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蔬香世家-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耘昭看着箱子里形形色色的锦匣,噗通一声跪在刘老太太面前说道:“是耘昭不孝,才让外祖母惦念这么多年。”
  姜耘昭说着话就给刘老太太磕起头来。
  刘老太太忙就让青雀将她拉起来,无奈姜耘昭就是不肯,只管一个又一个的磕头,一直磕了三十个方才站起来说道:“外祖母,之前是耘昭的不孝,这一次,耘昭将这些年该给您磕的头一次都补上,希望外祖母以后能不要为了耘昭的不孝而难过。”
  “好孩子,你是个好孩子。”刘老太太已经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了。
  孩子总是自家的好,姜耘昭是她女儿唯一的血脉,自然是好的。若是不好了,那也是因为别人教坏了才不好的。
  因此,刘老太太心里现在只恨邱氏,却不怨姜耘昭。
  “表小姐,您可别招老太太伤心了,老太太的身体这两个月才算是好些。”青雀忙就劝道。
  “以后耘昭都不会让外祖母再伤心了,耘昭还等着外祖母长命百岁呢。”姜耘昭娇气的说道。
  虽然知道外孙女儿只是撒娇,但刘老太太还是开心,当下就笑着说道:“要真是能长命百岁,那还不成老妖精了。”
  姜耘昭正色说道:“您是最有福气的老人,肯定能长命百岁。”
  有了她的玉泉水调养身体,要不长命百岁都难。这一点姜耘昭有足够的自信。
  姜耘昭又将姜老太太的礼物送过来,刘老太太面上虽然有些不自在,但还是让人打开看了,又说让人准备回礼。
  如果只从当初女儿的事情上考虑,她绝对不会与姜家缓和关系,但因为姜耘昭,她愿意因此缓和。
  毕竟,耘昭的将来还要依靠姜家,如果姜老太太真的能为耘昭着想,也就是耘昭的福气了。
  这个正月初二因为有了外孙女的陪伴,刘老太太过的十分开心,到了晚上的时候,雪下的越来越大了。
  大太太冒雪回到了府中,二太太和三太太则因为娘家远些,并没有及时回来。
  “这雪倒是越下越大了。这才多少时间,居然有六七寸厚了。”大太太一面上斗篷交给丫鬟,一面说道:“要是再晚一点,怕是路上都不能走了。”
  “不能走了正好,正好让耘昭在我们府中多住两日。”刘老太太眉开眼笑的说道。
  现在她满心满眼的都是姜耘昭,并不将这一场大雪放在心上,更不会想这一场大雪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母亲说的是,二弟妹和三弟妹也能在娘家多住两日。”大太太笑道。
  “你若是没回来,正好也与请假亲近两日,怎么偏就赶回来了。”姜老太太笑着说道。
  大太太可没敢说,这么多年的正月初二老太太都不高兴,她也就养成了当天去当天回的习惯。
  不过,耘昭来了,老太太开心,或许从明年开始,她也能在正月的时候在娘家住两日了。
  少时,刘贤也换了衣裳来给老太太请安,见到了姜耘昭,便笑着问道:“耘昭今日倒是不用回去了,这一场雪下到这时候还不见停,我瞧着怕是要一直下到明天早晨了。”
  “那耘昭正好留在这里叨扰舅舅和舅母两日,只是不知舅舅是否嫌弃耘昭刮噪。”姜耘昭嘻嘻笑着说道。
  “老大,你瞧瞧,耘昭只说舅舅嫌弃她,可没说舅母嫌弃,可见她也知道谁心疼她。”刘老太太乐呵呵的说道。
  这段时间,大媳妇和孙媳妇对姜耘昭的疼爱她看在眼中,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说,这次正好话赶话说出来,也让大媳妇知道,她明白她的好。
  刘老太太是个十分会做婆婆的人,不管是哪儿儿媳妇她都能相处的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太太愿意照顾姜耘昭的关系。
  “耘昭当然知道,大舅母是最疼耘昭的。”姜耘昭笑着挽上李氏个胳膊说道:“表哥表姐们都没回来么?”
  “他们说是要留一日,只是照着现在这样,怕是明天也回不来了,耘昭一个人会不会觉得孤单。”
  “怎么会?有大舅母和外祖母心疼着,耘昭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孤单。何况在姜家的时候,耘昭也都是一个人在院子里。”
  “可怜见的,好孩子,以后你到了我们这里,只当是自己家就是,你的表哥表姐们,你也只管当亲哥哥亲姐姐就是,不要使心。”大太太心疼的说道。
  也是小姑子没的早,还是一尸两命,若是能为耘昭留下个弟弟妹妹,何至于让这个孩子这么多年都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耘昭早就当这里是自己家了,舅母不是也当耘昭是自己家孩子一样对待么?便是连耘昭身边的丫头舅母都想到了,我这两个丫头还说呢,要给舅母您磕头谢恩。”


第161章 舅甥计划
  丹朱和丹云两个不失时机的跪下来给李氏磕头谢恩。
  李氏笑道:“我瞧着这两个丫头才真是人精,磕头谢恩是假讨赏才是真的。罢了罢了,大过年的,每个人赏一个红封儿,你们以后好好生服侍你家小姐,若是有什么差池,别怪我不饶你们。”
  大太太说完,又想起来之前听到姜耘昭院子里出了内奸的事儿,又开口问道:“听说你院子里的出了内奸,人虽然已经查到了,可也不能疏忽,有一个说不得就有第二个。”
  “舅母您放心,都已经处理好了,只是,我院子里现在到底人少了些,又不敢随意买人,还要请舅母帮忙物色些人。”姜耘昭也不客气的就开口了。
  李氏嗔怪道:“说的这是什么话,跟我不用客气,回头我就物色几个小丫头和粗使婆子给你送过去。”
  李氏也一直觉得姜耘昭身边可用的人少了些,一个院子里只有七八个人,怎么够使唤?就云蓉和玉蓉两个人,那个院子里没有十几个人?
  只是耘昭没有开口,她做舅母的人也不好擅作主张。
  “舅母,我想着不光是要小丫头和婆子,最好是整家子买过来养在庄子上,这样的人使唤起来才放心。”姜耘昭已经深思熟虑过来,如果一家子人都在自己手中的话,背叛的可能就小的多。
  “耘昭到底长大了,这事儿考虑的很周全。”刘老太太很满意的说道。
  “不过这事儿暂时也不用着急,我瞧着这一场大雪之后怕是有灾荒,到时候再买吧。”姜耘昭看着外头依旧沸沸扬扬落下的雪有些担忧的开口道。
  之前她担心不会下大雪,让自己的银子和舅舅的银子都打水漂,但是现在真的开始下雪了,她不免又要担心一场大灾会让多少人流离失所。
  这天下最辛苦的终究是那些穷人,一场大雪会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会有多少人贫病交加而去。
  刘贤看着外甥女脸上的担忧,这才放心了许多。
  商人虽然重利,但是也不能完全泯灭了良知,若是外甥女儿连一点担忧百姓的心都没有他才是真的要担心。现在看起来倒是还好,这孩子心底还是纯良的。
  “耘昭,等会子吃完饭,你到我书房里来,我有些话要对你讲。”刘贤开口说道。
  姜耘昭知道刘贤要说的便是这一场大雪了,因此笑着应了。
  “这大冷的天,你有什么话不能在这里说,非要让耘昭去你哪里。”老太太有些不满的说道。
  今晚她都没打算让姜耘昭回她的院子去,而是要让姜耘昭住在自己屋里的碧纱橱呢,偏偏这个儿子还要让耘昭跑到外院去,也不怕把孩子冻坏了。
  “无妨的,外祖母,舅母给我准备的衣裳暖和的很,冻不着我,再说了,吃完饭还是要活动活动方才好睡觉。”姜耘昭笑着说道:“就是外祖母您吃完了饭也该活动一下,以前的时候您身子不太好也就罢了,现在我瞧着您硬朗了许多,只要天气好,就该让丫头们陪在在外头散散。”
  “你说的是,等天气晴好的时候,我就让青雀这丫头陪着我在院子里走走。”老太太现在觉得外孙女说什么都是对的,根本不会反驳。
  “好像自从耘昭回来,咱们家里一切都顺了。”李氏忽然笑着说道。
  刘家在之前一段时间各种不顺利,但自从耘昭来了之后,果然就一切都好起来了,这孩子果然是个有福气的。
  对妻子的话,刘贤深以为然,之前他也觉得身子不是很清爽,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这些日子竟然感觉好多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咱们家怎么能不好。”老太太乐呵呵的。
  一时丫头们摆饭,因只有四个主子在,也不用分桌而食,便在一起用了饭,姜耘昭瞧着,倒是有很多都是自己喜欢的菜肴,可见是早就吩咐过厨房了。
  她不觉心中暖暖的,在姜家,从来没有人考虑过她的口味如果,虽然她不挑食,但有些东西到底不喜。
  吃罢了晚饭,便是药膳,姜耘昭吃了一碗笑道:“舅母给我送过去的那个药膳师父锻炼了这些时间,学会了不少,我打算过完年就在城里开个药膳铺子,所以腊月二十八就先放了她回家去了。等过完年也不用再回去,直接去铺子里上工便可。”
  姜耘昭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儿,没有人支持可不成,所以,便索性对刘贤说了自己的打算。
  “你要开个药膳铺子,这想法倒是不错,京城里酒楼不少,但药膳铺子却没有。”李氏马上道。
  这孩子果然是有些想法的,自家这么多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都是经商的事儿,却没有一个想到要开药膳铺子的,却给耘昭想到了。
  刘贤却有些担忧的说道:“耘昭,那药膳师傅你放回家去还能回来吗?”
  “舅舅,我之前已经将她一家子人都签了死契,他们在外头也是暂时的。要不然我哪里敢用。”姜耘昭当然知道身边的人有多重要,因此早早就已经防患于未然。
  “她我是要用在铺子里,她的孩子们还是先放在庄子上,若是有得用的,可以去铺子里帮忙。”
  那药膳师傅原本是家庭殷实之人,只因为家中遭难,才不得不卖身为奴。不过姜耘昭还是给她许诺了,若是她一直做的好,十年之后,会放了他一家子的身契,让他们做回良民。
  十年时间,姜耘昭有足够的自信,自己能够发展起来,到时候她根本不用费心费力的笼络人,自然有许多人愿意投奔寻个好前程,那药膳师傅就是要让她离开,她也未必舍得。
  不过,就暂时来说,总是给了人一份希望,让她能心甘情愿的做事。
  “舅舅在京城里虽然没有多大势力,但到时候总也能护着你,你放心的做,后面有舅舅,不会让你受委屈。”刘贤开口说道。
  这一次的大雪对刘家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操作的好,刘家以后就能保全自身,不怕护不住一个药膳铺子。
  姜耘昭笑着对刘贤道谢,她没打算让姜家的人知道她的计划,因此等得就是舅舅这句话。


第162章 雪灾
  一场大雪,一直下了三天三夜,方才停止,外头的积雪差不多有三尺厚,人走都艰难。
  姜耘昭注定了是暂时回不去,所以就打发人去姜府给姜老太太说了一声,要等路上的积雪清除之后再回去。
  实际上,姜耘昭现在更多的心思不是想着自己,而是想着这一场雪灾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可能会比她所想的还要严重很多。
  便是姜耘昭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场雪灾的人,也被吓住了,就不要说其他的人心里如何想了。
  虽然三天时间因为积雪的关系,刘家的人一直都没出去过,但从外面传来的消息零零星星的也听的触目惊心。
  据说,贫民区已经有不少的房屋被压垮了。据说,郊外有多少的牲畜被冻死了等等的。据说,破庙里已经有无数的人寄宿,他们饥寒交迫衣食都没有保障。
  姜耘昭不知道对于这件事,朝廷是怎么处理的,但她记得,前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因此被冻死饿死,可见,因为过年的关系,到底朝廷引起重视的时候已经晚了。
  “耘昭,一时之间你也回不去姜家,正好见见刘掌柜。”刘贤与姜耘昭两个在书房里商量事儿。
  几天下来,刘老太太也适应了刘贤每天找姜耘昭说话,所以现在姜耘昭在府中来往自由。
  “若是不方便就不见了,左右舅舅给的人应该是可靠的。”姜耘昭坐在火盆子旁边笑着说道。
  这天气还真是冷,比下雪的时候冷的多了,虽然烧了地龙还要有个火盆子方才能勉强觉得不冷。
  “刘掌柜原本是咱们家的远亲,当初投奔来之后,我瞧着是个可用的,才留在身边,如今给你你可放心的用着。”刘贤将刘掌柜的来历说给姜耘昭听。
  “只要可靠便成,舅舅也知道,我身边可用的人不多,有一个是一个,全都要委以重任的。回头让人捎信过去,他那边的货物暂时先压着,不用着急出手,等过上三五天,物价必定上涨,到了那时候看情况是要抛售还是暂压。”姜耘昭点头,既然舅舅说可用,那就必定可用。
  “三五日之后,虽然物价会上涨,但这一次的雪灾严重,到了十余日之后,价格应该会更高,何不等到那时候再抛售?”刘贤有些猜不透外甥女的心思了。
  姜耘昭笑着说道:“舅舅您难道没想过,三五日之内,朝廷或许还不会太过紧张,但是十余日之后,如果灾情十分严重,朝廷肯定会干涉,到了那时候,说不定会血本无归。所以,我们要一直关注朝廷那边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将那些货物全都抛售出去,少赚钱不要紧,但被人盯上就不好了。”
  前世那些井里也不完全都是坏的,她当时见过不少的朝廷官员,也听他们说过许多,所以知道,作为统治者,实际上是最反感这样大发国难财的人,所以,她没想着一本万利,而是打算赚点就行了。
  现在还没起步的时候,不引人注目才能低调发大财。她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
  刘贤却从来没想过这个,他是个纯粹的商人,从小学的就是怎么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想的也是商机和利益,倒是从来没有揣摩过上面那些人的心思。
  也难怪他的生意会做不下去,看起来以后不能只低头做生意,还是应该关注朝廷里的事才成。
  “耘昭你说的有道理,你到底聪慧,比起你的表哥和表姐们强多了。只可惜你不是个男子,如不然,将来的京城你何愁没有一席之地。”刘贤颇有些遗憾的说道。
  姜耘昭脸上却有些戚戚然,如果不是上一辈子那些惨痛的经历,如何能让她有如此多的见识和阅历?这都是血与泪换回来的,如果有可能她根本不希望自己懂得这样多。
  她更愿意与所有的大家小姐一样,安安稳稳的在闺中十几年,然后找一个门当户对举案齐眉的丈夫,一辈子闲逸安稳的度过。
  只可惜,这样的追求对于她来说只能是一个完不成的梦想,所以,她必须要努力奋斗,靠着自己拼搏出一个将来。
  “舅舅,即便我不是个男子,但将来我也一定会有我的成就。十年,或许不用十年,我一定会成为京城里人人知道的大商人。”姜耘昭很自信的说道。
  刘贤虽然有点担心姜耘昭这样发展下去会耽误了一辈子,但他还是决定支持外甥女的心愿。
  “你放心,舅舅会永远站在你身后支持你,等你成为大商人的那一天。”
  到底是刘家的血脉,骨子里就有做商人的天赋,天赋不可辜负啊!
  姜耘昭灿然的一笑,如果还在七家村,她断然不敢有这样的自信,但现在她在京城,背后又有舅舅的支持,她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至于做一个女商人会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姻缘之类,姜耘昭根本没有考虑过。
  宋家,她早就放弃了,左右不是可以依靠终生的人,姜明玉愿意要,她情愿让给姜明玉,只要能还她一个自由。
  不过,这件事如果好好操作的话,或许能为自己换来一定的利益!
  “舅舅,这些话,可不能告诉外祖母和舅母,若是她们知道了,估计又要念叨好久。”姜耘昭笑眯眯的对刘贤说道。
  这几天在刘家,每次她说了这样的话,一定会被念叨,姜耘昭都有些害怕了。
  她也知道,外祖母和舅母是希望她将来能与表姐们一样,找个心疼自己的丈夫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可惜她注定了没有那样的福气。虽然刘家疼爱她,但到底她的将来是要姜家的人才能决定的,她必须要自己强势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等着成为家族的牺牲品。
  刘贤看姜耘昭可爱的笑容,才觉得眼前果然是个小女孩,他笑着说道:“这便是咱们的秘密,我一定不告诉你外祖母和舅母。”
  刘贤倒是没想过他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对于姜耘昭的一生来说,又是福是祸。


第163章 赚了大钱
  姜耘昭回到姜家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初十了,路上的积雪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的人力才算是清理出来。
  等到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七八日时间已经过去,坊间的物价在短短几天之中,翻了一倍有余,还依旧供不应求。
  尤其是用于取暖的柴薪木炭之类,更是价格一涨再涨,只因马上就要过年,按照往年的惯例,等过完年天气就越来越热了,因此许多人家准备的柴薪木炭都不是很多。
  但气温骤然下降,家里头的木炭柴薪都已经用了,这让许多人慌神了,就想着尽快的囤积木炭柴薪,毕竟,谁都不知道,这一场雪之后,天气会有如何的变化。
  姜耘昭在回府之后,就给刘掌柜传信过去,一两日之后看情况将手中的积压物资都出手,但速度不能太快,若是抛售的太厉害,会导致物价下降。
  她这一次投入了十万两的银子,十万两银子的货物价格翻了一倍,她赚的钱已经不少了,若是继续下去,怕会有风险。
  刘掌柜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在物价继续上涨的时候抛售,但因为刘贤早就说了,让他听姜耘昭的绝对不会有错,所以,刘掌柜也没太反对。
  在他看来,可能因为是小姑娘,所以胆子小,想走平稳的路,所以才会让他现在抛售。
  而另一面,刘家在城里设了粥棚施粥,这让那些流离失所没有饭吃的人多少能保证活命。
  除了给粥之外,刘家还给城里的灾民给了布料让做衣裳保暖。
  虽然刘家做这些事的时候,都需要他们付出少量的劳动作为报酬,但灾民都知道,这时候能拿出米和料子给他们的,都是恩人。
  毕竟,米价布价每天都在上涨,他们所付出的那点儿劳动根本不足以换取那些粮食和布料。
  刘家没有免费施舍,反而换回了灾民们更多的敬重和支持,这让刘贤都很意外。
  按照他的想法,应该是免费的施舍才能换最多的人心,但耘昭说,升米恩斗米仇,白吃的东西总不如自己挣来的更加美味。
  刘家在京城的声望逐渐的高了起来,最后就连宫里头都知道京城里有一个商户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照顾灾民。
  皇上在后宫里感叹了几句,说是天下若是能多些这样的商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流离失所。
  后宫里的娘娘们听了皇上的话,自是不甘落后,争先恐后的捐献出不少的银子首饰让人送到刘家,说是让刘家再多开设几个粥棚,多救助几个灾民,算是她们这些人的心思。
  刘贤很意外事情居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能换取最大的利益,但没想到,居然比她想的还要好很多。
  宫里头的关系,他这一辈子都没想过,但现在居然就这么容易就有了联系。
  因为有了宫里的支持,刘家的声望高了不少,那些原本都打算用家中积压货物换钱的商户人看着眼热了,也开始设粥棚救济灾民,只可惜的是,刘家已经抢先一步立起了名声,后头跟着的人虽然也能换些人心,却不如刘家。
  而此时,姜耘昭所有的物资都已经抛售一空,她接到刘掌柜的传信,这一次他们总共赚了十一万两千三百两。
  也就是在这时候,京城上下的人都开始捐款捐物救济灾民,虽然遭灾了,但大部分的人都能得以活命,因此并没有酿成大祸。
  而那些囤积货物打算赚大钱的人不是被逼着将压在手中的物资捐献出出来就是受到了朝廷的打压,其中就包括一些从姜耘昭手中购买了大量货物的人。
  这些人的货物大部分都不是低价的时候购买的,而是等价格涨了之后才买到手的,因此实际上投入了不少的银子都打了水漂。
  有些人心疼不已,就想到了退货的办法。
  但姜耘昭这边做生意做的很谨慎,几乎所有的货都是假借外地商人的名义。做完这些之后,又刻意的抹平了蛛丝马迹,便是有人想寻找也无从找起。
  那些在京城里抛售了不少货物的人就如同从人间蒸发一样消失不见了,这让那些买了货的人很郁闷。
  姜耘昭捏着厚厚的一摞银票,都不知道心里究竟是什么感觉了,十多万两的银子居然就这样到手了,果然是钱赚钱比人赚钱要容易的多。
  还是不知道舅舅为了这一次灾难,花去了多少的银子。或许比开始的时候要多很多。
  刘家虽然有几代人的积累,但这一次耗费应该也不小,她这里平白赚了这么多的银子,应该也要有所表示才对。
  她虽然急需要钱,但手中有几万两银子足够用了,十多万两一时之间也用不到,不如就拿出来救济灾民,也能让她心里稍微舒坦些。
  “祖母,我想去一趟舅舅家里,您也知道舅舅家今年为灾民做了很多事,便是朝廷都在嘉奖,我想去看看。而且,我手中这几个月也存了一点银子,想捐出去也算自己的一份心。”姜耘昭去见姜老太太。
  姜老太太自是知道刘家这段时间风头正盛,因此就是心中的鄙夷都少了很多,听了姜耘昭的话,笑着说道:“你小人儿家家的,手中能有几个银子。”
  “祖母,我这段时间真的存了不少银子了,我昨晚上数过了,足足有三百多两呢。”姜耘昭故作骄傲的说道。
  姜老太太一听之下也有些惊讶了,姜耘昭回来几个月的时间,手中居然已经有这么多的银子了。
  不过,她只是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些银子应该是刘家给的。
  “你去吧,青雀,你从我的私房里拿出二百两银子,算是我的心意。”姜老太太虽然有些肉疼,但还是开口说道。
  “祖母,前几日您不是已经捐了银子?”姜耘昭有些惊讶的问道。
  前几天,成王府召集京城里所有四品以上官员家的女眷捐银子,老太太当时就捐了五百两银子,回来还肉疼了很久,怎么今天这么主动?


第164章 大吃一惊
  “那是代表咱们府里捐的,这次是我个人捐的,哪里能一样。咱们现在到底吃喝不愁,比起那些受灾的人好多了。”姜老太太有些感慨的说道。
  这一场大雪不知道让多少人无家可归,她从私房里拿出二百两银子,能帮一个是一个吧,总好过冷眼相看。
  她年纪越来越大了,存着这么多的银子也没什么大用处,儿孙自有儿孙福,她老婆子还是不要考虑太多了,为自己积点德才是应当。
  姜耘昭从姜老太太这些话里感觉到她的变化,看起来,祖母也不是个没有可取之处的人,或许在她心里,也是有那么一些柔软的地方。
  “祖母的善心佛祖一定看得到,佛祖会保佑祖母好好的。”姜耘昭收下银子说道。
  这话确实说在了姜老太太的心坎上,她到现在都觉得是姜耘昭的诚心感动了佛祖,所以,她的身体才会越来越好。
  这个消息传到邱氏母子们耳中的时候,可是惹的邱氏闹了好大的脾气,她一贯都知道姜老太太多小气,可现在这么小气的人居然拿出二百两银子,可见,是受了姜耘昭的影响。
  当她知道姜耘昭居然将存的三百多两银子都拿出来捐献给灾民的时候,更是气恼的不成。
  姜耘昭那小贱人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就存了那么多的银子,要是给她几年时间,可不是能存一大笔的钱?这也就算了,她凭什么将银子不声不响的就捐出去?问过她了么?
  邱氏这时候完全将姜耘昭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了,在她看来,将来只要处置了姜耘昭,不管姜耘昭有多少私房体己,都是归于她几个孩子。姜耘昭现在这样就是擅自处置了未来会属于她的财产。
  “娘,你到底是怎么办事的?不是几个月前就说姜耘昭不能留了,可到现在姜耘昭还好好的活着,而且越来越出风头。照这样下去,将来这家里那还能有我的立足之地?”姜明玉不依的说道。
  姜明玉心里也妒恨,她从小存到大,手边的银子统共不过百十两,可姜耘昭不过几个月时间,所拥有的银子就比她的三倍还要多,这让她怎么能忍受?
  “上次被发现以后,她现在防备的严谨,我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何况,你祖母说的多了,你爹虽然还相信我,但心里要说一点怀疑也没有不可能。”邱氏还是觉得应该小心谨慎些才好。
  现在府中虽然已经有人说她不慈不贤,但在外面人的眼中,她还是一个好继母,她可不希望坏了自己的名声。
  她的名声坏了不要紧,可要是影响到了三个孩子,那问题就大了,她不敢冒险。
  “爹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反正爹心里也没有她,您又有什么可怕的?祖母虽然心疼她,可话说回来,祖母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说不定那天就没了,又有什么好顾忌的?”姜明玉颇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
  母亲就是胆子太小了,要是她早就将姜耘昭处理了,绝对不会留着她过年。
  “这话可别乱说,你爹不喜欢她归不喜欢,可她到底是你爹嫡亲的女儿,若是真的无缘无故出事了,你爹哪里肯定饶不了我。”自从邱氏受苦受难,而姜伯康自顾自的住在姨娘屋里开始,邱氏便不相信这个男人真的有多喜欢自己了。
  “反正我不管,我一定要让姜耘昭死,我不能让她挡住我的路。宋家哥哥那边可说了,要是姜耘昭好好的在府中,他们也不好退亲。”姜明玉忽然又开口说道。
  “你放心,这件事有我,就算不能让姜耘昭死,我总能坏了姜耘昭的名声,让她不得不退亲,宋家那样好的亲事,一定是你的。”因女儿提醒,邱氏的面上闪过狰狞。
  不能让姜耘昭死,难道还不能坏了她的名声?她之前本来想趁着过年去邱家的机会,让姜耘昭身败名裂,可谁知道那个老不死的居然让姜耘昭去了刘家,害得她都没得到机会。
  这边邱氏母女两个兀自商议要怎么害死姜耘昭,姜耘昭已经乘着马车去了刘家。
  刘家的人没想到姜耘昭才回到姜家不过十余日时间又来了。
  “耘昭,你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刘老太太上上下下打量着外孙女儿,看着毫发无伤,方才放心许多。
  看着外祖母这么担心自己,姜耘昭心里暖暖的,笑着说道:“我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