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别跟我讲大道理-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也太心慈手软了。”另一个人鄙视。
老张已经挂了,不用给面子,随便抓一个他的子孙出来,管他愿不愿意,软禁在宅子里,只说伤心欲绝,不让见外人,又有谁知道只是个傀儡。
“辜鸿铭护着呢。”有人提醒道。
“那老东西没有兵权,怕什么,敢碍事,一起杀了。”有人更鄙视。
这些道理谁都知道,但是,这里的人个个都是人精,谁愿意出面做坏人?
最好是别人去抓了张之洞的子孙,别人去杀了辜鸿铭,别人去承担了背主的恶名,自己得好处。
“胡灵珊的通电怎么办?”有人问,老张家怎么样都无所谓,但胡灵珊可是要杀人的。
“不用理她,她马上就要和欧洲洋人开打了,几千万流民就够她头疼一阵子的,等有空想到我们,洋人就打过来了。”有人抓住了关键。
“对,只要我们深沟高壑,就是坚守不出,量胡灵珊也没时间对付我们。”有人点赞。
张之洞的居处。
灵堂中哭声一片。
辜鸿铭瞅瞅这宅院,叹息,老张当了一辈子的官,依然是当官前的那些田地宅院,丝毫没有贪污一分。
“不要哭了!”辜鸿铭眼看一群老张家的子孙,哭哭啼啼的止不住,厉声喝道。
“湖广现在不能待了,收拾了细软,立刻与我去广东。”
去广东做什么?
“出洋也好,隐姓埋名也好,投奔华国也好,海阔天空,怎么也比留在湖广,被人抓了当傀儡好。”辜鸿铭大骂,一群废物,这点事都看不清。
好好的封疆大吏,好好的官n代,好好的土皇帝,好好的富贵,就这样没了?
有小辈立刻不忿:“要是我爷爷不死,哪里有胡灵珊得意的时候,早收拾了胡灵珊这妖女了,湖广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啪!”
辜鸿铭狠狠的抽了这个人一个耳光。
“脑子清醒点,张公要是斗得过胡灵珊,会有今日?老实的面对现实,能够多活几年!”
辜鸿铭恶狠狠的道,心里却叹息,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张之洞一代名臣,竟然有这些废物子孙。
辜鸿铭不知道,越是身居高位,享受富贵的人,越是无法接受忽然之间一无所有。
他们只会沉迷在往事当中,每天欢乐的假设着没有发生的事情,坚定地以为白日梦中的美好结果,就是必然发生的。
不愿意面对现实的鸵鸟,哪里都有。
……
“湖广竟然顽抗?”胡灵珊惊讶了几秒钟。
“几个湖广的将领说了,要么继续领军,保持完成编制,要么就开打。”官员汇报。
胡灵珊懂了,这是看准了华国将要面对欧洲的联军,需要保存实力,不能用于内耗,所以就开始提要求了。
留下他们军阀割据,自立为王,对朝廷的号令爱听不听,地方法令高于朝廷法律,收税收到100年后?
胡灵珊笑了:“传朕的旨意,这些人诛九族。”
杨广是怎么灭亡的,历史记录的清清楚楚,胡灵珊还没傻到重复老杨家的道路。
“这些蠢货,以为朕很高兴灭了湖广。”胡灵珊咬牙切齿,“朕才不想灭了湖广呢,都是给逼的啊。”
严复对这种强调鄙视万分,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胡博超用力点头,唉,谁忒么的想灭了湖广啊。
华国的实力,早就可以进行国内扩张,但一直压着不动,甚至不惜远道打印度,都是以为了一个理由。
银子和粮食。
打下了湖广,或者打下了其余国内的地盘,华国就需要面对几千万需要吃饭需要穿衣的百姓。
什么?吃饭穿衣是小问题,本来他们自己就能解决?
真是太幼稚了。
华夏一直以来高居不下的人口死亡率,真以为是打仗打死的?
没有粮食,又拼命的生育,结果就是人越多,就越穷,越穷,就越生。饥饿,营养不良,疾病……然后,婴儿夭折,妇孺饿死。
这才是华夏内地百姓生活的真相。
很大程度上,粮食限制了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
胡灵珊几年的时间,终于满足了华夏最繁华的东南沿海地带的粮食问题,完全做不到满足华夏内地的百姓的粮食需求。
同为华国子民,沿海地带丰衣足食,内地饥寒交迫?
这种不顾百姓死活,将百姓视作数据和功绩的做法,胡灵珊做不出来,华国的革(命)志士做不出来。
除了粮食,还有更残酷的经济原因。
华国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华国遍地开花的工厂,繁荣的商业贸易上的,这些商品,去了哪里?
少部分去了东南亚,大部分去了华夏内地。
质量比内地好,价格比内地便宜,华国的产品轻易的占据了国内市场。
揭开这些冠冕堂皇的专业用语,其实真相就是,华国不断地用商品,在吸着内地的鲜血。
大量的内地银子进入华国,变成更多的商品,再次进入内地掠夺银子。
华国的技术封锁,压制了内地工商业兴起的能力,毫无顾忌的吞噬着内地的银子。
一旦成为华国的领土,技术封锁自然而然的消失,面对同样建立起工厂,同样有新式产品的内地,短期内,胡灵珊将损失巨大的经济来源。
站在胡灵珊的角度,简直是倒贴银子救百姓。
严复陶成章秋瑾等人对此欢欣鼓舞,华夏百姓共同富裕;胡灵珊好胡博超唉声叹气,以后再也不是产品不愁卖了,要深度开发技术,深度挖掘市场了。
赚钱的黄金时代消失了。
“只是,和湖广将领开打,会不会影响沿海的备战?”有官员问道。
会,当然会。
但是,胡灵珊绝不会放任华夏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
“加大防御纵深,朕做好了沿海省份全灭的准备。”
不是有“美国流感”吗?
胡灵珊从来没有认为有了“美国流感”,英国德国就会从此完蛋,就不会有远征军打到华夏。
恰恰相反,胡灵珊认为,正因为了有了“美国流感”,华夏和欧洲的战争,或者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战争,将会惨烈无比。
……
“轰!”
大炮狂吼。
华国的军队,炮弹不要钱似的倾泻,阵地很快就要失守了。
“胡灵珊疯了!”湖广某个将领大惊,必须考虑后路了。
几百辆马车,满载着金银珠宝,在一队士兵的护送下,悄悄的溜出了城。
远处,炮火继续响着。
“嘿嘿,老子为毛要投降,打赢了;老子就是老大,打输了,改名换姓继续做富家翁。”将领冷笑,华夏这么大,换个地方,谁认得他是谁。
要不是张之洞死得太快,完全来不及准备,这个将领早就把财产转移到其他地方了。
“真是后悔啊,早知道,该全部投资到华国的。”将领后悔不已,在湖广骂胡灵珊,在华国做富家翁,何其美好啊。
真是太短见了。
“砰!”
领头的士兵挂。
一支华国的军队拦住去路。
“弟兄们,都是为了银子卖命,这几辆车里的银子,就当是买路钱。”将领微笑着道。
华国的军官微笑:“我们钱也要,命也要。”
“砰砰砰!”
湖广将领的队伍全灭。
华国的军官厉声道:“都聪明点,谁敢贪污,全家脑袋落地。”
有士兵笑着道:“大人,打完这仗,我们的军功都够了,回去就能换良田换官位,谁脑子有病,安稳的日子不过,被皇上追杀万年啊。”
其余士兵也笑,这个选择太容易了。
城里,一群华国士兵踢开某间屋子的门,厉声的道:“反抗陛下者,诛灭九族。”
“砰砰砰!”
……
“胡灵珊太不讲道理,说杀人就杀人!”武汉,几个湖广将领聚集在一起,一脸的哀怨。
胡灵珊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不给,太不讲理了。
“依我看,我们还是赶紧逃吧。”
胡灵珊不顾大局,一心开打,湖广是一定守不住的。
“逃?到了这个时候,你们才想到逃?”忽然屋外有人大笑。
“什么人?”几个将领大怒。
“砰砰砰!”
回答他们的是乱枪。
几个将领挂。
“愚蠢!”认真的检查尸体后,有人冷笑着,“立刻通电华国,我们拨乱反正。”
其余人看着尸体,微笑着点头。
这几个人都死了,他们就能避免和胡灵珊开打,脑袋是保住了。
说不定还能有些富贵。
“按照陛下的意思,杀了这些人的九族。”有人改口很快,立刻称呼胡灵珊为陛下。
“是。”众人毫不犹豫的道。
一个月内,湖广的战争全面停止,各湖广将领灭九族。
其余各省大佬惊恐无比。
“老夫幸好早就通电胡灵珊,愿意下野,否则……”某个大佬后怕的道。
“幸好爹爹英明。”一直认为老头子不该放弃大权的儿子,忽然就由衷的敬佩着。
想到那些对自己眼神怪怪的幕僚和手下,大佬的儿子忽然醒悟,这些人是在考虑拿他的脑袋,染红帽子上的顶子。
“一群王八蛋,老子干掉你们。”大佬的儿子恶狠狠的骂,这是欺负他纨绔不懂事啊。
……
一群大佬纷纷表示愿意投降,这是华夏统一在望了?
“百里者,半九十。”胡灵珊警告群臣,革(命)还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不再杀个几十万人,天下怎么可能只有朕的声音。”
严复陶成章一起点头,微微有些恍惚,忽然之间,华夏就再次一统了,华夏人民终于有了崛起的机会。
“崛起?早着呢!”胡灵珊鄙视。
“农业,水利,工业,教育,道路,一大堆的问题,哪一个不搞个几十年,才能有点样子,朕可是已经没钱了。”胡灵珊叹息。
这回是真穷了。
赈灾和抚恤银子,就够她喝一壶的了。
没了战争,大力发展了民生,解决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华夏就崛起了?
胡灵珊瞅瞅欢欣鼓舞的手下们,默默摇头。
那些被溺死的女婴,那些被随意卖了几十文钱的女孩,那些被嫁给智障,换来兄长的媳妇的女子,那些以为男子才是家中的至尊,以为生了儿子才是完成人生使命的女子,一定不会认为华夏已经崛起。
那些以为士农工商,认识字的就是读书人就是上等人,商人就是贱民,那些以为孔孟无敌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些以为西学就是奇淫巧技,有辱圣人,那些以为墨子老庄都该束之高阁,不该与孔圣人并列的,一定不会认为华夏已经崛起了。
那些认为华夏人就是野蛮人,华夏人与狗不得入内,华夏人就是黑而瘦,华夏人根本无法建造工厂,华夏人根本不能成为合格的工人,华夏人就是低等种族的欧美人,一定不会认为华夏已经崛起了。
几千年的华夏,换了多少王朝?多少人称孤道寡?
胡灵珊的华国,不过是华夏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的落后的王朝而已。
这个华夏,和1890年胡灵珊张开眼睛,第一次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一样,依然是那么的丑陋。
唯一的区别,是胡灵珊终于可以大声的说出她的想法,按照她的想法,要求这个世界作出改变。
“朕来了这个世界,朕要改变这个世界。”
胡灵珊在心里,缓缓的对自己道。
第101章 鲜血才是崛起的唯一道路
重庆。
有人站在高台上,大声的演讲着;很多人无聊的围着看,双手自然的笼在袖子里。
“那娃子在说啥子?”有个中年人低声的向附近的人问着;台上那年青人说的话;他有听没有懂。
被问的瓜皮帽好心的道:“那人说,江南出了个女皇帝,现在整个大清都是她的了……”
中年人大惊:“啥子!大清变了天了?”
瓜皮帽鄙视的看了一眼中年人;瞧中年人的衣着;就是从乡下小地方出来的;怪不得像个白痴似的。
“老兄;大清亡了好几年了!”
中年人脸都白了:“兄弟,你可别瞎说,要掉脑袋的。”
瓜皮帽笑了:“老兄;你看看我。”说着;摘下帽子;转过身,露出剪掉了辫子后,前半截依然光秃秃的丑陋脑袋。
“要是大清没亡;我敢剪掉辫子?”
中年人的心扑通扑通的跳;又仔细的看看四周,果然很多人都剪掉了辫子,但是也有人依然留着油光发亮的辫子。
“大清真的亡了?”中年人颤声问道。
瓜皮帽很有种成为知识渊博之人的骄傲感,用力的点头:“真的亡了。”
“怪不得前段日子到处都在征兵征粮,原来是要打仗啊!”中年人恍然大悟,戏文里看得多了,大汉亡了,什么刘备曹操,什么春夏秋冬,都要抢皇帝做,这大清的天下,只怕又要乱上几年,到处都是死人了。
“胡说什么呢,都已经说了,现在江南已经出了新皇帝,统一了天下了。”瓜皮帽骂了一句,这些乡巴佬就是麻烦,什么都不知道,就喜欢瞎想。
中年人反应过来:“对喽,出了个女皇帝,女皇帝好啊,天下太平咯。”
瓜皮帽反倒惊讶了:“女皇帝好在哪里?”
这几句话声音太大,很多人都看了过来。
华夏不知道有多少人认为,谁当皇帝无所谓,但是出个女皇帝,就浑身不舒服。
中年人发现四周的人都在看着他,有些得意,有些紧张,结结巴巴的道:“女皇帝,就不会抢民女进宫啊。”
附近几个年轻的女学生听了,鄙夷的转头,被皇帝抢进宫里,这叫选秀女,是一种荣耀,进了宫和四爷八爷十四爷卿卿我我,求都求不来的艳遇,也就这个土包子会以为是种灾难。
但周围的一些中年人老年人,却忍不住点了点头。
“看来,选个女皇帝,还是有点好处的。”有个老头长叹一声。
身边的一个女学生忍不住道:“爷爷,你怎么也信这种话。”
老头看看孙女,苦笑:“你太小,不知道家里长辈出过的事。”
老头的姑姑,就是被选秀女了。
“然后呢,是不是进了宫,是做了小主子,还是做了答应?”孙女兴致勃勃的问,从毫无信息看,多半是在洗衣局做答应了。
老头摇头:“普通人家子女,怎么可能进宫。”
孙女倒也知道一些社会常识,叹息道:“主要是不漂亮,不然,那些官员巴结还来不及呢。”
老头冷笑:“不,姑姑就是因为太漂亮了。”
孙女不信,漂亮还会选不上,那些官老爷就不想自己和未来的贵妃皇后搭上一点关系。
老头呵呵的笑:“爷爷要是现在把你许配给了张胖子,你会报答爷爷?”
孙女努力摇头,嫁给张胖子,那就是把她往火坑里推,还报答个p。
那些官老爷的心思也是一样,不管秀女长得漂亮不漂亮,只要有那么一点对官老爷有不满的,都不会送上去。
难道还等着秀女在皇帝枕边吹风,砍掉自己的脑袋吗?
“那太姑婆呢?”孙女问。
“自然是生死不知了。”老头冷冷的道。
这生死不知4字,细思恐极。
那边的乡下中年人,依旧在缠着瓜皮帽:“那娃子再说啥子?”
瓜皮帽简单的道:“他说,有皇帝是错的,鼓励大家推翻皇帝,实现共和。”
乡下中年人有点明白了:“那娃自己想做皇帝啊。”
“他是想推翻皇帝,实现共和,共和,就是没有皇帝,只有总统。”瓜皮帽道。
“什么嘛,不就是换了个名字嘛,还不是一样。这天下,怎么可能没有皇帝,没有皇帝,这不又是三国了,要死多少人啊。”中年人道。
瓜皮帽懒得再说,这些乡下人说不清楚。
“老兄,还是别听了,这娃子想造反,朝廷一定会抓了他灭九族的。”乡下中年人非常忠厚的劝告瓜皮帽。
瓜皮帽又好气又好笑:“走吧,我请你喝一壶。”
乡下中年人点点头,依然说着:“不管是男皇帝,还是女皇帝,出了皇帝就是好……有皇帝啊,天下就太平了,不会打仗了……没皇帝,大家才要打起来,抢着做皇帝,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你说,新皇帝会不会减免3年钱粮啊……”
重庆府衙内,几个官员无精打采的低声聊着天。
“呸!修整道路,要求到有多少里地,宽多少,长多少,用什么材料,只准用多少银子,我们还有什么赚头?”有人大骂。
桌上扔着电报发来的最新政令,密密麻麻的好几张纸,详细写着需要干什么事情,需要多久完成,允许花多少银子,要做到什么程度。
这已经不是朝廷政令的风格了,更像是商号的掌柜,命令手下做事,限定了结果,限定了花销。
这种商人治国的思路,根本是乱来嘛。
但这就是华国的治国策略。
任何事情,都按照商人的办事方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衡量,目标是具体的,可以考核的,可以达到的,有明确的时间限制的。
大清那种“大力推动农业发展,落实农业为本的思想”的政策,在华国根本不存在。
“真是不明白啊,朝廷在千里之外,怎么就能详细的命令我们修那条路呢?”华国朝廷的命令中,甚至详细到了那条路要修多少里。这是要对天下有多么的了解啊。
“我们当中,一定有华国的探子。”有人斩钉截铁的道,不然,不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有聪明人大笑:“你想多了。”何必在官府安排探子,只要找个重庆土生土长的人,立马就能说出重庆的一二三四五,然后在宏观上规划,又有何难。
其余人默然,是这个道理。
“修路是小事,左右不过是没得捞银子罢了,但是,开垦荒田,兴建水利,修建学校,控制物价,哪一条是容易办到的,哪一条不是牵涉到了各个乡绅富豪?”有人无奈的道,小小一个命令,要牵动多少利益,得罪多少人,闹出多少事。
“等新任知府一到,我们就得下台了,何必去得罪人呢。”有人叹息,好不容易当了几年官,还没捞够,就要被赶下台了。
“要不,我们最后捞一票?”有人心动,看看时日,从东南出发,千里迢迢的赶到重庆,没有几个月,那是不可能的,再说,怎么也要先收拾湖广的残破吧,能在一年后到这里,已经是飞毛腿了。
其余人犹豫不决。
聪明人冷笑:“你们不要脑袋,我还要呢,恕不奉陪。”
一群白痴,不看看华国拿下福建,拿下安徽山东后的举动,敢在最后捞一票的,个个被揪出来砍死全家了。
有人不服:“天下那么大,老子卷了一笔后就溜,到哪里去找老子。”
溜,找不到?说梦话呢!
天下虽大,找个穷人自然是找不到,在一堆穷得吃野菜的黑黑瘦瘦的人里面,找个陌生的外地人,还是红光满面白白胖胖富得冒油的那种,又有何难。
就算你老兄凑巧长得像宋小宝,除非你一辈子老老实实的种田吃腌菜,否则立马就被人揪出来。
众人叹气,那就只有老老实实等下台了。
聪明人继续笑:“这倒是不一定。”
现在出了新疆西藏蒙古,其余省份都先后投降了华国,可谓是到处都缺官,到处都缺人,只要他们几个老老实实的办好华国电报交代的政令,说不定他们就能继续当官,为害乡里,不不不,继续为人民服务。
“但是,听说华国贪污被抓住,会砍头的。”有人担忧的道,千里做官只为财,没得贪污,还当什么官。
聪明人冷笑:“何必贪污,我们是官,随便给子女搞个生意做,保管赚的盆满钵满。”
华国不允许官员经商吗?皇帝家就是做生意的,老华家商号的产品,全华夏都能看到,怎么可能禁止手下经商。
众人微笑了。
“那现在,先要把朝廷的政令给办好了。”几人开始认真的讨论政务,再无之前的应付敷衍之意。
胡灵珊害怕官商勾结吗?
完全不怕。
看历朝历代的历史就知道,华夏土地上,从来没有断绝过官商勾结,官商不分。
在历朝历代的开国几十年内,恰恰就是官商勾结,有效的调动了资源,高效的发展了经济,迅速的改善了民生。
站得高,才看得远。
再也没有手里有一份全国的统计数据,又知道国外的最新发展的官员们,知道国家缺少什么,需要什么,该做什么的了。
在整个华夏贫穷到朝不保夕的时候,胡灵珊完全不在意有人浑水摸鱼。
只要手里握着枪杆子,那些一心钻在钱眼里的官员,只是在帮助胡灵珊赚钱而已,什么时候缺钱了,什么时候就收割一批。
“皇上,这些人,怕是不顶用。”陶成章看着胡灵珊的计划,提醒道。
胡灵珊把所有原来华国的军队,都撤退到了二线,把其余刚投降的军队,全部派到了最前线,然后不断地疯狂征兵。
“这些兵不经打,只要英国人大炮一轰,一定全线崩溃。”陶成章认真的道。
“朕就是要他们崩溃。”胡灵珊道,“朕没有海军,沿海几个省,那是必然陷落的,朕为何要派精兵和英国人德国人打?只要这些英国人德国人敢追击深入,朕就敢于和他们硬拼。”
“你给朕盯着,敢于奋力战斗的,都送到二线,留着和英国人打硬仗,只会抽(鸦)片,在村子里抢鸡抢猪的,让他们全部去死。”
陶成章懂了,华夏不需要这些兵油子。
“不,老陶,朕不是要借刀杀人,朕要的是鼓起汉人的勇气。”看到陶成章有点会错了意思,胡灵珊认真的道。
“从明末开始,这华夏的汉人,就变得聪明了,送死你去,黑锅你背,自己躲在后面摇旗呐喊,拼命鼓动别人为了自己去送死,各种大义各种口号不断出现,从各种角度鼓动着别人倒霉,自己拿好处。
这种华夏人,朕不需要。
朕要的,是不和亲不割地,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华夏,朕要的,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华夏。
朕要用几千万人的血,重新打造一个不屈的华夏人。”
严复等人认真的问:“皇上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不妨和臣透个底。”
“朕要夺下整个亚洲,澳洲,以及北美洲。”
严复等人默然,胃口太大,容易撑死。
“不,这很容易。”胡灵珊竟然笑了。
“只要朕整顿好了国内,东南亚传檄可定……”
“菲律宾恐怕不太好搞。”严复打断道。
“……杀光了就是。”
胡灵珊轻描淡写的道,小小一个菲律宾,还值得多看一眼吗,把它当对手,都是降低自己的智商,或者软脚虾不敢动手,特意忽悠p民了。
“……澳大利亚,朕已经送去了100w人,再几年内,再送去1000w人,英国人把澳大利亚当做可有可无的鸡肋,朕倒是蛮喜欢的。”
胡灵珊有时候真搞不明白,从地理位置,土地面积,资源储存,自然环境等来说,澳大利亚怎么都比英国本土要好,为什么英国人就这么看不起澳大利亚呢,换做胡灵珊,早就把大本营迁到澳大利亚了。
“……有日本人在北美洲和美国人死扛,这北美洲,迟早是朕的。”
“可是,这样搞不好,华夏会亡国灭种的。”陶成章脸色刷白,一听就明白,这是一个血腥的闹残的与全世界白人作对的道路,彻头彻尾的黄祸了。
“朕不在乎。”
华国核心大臣们终于深刻的了解了一些对比的含义。
天才和神经病,地狱和天堂,天使和恶魔,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
果然这些东西都是一线之隔啊。
……
“大人,我们去了东北,真的给土地吗?”一个灾民接过杂粮饼子,用力的咬了一口,不等饼子咽下,就急忙的问出了心里最重要的事情。
分饼子的官员看看四周的灾民,好多人都竖着耳朵在听,干脆大声的道:“皇上的话,怎么可能是骗人的!皇上金口玉言,只要到了东北,按照人头分,人人有10亩地!”
有灾民欢呼,有灾民犹豫。
“东北好冷啊,听说会冻掉人的鼻子。”
“是啊,撒泡尿,还没落地,就都结冰了。”
灾民们开始犹豫了。
官员冷冷的道:“这么多东北人,就你们会被冻死?想饿死的,就回家去,朝廷还省了粮食。”
以为这些杂粮饼子就不是粮食啊,为了这几千万灾民,华国花的银子,真是海量了去了,有时候真是奇怪,以往灾年究竟是怎么过的,怎么就不见满清朝廷花钱买粮食呢。
这个官员级别太低,不知道胡灵珊的桌头,早已有了一份以往华夏应对灾荒的详细调查报告。
放开报告,比1910年的灾荒严重的,数不胜数,最后安稳的度过灾荒,办法无非是一种。
任其自然。
饿死一批没钱买粮食的穷人,杀死一批敢抢粮食的暴徒,易子而食一批有个禽兽爹娘的苦命孩子……
等到天气转好了,或者来年粮食收上来了,侥幸活下来的人,就终于有口饱饭吃,可以高呼皇上万岁了。
“要是你们以为留在这里,朝廷也会管你们白吃白喝,或者,以为自己人多,力气大,打着抢了朝廷的粮食,好吃好喝的主意的,”官员瞅瞅四周的灾民,有几张神色诡异的脸,冷冷的警告道,“那就站出来试试,本官不怕杀人,朝廷不怕杀人,华国杀得人,比你一辈子见过的都多,区区几百人,杀了还省粮食。”
几百个灾民默然。
官员继续冷笑,伸手指着几个人。
“你们几个出来。”
几个人有点惊慌。
“你们几个刚才打着鬼主意,以为本官看不出来?”官员冷笑着。
“大人,冤枉啊,我们……”几人叫屈。
“砰砰砰!”
几人不敢置信的倒在了血泊中。
官员冷冷的看着骚动不安,大声哭叫的灾民,等他们终于安静了,这才道:“敢违抗朝廷命令,敢打朝廷主意的,这就是榜样!”
华国的官员从来不怕杀人。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