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蔬香世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耘昭如此直白的说出来,齐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觉得眼睛酸酸的,姑娘这是长大了呢,若是前头太太还在,也会欣慰吧。


第004章 母亲的香囊
  “姑娘,这香囊可是先太太留下的。”齐婶忽然看到妆奁匣子里头一个小巧的不过婴儿拳头大小的素锦制成的香囊,挤出一抹笑着说道。
  当初她也算是近身服侍过姜耘昭生母李氏的人,那时候姑娘才出生,太太就将这香囊挂在了姑娘身上,说是老人留下来的东西,虽然不金贵,也要留给自己的女儿。
  还记得太太那时候满脸的母爱柔情,看着姑娘的表情是那样的慈爱和珍惜。只可惜的是,太太命不好,第二年生哥儿的时候就去了,一尸两命,只留下姑娘一个孤零零的。
  姜耘昭看着这枚香囊,倒是一愣。
  这香囊她很熟悉,上辈子就见过,只是她一直都不知道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只香囊就再没见过了,应该是是被谁拿走了。
  却不想这看起来素净的小物件原来是母亲留下来的东西。姜耘昭将香囊托在掌中,仔仔细细的打量一番。
  这只香囊不仔细看也就罢了,仔细一看,她才知道,是自己低估了它。
  人说是天衣无缝,而这个香囊,也算是天衣无缝了,她的女红手艺也算不错了,可是翻来覆去都看不出来针线的痕迹,也不知道这香囊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难不成母亲祖上有人是技艺极高的女红师傅?
  她轻轻捏一捏香囊,里头软绵绵的,应该没有存储其他的物件,这就只是单纯的一枚没有装东西或者是东西早就遗失的香囊罢了,不过,这香囊的味道还真是好闻,并不是寻常的花香,而是带着一股子田园清淡的味道。
  因为这只香囊,姜耘昭忽然想起一件她从来不曾想过的事,她之前听说过的一些事,母亲刘氏本是商家之女,当初一意孤行看上了没落小官员家里头出身的父亲。而外祖父疼女儿,为了让女儿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他很是补贴了一笔。
  小时候曾听府中的老人们说起过一句两句的,都说母亲当年出嫁的时候嫁妆不少,而姜家那时候的日子过的艰难非常,曾祖父当年考中进士,留在京城里做了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员,只是因为性格问题,一直都抑郁不得志,到最后也只做了正六品。
  而祖父则是个不成器的,等曾祖父去世之后,祖父根本没有养家糊口的能力,一家子的日子过的十分艰难,好在他生了一个成器的儿子,从小喜好读书也会读书。
  只可惜的是,那时候的姜家还吃饭都很困难了,如果不是靠着曾祖父早年在城外购置的一个小庄子过活,一家子人都饿死了,哪里有多余的钱供一个读书人?
  机缘巧合之下,母亲看到了父亲,并对他有了情意,父亲虽然是书香世家出身的人,却迫于家境不得不娶了颇有家财的母亲这个商家女儿入门。听说姜家是因为娶了母亲日子才好过起来,父亲才能继续读书。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姜家没有一个人提起过母亲留下的嫁妆呢?就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一样。而外祖一家又是因为什么原因,从来都不曾露面?
  外祖父当年能十里红妆嫁女儿,可见对女儿还是很有感情的,为什么会在这么多年里对自己不闻不问?
  母亲只有自己一个女儿,留给自己的东西应当极多才对,也不知道是被下人给顺走了,还是被继母给丢了?又或者那些东西一直都在,只是被人藏起来了?还是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人私吞了?
  “姑娘,您想什么呢?”看姜耘昭拿着香囊思索,齐婶问道。
  姜耘昭被打断了思绪,这才重新将目光回到眼前这个香囊上来。母亲的东西现在自己手中也就只有这个香囊了,大概因为很不起眼,所以才能一直搁在妆奁里头放到如今。如果这真是个让人一眼就看出不同的好东西,怕是也早就不在自己手中了吧?
  她小心翼翼的摩挲着手中的香囊说道:“既然是我娘留下来的,我还是随身带着吧,也算是我娘陪在我身边了。”
  她两岁不到就没了母亲,每每看到姜明玉窝在邱氏怀中撒娇,她心里就觉得酸酸的,能有这样一件母亲的物件陪在身边,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遗憾吧!
  “姑娘说的是,这是太太的东西,留个念想也好。”齐婶说话都有些动容了,这么多年,可从不听姑娘想起过太太呢,她都以为姑娘年纪小,早就不记得亲娘了,只当后头新娶的继母是亲娘呢。
  姜耘昭才将母亲留下来的香囊挂在身上,正打算与齐婶问问自己母亲当年的事,却来不及开口就听见外头传来开门的声音。
  齐婶忙就出门去看,却是齐伯回来了。
  “老婆子,我在山上猎了两只野鸡一只兔子,兔子我在山上宰杀好了,你给姑娘炖上,让姑娘好好补补身子。这两只鸡我这会子收拾一下,等明天给姑娘吃。”
  姜耘昭听见齐伯的声音响起,也下炕穿鞋,才走到门口,就瞧见齐伯一只手里拎着已经宰杀清洗好的兔子,而另外一只手中,则是两只肥硕的野鸡。
  姜耘昭觉得鼻头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她早就猜到,齐伯一大早出去,就是为了上山给自己找些补养品。可眼下真的看见了,却又是一番感慨。
  可自己前世是怎么对待他的?不光不领情,还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
  “那可好呢,姑娘身体不好,天天吃糙米粥可不成。”齐婶的声音明显的欢快了起来。
  她当然知道老头子的去出,可一直都担心老头子什么都抓不到,姑娘问的时候才不曾说。
  “齐伯,您的年纪可不小了,以后就别上山了。万一山上滑到跌倒了,让我跟齐婶怎么过?”姜耘昭出门站在廊檐下开口道。


第005章 有肉吃了
  齐伯正在与齐婶说话,冷不防姜耘昭的声音传来,忙就抬头看去,亭亭立在廊檐下的少女眼中满是关怀。
  在府中的时候,人人都说大姑娘跋扈,可真没想到,原来大姑娘这样懂事体贴人。到底是先头太太生的,哪里能像是传说中的那样跋扈?可见就是有心人见不得姑娘好才会蓄意破坏姑娘的名声。
  “姑娘您别担心,我从小就是上惯山的。”齐伯有些哽咽的说道。
  姑娘这样懂事,他就算是多吃一点苦又有什么关系?
  虽然说家里头现在还有一些银子,可坐吃山空,总不能什么都靠着那些银子?能自己想法子的就自己想些法子日子才能好过些,姑娘也才能少吃些苦。
  “齐伯,难道您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么?咱们要过好些的日子,可以种地,可以做些小生意,可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您上山,山上咱们不熟悉,说不得有什么危险,何况是这样的天气。”
  雨虽然不大,可是却也让地面湿滑难行,齐伯这样的日子都上了山,难怪前世到了最后会在山上摔断腿,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初也是下雨天去的山上。
  只可恨她当年对齐伯和齐婶二人从不曾关心过,就是齐伯出事,她也只认为是齐伯拖累了自己。居然冷情冷血到不给银子让齐伯去看大夫,到了最后落了
  重新回来,姜耘昭无论如何都不允许齐伯上山去打猎,齐伯毕竟是五十岁的人了,又是多年不曾狩猎,哪里能过这样艰辛的日子?
  姜耘昭知道,其实这都是被生活逼迫的,只要家里日子有法子过,想来齐伯也不会冒险上山了。说来说去,齐伯就是为了她能过上好些的日子。
  齐婶已经手脚麻利的从灶房里的大锅里舀了一盆滚烫的水出来,正好听到自家男人与姜耘昭二人说话。
  虽然姑娘的话说的不好听,可却都是关心,姑娘这是真心为了自家老头子好。早上老头子要出去的时候,她也劝了,可是没劝住,现在姑娘劝劝也好。
  她笑道:“老头子,滚水是现成的,咱们先把这两只山鸡的毛褪了,姑娘的话你也听听,到底年纪大了。”
  “老婆子,你就别管这里了,放着我来,你先去炖兔子。”齐伯忙就从老妻手中接过破旧的水盆,手脚麻利的将山鸡塞到滚水里连着翻了好几翻说道。
  “齐婶,我去灶房里帮您。”姜耘昭忙就说道。
  前世在王家的时候,她什么活儿没做过?就这点儿活计,根本没什么问题。何况,她有什么脸面让两个老人如此服侍她?
  “姑娘您可别去!灶房里脏。”
  “姑娘,你还是到炕上躺着去,您是千金之躯,可做不得粗活。”
  齐伯和齐婶二人忙就开口劝道。
  姜耘昭苦笑一下道:“若是到了如今我还看不清我的处境,那才是真的蠢呢,我是什么千金姑娘?从被送到了七家村开始,我就不是大理寺少卿府中金尊玉贵的姑娘了,只是一个乡下姑娘罢了,村子里姑娘会的,我自然也要学。”
  一席话说的齐婶心酸了起来,连姑娘都这么想,怕是已经寒心了。老爷也真是狠心,总是自己的亲骨肉,就算是犯错了,也该给个改正的机会,怎么就能一气送到这里来?
  好在再有三年,姑娘就及笄了,到时候老太太气消了,总该让姑娘回去吧?姑娘可是早就定了亲的,到时候总要让姑娘回去成亲吧?
  只有姜耘昭知道,自从她出了姜家的门,就再也回不去了,以后的生活,只能靠自己。
  不顾齐婶的反对,姜耘昭跟着齐婶到灶房里帮忙,都是前世做惯了的活计,并不复杂。
  虽然她现在年纪小,力气也小,可她很快就适应了,手脚麻利的帮着齐婶烧火。
  齐婶显然没想到,姑娘居然会做这些,真是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姑娘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姑娘,居然会做这些。
  一滴泪到底没忍住,就这么掉落下来,飞快的落入黄土地面上消失不见,只留下一个浅淡的印记。
  齐婶很快将眼角的泪珠子擦拭,唯恐被姜耘昭看见了难过。
  只顾着难过的齐婶忘了,姑娘在京城的时候,日子虽然过的不如二姑娘姜明玉,可到底也不曾去过厨房做粗活,应该不会这些才对。
  兔子炖起来,齐婶在又在上头搭了一层蒸笼蒸了一盆糙米饭。
  “姑娘,现下村子里也买不到别的好的,咱们就吃这个,明天让老头子去城里买些粳米回来。”齐婶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有糙米饭吃就不错了,我听说村子里好多人连糙米都没有,吃的都是菜糊糊。”姜耘昭说道。
  这时候才到初春二月,好多人家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可还要坚持到六月粮食下来,所以好多人家都吃野菜糊糊过日子,这一点前世她就知道。
  “可姑娘是大理寺少卿府中的嫡出姑娘,自是不能这样……”齐婶忙就开口道。
  “齐婶,这话咱们以后就别说了,大理寺少卿府中的姑娘自然在京城里,怎么能在七家村?以后,咱们就跟村里人一样过日子就是。”姜耘昭打断齐婶的话正色说道。
  二十四两银子一年,凑合着实际上也能过了。若是忘记了身份单纯过日子的话,并不会很艰难。比起村子里的其他人日子可要好过的多了。
  灶膛里的火光映在姜耘昭莹白的小脸上,让她原本就漂亮的五官越发生动明艳起来。
  天还没有黑下来,齐伯的两只鸡都已经清理干净送到了厨房里,晚上有兔子肉,野鸡就先存起来,好在这样的天气也不是很热,放个一两天倒也可以。


第006章 王氏来了
  齐伯从锅里舀水洗手,一面笑道:“这肉还真香哩!”
  可不是香么,三个人都有些日子没见过肉了,锅里的兔子肉夹杂着糙米饭的味道,香喷喷的满屋子都是。
  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肉的姜耘昭也难得觉得馋了。算起来她可是有好几年的时间没有吃过肉了。
  前世在王家过的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别说是肉了,连饭吃不上的时候都多,尤其是没了利用价值之后,便是残羹剩饭也没有人愿意给她吃。
  “齐伯,齐婶,这会子雨停了,咱们就在院子里吃饭吧。”姜耘昭颇有兴致的说道。
  屋里给人的感觉就是黑漆漆的压抑的难受,不如在外头吃饭的感觉更好些。
  “好,姑娘就在院子里吃饭。”齐婶笑着道。
  “不是我在院子里吃饭,是咱们三口人都在院子里一起吃饭。”姜耘昭看看齐婶手中拿着的一只碗,坚定的说道。
  齐婶听懂了姜耘昭的意思,可她显然还有些迟疑,虽然姑娘现在来了乡下,可到底还是主子,他们两口子是下人,哪里有一同吃饭的道理?
  “咱们都到这里了,还穷讲究什么?家里头就我们三个人,难道还要分开吃饭不成?”姜耘昭动手将蒸笼里的糙米饭拿出来,不以为意的说道。
  齐婶听着这话,也只能答应了,这里是乡下,确实没有这么多的规矩。虽然是小事,也是姑娘疼他们两个老家伙的心呢。
  她眼中含泪的将锅里炖的香喷喷的肉盛出来。
  齐伯抱着一张破旧的小桌子到院子里摆好,又帮着将碗筷摆好。
  “姑娘,咱们今天好好吃一顿饭。”齐婶才将饭盛好,还没开始吃,忽然就听见有人敲门。
  说起来,他们来了这几日,可一直都没有人上门看过一次,就连姜家的本家姜孝民都不曾上门。怎么这会子倒是有人来了?
  当日姜耘昭生病,齐伯也打听着去姜孝民家里寻求帮助,只可惜的是,连门都没进去,说都是出了五福的族人了,不认也罢。
  心中狐疑,齐婶还是去开了门。
  “您是?”齐婶有些疑惑的问道。
  门口站着一个妇人,大概五十多岁快六十岁的样子,一身灰色的粗布衣裳脏兮兮的,早就看不清楚原本的颜色。
  她手中拖着一个大概六七岁的孩子,还吊着鼻涕,穿着黑色的衣裳,袖子上的污渍也不知道多久没有清洗,在夕阳下闪闪亮的。
  齐婶到底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人,可真是没见过这样埋汰的人呢。以前就听说乡下的人不讲卫生,可自从她来了这两天,见到的几个人都挺好,却不想今天真是让她长见识了。
  这妇人似乎没看到齐婶一般,只等门开了,就大摇大摆的抬着高傲的头颅朝院子里走。
  姜耘昭虽然站在里头,却已经认出来了,这不是姜孝民家的王氏还有谁?
  这女人前世今生都这么懒,那衣裳,少说也有一个多月没洗了吧?居然能脏成那样。
  王氏是个又馋又懒还心思恶毒的人,上辈子她却蠢的相信这样的人会帮自己,以至于到了最后,让她帮着邱氏将自己送到了不归路上。
  “这就是我那族孙女了?我是你奶奶,你来的时候应该听家里的人说了吧?”这女人口中说着亲近的话,可眼睛却死死的盯着桌子上的饭和肉。
  今天算是来对了,这小丫头果然还是有好的,得亏自己鼻子好使,要不然还就真错过了。
  “奶,我要吃肉。”王氏手中的孩子已经挣开朝着桌子跑过去。
  齐伯看着这个小孩子就这样朝着饭桌扑过来,生怕他弄脏了桌子上的肉,忙就站在桌子前头挡住了小孩子就要朝肉伸过去的脏兮兮的手。
  不是他要护食,而是姑娘很久没有吃过好的了,这些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对于这个前世害自己不浅的人,姜耘昭实在是很难有什么好脸色,只是她甚至都还没做好准备,人就已经站在眼前了。
  姜耘昭深呼吸了好几次,才算是平静一些,总算抑制不住心中的恨意不曾直接上前拍几巴掌将她拍到山上去。
  “来的时候,祖母倒是对我说了,村里还有一个出了五福的尕爷,想来就是您家了吧?”她淡淡的开口说道。
  这话里的意思已经很分明了,这位老奶奶,咱们两家的关系已经远了,都已经出五服了,您不用来找自己套近乎。
  王氏是什么人,她哪里会因为姜耘昭这话就退却?她要是那等有皮有脸的人,就不会来这一趟了。
  之前还听说这姑娘是家里头不要了,才打发到了老宅子里自生自灭的,所以,她没打算管,就连人上门的时候,都给撵出来了。现在她却觉得可能消息有问题,家里头不要的姑娘咋还能有肉吃?
  自从过了正月之后,这些日子家里头连一口肉都没吃过,今天遇到了怎么的也要弄一碗肉解解馋才成。这肉也不知道是咋做的,闻着咋就这么香呢?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可不是么,整个七家村,就只有咱们两户人是姜家,更应该互相照应亲近才对。哎呀,到底是大户人家来的,这肉炖的可真香。不像是我们庄户人家,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次肉,还做不好。”说着话,王氏猛的吸吸鼻子。
  姜耘昭看看王氏那一副馋样子,没好气的开口道:“若是尕奶想吃的话,让家中的人去山上猎就是了,也算不得什么金贵物件。”
  “奶,我要吃肉。”那小子被齐伯挡着,就是没有办法够到盆子里的肉,这会子可是有些不高兴了。
  之前奶不是说要带着他来吃肉?肉倒是看见了,可怎么就是不给自己吃?
  六岁的小孩子应该是懂事的时候了,可偏偏这个已经被王氏给宠坏了的孩子心里根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他觉得自己想要的那就该是自己的。


第007章 她的就是你的
  “哎呀,你不用跟你堂姐客气,她的就是你的,你喜欢只管吃就是。”王氏十分自觉的开口说道,一面说话,一面过去就要推开齐伯帮孙子拿肉。
  姜耘昭嫌弃王氏整个人脏兮兮的,可还是两步走到齐伯前头挡着。王氏这样埋汰的人,要是给她碰了这些东西,就算是她没肉吃,只怕也吃不下去了。
  她不假辞色的道:“要是尕奶没其他事儿的话,还是先回去吧。我们家做的饭不多,将将够吃,就不留客了。”
  “就给你堂弟吃两口又能怎么的?不就是一口肉吗?还是城里来的姑娘呢,连尊敬长辈都不知道。”看看姜耘昭穿着绫罗绸缎的衣裳,再看看自家孙子可怜兮兮的样子,王氏不悦的开口道。
  城里来的姑娘又能怎么样?这一顶帽子压下去,她不信姜耘昭这小贱人不屈服,村子里的人可最讲究孝道了,要是不孝顺的人连走的路都没有。
  “倒是我见识浅薄了,竟然不知道大周的律法居然规定对出了五福的尕奶有孝敬的义务。齐伯、齐婶,你什么时候听说过这规矩没?”姜耘昭嘴角划过一抹讥讽的笑容说道。
  齐伯和齐婶二人自然是很一致的摇头,笑话,什么时候听说过居然要孝敬出了五福的所谓长辈的?
  “咱们村里的人大字不识几个,那知道什么律法。我只知道,我们都是姜家人,我是你的长辈,你就该孝敬着我。”王氏没想到这姑娘口齿伶俐,这会子也有些绷不住了,变脸说道。
  孝道不包括对五福之外的人,这一点,姜耘昭清楚的很,走到哪里,都没人能说她不孝敬王氏和姜孝民就有错。
  “姜太太,您是贵人多忘事吧?前日齐伯去你家认亲,让你们帮我的时候,您是怎么说的?我记得您家里可是将齐伯赶出来了,说是不知道有什么亲戚晚辈。既然如此,以后也就只当是寻常邻居便是,您也不用口口声声那孝道压着我。”姜耘昭有些厌恶的说道。
  王氏显然没想到姜耘昭直接开口逐客了,眼前这么些好吃的吃不到,她可是真不甘心呢。不行,今天不管怎么的,也要吃上一口肉才成,要不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了。
  可是这姑娘看着是个油盐不进的,还真是不好办呢。之前到底是自家想错了,想着被打发回到祖宅上的姑娘一定是被家里厌弃了,可现在看起来,有肉吃,有绸子穿,日子还是好的很哩,说不一定还有金银。
  还是要想法子与她搞好关系,以后才能多得些好处。
  王氏瞧瞧桌子上的肉,咽下口水,装模作样的去拉扯自己的小孙子,可是一只脏兮兮的爪子却守不住控制的去抓盆子里的肉。
  齐婶一直没说话,就在留心看着她呢,当下就伸出胳膊给她挡了回去。
  这样脏的手要是抓到了肉,那些肉可就真没法吃了。一个女人怎么能这么埋汰?手也不能洗一洗?想吃肉你拿筷子夹也成,为啥就要用手?是恶心别人还是恶心自己呢?
  齐婶嫌弃的拍拍碰到王氏手的袖子,瞥了一眼王氏。
  王氏没抓到,再看看屋里这几个人防护的严密,知道今天自己是吃不到肉了,只能拉起哭闹不休的小孙子骂骂咧咧的走出门去。
  对此,姜耘昭并不在意,骂几句又能怎么样?
  前世的时候,为了笼络王氏,她什么好的都先紧着王氏,可到最后,还不是一样被王氏推入火坑?这一辈子,她绝对不要再向前世一样识人不清。
  “齐伯、齐婶,耽误这么长时间,肉都要凉了,咱们吃饭吧。”说话她将盆子里的肉捡着大块的给齐伯二人舀到碗里。
  齐伯夫妻两个却有些担心的互看一眼,到底是初来乍到,就这么招惹了人可咋办?以后村子里的人能容得下姑娘不?
  那妇人看着就不是个好相与的,会不会出去就说姑娘闲话败坏姑娘的名声?姑娘现在可经不起一点风雨磋磨了。
  “姑娘,咱们这样做对吗?”齐伯看着姜耘昭一脸的淡然,迟疑的问道。
  姜耘昭朝着大门看看说道:“无妨,本来就是出了五福的,也算不得正经的长辈,若是连这都要顾及,我以后也就没法子过了。”
  王氏是个泼皮破落户,她沾染不起。
  可村子里大部分的人都还算是淳朴善良,有几家甚至都算是好的,自己便是要走动,也捡着这些好的走动。
  像是王氏这样的,只管远着就是,左右她自己是个不成器的,在村子里很不招人待见,要是自己真与她走的近了,才被人说道呢。
  姜耘昭又想起前世的时候,过了没多久的时间,继母不知是怎么与王氏有了联系,王氏从继母哪里的了好处,在她的受益下,不知明里暗里做了多少败坏她名声的事儿。
  偏她是个糊涂的,总是相信王氏是为她好,现在想起来她就是那个蠢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人。
  想起那些,姜耘昭的眸中一闪而过的恨意根本不能掩饰,齐婶无意中瞧见了,也觉得怪异,怎么才第一次见面就有这样的恨意?莫非这就是人常说的上辈子的宿敌?
  齐婶没有多想,却下了决心要远着王氏,免得姑娘不开心。
  王氏带着哭闹不休的孙子姜小宝走在路上,村子里的人见了,少不得笑着问一句,小宝为什么又哭。
  王氏只愁找不到机会败坏姜耘昭的名声呢,只要有人提一句,就说新来的姜家姑娘多多多不好,放着一大盆肉,却连一块都舍不得给自家孙子,一点没有亲戚情分等等的。
  村子里的人淳朴,家里头做了好吃的总会紧着长辈,听王氏这样说,对姜耘昭也有了些不好的看法。
  不过,也有那表示怀疑的,王氏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是一个村子里住的人,他们还能不知道?只要有便宜就要沾,也不想想谁家欠她的不成?
  何况前两天王氏可还说了,这姑娘与他们家可是出了五福的,不亲近,以后也不会与她走动什么的,这会子有肉了,就成了无情无义不顾念亲情了?


第008章 王氏的娘家人
  姜小宝没有吃到肉,哭的震天响,王氏一面拉着他走,一面数落姜耘昭,用了不知道多少恶毒的字眼儿。
  在她看来,姜耘昭今天没有乖乖将那一盆子肉给她就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一个被家里撵出门不要的姑娘,也敢这么嚣张,也不想想,她以后在村子里生活,要靠着谁?回去了可一定要跟老头子好好说说。
  村子不大,两家相距也不远,祖孙两个很快就到了家里,王氏想着要怎么哄哄自家的小孙子,也不知道家里还有没有肉了,要不然就做一点给小宝吃?
  “哎呀,小宝这是咋了?咋哭的恁伤心?”才进屋,一个穿着蓝底百花夹袄的三十多岁的女人就迎上前来,还摸摸姜小宝的茶壶盖脑门子。
  “玉兰咋来了?”王氏见了自家侄媳妇,脸上倒是好看了一些。
  “这不是想姑您了,就来看看。”那妇人粗黑的脸上堆出一朵花来对王氏说道。
  王氏的娘家就在隔壁村子里,她兄妹两个,前年的时候哥哥已经没了,只留下嫂子与侄儿王柱子。
  王柱子前头有六个姐姐,才得了这么一个,从小当成宝贝一样的养着,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长大之后,娶了同村的常玉兰,生了四个娃儿。
  因王柱子懒的要命,只要能躺着,便是脸坐起来都不肯,一家子的日子过的也不好,常玉兰总是在家里闹。
  可闹来闹去也没法子过上好日子,好在她是个能说会道的,很得王氏的喜欢,家里头没吃没喝的时候就总是来王氏这里打抽丰。
  王氏喜欢常玉兰会说话,每次都让她心里舒舒坦坦的,又觉得自家侄儿是千辛万苦才得来的一个香火根,是王家的希望,所以也乐意给些。
  王氏对娘家的人倒是大方,可是家里头也不是她一个人,除了他们老两口,还有四个儿子和媳妇,加上孙子孙女一大堆的人。
  她总是给娘家贴补,媳妇们就不乐意,为此不知道吵了多少回。到后来,老大、老二、老三三家索性就与她分开单过了,省的好好的日子没法子过。
  老四媳妇倒是也想分开单过,可老四是个死心眼儿的,坚持认为不能几个儿子都去单过。
  乡下地方,要是只留下爹娘两个单独过日子,那可要被人讲究,一家子人都会被人戳脊梁骨。
  老四媳妇是个不会吵架的,人也软些,与她一起过,王氏乐得轻松,依旧经常给常玉兰家里头贴补。
  王氏此时全然忘记了,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儿,老四媳妇张小叶虽然是个软和人,可正是这种人,要是心里头压的事情多了,难免也会爆发。
  明里暗里闹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王氏依旧我行我素,每次常氏来,还是会带走不少东西,这让张小叶很不能忍受,尤其是她从娘家拿来的一点稀罕物,自家娃娃还没来得及吃,就被常氏拿走,她只要想起就觉得憋屈的厉害。
  这会子常玉兰来了,她也不忙着招呼人,只管先到灶房里将能藏的东西都藏起来。
  她也算想明白了,若是家里头什么都没了,看看王氏拿什么给。
  不是她小气不愿意帮着亲戚,要是自家富裕也就罢了,帮一帮也应当。可这年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好不容易有点儿吃食白白给了别人,自家吃什么?
  再说那王柱子是啥样的人?都能懒死在炕上。
  人常说帮急不帮贫,他自己不干活,就想着靠别人吃饭,还能管一辈子不成?
  张小叶将灶房里的东西都藏的差不多了,就听到儿子委屈的哭声。
  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