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锦宁想了想,决定提示一下“田地在世家大族的手里,想让他们吐出来必是十分困难的。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世家子,采取的手段太强硬了,容易引起不稳定因素。”
赵晤点点头“可不是。”不如世家大族的意,他们就能把他赵晤从皇位上拉下来,换一个傀儡坐上去。他五岁的儿子,倒是个好人选。
第675章 狐狸开会
见杜锦宁一眼能看到根子上的问题,赵晤对她越发的欣赏,也对她的想法越发感觉兴趣起来。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他问道。
杜锦宁满脑子都是主意,但她不能就这么说啊。
一来她年纪小见识浅薄,要是说出太多高瞻远瞩的话,还不得让赵晤把她当妖孽看待?
二来嘛,这触及的可是世家大族们的利益。多少改革者,都是抛头颅洒热血、因为触及别人的利益而死在阴谋诡计之下的。她虽在参加科举时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但也不能什么事都还没做,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啊。
能活着,干嘛傻乎乎地去死呢?
“我先回去想想。”她道。
“也好。”赵晤点点头,“这个积弊已久,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你年纪轻,脑子活,没准就能想到什么好主意。你先想着,不着急,慢慢来。”
“是,陛下,微臣回去定然好好想,使劲儿想。”杜锦宁道。
赵晤被她这句话给逗笑了。
这小子,说话还挺有趣儿。
他又举了举桌上的折子:“你这折子里的法子,我看了,都挺好。不过实施起来,怕是有些困难。”说着,他叹了一口气。
土地兼并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方法就是再好,作用也不大。
杜锦宁倒是有个想法,但还不是说的时候。她便低着头没有作声。
“行了,你先下去吧。”赵晤道,想了想,他又朝旁边的吴公公招了招手。
待吴公公走到近前,他道:“你带杜大人出去走一圈,跟西门的御卫说,如果杜大人要见我,让他们定要通禀,不得直接堵回去。”
杜锦宁不过是从六品官,没有上朝的资格。她想要见赵晤,需得通过御卫通禀。
但如果每一个官员都来请求御卫通禀,说要面见皇帝,赵晤一天到晚不用做事,就只等着见人就完了。所以这种事是不被允许的。
因此,要是没有皇上的吩咐,御卫从来不会替官员们到皇帝面前来传话。
“谢皇上。”杜锦宁施了一礼,跟着吴公公退了下去。
翰林院的那些人并不知道杜锦宁得了皇上特许,想见皇上的时候就能见到。但这并不防碍他们对杜锦宁的羡慕与妒忌。
当杜锦宁告辞了吴公公,回到翰林院时,魏通、陶文居和姚荣观就围了上来,对杜锦宁道:“恭喜杜大人得皇上青睐。”
又明里暗里地打听皇上召见杜锦宁是为了什么。
杜锦宁直言道:“殿试时我写了一篇关于农事方面的文章,皇上很感兴趣,钦点时就叫我写折子将这方面的事情详细说说。刚才召我过去,就是跟我谈这个事。”
“想不到杜大人年纪轻轻,在农事方面还有研究,佩服佩服。果真是年轻有为啊。”魏通道。
陶文居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问道:“杜大人在农业方面提了什么好建议?”
杜锦宁在钦点的殿前说的那些话,都不是秘密,他们都是知道的。陶文居好奇的是杜锦宁后来递的折子里又说了什么。
“哦,也没什么,就是觉得咱们苏杭的绸缎天下闻名。如果咱们这一带多种些桑树养蚕,再把绸缎卖到新罗与大食去,在对外贸易方面必会给大宋带来丰厚的利润。”杜锦宁道。
她倒也不是瞎扯,她那张折子里,倒也说过相似的话,不过这仅是对于未来的一种畅想。
一听这话,陶文居就暗地里撇了撇嘴。
傻冒。江南是大宋的粮仓,整个国家有一半的粮食都出自这里。如果用这里的田地去种桑养蚕,绸缎倒是多了,可国家的储备粮就少了。到时候一旦遇上灾年或是兵祸,大宋就得完蛋。
这位杜状元哪里是什么有才之士?不过是脑子有坑、才疏学浅的家伙。也不知赵晤是不是脑子进了水,点这种人做状元。
莫不是看中了他的小白脸?
这么想着,两人就没兴趣再问下去了。
回到前院,陶文居去了邓易屋里,把他打探到的消息告诉了邓易,道:“我看大家没必要把精力放在此人身上。这人没什么才学,不过是凭着一张脸。”
邓易点了点头,道:“我心里有数了。”
邓易虽是寒门出身,但利益面前,立场是可以变的。早在三年前,邓易发誓要把老承旨挤掉,自己成为承旨,并在世家的支持下坐到了这个位置上时,他就已成了世家一派的人。
朝庭有一大半的官员都是世家子,他们享受着丰厚的政治资源,有坚强的后盾,爬得快,还不容易倒。有机会能成为这样的人,邓易自然不会傻得要拒绝。
世家出身的官员处处都在,算起来便是齐慕远、关嘉泽、梁先宽、方少华都是世家子,杜锦宁因为买进了许多田地和山地,也一跃而成了大地主,成为了官一代、富一代,几十年后,杜家也成了世家。认真说起来,她的立场跟这些世家是一致的。
只不过杜锦宁来自后世,她深知“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国泰民安的基石。为了这个,她肯定是要站到“只富我一个,逼穷一群人”的世家的对立面的。
不过站出来之前,杜锦宁首先要做的,便是保全自己。
她按步就班地上衙之余,思索了好几天,终于去找了齐慕远:“你祖父,现在对我是个什么态度?”
齐慕远一听就知道杜锦宁想问的是哪一方面。
他道:“他虽有些不高兴,但他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对我恨铁不成钢。他向来是极欣赏你的。”
杜锦宁也觉得,齐慕远暴露出他对自己的感情的事已经有那么久了,就算齐伯昆生气,估计现在也差不多消气了。
她道:“你回去帮我问问你祖父,说我想见他一面,可不可以。应允了并方便见面的时候,你派人在下衙的时候叫我。”
“好。”齐慕远点头。
过了两天,正好是沐休日,齐慕远派了人来,说齐伯昆今天有空,让她去齐府玩。
杜锦宁绕路去玉馔斋,打包了几样点心做礼物,这才去了齐府。
第676章 重农抑商,是否改变
齐伯昆与杜锦宁相处那么久,深知如果杜锦宁不是有重要的政事跟他说,是不会过来见他的。
他今天便特意去了湖心小亭,晒着春日暖暖的太阳,一面钓着鱼,一面等着杜锦宁前来。
杜锦宁跟着去迎她的齐慕远走到湖心小亭处,看到这一幕,她便笑道:“齐爷爷,您这鱼线下面是否有鱼钩啊?”
“没有。但老夫钓鱼的手段高超,这不,不一会儿就钓到了一条杜鱼。”
两人对视一眼,俱都“哈哈”大笑起来。
于是见面的尴尬就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玩笑中化解了。
大家谁也不提齐慕远的“基情”问题。
齐伯昆将下人都遣了下去,拿起杜锦宁带来的点心放了一块进嘴里,问道:“你今天来找我,有何大事?”
“前两日皇上叫了我去,跟我谈了土地兼并问题。”杜锦宁道,“我想知道齐爷爷的想法。”
齐伯昆用手指遥遥点了点她,笑眯眯地道:“你这小子,满肚子的花花肠子。你就不怕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不会。齐爷爷这么精明的一个人,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
“你知道还问?”齐伯昆瞪了她一眼,“这是不信任老夫么?”
“岂敢岂敢?”杜锦宁假模假样地拱了拱手,“我要是不相信齐爷爷,就直接去找皇上,而不是让齐慕远来问您了。想您也知道,皇上可是特意让吴公公跟御卫说,让他们给我通禀的。”
齐伯昆立刻嗤之以鼻:“得了吧,小狐狸。你这不是信任我,而是怕死,不想冒险。”
“君之不立危墙之下,小子我这是聪明的做法。”杜锦宁丝毫不觉脸红,大言不惭地道。
齐伯昆用手指点了点:“论脸皮之厚,我最服的就是你小子。”
“愧不敢当。天底下比我脸皮厚的大有人在,我这算什么?比起您老人家来,差的远了。”
“臭小子。”齐伯昆忍不住骂了一句,骂完之后就“哈哈”大笑起来。
他是真喜欢眼前这小子,聪明,灵气,还不忘本心,丝毫没有年轻人的浮躁。自家孙子喜欢杜锦宁,确实是挺有眼光,但他怎么就是个男的呢?
如果把齐慕远换成个孙女,他倒是挺乐意。有杜锦宁这样的孙女婿,他倒宁愿不要孙子。
齐慕远还不知道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自家祖父就这么无情地把他抛弃了。
他把茶泡好,将齐伯昆和杜锦宁面前的茶水酌满,便静静地坐在一旁看他俩斗嘴。
齐伯昆把点心咽下,端起茶饮了一口,这才道:“自打皇上登基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议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现在,便是先皇在位的时候,这个问题也被大臣们提出来过。毕竟随着大宋朝存在的时间越长,这个问题就越明显,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了。只是因为触及世家的利益,再加上先皇年纪大了,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想朝庭动荡,这才将这个问题压了下来。”
“世家大族就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后果吗?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杜锦宁问道。
“知道,怎么不知道?但利益所趋,又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齐伯昆叹了一口气,“世家收益多,开支也大。收入一旦减少,有些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你们想出什么方法?”杜锦宁问道。
齐伯昆也不瞒她:“从税收入手。”
杜锦宁点点头。
果然如此。
齐伯昆见她不作声,忍不住问道:“你小子鬼主意甚多。你来找我,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盯着杜锦宁,“不是也是从税收入手吧?”
“税收自然是要改革的。”杜锦宁道,“但如果这方面的阻挠太多,可以另辟蹊径。”
齐伯昆眼睛一亮,忙问道:“怎么个另辟蹊径法?”
“现在全国上下,眼睛全都盯着田地。要是把他们的目光从田地上挪开,不就好了么?”
“从田地上挪开?”齐伯昆皱起了眉头,“除非比田地收益的利润高,否则,他们怎么会舍得挪开?”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愣,看向杜锦宁:“你不会想打行商的主意吧?”
要说利润最多的,非行商莫属。
杜锦宁点点头:“正是。”
见齐伯昆皱眉望着她,她也调皮地学着齐伯昆的样子,皱起眉回望着他。
齐慕远在一旁看到,“噗嗤”一声,差点把茶水都喷出来。
杜锦宁这家伙,怎么这么可爱呢?
齐伯昆本来也忍不住想笑的,但听见孙子的笑声,他看了孙子一眼,默默地把嘴角的笑容压了下去,看向杜锦宁的目光里就带了点复杂。
杜锦宁心里大呼不妙,连忙开口将话题从危险中岔开:“我一直不明白,咱们大宋为什么还要重农抑商。当初商鞅提出这个的时候,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的,那是为了备战。可现在呢,情况已变,为什么还要得农抑商?”
“重农抑商可以把人口束缚在田地上,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也可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齐伯昆道。
“如果田地大部分在国家手里,在农民手里,我承认你所说的很有道理。可现在情况不是已改变了吗?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田地在世家手里,社会矛盾日日激化,这就到了不得不改变国策的时候了。”
“……”齐伯昆想要跟杜锦宁争辩,可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从反驳。
“放开路引,让商品流通;同时发展工业,让能流通的东西不再是初级产品,而是加工过的具有附加值的农副产品,这样朝庭的税收就完全可以从商业上而获得,不用死盯着田地的那些产出。一旦商业获利更大,世家紧捂在手里的田地价值就相应减少,这时候再来进行税收改革,阻力就小很多。而且,农工商齐下,三条腿走路,国家的经济政治才会稳定。”杜锦宁又道。
“咚”地一声,齐伯昆从座位上站起来,撞到面前的几案上,差点把几案给撞到。
可他顾不上这些了,两眼放光地盯着杜锦宁:“你刚才说什么初级产品,什么附加值,我没听懂,你再说明白些。”
第677章 你是妖孽好么?
杜锦宁用牙签叉起桌上的一块五香豆干,问齐伯昆:“这是什么?”她知道齐伯昆不喜欢甜食,却喜欢卤豆干,这是特意给他带的。
齐伯昆并不觉得杜锦宁这幼稚的问题是唐突他老人家,很认真地回答道:“豆干。”
“那么,黄豆就是初级产品,它是庄户人家从地里种出来的。如果说一斤黄豆能卖五十文钱;那么一斤黄豆做成多少斤豆干,能卖多少钱呢?”
齐伯昆想了想,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干脆转头对齐慕远道:“去,把厨房里的厨娘叫来。”
齐慕远正听两人说话听得起劲呢,哪里肯错过这么精彩的内容?但祖父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听。
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冲了出去,跟岸上的下人吩咐了一声,便又重新回到湖心小亭,速度之快,令齐伯昆和杜锦宁瞠目结舌。
杜锦宁默默地闭上了嘴。
想当初,她娘陈氏和姐姐们就是靠做豆干支撑起最困难的时光的。这些豆干还是她们杜家的秘方,后来送给杜方菲的婆婆谢氏去做,现在成了许家的点心铺子玉馔斋的特色产品。对于一斤黄豆能做多少豆干,获得多少利润,她再清楚不过了,根本不用去问厨娘。
她刚才问那话,不过是引起思考的一种手段,根本就不是向齐伯昆索要答案。
可齐家祖孙似乎忘了这一点。
“继续,你们继续。”齐慕远见杜锦宁不说话,连忙做了个手势。
他正听得上瘾呢。
齐伯昆跟杜锦宁对视一眼,不由笑了起来。
杜锦宁干脆吊他胃口:“等厨娘来,不急。”
齐伯昆心里虽然着急,却也喜欢逗孙子,便也点头道:“对,不急。”
齐慕远瞪了祖父一眼,想了想,又瞪了杜锦宁一眼,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坐下来,也吃起豆干来。
不一会儿,厨娘来了,齐伯昆问她道;“一斤黄豆能做多少豆干?利润有多少?”
厨娘还以为老太爷想吃什么东西,特地叫她来吩咐呢。
一听问的是这个,她愣了一愣方才道:“豆干?这个奴婢没有做过。”
看到齐伯昆沉下脸来,似乎很不高兴,大少爷也一脸失望的样子,厨娘想了想,忙道:“一斤黄豆做多少豆腐我知道,奴婢娘家以前就是做豆腐卖的。”
齐伯昆的脸色这才好些,道:“那你说说。”
“奴婢家做的是嫩豆腐,一斤黄豆能出五斤左右的豆腐,利润大概是十五文钱。这还不算做豆腐剩出来的豆渣和油皮。”
齐伯昆便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点点头,表示同意厨娘的话。
她道:“黄豆是农产品,而用黄豆做出来的豆腐就是农副产品。那么这其中所创造的利润,就是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个附加值里包括做豆腐的人工、技术以及动力消耗等。”杜锦宁道,“庄户人家把黄豆卖给豆腐坊的时候,咱们要收一次税;等豆腐坊将做好的豆腐售卖出来的时候,咱们又收一次税,而且所收的税比卖黄豆时要高。由此可见加工业和商品流通的重要性。所以咱们不光要重商,还要重工,如此,咱们才不会被世家扼住喉咙,被他们所控制。”
“要是世家也行商呢?齐伯昆道。
“那岂不是更好?”杜锦宁笑道,“其实就算朝庭重农抑商,世家也没有不行商的。您回头想想,哪个世家不开着各种铺子,再把田地里所出产的粮食进行再次售卖的,从而从中牟取暴利的?比如卖粮,庄户人家就直接把粮食卖给米铺;而世家则可以自己开米铺,这又赚了一层利润,还可以依据米价的高低进行居奇。所以朝堂抑商,不过是抑制了小老百姓。世家有的是空子可钻。”
齐伯昆哑口无言。
“你说的这些有些复杂,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甚大。你别急,且容我好好想想。”齐伯昆摆摆手,
杜锦宁挑眉。
影响能不大么?这已是社会形态的问题了,要让这个架空大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过渡,她容易么?
“我只提出一些设想,算是抛砖引玉吧。这些想法是否能实施,具体如何实施,这就是齐爷爷你们这些肱骨之臣所要思考的了。如果齐爷爷没什么事,我就告辞了。”杜锦宁潇洒一揖,就打算撒丫子走人。
“嘿,你小子,放一把火就想跑,哪这么容易?”齐伯昆却叫住了她,“你在这儿吃午饭,下午跟我进宫一趟。这些都是你提出来的,想直接甩给我,门儿都没有。”
杜锦宁摆摆手:“齐爷爷,您看我这小胳膊小腿的,才被折腾完一次,真经不起第二次折腾了。所以能不出风头,我还是尽量不出风头的好。您就受点累,替我把话转达了就是,我的名字您也别提,只说是您想出来的。都是为了大宋和皇上,您说是不是?国泰民安,是咱们共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过程如何并不重要,对吧?”
“滑头!”齐伯昆道。
话虽这么说,但他知道杜锦宁说的也有道理。
因为点状元之事,世家对杜锦宁伸了一次手;如果这些观点竟然是杜锦宁提出来的,那么世家会如何对待杜锦宁,那就难说了。
如果杜锦宁是世家子,为自己家族着想,冒险出这么一次风头,再受家族保护,那还说得过去。可杜锦宁根基实在太浅,品级又太低,世家想要出手,便是他跟皇帝两人一起都不一定护得住。那些人可是无孔不入的。拿杜锦宁没办法,将方少华和许成源甚至鲁小北拿出来做文章,也够杜锦宁喝一壶的了。
所以这个风头,杜锦宁还真不能出。
“皇上不是拿土地兼并的事来问你吗?你把答案给我了,你拿什么回答?”他问道。
杜锦宁耸耸肩:“到时候就说不知道就行了呗。你们几十上百年都没研究出好办法,我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又能懂什么?”
“……”
齐伯昆和齐慕远听到这厚颜无耻的话,齐齐感到无语。
十五岁的小孩子?逗谁呢!你特么的是妖孽好么?这心性沉稳的,老年人都不如!
第678章 蜕变
“行,我知道了,我会保护好你的。”齐伯昆郑重道,“不过你的功劳我可不好意思要,我会私底下告诉皇上的。”
杜锦宁就知道齐伯昆是这样正直的人,所以才会来找他,并且把话说得那么大方。
她倒不是看重这虚名,而是功劳多了,以后一旦她女扮男装的事暴露,这些东西没准就能保命。
一边是皇帝的面子,一边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卓绝贡献、以后还会继续做贡献的杰出人才[嘿嘿,脸红],赵晤更看重哪一个,自然不言而喻。
更何况,两者又不是不能得兼。只要使个法子让她死遁、再给她换个身份,既然能挽救人才又能挽救面子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个功劳,她还真不能如此大方的让出去。
只不过,她做事一向走一步看十步,她跟齐伯昆所说的话只算是起到引子的作用。赵晤听了齐伯昆的话真动了心想要改革,必然还想知道具体该如何做。而这个,就不是齐伯昆这样的古人一下子能想明白透彻的了,到时候还得问到她头上。就算齐伯昆一时起了贪心冒领了她的功劳,到那个时候还得吐出来还给她。
所以她稳得很,乐得说句漂亮话。
齐伯昆是个急性子,杜锦宁的话引得他热血沸腾,他一刻都等不急要进宫去禀报皇上。
杜锦宁便也起身,打算跟他一起出门。
齐慕远想留她多呆一会儿,可张了张嘴,还是没说出口。
他怕齐伯昆对杜锦宁有意见。
而且就在刚才杜锦宁侃侃而谈、最让他折服的时候,他也想通了。杜锦宁是要做大事的,他如果喜欢她,就应该自身强大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她、帮助她,而不是用这种小情小爱去干扰她。他要位及人臣,他要让所有的世家与豪门贵族都不敢动杜锦宁一根毫毛,这才是真正的喜欢她、爱她。
杜锦宁还比他小两岁,现在就开始用她的头脑改变整个大宋,他又岂能落后太多?他要赶上她,与她并肩而立,用自己宽厚的臂膀给她遮风挡雨,让她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同时,他也要建立自己的功业。
他回到书房,翻开自己案头一个个卷宗,从里面挑出几个名字,写在了纸上,招来马彪,将纸条递给他:“你依着这些地址找这几个人,许以重利,把他们带到我面前来,我有大用。”
说着,他又递过去一个盖了自己印信的字条:“你在账上支五千两银子,当作这次的费用。不够你派人回来告我。”
想了想,他道:“你跟刘高一起去。”
马彪望着纸条上的人名,惊疑不定。
他一直护卫着齐慕远的人身安全,跟齐慕远追查过不少案情。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些人都是坐过牢后来刑满被释放了的。这些人虽然大多是鸡鸣狗盗之辈,但归纳起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有一身十分特殊的本领。
比如这个王二,是个开锁大王,什么样的锁在他手里,不用几息功夫就能打开;比如这个张婆子,别看不起眼,就是个乡村里装神弄鬼的神婆,但却是个制作迷幻药的高手。她制作的不同的迷幻药能迷惑人的心智,那些人会按她的指示做出相应的举动来,等人清醒后,对自己做过的事还不自知,端的十分厉害。
当时查案的时候,因为有些人在案情里并不是重要人犯,他也只是惊叹一下,觉得高手在民间。没想到自家少爷这么有心,竟然把这些人都查清楚了住处,还牢牢地记了下来。
“少爷,您叫这些人来做什么?”他问道。
齐慕远没有回答,只默默地望着他,面无表情,目光锐利。
马彪心里一凛,骤然发现少爷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小小少年了。眼前的这个青年,身高都快赶上他的,身材虽不见如何魁梧,但他深知衣服下的那具身躯具有怎么样的力量与爆发力。在武力上,齐慕远已能跟他打成平手不落败相了。
最重要的是,这位他看着长大的少爷,平时看着不声不响,但感觉之敏锐、目光之犀利,头脑之灵活、手段之果断,完全不是他能比拟的。
他不能再以看小孩儿的眼光去看待这位小主子了。
“对不住,少爷,是小人无状,僭越了。”他拱手一揖,身子矮了下去。
“知道就好。照我说的办就是。”齐慕远的声音淡淡的,不带任何感情。
“是。”
目送着马彪离去,杜锦宁这才收回目光,在砚台上慢慢磨了墨,开始一个个罗列他怀疑的对杜锦宁出手的世家的名单。
他知道,对于是谁出的手,皇上和祖父心里都有所猜测,无非就是那几个大世家里其中的一两家,或者全都参与了。他们忌讳他们的权势,不敢轻举妄动。他自己的力量现在还不够强,不能正面与他们抗衡,但做点小动作还是可以的。
……
皇宫里,赵晤听了齐伯昆的话,比齐伯昆的反应还要强烈,连声道:“宣旨,去把杜锦宁叫来,我要跟他好好详谈。”
齐伯昆知道这些上位者的忌讳,并没有说杜锦宁先找了他说了这些建议,而是说杜锦宁思考土地兼并问题时,有好多东西不了解,所以特地去问了他。在两人聊天的过程中,杜锦宁忽然有了灵感,提出了这样的构想。他听了激动不已,立刻递牌子进宫求见。
这会子他就劝赵晤道:“皇上,老臣之所以没有带着他来,就是因为不想把他暴露在世家面前,免得出了什么意外。不如咱们先讨论讨论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看看可不可行,如何实施。到时候有什么问题,您再召他过来问上一问。”
“还是齐爱卿考虑得周到。”赵晤点了点头。
听到杜锦宁的这个构想,他越发珍惜杜锦宁这个人才了。他得把她好好保护起来,免得有人伤害了她去。
他召来了两个御卫:“你们暗中保护杜锦宁杜大人,不得让他受到丝毫伤害。”
想了想,他又道:“这事暗中进行即可,不必惊动杜大人。”
第679章 靠人不如靠已
当两位御卫悄悄来到杜府,并从下人口里偷听到杜锦宁的院子所在时,便一路潜行去了那里。
然后两个御卫就有些傻眼。
一般这种古代宅院,因为比较宽敞,一般门前屋后都会种上一些树,这样环境好,能遮挡夏日的阳光,而且还有果实或花香,一举数得。
可杜锦宁这院子,你说环境不好吗?绝对说不上——四面墙头上爬满了蔷薇花。现在正是春天,花朵又大又多,一眼看过去就如同花朵组成的瀑布,美丽得十分让人惊艳。
除了墙上的蔷薇,院子中间还高低错落地种了一些灌木和花卉。可都十分低矮,最高的灌木也只有半人高,而且还只有一小簇,夹杂在各种观叶或观花植物里,形成一个组合与小小的花境。
御卫甲忍不住道:“这怎么搞得跟皇宫一样?”
他说的一样,并不是说杜锦宁的院子跟皇宫一样富丽堂皇,而是跟皇宫里一样没有一棵大树——皇宫为了防止刺客藏匿,是不种大树的。杜锦宁这院子也是,不光没有大树,连棵小乔木都没有。而四面墙上那些蔷薇看着漂亮,却是带刺的。谁要想翻她的院墙,那擎等着被扎着满身都是窟窿吧。
“你说这杜大人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啊?”御卫乙道,“要不,怎么把院子防卫得这么好?”
御卫甲瞪他一眼:“别乱说话。”
光是从皇上派他们来保护杜锦宁,就可以看得出这位新科状元很得皇上的看重。所以这话不能乱说。万一被人听到传到皇上耳里,为了表示对杜大人的信任与尊重,皇上没准就让他们的脑袋搬家。
御卫乙也知道自己失言。
他们做御卫的,该看的不该看的都看得太多,要是不把嘴巴闭紧点,绝对活不长。
不说这事,两人却有些发愁:“怎么办?”
杜锦宁的院子外面倒是有树,还挺大,不过距离她的院子有些远。要是杜锦宁在院子里出了什么事,他们怕是不能及时发现。
两人之中,向来是御卫甲拿主意。
他道:“白天咱们就在树上呆着,晚上再到他屋顶去。有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