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才搬了新宅子,庄越又新弄了铺子,谢氏还跟他们合伙开点心铺子,事情挺多,所以杜锦宁最近一小段时间都打算走读,等把家里的这些琐事安顿妥当了才住校。
  她不住校,关嘉泽自然也不住。他虽跟母亲和妹妹住在外祖家,但孔家宅子大,外祖父和外祖母对他们都好,他在孔家住的还算舒服。


第596章 邻居
  杜家的新宅子离太学有一段距离,杜锦宁乘马车在城里足足走了有一顿饭功夫,这才回了家。
  “少爷,您回来了?”朱老头也跟着杜家从府城到了京城,仍然干的是门房的活儿。见得马车停下,他赶过来替杜锦宁打起了帘子。
  听到隔壁传来的丝竹之声,杜锦宁进了大门,一面问朱老头道:“隔壁纪家办什么喜事,你打听出来了吗?”
  说来也巧了,杜锦宁这新宅子的邻居,竟然还不是陌生人,而是杜锦宁参加乡试时,曾经跟潘义庭、汪时彬一起做过同考官的纪舒。这位纪舒还是五皇子赵昶的表舅。
  自打杜锦宁搬进这里后,就日日听到隔壁有丝竹之声,还有唱戏的声音传来。要不是她买宅子时史昀提过一嘴,说她隔壁住的是纪舒,她还以为跟戏班子成了邻居呢。
  所以她才叫朱老头去打听。
  毕竟纪舒也算是她的座师,她跟赵昶也有过几面之缘,有一定的交情。如果纪家有什么喜事,她就算没收到请柬,那也是要送个礼祝贺一下的。
  朱老头以前跟齐家的朱老头门对门地守着大门,对他收集情报的本事很是学了几招。这会子见问,他便笑眯眯地道:“禀少爷,老奴打听到了,原来这月二十七日,是纪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寿。纪大人打算在那日给母亲大办寿辰,所以吩附家里的戏班子好好练一练,到那日也唱上几出戏给宾客看,也不枉花许多银子养个戏班子。”
  要知道,养戏班子也挺花钱的,纪家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无奈纪老太太特别喜欢听戏,纪大人不放心她老人家整日去那鱼龙混杂的戏园子,便只好在家里养了个戏班子。
  杜锦宁停下了脚步,挑眉道:“这个月二十七,那岂不是后日?”
  “对,是后日。”朱老头道。
  杜锦宁点点头,思索着送什么礼物过去,吩咐朱老头道:“行了,我知道了,你不必跟了,好好守门吧。”说着便一路进了内宅。
  此时,姚书棋听得杜锦宁回来,连忙也迎了出来。
  杜锦宁便道:“后日隔壁纪老太太七十大寿,我这两日画一幅画,到时候你亲自送过去吧。”
  倒不是杜锦宁小气,不舍得送好东西。而是他们新搬来,她又没有官职在身,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个乡下来的寒门学子。如果送的礼物太重了,便有逢迎巴结之嫌,不光讨不了好,反而容易被人看轻了去。送的礼物太轻,又让人觉得杜家没结交诚意。左右都不对。
  所以她干脆自己亲手画一幅画。如此一来诚意满满,价值也没有高低一说。毕竟现在杜锦宁的画不值钱,不代表以后不值钱。而且她画画的水平挺高,还是很拿得出手的。
  姚书棋也听朱老头说了隔壁的事,正为送礼的事发愁呢。这会子听到少爷说要送亲手画的画,顿时觉得这主意太妙了。
  他道:“纪大人也是个喜欢书画的人,少爷的画一定会让纪大人爱若珍贵的。”
  说到这里,他向一个小厮招了招手:“去我房里,把齐小少爷送的礼物拿来。”
  小厮应声去了。
  杜锦宁好奇:“齐小少爷?谁?”
  “齐慕霖小少爷。”姚书棋笑道,“他派人送了份礼物来,说感谢你送给他的画。等你哪日有空了,他亲自过来拜访并道谢。”
  杜锦宁这才想起在齐府遇到的小小少年来,很是意外:“他怎么送了礼来?没听齐慕远说起啊。”
  “想是没跟齐大少爷说吧。”姚书棋笑道。
  他一向叫齐慕远为“齐少爷”的,这会子为了跟齐慕霖区别开来,干脆叫成了“大少爷”、“小少爷”。
  不一会儿,小厮就过来了,手里捧着一个匣子,递到杜锦宁面前。
  杜锦宁接过,将匣子打开,看到里面放了两个锦盒。再把锦盒打开,里面分别各放了一块墨。
  她拿起来看了看,又放到鼻子下嗅了嗅,赞道:“好墨。”
  这墨是徽州府有名端墨,因产量少且名贵,有钱都买不着。
  杜锦宁盯着这两块墨看了一会儿,最后笑道:“算了,还是收下吧。”
  这么名贵,她本来不想收的。可想想这是齐慕霖第一次送她的东西,而且明显是她送那幅画的回礼。她要是送回去,必然伤了那小小少年的心。
  收了这墨,以后多指点他画画,并再送他两幅画就是了。
  打定主意要收了这墨,杜锦宁就手痒起来,顾不得吃午饭,回到书房就拿这墨研磨,写起了字来。
  好墨就是好墨,她发现写字都感觉顺滑一些,字儿也比平时漂亮几分。
  姚书棋见了,笑道:“少爷这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杜锦宁汗颜。
  她跟着关乐和与袁修竹这两个有名气的书法家学书法,经过这四年的不懈努力,写出来的字终于有点样子了,不至于丢了这两位老师的脸。
  既跟齐慕远恢复了邦交,杜锦宁也不好再不跟他说话,第二日她去了太学,就把齐慕霖送她好墨的事跟齐慕远说了。
  齐慕远对自家那个弟弟还是挺疼爱的,听闻不由笑道:“他一直说要去拜访你,要向你请教画画呢。你得空也指点他一下,他孩子不是我自夸,在画画上还是有些天赋的。”
  杜锦宁自然答应下来。
  此时他们正是课间休息,覃夫子已上过一堂课了。关嘉泽过来问杜锦宁:“你怎么回事?刚才怎么没听夫子提你的文章?”
  刚才覃夫子针对昨日的文章做了一番点评,对写得好的学子赞扬了一番。但关嘉泽听来听去,也没听到杜锦宁的名字。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杜锦宁正要说话,就听旁边一个学子“嗤”地一声笑了起来,打量着杜锦宁道:“这位兄台是哪位有名的才子不成?夫子没提你的文章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
  本来关嘉泽问那句话,是特意压低了声音的,除了杜锦宁三人和这位偶尔路过的学子,就没人听见。可经这人这么大声的提问,大家都朝这边望过来。


第597章 挤兑
  杜锦宁一看这人,是这两天跟苏峻走得近的,似乎叫做杨挺之。可能这人来上学没带脑子,被苏峻一挑唆,就跳出来跟他们作对了。
  “你……”关嘉泽气得脸色涨红。
  他早已不是两年多前的关嘉泽了,自然知道被杨挺之这么一嚷嚷,会为杜锦宁带来多少负面影响。
  齐慕远连忙拉住了关嘉泽,对杨挺之道:“关嘉泽觉得我的文章写得好,所以这么问一问,这关你什么事?我是不是才子又关你什么事?你这么大声嚷嚷,是想让所有人树我为敌,还是让人觉得我特别狂妄自大?我齐慕远没得罪你吧?”
  说到后面,他“哦”了一声,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转过头去望向苏峻:“表哥,不是因为我这两天没怎么理你,你怀恨在心,所以就挑唆这人来报复我吧?我说,至于么?我不愿意跟你一起玩,实在是你喜欢把有关于我的事都跟你娘说,而你娘又喜欢跑到我娘面前嚼舌根子,弄得我一回家就被我娘训。你这样的表哥,我实在是没法儿跟你一起玩。”
  大家本来还在思索,杨挺之刚才的话似乎意指那个长得十分俊俏的少年郎的,怎么齐慕远却站起来呛声,这会子听到齐慕远这番话,大家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脑子里浮现出一出后宅大戏,看向苏峻的目光怪怪的。
  没想到苏峻的嘴这么碎,整日跑到后宅去嚼齐慕远的舌根。要是他们有这样的表兄,不要说远着他,便是狠揍他一顿都有可能。而且这苏峻还这么阴险,现在齐慕远不过是没跟他玩,他就叫杨挺之来坏齐慕远的名声。要是他们以后真要做了让苏峻不高兴的事,他还不知在背后如何使阴招,陷害自己呢。
  这么一想,大家在心里立刻对苏峻这个人树起了一道高墙,对他起了防犯之心,立誓要离苏峻远远的,不跟这种阴险小人打交道。同时大家看向杨挺之的目光也带着怜悯——这个杨挺之真是缺心眼,苏峻不敢招惹齐慕远,就拿他当枪使,他还傻傻地跑上前去冲锋陷阵。这样的傻子,以后也要远着些,免得被他带累了。
  苏峻实在没想到他不过是让杨挺之去刺一下杜锦宁,就被齐慕远指责了一番,而且指责的内容叫他不寒而栗,这是不想让他在太学里呆下去啊,谁愿意跟碎嘴还爱传闲话的人一块儿玩呢。
  他这个表弟,打小就不爱说话,小时候被掳去救回来后更是沉默寡言,似乎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外界的事与外界的人,都十分冷淡与漠视。这在苏峻看来,就是胆小怕事的表现。遇上点事就缩回壳子里,他十分看不上这样的人。
  当时苏氏就只生了这么一个儿子,齐文聪又不肯纳妾,齐伯昆便把这个孙子当成了眼珠子,而且齐慕远被掳也是因他而起,他该受的罪等于让幼小的齐慕远给背了,这让齐伯昆十分内疚。齐慕远被掳了后性格更自闭,齐伯昆就把他护得死紧,轻易不叫外人去惊扰他。
  所以直到齐伯昆带着齐慕远回桂省,苏峻都没跟齐慕远接触几次,他对这个表弟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六岁之前。这一次齐慕远回到京城后,他就总想从齐慕远身上找突破口,好让齐家不得不提拔苏家。而齐慕远一直对他爱搭不理,他这才十分生恼。
  这会子听到齐慕远说出这样一番话,苏峻才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这个表弟——他以为是胆小的绵羊,却不想对方竟然是个狼崽子,惹了他张口就能咬下血肉来。
  他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见势不妙就赶紧认怂道歉:“表弟,你误会了,杨挺之说这话可不是我指使的。你们刚才在那里说话,我隔得那么远,我怎么知道你们说什么还指使他去讽刺你们呢?我就是今早上来的时候跟他打了声招呼而已,连话都没多说几句,怎么会指使他对付你呢。”
  杨挺之瞪大了眼睛望着苏峻,张嘴似乎想说什么。
  “再说……”苏峻赶紧抢在杨挺之开口前道,“我真没跟我娘和姑母说过你什么话。你以前一直在桂省,前几日才回京里,我就是想说你坏话那也得你在京里啊,是不是?”
  他走过来,想要亲热地拍拍齐慕远的肩膀,却不想被齐慕远一闪身给避开了去。
  他也不尴尬,笑着对大家道:“我表弟回京后,因姑母嘱托,我一直想跟他亲近些,却不想我这表弟性子别扭,不喜欢跟人接触,所以对我多有误会。我们表兄弟两人的事,让大家见笑了。”说着,他抬起手朝四周拱了拱,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
  “齐慕远,你性子别扭吗?”杜锦宁惊讶地开口,打断了苏峻的自编自演。
  这话让大家从苏峻的话里清醒过来,目光怀疑地看着苏峻。
  杜锦宁还没完呢,她旋即又一笑,以一副嘲讽地口吻道:“齐慕远从桂省回来,这才刚入太学,还没跟其他人相识呢,就被你冠上了性子别扭的名头。苏峻你这个表兄很是照顾表弟啊。”
  这话一出,大家看向苏峻的目光就古怪起来。
  本来苏峻那番话,已经差不多把他洗白了。
  京中的豪门大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这些家族的人和事大家都是熟悉的。齐伯昆回老家潜行了四年后,一从桂省回来就帮助新皇夺了大权,而且听说他在这场夺嫡斗争中出力不少,现在在新皇面前十分的说得上话。齐伯昆是红人,那么齐慕远这个成年的孙子跟着他一起从桂省回来,自然也入了大家的眼,大家投在他身上的关注实在不小,多少人都在有意观察他,想要跟他结交呢。
  所以苏峻说的是不是实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大家都在琢磨齐慕远是不是真的性子别扭。要是性子别扭,那以后他们跟他交往岂不是难度很大?
  不曾想杜锦宁就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第598章 再遇赵昶
  对呀,不管齐慕远性子别不别扭吧,作为亲亲表兄,大庭广众之下这样说自家表弟,真的好吗?他莫不是跟齐慕远有仇,想坏齐慕远的名声,就是想要误导大家,好让大家别跟齐慕远接近,从而让他表弟不得不依靠于他这个表兄吧?
  这个苏峻,简直太阴险了,以后可得离他远一点。
  苏峻此时杀了杜锦宁的心都有了。
  他涨红着脸,表情扭曲:“边儿去。我们表兄弟说话,有你什么事?你一乡下来的穷小子,巴结上我表弟就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这里有你站的地儿、有你说话的份吗?”
  杜锦宁在齐慕远心里是什么份量?岂能容忍苏峻这个他百般看不上的人作贱?
  此时不等苏峻说完,他原先还没什么表情的脸一下子沉了一下,走到苏峻面前站定,目光冷厉地望着他,说话的语气也变得异常冰冷:“苏峻,你家里人没教过你,拿出身来攻讦别人,是最没教养也最没本事的表现么?谁家往上数几代,不是乡下来的?你说这话,你把你曾祖父置于何地?把你祖父又置于何地?”
  听了这话,在场的那些人顿时对苏峻怒目而视。
  因宋朝延续太久,世家豪门掣肘着皇家,历代皇帝对这现象都十分不满,因此大力推行科举,尽量在科举里取仕,无论在科举取仕中还是在职位安排上,历代皇帝都尤其偏爱寒门子弟。所以在场的学子里,祖父是寒门子弟的大有人在。
  而苏峻本来,其祖父就是个寒门子弟。他的曾祖父,更是个泥腿子。
  “你……”苏峻被齐慕远的话挤兑得满脸通红,他恨声道,“齐慕远,你别忘了,我祖父也是你的长辈,你这样说,你以何面目面对你母亲?”
  “咦,不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家祖父么?齐慕远怎么没脸见他母亲了?他不过是陈述事实而已。”关嘉泽赶紧插嘴道。
  他两个好兄弟都上场骂架了,他要是在旁边一语不发,怎么对得起兄弟?
  “你、你们……”苏峻饶是口齿再伶俐,也敌不过三人。况且他知道齐伯昆最看重齐慕远,他真把齐慕远惹火了,护犊子的齐伯昆还不知道对苏家做出什么事呢。
  当初夺嫡之时,齐伯昆在斗争中被人陷害而避走桂省,他们苏家可没在这其中出手相助过,反而躲得远远的。齐伯昆早就对苏家不满了。这会子他不光没跟齐慕远搞好关系,反而得罪齐慕远,不说齐伯昆如何,便是苏家长辈都要责罚于他。
  因此他此时心里哪怕有千言万语恶毒的话要骂出口,也只能生生地憋在肚子里,半句话也不敢说,生怕一时没控制住惹下大祸。
  “我、我说,这不是杨挺之惹你们的吗?你们干嘛全把矛头指向我?算了,我不说了,小远你好歹是我表弟,你说什么我也不会计较,就这样吧。”他怒气冲冲地一甩袖子,回了自己座位。
  这是在太学,不管孰是孰非,只要参与了吵架的,那都有不对。要是让夫子们知道了,大家都是要被训斥的。
  而且上午虽然只有一次课间休息,时间长一点,但这会子也已快到上课的时间了。苏峻有意息战,齐慕远自然不会揪着不放,且由他去了。
  接下来这两天,三人仍然像以往那样上课回家,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生活似乎没什么变化。但课余时间,时常会见同窗过来跟他们攀谈,或是走在路上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关嘉泽本是个性子开朗的,杜锦宁又有意经营人脉,齐慕远虽不喜与人打交道,但人活在这世上,想要做官做事,总免不了与人打交道,他也知道自己这个习惯不好,有意改之。在三人有意接纳下,慢慢地倒也结交了几个朋友。
  这日杜锦宁回到家里,姚书棋就递过来一个帖子。
  杜锦宁一看,讶道:“隔壁送来的?”
  “是。”姚书棋道,“纪家的管家亲自送来的,说请少爷务必到场。”
  杜锦宁想了想,想起这个纪舒是赵昶的表叔,便释然地一笑:“好,我那日一定去。”
  “那还是送画么?”姚书棋又道。
  “这下光是送幅画,就显得小气了。”杜锦宁摸摸下巴,“咱家也没什么贵重东西可送,打肿脸充胖子的事也没必要干。不如,我再写幅字?”
  姚书棋默然不语。
  杜锦宁一摆手:“好了,我是开玩笑的。就送那幅画好了,礼轻情谊重嘛。当然,似乎也没什么情谊可言。”
  “……”
  第二日,杜锦宁下了学后,就换了一身衣服,带着姚书棋去了隔壁赴宴。她昨日写回帖的时候已把自己还在太学上学的事情说了,因此此时才去也不觉得失礼。
  这年头大家都习惯吃两餐,而且因为没有电,晚上即便点蜡烛也不亮膛,所以一般宴席安排都会在下午而非晚上。杜锦宁去的时候纪家的宴席已经开席了。
  引客一直把杜锦宁往里面引。
  “这位大叔,不知这是领我去哪里?”杜锦宁可不能就这么跟着人走,赶紧拉着引客问道。
  引客是纪家的远亲,专门被请来迎客的,年纪大约在三十岁左右。
  他笑道:“纪大人吩咐了,杜相公来了后,定要领到主桌去见一面,不可怠慢。”
  杜锦宁一挑眉。
  本来像她这种身份地位都不高,且只是邻居的,把礼物放到知客那里再登记个名字,然后再被下人领着坐到随意哪桌席面旁,吃了一顿便散去了,主人是没必要见她的。毕竟宾客太多,要是谁来都见上一面,主人家从早忙到晚都忙不清楚。
  偏这会子特意见她,她便猜出吩咐这话的是谁了。
  果然,穿过无数的席面,到了正厅前面,便见首位上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爷,纪舒则坐在他的下首。
  引客让人上前禀报了一下,赵昶就朝杜锦宁这边望来。
  “锦宁,好久不见。”他站了起来,朝杜锦宁拱了拱手。
  杜锦宁连忙过去,笑着回了一揖:“王爷,许久不见。”


第599章 几个意思?
  纪舒是在鹿鸣宴上见过杜锦宁的,他之所以会去桂省作同考官,也是因为赵昶推崇杜锦宁,想让纪舒拉杜锦宁一把的缘故。此时见赵昶对杜锦宁另眼相看,他也不意外,在赵昶起身的时候他也站了起来,含笑在一旁看着。
  杜锦宁跟赵昶见完礼,就朝纪舒也揖一礼:“纪大人,学生有礼。”
  纪舒抬手回了一礼,便向满屋子对杜锦宁注目的众人介绍道:“说起来,我跟杜锦宁也算是有师生缘份的了。去年我去桂省做同考,杜锦宁便是其考生之一,大家或许不知,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出身寒门,却一举夺得了桂省解元。”
  大家原看杜锦宁唇红齿白,气度从容雅致,还以为是哪位世家公子,只是不常在人前走动,所以面生。
  这会子听到说杜锦宁竟然是一省解元,而且才十四岁,出身寒门就代表其没有后台支撑。如此年幼就硬生生凭着自己的本事取得的解元名头,还获得了赵昶的青睐,可见其才华之高、能力之强,大家对他顿时刮目相看。想想明年的恩科,这位少年很有可能成为进士,进入到仕族阶层,这些人便纷纷起身,附和着纪舒的口吻,夸赞着杜锦宁。
  赵昶之母本就出身不高,纪舒自己也不过是五品官。虽家里出了个赵昶,但新皇赵晤在夺嫡中胜出,赵昶已是个失败者,以后唯有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做个闲王,才能把日子过下去;而只要有些风吹草动,他就是皇帝的眼中钉。再者王子不得结交朝臣,所以纪家这宴席上,来的都是亲戚,并无朝中勋贵或者高官。
  赵昶问了问杜锦宁的近况,得知她家就住在隔壁,且她本人已进了太学,他便笑道:“想来这段时间你得为恩科做准备,无暇他顾,且等你明年中了进士做了官,咱们再探讨儒学。”
  说着他便向纪舒道:“杜锦宁既是表叔的邻居,那便安排他到那一桌去吧,我记得有位客人带了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来的,杜锦宁坐到那里去倒是有伴儿。他新迁刚来,多认识几位邻居也是好的,有个什么事也可互相照应。”
  这里不像关家所住的那个区域,全都是勋贵世家或是高官权臣。这里虽也干净安全,住户却有些驳杂,比如纪舒自己是五品官,杜锦宁买的那处宅子以前是一位六品官员的府坻,这附近除了小官,还住了许多富商。都是手里有几个钱却挤不进权贵圈子里去的。
  纪舒还以为,以赵昶对杜锦宁的推崇与看重,必要让他坐在主桌的。反正这里所有人里,官职最大的就是他了,赵昶地位又尊崇,他们安排杜锦宁坐在主桌,那些人也不敢有意见。
  却不想赵昶却说这样的话。
  那位带了儿子来的邻居他倒是记得,那是一个富商。士农工商,虽说宋朝的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多年来形成的观念,大家对于商人还是不大看得起的。所以虽然都是邻居,可纪家仍安排了两桌,一桌是官员或读书人;一桌则是富商之流。
  就算不安排杜锦宁在主桌上坐,也应该安排她去官员或读书人那一桌吧,怎么赵昶却点明让她去富商那一桌?
  纪舒这会子实在搞不懂赵昶是个什么意思,那些记得带儿子来赴宴的富商的客人,看着杜锦宁的目光里也多了些微妙。杜锦宁却是一丝儿失望的表情都没有,彬彬有礼地行了一礼,就等着纪舒给她安排座位。
  待那位引她进来的引客带着她走出了正院,去了偏厅里比较偏僻的角落时,杜锦宁的心不由暗暗生起了一抹感激。
  赵昶此人,可交。
  同桌的富商们见来了个美少年,一打听还是个举人,心里诧异之余,倒是挺高兴,对杜锦宁多有照顾,十分热情,这顿饭杜锦宁吃得倒挺舒服。
  饭罢,她亦跟这些富商一样,让纪府的小厮去通禀一声,那头的纪舒和赵昶果然没有亲自过来相送,只让小厮带了一句话:“多谢赏光,有空再聚。”
  杜锦宁便跟着富商邻居们一同出了纪府,各自归家。
  今天本来应该是青木跟随杜锦宁去赴宴的,只姚书棋对纪舒太过重视,想熟悉一下他家的人,这才亲自跟着去了纪家。这会子回到家里,他舒解开一直皱着的眉头,问杜锦宁道:“少爷,静王爷这是什么意思?”
  他心里隐隐有猜测,但不向杜锦宁问个明白,他这心里不踏实,生怕自己的猜想有误。
  杜锦宁接过青木递过来的茶盏,微微一笑:“静王,可见新皇想让他安静些,不要生事,老老实实做一个闲云野鹤。我虽只是一个乡下来的小举人,但静王高看于我,觉得我必中进士,以后也定然前程远大。他这是不想让新皇猜忌于我,阻我前程,所以虽表面上对我甚是亲热,实则表现出不看重我、不与我相交的意思。他这是为我好。”
  姚书棋也正是作如此猜想。
  他长叹一声:“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好做啊。”
  杜锦宁点头,甚是赞同:“虽说富贵,却也如履薄冰,倒不如咱们小老百姓自在快活。”
  杜锦宁这也是看到姚书棋表情不对,这才直接回自己院子的,就是为了让他问明白心里的疑惑。
  这会子见他已经解惑,她便站起身来:“行了,我去后院给我娘请安。”说着,去了后院。
  以前陈氏有女儿陪着,并不觉得寂寞。这会子杜方蕙也出嫁了,她又不用再操心生计,家务又有丫鬟婆子,陈氏算是彻底歇下来了,未免有些空虚。要是杜锦宁是个男子,她倒可以帮着张罗亲事,把儿媳妇娶进门,再等着抱孙子。可杜锦宁这情况,是不可能让她有孙子抱的,陈氏便是连个期盼都没有了。
  于是杜锦宁进后院时,就看到陈氏坐在那里,盯着庭院的花木发呆。
  “娘。”她唤了一声。
  陈氏的眼珠子这才转动着回了神。
  “想什么呢想得这么入神?”


第600章 翻墙的公主
  “没想什么,什么都没想。”陈氏长叹一声,“宁哥儿,我怎么觉得这日子不如在府城时那么自在呢?”
  杜锦宁失笑:“日子是您过出来的,又没人管你,怎么会不自在?不过是四姐出嫁了,您没得操心的事了,空虚了呗。”
  陈氏也知道是这么一回事。
  她道:“你说,我是不是也该像你谢婶儿一样,找个事情来做?”
  “可以啊。”杜锦宁道,“我给一千两银子给您做本,您想做什么生意就尽管去做。只一样,不许太过劳累。”
  “这……”陈氏却犹豫起来,“万一亏了呢?”
  “亏了就亏了,您儿子我能赚钱,就算是亏了,我也亏得起。”杜锦宁的口气十分大。
  陈氏被她说得笑了起来:“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手折腾。”
  说是这般说,她还是想向杜锦宁讨主意:“你还是给我出个主意,看看干个什么营生吧。”
  杜锦宁却摇头:“我要是帮您出了主意,再叫姚书棋或庄越帮您把生意开起来,您还有什么乐趣?这样,您呢,可以找庄越,也可以找鲁小北,让他们给您出主意;之后您还可以去找一下方家亲家母,看看她用手里的嫁妆做的什么营生。决定好之后,您自己使唤您手下的人,把这事给做起来。我和庄越、姚书棋都不管,我只等半年后看您是赚了还是赔了。对了,您出去办事的时候,最好带着表妹,也让她多些见识。”
  陈氏也是放得开的,这会子三个女儿都出嫁了,且嫁的都是极好的人家,吃穿不愁,也不用她操心;杜锦宁这里更是赚钱、读书两手抓,哪一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她也知道庄越管着的生意里,每日为杜锦宁赚上许多银两,杜锦宁还真不差这一千两银子。
  “那好,就这么办了。”她拍着扶手,豪气万丈地道。
  杜锦宁看着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的母亲,轻舒了一口气,转头吩咐青木:“去找姚管家,让他去账上支一千两银子给太太。”
  “不用不用。”陈氏摆手,“我手里有钱,不用再给我。”
  杜家的钱财,杜锦宁并没有假手于人,一直是她自己管着。每个月她都会给二百两银子给陈氏做家用,另外每年还会给一千两银子给陈氏,让她买首饰做衣服,或是留作私房钱。
  杜家下人不多,每个月发月例银子和一任开销,一百多两银子就绰绰有余了,剩下的都是陈氏收着。杜锦宁给的一千两银子陈氏也没怎么用,姐姐们出嫁的嫁妆及费用,都是从杜锦宁手上支的。因此这几年来,陈氏手上很是积攒下了一笔钱财。
  “这是专用来给您做生意的,您拿着。”杜锦宁示意青木去办。
  陈氏正要说话,就见一个丫鬟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看到杜锦宁也在时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