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杜锦宁打算只让他说一小段就停下来的,但关嘉泽和齐慕远这两个话本迷却不让,愣是让钱东宝把那一万多字都说完,这才作罢。
  听完这一段还不算,钱东宝一停关嘉泽便开始催更:“杜锦宁,你什么时候把下一册写出来?我等得实在是太辛苦了。”
  杜锦宁写出来的第一册 ,确定股份的那天他就看了;后来两人闹矛盾,杜锦宁将第二册给了钱东宝,关嘉泽还是忍不住一睹为快。看完这两册后,他就抓心挠肺地想催着杜锦宁快写,结果两人的关系又僵着,他实在是拉不下脸来催杜锦宁。 
  天知道他忍到今天才得以催杜锦宁,忍得有多辛苦。
  杜锦宁也知道关嘉泽就这么个大大咧咧的性子,她心理年龄也是奔三的年纪了,自然不会真跟一个半大孩子计较,之所以前面那般做法,也是因为这涉及到尊严问题。
  听得这话,她翻了个白眼,伸手在怀里掏了掏:“那日你写的那张保证书呢。”
  “哎哎哎,我这不是催更啊,我只是单纯地问你什么时候写出来。我就不能问一问哪?”关嘉泽忙不迭地叫了起来。
  看到这情形,庄越心下一松,刘则却差点眼珠子没瞪出来。
  他还真不知道自家少爷跟这位姓杜的是这么个相处模式。要是早知道,刚才他定然不会故意让杜锦宁难堪,至少不会做得那般明显。
  想起当初陈家兴喝斥杜锦宁的情景,他心里便琢磨开了,也不知自家少爷对他们两个是怎样一个看法。
  那边的鲁小北与钱有财已表演上了。也不知道钱东宝是如何点拔的,短短两三天的功夫,钱有财相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至少整个人都放开了,不像原先那般束手束脚,总给人一种胆怯的感觉。
  关嘉泽和齐慕远原先并没有看过杜锦宁给钱有财的本子,这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两人的表演形式,最开始的是一段双簧,那夸张的动作,段子一个一个抖出来,直逗得关嘉泽捧腹,便是齐慕远也一改平时的清冷,哈哈大笑起来。
  演完了双簧,两人又来了一段相声,关嘉泽和齐慕远又一阵阵爆笑起来,等鲁小北和钱有财在杜锦宁的示意下从台上下来时,那两人已肚子都笑痛了,直抚着肚子叫“哎哟”。
  “杜、杜锦宁,这些段子都是你写的?”关嘉泽好不容易止住笑,问杜锦宁道。
  杜锦宁点点头。
  “你怎么能想出这些东西来?而且还让他们这么演?”关嘉泽想起刚才的段子,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杜锦宁前两天来的时候,也套了一下鲁小北的话,知道这漓水县的勾栏主要是唱戏,唱的还是当地的一种剧种,她以前没见过的,这戏最多就分为文戏和武戏,再没有别的,所以她这双簧和相声在众人眼里,就显得格外新奇。
  “脑子一转,就想到了呗。”她理所当然地道。


第145章 换下
  想起当初杜锦宁一息功夫就能把一道算学难题给算出来,就跟吃饭喝水那么简单,关嘉泽真想掬一把辛酸泪。他也是学霸好吧?愣是被杜锦宁比成了渣渣。
  他崇拜地看着杜锦宁,又一次郑重地道:“对不起,前几天的事是我不对,我跟你道歉。”只千万别不理他。
  他看了陈家兴和刘则一眼,正想再说话,杜锦宁就打断他道:“行了,没什么的。走,咱们吃饭去。”
  陈家兴早就把饭菜打包回来摆在桌上了。时间紧,关嘉泽是打算边吃边看的,但鲁小北他们的段子实在是好笑,他们笑得来不及,哪有精力吃饭?这饭菜便摆在那里一直没吃。
  陈家兴要巴结主子,担心大冬天的用提盒装菜回来,菜都凉了,所以特意叫酒楼的小二带了个大锅子回来。刚才见关嘉泽没空吃饭,便将那些菜都倒到了锅里,将里间的炭盆搬了出来,用一个铁制的三角架架上,再将锅放到架子上,不一会儿,凉掉的菜又冒出了热气。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关嘉泽也顾不上说别的,赶紧坐到锅前准备吃饭。
  陈家兴早已将饭盒子最底下的饭翻了上来,打了一碗还带着热气的饭给关嘉泽。至于齐慕远和杜锦宁吃的是不是上面凉掉的饭,那就不在他考虑范围内了。
  刘则经过刚才那一遭,却比他看得明白,快手快脚地给齐慕远和杜锦宁打了饭,脸上带着笑询问道:“这天气冷,饭一会儿就凉掉了,不如二位少爷泡点热汤吃?”说着手里拿了汤勺,作势要给两人的饭碗里添汤。
  齐慕远看看杜锦宁,便点头道:“行吧。”
  刘则给两碗饭泡了汤,恭敬地递了过来,这才对关嘉泽道:“七少爷要不要也来点?”
  陈家兴看他这做派,心里满是不解——即便要泡汤,不是得先问过自家少爷,再伺候别人的吗?怎么这刘则这么糊涂,做法反过来了?”
  不过他跟刘则也算得竞争关系,刘则不会做事,岂不把他的聪明伶俐给显出来了?所以他乐得看刘则吃憋,并不提醒。
  可他没想到的是,刘则的做法真是太合关嘉泽心意了。他本来就佩服杜锦宁,这会子看了杜锦宁让鲁小北演出来的段子,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追星的年纪。古代无星可追,但这不耽误杜锦宁成为关嘉泽崇拜的对象。
  他打心眼里佩服尊重杜锦宁,所以刘则能把杜锦宁和齐慕远放在他前面,他自然高兴。
  这会子,他看刘则便顺眼起来;倒是看依然不把杜锦宁放在眼里、全心全意巴结他的陈家兴越来越觉得厌恶。
  不过时间紧,他也没说什么,示意刘则给他也泡上了汤,三口两口就吃完了饭。
  杜锦宁却抽空问庄越:“茶馆都准备了哪些茶叶?小食呢?”
  庄越是聪明人,他知道关太太给他承诺,一来是想让他看着些关嘉泽和杜锦宁,另一方面也是看在他做事踏实能干的份上。所以即便担忧这茶馆做不下去,依然尽职尽责。
  他报了几样茶的名字,都是杜锦宁没听说过的。
  见杜锦宁一脸茫然,想想这位少爷的出身,庄越忙解释道:“小人特意去别的茶馆看过了,咱们的茶叶比起他们的来都稍好一些。毕竟咱们收的钱多,得让客人感觉物有所值。”
  杜锦宁点点头:“小食呢?”
  “除了原先的瓜子花生,小人还让刘记送了几样点心过来,有绿豆糕、花生酥、芝麻糖、花生芝麻馅饼和白糖饼。”
  “怎么都是甜的?”齐慕远蹙眉问道。
  “这点心铺里的东西,自然都是甜的。”庄越笑道,“那些肉包子之类的也不经放不是?要是卖不掉,放到第二天就不新鲜了。”
  齐慕远转头看向杜锦宁:“我记得你家做一种豆干,咸香爽品,很是好吃,又经放,这么冷的天几天都不会坏。要不放到茶馆里来卖?反正你们在集市上也是要卖的。”
  杜锦宁一愕:“你怎么知道?”
  做豆干费事儿,上次搬家请吃饭,因时间匆忙,陈氏便没有做豆干招待客人,齐慕远这些人都没吃过。
  而把它拿到茶馆里来卖的事,因着这几日跟关嘉泽闹得不愉快,陈家兴和刘则更是不把她当回事,她干脆就不提这个事了。把豆干弄到醉仙楼去卖的事更是想都没再想。
  反正每日做的豆干,有谢氏帮着兜售,根本不愁卖,她没必要为了赚点钱,就把自己的尊严拿来给陈家兴等人踩。
  “袁安在集市上看到你姐姐卖这个,还买了一些,我跟我祖父都很爱吃。袁先生最近可是爱上了这口,每天都叫下人去买上两大碟子。”
  杜锦宁这才恍然。
  上次齐伯昆和齐慕远去杜家做客,袁安是跟着一起去了的,他见过杜方苓和杜方蕙姐妹俩,去集市上采买时遇见她们,也是很正常的事。
  “咱们这点心都是甜口的,有些客人并不喜欢,倒喜欢咸口。你家那豆干正好,又不贵,咱们弄些小碟子,卖三文钱一碟豆干,肯定会有人喜欢。”一向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即便说话也尽量言简意赅的齐慕远,这会子却是一点儿也不吝惜口舌。
  关嘉泽只是单纯,人并不笨,齐慕远这么卖力的劝说,他哪里还不明白他的意思?当初开这个茶馆,他们也是旨在帮助杜锦宁,好让她有个稳定的收入,不至于连买笔墨纸砚的钱都没有。
  想到这里,他越发觉得自己做错了。他认识杜锦宁还是在齐慕远前面,可自己这个朋友不光没有帮到杜锦宁,还弄出这么一档子事,让大家都不愉快,实在是太不应该。
  杜锦宁一直不提他家的豆干,是不是也因为他前几日闹的那一出呢?
  他目光扫过庄越、陈家兴和刘则,目光黯了黯,嘴里却带着玩笑地口吻道:“可不是,杜锦宁,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你还藏私不肯拿出来?赶紧的,明儿个你就拿些来,让庄越摆上。好不好卖总得试试不是?”
  话说到这份上了,杜锦宁便点了点头,道:“好,我一会儿回家就叫姐姐多做些。”
  吃过饭,三人又商量了些细节问题,见时间差不多,便一同站身,准备离开。
  临出门前,关嘉泽问鲁小北:“你那两个伙伴找到事情做了吗?”
  鲁小北摇摇头:“没呢,东家。”
  关嘉泽点点头,转头对陈家兴和刘则道:“你们还是回府吧,我另安排事情给你们做。这茶馆里的小二,让王路生和张狗儿来做。”
  说着他又吩咐庄越:“衣服来不及做了,你今晚回去找府里管事,领两身他们能穿的小厮衣服出来,先给王路生和张狗儿换上。”
  鲁小北要上台,早在前两天杜锦宁就吩咐庄越给他置办行头了。所以现在要准备的,只是王路生和张狗儿的衣服。
  陈家兴和刘则傻了眼。两人对视一眼,也不知自家少爷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在茶馆即将开业之际,把他们给换了下来。
  刘则心里惴惴地有些不安,陈家兴倒是挺高兴。他觉得他这几日做事都十分机灵,哄得少爷挺开心,少爷肯定觉得他在这里屈才了,要把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呢。
  鲁小北一听这话,顿时高兴地不行,忙跪下给关嘉泽磕了个头:“多谢东家。”
  想想不妥,他又给杜锦宁和齐慕远分别磕了个头。
  杜锦宁不习惯这种礼节,别扭地避了开去。
  “行了,你现在就回家把他们俩叫来,让庄掌柜给他们说说规矩。”关嘉泽道,又转头吩咐陈家兴和刘则,“你俩先回去,晚上我回府了再吩咐管家安排你们。”
  “是。”陈家兴和刘则各怀心思地作了个揖。


第146章 开业(一)
  钟延庆现年四十余岁,家里殷实,祖上留下两百多亩田地和几个铺子,一处两进的宅子。
  钟延庆是次子,当年也进过私塾念过书,不过没有念书的天赋,家里也没指望他进学,念到十八岁便回家帮家里做买卖了。
  现如今父母去世,兄弟俩也分了家,膝下儿子也大了,钟延庆本就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自然不愿意每日被困在铺子里不得动弹。
  他名下的铺子做着粮食生意,铺子自有可靠的掌柜管着,城外的田地佃出去。钟延庆除了隔三差五地去铺子里转一转,看看账本,便没什么事了。
  他不喜欢闷在家里,也不喜欢琴棋书画。为了打发时间,他每日都会去茶馆里跟朋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听听说书,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这一日,他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便带着小厮,慢悠悠地出了门,往城东方向走。
  本来附近有一家茶馆,他图近也喜欢去坐坐。但那里的生意不好,人气不旺,冷冷清清的,他觉得没意思,便舍了那里,改去离家里有两盏茶路程的另一家茶馆。
  “咦,老爷,您看。”钟延庆那叫四儿的小厮指着前面叫了起来。
  钟延庆顺着他的手指一看,前面便是他以往去过的那家茶馆。此时茶馆门上的匾额用红布包着,门口的两边还有红绸扎着几朵大红花,甚是喜庆,一队舞狮人正站在门口,其中的领头人正跟一个十岁大的孩子说着话,看那样子,这地方一会儿打算舞狮。
  “莫不是这家人要娶亲?不过这不是家茶馆吗?怎么会在茶馆里娶亲?”四儿又道。
  这时,舞狮队的人“咚咚咚”地敲起了鼓来,四个汉子扮成两只狮子,开始舞动起来,门口一个穿青衣的小子跑到一旁挂着的爆竹那里,拿了火折子一点,“噼噼啪啪”,一阵爆竹声热闹地响了起来。
  这一阵响动顿时吸引了许多路人。古代生活节奏慢,又缺少娱乐活动,稍微一点小事就能围上一大群爱看热闹的人。如今这么大的响动,大家自然不会放过。不多时,里三层外三层地,茶馆门口就被围成了一个大圈。
  忽然鼓声停下,茶馆门口站出来一个穿着蓝色绸缎长衫的男子,拿着锣“哐当哐当”地敲了两下,开口道:“我们茶馆今天开业,开业前六日所有收费一律减半。茶馆说书先生钱东宝先生,为大家讲新话本《射雕英雄传》,故事背景宏大,故事跌宕起伏,人物精彩纷呈,是不可多得的好故事。大家不妨进来一听。”
  “《射雕英雄传》,一听这书名就知道是江湖上的故事啊。这种故事我爱听,比那些才子佳人的有意思多了。”
  “开业前六天价钱直接减半,这个划算。今天没什么事,不妨去听一听。”
  “哐当哐当……”蓝色绸缎长衫男子又敲了几下铜锣,大声道:“我们茶馆不仅有说书,还有双簧表演、相声表演,这是京城里新学来的杂耍,京城人最喜欢看,大家不妨进来看看新鲜,也知道知道京城人最喜欢的杂耍是什么样儿的。”
  “京城里学来的?嘿,这个我倒要看看。”
  “看看,看看去。那什么《射雕英雄传》我不怎么感兴趣,但这京城里的新杂耍,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
  “可不是,要是别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咱们不知道,那不显得咱们孤陋寡闻吗?反正价钱减半,不妨进去看看新鲜。”
  ……
  这时候还慢悠悠在路上走的多是像钟延庆这种无所事事的闲人,一听说书的内容,更听到说有京城人都喜欢的杂耍,一个个便打算进去看一看听一听。反正便宜,又不差时间,自然得去看看。
  “哐当哐当……”蓝绸缎男子又是一阵铜锣声,这会子大家都竖起了耳朵,以为这茶馆还有什么新鲜玩意,就听那人道:“今天儿个是我们茶馆的开业庆典,吉时已到,我们将把茶馆的匾额掀开。”
  说着,他一挥手,两个小二模样打扮的人便拿了几根长竹竿过来,递给了匾额下面的几位少年。四位少年接过,一齐将匾额上的红绸一挑,“博悦茶馆”四个磅礴大气的大字便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又适时地响了起来。
  “大家看,这匾额上的落款。”忽然有人眼尖地看到落款,大喊起来。
  “关乐和?是博阅书院的山长。这是关山长写的匾额?”
  “博阅,博悦,莫不是这茶馆是书院或是关山长开的?”
  大家又纷纷议论起来。
  博阅书院,是漓水县人的骄傲。一个小小的南方县城,却出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书院,考取秀才乃至举人的学子比例相当高,甚至有府城或是别处的学子上门来求学。
  也因此,无论是博阅书院,还是关乐和,在漓水县百姓的心里地位都很神圣。
  此时一见名字跟书院相似,匾额上还是关乐和的提字,那原先不打算进去的人也动了心,想看看关山长都推崇的茶馆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钟延庆虽然只念了几年私塾,但对先生还是挺尊重的,况且他的小儿子有些读书的天份,今年夏天考进了博阅书院。
  “走,进去。”他见蓝绸长衫的男子已往里请人了,赶紧走了过来。
  “哎,老爷,李老爷他们还在那边等您呐。”四儿连忙叫道。
  “你过去跟他们说一声,或者干脆就把他们叫过来。”钟延庆说着,人已经进了茶馆大门。
  四儿犹豫片刻,还是跟了进去。他总得先把自家老爷安顿好,再去通知别人。
  进到茶馆,钟延庆就愣了一愣。因为家就在附近,他对这茶馆不能再熟悉了。
  可现如今,茶馆的中央被栏杆隔出了一个区域,里面放着案几和一个个怪模怪样的椅子。木头的椅子上还放着暗红色绣团花的厚厚的垫子和靠背,一看似乎就挺舒服。
  最重要的是,在每张椅子前面,还放着一个烧得正旺的炭盆。在这寒冷的冬天,能坐在火盆前喝茶听说书看杂耍,那真是神仙般的享受。


第147章 开业(二)
  “老爷,您坐哪儿?”四儿见茶馆里尽是人,一张张桌子旁的条凳似乎都坐满了,他连忙问道。
  不说李老爷他们,便是自家老爷似乎都没座位坐了啊。
  “去问问,那几个座位怎么收钱?”钟延庆看到已有人进了栏杆里,正跟那蓝绸长衫的掌柜说话,也不等四儿问了,连忙亲自走了过去。
  “……这是贵宾席,平时每位客人需消费四十文钱以上方可入座;这六天是开业大酬客,半价,只需二十文一位。”掌柜道。
  钟延庆看看后面因为人多而显得乱糟糟的普通座儿,再看看那舒适的“贵宾席”,他二话不说便进了栏杆入口,找了个中间的位置坐了下来。
  二十文钱,他完全能消费得起。
  而这一坐,他就感觉这二十文钱花的值了。这怪模怪样的坐椅,柔软暖和,可比家里那冷冰冰硬梆梆的高脚椅舒服多了;把脚放到火盆边沿,它的高度正好比小腿高度还矮一些,人便不自觉地往后仰,柔软而暖和的靠背又正好托住了他的腰,让他整个人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舒适劲儿。
  钟延庆坐在怪椅上,享受地吐了口气。这坐椅,真是不错!
  缠着掌柜的那人还在问:“消费二十文,是指买这个座儿二十文钱吗?”
  “不不,不是。”掌柜忙笑道,“是指您喝茶、吃小食需得达到二十文钱的花费。”
  “原来是这样,那不错。”
  那人家境没钟延庆这么好,平时里过日子也习惯精打细算,一听这二十文是买茶买小食的花费,顿时觉得得值了。好歹二十文钱是吃进了自己嘴里,不浪费。坐在这里既然舒服又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很是值得,当即不再多问,从栏杆开口处进来坐到了钟延庆身边。
  然后,钟延庆就听得他舒服地叹了一口气,嘴里叫道:“哎,这椅子不错,舒服!”
  钟延庆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见得旁边两个穿绸缎锦袍的男子也跟着进来坐下了,钟延庆赶紧朝掌柜招了招手。
  “客官可有什么吩咐?”掌柜过来笑问道。
  “剩下这四个座儿,我都订了。一会儿我朋友要来,你给我留着。”钟延庆道,说着就掏了一锭碎银子出来,交到掌柜手上。
  庄越把银子在手上掂了掂,笑着朝钟延庆微一躹躬,“一钱银子,正好。客官您放心,这座儿给您朋友留着。”
  钟延庆颔首回礼,转头吩咐四儿:“去,把李老爷他们都叫来,说茶钱小食钱我都付过了。”
  “好的,老爷。”小四飞快地朝外面跑去。
  对于这地方,他也十分满意,因为他眼尖的看到栏杆里面,老爷椅子后面有个小兀子,想来这便是他的座位了。
  以前老爷坐着听书,他可都是站着的,不能跑到别的地方坐,好能随时听到老爷的吩咐。这茶馆好,还能为他们下人着想。他们坐在那里,不光能听到老爷的吩咐,靠火盆还近,暖和;离前台又近,听书也听得十分清楚。总之,这地方实在太合他心意了。
  就算今天老爷对这茶馆不满意,他也一定得说服老爷再到这儿来坐坐,没准老爷就喜欢上了这里呢。
  看着四儿消失在门口,钟延庆心满意足地伸手烤了烤火,一搭眼就看到案桌上放着一张纸。他好奇地拿起来一看,却是一个价目表,上面写着许多茶叶和小食的名称,并在后面标注原价多少,酬客期间价格多少。
  看到上面的糕点大部分是刘记糕点铺的点心,钟延庆对这茶馆又高看了一眼。
  刘记糕点铺向来用料精良,味道极佳,但价钱也相对来说略高一些,是漓水县比较有名的糕点铺子。这茶馆不错,舍得进刘记糕点铺的糕点。跟那些自家做糕点卖的茶馆一比,档次顿时就上去了。
  三文钱一小碟糕点,价钱可能比刘记铺子里卖的高一些,但有舒服的座椅、有火盆、有说书,多花些钱也值了。就跟你去酒楼吃饭似的,你不能拿家里买菜的价钱来给酒楼的菜价比。
  想着刚才掌柜的话,钟延庆仔细看了看价目表上的茶叶,发现比一般茶馆的茶叶还要好,酬客价却跟那些差的茶叶一个价,他顿时大喜,越发觉得自己花的钱值了。
  他朝掌柜的招招手,待掌柜过来,他指着上价目表上的东西道:“给我来一杯上好的西山茶,再来一碟子绿豆糕、一碟子芝麻糖……”
  说到这里,他指着一个叫豆干、后面还标注着“咸口”两个字的小食问道:“这是什么?”
  庄越笑道:“这是豆腐干,花一斤豆子只做出那么薄薄几片,再用上好的十几种香料卤出来,咸香爽口有嚼劲,味道特别好,小人建议您尝尝。博阅书院的袁修竹老先生,还有从京里回来的吏部尚书齐大人,都特爱这一口。”
  钟延庆一听这话,便道:“那给我来一碟子。”
  他算了算价,每碟小食都是三文钱,再加上茶水十二文,正好二十一文钱。
  他又从荷包里掏出五文钱,递给庄越:“其他四桌跟我这儿一样。等他们来了再上茶。”
  “好嘞。”庄越很是高兴。
  枉他还担心了那么久,担心开业时没几个客人。如果要熬一段时间码头,那岂不是把过年期间这旺季给浪费了?
  可没想到,杜少爷会想出这么个法子,又是舞狮放爆竹,又是敲锣解说掀匾额的,一下子就吸引了许多人。
  最妙的是,杜少爷还给这茶馆起个名字叫“博悦”,虽说他解释说这是“欢乐多多”的意思,但架不住大家往“博阅”这两个字上想啊。偏匾额上还是关山长提的词,大家就更把茶馆跟书院联系在一起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茶馆都跟书院的山长、跟曾经的进士联系在一起了,那些想闹事想收保护费的,想来都不敢轻举妄动了吧?同时这茶馆,在老百姓的心里,立刻就高大上起来。
  如果庄越知道“套路”这两个字的含义,一定会非常感慨:从舞狮、到解说宣传、到贵宾席的设计、到开业大酬客、到《射雕英雄传》、到双簧相声,这可真是满满的套路啊!
  进了这茶馆里来,你再想离开,怕是就难了。


第148章 开业(三)
  庄越管着贵宾席,还时不时地抬头看一看那边招待普通客人的几个小子,看看他们做事有什么不妥帖的地方。
  这么一看,他就十分庆幸自家少爷及时地把陈家兴和刘则两人给换了下来。
  刚才这些客人都是蜂拥而至的,上茶上点心难免没那么及时,有些性急的客人便叫了起来,小二到时还说两句难听话,比如“你是不是见爷穿的没他好,所以就给他先上,不搭理我”之类的浑话。
  要是陈家兴两人在这里,指定要回上一句:“你是谁的爷呢?在我面前称爷,你也配!”那就有乱子可看了。
  要知道,关府的下人在老百姓心目中,也是极有地位的,穿的比别人好,吃的也不差,身上还有丰厚的月例银子,府里婆娘们穿金戴银的不在少数,比那小户人家的娘子都强上几分。
  所以关府的下人出了门,都有一股子傲气。让陈家兴和刘则这两个被家人宠坏的伪少爷来伺候人?不出乱子那就是怪事了。
  而看看现在,王路生、张狗儿,还有因档期排在钱东宝后面,主动出来帮忙的鲁小北、钱有财,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为了混口饭吃,这点口舌挤兑对他们来说算个什么?多难看的脸色、多难听的话都见过不少,他们怎么会跟人较真?陪个笑话说几句好话,也就安抚过去了。
  所以眼前虽人多繁忙,却是没出什么乱子。有那客人为争位置吵起来的,机灵的鲁小北还会上前去调解,比如寻一张小兀子,把人安排到靠栏杆的地方去坐,还主动给对方减上一文钱茶钱,让那没争到位置的人很是满意,一下子就将纷争给平息下来。
  关嘉泽几人因是书院学子的身份关系,不好出去招呼客人,都躲在前台的帷幕后面观看。见得这般情景,再想想陈家兴那两人的表现,关嘉泽越发羞愧。
  他对杜锦宁道:“幸好你提醒我换下陈家兴和刘则,否则咱们这茶馆非得被砸招牌不可。唉,前儿的事,都是我不对,我再次向你道歉。”
  章鸿文睁着茫然地眼睛,看看满脸羞愧的关嘉泽,再看看杜锦宁,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关嘉泽和杜锦宁从闹矛盾起,章鸿文就不在场。昨日因着要跟杜锦宁道歉,关嘉泽特意没邀请章鸿文过来,怕在他面前丢脸。所以章鸿文并不知道这几天发生的事。
  “说什么呢,兄弟两个,说什么道歉不道歉的话?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请你包涵。”杜锦宁笑道。
  说完,见章鸿文望着自己,杜锦宁道:“因为用谁当小二的事,我跟关嘉泽吵了两句,没事。”
  她知道章鸿文因为身份地位比关嘉泽和齐慕远都低,又不像她这个穿越者有颗强大的心脏,遇上事情未免会多想。比如刚才的事,她跟关嘉泽要是不解释,他指定以为他们小团体有什么秘密,不跟他说,有一种被排挤的感觉。
  所以她便解释了这么一句。
  而关嘉泽因为这句解释,对杜锦宁又感激了几分,越发地感觉惭愧。
  杜锦宁和章鸿文身份地位相当,又私下里交好,杜锦宁心里有了委曲去跟章鸿文倾诉,也是很正常的事。可他什么都没说,此时还帮着找了这么个借口,那是真的顾全了他关嘉泽的面子了,总算没让他把脸丢到乙班去。
  杜锦宁看茶客们都坐了下来,便转头对候在一旁的钱东宝道:“可以开始了。”
  齐慕远皱了皱眉:“贵宾席还有四个没来。”
  杜锦宁摇摇头:“不用等,台下茶客坐好就开始。”
  她解释道:“刚才又有人往贵宾席去了,只是那位坐在最中间的客人订了位置,庄掌柜给拦下了。咱们要是特意等那几人,一来让其他茶客觉得自己没得到尊重,也显得咱们势利;二来也让贵宾席上的人觉得自己是大爷。打明儿他来迟,你却没等他,他必然会感觉心里不舒坦。所以,以后咱们到点就开始,别管谁来谁没来。”
  “原来如此。”关嘉泽恍然大悟。
  “那小佬儿便登台了?”钱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