鬟给劝住了。说怕惹了娘娘动怒。”
郑皇后点点头,没有说话。
赖嬷嬷也有些琢磨不透,娘娘这到底是动怒了,还是别的什么。
只是不等她开口,就听宫女进来回禀,“娘娘,郭二姑娘过来给您请安了。”
听着宫女的回禀,赖嬷嬷心中不免感叹一句,这郭家姑娘,倒也是个识时务的。
郑皇后也因为她的懂事眼中又充满了笑意,等郭蓁恭敬的给她请了安,她更是拉了郭蓁的手,宽慰她道:“好孩子,姑母知道你一直都是最懂事的。你放心,姑母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外头那些流言蜚语,你且不要理会。等你太子哥哥什么时候坐上那个位子,姑母自会给你做主。等你生了子嗣,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姑母自会给他请封世子。”
郭蓁难掩眼中的震惊,不可置信的看着郑皇后。
她是知道靖南王府原先的世子妃给世子爷留了子嗣,还是个哥儿,也因此,世子爷格外的宠着这个孩子。可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了子嗣之后,能够取而代之。
这真的太吓人了。
她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的。
看她吓得脸都白了,郑皇后却好生得意,又开口道:“你这孩子,姑母还能骗你不成?等你太子哥哥登基,靖南王府虽说是宗亲,可只要你太子哥哥一道旨意下去,靖南王府还敢不从不成。”
这样的郑皇后让郭蓁第一次理解了,当年她何以能逼的穆氏避居长春宫。
她只觉得指尖都在颤抖,她虽然觉得世子爷转而求娶郡主,让她很是难堪,可也从未想过,要这样拿捏世子爷的。
从小,她就知道姑母逼的穆氏避居长春宫,更知道外面那些流言蜚语,时至今日,都有人借着郑淼成了太子良娣的事情,戳她的脊梁骨。
可这样的得意,她是不愿意的。
若她真的嫁给世子爷,那世子爷便是她的夫君,是她信得过的人。她不想这样日日算计,夫妻反目。
更不想成为第二个姑母。
第141章 太子大婚
时间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太子大婚之日。
天还未亮,东宫的宫女和内监们就忙乱了起来。
而坤宁宫里,郑皇后也是一身华服,妆容前所未有的精致,可面儿上却丝毫都没有笑意。
太子大婚,依着祖宗的规矩,该是御林军在前开道,从崇文门出发,銮仪卫备八抬凤轿至顾家去迎亲的。
可今个儿一大早,郑皇后却听说,御林军那边并未有任何的动作。
郑皇后差点儿没气晕过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