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城比他们那里更南一点,自然条件更好,还是在皇城脚下,以后他们就是皇城人了,子子孙孙都成了皇城人;庄子还这么好,还是跟着对他们有恩的杜锦宁大人,哦不,工部的大人们说,杜锦宁是公主,他们成了公主管辖下的佃农。
  公主啊,这是多么高贵的存在,却对他们那么和气,为人又大方,还熟知庄稼,研究出了这么高产的水稻,天底下哪里再找这么好的东家去。
  他们简直高兴坏了,对舍不得离开家乡的那点负面情绪十分羞愧。
  而有了这一群被汪福来洗过脑的佃农,杜锦宁想在田里做什么手脚,都不会被发现。
  所以她才敢对赵晤打包票,说下一季就能把高产水稻给恢复过来。
  齐伯昆不懂稻种培育,见杜锦宁信心满满,他便放下心来,又叮嘱道:“这件事关系整个大宋民生,你可得好好做,把精力放到那上面,别浪费在那些有的没的小事上。”
  他目光严厉地扫了齐文聪一眼:“文聪,这件事有多重要,你作为朝庭官员,想来也清楚。要是这事做不好,恐怕咱们齐家都得吃挂落。”
  他的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他作公公的,不好当面喝斥儿媳妇,那只能警告齐文聪,让他管好自己媳妇。
  同时也向苏氏表明,杜锦宁不是那种普通的内宅妇人,她是皇上极为看重的长公主,肩负着重大使命。苏氏别在杜锦宁面前摆婆婆的谱,拿些鸡毛蒜皮的事来烦杜锦宁。
  要是误了皇上的大事,齐家男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齐文聪站起来应了。
  齐伯昆又对齐慕远和杜锦宁道:“你们回去吧,晚上过来吃饭。”
  这是杜锦宁嫁过来的第一天,自然得办个家宴。
  齐慕远和杜锦宁便回去了。
  杜锦宁昨晚被齐慕远折腾的都没睡两个时辰,回去后没什么事,干脆又补了一觉。担心齐慕远跟她睡一张床又胡闹,她直接把齐慕远踢到隔壁房间睡。
  这就是两个人单独住的好处了。
  要是在齐家,杜锦宁这样做,只要手下有个会传话的,不管什么样的婆婆,都得对儿媳妇生出不满来。
  齐慕远尽管食髓知味,却也知道不能没有节制,老老实实到隔壁房间去补了一觉。
  睡了一觉起来,吃过午饭,姚书棋过来问道:“公主,您看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如何安置?”
  杜锦宁曾跟郑太后表示过不需要宫里的太监、宫女出宫伺候她,她用旧时的下人便可。因为赵晤派暗卫保护杜锦宁时曾出现过疑似监视的乌龙,朝庭现在又正当要重用杜锦宁的时候,郑太后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跟她计较,当即表示没问题。
  不过公主出嫁,怎么的宫里都该派太监宫女来送亲及主持婚礼上的琐碎事宜,昨日便有四个太监和四个宫女一起跟过来,昨晚也呆在了杜府。
  如果杜锦宁不留他们,今天便可以给他们每人一个红封打发回去了。
  杜锦宁沉吟片刻,道:“你叫燕姑姑过来。”


第863章 燕姑姑
  燕姑姑是个四十来岁的老宫女,在宫里专管燕好与女人怀孕之事。赵明月成亲,郑太后就曾派她去伺候过赵明月一个月,为了表示对杜锦宁视如己出,这次也派了燕姑姑过来。
  不过因为赵晤有个妃子新近怀孕,郑太后也跟杜锦宁解释过,燕姑姑不能在杜家呆太久,十天后需得回宫里去。
  燕姑姑到了,杜锦宁便对她道:“多谢太后娘娘体恤,把燕姑姑你派到我这里来。我现在挺好,宫里又离不开你,如果姑姑想回去,我这会子便派人送你回去?”
  燕姑姑却没有马上回答,反而问道:“其他几位宫女太监呢?他们也一起回去吗?”她显然是知道杜锦宁并不需要她们伺候。
  杜锦宁笑道:“这正是我想跟姑姑说的。我这府里下人都是野路子出身,规矩什么的还真没什么讲究。现在这里是公主府,下人没规矩丢的是皇家的脸。所以我想留容篱、佩篱两位姑娘在府里多呆一个月,教一教我府里下人规矩。一个月后我再送她们回宫。”
  容篱与佩篱是四个宫女里年纪稍大一些的,行事沉稳,规矩自然也比年纪轻的学得好。杜锦宁这请求,合情合理。
  燕姑姑却沉默着,好一会儿方道:“其实这趟出宫,不是太后娘娘吩咐奴婢来的,是奴婢自己要求来的。”
  杜锦宁诧异地看向燕姑姑:“姑姑可是有什么事?”
  燕姑姑点点头:“我年纪大了,想出府养老。宫里我也教了几个徒弟出来,宫里有妃子怀孕生子,也用不着我了。”
  她看向杜锦宁:“公主志不在后宅,而在帮扶振兴社稷,心胸宽阔,为rén dà气,奴婢愿来侍奉公主。”
  说着,她跪了下去,行了个大礼。
  “快起来。”杜锦宁就不习惯这样被人跪拜,更何况燕姑姑年纪跟陈氏差不多。
  待燕姑姑起身,她道:“我这人不喜欢跟人玩心眼,有什么话就直接问了。我想问一下燕姑姑,像你这样的人,想来哪家皇室勋贵都愿意要吧?当初鲁国长公主出嫁,姑姑你为何不提出去侍奉鲁国长公主呢?以太后娘娘对女儿的疼爱,只要你提出,她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要知道像燕姑姑这样的,不光在男女之事上会关照双方的身体,调配合理的饮食,还会时刻注意女方是否有孕;孕期期间的生活习惯、饮食等等,她都会精心照料;等到女方生孩子,她也是很好的稳婆。甚至对于婴儿的照料都有一定的见解。
  这种人才,也只有皇宫里这种女人比较多,孕妇、生孩子比较多,且时常能得太医教导的地方才能培养得出,学的人既要能识字,还要甘心伺候人。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女人怀孩子到生孩子,就有了相当的保障。这在生孩子如过鬼门关的古代,是十分难得的。
  或许宫里不止燕姑姑一个这样的人,但赵明月成亲时,郑太后派燕姑姑去公主府呆了一个月,就足见燕姑姑是其中的佼佼者。
  虽说杜锦宁现在被封为了长公主,皇帝和太后对她似乎挺看重,但杜锦宁清楚,她跟赵明月在赵晤和郑太后心里完全就是云泥之别。他们封她为长公主,也不是因为对她有感情,而是因为她会研究高产水稻,对整个国家有利。
  赵明月生孩子死了,他们会痛不欲生;她杜锦宁生孩子死了,他们不过是惋惜一声,也就罢了。
  所以她想不明白,燕姑姑想出宫养老,为何不选择赵明月,而是选择她。
  “奴婢在宫里呆的时间长,跟人整日斗心眼,累了。”燕姑姑叹了一口气,“鲁国长公主是个好主子,但她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是宫里出去的,萧家又是世家,下人家生子多,关系复杂。奴婢不想老了老了,还要如履薄冰,整日提防别人要害自己。”
  杜锦宁看了她一会儿,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不过燕姑姑是宫里的老人,想来也看得清楚,我在太后娘娘和皇上面前是什么个身份地位。你这事,不是我能说了算的,还是得看太后娘娘的意思。等后日进宫,我问问太后娘娘吧。这几日你就先暂时住在府上。“
  燕姑姑舒了一口气,露出笑容:“多谢公主。”
  目送燕姑姑告辞离开,杜锦宁又唤了容篱、佩篱两个宫女进来,问了她们的意思,将她们留了下来。
  杜锦宁让姚书棋封了几个厚厚的红封,把其他几人叫来,亲自将红封给了他们,又说了一通感谢的话,让姚书棋安排马车送他们回了宫。
  这么折腾了一番,就到了晚饭时间。
  杜锦宁叫容篱、佩篱跟着,一起去了齐府。
  齐慕远奇怪,上了马车问杜锦宁道:“你怎的叫她们跟着?”
  杜锦宁为人谨慎,除非另有打算,否则是不会让不是自己心腹的下人跟着的;没人可用时,她宁愿一个人行动。
  “我正要跟你说呢。”杜锦宁笑着看他一眼,“母亲是世家夫人,跟咱们想的不一样,对于婆媳相处,向来注重规矩。只是我以后要做的事很多,实在没时间和精力去伺候母亲,所以这几日可能会用些特殊手段,让她不再用规矩来要求我。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意见不?”
  说起苏氏,齐慕远也是满脸无奈。
  他道:“我知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也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只管去做,无需顾忌我。”
  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你不知道,因为母亲,我对那些世家女,向来敬而远之。幸好遇见你,否则我有可能打一辈子光棍。”对于自己的母亲,他也是一言难尽。
  杜锦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合着还是我拯救了你。”
  齐慕远一本正经地点点头:“确实如此。”
  他们到齐府时,齐伯昆也刚到家。一行人到厅堂里坐了。
  其实齐家也算是世家,远不止这几个人。只是齐伯昆当初夺嫡之战时,担心殃及亲戚,早早就叫他们放外了。后来赵晤上位,齐伯昆占着这么紧要的位置,为了避嫌也不好再安排亲戚回来。现在在京城的齐家人,都是远亲,昨日已来吃过喜宴,今天自然就不请了。
  蔺太姨娘虽是个姨娘,但年纪大了,伺候齐伯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齐伯昆发话,叫她也一起来参加这个家宴。


第864章 奥斯卡影后上线
  因为不想跟齐文聪和苏氏单独相处,杜锦宁两人是扣着时间过来的,没想到齐伯昆早一步进了家门。
  她跟齐慕远进厅堂时,厅堂里包括齐伯昆在内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这就是大家对她长公主身份的礼节与尊重了。
  不过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以孝治天下,赵晤也不例外。他的上位是杀弟囚弟得来的,总有点不光彩,所以在这些方面就格外看重。
  对庶弟静王赵昶,他都那样小心翼翼地对待,生怕别人说他太过心狠,那么对于朝中老臣,他就更加优待了。平时议事,只要不是正式场合,时间稍久一点,他都会赐座。
  到现在,赵晤登基五年,已成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睿智英明、勇于开拓进取,且对母甚孝,对兄弟姐妹极为疼爱,对老臣十分尊重的明君、仁君了,名声极好。
  郑太后自己就是国君的母亲,自然十分乐意看到儿子对孝道如此看重。而她自己,也身体力行,那些诰命进宫,只要年纪比她长的,她都给予比别人更高的礼遇。
  所以赵明月嫁进萧家,也没摆长公主的谱儿,萧家老少不需要对她行跪拜礼,在新婚第二日敬茶的时候,她也只需要站着行一个蹲身礼递上茶水,不需要像别的新媳妇那样要跪着给长辈敬茶。
  因为萧二公子对她真心,时时处处都为她着想,在知道杜锦宁是女儿身,放开了自己的心结后,赵明月的眼睛里就能看到萧二公子对自己的好了。
  为了回报这一份感情,她对萧二公子的母亲也是极尊重的,平时也会尽一尽儿媳妇的义务,给婆婆布布菜;出去赴宴,更会让婆婆在别的夫人面前挣这个面子。
  因为她是郑太后的亲生女,赵晤唯一的同父同母妹妹,贵妇人们没人敢因此而小瞧赵明月,反而时常在郑太后面前夸赞赵明月,连带着郑太后和赵晤的名声也比以前更好。
  自家儿子要尚公主,苏氏这段时间没少打听赵明月的行事风格,这才有了前面那一番敲打杜锦宁的话,齐伯昆也因此说不出反对的话。
  如果杜锦宁是郑太后的另一个女儿,行事散漫些,别人私下里会说这个公主不如鲁国长公主,别的就不会说什么。
  但杜锦宁这个长公主的身份是怎么来的,全国人民都知道。她现在嫁进了齐家,稍微有点做得不好,就会有人说:看吧,果然不是皇室血脉,就是上不得台面。人家皇上自己,以及正牌的长公主都不敢对长辈不尊重呢,她倒好,把自己当成了一根葱。
  如此,杜锦宁因为高产水稻积累起来的那点名声就要被毁了。墙倒众人推,她在书院里跟男同窗一起念书并且住在一个院子的事儿就会被人翻出来嚼舌根,到时候,名声就会烂到底。
  杜锦宁是多通透的一个人啊,为了女扮男装的事,她能一环扣一环地布一个大局,又怎么会让自己在这种小阴沟里翻船?
  本来遇上苏氏这样的婆婆,不理会她是最好的。反正两人又不住在一起,逢年过节过来聚一聚,看在她公主的身份上,苏氏也不敢太过为难她,最多像昨日一样,不阴不阳地说两句酸话。杜锦宁只要不理她就完事了。
  但这世上多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参加宴会时只要有心人去套一套苏氏的话,苏氏又不是那种有城府明事理的,只要抱怨上两句,就有可能被人拿来大作文章。
  与张家和赵家有姻亲关系的世家可不少,这些人不敢拿杜锦宁怎么样,但有机会败坏她的名声,还是很乐意往里扔一把柴的,反正这种事谁也揪不出是谁做的。
  所以一开始杜锦宁就得把这件事堵好,不给别人钻空子。
  因时间不早了,大家互相见了礼,便去了偏厅就餐。
  男女不同席,偏厅里布置了两桌席面。因齐家人少,统共就这么七口人,再用屏风隔开就太冷清了,完全不像一个家宴的样子。
  因此打一开始,齐伯昆就吩咐不要放屏风。反正是一家骨肉至亲,大家都是品行端方的,不需要忌讳太多。
  中国人坐座位有讲究,男的那一桌没什么要讲究的,按长幼来坐就是了。
  女的这一桌,蔺太姨娘是长辈,杜锦宁是公主,苏氏是齐家正经的女主人,还是杜锦宁的婆婆,这个位置的安排就需要斟酌了。
  杜锦宁不待大家说话,就直接把苏氏往上首扶:“母亲,您坐上座。”
  蔺太姨娘一个妾室,再是长辈也坐不了上首。苏氏又想着自己是婆婆,总没有婆婆不坐上首让儿媳妇坐的道理,遂也不推辞,直接就坐了。
  苏氏坐上首,杜锦宁和蔺太姨娘坐两边,依着她们的身份,本来这样坐也是合理的。
  只是一个是公主,一个是长辈,苏氏这样推辞都不推辞一下就直接坐了,就让男桌的那些人心里有些微妙了。
  当然,戴着厚厚的滤镜,怎么看都觉得自己老婆最好最美的齐文聪除外。
  早上杜锦宁来给长辈敬茶,没有带宫里的太监宫女,晚上来赴宴却带了容篱和佩篱,容篱和佩篱就猜想是齐家人给了杜锦宁没脸,所以要带她们来撑场子。
  现在看苏氏这做派,两人对视一眼,心里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不过这是再小不过的事情,她们也不好说什么,心里却打定了主意,这些日子一定要好好跟在杜锦宁身边。要知道,郑太后派了她们来,不光是给杜锦宁使唤的,更多的是让她们来撑场子。
  皇家公主嫁了人,她们守礼尊重长辈,可不代表这些长辈能对她们呼来喝去,当一般的儿媳妇对待。
  鲁国长公主对萧家长辈很尊重没错,那也是萧家一家子对鲁国长公主尊敬有加。
  尊重,都是互相的。
  如果婆家拿着长辈的身份来磋磨做儿媳妇的公主,皇家自然不会任由他们践踏皇家尊严。
  冷菜已经摆好,他们一坐下,热菜也源源不断地被下人端了上来,摆到了桌上。
  看着菜差不多上齐了,齐伯昆先说了一番话,便让大家开动。
  这时候,杜锦宁就站了起来,走到苏氏身后站定,给苏氏布菜:“母亲,我听驸马说,您最喜欢吃羊肉,您尝尝这道大葱焖羊肉好不好吃。”
  苏氏是个水做的女人,饮食偏向清淡精致。像羊肉这种有膻味的肉食,大葱这种味道比较冲的佐料,一向是她敬谢不敏的。
  只是身为公主的儿媳妇主动起身给她布菜,还言明这道菜是她宝贝大儿子说她喜欢吃的,她要是说不喜欢,不光打了杜锦宁的脸,便把齐慕远的脸也打了,还传出他不孝的名声。
  于是,她捏着鼻子认下了这道菜,笑道:“好,锦宁你受累了,坐下吃饭吧。”
  公公的警告犹在耳边,相公昨晚也给她讲了朝中的局势,让她对杜锦宁好一些,别将她当一般的儿媳妇对待。她对杜锦宁自然不敢太过份。
  再者,杜锦宁主动起身给她布菜,就给了她极大的面子,她心里舒坦了,也就不打算跟杜锦宁计较太多了。
  可杜锦宁却没有听话地去坐下,而是看着她碟子里的羊肉,委曲地道:“母亲是嫌儿媳笨手笨脚,夹不好菜吗?怎的儿媳夹给母亲的菜母亲不吃?天儿这么冷,再放放就凉了,羊肉这东西一凉膻味就重,不好吃了。”
  苏氏眉头一皱,刚想说话,可抬眼就看到杜锦宁带来的两个丫鬟站在门口处,看向她的目光明显带着一种威逼与不悦。
  苏氏是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杜锦宁来时,她并没有注意到杜锦宁带的下人。可看到这两个丫鬟脸上的表情,再一细看她们身上那特有的服饰,苏氏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是宫里的宫女。
  她当着宫女的面,当了一回磋磨公主的恶婆婆!
  苏氏的耳朵“嗡嗡”作响。
  她机械地夹起羊肉塞进了自己嘴里,她不喜欢的膻气立刻充斥了她的口腔,让她想要作呕。
  可她强忍住了,对杜锦宁露出一个僵硬的笑容:“行了,我吃了。你赶紧去坐着,也吃饭吧。”
  杜锦宁顿时露出一个欢欣雀跃的笑容,语气轻快地道;“既然母亲喜欢,那我再给您夹一点。”
  说着不等苏氏说话,她就快手快脚地又给苏氏夹了一大筷子羊肉。
  苏氏看着面前的这一大堆羊肉,差点没晕厥过去。
  她真的真的不爱吃这玩意啊,谁来救救她?
  杜锦宁的性格,不光齐慕远了解,齐伯昆对她也十分了解。更何况杜锦宁根本没掩饰自己的行径,就这么大大方方地出招,齐伯昆想不知道这小狐狸打的什么主意都难。
  他十分乐意杜锦宁教那愚蠢的苏氏怎么做人。
  为了让齐文聪不去坏杜锦宁的好事,在杜锦宁起身给苏氏布菜的时候,齐伯昆就跟齐文聪说起朝堂上的事来,又指使齐慕远两兄弟给齐文聪夹菜,遮挡住齐文聪的视线,所以齐文聪完全不知道这边席上发生了什么事。
  苏氏矫情,但这毛病在做姑娘的时候并不严重。如果婚后有婆婆管束,丈夫也能好好教导,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可她在新婚的时候就怀上了齐慕远,等她生完孩子坐完月子没多久,齐老太太就去世了。
  齐伯昆那时很忙,整日连家都不回,忙着帮赵晤争取资源,忙着帮他跟这个斗跟那个斗,所有的精力在外面都用光了。只要家中不发生大事,他的精力就不会放在家里。更何况他是公公,又不是老不修,怎么可能去关注和教导儿媳妇?
  偏齐文聪是个情痴,喜欢苏氏的美貌,好不容易把她娶进门,又怜她一进门就生孩子,生孩子时还遇上难产,亏了身子,对她越发的好。
  平时就不说了,只说家宴,苏氏肯定得另外坐一桌的。可齐文聪饶是坐在男桌,那心思都会留在女桌这里,要看看桌上的菜合不合妻子的胃口,看看妻子吃得开不开心。要是吃得不多不合胃口,回去后他还得叫厨房给妻子再做点合胃口的来填补填补。
  有这么个宠老婆的丈夫,苏氏那三分的矫情就能变成十分。
  所以现在杜锦宁给她布了不得不吃的菜,她就巴望着丈夫来给她解围。
  却不想等来等去没听到丈夫的声音,转头一看,丈夫的脸都看不见,只听见公公齐伯昆在那里高谈阔论。
  苏氏此时是绝望的。
  她不是个能委曲自己的人,这时候她已维持不下去那威严恶婆婆的人设了,抬起绝美的脸,可怜巴巴地看向杜锦宁:“我其实不大爱吃羊肉,这膻味,我受不了。”
  “不爱吃羊肉?”杜锦宁的惊呼打断了齐伯昆那边的说话声,“可驸马说您喜欢吃呀,难道他记错了?”
  她转过头来,向齐慕远看去。
  齐文聪终于后知后觉地发现妻子那边出状况了。
  他避开齐慕远的身子,露出头来扫了这边一眼,赶紧出言解围:“以前小远小的时候,他母亲挺爱吃羊肉的。只是后来怀小霖的时候,一闻到羊肉味道就想吐,后来就再不碰这东西。”
  说着他吩咐身后的下人:“去,把太太面前的碟子拿过来,给她换个新碟子。”
  他这一出声,杜锦宁就跟那受了气的小媳妇似的,低下头,声音就带了哭腔:“对不住母亲,儿媳不知道,还以为您喜欢吃羊肉。儿媳没打听好您的喜好,没尽到自己的本份,您别生儿媳的气,儿媳再不敢了。”
  所有人:“……”
  齐伯昆和齐慕远被奥斯卡影后演出来的小白莲形象给震惊了,这完全颠覆了杜锦宁在他们心里的形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齐文聪也很震惊:怎么新儿媳妇的性格是这样的,比他妻子还要娇气?那以后两个女人相处,谁哄谁呀?还真是个难搞的事情。
  苏氏的心情最是复杂。
  她虽然想为难一下杜锦宁,给她个下马威,好树立婆婆在这个家的威严,但她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呀。她反而在宫女面前担着为难儿媳妇的恶婆婆的罪名,被杜锦宁逼着吃难以入口的肉食,处在独立无援的悲惨境地里。
  结果,杜锦宁还可怜兮兮的好像受了多大委曲似的。
  该哭的是她好吗?
  可她能哭吗?不能,因为她是婆婆。
  这特么的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第865章 再接再励
  一屋子的人看着自己,苏氏就算不想说话,也不得不开口,干巴巴地道:“不怪你,是我口味变了。好了,你赶紧坐下吃饭吧。你要这样,太后娘娘非得误会我是恶婆婆不可。”
  杜锦宁这一回没有再坚持,谢了苏氏一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蔺太姨娘出身低了点,不得已做了个妾,却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
  她深深看了苏氏一眼,转头亲手舀了一碗热汤放到杜锦宁面前:“可怜见的。来,赶紧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谢谢太姨娘。”杜锦宁冲她甜甜一笑,拿起勺子喝了几口热汤,这才舒服地吐了一口气。
  装白莲花真不是人干的活儿,她压力也很大的好吗?
  被杜锦宁这么一搞,苏氏就没什么胃口了。她草草吃了一点东西,挨到不会被齐伯昆误会说她负气离席的时间,就说吃饱了,起身离了席。
  她离开不久,齐文聪也说吃饱了,齐伯昆也不留他,由着他去。自己和三个孙辈说说笑笑,倒比苏氏夫妻在的时候更轻松愉快。
  齐文聪回去,吩咐下人去厨房弄点东西来给苏氏吃,一面就劝苏氏道:“你也看见了,宫里的宫女在呢。你要是对公主诸多不敬,太后娘娘肯定会不高兴。公主要是去太后娘娘哭诉一番,太后娘娘把你叫到宫里去训斥一顿,丢脸就得丢到满京城去。”
  “我看儿媳妇也是个孝顺孩子,身为公主,没有一点傲气,你让她立规矩她就老老实实立了,你又何必为难她呢?反惹得太后娘娘和父亲不高兴。不如就算了吧。反正也不在一个府上过日子,你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
  满屋里的男人,便是单纯的小少年齐慕霖都看出了点端倪,齐文聪愣是没看出杜锦宁在演戏。因为苏氏就是这种性子,所以杜锦宁有那种反应,齐文聪觉得再正常不过了。
  苏氏吸了吸鼻子,半晌,方才委曲点了点头:“好,那就不为难她了。”
  她很怕被太后娘娘训斥。那样丢脸就丢大发了。
  可她不想为难杜锦宁了,杜锦宁却没有罢休。
  杜锦宁以往都是天没亮就起来练武的,这天晚上齐慕远也知道自己不能太过,杜锦宁新破的身子受不了,偃旗息鼓了一晚,第二天杜锦宁按照以往的生物钟起床了。
  她洗漱完毕,穿戴整齐,给齐慕远丢下一句话“我去给母亲请安”,没等齐慕远反应过来,就直接去了齐府。
  齐伯昆和齐文聪都要上早朝,他们早就走了,齐家门房看到杜锦宁一早过来,虽有些奇怪,但这是齐府的少奶奶,想什么时候过来都不是他一个下人该过问的,他直接开了门放她进去。
  杜锦宁进了门就直奔苏氏所住的院子,对立在那里的侍女道:“告诉太太,我来给太太请安了。”
  侍女诧异地看着她,反应过来后又互相对看一眼,犹豫着似乎不知怎么办才好。
  倒是苏氏的外屋里出来个嬷嬷,她轻声问道:“怎么回事?”
  看到杜锦宁,她有些诧异,蹲身行了个礼:“长公主。”
  “曹嬷嬷。”杜锦宁点点头,“我来给太太请安。”
  曹嬷嬷顿了顿,笑道:“有劳长公主了。长公主请小厅里坐一坐,太太整理好奴婢来唤您。”
  “不用。”杜锦宁却摇头,“我是过来请安立规矩的,自然应该站在外面等着,哪有去小厅里坐着的道理。”
  曹嬷嬷劝了两句,见杜锦宁的主意极正,她只得退败,转身进了房。
  苏氏这会子还没起床呢。
  她上头没有婆婆,不用去立规矩请安。齐文聪又疼惜爱妻,早上起来上朝一向是轻手轻脚的,连洗漱换朝服都会跑到厢房里去,就唯恐吵醒了她。
  所以苏氏一般都是睡到天大亮起才身。
  本来么,儿媳妇来给婆婆请安,一般会打听清楚婆婆的作息时间,在婆婆起床的时候过来,这样既不用等太久,也不会让婆婆太有压力。
  但杜锦宁就不按理出牌。
  偏苏氏和曹嬷嬷还不能说她什么。
  谁家当家主母不一大早就起床打理家事的?即便不打理家事,家里有男人要上朝,做妻子的总要早早起身,伺候丈夫洗漱,让厨房准备早餐,再送丈夫上朝吧?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苏氏这时候早就应该起床了,杜锦宁此时过来请安是完全没有错的,错的是苏氏的生活习惯。
  因此曹嬷嬷刚才都不好意思说苏氏还没起床。
  她进了屋,便叫苏氏起床。
  此时正是冬天,外面寒冷,被窝里却温暖舒适,平时苏氏醒了还要赖上一刻钟床才起身,更不用说被人从睡梦中叫醒了。
  她是有起床气的,起床气还挺重,此时便朝曹嬷嬷好一阵发火。听到是杜锦宁来请安,想起昨晚的难堪,她更是火冒三丈,嚷嚷道:“叫她等着。”自己却躺在床上不动。
  曹嬷嬷可不是苏氏原先的下人。以前杜锦宁给齐慕远提过建议,齐慕远立即采纳,渐渐地寻了苏氏身边下人的错处,一个个打发了,安排了他买的下人过来伺候苏氏。
  当初齐慕远买了曹嬷嬷来侍候苏氏,就是看中曹嬷嬷这人的品行与性格。而曹嬷嬷也不负重望,先慢慢地取得苏氏的信任与喜欢,然后再不动声色的规劝苏氏。
  有了曹嬷嬷的存在,再有其他几个下人配合,这两年苏氏跟苏家渐行渐远。即便回娘家被她娘x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