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如今看到杜少爷就中家中的独子,太太和小姐们都十分和善,看向他们的目光里竟然还带着些好奇,他那一路上悬着的心就落到了原处。
  挺好的,这种情况再好不过了。
  看到江北这表情,杜锦宁对他也很满意。
  至于江南,一直都不怎么说话,存在感不强,杜锦宁对她没什么印象。不过杜锦宁现在是男孩子身份,江北又是一副护妹狂魔的架式,她也不好再过关注江南。
  反正她也不需要丫鬟,江南以后是要跟着杜方苓或是杜方蕙的,这丫鬟就让她们去调教去吧。
  “宁哥儿,如何安顿他们兄妹俩?”陈氏避开江北兄妹,悄悄问杜锦宁。
  “你去问问董婶,看她愿不愿意让江北吃住在她家。我这次去府城学了两种做点心的方法,要是她愿意,咱们出两人,她家出两人,咱们两家一起合伙做这生意,收益五五开。如果她不愿意就算了,咱们再找人。”
  董大成夫妇俩生了三个儿子,最大的十六岁,还没娶妻;最小的才五岁。没有女儿。因董大成是庄头,住的宅子比一般人的都要大些,足有九间房,他们一家五口完全住不完,拿出两间房子来,一间做作坊,一间给江北住,完全是没问题的。
  拿两间不用的空房子来换取两个点心方子,想来只要董大成夫妇不傻都知道怎么选择。
  这两个点心方子,其实就是杜锦宁对他们家的回报。
  以后杜家搬到府城去了,那两种点心就是董家的独家生意了。而销售渠道都是现成的,那就是杜锦宁名下的茶馆。茶馆能增加两样新鲜的点心,这对杜锦宁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两人?让江北江南都去董家做点心?”陈氏迟疑道。
  董大成的儿子可十六岁了,江南比江北小一岁,也已十四岁是个大姑娘了。他们这样安排江北江南去董家,是不是不大好?
  “不是江南,江南就留在家里帮你们干活,你们也轻省一些。跟江北一起去干活的,还有汪福来。”杜锦宁道。
  “汪福来?”想起平时汪福来整日没事在别人家里睡大觉的情形,陈氏点了点头,“是该叫他做些事。不过,他愿不愿意?”
  “愿意就做,不愿意拉倒,让他再回去拉车就是了。”杜锦宁觉得这个没什么好纠结的。
  一想汪福来也没跟自家签什么契约,陈氏顿时放松下来;“好,就照你说的做。”
  “这件事,你来安排。我明天教会你们做点心,之后我就不管了。院试越来越近了,我得专心读书。”杜锦宁道。
  说着,她又道:“娘,以后咱们家的下人会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杂。你得学会如何管理下人,如何安排他们合理的干活,奖惩也得分明,最好拟出些规矩来,让他们遵守。”
  这个家不是杜锦宁一个人的,而是一家四口的。她在为这个家努力念书赚钱,陈氏和杜方苓、杜方蕙也得努力成长起来,不能事事都得由她来操心,让她护着。
  这番话让陈氏心神一震,她这才意识到,随着江北、江南的到来,这个家跟以前已不一样了。或者在姚书棋、汪福来等人唤她作“太太”时,就已经不一样了,只是她当时没有太多感受而已。现在,她得学着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太太”,为杜锦宁分忧解难,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想看好看的小说,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第385章 老师您厉害
  “三姐,四姐,也应该学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整日忙忙碌碌地把时间都花费在赚这点小钱上。所以豆干和茶叶蛋的生意,我打算交给大姐。她是把方子直接交给她婆婆,还是自己熬制最关键的卤水,那就是她的事了。”
  听得杜锦宁要放弃做了这么久的豆干和茶叶蛋生意,陈氏有些舍不得。不过杜锦宁说的在理,她也无从反驳。只问道:“那那个江南怎么办?她总不能闲在家里吧?”
  “怎么会闲呢?家里的一日三餐交给她,洗衣服收拾屋子收拾菜园子的事也可以交给她。三姐、四姐要学的东西挺多,以后也没多少时间来做这些杂事。娘你以后要管一大家子的事呢,也是不得闲的,要习惯把这些琐碎事交出去。”
  “好,我知道了。”陈氏点点头。
  “田里的稻谷,收完这一茬就还给庄子上了。你提前跟董叔说一声,让他安排人来种晚稻。咱们田里育的秧苗送给他们。”杜锦宁又道。
  早在汉代,粤、桂两省就出现了双季稻;到了宋朝,稻麦双熟制逐渐形成,双季稻得以推广。庄子上的稻谷都是一年两熟。现如今是六月,正是早稻收割的季节。趁着这时候把田地还给庄子上,时间倒是赶得刚刚好。
  其实他们自来庄子上后,就没怎么正经种过田,那些田地都是雇人种的,这让陈氏一直觉得惭愧,对不住庄子上的人。
  这会能把田地交了,陈氏反而松了一口气,笑着道:“我一会儿就去找你董叔,把这事给说了。”
  见杜锦宁没有什么要叮嘱的了,陈氏直接去了董家,回来后跟杜锦宁道:“你董叔董婶都很高兴,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第二日,杜锦宁便去了书院,下午回来后,这才开始教陈氏等人做点心。她打算先把她们教会,然后陈氏如何去教江北他们,那就是她的事了。
  她教陈氏她们做的第一种点心是蛋糕。戚风蛋糕好做的很,到时候垒个烤炉,把鸡蛋打泡放入低筋面粉就可以烤出来了。家里养着羊,一直都有羊奶,杜锦宁烤过蛋糕,但没制过奶油,方法依稀知道一些。她打算把方法说一说,让汪福来他们慢慢摸索,做得出自然好,做不出就卖戚风蛋糕。
  她要教的另外一种点心就是姜撞奶。庄子上有水牛下了小牛,每日可以挤出一些水牛奶来,制作姜撞奶十分方便。如果获利颇丰,到时候让他们专门去买两头下奶的母水牛便是。
  江北、江南和汪福来对于安排他们干的活也没什么异议。江北和江南颠沛流离这么久,如今格外珍惜现在的安定生活,陈氏的和善与慈祥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汪福来本来就对自己白拿钱不干活有些惴惴不安,现在有了活干,这心反倒定了下来。
  见陈氏把杜方菲的事及点心作坊都处理好了,杜锦宁就不管了,她去找了关乐和:“老师,书院的事安排得如何了?”
  关乐和一切都收拾妥当了,只等关嘉泽考完院试,便启程去京城。书院这边,他也开始陆陆续续做着交接。
  关乐和点点头:“已交接妥当,过几日我就可以不用来书院了。”
  想起书院的事,杜锦宁就忍不住给关乐和竖了个大拇指:“老师,您可真厉害,让严家的算盘落了空。”
  因书院的进士就关乐和、袁修竹和严松涛三人。袁家在京中的势力不如严松涛,袁修竹对于权力也没什么渴望,所以她以为这山长的位置必然会落到严松涛手中。
  却不想关乐和出其不意,与齐伯昆一番密谈之后,从他县调了一个姓郑的致仕官员来博阅书院做山长。这位官员可是做到了三品大员的位置上的,两榜进士出身,自身才学也十分出众;最重要的是,他是齐伯昆的姻亲,齐伯昆的侄女就嫁给了这位郑山长的长子。
  郑山长自身过硬,背后又有齐伯昆撑腰,书院里还有袁修竹和关乐和的一众拥趸支持他接应山长,严松涛在这位面前完全不堪一击,直接败下阵来。
  守候书院这株桃树多年,眼看着敌人主动离开,自己可以成为这株桃树的主人了,谁知竟然有人直接伸手来摘桃,自己眼睁睁地竟然还不敢阻拦,这份憋屈让严松涛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直接病倒了。
  杜锦宁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叹姜还是老的辣,她家老师的手段还是扛扛的。
  关乐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却满是慈爱:“要不是你给老师挣脸,让咱们博阅书院的名声雀起,超过了郑山长所在的书院,他还不愿意过来呢。所以这里也有你一份功劳。”
  因是齐慕远和杜锦宁连续两年拿了府案首,年纪又这么小,前途无量,博阅书院这两次府城的成绩也很不错,让博阅书院成为了桂省诸县书院里的头一份。郑山长舍弃差的书院到好的书院来任山长,才能够顺理成章。
  “老师,临走之前,咱们再送书院一份大礼吧。”杜锦宁道。
  “哦,什么大礼?”关乐和对自家徒弟这脑袋瓜子也是服气的,一听这话就兴致勃勃地问道。
  “咱们书院名声在外,想来以后不光咱们培养出来的学子,便是许多童生也会幕名来书院里念书,争取考过院试。三年两次的院试,书院参加的考生会越来越多。我想着,这考试不光要脑子里有货,考场上是否能发挥出水平来也很重要。多少考生就是因为不适应考试而名落孙山的。所以对于考生的应试能力,咱们也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关乐和点点头。他对杜锦宁说的这种情况感触太深了。有许多平时表现很不错的考生,到了考场上就一塌糊涂,考不出应有的成绩。一次两次考不上,就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从而慢慢消沉下去。
  “如何训练?”他期待地问道。如果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学子的应试能力,那他们师徒对于博阅书院,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第386章 模拟考舍
  “您现在还没走,可命人在书院僻静的地方建出一个院子来,这个院子就摸拟考舍的种种情形,上等考号、中等考号、下等考号都建一些出来,下等考号适当多些,让参加院试的学子进入其中,关上三天,这三天就与院试或是乡试时一模一样的对待。除非病急病重,概不理会。如此训练几次,让他们都适应呆在考号里的情形,到时候去府城去参加考试,才不会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大的失误。”
  “好好好。”关乐和一听这话,激动得坐不住,站起来在屋子里面走动起来,待得消化了杜锦宁的提议,想明白这诸多的好处,他这才又坐下,脸上却仍十分激动,“好徒儿,真难为你能想到这些。老师这就叫人去办。以后虽说咱们师徒不在书院了,但咱们为书院做出的这桩贡献惠及历届学子,他们定然会记住咱们的。”
  杜锦宁知道自家老师并不是那等特别看重名利之人,但能施惠于人,被人铭记,谁能不高兴呢?她对老师这份激动便十分能理解。
  关乐和也不管杜锦宁是否还在这儿了,拉开房门就走了出去。
  严松涛病着,郑山长想在上任时做出一番业绩来,袁修竹等先生们一心为学子好,一听这建议立刻叫好。书院上下一心,很快就把模拟考舍给建了起来。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杜锦宁就接到通知,书院里这一届参加院试的学子必须三日后进入考号去考试。
  关嘉泽兴冲冲地跑来找杜锦宁:“听说这个方法是你想出来的?”
  这家伙自打那次带着妹妹回去之后,开始并不搭理杜锦宁,有时候在书院里遇上也只装作没看见;后来见杜锦宁也不理他,见面也装作没看见他一般,根本没有上来道歉求和的意思,跟他想像的完全不一样,他又气又恼又委曲,发誓以后再也不理杜锦宁了。
  可后来见杜锦宁跟着齐慕远去府城好几日,两人无论是去还是回,都没来通知他一声,更没有邀请他一块儿去,他在家里哭了一通,被母亲开导了一番,这才渐渐想通。
  对于亲事,杜锦宁不光没有作错,反而十分仁义。他要是不搭理杜锦宁,这辈子怕是要失去杜锦宁这个朋友了。
  少年人对于友谊尤为看重,一想杜锦宁再不搭理他,齐慕远也因为此事跟他疏离,那他以后就得跟个孤家寡人一般,再没朋友了。关嘉泽这心里如同被掏空了一般难受。
  虽拉不下面子,但为了友谊,他最后还是跑到杜家来,向杜锦宁道歉。
  杜锦宁经历过一世,知道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缘深的能陪你的时间长一些,缘浅的则短一些,末了缘尽了,大家便会分开,在岔道口分道扬镳,各自继续自己的人生。
  所以对于亲人或是朋友,她向来采取的是合得来就聚、合不来就散的态度,不强求,不强留,来去随缘,全凭天定。
  关嘉泽因为此事渐行渐远,她除了一声叹惜,不会再有更多的情绪;如果关嘉泽能回头,她自然也不会计较什么。
  见杜锦宁对自己的态度依旧,关嘉泽除了越来愧疚之外,也越发珍惜彼此间的情谊。
  失去过,才知道拥有的珍贵。
  对于关乐和在书院里为自己扬名一声,杜锦宁也是知道的。
  她“哈哈”笑了两声,问道:“你可准备好了?”
  “嗯。”关嘉泽拍拍胸脯,“我一定没问题的。当初参加府城最后一场,要在考场上过一夜时,我就什么事都没有,不像其他考生状况百出。”
  杜锦宁知道关嘉泽在府试时因县试时排名靠前,被安排的位置还算不错,算是上等考号。而上等考号和下等考号的情况是天差地别的。
  她也不点破,道:“好,那咱们就比比,看谁在考号里坚持不下去吧。”
  很快,模拟考试到了,时间跟院试一样,都是卯时入场。
  杜锦宁离书院近,还能好好睡一觉然后从容去书院;那些住得离书院比较远的,晚上似乎刚躺下去就得起身了,坐了车急急跑到书院来等候。
  书院里的先生们都是参加过无数次的乡试、院试的,对于考号的感受远比学子们深得多。为了让学子们适应考号环境的恶劣,他们尽量地重现考号里最糟糕的状况。
  杜锦宁他们到得虽然早,却一直在院子外面等到了下午才得入场。
  进场时大家才拿到考号。待得找到自己的考号时,一个个目瞪口呆。
  “啊,要不要这么惨。”关嘉泽抽到的是臭号,闻到那股臭味,再看看逼仄的考号,里面的被褥不光破破烂烂,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息,他不由得惨叫起来。
  “肃静,喧哗者一律驱出考场。”监考的先生大喝一声。
  大家默默地闭上了嘴,进到考号里坐下,抬头看看破了个窟窿的屋顶,再看看散发出各种难闻气息的铺盖,一个个泪流满面。
  要不要这么惨?
  杜锦宁这次运气还好,抽到的算是不错的考号了。虽说头顶上有窟窿,刚刚进来时考号里还窜出去一只老鼠,然后她还看到了一只小强在铺盖上欢快地爬着,但想想臭号,她心里还是十分庆幸的。
  也不知齐慕远怎么了。要是抽到个臭号,不知他是立刻出去走人,等待下一次再考,还是坚持下来。而坚持下来考出来的又会是什么成绩。
  发卷,送饭,点烛,上茅厕。一切的流程都跟院试时一模一样,甚至试卷的题型与难度也跟院试相仿。
  杜锦宁前世跟导师去农村蹲点,环境同样艰苦;这一世刚穿来时在杜家过的也不是什么好日子。而且她这人比较能吃苦,为此即便环境艰苦,她也咬牙坚持了下来。
  可大家都是被关在一个院子的,其他考号传出来的动静却不乐观。
  第一天似乎就有人要求出去;第二天有人被抬了也去,第三天被抬出去的人更多。难坚持到最后的,似乎寥寥无几。


第387章 载入院志
  待到了时间,杜锦宁交卷上去等着出去时,发现排队的人只有四个。除了她、许成源、另一个寒门出身的同窗之外,世家出身的就只有齐慕远一个人。不过齐慕远的状况似乎不好,面色苍白,整个人似乎瘦了一圈。
  她先问候了许成源一声,见他状况还不错,便赶紧挪到齐慕远身边,问道:“你还好吧?”
  齐慕远看到是她,对她笑了一笑:“还好。”
  杜锦宁见他身体晃了晃,连忙上前扶住了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发现他的手冰凉,她不由担心道:“你是不是生病了?”
  齐慕远摇摇头:“我是三天没吃饭,饿的。”
  “……”
  相处两年半,杜锦宁对齐慕远还是很了解的。他虽有洁癖,但他的意志力很强。只要需要,他就能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强迫自己吃下东西。尽管那让他很不好受。
  现在却弄得三天没吃饭,真相只有一个:“你抽到臭号了?”
  “嗯。”齐慕远点点头。
  杜锦宁没作声了,只安慰性地拍了拍齐慕远的背。见得一个先生示意他们可以出去了,她默默地扶着齐慕远走了出去。
  关乐和、郑山长、袁修竹等人站在院子门口,看着硕果仅存的四个人,大家的脸色十分难看,同时心里也十分庆幸。
  幸好弄了这么个模拟考场,否则书院这些学子没几个能考上的。虽说到时候为了前程,大家不会像现在这么容易放弃,会咬牙坚持下来,但能考出什么水平来,还真不敢想象。
  还好现在还来得及。只要多训练几次,想来大家就能慢慢适应下来。
  齐伯昆是知道自己孙子有心理障碍的,心里担心得很,所以今天也来了书院,想看看自家孙子如何了。
  此时见得杜锦宁扶了齐慕远出来,齐慕远的状况还很不好,他急忙上前,扶住了齐慕远另一边:“小远,你怎样?”
  “我没事。”齐慕远朝齐伯昆笑了笑,极力地想让自己走路稳一些,别这么摇摇晃晃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
  杜锦宁小声跟齐伯昆解释:“他抽到了臭号。”
  齐伯昆点了点头,暗叹一声,对关乐和与袁修竹道:“有什么事你们派人通知一声吧,我先带他出去。”
  “赶紧去吧。”齐慕远的情况,关乐和与袁修竹也是知道的,赶紧让人扶着齐慕远上了马车。
  “锦宁你没事吧?”关乐和最关心的还是自家弟子。
  “我没事。”杜锦宁摇摇头,“我还好,没抽到臭号。考号虽然不怎么样,但天没下雨,所以没遭什么罪。”
  这考号就是关乐和带人布置的,里面是个什么样的情形,他再清楚不过了。此时见所有的考生中,自己弟子精神最好,他欣慰之余,也十分自豪。
  聪明,知道勤奋,还能吃苦,这就是他关乐和的弟子,比谁都要优秀。
  “关嘉泽呢?”杜锦宁问道。
  一提起侄子,关乐和就摇头:“他啊,第二天中午就出来了,完全吃不了苦。”
  “慢慢适应就好。”
  “行了,你赶紧回去吧,回去好好歇着。”关乐和指了指骡车。
  知道这些考生出来后会是什么模样,书院都做好了准备,雇了一些骡车在书院外面等着,好护送他们回去。
  杜锦宁点了点头,又跟袁修竹和郑山长说了两句话,便爬上骡车,跟骡车车夫说了地址,便闭上了眼睛。
  因为铺盖不干净,躺在上面她老觉得身上痒痒;再加上其他考号传来的各种声音,她这几天晚上也没睡好。
  骡车走到书院门口,她就听到两个熟悉的声音:“少爷,杜锦宁少爷。”
  她睁开眼睛往车外一看,就看到汪福来与江北正站在书院门口,正朝每一辆骡车里面张望。
  她忙让骡车车夫停下,对汪福来说了一句:“我不下车了,你在前面给他带路就好。”
  “好好。”汪福来找到自家少爷,看她状况还好,便放下心来,跟江北上了车在前面带路。
  到了家,陈氏早已在家门口等着了,见了杜锦宁下车,忙上前想扶她。
  “哎,别扶我,赶紧去烧热水,我要洗澡。”杜锦宁制止了陈氏。
  她担心身上的跳蚤,到时候跳到陈氏身上就麻烦了。
  “早就烧好了。”陈氏听得杜锦宁要洗澡,连忙把汪福来和江北打发了,亲自提了热水让杜锦宁洗澡。
  杜锦宁专门在院子一角沏了个洗浴房出来的,她脱了衣服,往门外一扔,对陈氏道,“拿去煮一下再洗。”
  这年头有虱子跳蚤的人还挺多的,陈氏也知道厉害,忙拿去处理。
  书院这边,关乐和等人吩咐人去收拾考号,他们则拿起试卷改了起来。那些提前交卷的试卷早已改过了,余下这四份一会儿的功夫,大家就轮流看完了。
  看完试卷,大家就感慨起来:“府案首果然是府案首,齐慕远和杜锦宁这两人写出来的文章,还跟平常一样厉害。”
  郑山长点点头:“可不是。看到齐慕远出来那样子,我以为他做的文章肯定比平时差一些,没想到依然写出了平常的水平。杜锦宁就更不用说了,白白净净的一个孩子,这里面数他年纪最小,没想到心理承受能力最强的却是他。”
  他不光是齐家的姻亲,现如今跟关家也是准姻亲了。他的孙子跟关嘉玉已交换了庚帖。郑家只与齐家联了姻,站队不明显,关乐和对这门亲事便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关乐和作为杜锦宁的老师,自然要谦虚几句:“他是运气好,这次没抽到臭号,否则也不一定有这样的表现。下次要安排他一个臭号才好。”
  “这模拟考号的效果如何,想来今天大家都看到了。关山长师徒二人这个提议造福了书院的学子。我提议把这件事写入书院的院志里去。”
  “应该这样。”
  “这法子确实造福了大家,我们书院以后的院试通过几率必然会大幅提升。山长这个提议好。我没异议。”
  大家纷纷同意。
  这件事便定了下来。……


第388章 临行前
  模拟考号就是要模拟考生们遇到各种不好的情况。因此让大家休息了四五天,眼看着第二天会有大雨,便把考生们又赶进了考号里。
  杜锦宁这一次不可幸免地抽到了臭号,不光是臭号,屋顶上还开了天窗;而齐慕远这孩子就更倒霉了,依然是臭号。关嘉泽在关乐和的特意关照下,也混了个臭号。
  虽然在臭号里面,第二天天还下起了雨,大家的表现却比第一次强了许多。除了有个家里比较娇惯的考生提前出来,其余人都坚持到了最后。
  只是考出来的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许多人的表现还是不如平常。
  那没关系,反正考号空着也是空着,大家继续往里住呗。
  于是大家又被训练了一次。
  这一次看到大家淡定地进去,再淡定地出来,郑山长与关乐和等人终于满意了。杜锦宁他们这才停止了被折腾。
  而此时,时间已到了七月中旬了。八月三日是院试的日子,大家纷纷收拾行李准备提前去府城。
  “宁哥儿,我们怎么办?”陈氏问杜锦宁道。
  “你们先在家里呆着。我去府城顺便看看宅子建得怎么样了,要是建好了还得添置家俱,栽花种树,没那么快能住进去。院试完了我就在府城做这些事,等把宅子都安排妥当了,我再回来接你们。”
  “添置家具、栽花种树这些事,要不然还是交给我们做吧,你要忙的事情多,看累着你。”
  院试完了之后就得张罗入书院的事,杜锦宁确实挺忙。但她不放心陈氏等人的审美,陈氏苦日子过多了就不舍得花钱,别到时候弄些劣价家具进去摆着,那就白瞎她精心建的园子了。至于栽花种树,那更是一个专业的活儿,什么地方种什么草木,那都是相当有讲究的,不光涉及到园林设计知识,还涉及到植物学问题。陈氏完全做不来。
  所以这事,她还得操心。
  当然,她也乐在其中就是了。
  “不用,我弄得来。我叫姚书棋在府城买了些下人,有什么事我只管吩咐他们去做就是了,自己也累不着。”
  陈氏闻言,便也不坚持。原先她想着要搬家,心里有些不安。现在知道离搬家的日子还早着,便也安心下来,不再提这事。
  有了前次参加府试的经验,陈氏也没那么担心了,只帮着她收拾了东西,便于七月十六日送杜锦宁一行人去府城。
  与杜锦宁一同前往的,还有齐慕远、关嘉泽、许成源以及一些提前去府城的考生。大家都是参加过一次大考的老鸟了,书院要培养大家的自理能力,否则以后参加乡试、会试时没人领着就各种出状况,因此这一次没有带队先生。书院里要去作保的三位彛派诳记傲教觳呕岬礁恰
  出发之前,杜锦宁问过许成源:“姐夫,我打算跟齐慕远骑马去,汪福来的骡车空着,你要不要乘那辆车去?贡院附近我有一处不大的小院,你要不要住在那里?”
  院试作为重要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考,考试地点并不在府学,而是在贡院。当初姚书棋在府城买的两处院子,一处在府学附近,一处就在贡院附近,以方便杜锦宁考试。以后每年考试前也能租给各地来的考生。
  现如今她跟许成源一起去赴考,她家有现成的院子,要是不邀请许成源去住,实在说不过去,所以便问上一问。
  至于不方便的问题,只能到时候再安排了。不过依她对许成源的了解,多半是不会来她家住的。他一向硬气,不愿意占人便宜。
  果然,许成源道:“不用了,我住客栈就好了。骡车既空着,我倒是可以搭个顺风车。”
  关嘉泽在旁边听了,不高兴地对杜锦宁道:“你们怎么都骑马去?就留我一个人坐马车。”
  “那是因为你不会骑马。”杜锦宁悠悠地道。
  关嘉泽一噎,用力瞪了杜锦宁一眼,气咻咻地转过头去,不看她跟齐慕远。
  他这种小孩子脾气,杜锦宁一向不惯着他的。可想想他就要去京城了,想要再见面,只能等明年的乡试了,她便心软了,哄他道:“行行行,那我们照顾你,跟你乘一段路的马车,行不行?”
  她这样说,关嘉泽反倒是不好意思了。不过面上却是不显,傲娇地道:“算了,我也不稀罕你们陪。你们就两个,孤孤单单的;我们一大群人热闹着呢。”
  “不要人陪那就算了。”杜锦宁在袖袋里掏出一个布袋,从里面倒出三根如筷子那般长的细细的灰绿色的香,递给关嘉泽,“呐,为了安慰安慰你,送你三根香。”
  “这是什么?”
  “我自制的驱蚊香,里面用了薄荷艾草等东西,不光能驱蚊逐臭,还有提神醒脑之功效。在考舍里连续点上三支,保你院试顺利通过,高中头名。”
  关嘉泽一阵感动。哎呀,这是杜锦宁特意给他做的东西,一片心意啊,真不愧是好兄弟。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他,是不是不好?
  他小心翼翼地拿着这三根香,四处看看也不知道放哪里,不由嘟哝一声:“我说,你就不能弄个盒子装一下?”
  “没钱买盒子。”
  关嘉泽又是一噎。
  抬头看到杜锦宁又从袋子里掏出三根递给许成源,再掏三根递给齐慕远。他看看自己手里的香,安慰自己:一个是他姐夫,一个是一起的兄弟,给了自己不给他们确实说不过去。
  这安慰自己的话还没嘀咕完呢,就看到杜锦宁一路地发过去,手里的布袋掏空了,她又从另一个袖袋里掏出香来继续发。书院里不光是这届的考生拿到了香,便是去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