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孕连连-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
赵茵有模有样的福了礼,对她爹赵子殷回了一记大大的笑容,这才是领着丫鬟马莲儿回了她住的抱厦。
待赵茵一走,赵子殷神色变了,他眼神冷冽两分,道:“本来我这一介男子,是不应当背后讲人丑话。但是,为了赵氏的清誉和未来,这点子污泥我便是不得不趟一回。”
“李大姑娘不适合做三弟的嫡妻。”
“她的手段太低劣了些。”
话落后,赵子殷从袖中拿出一叠的东西,递到了太夫人杨氏的跟前桌上。
“媳妇,老身的眼睛不好,你看看吧。”
太夫人杨氏在表态,她信任她的媳妇李氏。关于了赵子厚的妻子人选事宜,还是李氏做出某些决断的好。
李氏一听这话,忙伸手拿过桌上的东西。
接着,李氏一一翻开看来。
赵子殷很清楚,他给的这些证据,李氏知晓后,李大姑娘是万万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机会,进了赵家大门当儿媳妇的。哪怕她被赵子厚救了,失了名节也不成的。
要说,赵子殷与李大姑娘往日无怨,近日有仇。
李大姑娘想嫁给表弟,图个好亲事,这无可厚非。可她千不该万不该,算计了他赵子殷的长女,还害得媳妇早产……
当然,关于杜明月早产的事情,赵子殷是清楚着,这事情跟李大姑娘的关系应该不太大。从媳妇讲的表姐往事来看,可能这已经与某些修行人士相关了?
即便如此,李大姑娘做事的粗糙手法,用五岁孩子下套子,还是跟踩了赵子殷的底线,没什么两样。
打蛇必死,不然,会留后患。
赵子殷不想三弟赵子厚娶一个搅事精回家门,更不想一个陷害了他长女的恶心女人进赵家门,污了赵家的家风。
第26章
“娘,明天两个哥儿洗三,我娘家的嫂嫂一定会来祝贺。到时候,我会跟娘家的嫂嫂讲明,两个侄女年纪大了,应该在家绣了嫁妆。外出做客的事情,能省则省。”李氏在看完手中的某些证据后,抬头讲了话,道出了她的解决之法。
“你娘家的事情,你看着办好就成。”太夫人杨氏认可了李氏的话。
“有娘您的话,媳妇心头就有数了。”李氏见着婆婆杨氏同意了,脸色微微好看些。
“子殷,你去看看茵姐儿吧,想来这孩子也是受了委屈。”李氏对赵子殷交代了话,待赵子殷同意告辞后,方才看了小儿子赵子厚,说道:“子厚,明个儿洗三后,你就去书院住些时日。好好用心读书,待两个哥儿满一百天庆贺时,再回家来。”
赵子厚不是傻子,在堂屋里的所见所看,自然明白的告诉了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表姐的算计,他自然是心头不痛快的。毕竟,赵子厚已经有心上人。
只是,表姐做出这些事后,会得什么下场呢?
赵子厚有些心软,他道:“娘,表姐落水的事情,能隐瞒过去吗?哪怕寻个远些的人家,让表姐嫁远些,总是一个好法子。”
李氏哪不知道小儿子的好心,她思量了片刻,回道:“罢了,娘依你的意思就是。”
李氏倒底不是心狠手辣之人,只要那娘家侄女不碍事到自家孩子头上,她不介意大方一回。到时候,跟嫂嫂提议把这个庶女嫁得远远的,至多,就是陪一幅嫁妆的事情。
李大姑娘将来是过得好歹,完全看她自个儿的本事。
离远了,也就是没甚关系了。
李氏这么想着,也准备这么办的。
晚间,赵子殷哄好了长女,就是回了冬藏苑。
杜明月问了,关于赵茵的那些事儿,还有李大姑娘那边如何解决?
先前,赵子殷与她聊了一耳朵,杜明月也从夫君嘴里,听他说了有解决的法子。这会儿,自然想打听清楚了情况与始末。
赵子殷没隐瞒什么,把他如何查了李大姑娘的底细,如何打算用嫡母爱护三弟的心思,如何把锅成功甩到了嫡母的头上……
等等这一切的行径,一一讲了个遍。
“夫君你解决好此事,我算是心头松了口气。”杜明月笑道:“好歹不会坏了茵姐儿的名声。”
“那李大姑娘做出此事,看来李二姑娘与三弟的婚事有碍难处了。”杜明月讲了这事情的后遗症。
赵子殷点头,回道:“必然的。”
“其实,李氏并不是一门好姻亲。”赵子殷想到了前世,他三弟的媳妇是书院先生的女儿。前世的两个弟妹,给赵子殷的印象不错。所以,他并不准备拆了自家弟弟们的好姻缘。
“算了,咱们也不必插手管了三弟的姻缘事。母亲那里必是考量多多的。”赵子殷决定顺其自然的好。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想两个弟弟和弟妹们的姻缘,应该修得都挺不错的。
赵子殷觉得,他还是关心了自己小家,自己的妻儿更实在点。
“我听夫君你的。”杜明月笑一笑后回道。
在杜明月心中,她觉得以她的身份,少做事,少说话,学学姑姑的隐身技能,没事在赵家里平淡渡日,有事划划水,就是和谐的生存之道啊。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这八字金言,杜明月前世里,历史上的一位大学士阁相,用官场经验证明了是个好道理。
“明个洗三,两个孩子还没个名字。你看,要不你这孩儿爹,给先起个小名儿?”杜明月倒底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五年,她很清楚着,在大户人家里小孩子的大名是要长辈赐下的。所以,给孩子起小名的事儿,她就大度的让给了夫君赵子殷。
赵子殷听罢,却是摇头,道:“咱家没起小名的习惯。再说,孩子们的名字,还是由爹起的好。”
“长辈赐,才是福。”
赵子殷见杜明月颇是失落的面庞,就是安慰了她,道:“你放心,我跟爹早是商量好了,待两个孩子满月时,除了满月宴,还会正式将两个孩子的名字记上族谱。到时候,你也能跟着一起进祠堂。”
赵子殷的意思,很明显了。
一个女人,一生有一次进婆家祠堂的机会,那就是把她的名字记上婆家的族谱。
“说来,委屈你了。嫁我都一年了,倒是没能把你的名,记到赵家的族谱上。”对于赵子殷很歉意的神情,杜明月摇头,笑道:“比起记名到族谱,我更高兴你在乎我的心意。”
赵子殷见此情景,忍不住起身,想待了杜明月的跟前。
杜明月见此,忙摇头,道:“别凑近乎了,我身上味重。”
“这天热,又不能洗去一身汗,我自个儿闻着都熏得慌。”杜明月推己及人,没准备真熏着她夫君赵子殷。
赵子殷哈哈笑了起来,倒是满不在乎的走了杜明月榻前坐下。
两个人凑近乎了,赵子殷还真闻到了杜明月身上传来的汗腻味儿。
可那又如何呢?
想想前世,想想他被人暗害,失去双腿时,只能像个废物一样躺了榻上,由着妻子照顾吃喝拉撒。那等时候,他是多狼狈不堪?
他的妻,有在乎吗?
她照顾了他,她照顾了他们身体羸弱的孩儿。
而一切,造成一切后果的人,是前世的他啊。
前世,是一个恶梦,对赵子殷来讲是如此。但是,就是恶梦一样的人生里,他遇到了一个能相伴一生的女人。所以,他怎么会嫌弃她呢?
“其实,闻习惯了,还是挺香的。”赵子殷凑近了杜明月的耳边,可耻的调戏道。
杜明月的脸,涮的一下红了。她只感觉到了,她的耳根子,烫得像火烧着了一样。
“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
两道婴儿的啼哭合奏曲,打断了屋内的暧昧气氛。
“大哥儿、二哥儿饿了。”杜明月这会儿顶着羞红的脸,慌忙开口说道。
“是啊,两个调皮蛋,要饿了,也不会瞅瞅时间?”赵子殷觉得,这两个破孩子哭得太不是时候了。
刚刚那气氛,多美妙啊。
两小家伙一哭,完全扰乱了。
第27章
次日,赵家举办了两位哥儿的洗三小宴。
赵传福老爷是封县城的八品官,封县城里的三号人物。来往的宾客自然是挺多的。当然,杜明月的娘家人,是必不可少的来宾之一。
冬藏苑里,杜明月娘家来了不少的女眷,除了她祖母杜陶氏外,还有她娘杜卫氏,伯娘杜金氏和堂嫂杜冯氏,以及杜氏族长的妻子杜常氏。
一屋子里女眷,杜秀娘是长袖善舞,领着众人谈了平日趣事儿。除此外,更多的时候,还是堂伯娘杜常氏在夸赞了杜明月嫁得好,又是给赵家添子添孙,往后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类的吹捧话。
场面的气氛一时也是热热闹闹的。
稍倾,杜明月身边的丫鬟杨兰花来禀了消息,说是老爷说给两位哥儿取了大名。
杜明月一听,忙问道:“快道来,是什么名儿?”
“大哥儿名箓。”
“二哥儿名策。”
“老爷还说,这名字是请大师算过,最符合了两位哥儿生辰八字的。”
杨兰花一禀完话,杜明月就是连问了几遍,待问清究竟是哪两个名字后,就把两名儿在嘴里含糊着念了两回。
“赵箓、赵策。”
“赵箓、赵策。”杜明月好片刻后,回神了,笑道:“这名儿好,取得真好。”
这长辈赐的名,就是不好,嘴里也得应好。何况,杜明月反复念了后,也确实觉得不错。
“大户人家的孙儿辈,哪样都精细着,定是挑选后再挑选,取了吉祥如意的好名儿。”杜常氏在旁边忙赞了话道。
一屋子女眷中,要说谁跟杜明月关系最远,当属于杜氏族长的妻子杜常氏。所以,打来了赵家后,这位杜明月的堂伯娘一直是奉承话没断过。
杜明月受用了这位堂伯娘的好话,心头也在想着,许是她得学学这位堂伯娘。将来跟别户人家的女眷们打交道时,在走夫人路线中,无论如何都得学着说好话。
好话嘛,人人爱听的。
哪怕那话假了些,总归不得罪人。
这厢里,冬藏苑里气氛是活络着。而喜字堂里,夫人李氏正拉着娘家嫂嫂,讲明了两位娘家侄女来家发生的大小事情。
最后,夫人李氏叹道:“本来我的意思,是亲上加亲。”
“眼下看来,怕是老爷和婆婆那边都会不同意了。”夫人李氏这么一说后,李氏娘家嫂嫂的脸色也是不好看起来。遇上了意外,谁都不想。
特别是李氏的娘家嫂嫂,本来也打算着把女儿嫁来她姑姑家。谁想竟然是让庶女坏了一桩好亲事。
“这事情怨那个不知羞的……”李氏娘家嫂嫂吐了一句话后,拉住小姑子的手,说道:“至于原来咱们谈的小辈儿的亲事,若是实在不成,只能怪他们缘份修的不够。罢了,也别为孩子的事情,为难你这亲姑姑。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啊,得看开。”
“说来,还是我大意了。这事情要让家里的婆婆知道,怕还要自责当初为何会同意让那个不知羞的……来你这做客了。给你啊,是凭添多少麻烦?”
听着娘家嫂嫂这么回了话,夫人李氏也瞧出来,娘家嫂嫂明白了她的难处。
李氏忙劝话,道:“嫂嫂,您是什么性子,我最知了。”
“孩子做错事,只能说规距学得还不够好。我看啊,你也别心太善了。还是趁着孩子年纪浅,再好好学学规距。免得嫁人了,坏了娘家的名声。”
李氏这么劝了两句后,便是又提一嘴,道:“在我看来,要是姑娘性子太倔,实在扭不过来。还不如嫁到外地去,总归山高水远的。这消息想传,也没个传的途径。到时候,就不怕坏了家里姐妹们的名声。”
“嫂嫂,你觉得呢?”
“妙,确实是个妙法子。”
姑嫂二人说得心意相通了。也就是心底不宣的有了默契。
只是,如意算盘真那么好吗?
悦然轩里,被丫鬟婆子看住的李大姑娘是神色非常难堪。她从嫡母来时,对她没个好脸色,赵家又是一直冷落她时,就心底有些模糊的念头了。
许是事情的发展,出了她最不愿意想的坏结果来。
“怎么办?”这三字在李大姑娘的嘴里一直念叨着。
李大姑娘不想两手空空的回去。她很清楚,在李家内,她没什么靠山的。这回能说动了祖母身边的嬷嬷,那打着的愰子,也是用二妹妹的名议,说是想撮合了二妹妹和表弟之间的关系。至于她,就是给二妹妹当了挡箭牌,免得伤了二妹妹清誉的。
目前,是一下漏了底。
李大姑娘不敢想像,她那个面善心狠的嫡母,这一回会如何处置她?
青灯古佛,粗茶淡饭一生?还是一顶小轿,把她送给某个大人物为妾,像她姨娘一样卑微的被嫡夫人压在头顶一辈子?
不,不管哪一条路,都不是李大姑娘想走的。
“为什么,为什么?”
李大姑娘不甘心,明明她的好二妹妹一点也不想嫁,为什么就不能把婚事让给她?
她愿意嫁来姑姑家,她愿意给表弟做妻子啊?
“从来没人为我打算啊?我都十八了,是老姑娘了。”
李大姑娘无声的落泪,哭得伤心极了。
“咯吱”一声,是房门被推开的声音。李大姑娘一抬头,正好看见走进来的人,是她的二妹妹。
李二姑娘看着庶姐那张脸,那张已经满是泪痕,毫无形象可言的脸,忍不住是皱了眉头。她走近了,道:“大姐姐,你哭什么?”
“哭你把李家的体面,在脚底狠狠的踩了个够吗?”
“还是说,你总算明白,你究竟是蠢在什么地方?”
李二姑娘很无语,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蠢的人是她的亲姐姐?她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了她的庶长姐,赵家儿媳妇没她这个蠢货姐姐的位置。
人啊,总得看清楚自己的位置。
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妄想啊。要不然,是会捅篓子的。
“我蠢,我是蠢……”
“二妹妹,从小到大,在家里你要什么有什么。我是庶出,比不得你,也不敢比。呵呵,我只是想嫁一个好人家,难道这错了吗?”
“再有两年,我就满二十了。我快要老得没什么好人家愿意娶进门了。你比我小三岁,你摸良心讲讲,你凭什么懂得我的苦衷?”
第28章
作为赵家的后宅实际管事人,李家两位表姑娘的对话,马芸英是知道的。对此,她只能叹息一声。然后,装着不知情。
李氏是李氏,赵家是赵家。
李大姑娘是可恶?还是可怜?都沦不到马芸英去管了别人的家务事。
当天,洗三结束后。马芸英娘家来的嫂嫂就是劝了她,让其它事情都搁了一边,赶紧怀个孩子是正紧事。
马芸英惆怅,她能不想怀孩子吗?
只是,这怀不怀孩子的事情,要看送子娘娘的意愿啊。不管是求神拜佛,还是寻医问诊,马芸英哪样都没有落下。甚至于,她都私下找了多少回大夫了,大夫给的结果,全是她身体健康,完全没什么问题。
没孩子吗?
只能说与孩子的缘分还没修够啊。
“你在想什么?”
“芸英,芸英……”连着好几声的唤名儿,马芸英才是回过神来,然后,看着望向她的婆婆李氏。马芸英忙回道:“娘,我想明天去送子娘娘庙烧香。您看,成吗?”
“成啊,这是好事。”
李氏急着抱媳妇马芸英肚皮里爬出来的亲孙子,哪会有异议?一口就应下来。
婆媳二人就是又继续聊了起来,不外乎都是求子的那些事儿。
对于婆婆传授经验,马芸英自然是仔细聆听着,恨不能全部记了详细,最好是按着这些法子一求后,赶紧揣上个孩子。
次日,赵子殷回归办差事的队伍,去伍恒卿这位县尊幕僚那儿报到了。赵子厚则是离家,去了书院寄宿学习。
赵传福老爷嘛,开始他衙门里的官老爷生活。至于赵子齐,则是开始跟着赵传福老爷身边,理起了赵家的人脉关系,以游学的名议,四处奔走。
白鹿书院,是伍恒卿一行人的目的地。
赵子殷再次来到故地时,有物是人非的感觉。
在白鹿书院里行走着,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赵子殷那等复杂的情绪,真是难以言明。最终,他是莫名的叹息一声,然后,他自己劝自己把一切都放下。
一座院子,几丛茑萝。有清雅,有幽清。
赵子殷是伍恒卿的随从人员之一,自然是跟着这位主事人,有幸进了这一处院内。这座院子的主人,赵子殷是认识的。那不是别人,正是赵子殷前世的师傅丹秋子。
“恒卿见过长老,见过居士。”
伍恒卿面对着院中迎客的丹秋子,以及莲湖居士时,态度是斌斌有礼。
“师侄多礼了,咱们屋内详谈吧。”丹秋子回话时,一派云淡风清之态。
“谢长老。”
一翻礼节后,众人进屋内。
赵子殷没有把注意力望向了前世的师傅丹秋子,他很清楚修士的敏锐。所以,赵子殷一直是小心谨慎的态度。
在心中,赵子殷盘算着,伍恒卿究竟前来封县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要知道,他回家都担搁三天了,结果,两边似乎是还没有谈拢。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背后利益太大,双方暂时没有谈拢的意向啊。
前世,发生了些什么呢?
赵子殷在努力回忆着,那些他愿意回忆的甜蜜,还有不愿意回忆的痛苦。这些通通的一切,他都在回忆着,因为,赵子殷要从这些记忆里发现了蛛丝马迹,然后,得出真相来。
想了许久,赵子殷暗咒一声“可恶”。
前世,赵子殷只是一枚棋子。像是蓬莱仙门、斜月阁这些修士大门派的合作,他完全没有插手真正的重要位置。很多信息对他而言,似是而非啊。
不过,有几件大事,赵子殷是知道。
景泰六年,并、雍、兖、豫,四州大旱三年,百姓连续绝收。
景泰七年,四州暴发流民作乱,朝廷镇压。
景泰八年,大皇子弑父登基称帝。随即,外出就藩的四位皇子发榜文,号召天下共击之。
景泰九年,经过五位皇子之乱后,大梁朝是诸侯林立。大梁皇朝,有其名,未有其实。
景泰十年,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战乱不休。天下乱了,大争之世真正的开启了。
那个乱世,赵子殷还没有真正的经历,不过,他能想像的到,天下乱了,平民当如草芥。就算是有英雄平定乱世,最终,得利的一定是世家名门。因为,从古至今,莫是如此啊。
“赵世兄,请用茶。”
对赵子殷说话的人,是他前世的师弟沈铸。
此时,伍恒卿与丹秋子、湖莲居士三人,早已经去了密室之中详谈。至于屋内,坐着的是赵子殷、沈铸等随从之人。
沈铸是东道主之一,自然是以茶待客。
赵子殷谢过,饮茶之时,心湖微微一动。
沈铸,玉清宫丹秋子门下之徒兼女婿。他的妻子吕雯,亦是斜月阁的弟子。
这是否代表了什么?
特别是后来,沈铸成为周国公世子柴庆的幕僚。这等地位跟目前刘县尊身边的亲信伍恒卿是何等相像?
周国公世子柴庆,他的背后又是什么人?
赵子殷突然精神一振,他终于发现一些端倪可察了。
并、雍、兖、豫,四州是剑盟的地盘啊。这是不是意味着,其实,这一次后来达成了妥协的不止蓬莱仙门、斜月阁,还有剑盟呢?
“在下一点浅见,沈世兄少年英杰,为何不曾出仕?”赵子殷试探的问道。
“赵世兄妙赞了,当不得,当不得。”沈铸嘴角含笑,回道:“至于不曾出仕嘛,是师傅觉得我的学识尚浅,需要修习。”
赵子殷心中明了,沈铸现在未出仕,不过是待价而沽,等明主现身,再是前去相投罢了。
“沈世兄,过于自谦了。”赵子殷说了句,他认为的实在话。
前世二人为师兄弟,对于沈铸的本事,赵子殷自认为够了解的。最浅显的道理,要是沈铸不够优秀,岂会被前世的便宜师傅丹秋子召为女婿。
“一丛浅而香,
一丛浓且芳。
顺风会夏意,
顺待七夕章。
随君茶浅饮,
随客逐欢扬。
亭亭苑如曲,
亭亭游龙岗。”
赵子殷突然吟了一首诗,然后,对沈铸笑道:“来时,见一处茑萝漫放,遍布山坡。沈世兄,同游畅谈往昔如何?”
茑萝,另一个名字,即是游龙草。
听得赵子殷一提议,沈铸自然是同意了。于是,二人跟屋内其它人告饶一声,便是出屋诉旧去了。
第29章
阳光灿烂,花香蝶舞。
在游龙草处处的山坡小径上,赵子殷和沈铸二人慢慢步行着。
“沈世兄是蓬莱仙门的弟子,贵家内眷是斜月阁的弟子,真真是双剑合壁,绝世无双啊。”赵子殷挑明了话,似是赞叹,实是点拔一些喻意。
“我的次子,亦是蓬莱仙门的弟子。”在沈铸变色的神情里,赵子殷揭了他的底牌,笑道:“不过,挺可惜的。沈世兄拜入玉清宫,我那次子拜入的却是地藏殿。”
“说起来,赵世兄两子洗三,我未曾到场祝贺。真是失礼了。”
沈铸虚虚一话,赵子殷摇摇头,回道:“世伯参加小儿的洗三礼,已是荣幸。区区稚子岂能担搁世兄的学业。”
两人这般含蓄了许久后,赵子殷转入了正题。
“天下大势,自有归属。我等小人物,总要多思退路。”赵子殷这话,其实也是点明了,他的目的挺简单,就是跟沈铸这里结个善缘。将来,有缓和的余地。
“附尾青云后,营营苟苟辈。”
“想来我这点小家子气,让沈世兄见笑了。”
沈铸从赵子殷的话中,一下听出暗语之意。他摇头,回赠了赵子殷两句五言,道:“若逞平生志,如何不丈夫?”
“赵世兄,你太谦逊了。”
话罢,两人一同哈哈大声笑了起来。
此时,赵子殷和沈铸二人间倒是颇有一翻心心相惜之感。
酉时,夕食后。
赵家,冬藏苑。
“封县城的差事已了。明日,我就要离家。”
听着夫君赵子殷的话,离别的伤感之意,浮上了杜明月的心头。
“嗯,我知了。”心头不舍,杜明月却是没有留人。因为,她很清楚,男人都是事业为重的。她能够为他做到的,就是让他有一个安宁的家,一个外面累了,能归来歇息的港湾。
“我在家会照顾好孩儿们,也会孝顺长辈们。”
“你在外面奔波,差事要紧,人更要紧。”
“我只要你记得,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背后,还有殷殷期盼着的高堂和妻儿。为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
一通话说下来时,杜明月望着赵子殷的神色是万般柔情。
美人恩重,如何能辜负?
赵子殷点头,笑道:“放心,我是一个惜身之人。”
家国天下,孰轻孰重?在赵子殷心中,家比国更重要。毕竟,家,是他的亲人。国,却是皇家的江山社稷。
天下,一家一姓之天下。自然,赵子殷就宁可为汲汲护家的豚犬。
次日,赵子殷随伍恒卿离了封县城,回灵安县衙门交付差事结果。
日子如此,也就是不咸不淡的过去了。
七月七,七夕节。
杜明月收到了赵子殷的礼物,于是,坐月子里哪怕天气再热,再是难熬着。见着小小礼物来,她的心中都是喜滋滋的。
特别是赵箓、赵策两个孩子是越长越喜气,白藕似的小胳膊小腿儿胖乎乎起来后,杜明月的小日子就是觉得越来越有盼望头。
这般七月到了末尾。
赵子殷归家,给两个儿子庆贺了满月宴。
在当天,杜明月是起了个早,她是好好的洗了发,沐浴了三回。待到全身都是轻松了不少后,她才是换了喜庆的衣裳。准备和赵子殷这个当爹的,是一人抱一个孩子,迎接了来赵家的宾客们。
满月宴,这一回,赵家办的比洗三,更是热闹多了。
在一众的女眷们羡慕眼神中,杜明月是整天都笑呵呵的。
开祠堂,是要算吉时的。
在赵箓、赵策满月这天,请风水先生算的吉时,是在酉时。所以,杜明月是在宾客们用了夕食的宴后,才是随着夫君赵子殷一同前往了赵家祠堂。
第一回 ,当然,也是人生中唯一一次进了赵家祠堂。
杜明月从记忆里对比着,赵家的祠堂比杜氏族中的祠堂更大,更气派。
祠堂内,一砖一木更有一种肃穆隐隐含于其中。
此时,赵子殷抱着长子赵箓,杜明月抱着次子赵策,夫妻二人是随着赵传福这位赵家的当家人,一起走进祠堂的正厅之内。
杜明月抬头,入目的是赵家的祖先牌位。供桌之上,有香案,有祭品。
“给祖先敬香。”
赵传福挥了挥手,吩咐旁边的两个嫡子赵子齐、赵子厚抱住了两个孙儿后,他是燃了两柱香,递予庶长子和庶长媳,然后,吩咐了话道。
杜明月听罢,自然是随着夫君赵子殷的动作,接过香,磕了头后,才是随着夫君赵子殷一起,神色恭敬的把香插在了香案之上。接着,夫妻二人是从两个弟弟手中接回了两个孩子,是抱着小孩儿给祖宗磕头叩安。
“今赵氏第十四代孙,赵氏子殷,有子赵箓、赵策,续弦杜氏。”
“愚赵氏第十三代孙,赵氏传福,上禀祖宗,添新丁口记于族谱。”
“望先人有灵,庇护后人。”
在杜明月和赵子殷结束磕头后,恭敬立于旁边时,赵传福是对祖宗牌位行礼,然后,赵传福拿过供于案桌上的族谱,一翻祈祷后,才是用沾了墨的毛笔在族谱之上,添了杜明月和两个孩子的名字。
当然,两个孩子是记了大名。至于杜明月嘛,就比较悲催,只能记上简单的“杜氏”二字。
对于一个女人,把名字记上了婆家的族谱,有什么重要性?
杜明月还是知道一二的。
庄户人家不提,在大户人家来讲,女人的名字一旦记上了婆家的族谱。这就意味着,你真正的是婆家中的一员,尔后,享受了子孙后辈的香火供奉。并且,不会被婆家以任何名义休弃。
因为,族谱是一个家族存续根本的鉴证,它是不能轻动的传承之物。
这不,第二天,杜明月的姑姑,杜秀娘就是笑得开心的道:“这下好了。你名儿,记上了赵氏的族谱。膝下又有箓哥儿、策哥儿两个孩子。这长子媳妇的位置,你是真正的坐稳了。”
在杜秀娘看来,她这个姨娘的后半辈子依仗,也是妥妥当当了。
第30章
八月,天高气爽,温度宜人。
杜明月得了娘家的消息,她的弟弟杜青云要成婚了。作为亲姐姐,她自然是要回杜家村给弟弟道贺的。于是,带着满腹的欢喜,杜明月准备了弟弟杜青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