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相师我怕谁-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见狐狸真的能抵酬金,不由轻轻松了口气,家里除了这只狐狸已经没有其他能拿出手的东西了。
“多谢婆婆。”
王五笑眯眯拱手道谢,本来卖这狐狸就是打算请大夫替娘亲看看风寒,只是有些奇怪韦婆婆为什么要用只字。
“眼睛不打算治一治吗?”
王五现在还记得那个情景:小狐狸用脚抱住韦婆婆的手就往嘴里送,韦婆婆微微一动又吓得蜷成一团,脑袋埋在肚子上。
韦婆婆的嘴弯了弯,勾起满脸的皱纹,那似乎是个笑吧?
听到这话,王五心里一突。
眼,眼睛……
娘亲的眼睛瞎了快二十年了,是吃了毒物才变成这样的。
王五有些恍惚,嘴里有些苦涩,心里满满全是对娘亲的歉意:“我,家里……”
“替我做三年的活儿,我帮你娘治眼睛。”韦婆婆脸色淡淡,好像治疗一双瞎了二十年的眼睛只不过举手之劳。
刚听这话的时候王五有些慌张,听人说这韦婆婆是被仇家追赶这才到了兖州,也不知道到时候会让自己杀人还是放火,或者替她报仇?
想着想着王五就忍不住摇摇头,那些神仙之间的争斗怎么可能让他掺和。
“好。”
王五都忘了自己是怎么说出这个字的,只记得自己好像点了点头,心里有些紧张,等着韦婆婆吩咐自己该做的事情。
“嗯。”
韦婆婆好像只需要这么一句话,也不安排任务,点点头起身,直接就往屋里去了。
老娘被那好看的姑娘抬出来的时候,那姑娘还说:婆婆说了,你先回家安顿好,三天后过来就好。
“前面是干什么呢?”
老人远远听见说话的声音,自从眼睛瞎了,她的耳朵和鼻子就特别灵敏,比那些十多岁的小孩还厉害。
王五回过神,垫着脚看了看,有些奇怪的对老人说:“叔叔婶婶们都出来了,也不知道是要做什么。”
王五刚说完话,就看见几个妇人急急的迎上来:“哎哟,大姐儿,你可回来了,你家王五真有出息,还请了韦婆婆给您看病,以后老来福了!”
“是啊,那韦婆婆可是神仙,这还收了王五当徒弟,以后咱们王家村不是要出一个神仙了吗!”
几个人好听的话张嘴就来,好像平时在背后碎言碎语的不是她们一般。
听了两句王五就听出了端倪,急忙解释:“不是徒弟,只是让我做个杂役罢了。”
王家村的人也不在意,听说收了当徒弟的时候反正也没人信,就王五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怎么可能被神仙收了当做弟子。
杂役倒是差不多,反正王五拳脚功夫有一些,身子骨也好。
“我就说怎么可能当徒弟,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那根蒜,说大话也不怕折了福气!”
也有人阴阳怪气的,王五听声音就知道,是隔壁二婶。
“当杂役怎么了!那主家可是神仙!跟城里边那些大老爷家的杂役平级!前次我去城里,人家曹家的杂役穿得比咱们里长家还好。”
有人立即反驳,说完还讨好的冲王五笑笑
“是啊是啊,以后五哥儿可不要忘了咱们乡里乡亲的。韦婆婆那儿是不是有很多不要的丹药啊玉石啊,你要是方便就拿来送我们呗,神仙嫌弃咱们可不嫌弃!”
有妇人大声的笑着,话音刚落就被旁边的男人抓过去呵斥了闭嘴,那神仙的东西也敢拿,也不怕自己折了寿。
没听说李家村那个李大山就是拿了山神的东西,所以山神生气了,派了蛇将军来处置他吗?
要不是韦婆婆和山神有几分交情,求了山神,李大山怎么可能那么快恢复,而且不施针不吃药的!
不止一人想到了这事,有认同的急忙点点头:“李大山和我有几分交情,他说那韦婆婆看病的屋里很是朴素,没有仙玉宝石,但是有一股子让人很舒服的感觉,虽然普通,但是就像是到了仙境一般!”
“我没去过后院,只是去太砚观上香的时候,那里的神像漆都落了,不过人家说只要心诚则灵,要日行一善,那何仙姑就是因为经常做好事,韦婆婆这才落在太砚观来帮她。”
这些传说有鼻子有眼的,估计会被记入县志里,现在韦沅看县志,总喜欢猜测事情的真相。
“好啦好啦,都围在这儿做什么,赶紧散了……”
一个面容严肃的老人杵着木棍从人群后穿过。
☆、第十章 商议
来人是里长王廷尧的父亲王成询,也是上一任里长,七十岁的高龄在周围几个村子都说得上话。
“族老。”王五恭恭敬敬的作揖,这王家村原来本是一族,几百年五世而出才形成了一个村子,家家户户都称呼王成询一声族老。
“好娃子。”
王成询颤颤巍巍的走上来,王五赶紧去扶。
“你婶子做好了饭,今儿就到家里吃一口。”王成询握紧了王五的手,长者赐不敢辞,王五连忙点头应下。
这还是父亲去世后他第一次去族老家。
“王张氏,眼睛可好些啦?”王成询问道。
妇人急忙要下车,却被王成询拦下了,大声的喊道:“不用,不用多礼,今儿晚上随小五儿一起来家里吃饭。”
妇人恭恭敬敬的在车上应是。
王成询要和王五讲话,王廷尧赶紧上前来帮着拉车,要说他对这些东西可不相信,要不是老父亲非拿棍子打着他来,他才不来丢人呢!
王廷尧抬头看了一眼那眼睛上裹着黑布的王张氏,心里轻叹,年轻时候张家这个漂亮的小女儿可是被媒婆踏破了门槛,就连他们家都去过,可人家偏偏看上了王大柱。
王大柱是个没福气的,张家女儿嫁过来原本日子也还不错,夫妻俩都有手艺,家中有没其他人,过得也还算可以。
可是王大柱不知惹了什么高人,从集市回来就浑身溃烂而死,王张氏也瞎了眼,余下一个三四岁的王五,家里面这一下子就被拉垮了。
王廷尧又看了一眼王五,二十三四的年岁了,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能去河里捞鱼了,就他还赤条条的一个人。
要不是家里贫寒,这等好模样加上能干勤快,王张氏又是个好脾气的,谁家女儿不想嫁进来啊。
王廷尧一路上胡思乱想,王张氏偶尔回几句村民的话,这一路就这么热热闹闹的过去了。
王廷尧家的饭菜做得很好,这年头整个村子一天吃三顿的只有他们家。
饭食有一个鸡蛋,一个鱼,一个炸丸子,还有两盘素菜,这在农家都能算得上席面了。
王五和王家一众男人坐着喝酒,王张氏和女眷在另一张桌子上。
王张氏看不见,王廷尧的小女儿可怜她,还帮她把鱼刺挑得干干净净,大女儿和二女儿,一个满脸嫌弃,一个目不斜视。
一顿酒吃得王五晕头转向,王家拿车拉了他们娘俩回去。
王五嘴里念念叨叨的,好像在说韦婆婆的大恩难忘,王张氏则是在想那个帮她挑鱼刺的女娃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王溪?
曹颖醒了,把一屋人欢喜得嗷嗷直叫,嘘寒问暖看身上哪儿还不舒服。
胡大夫在旁边胡子都快揪断了几根,怎么当时奄奄一息的人这一天时间就好了个八九分,不信邪的上前替曹颖把脉。
错不了,脉搏沉稳有力,还有个几十年好活的样子。
这世间真有这种神人?
胡大夫不信,世间术士千千万,能空物引火已是大师,这等不用吃药改命逆运之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胡大夫抬头才发现曹家人都眼巴巴的看着他,不由轻咳一声,走到一旁写下药方:“病已大好,吃一剂清热解毒的药就好……”
曹王氏激动得眼泪簌簌的掉,让丫鬟把找出来的压箱物用盒子装好,里面又放入一万贯银票,准备等曹颖身子骨大好就去山上拜谢。
胡大夫走后,丫鬟们也赶了出去,一家人准备说点体己话。
“娘,莘儿怎么样了?”曹颖看见女儿刘莘不见,有些担心。
“莘儿还好,被她祖母带着,那老……她不让我带莘儿走,那时又有些焦急,我就先让人抬了你回来。”
曹王氏本想骂人,可看见女儿又把老贼妇三个字咽了下去,有些担心的看着曹颖:“颖儿,这次你打算怎么办?”
其余四人也是紧张的看着曹颖,似乎等她一句话,他们就能去把刘家拆了。
“他可有来看过我?”
曹颖说得自然是刘二,这次生死一线,刘二难不成仍然在家忙着和董姨娘卖弄风雅!
“没有!”曹岩急了,赶紧摆摆手,“妹妹,你干脆不要回去了!咱们曹家养你一辈子!”
曹进誊和其他两个儿子连忙点头,家里又不是缺这碗饭!
唯独曹王氏瞪了曹岩一眼,四个男人想得倒是简单,要是曹颖真的在家住一辈子,以后亭桦街上那些人的唾沫都能把曹颖淹死。
而且还有莘儿。
“娘,你瞪我干哈!难道你不想妹妹一直留在家……”
曹岩觉得自己真冤枉,摸了摸后脑勺委屈的问。
“颖儿,你怎么看?”曹王氏看向女儿,这几个大老粗就不懂女人家的难处,这事还得看曹颖怎么想,要是她真不愿意……
被唾沫飞子淹死就淹死吧,谁家还没一两件给人说道的事。
“我……担心莘儿。”
曹颖犹豫道,脸色有些发白,以前觉得刘二虽然窝囊,可是却真心对她,现在……她只担心自个儿女儿。
“这简单啊!咱们去刘家把莘儿抢过来不就行了!”
曹岩又得意扬扬的开口,笑眯了的眼睛证明他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啪……”
曹王氏还没出手,曹进誊一巴掌就打在他头上:“你他娘的能不能靠谱点,整天就抢抢抢,咱们曹家又不是土匪,整天抢抢打打算什么事!”
说完,曹进誊小心的看曹王氏的脸色,见她脸色微缓,心里这才舒了一口气:他娘的,还好老子聪明,先看看媳妇儿的脸色,差点就被这应这死小子的话了。
曹鸿站在一旁看着更委屈的曹岩,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怎么就记吃不记打呢。
虽然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从小看着曹岩每说一次就被打一次,他都多了点小心思了,就等着曹岩先说了。
毕竟是大哥嘛,替弟弟们勘察是很普遍的事。
“不如说要送到观里去祈福,那太砚观都是女眷,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一直不说话的曹振终于开口了,曹岩有些幽怨的看着他,自个儿都被打了才说这是什么理儿?
☆、第十一章 宵小
太砚观有个神仙婆婆的消息隐隐在兖州流动,不少人动了心思。
“神仙?我这辈子听过的神仙多了,可都是观里的泥人,还没这么一个活生生的呢!”
一个青袍男人捏着一张纸嘴里露出一抹诡笑:“替李大山解了毒,还替杨家小儿医治了腹泻……这种药方最适合咱们仁义堂了啊!”
“阿四!阿四!带了人拿几贯钱去把那神方买回来!”
青袍男人冲着院子里喊道,甩了甩手上的纸张,眉开眼笑:“不要拿多了,两贯钱顶天了,农家一年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一个穿葛衣的男人应了声,尖嘴猴腮的脸笑得让人有几分寒意:“我带几个人去,免得那些人不识相。”
青袍男人摆摆手:“这些我不管,你自个儿看着办。”
葛衣男人退了下去,
从掌事那里娶了两贯钱,出了门就颠了颠,随手放进一个小伙计手里:“给爷送回家去。”
小伙计对这种情况早就心知肚明,拿了钱就一溜烟跑了。
青袍男人想着仁义堂会在自己手里发扬光大,立即摇头晃脑唱起了小曲。
“婆婆,曹家送来了帖子,说过几天来还愿,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何仙姑看着面前的韦沅,笑意盈盈的问,曹家这话的意思就是想专程来拜访韦沅了。
“可以啊,我也没什么事。”
韦沅点点头,看着右手上渐渐变淡的纹路,脸色多了几分喜意。
狐狸被韦沅取了个名,叫沙沙,因为它吃东西总是沙沙的响,平时主要是忍冬喂养,这两天精神好多了。
沙沙跑了过来,用嘴蹭韦沅的手,痒痒的,逗得韦沅笑意又多了几分。
“这狐狸现在还吃不了肉,只能吃点汤水重的……”
何仙姑看着这沙沙也笑得开心,她也喜欢这种小东西,而且这狐狸可聪明了,才来两三天,就知道谁才是这观里做主的,整天躺在韦沅身边不走。
“忍冬喂得不错。”
韦沅夸了一句,旁边站在的忍冬笑红了脸。
“太砚观是根据太砚山命名的,有好几十年了吧?”
韦沅正色,眼神中多了几分清澈,笑眯眯的看着何仙姑。
何仙姑看着韦沅脸上的皱纹,似乎没有那么密了,感觉就这么一个多月就年轻了十来岁。
何仙姑心里一突,赶紧甩开脑里的想法,这大概是当时病得比较重,所以有些显老吧。
“太砚观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何仙姑回过神解释道,“原来是一个姓李的乡绅修了祈福的,后来他们一家搬到了京都,这太砚观就留了下来。”
“中间有好一段时间没有人当观主,破落了一阵,后来我找那李家人的侄子商量了下,就借这观修行。”
韦沅若有所思点点头:“如果我想买下太砚观,不知道可不可以?”
何仙姑一惊,见韦沅没有说笑的意思,仔细想了想:“这事需要和李家人商量商量……”
“没事,我也不急,就是先问问。”
何仙姑没有把话说死,但是应该是没问题的吧,毕竟李家人去了京都,离这太砚观那么远,倒不如换成银钱。
正说着话,外面传来吵嚷的声音,何仙姑皱眉站了起来,这段时间香火较多,但几乎每个人都是恭恭敬敬的求神拜佛,很少有这般大肆喧哗的。
韦沅倒是隐隐听见了几个字,差不多猜到是因为什么事,想到半夏几人的功夫,微微笑着低了低头,看着面前眯着眼睛晒太阳的沙沙出神。
“下次再敢来,我打断你们的腿!”
半夏掐着腰,指着面前几个鼻青脸肿的人骂道。
旁边上香的人看着半夏轻易的撂倒这么几个大汉,对神仙婆婆的传说又多了几分相信,尽管两者间并没有多大联系。
“废物!废物!这么多人还拿不回一张药方!”
坐在茶楼喝茶的葛衣男人气得脸色发青,他以为这么几个人对付几个老弱妇孺实在是绰绰有余,没想到一群人差点被人家从山上丢下来摔折了腿!
青袍男人狠狠地敲了敲桌子,发出不小的一声闷响,看来这次得他亲自带人去了!
“去和老爷说一声,就说青天白日那婆婆不卖,等日头下去了,咱们再去太砚观一趟!”
唤了个小厮去传信,葛衣男人又坐了下来,喝了一口清茶,努力的品味那其中士子们说的清香,心情慢慢的舒缓下来。
同样的呵斥还发生在曹家。
“有人去太砚观闹事?!”曹王氏最喜欢的指套都差点在桌上拍断了。
“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我女儿的救命恩人也敢动!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怎么太砚观都把人打出来了你们才知道!”
被训话的仆从头几乎抵到了地上,夫人让他看着太砚观,要是有不长眼的上去就赶紧来通知,谁知道他喝了几口小酒,就睡得昏昏沉沉,等醒过来听李家村的人说了才跑回来通知。
“娘,我让掌柜的去查了,是一家姓钱的干的,家里面开了一家布庄,一家药铺,怕是听说韦婆婆的神仙手段,以为有什么秘方,所以这才去了太砚观。”
“咱们那天出门走得急,丫鬟婆子也没带几个,所以没多少人知道韦婆婆救了妹妹的事。”
曹王氏满意的看了看曹振,又瞪了一眼旁边不说话的两个儿子:“平时鬼叫鬼叫的,就你们嗓门最大!这下怎么不说话啦!哼!”
曹岩委屈啊,说话被骂,怎么听了曹鸿的道理不说话也要被骂啊,斜斜的看了曹鸿一眼,你丫的竟然敢骗我!
曹鸿更委屈,他平时就不多话,哪有鬼叫鬼叫的,看着大哥那眼神,这下要挨揍了……
“老大!你带人去把那钱家的铺子给我封了!要钱不要命的家伙!”
“老三,你带人去太砚山下面守着!那些不死心的被打了出来,肯定想着晚上再去呢!太砚观全是妇孺,怎么能让他们这群人坏了名声!”
曹王氏三两下就安排好了,曹岩曹鸿喜笑颜开的领了差事去了。
☆、第十二章 作坊
青袍男人觉得自己很冤枉。
自己又没招谁惹谁,怎么好端端的铺子就被封了呢!
而且还是曹家大朗亲自来的!自己再怎么没眼力见也不敢得罪曹家啊!
本来想偷偷塞一锭银子给领头之人的,一看见是曹岩在邀五邀六的,吓得他一溜烟冲进院子里不敢出来。
等到第二天,听说半夜鬼鬼祟祟要去太砚观偷东西的人被抓了,再加上又传出韦家婆婆和曹家有故时,他立即就明白了!
孙大把他供了出来,一大早的衙役就来屋里拿人了。
这事给不少想打韦沅主意的人提了醒,那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孤寡老人,人家背后站着曹家呢!
两天后,曹家锣鼓喧天的去了太砚观,着实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兖州可好久没有这种大场面了。
韦沅没有推辞就收下曹家给的谢礼,除了压箱物和银钱,还有布匹丝线,药草拉了一大车。
“要不是婆婆说起,我都快忘了自个儿还有这么一个东西了。”
曹王氏捂着嘴笑,心里对这压箱物却是一点也想不起来,心里反而有些好奇,自己什么时候把这铃铛装在箱子里的。
铃铛是青铜做的,上面有了些锈迹,看上去平平无奇,扔地上估计小孩儿好奇会捡起来把玩把玩。
“这原本是一套,有一大九小十个。”韦沅难得解释了一句,看起来心情很好。
曹王氏见机立即把曹颖的事提了出来:“婆婆,我家颖儿自从被您救了后,心心念念的想要为您做点什么,我想着要不让她在您身边侍候几天,也能给这孩子添添福气。”
韦沅似笑非笑的看了她一眼,也不揭穿,微微点头:“这倒是小事,只是我这儿风餐露宿,怕是曹娘子不太习惯。”
“婆婆这儿山灵水秀,能在这儿住一天就已经是福气了,那会有不习惯的道理。”
曹颖是个会说话的,惹得迎春她们全部抿着嘴笑。
临走的时候曹王氏恭恭敬敬的在神像前叩首,起来时额前已红了一片,和何仙姑说了些许托付的话,这才带着曹家人离去。
“院子里还有两间空房,你看看要住哪一间。”何仙姑说话温和有礼,又不会让人有客局他处的拘束。
“王夫人多送了些钱,我这里有点不入眼的配料,具体配方我忘记了,你们找几个山下的小丫头弄个作坊研究研究。”
老头曾经让韦沅背过香皂玻璃还有其他乱七八糟东西的简化配方,美名其曰锻炼韦沅的记忆力,可惜韦沅向来不当回事,那些复杂的化学式子也忘了不少,只记得个大概了。
她现在仍旧没感受到老头的气运,想来和她到的时间不同,万一等她都成一捧黄土了老头才过来,那真的是……
韦沅也没背着曹颖说这些话,何仙姑看着忍冬懵懵懂懂的接过那几张纸片,脸色立即严肃起来。
“忍冬跪下!”忍冬迷糊的看了何仙姑一眼,猛的就跪下了。
“你向韦婆婆发誓,此生必不会将秘方泄露……”
“这秘方是不完善的,也做不出什么好东西。”韦沅伸手将忍冬拉起来,她知道古人最看中的莫过于这些可以传家的秘方了。
我做豆腐的时候放一点卤水,做出来的味道就比你家好;我打铁的时候温度高一点,形状就比你家的好……
有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技巧都是经过数代人的摸索才弄明白的,有些人家就靠着这些小技巧,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以此讨一口饭吃。
“我只记得个大概了,很多东西忘记了,你研究的时候把那青石放到作坊里,研究起来更容易一些。”
也是现在韦沅踏入了坤相,所以很多模糊的记忆清晰了几分,要不然,就连香皂要用些什么原料她都不知道。
曹颖在一旁看着不说话,想要和忍冬一起尝试,又怕惹了韦沅不开心。
“要是曹大娘子不嫌弃就帮着忍冬一起吧,她人小也不知道作坊是怎么弄的……”
韦沅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曹颖的想法,这事由曹颖做更好,毕竟肯定比忍冬有声望,作坊里也不会有什么事。
“那娘子,咱们的作坊建在哪儿?”
忍冬激动得手都抖起来了,她竟然可以管理一个作坊了,还好她没看见那张银票的数额,不然非得吓得晕过去不可。
“找一片大一点的空地,要是李家村有就置办在李家村……”
韦沅盘算着自个儿会的东西,想要将灵相宗办起来需要的钱可不少,尽快有一条产业链是最好的。
忍冬看不懂韦沅写得东西,小脸一红,将纸张递给了曹颖,曹颖看了一眼韦沅,笑着接下了,也没有掩饰,大大方方的就看着那些步骤。
李家村的里长得知韦沅要买地办作坊的时候,立即就拖着忍冬看了村子里好几块准备卖的地,合起来大概有四十多亩。
至于曹颖,他可不敢做出这种动作。
“这地留在太砚山脚,有个什么事也方便不是!就算没连在一起,咱们也可以让中间那几家补点差价换一换嘛。”
里长虽然是在劝忍冬,但一直在看曹颖的脸色,见她没有反对,喜笑颜开的把那几家人找来,去官府备了案,签了红契。
办这事的官员一看曹家大娘子亲自来了,大笔一挥,靠近山脉的二十多亩荒地就写进了田契里。
中间隔着一家人的地大概有四五亩左右,曹颖本想一起买下来,可惜人家不卖,只好拿另一块和这家人换。
好在曹颖买得地比较肥,距离那家人另外一块地也近一些,又不要人家补差价,那家人高高兴兴的把红契签了。
转眼间那一大片地就成了韦沅的了,就这样,也不过花了一百多贯钱。
本来作坊搭建起来很容易,特别是村民们一听是神仙婆婆要盖的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来帮忙。
那么多人哪里站得下,可曹颖还不能拒绝,人家说了:我们是给神仙婆婆盖作坊,你不让我们盖就是看不起我们!
就连五六岁的小孩都知道拿着小石头敲敲打打。
☆、第十三章 香皂
太砚观的作坊修得很大,分成了前后两部分,曹颖带着忍冬慢慢研究韦沅说得香皂。
最初几天油放多了些,做出来腻乎乎的,现在她们已经勉强能找到适合的比例了。
六安巷的李家世代都是做木匠的,在六安巷弄了一个暗门,接点木匠的活儿。
六安巷虽说是一个巷子,可也就是住在这儿的人这么称呼罢了,两旁的房屋是各家用泥混草随意搭建起来的,乱七八糟。
难得的,李老儿家今天来了客,是从李家村来的。
李老儿一大早就把椅子桌子擦了又擦,他也是从李家村出来的,乡里乡亲来城里逛逛,然后想来看看他,定然要招待好了。
十岁的孙女把乱七八糟堆了一地的木块一点一点理好放在角落,太阳到了头顶的时候,李老儿家终于变得整齐不少,那穿着短襟的汉子也进了门。
“神仙婆婆建了个作坊,说是帮帮穷苦人家……一个妇人每天有两文钱呢,还供午饭,咱们刨地哪能有这么些钱……”
“都是轻巧活计,我家小丫头都去帮忙了,每天也有一文钱……”
“现在大家挤破了头都想往那作坊里进,管事的曹娘子说了等作坊外大一些,就让大家都去作坊里干活……”
“你说那曹娘子是谁?是曹大将军家的大女儿!被神仙婆婆救了命!现在专帮着神仙婆婆干活呢!”
“我那媳妇在
作坊里,听神仙婆婆说要做木头盒子,我就想到你啦,媳妇跟管事的讨要了这份……”
李老儿没想到远房大侄子是来介绍活计的,立即认真了几分:“要多大的盒子?什么材质的?”
汉子从怀里拿出几张纸,小心翼翼的摊开,见没什么问题,这才松了一口气。
“按照上面的模子做就好,你先每种做一个,我送去给管事的看看……”
“对了,和这种花式一样的模子也做几个,那就不用要盖子了……”
韦沅的图上不过画了些最简单的花样式,月亮的,花朵的,云彩的,旁边多出一个小坑,方便拿出香皂。
李老儿满脸严肃的接下了那几张纸,又赌咒发誓不会把这东西传出去,留汉子吃了一顿饭,他就开始研究这些盒子。
盒子做法不难,兴致勃勃的李老儿喊了两个儿子过来,七岁的小孙子也跟在旁边含着手指看着。
三人熬了一夜,总算把那些盒子做了出来,而且用的还是做大家具剩下的边角料,毕竟这盒子也不大,一块边角料可以做两个了呢。
李老儿让二儿子拿背篓装了盒子,又装了些鸡蛋,送去给李家村的大侄子家。
“婆婆,你看这行不?”
忍冬将那相同大小的木盒摆成一字,给韦沅看。这个时候的工艺确实超乎韦沅的想象。
盒盖上匠人还描出相同花色的纹路,盒底还有一个老婆婆的模样,三两笔就勾勒出来了。
“不错,就这样吧。”
香皂盒子市场不大,一般情况下每户人家有一个就够了,都是准备卖给普通人家的,做得太精细也没用。
又花了几个繁琐的花样子,这种可就是玩卖给高门大户的了,材质上必然要不一样。
王五也被韦沅打发去烧玻璃了,只是现在烧出来的都是石头,韦沅也不在意,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石头也不错,到时候灵相宗就用砖砌起来,韦沅甚至让王五多招了些人,专门烧砖,虽然现在烧出来的都还不能称之为砖。
时间过得很快,几个月弹指一挥间。
曹颖的女儿莘儿被接到了观里,韦沅很喜欢这个背着手装小大人的家伙,偶尔总要逗逗她。
京城李家那边也回信了,说是太砚观可以卖,钱帛给族长就好,
估计他们觉得那破财的太砚观也卖不了多少钱。
香皂已经正式打入兖州城了。
曹王氏某天出席宴会的时候让人带了精装的香皂去,摸了一点在手上,再用茶水净了手,立即吸引了不少贵妇人的目光。
香皂上刻这繁美精致的花纹,隔着盒子都能闻到那香香的味道,还有曹王氏用完后滑嫩嫩的手……
贵妇人们对那些普通香皂是不屑一顾的,哪怕两者的价格相差数十倍,在她们看来,那没什么味道又简单的东西哪里能叫做香皂!
普通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