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在大唐-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廴绾我膊豢赡芏砸桓隼咸**。

萧皇后满头银发,气度非凡。饶是一生磨难,立于朝堂之上,环顾左右,竟然自有一种威严的气度。

目光落到杨悦面上,霍然一震,眼中露出十分复杂的神色,盯着杨悦的眼睛,愣愣出神,一动不动。

太极殿中落针可闻,静静等待萧皇后出言。

杨悦心中砰砰大跳,望着萧皇后的双眸,知道这个人是决定自己生死之人,心情大是紧张。

萧皇后一直静止不动,双眸似是追忆,似是迷茫,又似惊诧与哀痛……

许久之后,萧皇后徐徐言道:“赵王杨杲在江都已被逆贼裴虔通弑杀。”

殿中突如一锅开水泼下,“哗”的炸了开来。

杨悦惊呆,杨贵妃也已变色……

第一百六十四章 涅盘(上)

杨悦心中不由暗呼一声:“李愔啊李愔,你找的什么证人。这个萧皇后分明是敌非友。”

李世民也已是眉头大皱。

五御史中有三个望向李世民,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殿内突然又变得哑雀无声,静得令人胆寒。任谁都知道萧皇后的证言意味着什么。隋国公主和杨贵妃只怕立时便要收监。

李世民不言不语,群臣胆颤心惊。

这个时候,任谁都不敢先冒出来。毕竟关系到一个公主和一个贵妃的命运,甚至还包括两位皇子的命运。无论是谁先冒出来,只怕立时便会坐实了是整个事情的始作俑者便是他。那这个人将来只怕下场比杨贵妃等人还要惨。

李世民舐犊情深,原太子李承乾阴谋造反,他尚不忍杀之,更况吴王与蜀王两个儿子,同时被陷。杨贵妃又是他极宠爱的妃子。便是这个隋国公主,李世民对她也是喜爱非常。这一点,众参政的阁臣无不知道。

这个时候,连柳范这个一向六亲不认的御史也不敢再说话,哑巴一样糊住了嘴。

突然,一声冷哼。声音虽然不高,却十分响亮,整个大殿齐刷刷地望过去。

杨悦看时,见到一双半醉半醒的眼神,心中一怔。冷哼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杨悦当日在荆王府前巷遇到的“车夫”。

“车夫”当然不是车夫,一个车夫不可能在太极殿上,而且站在亲王之位。

“蒋王有何话说?”李世民沉脸问道。

“当日在江都目睹此事儿的人,并非萧夫人一个。”蒋王李恽幽幽地看了杨悦一眼,朗声说道。

“哦。还有谁?”李世民眼中突然闪过一道喜意。

“王、夫、人。”蒋王一字一顿,似是说出这句话十分的艰难,用尽了他浑身的力气。

王夫人?那天在荆王府前巷遇到的王夫人?蒋王李恽的母亲王氏?不知为何,杨悦突然心中微笑起来。这个王夫人似乎与她有些缘分。

“好,恽儿你去请王夫人上殿。”李世民嘴唇似乎有些哆嗦,显然十分激动。

“好。”

蒋王拖着懒洋洋的身子,转身走出太极殿。

众臣眼神突然十分复杂起来。殿中气氛变得异样。仍旧没有一点声响。

杨悦不由暗暗称奇。只有她不知道,即使李世民的皇命也不见得能请动“王夫人”,而且即使王夫人不肯来,李世民也无可奈何。因而李世民才会让蒋王李恽亲自去请她来。

众臣像是变成了庙里的泥像,表情定格。杨悦却分明感到大家肚中思绪暗转。似是正在看一个极罕见的喜剧电影,想哈哈大笑,却憋足劲不能笑出来。

整个殿上,静得怪异,静得出奇。上百双眼睛都齐刷刷的望向殿门。连李世民都有了一丝紧张。

“王夫人晋见。”殿前卫士一声念唱,太极殿门口闪出两个人影。

整个庙里的泥像突然又活了起来,表情却更加丰富。有些人分明是忍俊不禁。

李世民心头落下一块石头。不待王夫人行礼,有些尴尬地说道:“爱卿免礼。”

他只说爱卿,而不是爱妃。连杨悦也有点好笑地瞧着这一家子,理解了群臣的异样。

王夫人似是没有听到,自进殿以来,一双眼只是望向杨悦,盯着杨悦的眼睛,一言不发。便似杨悦的眼睛有魔力一般,任谁都看得出她的激动。

杨悦上下打量王夫人,这是她第三次见到王夫人,但却是她第一次看清楚王夫人的面目。美,自不待言。令她困惑的却是王夫人看她的眼神,那分明是一种痴迷,一种对情人才有的痴迷。

突然想起,有人说过自己的眼睛像极了隋炀帝,杨悦突然明白过来。这个王夫人痴迷的当然不是自己,而是是杨广。包括刚才萧皇后也是一言不发地盯着自己的眼睛,看来自己的眼睛果然极像了杨广。

据史书记载,杨广“美姿仪”。不难想象会是个大帅哥。著名美男子独孤信之女独孤迦箩之子,当然不会差。看来这个王夫人爱极了杨广,才不肯另嫁李世民。到也是个痴情的人。

想到此,杨悦不由向王夫微微一笑。

没想到杨悦这一笑,王夫人看到,突然珠泪滚滚,上前拉住杨悦哽咽道:“圣上”

杨悦不由错愕,她轻纱掩面只露一双眼睛,去看李世民。李世民眼中带了一丝无奈的尴尬与落末。

杨贵妃已轻声叹了一口气。萧皇后也已是泪影婆娑。

杨悦看了李世民的表明,心中暗笑,明白这个王夫人口中所喊的“圣上”其实是自己。她早已看出王夫人神情有些不对,看来王夫人是将自己当成了杨广。

急忙轻咳一声,低声唤道:“王夫人。隋国公主有礼了。”

王夫人一错愕,向反退了两步。

李世民趁机温言问道:“夫人认定隋国公主是炀帝之后?”。

王夫人这才回过神来,并不回答李世民的问话,反而转头望向萧皇后,上前行了一礼,徐徐言道:“皇后这些年四处奔波,难道连圣上的样貌都记不得了?”语气里满是讥讽。女人吃醋,原来不论年龄。

萧皇后身体大震,浑身抖动,满头银发簌簌作响,眼中闪过一道痛,诺诺地张了张嘴,恨恨地盯向王夫人,看了看蒋王,眼中也是讥讽大起,似是想说一句:“我虽四下奔波,却不像你已跟别人生了儿子出来。”

然而,终是没有说出来,半晌才言道:“即便是她样貌与先帝相似,也不见得便是先帝的后人。”

侍御史柳范此时也来了精神,言道:“萧夫人所言不错,即使隋国公主与隋炀帝长像相似,也不见得便是隋炀帝的后人。请问王夫人,赵王杨杲是否在江都被害?”

王夫人看了他一眼,重又看向萧皇后,说道:“皇后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

杨悦听了此话,不由心头一暗。心中苦笑:王夫人说萧皇后最清楚,然而萧皇后已说过“前隋赵王杨杲在江都被害”,也说是说自己与杨贵妃还是面临“死路一条”。

不知为何,萧皇后却比刚才的抖动更甚了几分,如筛糠一般,又唇已哆哆嗦嗦,不能成言。

李世民看到,温声言道:“萧皇后可有话说?”

萧皇后突然停了抖动,望着李世民,抿嘴说道:“前隋赵王杨杲在江都已被害。”

殿上已是死一般沉静。

李世民已有些急躁,望向王夫人,唤道:“表姊……”

王夫人却并不看他,紧紧盯着萧皇后,一字一句地说道:“赵王杨杲的确被裴虔通所害,一剑穿胸。然而并没有立死,皇后亲手将他交给了一个人,皇后难道忘记了?”

“哗——”

殿中翻起一片声响。

杨悦也长出一口气。突然感到有一道眼光望过来,转头去看,却是蒋王李恽。他一向懒洋洋的眼神,陡然变得十分明亮,似在笑着望向杨悦。见杨悦望向他,又赶忙转了头去。

杨悦遽然一惊,突然意识到这一切似乎与蒋王李恽有关。难道是她说服王夫人来作证?他为什么要帮自己?还有那天在荆王府巷,难道不只是赶巧,而是特意要帮自己?

“王美人定是记错了。”萧皇后神情冷漠,不再去看王夫人,而是双眼望向殿顶,淡淡地说道,“试想一个人被当胸穿通,透心而过,怎还能活?便是交给他人又能怎样,不过是死而矣。”

“可哪人不同,皇后知道他一定能救赵王,所以才将赵王交给他。”

“不同?世上难道还真有起死回升之术?王美人不要痴人说梦……”

“你——”王夫人冷哼一声,怒道,“你难道要眼看着圣上的骨肉死么?”

“死?”萧皇后扫了一眼杨贵妃与杨悦,微微冷笑,盯向王夫人,“只怕是你……”

她的话只说了一半,便不再说下去。只怕是你什么?只怕是王夫人希望看到隋炀帝的骨肉死?

这话说的有点莫名其妙。明明是若找不出前隋赵王杨杲在江都没死的线索,杨悦这个“赵王之女”,杨贵妃这个炀帝之女立时便要死。王夫人分明极力想要救人,萧皇后这话从何说起?

“你——”王夫人这次换作王夫人气得直打哆嗦,说不出话来,怒目萧皇后。

萧皇后也不示弱,还以怒目。

如果眼神可以杀人,只怕两个人早已相互将对方杀死了几百遍。

太极殿里一片寂静,群臣望着二人,只感到这两个怒红了眼的女人像两只斗鸡,炸开脖毛,恨不得上起大打出手。

杨悦看了,不由暗暗好笑,轻声一笑,说道:“二位夫人不用再争,王夫人既然说萧皇后曾将赵王交给一个人,只要将此人找来对质不就结了?”

此话一出,杨悦立时感到一道道目光如激光一般扫向她。

殿中百官静静的看着她,或面显惊讶,或暗含讥讽,甚至还有鄙夷与愤怒……

杨悦一怔,略一沉吟,才明白过来。萧皇后刚才说的那半截话,显然是在指责王夫人想要眼看着赵王杨杲死。

也就是说,赵王杨杲果真没死。唯有王夫人说的那个证人知道他的去向。

如果赵王杨杲还活着,他是前代的皇子,当今的皇帝会放过他?

当今皇帝或许可以封赏杨贵妃,可以封赏萧皇后,甚至是杨悦,这些前代公主或嫔妃。但前代的皇子却不同。当年的隋恭帝杨侑无声无息的死去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显然殿中众臣早已明白其中道理。萧皇后是想保护赵王杨杲才坚持说赵王已在江都被害。

然而,如果杨杲在江都已死,现在要死的便是杨悦与杨贵妃。

而杨悦这句话,招来的鄙夷与愤怒,自然是认为她为了自己活命,而不惜牺牲“父亲”杨杲。

想通此节,杨悦不由一阵大笑:“萧皇后多虑了。以当今圣上的胸襟,岂会容不下一个前代遗民?杨政道不也被圣上封为散骑侍郎”

此话一出,众人望向杨悦的目光陡然而变。已有不少人微微笑了起来。便是房玄龄看向杨悦的眼神也有些欣赏之意。

杨悦这句话虽然平常,却大有挤兑李世民之意,逼着他立时表明态度。若杨杲当真未死,李世民放过他,则萧皇后也好放心的说出杨杲去向。

果然,李世民哈哈大笑:“隋国公主所言不错。若前隋赵王尚在人世,朕要册封他为隋国公。萧夫人尽管放心,但说无妨。”

李世民已说到这儿,萧皇后再不肯说出赵王杨杲去向,只怕杨悦与杨贵妃再无幸免。

群臣目光已全部转向萧皇后。

萧皇后盯着李世民,似是仍在犹豫。她有点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李世民。

杨政道是前隋齐王杨暕的遗腹子,跟前她一同到突厥,在突厥的庇佑下建立一个所谓的“大隋”(史称“后隋”),其实不过是突厥的附庸。贞观四年被俘回长安后,李世民待以国宾,封为散骑侍郎。然而赵王杨杲,会被放过吗?毕竟赵王杨杲是隋炀帝的儿子,而且深受炀帝宠爱,甚至已写好诏书要立他为太子。一个前隋的太子与一个遗腹孙子对大唐的威胁自然大不相同……

“赵王杨杲在江都的确……”萧皇后一字一句,缓缓说道。

大殿上百官屏息,杨悦一颗心通通的跳个不停。

“圣上,孙道长求见……”突然,殿前卫士打断了萧皇后的话。

李世民一怔,眯起眼看了看萧皇后,又看了一眼押班的监察御史,点了点头:“传。”

孙道长?哪个孙道长?杨悦心中暗奇。难道是药圣孙思邈?他来做什么?

果然,殿外走进来一个面色红润、乌发童颜的道长,正是孙思邈。

“孙道长有何事?”

行过礼,李世民和声问道。

“圣上,善导大师涅槃了……”孙思邈静静地回道。

和尚涅槃由道士来汇报?大殿上群臣已睁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诧与怪异。

有两个人失声叫道:“善导大师涅槃……死了?”

失声之人一个是杨悦,另一个却是萧皇后。

杨悦是因为心中有许多疑团还不曾向善导大师问明白,才会大惊。萧皇后是为了什么?

一瞬间,萧皇后哀痛之色溢于满面,已失声痛哭起来。

王夫人颤声问道:“孙道长,善导大师便是赵王?”

第一百六十五章 涅盘(中)

孙思邈缓缓点头。

一殿皆惊。

不用说,孙思邈便是当日萧皇后将赵王托付给的人。试想这世间谁有起死回升之术?若有,唯药圣孙思邈也善导大师是赵王杨杲饶是殿上群臣沉得住气,也不由齐声惊呼。

“孙道长所言可是太平坊光明寺的善导大师?”房玄龄错愕地问道。

孙思邈点了点头,静声说道:“三日前,善导大师曾向贫道说过‘此身可厌,吾将西归’,贫道本极力相劝。今日一早,到光明寺去探望他,他已于寺前柳树上立化往生去了。”

殿上又陷入一片静寂。

唯有三个女人的哭声回荡。萧皇后、王夫人、还有杨贵妃都在呜咽抽泣。

杨悦半晌才回过神,失魂落魄地说道:“我还有许多话要问他,他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

众人望向杨悦,眼神里已满是唏嘘。杨悦的异样早已引起大家注意。不用说,事情仿佛已十分明了。

“圣上,”孙思邈语气依然波澜不惊,“善导大师曾有一言让贫道转告隋国公主。”

李世民点了点头,黯然说道:“道长请便。”

孙思邈缓缓走近杨悦,从怀中拿出一个东西,递给杨悦:“大师曾说,唯有公主识得此物。”

众臣一脸惊讶,前列的重臣看得清清楚楚,那是一张画,却又不像画,那画实在太小了,上面有字和图案,却又不似画上去的……

只有杨悦识得,那是她在后世施舍给善导大师的十元钱。她从袖出拿出一张一模一样的事物,心下一片茫然,莫名其妙地望着孙思邈。善导曾说他在梦中有人给了他这个东西,然而真的是梦吗?善导有没有在骗自己?

“原来公主也有一张,一模一样的……信物。”孙思邈显然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那东西,只好说那是信物,眼中亮光忽显,“大师让老道转告公主,是他将你带到这个世上,却没办法保护你,很是抱歉。”

杨悦心头大震,失声惊道:“他,他承认……是他带我到了这里?”

不待孙思邈回答,杨悦已一把抓住孙思邈的袖子,颤声问道,“他,可曾说过,有没有办法让我回去?”

“回去?”孙思邈满脸诧异。

殿上群臣一阵搔乱,纷纷摇头,看向杨悦的眼神,充满好笑、怪异,还有怜惜。

“傻孩子。朕想那善导大师只能带你来,却不能带你回去。”李世民见杨悦似是情急之下神志不清,痛惜地说道。

杨悦却没有听到一般,双眼直愣愣地盯着孙思邈,坚持问道:“有办法,对不对?他一定有办法……”

见隋国公主傻乎乎的,殿上浮起一丝笑意。没想到隋国公主竟然说出这等傻话。试想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娘胎里出来,又怎么可能再回去?

孙思邈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道古怪,叹道:“公主请节哀。公主既然来到这个世上,只怕再回不去了。”

“不能回去?不能回去?”杨悦身形一晃,失神地坐倒在地,“我真的不能回去了?”

杨悦这才发现,一直以来,自己未尝不是抱着一种到这个时代玩一玩心态。譬如旅游,总以为有朝一日终归还是要回去的。因而虽然一直努力,却并不曾真正融于这个时代。总抱一种看历史的态度来看待周身的一切。

特别是找到善导大师之后,希望能够回到现代的信心与日俱增。然而这唯一回转的希望都破灭了……杨悦止不住心内的悲伤,失声痛哭起来。

没有人知道她真正在哭什么。

殿上复又陷入寂静。

再无异议,杨贵妃所说不错,杨悦是赵王杨杲之女。

太平坊东南隅的光明寺门前有一排大柳树,柳新树净。

成群的喜鹊绕着一棵柳树久久不去。燕雀低环,莺鸟弦唱。一道异香弥满,经久不歇。

一枝柳树上静立一人。那柳枝纤细,在风中微摆,不知为何那人却稳立枝头而不坠。

仔细观看,却发现那人双目低垂,收眉闭神,已没有了半点气息。

如果那双眼睛不是低垂,任何人都不能看清他的面目。那双眼神太特别了,任谁看到便会被它深深吸引。如今那双眼神逝去,大家终于看清了他的样貌,原来是个极清秀风雅之人,乃是人间少有的美姿威仪。

树下端立一人,静静地看着他,一动不动。任谁见了都禁不住要伤心落泪,唏嘘慨叹。

杨悦无论如何也不明白,善导大师明明容颜如常,身体柔软,直如生人,众人却说他已“往生”。她不肯相信善导大师已逝,不准火化,已在光明寺前守着善导大师的遗体七日七夜。

日升日落,月上中天。

杨悦候在树下,没有眼泪,没有表情,静静地望着树端,不言不语。她的身后三丈开外才是卫士,远远地望着她,没有人敢上前打扰。

“南无阿弥勒佛。”一个不急不缓的声音不知何时静静地站到她身边。

“法师莫要再告诉我,善导大师端身立化,正是往生瑞相……”终于杨悦开了口,她没有回头,已知身后是谁。那个声音再熟悉不过,她曾无数次的与他辩论。

“贫僧有一个故事,公主要不要听?”玄奘法师静静地说道。

“公主?”杨悦黯然说道,“法师也认为我是善导大师的女儿?”

“善导大师幼年入沙门,潜心习练净土法门,礼佛万分虔诚,公主自然不是他的骨血。”

“不是?”杨悦一怔,快速回转头来,盯着玄奘,奇怪地问道,“既然不是,法师为何称我为公主?”

“公主乃是圣上所封,似乎原本便与善导大师并无关联。”玄奘法师并非看着杨悦,只是望向善导大师的遗体。

杨悦没有说话,盯着玄奘,半晌才道:“看来法师的故事定然不俗,不妨说来听听。”

玄奘法师双手合什,向善导大师行了一礼,微微一笑,说道:“很久以前,有一个奇男子,他本是汉人,他的祖上是汉代的士族。但他一出生,整个中国已四分五裂,战乱风云,而且一半以上由胡人统治。

奇男子的祖父与父亲已成了胡人的官员,他们的姓氏也是胡人给的姓,名字也取得跟胡人一模一样。

面对这个情形,奇男子大是慨叹,立志要恢复中国大汉民族灿烂文明;要统一中国;要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在一个契机下,奇男子终于得尝所愿,他作了皇帝,第一件事儿便是将原来的汉人改了胡姓的全部又改了回来。第二件事儿便是统一天下。第三件事儿便是开创了各种经国制度,均分土地,让百姓安居乐业……”

杨悦静静地听着,有点不太明白玄奘法师说的这个人是谁,他说的似是五胡十六国的情形,又似乎不是。

“奇男子生了个儿子,也是个奇男子。跟他的父亲一样,雄才大略。他自少东征西讨,平南国、经营西域、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统一天下有他的一份赫赫功劳,开壃扩土有他一份不朽功勋,经国治世有他的一份丰功伟业。他不断改进父亲的各种制度,经营天下,使天下大治……

他不仅文治武功,文采也斐然,还跟他的父亲一样,他长像奇伟,仪容绝代……”

他说的是李渊、李世民父子?杨悦暗想。但又不太像。

“然而他却过于急功近利,以为大业已成。四处游巡,好大喜庆,终于令一片大好河山,重又陷入狼烟峰起……”

杨悦突然明白过来,讶然说道:“我知道了,法师所说那个奇男子是隋文帝杨坚,那奇男子的儿子是隋炀帝杨广。可是……”

“可是”杨悦学过的历史书上,似乎对这父子俩的描述并非这样。

杨坚不过是以外戚篡了北周帝位的“窃国贼”,而杨广更是与商纣齐名的“暴君”,外加跟秦二世相似的“败家子”。

对于杨广,杨悦还有些好印象。毕竟修大运河并非如课本上所说完全是为了游玩,而是一条经济大动脉;经营西域,打通贸易之路,也是在建国强民;修驰道补长城,无一不是为国为民……

“可是隋文帝在历史上当真起到过这样大的作用么?”杨悦不无怀疑地问道。

“如果不是隋文帝,当今圣上大概还在姓‘大野’而不是‘李’。”玄奘面上突然露出一丝少有的激动,“三省六部、科举考试……那一项不是杨氏父子开创”

“哦?”杨悦微微一笑,诚然,玄奘法师说的不一定全对,但隋代杨氏父子建立的功业却是开创大唐盛世的基础,这一点却不可否认。

隋朝虽短,杨氏父子结束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令中国重又走向统一,怎会只是一个“窃国贼”与“暴君”所能达到的?

然而玄奘法师的激动,却令杨悦产生一丝奇怪。自他认识玄奘法师以来,从来都是波澜不惊,超然于万物之上,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

“但我今日我要说的奇男子,并非隋高祖与隋世祖二位……”玄奘法师似乎也意识到自己情绪有点失控,停顿片刻,平稳了一下心情。

“哦?难道还有第三个奇男子?”杨悦问道。

心中却在暗奇道:隋高祖、隋世祖?是说隋文帝与隋炀帝?玄奘法师为何如此称呼二人?杨坚庙号为“高祖”,谥号为“文”,但李唐给杨广可没起什么庙号,只有谥号。

玄奘法师缓缓点头,语调重又调整得不急不缓:“不错。”

第一百六十六章 涅盘(下)

玄奘法师抬手向柳树上一指,说道:“这第三个奇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杨悦奇道。心中却想:善导一个和尚又能奇到哪里?我看还不如玄奘法师你更奇。后世唐僧取经才尽是奇诞。

不由自主地顺着玄奘的手势,抬头去看树上,一轮圆月挂在树梢,月下的善导大师安然而立,那圆月正影在他的头顶,仿佛便是一尊佛像背后的华轮。

“孙道长所言不错,善导大师的确乃是赵王杨杲。”玄奘法师回首说道。

杨悦点头道:“这个我知道了,但这似乎并没什么奇处。难不成念‘南无阿弥陀佛’便是奇男子?”

玄奘法师看了看杨悦,微笑起来,他知道杨悦对佛教一向还是不赞同。

“别人念或许没什么奇处,然而善导大师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却要令人赞叹敬佩。”

“他有何不同?”杨悦不由惊讶地张大眼睛望向玄奘法师。

“做皇帝和做和尚,如果公主来选,你会选哪一个?”玄奘法师蓦然一丝不苟的盯着杨悦,问道。

杨悦哑然失笑道:“如果是我,哪个也不做。因为我根本不可能当和尚,更不可能成皇帝。”

玄奘法师却没有笑,专著地盯着杨悦,固执地问道:“如果能,如何选?是做和尚,还是做皇帝?”

“做皇帝?”杨悦到抽一口气,眯起了双眼,看着玄奘法师,突然已明白了些什么,“法师的意思是善导大师原本有机会作皇帝?”

玄奘法师不置可否。

杨悦却大摇其头:“我看不大可能。以当今之势,谁能与圣上对抗。他虽然是前隋赵王,却也不见得有什么机会。”

“或者机会很小,但至少可以试试。”

“试试?”杨悦微微惊呼,冷笑一声道,“如何试?拿无数百姓的生命去试?”

玄奘法师目光闪烁,看着杨悦,眼中浮起复杂的神色,沉吟片刻才道:“然而但凡有一丝机会,有又几人肯放弃?帝王霸业迷住了多少人的眼睛。谁又能为了曲曲百姓不战而降?百年来,只不过出了一个萧铣而矣。”

“萧铣?又是哪个?”杨悦奇道,不由汗颜自己的历史知道太少。

玄奘法师看了看他,眼中闪过一道古怪,说道:“他本是梁之国主,武德四年,为了百姓弃械而降。慷慨就死,自陈:‘当死者铣尔,百姓非罪也,请无杀掠’”

“哦,我明白了。法师说的可是被卫公灭了的后梁?原来他叫萧铣。听说被押入长安后,被神尧皇帝所杀。唉,陈叔宝这种无能之辈可以被隋主所容,但萧铣这种真英雄却被唐王所忌。”杨悦唏嘘而叹。

玄奘法师点头说道:“萧氏在江南的势力向来根深蒂固。特别是萧铣,在百姓中口碑甚好,至今无不感念当日之恩。”

杨悦叹道:“大概正是因为他受到百姓爱戴,唐王才不得不杀了他。想李唐父子对先代臣民无不优容。唯容不得隋恭帝、窦建德、萧铣,不过因为三人皆有‘民心’所向也。”

“正是这个道理。”玄奘说道,“所以说他不仅有机会,而且机会还很大。”

这个“他”当然是善导大师,前隋的赵王杨杲。

杨悦却有点不屑:“萧铣毕竟已有一方帝业。但隋已亡失多年,怎能与之相比。我看机会甚渺。”

玄奘法师却不同意,摇头说道:“大唐国祚尚不到三十年,大隋的伟业许多人还没有忘记,振臂一呼未尝没有机会。而且……”

而且什么?玄奘法师顿了顿没有说下去,转口说道:“难道公主不知赵王杨杲的母亲是谁?”

杨悦一怔:“是谁?我只知道她与萧皇后同姓。”

“不只与萧皇后同姓。还是萧铣的亲姊姊。”玄奘法师静静地说道。

“萧铣的亲姊姊?”杨悦心中一震。

萧铣无后,只有一女,在萧铣被杀之后,也已自杀。赵王杨杲是萧铣唯一的近亲。也就是说不只隋室遗民,还有江南百姓,对这个杨杲也是民心所向……

杨悦突然明白过来,玄奘法师没说完的“而且”是什么,那一定是有许多人在暗中做着什么。

突然想起在荆王府中听到的事情。荆王在暗中捣鼓,隋代的遗民为何不能在暗中捣鼓?这平静的大唐盛世,暗中还有多少势力在捣鼓?

想到这些,杨悦心下一片茫然。

玄奘法师看到杨悦眉峰如聚,幽幽地说道,“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公主认为应该如何选择?”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叠再正常不过。有何必定要分出大隋或大唐,最重要是坐在皇帝位子上的人是不是明君,能不能让天下安定。能使国家昌盛,是大隋又如何,是大唐又如何?”杨悦想也未想,信口言道,“如今天下大定,当今圣上更是千古罕见的圣君。为何非要恢复大隋?如果只是为了一个皇位,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顾,置国家强弱而不顾,又叫什么圣君?又算得上什么英雄?更算得上什么奇男子”

“不错”玄奘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