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锦宁不由好笑:“陈主事说谷贱伤农,不过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比如他家有一百亩田地,稻谷的价钱低了,他赚的钱不光没多,可能还少一些。这于他而言,确实是谷贱伤农。不过这个农不是庄户人家,而是拥有农田的地主们。”
  她抬起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直视关乐和:“可老师您想想,这天底下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如果我还是在田地里刨食的庄稼汉,手里有三亩田地,田地的稻谷产量多了,虽说卖不出价钱,但我自己的口粮是不是就多了?”
  “除了庄户人家,还有城里的贫民。他们每个月同样赚个三五百文钱,稻谷的价钱低了,那是不是就可以买更多粮食、不用饿肚子了?”
  杜锦宁扬起眉毛:“天下无饥矣,这是多少皇帝都致力达到的目标。现在粮食产量亩产增加了,难道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只有‘何不食肉糜’的仕大夫才能分辨不出好坏吧?皇上心怀黎民,是不会被这种言论所蛊惑的。陈主事跳得越起,就越显露出他的无知与自私,皇上看他不爽,一个命令他就得滚出工部去。”
  关乐和摇摇头,面上仍露出担忧的神色:“虽说陈主事无知,但他却是士族的一员,他的心声,便是世家大族的心思。现在大量田地都把持在世家大族手里,你这做法,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是不会让你好过的。”
  历朝历代,多少利国利民的政策出台,最后都受到了阻挠,无疾而终,这样的事例不要太多。比如唐朝僧寺大量侵占田地,导致国家的税收骤减,唐武宗最后还是靠着血腥的“灭佛”来达到目的。
  搜索书旗吧,看的书!


第614章 将计就计
  杜锦宁微微一笑:“您多虑了。”
  她抬起眸子:“不管是再生稻,还是双季稻的推行,也只是让粮食多了而已,对于世家大族的利益,还真没多大的触动。他们又不是死人,难道一定要在田地里种稻谷吗?米粮的价钱跌了,他们自然会种别的经济作物,比如种花生、大豆来榨油,种棉花来织布,还可以种桑叶来养蚕,多的是可以种植的东西。”
  “以前要保证粮食产量,所以朝庭才规定多少田地要种粮食,多少田地可以种经济作物。可如果粮食亩产增加了,朝庭完全可以把这项规定给取消,如此一来,世家大族们的利益不就得到保障了吗?这些根本不用咱们去操心,这些世家大族自然会去跟皇上抗争,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毕竟田地增产,于天下大利,他们不可能为了一已之私去阻挠,他们也阻挠不了。退一步再争取个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就容易多了,对大家都有好处。皇上为了坐稳那个位置,是不可能不答应的。”
  关乐和点点头。
  他着实没想到,自家弟子不过是写一本话本而已,却已把问题想得这样深、这样远了。如此,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杜锦宁见他脸上表情松弛下来,她的语调也越发轻快:“老师您放心,我作任何一件事都会走一步看三步的。我不会自不量力地去跟世家大族敌对。改革社会制度,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是皇上的事。我只想通过农事,让天下人有饭吃,有衣穿,如此而已。”
  “锦宁……”关乐和被杜锦宁这番话说得心潮澎湃。
  他发现自己对弟子的了解还是不够。倒是齐伯昆,多次在他面前夸赞杜锦宁,说她有大局观,是个心怀天下的人。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这件事,你放心大胆地去做吧。有不好的言论,老师和你齐爷爷都会帮助你的。想来,静王也会为你说话奔走的。”关乐和道。
  他此时,已经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
  且不说杜锦宁的谋划一环扣一环,极为深谋远虑;只说她这样心怀天下的胸襟,连齐伯昆都为她折服,从而替她张目,更何况赵昶与赵明月呢?这孩子,有才识有眼光有胸襟,背后还有人支持,不知以后会走得有多远呢。
  “多谢老师。”杜锦宁站起身来,深深作了一揖。
  关乐和赶紧虚扶了她一把,道:“行了,你回去吧,你还没吃饭呢。陈主事那里我知道该怎么做。他敢在背后给你捅刀子,我是不会心慈手软的,定要让他落个好下场。”
  听得这话,杜锦宁不由一笑:“如此,那弟子就告辞了。”
  她还真的饿了,行了一礼后便干脆利索地掀开车帘,下了马车。
  不过杜锦宁的感官向来十分敏锐,从马车里一出来,她的目光就落到巷子一个夹缝里,眼看着一个脑袋飞快地缩了回去。
  杜锦宁眉毛一挑。
  那人虽缩得快,可她还是认出来了,关嘉兴来这里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关嘉泽是个性格外向的,家里的事他不会往外说,但这个“外”并不包括杜锦宁。杜锦宁就跟他的垃圾桶似的,他家里有什么事心里不痛快了,他都会跟杜锦宁诉说。
  所以近来孔氏和孔家逼得关正祥焦头烂额的事,杜锦宁是知道的。以前关嘉兴在太学里遇上他们,总是目光阴冷地盯他们一眼,就擦身而过。可近来他的目光里带着犹豫,似乎是想上前跟关嘉泽和解,却又心有不甘。
  大概是因为关乐和一直跟关嘉泽母子几人生活在漓水,所以他上京之后,关嘉兴对这个四叔也很不友善与亲近,见了面最多打声招呼,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
  这会子他却跑到这里来偷窥,是个什么意思?
  杜锦宁心念盘算了一下后,大约就猜到了关嘉兴的打算。
  她眼珠转了转,故意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老师,我回去了。话本的事您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的。”说着,她跟小厮和车夫打了声招呼,径直回太学去了。
  关乐和觉得奇怪,从马车里出来看了看,又问小厮:“刚才是不是有人在这里?”
  小厮还真没看到关嘉兴,摇头道:“没有啊,刚才巷子里就没人来。”
  关乐和想不通杜锦宁走之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最后决定不想了。
  反正杜锦宁是作者的事不用藏着掖着,刚才她那句话便是被人听了也无妨。
  关嘉兴看着关乐和的马车慢慢驶出巷子,最后消失在视野里,他拧眉想了想,回到太学门口,找到他的小厮——太学里是不允许带下人伺候的。不过因为要送东西传话,少爷们的小厮往往都会守在太学门口的茶馆里,好方便少爷使唤。
  关嘉兴吩咐小厮道:“你去陈少爷那里一趟,叫他问问他爹,今天工部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跟话本有关的。问完回来你直接回关家,我一会儿回家一趟。”
  小厮应声去了。
  杜锦宁远远地看着这一幕,见关嘉兴的小厮走了,她也吩咐青木道:“跟着他,看他去了哪里。半个时辰后我从太学出来找你。”
  半个时辰后,青木回来了,禀报杜锦宁道:“关家那小厮去了工部的陈主事家,就是跟您争买宅子的那个陈主事。”
  杜锦宁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她说呢,那次关乐和跟史昀说得好好的,那处宅子留给她,怎么陈主事会知道并且跑去跟她竞争,原来是关嘉兴这个内贼搞的鬼。
  她想了想,转身进了太学,找到关嘉泽把事情跟他说了,道:“那宅子我无所谓,但关嘉兴跟老师的竞争者勾结起来对付老师,这做法也太恶心了。”
  关嘉泽一听怒极,站起来就想回家去找关乐和。
  杜锦宁一把拉住他的胳膊:“老师刚才已回家了。你不回关家许久,这时候回去,你爹定要抓着你絮絮叨叨。反正事情也不急,不如明日傍晚下衙的时候咱们到工部门口等老师,再跟他说这件事。”
  关嘉泽不知杜锦宁心里另有盘算,点头道:“好。”


第615章 兄弟俩
  因兄长妻妾不分,关乐和自上京以来,跟兄长一家吃过一顿饭后,就再不肯跟他们一起开伙,而是另辟了一处厨房,自已差人买菜,自己买了个厨娘做饭。他家虽跟关正祥住在同一座宅子里,但因另开了门,其实跟比邻而居也没多大区别。
  这日跟杜锦宁分了手,他乘马车回家,也没回关正祥那边,而是直接回了家。
  却不想他刚吃过了晚饭,那边关正祥就派人唤他了。
  关乐和只得放下茶杯,从角门过去,去了关正祥外院的书房里。
  “二哥,吃过饭了吗?”他进门拱了拱手,问道。
  “刚吃饭。我估摸着你也刚吃饱饭,便让人唤你过来,咱兄弟俩聊聊天。”关正祥笑呵呵地道。
  他又拿出一个白瓷罐子:“前两日有人送了点好茶给我,四弟你尝尝。”
  关乐和瞥了那茶叶罐一眼,轻挑了一下眉毛,没有作声。
  杜锦宁和齐伯昆、袁修竹合伙开的茶生意他虽没有参股,但每年新茶上市,杜锦宁都会送几斤最好的茶叶给他。即便师徒俩分开两年,送茶叶的举动杜锦宁也从未间断过。
  得了好茶,他自然是要送给兄长两斤的。而杜锦宁的茶,无论是品质还是炒制工艺,都是大宋最顶尖的了。她送给关乐和的那种茶,因口感鲜爽回甘、香高持久,口感极佳,且供不应求,杜锦宁又讲究品牌效应和饥饿营销手段,现在市面上已炒到三百两一斤了——杜锦宁新买的面积十分宽敞且地段也不错的宅子,也才值两三千两银子呢,可见那茶叶的金贵。
  现在,关正祥竟然拿出个罐子,说别人送他的好茶,还在关乐和面前显摆,关乐和真不知怎么说才好了。
  见关乐和不作声,关正祥的眸色沉了沉,将茶叶罐递给小厮,让他泡了茶来。
  他自己收拾好情绪,这才开了口:“我听说,城里出了个话本子,教人如何种田的,现如今许多人已效仿那上面的法子种了再生稻了?”
  关正祥身为礼部尚书,知道这个消息倒也没什么,关乐和点了点头:“正是。”
  “你们工部有些人觉得这人没有通过朝庭,就胡乱把这些写进话本里去,引起民众跟风,扰乱市场稻米的价钱,所以提议要把写书的人抓起来治罪?”
  关乐和看了兄长一眼,遂又点了点头:“正是。”心里却琢磨关正祥到底想要说什么。
  说实在的,关正祥这人吧,跟别的政客不同,他颇有点书呆子气,心眼子不多,但学什么却很钻得进去。当年也是以十九岁的年纪,一举夺得了状元名头,可谓春风得意。
  因他心眼子不多,能力却不错,倒挺受上司青睐,这些年做官做得也极顺畅。
  可巧的是,原来的礼部尚书是二皇子的拥趸,新皇上台之后,他就被清算了。待到提拔新礼部尚书的时候,正值与大食和高丽两个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时期,而关正祥正是礼部懂得这两国语言不多的官员之一。由他带着官员们跟两国谈判,很顺利地将贸易谈了下来。
  赵晤新上位,手上缺人手,见关正祥能力似乎不错,而且为人老实,在夺嫡斗争中也没牵涉其中,便将他提为了礼部尚书。
  可大概就是顺风顺水惯了,妻妾问题闹得皇帝都过问了,自己也轮为了朝中笑柄,关正祥竟然还不肯悔改,实在是让关乐和为之扼腕。
  也就是说,关正祥不是像齐伯昆那种八面玲珑、极有手腕的政客,他因太过专注于手上的事,很少去过问与礼部无关的事情。
  再生稻的事,因为闹得沸沸扬扬,关正祥知道此事不奇怪;可陈主事才于上午在工部说要处置的作者,关正祥就知道了,还特意唤他来问话,这就不得不让关乐和多想,总觉得有人特意将此事告诉关正祥,以达到什么目的似的。
  关正祥不知道弟弟已起了警惕之心,仍按着自己的节奏继续问道:“我听说,你那个弟子杜锦宁十分会写话本,而且在农事上也极有天份,还立志以后要做大司农?”
  提到杜锦宁,关乐和心里的那根弦一下子绷紧了:“二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关正祥笑了笑:“泽哥儿许久没回家,老住在外祖家也不是个事儿。他姓关,不姓孔,长期住在孔家像什么话?他自小跟着你长大,你说话他一定听。不如你帮我劝劝他,让他沐休的时候回家里来住。”
  关正祥的话题跳跃性太大,关乐和开始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待他转过弯来,一股怒意直冲心头。
  他的眼眸一下子沉了下来,带着寒意望着关正祥:“二哥,我原就说过,你后宅的事,我一个做弟弟的不方便插手。你想让泽哥儿回家住,那你就去跟嫂子好好说。嫂子的性子要强些,却不是不明事理的。只要你服个软,她也不可能真跟你闹僵。”
  担心哥哥在妻妾问题上犯糊涂,阻碍了自己的前程,关乐和以前就苦口婆心劝过关正祥。现在这话也不过是老话重提而已。
  话虽仍是原来那话,但说话人的心境已大不一样。
  以前他是为兄长着想,为他着急;而现在,关乐和说完那话后,眼眸紧紧地盯着关正祥,想知道这位兄长是不是真让自己那么失望。
  关正祥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没注意到弟弟的神色有变。
  他用手敲击着桌面,似乎有些犹豫。不过他很快就下了决心,开口道:“泽哥儿跟杜锦宁亲如兄弟。现在两人在太学里又形影不离。如果杜锦宁出了事,必然会连累泽哥儿。所以我希望你劝泽哥儿还是搬回家里来住的好。否则,杜锦宁的事一旦传扬出去,可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你这个老师,以及泽哥儿,都得受影响。你让泽哥儿回家住,你自己近期也别去找杜锦宁了。如果可以,你最好跟他撇清关系。”


第616章 争执
  “这可能不行。”关乐和眼睛微眯,“我跟泽哥儿都是极重感情的人。杜锦宁既是我弟子,也是泽哥儿的好兄弟,我们万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背信弃义,与他断绝来往。”
  他直视关正祥:“我实没想到二哥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是不是有一天我出了什么事,二哥也会跟我断绝兄弟关系,撇清一切牵扯?”
  “不不不,你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关正祥的额上冒出了冷汗。
  “那二哥是个什么意思?”关乐和问道。
  “我、我就是想让你帮我劝劝泽哥儿,让他回家来住。”关正祥生怕再说什么让弟弟误会的话,干脆把自己的用意挑明。
  关乐和却不打算放过他,盯着他道:“刚才那话,是谁让你说的?”
  “哪有?”关正祥移开目光,“是我口误,说错话了。”
  说完他看向关乐和,十分诚恳地道:“四弟,我的为人你还不知道吗?我是那种势利的人吗?我要是势利,我早就跟孔氏和好,而把黄氏送到庄子上了。”
  “对,你不是势利,是情圣。”关乐和冷冷一笑。
  他站了起来,盯着关正祥:“二哥是不是还有一句话没说,如果我没能劝动泽哥儿回家住,你就要把杜锦宁是的作者的事宣扬得人人皆知?”
  关正祥瞳孔一缩,不敢置信地看着关乐和。
  关乐和便知道自己猜中了。
  两人一起长大,他的兄长他知道。关正祥自己是不会起这种心思的,但架不住有人挑唆,而关正祥还耳根子软地听进去了。
  关乐和失望着摇了摇关:“哥,你这是为了一个女人,连兄弟和儿子都不要了?行,你不要我们,我们也绝不往你身边凑。等我找到宅子,我即刻搬出去。”
  说完,他一拂袖,转身出了书房,大步离去。
  关正祥慌了,冲着他的背影一个劲儿喊:“四弟,四弟,我没那个意思,我怎么会做那样的事呢。四弟,你听我说,你听我解释……”
  可关乐和哪里听他说话?心里恼怒,脚下走得飞快,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踪影。
  从角门回到自己家里,关乐和停住了脚步,吩咐小厮道:“你去打听一下,看看下午是谁来过这里。”
  关正祥的性子他是极了解的。这人基本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即便现在做了礼部尚书,但除了他自己那一摊子事,其他事他都不关心。
  而工部内部的事,因为关系着大家的乌纱帽,并没谁敢在还没下定论的时候就四处嚷嚷,让别的部门看笑话。偏关正祥就消息灵通地知道了,而且还生出了拿这事来威胁他的心思。
  小厮跑去门房问了一通,不一会儿就回来禀道:“在您回家之前,嘉兴少爷回来了。”
  “好,很好。”他冷笑道,瞒眼失望之色。有对关嘉兴的失望,更有对兄长的失望。
  “你去史老爷那里一趟,让他给我寻摸着合适的宅子,我要搬出去。”他吩咐道。
  他话声刚落,就有一个下人进来禀道:“四老爷,二老爷说要见您。”
  “不见。”关乐和道。
  见那下人还站在原地不动,关乐和眉头一皱:“还有什么事?”
  “二老爷说,如果四老爷不出去见他,他就要不顾规矩地闯进来了。”
  “好,很好。”关乐和本就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这些人在漓水县的博阅书院修心养性,已经学会不轻易动怒了。可这会子他的怒气却怎么也抑制不住。
  他吩咐小厮:“去跟太太说,让她收拾东西,我们即刻就搬出去。”
  小厮问道:“老爷,我们搬到哪儿去?”
  “别院。”
  小厮犹豫了片刻,还是应声出去传话了。
  所谓的别院,一般都是建在比较偏僻且风景比较好的地方。如果住到别院去,关乐和上下衙就不大方便了。
  但这里关乐和却是一刻都呆不下去。
  ……
  太学里,杜锦宁坐在自己房里,面前摆着一本摊开的书本,但她的思绪却不在书本上。
  “杜锦宁。”门外传来关嘉泽的声音。
  杜锦宁走过去,将门打开,问他道:“怎么了?”
  关嘉泽对杜锦宁不喜欢别人进她的房间这个事很是无奈。
  他站在门口,道:“我静不下心来,我想去把关嘉兴的事跟我四叔说一声,免得他被蒙在鼓里,上当受骗。”
  “你要回去?”
  关嘉泽点点头;“我直接去找我四叔,不回关家。”
  “行,我知道了。”杜锦宁望着关嘉泽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


第617章 决定
  关府里,关四太太听到小厮传话,说要她收拾东西搬家,立刻让下人们行动起来。
  她早就不想在这乌烟瘴气的关府呆下去了。想一想隔壁正院里是黄姨娘当家,她就浑身不自在。再者,她性格温顺,只要关乐和做出来的决定,她都会顺从地去做。
  可关乐和的管家听了这消息,赶紧匆匆去见关乐和。
  “老爷,您这一搬出去,二老爷的处境就更尴尬了。本来皇上给他下了命令,他现在还没遵从,就有许多人打算上折子弹劾他了,只是还没到皇上给的期限,暂时按捺住而已。现在连您都搬走,那些人就更有话说了。二老爷再糊涂,他也是关家人。他好不容易当上礼部尚书,才多久呢,就被皇上给撤了职,这对关家、对您都没有好处。”
  “既知道没有好处,他还这样做,他把关家、把我、把泽哥儿兄妹当成什么了?”关乐和没好气道,“现在不是我搬不搬走的问题,而是他醒不醒悟的问题。他要再这么糊涂下去,我就算在这里住下去也没任何用处。”
  “唉,虽说如此,但咱们也不能在这个当口搬走不是?被人说起,总是不好听。”
  “我不在这个时候搬走,什么时候搬走?等他被皇上罢了职的时候吗?”
  管家摇摇头:“老爷,您错了。如果二老爷真被皇上罢了职,而且没有起复的可能,那么前面那个院子,就是您去住了,何来搬走一说?”
  关家这个祖宅,不属于关家任何一个人。祖训上规定这宅子必须是关家人里,官做得最大的那人来住。
  关正祥从十九岁考上状元,仕途一路顺利。其他关家人即便官职他之上的,但因为不在京中任职,这宅子就一直由关正祥住着。后来关正祥一路升迁,是关家人里官职最高的,住这宅子更是名正言顺。
  可如果他的官职被撸,不用关乐和出面,关家的长辈就会跳出来让他搬出这宅子,让给在京中任职中官位最高的人住。而关家人中,只有一人与关乐和的正五品比肩的,但那人年纪比关乐和大,能力也不强,只是熬资历熬上了这个品级,上升空间不大,到时候有资格住正院的,就只有关乐和了。
  关乐和皱着眉:“这样不好。”
  “祖训如此,老爷您难道要顾着情份,不顾规矩不成?关家两百年来执行的规矩,您不遵从,您要做关家罪人不成?”管家劝道,“与其到时候搬进来让二老爷更加难堪,您还不如一直住在这里。到时候,也只是您跟二老爷换个院子,让他来这里住,您去前面住,如此他也没那么丢脸了。当然,二老爷自己想搬出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关乐和被管家说得动摇起来。
  虽说他对关正祥刚才的言行很是心寒,气头之上恨不得马上搬出去,但他心里还是念着兄弟情份的。这会子经管家这么一劝,他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他长叹一口气,疲惫地挥挥手:“行吧,你过去跟太太说,就说先放下,不搬了。”
  管家舒了一口气,行了一礼正要出门,就听门房来报:“老爷,泽少爷来了。”
  关乐和与管家都一愣,转头看了看天色。
  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暗了,再过一会儿估计路看不清楚了。
  虽说宋朝不宵禁,但这时候没有路灯,老百姓家里为了省些灯油,基本都是吃过饭后不久就歇息了。天黑之后四处都黑黢黢的看不清路,所以这种时辰,是很少有人在外面走动的。
  如果没有急事,关嘉泽不会这时候过来。
  “快请。”关乐和道,又转头吩咐管家,“你且在这里等着,要有什么事,也不用再派人去叫你。”
  管家应了一声,站到了一旁。
  不一会儿,关嘉泽就进来了,拱手行礼道:“四叔。”
  关乐和点了点自己身边的座位,示意关嘉泽坐下,问道:“出了什么事?”
  关嘉泽便将关嘉兴跟陈主事勾结的事说了。
  关乐和气的不行。
  他说呢,史昀那人做事一向靠谱,怎么在给杜锦宁买宅子的时候出错,却原来家中出现了内鬼。
  再一联想到关正祥刚才说的话,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惊叫道:“不好。”
  关乐和因做山长,一向要求自己稳重,关嘉泽很少看到自家四叔这惊慌失措的样子。他不由也紧张起来,站起来问道:“怎么了?”
  关乐和是关心则乱,刚才一听关嘉兴跟陈主事勾结在了一起,关正祥又口口声声声说他知道的作者是杜锦宁。关乐和就担心陈主事明儿一早会把这件给捅到皇上面前去。
  可转念一想,杜锦宁说了这事被皇上知道也不打紧,而且陈主事背着工部尚书越级把消息往上递,犯了为官之大忌,到时候皇上不理他,工部尚书要收拾他,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这么一想,关乐和便又放松下来,坐下摇头道:“没事,没事了。”
  关嘉泽见四叔这一惊一乍的样子,心里越发担心,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关乐和却不欲多说。
  杜锦宁没有亲口把她写的事跟关嘉泽说,在消息传开之前,他也不好多这个嘴。
  他凝望着这个从小跟着自己长大孩子,问道:“泽哥儿,如果你爹被罢了官,你会不会难过?”
  关正祥被人弹劾的事,关嘉泽也知道。
  他嘴角一勾,露出一个嘲讽的笑意:“难过?有什么好难过的?他品居二品,于我而言有什么好处?该难过的应该是关嘉兴吧?他爹没了官职,他就什么都不是了,也省得他整日在太学里耀武扬威的惹祸。”
  关乐和见他说的轻松,眼里除了憎恨,再没半点父子温情,他就知道只怕关嘉泽心里恨不得关正祥早点被罢官才好。
  他暗叹一声,点头道:“行,我知道了。”
  他转头吩咐管家:“去跟太太说,让她继续收拾东西,明儿一早就搬家。”


第618章 负荆请罪
  管家一惊:“老爷。”不是刚刚才说好的吗?怎么一会儿功夫又改了主意。
  “搬出去!”关乐和沉下脸,“关嘉兴都敢跟我的政敌勾结起来害我,而二老爷不光没喝斥他,反而听他的话来威胁我。这样的人,我还给他面子做什么?呆在这个家里,哪天被人害了性命都不知道。”
  管家一想也是。
  他身为管家,老爷朝堂之事他也是极关心的。陈主事与自家老爷不和,两人因竞争官位而结仇。关嘉兴竟然还私下人给他递消息,让他来害自家老爷,关正祥作为他爹也脱离不了干系。与其保着关正祥的官职,纵着关嘉兴胡作非为,还不如这个关家由自家老爷来当。
  他应了一声,转身就要去传话。
  “等等。”关乐和叫住他,转脸向关嘉泽问道,“天色太晚,不安全,今晚就在四叔这里住了吧?”见关嘉泽犹豫,他又道,“放心,前头不会知道。明儿个一早你就跟我的马车一同离开。”
  关嘉泽跟关乐和情同父子,当下也不客气,点头道:“也好。”
  关乐和这才转头吩咐管家:“叫太太收拾房间,说泽哥儿来了。”
  关嘉泽在关乐和这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跟着关乐和一起出了门。
  回到太学,杜锦宁才起床,得知关嘉泽回来了,她问道:“老师怎么说?”
  “我四叔今天就搬到别院去。这两天叫人寻宅子,寻到后再搬进去。”关嘉泽道。
  “别院在什么地方?”杜锦宁问道。
  关嘉泽将关家别院的地址跟杜锦宁说了。
  杜锦宁转身出了太学,找到青木,吩咐他道:“你一会儿去我老师家,问问师母什么时候搬家。他们确定好时间,你就带着家里的下人去帮忙。为免师母不自在,你回家的时候,就跟太太解释清楚,让她就别去关家了。”
  见青木点头答应,她又道:“帮他们搬完家,你傍晚让汪福来驾车来接我,顺便带几根又长又细的柴,再拿根麻绳来。”
  青木答应着,见少爷没有别的吩咐,便告辞去了关家。
  杜锦宁白天里如常在太学里上课,到了傍晚吃过晚饭,她出了太学,就看到汪福来和青木在门口等着了。
  来了京城一个多月,汪福来已把京城的路都摸熟了,现在杜锦宁出行,都是由他来驾车。
  “师母搬家了吗?”杜锦宁问青木。
  “搬了。”
  “行,送我去关家别院吧。”杜锦宁一掀前襟,上了马车。
  关家别院地段比较偏僻,马车走了足足小半个时辰,这才到了那里。
  望着占地颇大却略显荒凉的关家别院,杜锦宁在马车上将几根柴背到了背上,这才下了马车,走到关家别院门口跪下。
  关家别院原是关家派了人看守的。不过关乐和搬进来,自然将守门人换成自家常用的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