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别跟我讲大道理-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维·贝蒂笑道:“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清人的军队,都是一些非职业军人在指挥,他们特别喜欢从战争小说中,寻找作战的方式。”

    在天津和义和拳的人作战的时候,就经常会遇到一些奇妙的事情,一些文人淡定自若的,根据《三国演义》《水浒》,说着一些不明觉厉的话,指挥着战斗。

    和这样的清人作战,真是太美好了。

    “德国人就没有教他们怎么作战?”陆军指挥官有些迟疑。

    “你不了解清国人,他们极端排外,他们永远都以为老祖宗几百年前传下来的,才是最好的,他们不相信白皮肤的人。”戴维·贝蒂道。

    “不管怎么样,先让炮兵上来,对那个树林轰它1000发炮弹。”戴维·贝蒂对着陆军指挥官说道。

    英国远征军带来了50门最新式的大炮,完全不用担心清人老旧的火炮射程,况且,戴维·贝蒂不认为只会学1000年前战争小说的人,懂得什么现代军事,大胆的肆意调动着火(炮)。

    “轰!”

    一枚炮弹落在了英国炮兵当中,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更多的炮弹接二连三的落下。

    “轰轰轰!”

    正在移动中的英国炮兵,被密集的炮火覆盖。

    “该死的,我们上当了!”陆军指挥官气急败坏的大叫。

    从炮弹的呼啸声,他很容易的找到了胡灵珊的炮兵阵地,就在那片以为是假阵地的山上,该死的胡灵珊使用了某种伪装,瞒过了英国人的望远镜。

    居高临下的胡灵珊的炮兵,轻易的掌握了英国远征军的所有军事调动,准确的干掉了英国人的炮兵。

    “必须干掉对方的炮兵,否则我们全部完蛋!”戴维·贝蒂大叫。

    “不!我们该立刻撤退!”陆军指挥官大叫,任何陆军都知道,对着大炮蛮干,根本是找死。

    海军的作战思路和陆军的作战思路,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我的军衔比你高!我是海军!”戴维·贝蒂大叫。

    英国陆军在海军面前,从来抬不起头来。

    但这个时候可不是让外行的海军指挥战斗的时候。

    陆军指挥官愤怒了:“这是我的部下,英国陆军不需要海军指挥陆战!”

    戴维·贝蒂揪住陆军指挥官的衣领:“白痴!你想做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东方国家打得逃跑的英**事指挥官吗?你想被耻辱的退役吗?”

    要是现在撤退,就是英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弱小的清国打败,而且是敌人零伤亡的完败。英国国防部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作为军事指挥官,戴维·贝蒂和陆军指挥官必定要承担英国国防部的怒火。

    在英国的某个乡下,躲起来永远不见人,就是他们的唯一下场。

    英国陆军指挥官脸色惨白。

    “现在还有机会翻盘!只要夺下了炮兵阵地,我们就能反败为胜,我们顶多被降职!运气好,抓住了胡灵珊,我们还能在现在这个职务上熬到体面的退役。”戴维·贝蒂大吼。

    这些真心话打动了陆军指挥官。

    胡灵珊的炮兵阵地不可能有很多人,那将无法躲过英国人的侦查。英国人有机会占领和摧毁这个炮兵阵地。

    “进攻!进攻!”陆军指挥官下令。

    英**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进攻胡灵珊的炮兵阵地,另一部分,进攻胡灵珊可能所在的山林。

    “我们有3w人,我们是所向无敌的大英帝国的士兵,我们不会失败,上帝保佑我们!”军官们大叫着,用皮鞭抽打着士兵们,催促着他们上冲锋。

    英**队一贯以来的粗暴管理作风,以及强大的历史背景,起了作用,英国士兵们勇敢的开始进攻。

    “这群蠢货,他们没有任何机会了。”胡灵珊冷笑,这些英国人太自以为是了,以为华夏大地上都是梳着辫子的蠢货,永远不会前进?

    几个德国教导团的军官,飞快的记录战斗数据,这对德国人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

    “我们已经冲过炮火覆盖区域了!”用重大到不敢去想象的伤亡,英国人终于到了能和胡灵珊的士兵短兵相接的位置。

    “他们最多只有几百人,我们赢定了!”军官们给士兵打气。

    没错,炮兵阵地确实只要几百胡灵珊的军队,面对上万英国士兵,似乎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英国士兵们微笑着整顿队伍,按照士兵守则,拉出长长的横列,摆出标准的陆军冲锋阵营,缓慢的向山顶冲去。

    但是,英勇的英国士兵,遇到了胡灵珊真正的杀手锏。

    “哒哒哒哒哒哒!”德国最新式武器,马克沁重(机)枪喷射着火舌。

    不仅仅是炮兵阵地,树林中同样想起了清脆的,但可怕的枪声。

    一排排的英国士兵被收割了性命。

    勇敢的英国士兵冲上去,然后被子弹打成碎片,再冲上,再打成碎片。

    “这是什么武器?”陆军指挥官脸色惨白,这种新式的连发武器,简直是噩梦。“我们必须立刻撤退!”

    戴维·贝蒂坚决反对:“看!他们的新式武器数量不多!最多只有20个!只要我们往前冲,一定能突破对方的火力!”

    陆军指挥官迅速的做数学推测:连发枪的杀人速度快,还是英勇的英国士兵冲锋的速度快?

    区区一二十个新式连发枪,怎么可能对抗数万勇敢的英国(军)人的冲锋?

    “继续进攻,不许后退!”陆军指挥官下令道。

    惨烈的屠杀继续着。

    “枪管发烫了!”树林中,胡灵珊的机(枪)兵大喊。不管浇多少水,都没用了。

    胡灵珊叹气,要是当年学了左盟主的神功就好了,piu一掌,机(枪)冰冻降温。

    “机(枪)继续冷却。”胡灵珊平静的下令。

    战斗,从来不仅仅是炮兵和机(枪)兵的任务啊。

    “瞄准!”德国教导团呵斥着。

    胡灵珊的军队严阵以待。

    “敌人的连发枪停止开火了!”英国人大喜。

    “英勇的英国士兵们,冲锋!”英**官们大叫。

    “冲啊!”

    英国士兵奋勇的前进。

    胡灵珊认真的注视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开始。

    ……

    宁波港口。

    “听,是炮声。”海军们微笑。

    “动静可不小。”

    “说不定,那些清人又在骑马向炮兵阵地冲锋。”

    “那就太好了,我们马上可以获胜回国了。”

    海军士兵们普遍乐观。

    ……

    1个小时后,让人恐惧的马克沁重(机)枪完成了冷却,再次愉快的收割人命。

    英**队不得不退了回去,终止了冲锋。

    “为什么连山顶的炮兵阵地都没有打下来!”戴维·贝蒂怒吼。

    “你睁开眼睛看看!那里不是只有几百人!”陆军指挥官也大吼。

    山的另一面,胡灵珊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到达,进入山顶阵地,看数量,绝对不会少于5000人。

    “胡灵珊修建了战壕,我们是在和真正的军队作战,我们不可能仰攻打下一个有重兵把守的阵地!”

    英国陆军已经做了多次的冲锋,只是白白的牺牲性命。

    “我们必须撤退,回到船上去,我们已经失败了。”陆军指挥官面如特色。

    戴维·贝蒂环顾四周,3。2w英国士兵,如今只不过剩下了一半。

    英国在亚洲最惨重的失败已经发生了,英国的农村正在呼唤着他。

    “英国人必须撤退了。”德国教导团的军官们道。

    在失去了火(炮)的掩护,在劣势的地形环境下,在马克沁重(机)枪的封锁下,50%的伤亡率,还能坚持战斗到现在,这简直不可思议,大英帝国果然是世界第一强国。

    “英国人现在还有机会撤退?要是英国人不全军覆没,那么,我们就是最愚蠢的指挥官。”胡灵珊斜眼。

    预设阵地,占有主场优势;利用了英国人对清国人的惯性轻视,引诱对方指挥官失误;有大炮和重(机)枪的火力优势;有后勤优势……在这么多的优势之下,要是还不能把这只孤军深入华夏土地的英国(军)队全部杀光,胡灵珊的军队也太废物了点。

    “报告!我们被包围了!”英国(军)人大叫。

    英国人的后方,发现了了胡灵珊的军队,并且已经挖好了壕沟。

    英国人已经没有退路了。

    戴维·贝蒂铁青了脸。只有两条路,投降,和战死。

    光荣的英国海军不可能向野蛮的清国人投降。

    “集中所有兵力,突围!”戴维·贝蒂道。

    或者还能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军舰上的英国海军也会接应他们的。

    陆军指挥官摇头:“没有机会了。”

    胡灵珊的围堵部队中,有十几个造型显眼的新式枪械,那应该就是可怕的连发武器。

    在毫无遮掩的阵地上,突破这些连发武器的可能性,英国陆军已经用鲜血尝试过了。

    而山顶的炮兵阵地显然正在进行移动,射程很快就要覆盖他们了。

    “投降吧。”陆军指挥官道,战败投降,并不可耻。

    戴维·贝蒂整理军服,骄傲的道:“大英帝国只有战死的海军上校,没有投降的海军上校。”

    他掏出手(枪),挥舞着叫道:“上帝保佑英国!”带着几个海军士兵冲了出去,然后被马克沁的火舌撕成碎片。

    3分钟后,英国远征军残部投降。

    3w英国陆军,2000英国海军,只有15000余人,幸运的进入了胡灵珊的战俘营,而他们当中的伤员,还将继续被伤口夺去性命。

    ……

    “还没有联系上贝蒂上校吗?”大副惊恐的道,已经6个小时了,炮声早已停止,连枪声都听不见了,但英国远征军毫无消息。

    “没有,清国人堵住了路口,我们过不去。”手下摇头。

    “用军舰上的大炮干掉他们。”大副道。

    “太远了,超出主炮射程了。”手下还是摇头。

    该死的清国人,从一开始放弃宁波,就是考虑到了军舰的炮火射程。

    真是怀念那些躲在城市里,被军舰的主炮炸成粉末的清国(军)人。

    “可能,只是可能,我们失去了远征军了。”手下缓缓的道。

    海军已经被戴维·贝蒂抽调了所有的可调动人员,剩下的人员数量不过千余,根本不肯能为戴维·贝蒂解围。

    要是再损失一些人手,可能海军连驾驭这些军舰的能力都没有了。

    大副脸色白得吓人。

    他不喜欢,甚至可以说讨厌戴维·贝蒂,但是,这不意味着他愿意看到戴维·贝蒂去死,更不意味着他愿意看到3。2w英国士兵全军覆没。

    “我们必须离开这里,留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消耗我们有限的饮水和食物。”手下继续道。

    清国人不肯出现在炮火射程内,英国海军又无力和不敢上岸,僵持下去,毫无益处。

    “我们必须明确得到远征军的消息,否则,我们都会上军事法庭。”大副道。

    胡灵珊放下望远镜,咂咂嘴:“可惜。”

    白皮肤的英国人可不容易假装,派人冒充英国败军,夺取英国(军)舰的想法,胎死腹中。

    2天后,确认远征军已经全军覆没的英国(军)舰,愤怒的向宁波城开炮,炸毁房屋无数,然后不得不起航向印度驶去。

    英国远征军的失败,在胡灵珊屠杀英国领事馆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注定了。

    胡灵珊在去上海之前,就做了最坏的打算。

    要是英国人设下圈套,胡大师姐没有忍辱负重的优秀传统,有仇必报的华山派规矩,必定会引发英国人的血腥报复。

    胡灵珊立即向德国人订购了大量的最先进的火(炮),以及新式武器马克沁重(机)枪,然后强制撤离了宁波地区的所有百姓,任何不愿意撤离的,立即杀了。

    屠刀之下,宁波地区百姓怀着对胡灵珊的满腔愤怒,委委屈屈的离乡背井。

    英国唐宁街的反应,果然如胡灵珊所料,毫不在意,慢慢悠悠,花了两三个月,这才凑齐了军队,备好了后勤给养,一无所知的撞入了胡灵珊的陷阱。

    即使英国远征军没有被阵地上的旗帜和假人迷惑,与胡灵珊正面对决,胡灵珊依然不会失败。

    因为远渡重洋的英国远征军只有区区50门大炮,而胡灵珊其实有200门德国最新式的大炮,即使双方正面作战,作战观念老旧的英国远征军,进攻有战壕有重(机)枪的胡灵珊的军队,同样只有失败一条路。

    在另一个时空,与戴维·贝蒂同样持有老式作战方式的英国(军)队,在索姆河战役中,仅仅一天时间,就被马克沁重(机)枪干掉了6w人。

    “我们赢了!”望着英国(军)舰远去,胡灵珊的军队中欢声雷动。

    1840年以来,大清第一次战胜了洋人。

    大清站起来了!

    做梦!

    胡灵珊丝毫笑不出来,大清站起来了?真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以虞待不虞,获得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胜利,有什么稀奇的?大英帝国的国力远远在胡灵珊之上,残酷的战争,还没有开始。

    胡灵珊沉思,现在是抢时间了。

    ……

    上海租界。

    “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一个白人深深的怀疑道。

    “印度!英国远征军回到印度了,只有少量的水手,3w陆军全军覆没。”另一个白人大声道,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这不可能。”很多人同样怀疑。

    “没关系,你们很快就会从伦敦得到相同的消息的。”

    看他毫不在意的自信表情,有人开始相信了。

    “清国辫子不可能战胜英国人,一定是德国人参与了。”有人立即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对,威廉二世可不是好人。”有人附和。

    很快,德国人派了大军,在清国伏击英国人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

    “德国人不可能派出军队。”法国领事馆内,军官们讨论着。

    “德国(军)队都在德国本土,这是很容易调查的。”有人鄙视这个说法。

    “或许,是化整为零,逐渐从商船偷偷的运输到清国的。”有人思考可能性。

    “打败3w英国(军)队,并且全军覆没,这至少需要6w德国(军)队,你确定这能瞒得过我们所有人的眼睛?”有人反驳。

    确实可能性不大。

    “不,完全有可能。”有人道,“德国人不是现在才想到运输军队的,而是在几年前,德国人就开始偷偷的向清国运输军队,这么久的时间,完全可以骗过我们所有人。”

    这个假设,在逻辑上倒是行的通,但这意味着,德国或许想在亚洲和英国大干一场。

    为什么呢?

    “印度,一定是印度!德国人想要印度!”有人大声道。

    胡灵珊和德国国防部的绝密计划,就在一群法国(军)官的闲聊中,被扯了出来。

    幸运的是,这个正确的说法,得到的只是随意的交谈。

    这种天马行空的思路,不过是小说家的胡思乱想而已,完全不符合国际政治和国家利益。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出了名的亲英派。

    就德国的那点国力,压制法国还有点希望,挑战英国,纯粹是脑子进水。

    胡灵珊战胜英国(军)队的唯一可能,就是像1840年的广州三元里一样,利用人海战术,利用天气,利用地形,用几百倍的人命,堆砌出一个充满东方式胜利的战果。

    ……

    英国远征军的全军覆没,引起了英国朝野的一致愤怒。

    堂堂日不落帝国,竟然输给了愚蠢落后野蛮的清国,简直是奇耻大辱。

    海军大臣必须引咎辞职,陆军大臣必须引咎辞职,首相必须引咎辞职,内阁必须解散!

    “听见了吗?先生们。”英国首相关上窗户,挡住了窗外流(行)示(威)的口号,平静的道。

    “我们犯了一个小错误。”

    这个小错误,导致了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爵士的下台,导致了内阁垮台,导致了英国自由党刚刚艰难的击败保守党,获得选举胜利,就轻易的把英国首相的位置还给了保守党候选人,亚瑟贝尔福。

    “我们对日耳曼人太仁慈了。”亚瑟贝尔福上任后第一句话道,“日耳曼人在遥远的东方挑衅了我们,我们必须立刻还击,不论是对日耳曼人,还是辫子清人。”

    ……

    紫禁城。

    “朕的妹妹,竟然击败了英国人。”光绪面带惊喜的道,“太后,大清振兴有望了!”

    慈禧微笑着点头,麻痹,胡灵珊竟然打败了英国人!是不是该正式认下这个皇室血脉?至少哀家的面子是保住了。

    想着自己面子的慈禧,粗心大意了。

    ……

    上海。

    “德国人真的帮胡灵珊打败了英国人?”孙医生惊讶的问,德国人和胡灵珊的关系这么铁?

    “有可能,胡灵珊和德国人关系很亲密。”陈其美沉思道。

    “这是向洋人借兵打洋人?”孙医生对胡灵珊的手段深感恐惧,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都能办到。

    “必须尽快联系其他人了。”孙医生咬牙,不然,老大的位置就没了。

 45。进击的大佬

    大英帝国的新首相亚瑟贝尔福有点烦。

    上台就放了狠话,要教训敢挑衅大英帝国的家伙,这赢得了民众一片喝彩。

    可是,怎么教训呢?

    东方宁波事件的幕后人德国,竟然和英国不接壤!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没有一分土地和德国接壤,从来都是在法国的土地上和德国交手的。

    而这一次,和德国打了n年的法国竟然不愿意参战。

    法国总统公开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示德国人参与了宁波事件,况且,德国和英国的纠纷关法国p事?

    要知道,英国和法国也是世仇,德国就是英国扶持起来压制法国的,谁都是法国的敌人。英国打德国,简直是狗咬狗,法国只想前排吃瓜看戏。

    亚瑟贝尔福恨不得扇法国总统几个耳光,你忒么的脑子有病啊,德国和俄国结盟,都要干掉法国了,你忒么的还不愿意和英国一起打德国?

    法国带了个坏头,荷兰和比利时丹麦,都表示中立。

    这些国家不参战,英国就不能从陆地上攻打德国。

    英国和德国还有强大的海岸线接壤啊?

    那又有个p用。

    德国海军虽然是坨狗(屎),但是,躲在港口,利用港口的炮台,干掉英国海军,还是能做到的,就算英国海军嗑了药,干掉了德国炮台和海军,还要面对惨烈和可怕的登陆战。

    这可是高难度活!

    英国海军部和陆军部都表示,面对有源源不断的后援的德国本土用登陆作战,根本是开玩笑。

    看来,和德国作战是有很大的难度了。

    英国民众却不这么想,每天都在喊口号,打到德国去!

    新首相亚瑟贝尔福咬牙切齿,这些喊口号的人,一定有前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爵士的人,该死的家伙,不甘心就这么下台,背后捅刀子呢。

    “或者,我们可以宣称,这次宁波事件,是清国胡灵珊干的,和德国人无关。”有人提议。

    胡灵珊在欧洲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世界第一部血腥暴力电影的唯一明星,各种凶残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只要发动舆论,把胡灵珊说成撒旦的使者,挥挥手就能召唤出一群长了黑翅膀的恶魔,还是很有可能把宁波血案说成是胡灵珊单独干的。

    大英帝国远征亚洲,干掉胡灵珊?毫无难度嘛。

    亚瑟贝尔福差点把咖啡泼在这人的脸上。

    你丫白痴啊!

    现在全世界的舆论都在说,这是德国人干的,全英国人都知道,怎么可能把脏水泼在胡灵珊身上?

    就算我们的舆论特别能洗脑,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爵士可就在那里磨着刀呢!只要我们露出一点点的破绽,他立刻就会迫不及待的把我们扯下台的。

    唐宁街陷入了沉默。

    德国人真是个大(麻)烦!

    眼看英国光打雷不下雨,法国人鄙视了,果然又想让法国人替英国人卖命,真是太无耻了,幸好被英明睿智的法国总统识破了。

    法国总统的拥护指数直线上升,民意调查表示,法国坚决不打德国,除非德国人先开火。

    柏林。

    “皇帝陛下怎么了?”几个德国大臣低声问着。

    威廉二世去了趟伦敦,回来后就一句话不说,把自己关在了宫殿里。

    “皇帝陛下在英国的会谈,并不愉快。”有人委婉的说道。

    “哦。”提问的大臣心领神会。

    威廉二世坚定的认为,德国和英国的血统是相同的,德国和英国是兄弟国家,德国和英国应该友谊永存,所以,他必须解释清楚,德国没有参与对英国的阴谋,那是清国人自己干的,和德国无关。

    但显然,威廉二世的低姿态,并没有得到英国皇室和首相相同的回报。

    “嘭。”门打开了,威廉二世大步走了出来。

    “先生们,英国人无视了我们的好意,该让英国人认识到他们的错误了。”威廉二世平静的道,但所有人都听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几个德国大臣面面相觑,威廉二世真是太不成熟了,不管其余大臣怎么反对,一味的热脸贴冷屁股讨好英国,现在被抽了脸,又陡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味憎恨仇视英国了。

    “陛下,我们该怎么做?”有大臣平心静气的问道。

    “召集国防部。”威廉二世一字一句的道。

    ……

    杭州府衙又被几千人围着。

    “胡大人,出来见见我们!”有人大声喊着。

    府衙的卫兵劝道:“胡大人有要是在身,只怕没空出来见你们。”

    这个解释还是很有用的,毕竟能打败洋人的满清英雄,一定是还有很多上关国家社稷,下关黎民百姓的重大事情要处理的。

    “胡大人,我们想当兵,我们也要杀洋人。”又有人喊。

    “去军营吧,招兵归那里管。”卫兵继续劝解。

    但这次就没有什么用了。

    被英明神武的胡大人亲自招收的,和被军营招收的,当然是有很大差距的。前者可能成为胡大人的亲兵,后者只是一个大头兵。

    “我们一定要见胡大人!”很多人叫着。

    秋瑾走出来,怒喝:“吵什么,想当兵的,全部去军营,再闹事,军法从事!”

    秋瑾的凶名,在杭州也是赫赫有名的,热血青年们立刻就老实了。

    “态度能不能好点?”陶成章皱眉,这些人怎么说,都与以往闹事的人不同,都是心里向着他们的,态度这么差,会寒了人心的。

    “人心,利得过刀剑吗?”秋瑾冷冷道。

    陶成章转身就走。一个两个都黑化,真是受够了。

    还是有几个人没走。

    “我们是报社的记者,想采访胡大人。”有人说道。

    秋瑾微笑,胡灵珊最喜欢媒体宣传了。

    “要是英国战胜清国,火烧圆明园,割地赔款,胡大人作何想?”

    “为了胡大人一己恩怨,连累大清亿万百姓,胡大人又作何想?”

    “革(命)究竟是为了天下百姓,还是为了胡大人一人的荣华富贵?”

    秋瑾愕然。

    胡灵珊挥手:“来人,拿下了。”

    几人冷笑:“胡大人就是这么对待记者的?这是想妨碍新闻自由吗?”

    胡灵珊大奇:“是什么让你们以为,本大师姐被打了左脸,还会笑眯眯的凑上右脸?拉下去,大刑伺候!”

    宋教仁微笑,真是一群蠢货,悠悠的站起来:“我来吧,就不信他们不说实话。”

    胡博超道:“我去四周转转,看有没有同伙。”

    几个记者终于变色,似乎提到铁板了。

    敢跑到杀人魔王胡灵珊的地盘,当面打脸,刻意挑衅的,绝不可能是一件单纯的事情。

    宋教仁很快回来了,皱眉道:“这几个人只是不入流小报的记者,连给钱的人是谁都不知道。”

    “是谁又出手了?”秋瑾皱眉。

    胡灵珊懒得理会:“连智商都没有的小蚂蚁,不用理会。”

    这满清想干掉胡灵珊的人太多了,但是,会愚蠢到以为用舆论就能对付臭名昭著、三天没人骂就奇怪了的胡灵珊的,不过是个不识时务不通时政的酸臭文人罢了,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完全不用理会。

    几天后,胡灵珊果然又上了头条新闻。

    “……醇亲王奕譞根本没有子女流落在外,这是宗人府有记录的,皇室的血脉,怎么可能混淆?”

    “……胡灵珊出现在胡家的时候,才刚刚出生不到一个时辰,怎么可能是从北京送过来的?会飞不成?”

    “……从胡灵珊的脸型看,也和满人的血统不符,怎么看都不是通古斯血统。”

    这些言论看上去非常的靠谱,简直是有理有据了。

    满清沸腾了,民族英雄胡灵珊,到底是满人还是汉人?这个问题太重大了,必须深度挖掘。

    “姐姐,刚才有个人给了我块糖,问你的事情,被我砸回去了。”胡灵嘉气呼呼的道。

    “笨蛋!有人送钱给你都不会赚!”胡灵珊怒。

    胡灵嘉茫然咬手指。

    “让他们直接给钱,你就回答他们的问题。”胡灵珊道。

    胡灵嘉嚅嚅的道:“这不是出卖姐姐嘛。”

    “啪!”

    胡灵珊一掌拍在胡灵嘉的脑袋上。

    “笨蛋,你不会随便瞎说啊。”

    “这也行!”胡灵嘉瞪大了眼睛,开窍了,单纯的胡灵嘉从此走上了欺骗善良记者的的可耻道路。

    某个男子认真的递过一块银子,掏出纸笔。

    “我姐姐每顿要吃两只鸡,十碗饭!”

    男子抗议:“就这个消息,不值得10两银子!”

    “想要这条独家消息的,多的是。”胡灵嘉不以为然。

    男子忍痛,又掏出银子:“50两!这可是天假!我想知道胡灵珊的生母到底是谁?”

    “50000两!这种绝密消息,50两怎么够!”胡灵嘉深深鄙视,“以为我老实可爱单纯善良天真无邪就好骗啊!”

    ……

    上海。

    孙医生重重的砸了茶碗。

    “谁?是谁干的?”

    一篇报道,毁掉了孙医生大半个月的辛苦成果。

    孙医生联系清国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