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别跟我讲大道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博超福至心临,大声应道:“胡博超在此!”

    胡老爷胡博明相视点头,与胡博超一齐走出胡家。

    胡老太太和李曼惨笑,原来如此,也走出了胡家。

    李曼看看莫名其妙跟着她走出去的儿子,想拦住他,又被胡老太太苦楚无比的眼神一扫,心中一酸,左手扯着小灵嘉,右手扯着胡远志,走了出去。

    老胡家一家人,慢悠悠的走到胡灵珊的前面站成一排,又慢悠悠的整理衣冠。

    胡老爷低声道:“灵珊,有机会就逃,不要管我们!”

    李曼拼命的把胡灵嘉塞到小灵珊身边,眼神中满是哀求。

    胡灵珊缓缓点头。

    李曼舒了口气,又看看一边不明所以的儿子,用力握紧了胡远志的手。别怪娘,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

    圣旨是什么?老胡家几个人完全不在意,到了这个时刻,还有更糟糕的结果吗?无论如何,都要吸引洋枪队的注意,挡住洋枪队的子弹,给胡灵珊求一线生机。

    只要胡灵珊能带着小灵嘉逃走,胡家其余人就是身中几十枪,死得惨不忍睹,也在所不惜。

    至于有着成年人的个头和体重的胡家唯一的第三代独苗胡远志,已经顾不得了。

    与其让重伤的胡灵珊勉强救胡远志,然后被乱枪打死,远不如带着轻飘飘的小灵嘉更有活命的希望。

    卖假药,诬陷善良百姓,夺姻亲家财产,站在劳动人民、进步青年和先进文化思想的对立面的老胡家,迅速无比的想到了,能够接受的、算不上全输的、好歹没有全家全挂的最好的最有可行性的办法。

 第13章 杀官造反?没看见

    太监开始宣旨,老胡家就没人听清楚他在说什么。是挂全家还是运气爆棚到能活那么一两个的时候,谁忒么的有心情去听根本听不懂的优美古雅的圣人圣言。

    就在老胡家一门心思都放在眼前的(火)枪手身上,随时做好张开双臂挡子弹的时刻,忽然胡灵珊大骂:“靠!我家当官了!”

    当毛个官?谁啊?这个时候管谁家当官,快带着灵嘉逃啊!

    胡家几双眼睛一齐怒视胡灵珊。

    一群土包子!宣旨的钦差太监深深鄙视,脸上却挤出微笑:“胡大人,还不谢恩?”

    这种赤脚的忽然一步登天后精神错乱的情形,钦差太监见多了,对胡灵珊不磕头不谢恩的无礼举动视若无睹。

    有那闲工夫计较这些,不如考虑会拿到多少红包。

    胡博超茫然,钦差太监是和他说话呢?

    胡远志激动万分,颤抖着道:“大伯伯,你现在是官了!”

    一直处于懵懂状态的胡远志,反倒认真听明白了圣旨。

    朝廷认为胡博超研制新药,教化百姓,仁心仁术,大有先人遗风,授浙江候补道,赐黄马褂。

    有清一代,候补道多如牛毛,随便捐点银子,就能捞个官身,光宗耀祖,欺压良民。

    但当了候补道,却也不代表就是真正的官员了。朝廷也不是傻瓜,花钱买的官,谁知道真正素质如何,能认识几个字已经是高等素质了,有钱的老爷为智障儿子捐个官,求个保(护)伞,这种情况多了去了。所以候补道转正授实职,其实是非常渺茫的,绝大部分人都穿着官袍,做了一辈子的候补。

    那为何大清还有这么多有钱人拼死拼活的捐官?

    因为再怎么捐官,再怎么候补,终究是进入了体制内了,再也不是随便出来个衙役,就能吆来喝去的p民了。进入了体制内,就能大摇大摆的和其他官老爷喝花酒,打麻将,联系感情,(官)商勾结了。

    胡远志完全没搞懂胡博超的候补道,终究是几品官员,但是,不妨碍他明白,他已经是官二代了,还要比这个更让人欣喜的吗?

    老胡家绝处逢生,胡老爷胡博超胡博明神智回归。

    胡博明立刻满面堆笑的和钦差太监打招呼,举手投足间,几张大面额的银票已经塞了过去。

    钦差太监偷空瞅了银票一眼,对金额很是满意,老胡家很会做人嘛。

    杭州知府傻眼,前一刻还在拼个你死我活,下一刻就要同殿为官了?久经风雨的杭州知府脑子短路了那么几秒钟,立刻大笑:“胡大人,恭喜恭喜!”

    老胡家这个官当得太蹊跷,没听说老胡家有后台,更没发现老胡家在朝廷活动的迹象,但杭州知府并不担心因此受到胡家的报复。

    不说胡博超不过是个候补,怎么也斗不过他这个有正儿八经的知府,官场的潜规则也不允许胡博超报复。

    进了体制,就要遵守体制的规则,前一刻是p民,被官员欺压那是应该的,杭州知府秉公执法,于公于私都没错;后一刻进了体制,彷如新生,与过往再无关系,就该尽弃前嫌,和睦相处,追究以前的朝廷公案,也太没道理。

    “恭喜你个毛!”胡灵珊冷笑。

    piu!

    杭州知府人头飞起。

    以为差点干掉胡家全家,就毛事都没有了?以为都是官就能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以为有一群人护着你,我就不敢砍你了?

    做梦!

    敢动手杀人全家,夺人财产的,就要做好被人砍下人头的觉悟!

    杀人如麻的胡大师姐有这个觉悟,杭州知府,你有没有?

    钦差太监的眼珠子都凸了出来,杀官!这是造反!

    老胡家放着当官的锦绣前程不要,这是一心往全家死翘翘的道路上飞奔吗?

    反应快的清兵火速掏枪。

    piu!

    又是几颗人头飞起。

    钦差太监惊讶的呆了,结结巴巴的叫:“住……手!住手……”

    西洋枪手秒掏出了(手)枪,砰!

    惊慌失措的众人不由的一齐看去。

    西洋枪手举枪对着前方,胡灵珊从他背后悠悠走出,伸手夺下他手中的左(轮)手(枪)。

    钦差太监回过神,小跑几步,抓着西洋枪手的肩膀,惊恐的道:“洋大人,洋大人!”

    西洋枪手的脖颈上,一道淡淡的红线渐渐变得浓浓的,忽然,西洋枪手的脑袋落地,一股鲜血向天激射。

    以为把胡大师姐打得身上都是血,拍拍屁股就ok了?以为黄毛蓝眼就高人一等,杀几个黄皮肤的落后的大清野蛮人就没事了?

    告诉你,胡大魔头瑕疵必报!拿人头来抵!

    钦差大人被淋得一脸一身的鲜血,吼道:“来人哪……”

    忽然愣住。

    现场几百人一齐盯着他看。

    事情到了这一步,几百个清兵已经完全茫然了。

    胡家现在是官了,这算狗咬狗还是狗咬狗?

    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大清官兵们迅速思索,按照官场的见识,敢于这么嚣张的当众砍死官员的,背后的后台一般都会硬得无法想象。

    这不是凶杀案,不是杀官造反,根本就是两股朝廷势力在扳手腕嘛。

    小兵们迅速得出最正确的结论,关他们p事,老大不说话,他们装傻就是。

    老胡家汗出如浆,李曼快要晕倒了,胡远志已经痴呆了,小灵嘉捂住嘴,睁大眼睛死命的看胡灵珊。

    胡灵珊冷笑,这个太监总算不傻。

    这短短的几秒钟,如同度过了一个世纪。

    钦差太监扬天大笑:“哇哈哈哈,胡大人,你的千金果然是与众不同。”挥挥手,竟然带着众人扬长而去。

    武林门胡家外,一地的鲜血,以及没了知府领导的、待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的一群杭州本地大清勇士。

    “水太深!”大清勇士们一齐想着,连京城来的钦差大人都不敢管。

    “赶紧回去,这里的事和我们无关。”几个清兵老油条小声嘀咕着。

    “那个谁谁谁,给我站住!”胡灵珊持刀指着大清勇士们喝道。

    百余个清兵急忙挤出笑脸:“……小姐……大人!有何吩咐。”

    胡灵珊挥手:“把这些尸体都处理了,洋枪都留下。”

    清兵们点头哈腰,利索的开始打扫。

    洋枪给胡灵珊,犯军法吗?

    犯,但是,完全不要紧。

    大清朝百余年来打仗,哪一次不是丢盔弃甲的?丢了武器空手逃回的大清兵将,上至朝廷一品将军,下至普普通通一小兵,从来没有人因此受过处罚。

    打仗嘛,尤其是败仗,哪有不损失些刀枪的?有什么好稀奇的。就算上头真要追究,那就去找胡家嘛,人家也是官,官和官容易沟通。

    附近的百姓已经从起初的几千人,慢慢的汇拢到了几万人,个个双手笼在袖子里,拖着丑陋的辫子,肮脏和瘦削的脸上,喜笑颜开。

    真好看,太好看了,这么多的人头,这么多的鲜血,剧情起伏,矛盾激烈,比过年唱大戏还要好看。

    小灵嘉拿出手绢,小心的按在胡灵珊的伤口上:“姐姐,疼吗?”

    “疼!好疼!”胡灵珊瞪眼。

    胡远志忽然指着远处,低声惊叫:“他们在干什么?”

    有几个人急急忙忙的凑近抬尸体的清兵,低声说着话,然后掏出一些铜板,连着手里的馒头递了过去。

    清兵笑着将馒头在尸体上蹭着,又递还给那几个人。

    胡博明叹息,这是干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嘛。

    李曼撇过头。

    胡灵珊忽然放声大笑:“看,这就是炎黄子孙,这就是华夏土地,这就是4万万汉人!让这个愚昧的世界毁灭吧!”

    远处的人群中,有几个人站在不同的角落,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江南口音,或中原人士,彼此之间互不相识,此刻,不约而同的惨笑,这个愚昧的世界啊,还值得拯救吗?

    ……

    “什么?当众杀了朝廷命官,钦差居然视若无睹?”闽浙总督衙门,一群官员和幕僚们低声惊讶的叫着。

    杭州胡家不过是一介草民,就算圣恩再隆,也没有道理杀官后丝毫不受追究。

    “难道,这里有什么蹊跷?”几人一齐皱眉。

    闽浙总督许应骙坐在太师椅上,轻轻唱着京剧,一手打着节拍,看似悠闲,心里愤怒已极。

    这群废物!平时讲些圣人的大道理,什么不与民争利,要礼贤下士等等的溜得很,眼下竟然连这么简单的局面都看不同。

    白拿俸禄了!

    “大人,眼下情况未明,一动不如一静。”几个幕僚商量了半天,终于提出了一个极其符合官场规则,极其符合“只怕没有这么简单”的万试万灵全攻全守的策略。

    这个策略就是,装没看见。

    管胡家有什么背景,管钦差有什么顾虑,管朝廷有什么打算,闽浙总督府不知道,没听说,不处理。

    这也叫上策?忒么的信不信老子给你脑袋上开瓢!

    许应骙极其佩服自己的修养,居然能面带微笑的摇头。

    这群废物!

    杭州知府打死人,当然可以装不知道,即使案件通天,也大可以推脱,下面没有上报,未曾耳闻。

    可这是杭州知府被人打死了,做官要糊涂到什么程度,才会连手下重镇的知府挂了,都不知道?

    要是身为杭州知府的顶头上司的许应骙,敢装作不知道,那么,“用人失察,荒废政务”的弹劾绝对少不了,许应骙回家卖红薯去吧。

    但是,这件事情,又该怎么处理呢?

    许应骙想着那“浙江候补道,赐黄马褂”的圣旨,心里发寒。

    朝廷这是想做什么?

    ……

    “那个在报纸上公然反对新文化的胡博超,被赐了黄马褂?”某个地方官惊讶的看着邸报。

    另一个官员用力点头:“就是那个卖假药的胡博超。”

    托报纸舆论大战的福,现在胡博超以及整个胡家,臭名远扬,关心时政的文化人,热血青年,腐朽官员,就没有不知道胡博超的。

    这个普普通通,似乎没有什么背景的黑心小商人胡博超,为什么能忽然享受隆重皇恩呢?

    所有得到消息的人都在认真的思索着。

    能想到的理由似乎只有一个。

    对抗新文化。

    这个信息量就太大了。

    无数的官员大惊失色,这是圣母皇太后老佛爷想要对光绪皇帝动手了吗?

    算算手段毒辣的老佛爷忍了这么久,也该动手了。

    只是,这又要多少人头落地啊。

    清朝落后的通讯,信息严重滞后,这些官员还不知道,奸商胡博超当官算得了什么,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杀官事件都已经发生了。

    这些官员们更不知道,在某一个时空,光绪和他的维新派们,早在几年前的1898年就发动了变法,光绪皇帝从此就待在了中南海瀛台。

    李鸿章与慈禧的暗战,早已让这个世界的朝政,向着更荒谬的方向脱肛而去。

 第二代红顶商人胡博超

    杭州城。

    “老周,这胡博超似乎……”府衙内,某个官员低声问同僚好友。

    “嘘!”那同僚大惊,左右看看没人注意,将那个官员拉到僻静处,这才道:“看出来了?千万不要乱说!”

    外地的官员可能无法领悟胡家大兴的奥妙,会错误的归结到新文化或者维新什么的,杭州本地官员只要略微了解一点点圣旨的内容,立即就明白出大事了。

    那个官员面色难看,刚安稳了几年,又出这种狗屎的事情。

    “那我们怎么办?”身为杭州地方官员,别的人可以装傻,他们装不了,必须必须明确的做出选择。

    同僚皱眉道:“先看看,不着急,这次的风头有点不太对。”

    大清朝的官场,从来都是柔情脉脉,应该还有看风头的时间。

    那个官员苦笑:“今晚胡博超请吃饭,去还是不去?”

    想拖时间,想看风头,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今晚不做决定,立场就分明了。

    ……

    紫禁城。

    哐当!

    光绪皇帝砸了一个杯子。

    “胡博超居然敢砍死杭州知府!大胆狂妄!丧心病狂!这是要造反!”

    大清朝被一群金毛洋人欺负也就罢了,连一个小小的候补道都敢妄杀朝廷重臣,真以为大清朝就没有刀剑了吗?

    更可恨的是,在场数百大清兵将和朝廷命官,个个视若无睹!

    这还是大清的天下吗?

    一定要发兵10w,将胡家满门抄斩,将杭州的所有官员满门抄斩,将大清朝所有敢无视朝廷威名的乱臣贼子满门抄斩!

    光绪咆哮着,用力的砸着御书房的物什,一边的太监们噤若寒蝉。

    皇帝小时候还不觉得,最近几年,这脾气真是越来越刚烈了。

    内阁侍读杨锐暗暗摇头叹息,皇帝还是太年轻了,完全没有看懂这件事的重点。

    “皇上,这旨意,是西宫出的,这宣旨的太监,是西宫派的,胡贼残害朝廷命官的时候,西宫的人在场。”杨锐提醒着。

    光绪一怔。

    慈禧越过皇帝假传圣旨,一点都不稀奇,光绪当皇帝前就如此,光绪当皇帝后也如此,光绪既不觉得屈辱,也不觉得愤怒,早已经麻木了,大清朝把持在慈禧的手上,谁不知道?

    但是,从几年前开始,朝廷出了重大的变化。一直跟着慈禧,立主和谈,与光绪的主战唱反调的李鸿章,忽然开始与慈禧疏远了。

    原本已经等不及,要冒险发动维新的光绪,被杨锐等人劝住,朝廷内部不谐,大权旁落,激进维新是迫不得已,维新失败的可能高达99。99%,现在慈禧的得力干将李鸿章忽然开始背叛慈禧,极力推广西学了,何不吸收李鸿章为皇帝所用,逐步瓦解慈禧的势力呢?治大国如烹小鲜,既然慈禧有了内讧自毙的趋势,何必着急冒险呢?

    郑观应、王韬、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一齐建议不妨暂缓维新。

    光绪火大,说要大清不维新就要完蛋的是你们,说不要维新的又是你们,这是耍这朕玩是吧?差点砍死了这群维新派。

    但光绪终究还是忍了,忍了这么多年,不差这么几天了,一忍,就是数年。

    “你的意思,这是西宫的阴谋。”光绪回味着杨锐的话,越想越是如此,莫名其妙给一个小商人授官,莫名其妙的赏赐黄马褂,莫名其妙的对砍死朝廷命官视而不见,一切的一切,汇总成两个大大的黑字,“阴谋”!

    康有为梁启超脑子灵活,大惊失色:“难道,这是要对我们下手了?”

    大肆攻击新文化的胡博超,俨然是守旧腐朽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慈禧大肆提拔胡博超,难道不是在向天下暗示,任何新文化,任何维新,任何要推翻旧有体制的人,哪怕他是皇帝,朝廷也不会轻易罢休吗?

    梁启超打了个寒颤,颤声道:“会来逼……捉拿我们吗?”

    梁启超改口再快,光绪也听了出来,梁启超想说的,是逼宫,是兵谏,是换皇帝。

    光绪脸色陡然白了。

    “何以至此?”光绪颤声问道,心中追悔莫及,这几年慈禧似乎把精力集中在了李鸿章身上,对他睁只眼闭只眼了不少,他借机夺回了很多的权利,这些曾经让他得意洋洋的动作,是不是太过激烈了?他真该好好和慈禧沟通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何必自相残杀呢,呼吸新鲜空气,吃点上好茶叶,慢慢沟通,不好吗?

    康有为定了定神,道:“应该只是警告,毕竟,杭州太远了些。”

    光绪大喜,连声道:“正是,应该是警告,杭州太远了,胡博超太微不足道了。”

    那么,之后该怎么办?是停止一切维新,停止一切夺回皇帝的大权,还是继续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维新,重掌帝权?

    众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御书房的灯一直点着,一夜未熄。

    ……

    “想不到,胡家倒是有几分果决。”李鸿章笑道。

    遇到官兵逮捕,能毫不犹豫的放弃侥幸心理,坚决的反击,这已经淘汰了大多数普通人。

    很多人总以为跪地求饶,表现的温顺点,就会幸免于难,甚至还有人会拼命的阻止同伴反抗,幻想着老老实实的跪着,就会得到幸福的未来。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有无数的汉人听从区区几个清兵的指挥,温顺的跪着,温顺的劝阻试图反抗的同伴,温顺的看着妇女被(强)奸,温顺的伸长脖子,等待被砍死。

    胡家能在看似还有余地的情况系啊,不存丝毫侥幸,立即反抗,可谓果决的很。

    这也罢了,积年悍匪彪悍的多了去了,胡家若是仅有如此表现,李鸿章并不看在眼里。

    但是,在钦差赶到后,明明胡家已经可以与杭州知府相逢一笑泯恩仇,太太平平的走上锦绣前程,胡家一刀砍死了杭州知府。

    这就让李鸿章刮目相看了。

    在李鸿章看来,胡家当众砍死杭州知府,简直是神来之笔。

    朝廷究竟为什么要下圣旨给胡博超,究竟有何用意,是祸是福?在砍死了杭州知府后,局面立即明朗了。

    能在大起大伏之下,迅速判断真正的形势,毫不犹豫的做出试探,获得真正的信息,胡家还真了不起。

    “想必这都是胡博明的谋划,不愧是宣怀的高徒啊。”李鸿章赞叹道。

    砍死杭州知府的是胡灵珊?李鸿章鄙视,一个只有蛮力的女子,有个毛用?自古以文为贵,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武力值高有个毛用,当然是居中策划的胡博明的功劳了。

    还有个胡博超,就是赏赐黄马褂的那个。

    一个卖假药的商人算什么东西?除了铜臭还是铜臭,怎么能和读书人相比。

    “为了中堂大人的大计,区区一个胡博明,何足道哉?为了国泰民安,胡博明能以身相殉,必当名留青史。”盛宣怀随口笑道。

    李鸿章点头,为了国家,有什么舍不得的?

    “这次慈禧老妖婆是摆明了车马了,那么,我们就摆明车马打回去!”

    ……

    杭州楼外楼餐馆。

    老胡家大摆筵席,宴请杭州官员和富商。

    “胡兄,你可是大清第二个红顶商人,以后小弟的生意,还要多多关照了。”商人们恭维着。

    二十年前,杭州城出了整个大清朝最了不起的商人,红顶商人胡雪岩,资金一度达到吓死人的2000w两银子,简直是跺跺脚,整个江南都要都抖上一抖的绝代英才。

    “胡公雪岩有胡兄继承遗志,泉下有知,定然欣慰已。”有官员也祝贺道。

    酒楼中颂词不断,谁都知道,老胡家这是要大大的兴亡了。

    大清第一个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后人,大清第二个红顶商人,胡家还能不兴旺发达吗?

    胡家的风水真是好啊,祖坟都在冒青烟了!

    酒楼外,有个衣着干净却略显褴褛的英俊少年,迈步走向大堂。

    店小二拦住:“客官,今日又贵人包了酒楼,还请见谅。”

    少年怒视:“我是胡公雪岩的嫡系子孙,为何不能进去?胡博超假冒胡公雪岩后人,卑鄙无耻!我要向朝廷揭发,胡博超有欺君之罪!”

    店小二很无奈,他就客客气气的问问,若是有请柬,只管拿出来,若是没有,他也没有歧视的意思。不过是有人包酒楼请亲朋好友吃饭,有没有请柬,有什么好得意好歧视的?这个少年激动个毛。

    店小二也不生气,常有这样的少年,跑到贵人的包场中捣乱。又劝道:“客官若是有冤情,不妨到府衙去告状,小店只是个吃食酒楼,还请客官莫要为难。”

    “怎么?这是看不起我了!”少年怒吼,音量有多大放多大。

    评书上写了,只要在达官贵人的酒席中大肆吵闹,必然会有贵人出面询问缘由,他就或泪流满面,或意气勃发,或坚强不屈,或才气纵横,由此获得贵人的赏识,一举掀开胡博超假冒胡家后人,谋夺胡家产业的真相,然后,三省巡抚出面公堂会审,明辨是非,胡博超狗头落地,胡家财产全部被公正的交还给了他这个胡雪岩的真正后人,从此,他就将作为红顶商人,将一展才华,纵横官场商场,踏上人生巅峰。

    楼外楼内,果然走出一个人,看衣着,非富即贵,少年精神大振,嗓音又大了几分:“……我才是胡雪岩的真正后人,胡博超是假冒的!”

    步出酒楼的那贵人皱眉道:“还愣着干嘛,先打了出去。”

    “是。”店小二应着,招呼来几人,乱棍打下。

    少年大怒:“我才是胡雪岩的后人!我才是真正的红顶商人!你敢打我,朝廷诛你九族!”

    “动作利索点!”那贵人不耐烦的道。

    几棍落在少年头上,少年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几人熟练的将少年拖走,远远地扔在角落里。

    那贵人警告道:“看着点,遇到这种打秋风的少年,莫要理会,直接打了出去。”今天可不是寻常酒会,楼上非富即贵,万万不可出了差错。

    店小二认真点头:“是,掌柜。”

    那少年以为的达官贵人,只是楼外楼的掌柜。

    从来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少年,简单的认为,在就楼下喊几声,就能整个楼都听见,他不知道,这种接待贵人的名家酒楼,从来都是有良好的隔音帘子的,即使楼下喊得再大声,楼上赴宴的众人,在劝酒声,歌舞声之下,完全听不见。

    早已见多了诸如此类的痞子捣乱的楼外楼掌柜,早已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器宇轩昂的少年,其实就是一个毫不相干的、把评书戏文当真的路人甲。

    掌柜的就不怕少年说得其实是真的,然后少年咸鱼翻身,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一转身就灭了他的小小酒楼?

    一点都不怕。

    这种乞丐翻身干掉权贵的戏码,最近连评书戏文中都少了不少,太不现实了。

    少年要干翻胡博超,需要面对多大的困难?

    除了胡家,还有胡家有钱有势的朋友,还有官场官官相护,还有朝廷愿不愿意自打嘴巴,承认失误,还有管杀不管埋的胡大师姐。

    武林门的运河中,可是被鲜血染红了一片,杭州人有谁没有去亲眼见过?

    胡大师姐的凶名,已经是小儿止啼了,楼外楼掌柜丝毫不认为,小小乞丐少年能挑战胡家。

    ……

    曲终席散。

    武林门胡家。

    胡博超笑容敛去,情况非常的不妙。

    请了杭州所有的官员,结果只有来了不到一成,还都是些小官,那些商人们或者会认为,这不过是因为胡博超刚刚当官,没有人脉,大官不给面子,有待时日交往,完全无需在意。

    别说官场了,就说是商场,随便一个新商人入行,想宴请几个巨商,基本做梦。

    但老胡家不这么看。

    “天上掉馅饼,小心砸破头。”在接到圣旨的当天,胡灵珊就冷笑着说着。

    砍死朝廷命官,都没人管,这个馅饼已经大到让人完全不敢吃的程度。

    “到底有什么阴谋?”胡博超不耻下问。

    “我哪知道?最好做最坏打算,立刻把人和钱都转移出去。”胡灵珊翻白眼。

    遇到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事情,就要学嵩山派左掌门,轻飘飘一手棋,效果好得出奇。

    胡老爷立刻拍板,就这么定了:“明面上的铺子和生意不能动,所有的现银立刻都送了出去,老二媳妇立刻带远志和灵嘉去乡下,就说回娘家了。”

    老胡家三个男人点头赞同。

    这种杞人忧天的思路,放在其他地方,一定会被鄙视到死。朝廷挑你当官,挑你发财,你忒么的居然还不敢?胆小鬼!废物!

    但是,这种思路在杭州,却非常的流行。

    二十年前,红极一时的胡雪岩就是因为没有留后手,偌大的家产,偌大的家族,呼啦一下子,全完蛋了。

    几乎杭州本地的所有商人,都会听到类似的训斥:“别以为了不起,看看胡雪岩,红顶商人!2000万两银子!说没就没了!全家讨饭!”

    胡雪岩后人讨饭,自然是夸张了,但确实是倒霉到了极点。

    不知道有多少杭州的商人,一直在不动声色的向外地转移和匿藏财产,不需要很多,只需要保证遭逢大难后,家人能安安稳稳的吃饱饭过日子。

    ……

    胡灵珊砍死杭州知府的消息,终于姗姗来迟,全中国的官员都知道了。

    官场震动。

    这简直是天大的消息!

    当着钦差大人的面,砍死杭州知府,优哉游哉的继续领圣旨当官当红顶商人赐穿黄马褂,这中间的信息,坚持让人揣测到爆。

    原本对胡家的消息看过便算的官员们,细细的翻出邸报,认真研究。

    为了奖励胡家抵抗西学抵抗新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