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蔬香世家-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耘昭,你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刘老太太上上下下打量着外孙女儿,看着毫发无伤,方才放心许多。
  看着外祖母这么担心自己,姜耘昭心里暖暖的,笑着说道:“我都好好的,没有任何问题,今日来主要是找舅舅有些事。”
  刘老太太笑道:“你一个女孩儿家家的,可别成天跟着你舅舅胡闹。”
  “我这边有些体己银子,也打算捐出来,咱们现在吃喝不愁,可还有多少人没吃没喝的,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心。”姜耘昭笑着说道。
  “可怜见的,怎么就这样心善,你手里能有多少银子,快快收回去。你要是想捐些银子,外祖母给你出。”刘老太太脸上笑开了花儿,笑着说道。
  姜耘昭但笑不语,外祖母可不知道这段时间她赚了多少钱,但舅舅应该是知道的。
  “罢了罢了,你舅舅应该在书房里,你自己过去吧。”刘老太太知道外孙女也是个执拗的性子,要是不顺着她怕是不成,便开口说道。
  姜耘昭过去的时候,三个舅舅都在,姜耘昭一一拜见之后,才说了自己的来意。
  “你居然要拿出来五万两的银子?”三舅舅刘德明显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耘昭一个小娃娃,之前还一穷二白的,怎么这时候就有这么多的钱了?不是他听错了吧?五两还是五万两?
  “多亏大舅舅之前借给我十万两银子做资本,我这次赚了十一万两的银子,就想着拿出来五万两救济灾民。”姜耘昭也没打算瞒着,便将自己这次赚的钱都说了出来。
  “耘昭,你的钱都自己存着,舅舅这边不需要你的钱,实际上,因为物资都是之前买的,我们刘家所花的钱并没有外界以为的那样多。相反的,因为收了不少捐款,我这边的开支就更少了一些。”刘贤咪咪笑着说道。


第165章 争执
  这次的事情,他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些日子来自许多地方捐献的银两已经足够支撑他每天的开销,就算是多开设了几个粥棚,也够了。
  因此实际上他花的银子不是很多,细细算下来,从开始到现在他这边支出的最多不过十万两罢了。
  十万两的银子,够做什么的?甚至还不够一年用来打点进贡的。所以算下来,他是真的赚了。
  而有今天的局面,要归功于姜耘昭。
  这孩子果然是个极能干的,只可惜了,这孩子为什么不是刘家的呢?如果她姓刘,哪怕是个女孩子,他也会酌情着意的培养她。
  “舅舅,如果不是您借给我十万两,我根本不可能赚到这么多的钱,所以,这些钱应该有您的一份。”姜耘昭很执着,这些钱,她不能一个人收起来。
  “耘昭,难道你觉得舅舅借钱给你,就是为了从中获利吗?你确实用这笔钱赚钱了,这不假。但如果你没赚钱甚至是赔进去了呢?难道你能告诉我,舅舅我赔进去了,你必须要承担一半?”刘贤正色开口问道。
  姜耘昭听了这话有些语塞,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舅舅这话说的确实没错,如果钱都赔进去了,她一定不会赖掉这些银子,而是会用一生来偿还。
  刘诚听了刘贤的话,笑着说道:“耘昭,你能用那些钱换来这么大的收益,也是你本事好。我都好奇,你怎么就能抓住机会获得这么大的利益,还能不被人盯上。”
  刘诚自从过年来一直都在京城里,这些日子也是日日在外头奔波,怎么能不知道,有许多商户为了这一次发国难财的原因,已经吃了大亏,生意做不下去都是小的,连人都被关进去的也有,这里头甚至还包括与他们刘家有合作关系的一些大商户。
  而耘昭赚钱了,还不显山不露水的,到现在也没听到有人提起过,姜家的小姐赚钱之类的话。
  他想着大哥居然会给耘昭借钱让耘昭做这件事,还是觉得有些后怕,大哥从来都是一个稳妥的人,怎么能做出这样冒失的事?万一耘昭也与那些被盯上的商人一样了要怎么办?
  虽然她背后有个做三品官的父亲,但如果真的出了这样的事,只怕姜伯康第一个会与耘昭划清界限。
  姜伯康那样的人,便是一个冷血冷清,骨子里只有自己没有妻子儿女的人。
  “因为我之前就储备了物资,并且在朝廷关注这一次的灾难之前,就已经将所有的存货都买了出去。虽然我知道后面的价格还会上涨,但是翻一倍已经足够了,我也不是那等心狠的人,赚钱固然重要,但保重自己更重要。二舅舅您放心,我不会以身犯险的,您看,现在朝廷可有人提起我?”姜耘昭淡淡的笑着将自己赚钱的原委说了。
  “这倒是没有,但终究还是有些冒险了,这可是与朝廷有关的事情。”刘诚还是很不赞同的说道。
  “二弟三弟,有些事我之前没有告诉你们,这一次我之所以做出救济灾民的决定,也是因为耘昭的提醒。去年我们府中发生的事,你们都清楚,我们家的生意差点儿就被人打压了下去。虽然最后不知道是什么人帮我们让我们度过难关,但痛定思痛,我觉得终究要靠自己才能不被动。而经过这一次,我们家就是京城里的积善之家,皇宫里的人也注意到了我们,不管是谁,以后要动我们也要先掂量掂量。”刘贤最近已经明确感觉到了许多时候自家做生意比之前容易了许多。而这一切毫无疑问就是姜耘昭当初给她提醒的功劳。
  “耘昭,这真的都是你想出来的?”刘德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
  耘昭才多大?不要说家中与她年纪相当的晚辈,便是他们兄弟三人也想不到这些,可偏偏是耘昭,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想到了,还操作的很成功。
  大哥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现耘昭有这样的本事,还善加利用的?
  “当然是我想出来的,三舅舅,您别看这我年纪小,有很多事情,与年纪大小无关,而是与天赋有关。”姜耘昭很嘚瑟的说道。
  刘德几乎就要翻眼睛了,这明明就是炫耀啊,在炫耀她天赋异禀吗?不过,这可能真的是天赋异禀。
  不光是刘德这样想,刘贤和刘诚二人也是这样想的。
  “耘昭,你有这个天赋,就不能浪费了,以后,你要好好的用这些钱发展你自己的势力,等到了三四年之后你要出嫁的时候,必定会有相当丰厚的嫁妆。”刘贤开口说道。
  如果之前他还对姜耘昭要从商这条路有些怀疑的话,现在却全然不怀疑了,甚至她都想到了要支持姜耘昭的生意,从七家村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山高皇帝远,姜家的人也不会发现耘昭在千里之外还有生意。
  “还是别做生意了,耘昭是女孩子,将来要出嫁,还要嫁入世家大族,可不能让人知道她从商。有了这十万两的银子,耘昭的嫁妆已经足够丰厚了,便是嫌不足,难道咱们不能再帮着置办?”刘诚蹙眉说道。
  在他看来,不管姜耘昭有多大的能耐,终究是个要出嫁的闺阁女孩儿,尤其还是官家的女孩儿,将来一定是要嫁入大户人家做主母的,妹妹在世的时候,已经给她定了宋家的亲事,宋家可是现在炙手可热的人家。要是经商,难免会被宋家人看不起。
  他不会看着自己的外甥女有这样的结果,如果耘昭将来不能有个好归宿,只怕妹妹在天之灵都不能安稳。
  大哥也真是的,怎么能什么都顺着孩子?耘昭年纪还小,不懂事,她考虑事情难免不周全,大哥怎么也能这样?
  刘诚一面想着,一面还瞪了刘贤一眼。
  刘贤可没想这么多,莫名其妙的被刘诚瞪了一眼,还有些茫然。
  “二哥说的是,大哥,这事儿你做的不对,你明明知道耘昭是什么人,为什么还要支持她做生意?”刘德也有些埋怨刘贤。


第166章 退就退吧
  刘德面上看起来是个活泼开朗的性格,但骨子里实际上是最重感情的,当年姐姐的死成为他心中的痛,他这些年一直在想,如果他们刘家不是商户,姐姐就不会被姜家的人看不起,或许姐姐也就不会死了,现在她不能看着外甥女儿也走上这条路。
  不是他要妄自菲薄,而是士农工商,商人就算是再有钱,终究没有地位,终究会被人看不起。
  刘德这么一说,刘贤才算明白了,原来两个弟弟是这样的想法。
  他沉吟片刻之后说道:“耘昭已经长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所以,有些事我也不用瞒着她。二弟三弟,我之前已经安排人调查过了,也清楚知道,宋家应该是已经做好了悔婚的打算。所以,这门亲事应该注定了是不可能成的。”
  这是刘贤第一次将这些话说出来,之前就是对两个弟弟他也是瞒着的,就怕两个弟弟心里有旁的想法,刘家当时已经自身难保,实在是没有办法再闹出许多事端。
  “大哥……”刘德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喊道。
  宋家虽然不是什么好人家,但如果耘昭被退婚的话,以后要定亲事就难了。再说了,姜家的人可没有个能为耘昭做主的,若真失了这门亲事,耘昭的将来要怎么办?
  “退了就退了吧,左右不是良配,便是退亲我也不稀罕。”姜耘昭倒是很淡定。
  就连刘贤都觉得,耘昭这样的表现就好似早就知道了宋家的打算一般,要不然这样的小女孩面临这种会牵扯一辈子的大事,怎么能这样淡定呢?
  “耘昭,你这样的想法不对!”半晌,被震惊的刘诚才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耘昭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想法?姜家到底给耘昭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这孩子的心里,现在究竟都在想些什么?
  “便是我嫁过去了,只要宋家不是真的想要我这个媳妇,将来我还是一样没办法过日子。三位舅舅,难道你们不觉得,我不能走我娘的老路么?当年如果我娘没有嫁给我爹,或许便不会有那样的结局,她现在应该也好好的活着,膝下三两个孩子。”姜耘昭低眉说道。
  她说这话的时候,有些难过,这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母亲是商户,而父亲走了仕途,两个人最开始的时候,母亲有十里红妆的嫁妆,父亲只是个穷秀才,或许还算对等。
  但当父亲的官越做越大的时候,母亲就会成为他最不愿意提及的存在,甚至是他的耻辱,毕竟当初是为了母亲的嫁妆他才会娶了母亲,甚至,他的仕途能如此顺利,也是因为刘家花了很多钱疏通了关系,要不然,他如何能在几年时间里青云直上?
  而她注定了不是宋家打算要的那个人,而宋家也注定了不是她的最终选择,既然如此,不如早早退婚,给彼此一个自由。
  听了姜耘昭的话,刘家兄弟集体语塞了,这孩子虽然年幼,但说的话没错,当初妹妹如果不是恰好看到姜伯康,也不会耽误了一辈子。虽然妹妹最后的死不是因为姜伯康,但谁知道是不是之前有郁结于心的事?
  “可耘昭,如果如此,你这一辈子要怎么办?”刘德还是担心外甥女儿的将来。
  “我的将来或许会遇到一个真心喜欢我的人,不会嫌弃我做商人。但也许我遇不到这么一个人,这一辈子就这样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过下去。”姜耘昭说的很随意。
  “姜家不会让你自己选择将来。”刘贤可不相信姜家会让一个姑娘一辈子做商人,还要终老在自己家里。
  “舅舅,您忘了,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了不起,姜耘昭就夭折了,对于姜家来说,我的存在可有可无,便是夭亡也算不得什么。”姜耘昭笑着说道。
  当初她弄出一个假身份,实在是太好了,如果没有这个假身份,她现在会举步维艰,但有了这个身份,而且还是与姜耘昭八竿子打不着的身份,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她换了一个身份继续活着。
  “耘昭,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刘贤定定的看着姜耘昭。
  姜耘昭郑重的点头:“我已经决定了,舅舅,您就别劝我了,以后若是您能支持我,就最好了,别的您不用担心,我自己都会捋清楚。”
  “大哥,我们不能由着她……”刘诚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底气。
  “二舅舅,宋家要退亲是迟早的事,宋家要的是与姜家结亲,当年母亲在世的时候,宋家并不是很得势,那时候他们能与姜家结亲,已经是高攀,但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他们看中的是,姜家的姑娘能为他们府中带来多少利益。很显然,我这个不得父亲疼爱的人肯定帮不到他们,那就只有姜明玉了。虽然祖母瞒着我,但是腊月的时候,宋家送的年礼给姜明玉单独送了礼物,而我没有。”
  “宋家欺人太甚,现在可还没退亲呢,怎么样你都是宋家未过门的媳妇,给姜明玉送东西算什么?”刘诚有些暴躁的说道。
  “他们府中大概就是想传达一个消息,然后试探一下姜家的家主究竟是什么想法,而事实上,我爹他似乎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祖母虽然不太满意,但到底也没有为我说话,所以姜家的态度宋家已经了解了。”姜耘昭淡淡的说着:“或许,未几之后,宋家就会上门来退亲,到时候再将姜明玉定下来。”
  这已经是姜耘昭能想到的最好结果了,或许还不光是如此,宋家也好,邱氏也好,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避免他们因此背负上背信弃义的名声,或许还会从她身上动手,将她彻底毁了,然后名正言顺的退亲,甚至让她成为宋家的妾室,这都是有可能的。
  而她要避免的不是宋家退亲,而是怎么让自己全身而退,受到最小的损失。
  重活一辈子,姜耘昭不想再被任何人算计。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可能的保全自己,一辈子平平顺顺的过下去,至于会不会有一个陪伴在自己身边的良配,那需要上天的成全。


第167章 发展
  姜耘昭最终还是没有拗得过刘贤,带着她的银票回到了姜家。但是当初刘贤借给她的十万两银票给刘贤留下了。
  对于这些银票,刘贤没有拒绝,这本来就是借的,虽然当初借给姜耘昭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让姜耘昭真的还回来,但现在姜耘昭手中有钱了,他收回来也是应当。
  对于耘昭来说,手边十几万两银子已经太多了,对于她一个小姑娘来说,太多的银子未必是好事。
  做生意有赚有赔,这一次耘昭虽然赚了不少,但谁能保证她一直都赚而不是赔钱呢?
  过了正月之后,各地的灾情基本都得到了控制,因为雪灾而延迟开学的书院也开学了,姜德之姜铭之兄弟二人重新回到了学堂,姜家的日子似乎又回到了当初。
  姜老太太再度让邱氏立规矩,对此,姜伯康很有些怨言,但每次说情都被姜老太太给堵回去。
  “老太太,要不然您就宽恕了太太吧,老爷那边不高兴,影响了您和老爷的情分。”平嬷嬷缓缓的劝着姜老太太。
  怎么知道,姜老太太听了这话,反而更生气了。
  “邱氏若是知道改过的,我还能这样?进门十几年的时间,我什么时候磋磨过她?还不是因为她最近越发的没规矩了?”
  对于这个长媳,稚嫩说姜老太太是越来越失望,尤其是与懂事的二儿媳妇相比的情况下,姜老太太越发的不待见她了。
  姜老太太没有注意,平嬷嬷听到了她的话之后,嘴角不自觉的上扬了起来。
  “老太太,老爷终究是向着太太的,您又何必一定要拗着来?现在顺着老爷不是更好?”
  “我顺着他,那这个家会被彻底的毁了,这事儿你也不用劝我。邱氏这一个多月背后不知道做了多少事,她还打量着我不知道呢,大郎是个糊涂的,我可不糊涂。”姜老太太误以为平嬷嬷是得了长子的示意才来说情的,故而对平嬷嬷颇有微词。
  “是,我知道了。”平嬷嬷看姜老太太面色不虞,忙就开口说道。
  老太太见平嬷嬷不一意孤行的为邱氏说话,面色好了很多,又说起最近刘家的情况,那语气中颇有些悔不当初的意思。
  早知道一个商人都能如此风光,当初为什么要与他们闹成那样僵?如果与刘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现在姜家还能是这样捉襟见肘,连捐点儿银子都没有么?
  而平嬷嬷,总觉得自己这才算是又帮着大小姐做了些事情,因为她劝的缘故,老太太越发的厌恶太太了,对于大小姐来说,这便是天大的好处了。
  大小姐说了,她现在不光要得到老太太的信任,还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而大小姐要宽松的环境,最要紧的就是太太不能在老太太跟前吹风,甚至是老爷也不能在老太太跟前吹风。
  真是不知道老爷是怎么想的,大小姐可是他亲生的女儿,为什么会那样厌恶大小姐?难道真的是看到大小姐就想到了前头的太太?
  到了二月,灾情的影响越来越小,据说,各地的灾民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朝廷上下总算是因此而送了一口气,这才来得及料理那些在灾难中不听话的人。
  那些因为大发国难财而被抄家关入大牢的商户们到了最后虽然侥幸留了一条命,但万贯家财尽数被没收的不在少处。
  朝廷为了避免下一次有灾难的时候,还有人从中牟取暴利,这一次下了重拳处置这些人。
  很快,西市上空出来了不少的铺子。
  姜耘昭手中有钱,自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乘着铺子的价格便宜,她很快就物色了三个铺子,都是地段不错的。
  现在经济有些萧条,倒是看不出什么来,等到了将来经济复苏,绝对都是好铺子,便是租出去,一年也能有一两千两的收益。
  这几个铺子里,有一个二层小楼,十分雅致,最得姜耘昭喜欢,她打算用来开药膳铺子。
  其他的一个在刘家绸缎铺子的隔壁,姜耘昭打算开脂粉铺子,当然是与刘家合作。
  最后的一个,地段最次一点,距离市场最近,姜耘昭打算将来卖菜。
  而这个铺子里的菜,姜耘昭打算都是自家种植的,现在她手中已经有不少的蔬菜种子,一部分是从神农空间发现的,还有一部分是当初从七家村带来的,还有一些则是最近这段时间,刘家的几兄弟帮着姜耘昭找到的。
  姜耘昭相信,有了手中这些种子,自己的菜一定能获取非常大的利润。
  刘贤在冬天的时候,安排人去了七家村,从那边传来的消息是七家村的菜买的很不错,杜家那边一直都按照之前签订的合同在收购。
  而且杜家还说了,希望今年七家村能增加蔬菜的种植,就目前那点儿菜,不够青州城用。
  刘贤打发去的人自是做了详尽安排,七家村原本不想跟着姜耘昭种菜的人看到了明晃晃的利益之后,也一个个主动去找齐伯和齐婶,甚至是送礼给齐伯和齐婶,说是自家也要种菜。
  齐伯是个妥当人,他又从中拣选了一部分的人跟着种菜,这样菜的面积增加了,供应量自然也就够了。
  刘家安排去的人不光引导齐伯做生意,而且还帮着打理之前姜耘昭建起来的小码头。
  刘贤身边的人,到底不一样,从七家村的发展和小码头的位置,他敏锐的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因此对码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现在不光是最小的小船可以靠岸,就是稍微大一点的船也可以靠岸了。
  阿德叔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一再的往码头上投钱,但他觉得,这些人这么做肯定有她不知道的理由,因此并不反对。
  阿德叔的想法很简单,七家村周边的环境越好,七家村的发展才会更好,现在没有一条好的路可以通往县城,但有了这条水路就不一样了,七家村的许多东西可以直接送到大码头去,然后买到青州去。
  七家村的人若是想,也可以去青州做工,青州的工价比起肃宁县城要高不少,村子里的人有了这条路子,日子能好过不少。


第168章 顺利
  对于这些发展,姜耘昭很满意,但她更知道,七家村的发展不管再怎么说都是小巧,而她要在京城里发展的才是将来她最大的依靠。
  姜耘昭相信,能在青州推广开的蔬菜,在京城里一样可以做到。
  种菜的地方,姜耘昭已经决定了,便是刘家送给她的庄子。
  刘家给她的庄子极好,不光那些土地都是良田,而且距离水源也近,交通非常便利,这样的地方,种菜再好不过。
  到时候只要花上一两个时辰的时间,就能送到京城里,十分便宜。
  至于最近才买进来的庄子,虽然占地面积不小,也有一千多亩,但是山地太多,不适合种菜,姜耘昭打算大量的种植果树。
  有了改良蔬菜的基础在,姜耘昭相信,改良果子的品种不会很难。
  做生意固然赚钱,但如果地种的好了,一样也能赚很多钱,而她手中有玉泉水这样的神兵利器,不怕赚不了钱。
  因姜老太太与刘家现在的关系缓和了许多,加上刘家在二月中旬的时候,皇上不知道怎么忽然就想起了最开始施粥救灾的刘家,特意颁布了一道圣旨,对刘家进行表彰,而后,刘家又被皇上钦点做了皇商。
  皇商虽然还是商人,但地位可就不一样了,就算是姜老太太也不得不高看一眼。
  因此她对姜耘昭经常去刘家也就不反对了,而且她觉得,姜耘昭与刘家接触的多了,对姜耘昭本身极好,说不得对于姜家也有好处。
  姜耘昭得了这样的便利,一个月总有四五天时间能去刘家,而刘家三兄弟现在都知道姜耘昭在外面有不少的产业,因此也会掩护着她去忙自己的事儿。
  在这样便利的条件下,姜耘昭的药膳铺子很快就开了起来,只事与姜耘昭预料的不一样,药膳铺子虽然开起来了,但最开始的那些日子,根本就没有生意,说一句门可罗雀很逼真。
  连刘贤都觉得,姜耘昭的这个生意要失败了,劝她不如早些将生意结束了,这两层小楼的位置地段都好,就算是出租,一年下来也能得两三千两的银子。
  但是姜耘昭是个何其执着的人,她觉得坚持下去总会改变,因此不肯放弃,而是让人坚持经营下去。开始就算赔钱也没什么,只要有人开始光顾,就会好起来。毕竟她自己的东西质量自己很清楚。
  药膳铺子这边要死不活的,但是庄子上的蔬菜长势很好,虽然最开始姜耘昭要求佃农种蔬菜的时候,这些佃农心中有顾忌,但因为姜耘昭保证了蔬菜上市之后会由自己收购。
  并且说了,价格会比市场上的价格高三成,如果蔬菜卖不出去,她不收租子。
  佃农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就不担心了,一个个都开始种蔬菜,庄子上半数土地都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
  那些蔬菜长的果然就好,佃农们看着绿油油的蔬菜,都好像看到了光灿灿的铜板一样。
  与刘家合作开的工坊也成功的开起来了,三月的时候,第一批胭脂水粉制造出来,经过精致的包装之后,刘家大造声势推销出去,因为绸缎庄子的老客户很多,胭脂水粉的推销并没有费太多心思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过月余时间就在京城占了一席之地。
  刘贤也没想到,姜耘昭倒腾出来的胭脂水粉当真就比京城里其他工坊加工出来的要好,侵占市场的速度会有这样快。而且,看起来还有更加扩大的趋势,他甚至都不怀疑,不出一年时间,自家工坊里生产出来的胭脂水粉就能占领京城百分之七十的市场。
  不过,他现在是皇商了,又有皇上钦赐的积善之家的匾额,真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做生意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根本不怕发展的迅速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反而害了自己。
  自然,因为刘家的关系,姜耘昭的这些胭脂水粉不光成为京城里贵妇们趋之若鹜的好东西,就是宫里的娘娘们也用上了,而且用了之后,觉得更加能润泽肌肤,连连夸赞刘家果然是良心商人,连制作出来的香粉都比别人家的更好用些。
  没有人知道,姜耘昭每个月定期的去庄子和铺子里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视察自己的产业发展的是不是很好。
  而是将玉泉水偷偷融入各处的水源,也正是因为姜耘昭这些效果非常好的玉泉水改良品质,才会有那郁郁葱葱的蔬菜、润泽细腻的香粉胭脂、还有虽然不受欢迎,但已经有人开始固定订购的美味药膳。
  姜耘昭知道,她现在最大的资本就是那每天都能自动补充的玉泉水,那些玉泉水的用处似乎比她想象的还要大。
  虽然姜耘昭觉得,将玉泉水当做药品出卖的话会更赚钱,但想来想去,她到底还是没有这么做。
  要是真的将水当成药卖,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难。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乱子,因此利用玉泉水的功效赚钱才是最好的方式。
  因有刘家的掩护,姜老太太倒是一直都没发现,她认为孝顺乖巧懂事听话的孙女儿早就与当初不一样了,竟然能背着她们作出一番大事。
  更不知道,那个从小没了母亲,可怜兮兮的小姑娘现在的身价已经超过了整个姜家。
  这当然也是归功于姜耘昭在姜家的时候一贯都很低调,供应给姜老太太的东西一点都不少,甚至现在给姜老太太的东西比她最开始回来的时候更好更精致。
  姜耘昭也知道怎么拿捏姜老太太的心思,她会顺着姜老太太的意思说一些姜老太太听了会满足和开心的话。
  这样嘴甜又懂得孝顺的人谁会不喜欢呢?姜老太太自然也喜欢,尤其是看到了姜明玉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之后,姜老太太更觉得姜耘昭好。
  自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平嬷嬷的功劳,平嬷嬷的一个孙子已经去了刘家的铺子里,每个月赚的钱比之前多了不少,这让平嬷嬷对姜耘昭更是感激不尽,就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169章 宋家的婆子
  这日,姜耘昭才从刘家回到姜家,就看到二门外站着平嬷嬷的外孙女儿,叫做四儿的丫头。
  “大小姐,您回来了,外祖母让我在这里等着您,说是宋家来人了,是宋太太身边最得用的老嬷嬷。太太和三小姐都已经过去了。”四儿是个口齿伶俐的丫头,开口说话很利索,就将自己所要表达的都表达出来了。
  姜耘昭谢了四儿,从随身的荷包里捏出一个银花生赏给她。
  姜耘昭现在有钱了,随身带着的都是碎银子,赏人也用碎银子,钱嬷嬷觉得不好看,便做主给姜耘昭定制了一匣子的银花生,随身带着容易,赏人的时候又好看。
  四儿笑着再三谢了姜耘昭,这才转身离开。
  姜耘昭看着四儿离去,若有所思。
  因为平嬷嬷的变化,姜耘昭终于深刻的体会到了,原来不是平嬷嬷足够忠心,而是因为给她的诱惑不够,现在诱惑够了,平嬷嬷虽然没有背叛老太太,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会帮着她。
  比如这次,她就提前透露了宋家的消息给她,平嬷嬷的意思应当是让姜耘昭回来之后收拾妥帖去上房里。
  但是,姜耘昭倒是没这么做,她身上穿的这一套衣裳,是上好的贡缎做的,做工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