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鲁国长公主赵明月撅着小嘴:“以前您就说不许去,现在还不让去,我都快在宫里闷死了。”
“不管怎么说,短时间内都不许外出,等你皇兄查清楚这件事的幕后黑手再说。”太后板着脸道。
赵明月“哦”了一声,低着头绞着衣角,满脸的不情愿。
郑太后也知道自家这个女儿是个性子活泼的,被关在宫里就跟要她命似的,以前听国公府的那些表姐妹来说外面的精彩,她满心向往,总希望能出宫去玩。以前是没办法,现在亲哥哥当了皇帝,亲生母亲当了太后,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拘着她,她定然会不快活。
没准为了出宫,她会草草选个附马,把自己给嫁了。
说起附马,她就想起刚才护卫们说起的俊俏少年,不由皱了皱眉,问赵明月道:“月儿,你告诉娘,你让人跟踪那少年做什么?”
赵明月知道护卫刚才已把发生过的事都禀报了一遍。母亲向来关心她,会问起这人也在她的意料之中。
她扁了扁嘴,道:“那人太无礼了,我本想感谢他两句的,开口问他是不是读书人,他竟然不说,防我跟防贼似的。我气不过,这才叫王威去跟踪他,故意吓他一下。那人风尘仆仆的,说话又是外地口音,应该是刚从外地进京,打算参加明年的恩科的。我这也是教他个乖,京城可不是他们那些穷乡僻壤,一个举人没什么了不起的,说话别那么冲,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郑太后听她说着话,一边仔细打量女儿的神情,确定在提到那俊俏少年的时候,赵明月并没有丝毫娇羞之意,反而一副不忿气恼的神情,她这才放下心来。
虽说儿子已坐上了天下至尊之位,女儿不用再为了利益成亲,可以随意挑选她喜欢的附马,但郑太后还是不希望女儿嫁一个不知根底、攀龙附凤之人。勋贵子弟都是看着长大了,性情如何都清楚,生活习惯、观念也相似,又有一大家子的前程性命牵扯,不敢亏待赵明月,这才是郑太后满意的最佳女婿人选。
“吓了人家就行了,可别想着等科考的时候给人下绊子。十年寒窗不容易,人家也算是救了你,你可别恩将仇报。”虽知道女儿的为人,郑太后还是敲打了赵明月一下。
“知道了知道了。”赵明月又扁扁嘴。
她要是想报复,直接就将那人不肯救她的话说给母亲听了。哼,那样冷血的人,竟然跟护卫说不用救她,真把她给气死了。她要是稍微娇纵一点,也不用自己出手,只跟母亲透露一下,保证护犊子的太后娘娘都忍不住要叫皇兄不取他做进士。
……
杜锦宁此时正坐在鲁小北家的院子里,跟许成源、鲁小北一起吃饭聊天,商量着买宅子的事。
“车马劳顿的,你先歇上几日,过一阵再去看宅子也不迟。”鲁小北道,“反正我们这偌大的宅子,就我跟你三姐两个主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你们在这里多住些时日,也好让家里热闹热闹。如果能一直住着就更好了。反正就你跟岳母两人,没必要再去外面另寻宅子。”
说着他又对许成源道:“大姐夫也是如此。你们也看到了,我这有三进院落呢,空院子多的是,你跟谢婶儿一直住在这里都行,正好让苓姐儿跟她大姐多亲近亲近。”
杜锦宁吃着菜,笑笑没有作声。
虽说鲁小北跟她是亲兄弟一样,杜方苓又是她的亲姐姐,住在一个宅子里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她又不是没钱,何必挤在一起住呢?亲戚家还是分开住的好,免得出矛盾。
不过这话她现在是不会说的,否则许成源定然不好意思接受鲁小北的好意。许成源跟她不同,如果能住在鲁小北家里,倒也省些开销。
许成源跟杜锦宁在府城相处了两三年,最是了解自己这个小舅子的脾性。不说有钱,就是没钱,他也要到外面去赁宅子住的。杜锦宁尤其注重自由和私密空间。像这样长期住在亲戚家里,他是不肯的。
杜锦宁不肯住,他自然也不肯。几个连襟中,就是他自己最没钱。他是没钱,可他有骨气。他是不肯住在亲戚家,给别人添麻烦的。
第570章 宅子
“小北,你也不用劝我,我拖儿带女的,还有个老母亲,无论如何是不好住亲戚家的。”他摇头道,“你帮我看看哪里有合适的宅子,我赁一个。”
杜锦宁又将打算跟谢氏开小饭馆的事跟鲁小北说了:“要是有离大姐夫家近的合适做饭馆的铺子,或买或赁,只要价钱和地点合适,都好说。”
鲁小北也知道劝他们不住,便也不再多说,只点头道:“放心,我在这里好歹经营了两年,人头熟,找合适的宅子和铺面还是不在话下的。”
杜锦宁其实也可以叫姚书棋去找中人,但他知道鲁小北的本事。所以像这种事,她就只管交给他便是,便是姚书棋都不用操心。
第二日,杜锦宁拿了礼物,去拜见了关乐和。
关乐和得知她昨日到京,就知道她今天肯定要上门的,特地拒绝了同僚喝酒的邀请,从衙门里早早地回来等着杜锦宁上门。
师生两人见面,自有一番亲热关心,彼此述说了一通自己的近况——师生两人这两年虽书信不断,一个月总有一封信来往,但隔得远了,不免怕对方担心,总是报喜不报忧的。所以见了面,便有无数的话要说。
关乐和最关心的还是弟子的亲事。
他问道:“听说潘义庭要把女儿许配给你?”
杜锦宁顿时苦笑起来:“关嘉泽说的?”
关乐和点点头:“他就算不说,我也能猜得出来。像你这般年纪,又是这样的才华和品貌,无论是谁,都忍不住要动一番心思。”
尽管知道老师想是已经知道表妹的事了,杜锦宁还是把陈氏将自家侄女从家中接来,并给两人订亲的事说了。
她又解释道:“我那表妹在家里日子非常不好过,舅舅是个好吃懒做不靠谱的,舅母重男轻女得厉害。她就算呆在家里,也落得被卖了换彩礼钱给兄弟娶媳妇的命。我娘便将她接来,又跟她说了实情,许诺等她到了年纪,就送她丰厚的嫁妆,给她寻个好人家。这么些日子看起来,这个表妹是个老实的。”
关乐和长叹一声:“也只能采用这种笨办法了。”说着他看着杜锦宁,满眼都是怜惜。
天妒英才啊,这么好个孩子,怎么就得了那样一个毛病呢?
“不过……”他道,“你这个办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杜锦宁抬眼问道:“老师此话怎讲?”
“你要知道,咱们宋朝向来有大唐遗风,女子们的作风比较彪悍。真有人看中了你,可不管你家里是不是有了已订了亲的未婚妻。她们要是采取手段在大庭广众之下跟你有了肌肤之亲,你就不得不回家把表妹的亲事给退了,乖乖地迎娶那位贵女。”
杜锦宁一惊:“不会吧?”
关乐和一笑,摇了摇头:“何止会?不要太多。”
杜锦宁顿时苦恼了:“可我这样,真不能娶妻啊。”她看向关乐和,“要不,老师你就把我天阉的事放出风去。总不可饶是如此,那些贵女还要想方设法地嫁给我吧?”
“怕她怎的?那些贵女真使了这种下作手段强嫁于你,你娶了她就是,反正你又不吃亏。”关乐和瞪眼道。
杜锦宁目瞪口呆:“老师,您、您……”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那么正直的老师。这怕不是被哪个三观不正的家伙给穿了吧?
“觉得老师怎么这么坏对不对?”关乐和笑眯眯地问道,“你要是在这京城里呆久了,白的也能染成黑的。”
“这里,道德如此崩坏了吗?”
“那倒不是。”关乐和摇摇头,“只是强权比较多。在权势面前,道理是没用的。”
杜锦宁默然。
半晌,她方有些沮丧地问道:“那我怎么办?”
“所以我说啊,有想要强嫁给你的,你娶了便是,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她不讲理在先,你还顾忌那么多做什么?大不了一两年后和离就是。反正和离再嫁也是平常,并不耽搁人家女孩子一辈子。”
杜锦宁苦笑。
要是她真是天阉的男孩子,如此倒也无妨,反正她也不是个好人。但她不是男孩子!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在中进士之前,我除了这个貌,并没有什么可遭人掂记的。就算有人想强嫁我,那也得等我成了进士之后。”
关乐和点点头,不再说这个话题,而提起另外一事:“我帮你看了一处宅子。”
杜锦宁心里顿时一暖:“老师……”
关乐和笑道:“我知道你小子能赚钱,所以我帮你看的宅子比较贵,就在我们这个区。”
杜锦宁吃了一惊:“这里怎么会有宅子出售?”
京城的居住区自然也是分上中下等的。像关家所在的这个区,就是勋贵们聚居的地方,高门大宅,道路宽敞,治安和卫生自然是极好的。而且与权贵们比邻而居,总有种种说不完的好处。而这样的宅子,往往一住就是几代人,很少会有人卖宅子的,即便有,人家那也是寻自己的亲戚或熟人来买,不会拿到中人那里去出售。邻居们也会监督着不让地位不高的人来这里买宅子。古代卖宅子可不是说你想卖就能卖的,还得街坊四邻签字,方能卖掉。
那些富商们削尖了脑袋想到这里来买宅子,也求售无门。
所以杜锦宁听到关乐和这样说,才吃了一惊。
“前段时间京中不是动荡吗?这宅子是二皇子的亲信的。他在那场斗争中蹦跶得特别起劲儿,被新皇斩首抄家了。”
关乐和望着杜锦宁:“这样的宅子,有些人是比较忌讳的。如果你不想要,再另寻便是。你也可以在别的地方寻一处空地,建一个跟桂省府城一样的园林。”
“我不忌讳。”杜锦宁摇头道。
她自己就是死过一回的人,虽穿越让她成为了有神论者,但她相信关乐和,老师是不会劝她买凶宅的。
果然,听到她这样说,关乐和便欣慰地笑了起来:“放心,那里没死过人。二皇子失败,那人卷了家中细软跑路,被大皇子的亲兵击杀于城外。他的妻儿也乔装了想从另一处城门出去,被亲兵认出捉住,直接送入了大牢,男丁全部斩首,女子充官发卖。这处宅子,被官府收回,打算发卖。而管这个事的人正好是我的好友,我便让他把这宅子给留了下来。”
第571章 关正祥
“如此就多谢老师了。”杜锦宁站起身来拱手道谢。
关乐和摆摆手:“明儿个下了衙,你去工部门口等着我,我带你去把手续给办了。”
说着他又问:“工部在哪里你知道不?”
“不知道没关系,我问一问就知道了。”杜锦宁道。
这个弟子向来机灵,关乐和也不担心她会找不着地方,点点头就不再多话了。
说起工部,杜锦宁就满肚子疑问。
她问道:“老师,您原先不是在礼部的吗?怎的调到工部去了?”
因关嘉泽的老爹关正祥就在礼部,所以关乐和到了京城后,就在礼部谋了一个差事。职位虽不高,但大宋国力强胜,沿袭着唐朝的“万国来朝”的盛况,礼部的官员还是挺受皇帝重视的。
倒是工部,因管的都是工程建设、屯田水利、山林捕猎、军器制造、杂项产品制造等事情,事情琐碎且不说,还很难出政绩。
要是关正祥在新旧两个皇帝交替中被撸了,波及到关乐和;或是关乐和现在的职位比在礼部要高,关乐和从礼部调到工部,杜锦宁还能理解。可现在关正祥在他那位置上坐得好好的,关乐和又是平级调动。于是对于关乐和调职之事,杜锦宁的心里便犯了嘀咕。
她总怀疑关乐和是为了她,才从礼部调到工部的。
“哦,兄弟俩在一个部门容易被人说闲话,工部有职位,我干脆调到工部去了。”关乐和轻描淡写地道。
杜锦宁眨巴着眼睛,蹙着眉望着他,表现出对关乐和这话的不相信。
关乐和拿眼睛瞪她:“你小小年纪,又才是个举人,不该你管的事你少管。小心用的心眼太多长不高。”
杜锦宁撇了撇嘴:“老师,您这话也只好哄哄别的小孩儿,对我您就别说这话了。明摆着的啊,您老心眼子一点也不比我少,可还不是长了这么高?”
关乐和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杜锦宁道:“你啊你,真是……”
门外,一个身穿官服的人正打算从旁边的路上进里面院子里,听到厅堂里关乐和这爽朗的笑声,他不由停住了脚步,问跟在身边的下人道:“是谁来了?能逗得四老爷如此开心。”
“禀老爷,是四老爷的学生,名唤杜锦宁的来拜访四老爷,师生两人正在厅堂里说话。”下人道。
关正祥一听,笑道:“你四老爷这个学生,我早闻大名,倒是从来没见过。今儿个既然来了,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着,他转了个身,朝厅堂方向而去。
二门处正有人等着见关正祥呢,远远地见了他,就在二门处等着。却不想关正祥在那里停了一下,没往二门来,反而又朝厅堂方向去了。
那人顿时急了,急忙追了上来,唤住正上台阶的关正祥:“老爷,老爷,大少爷今儿个不舒坦,姨娘想让您过去看一看。”
关正祥立刻停住了脚步,转过身去,问道:“大少爷怎么了?请了郎中没有?”
“似乎是吃坏了肚子,请了个郎中,吃了两剂药也没见好,姨娘急的不知如何是好。”
屋里的关乐和听着外面的对话,满脸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不见。
他忽然提高了音量,对杜锦宁道:“锦宁啊,我听说嘉泽跟你一起,向齐慕远学功夫,是不是有这回事?”
杜锦宁立刻知道老师是想干什么了,也提高声音道:“是啊,齐慕远的功夫不错,他说不管是参加考试,还是以后中了进士做了官,没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什么都干不好的。说句不好听的话,人家勋贵人家,都得选一个身强体健的儿子做世子呢,更不用说咱们这样的需要靠科考来拼前程的人家了。”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关乐和道,“那你们这是打算隔几日去一趟齐府还是怎么的?”
杜锦宁看门口光线一暗,一个人影出现在门口那一处光影里。
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眼神只朝关乐和那边看去:“这还没说好呢。大家只说等到了京城安顿好,看看情况再定。”说着她又问,“老师你们这府坻,跟齐家远么?如果住得远,关嘉泽早上去练武倒也便宜。您不知道,在府城时,天还蒙蒙亮,我们就得到齐家的武场集合,跟着齐家的师傅们一起练拳,还要举石锁,练跑步……”
“哼嗯……”门口传来一阵清嗓子的声音。
杜锦宁朝那边看去,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站着,因是背着光,容貌不大看得清楚。
关乐和已经站了起来:“二哥,你下衙了?”
“嗯。”关正祥走了进来,上下打量着杜锦宁,表情严肃,“这位是……”
“哦,这是我在县里收的学生,名叫杜锦宁,刚刚考上了举人,侥幸拿了个解元的名头。”关乐和饶是一向谦逊成稳,在说到杜锦宁得解元时,也禁不住露出自得之意。
关正祥点了点头,走到关乐和让出的主位上坐了下来。
门外一个下人则满脸焦急,见状定定地看了杜锦宁一眼,在杜锦宁感觉到视线回望过去时,他赶紧低下头遮住了他的目光。
关乐和向来是个机敏的,这下人刚才短短一瞬不善的目光,他一下子感受到了。
他沉下脸来,对关正祥道:“我看二哥还是赶紧回后院去吧。我这学生就是乡下小子一个,没什么背景。要是兴哥儿为此怨恨他,出手整治他,倒叫他落个无妄之灾。”
关正祥一愣,旋即皱起了眉头:“你这是什么话?”说完,他不由又转过头来,细细地打量杜锦宁。
关乐和上了京后,虽跟他住在一个宅子里,却是借口妻子身体不好,经不得吵闹,选了一个最僻静的院子独居。又叫人在那处开了个门,平时他们吃用只管叫下人从那个门出去采买,并不与他们这房一起吃饭。除了逢年过节,夫妻俩也甚少跟他们来往。
而他们这一房妻妾相斗,关嘉泽与庶兄关嘉兴的矛盾,关乐和一概不理会,只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第572章 这人是谁?
他还是第一次听得这个弟弟用这样的语气跟他说话,而且说的还是关嘉兴,这自然叫他心里生恼之余,对杜锦宁越发好奇起来,想知道这个少年为何能让自家性子平和不少的弟弟如此护犊子,说出这样的话来。
老师如何维护自己,杜锦宁自然不能露怯。她抬起眼睛,静静地跟探究地打量自己的关正祥对视一眼,这才表情平淡地转过视线去,望向关乐和,缓缓起身,对他道:“老师,您家里有事,不如我先回去?”
“也好。”关乐和点点头,也站了起来,“走,老师送你出去。”
说着,走过来拍拍杜锦宁的肩膀,便率先往外走。
杜锦宁朝关正祥拱手行了一礼:“关大人,在下告退。”说完不待关正祥有什么反应,她已紧追两步,跟在关乐和身后跨出了门槛。
关正祥被弟弟的这个态度弄个下不来台,尴尬之余又十分气恼,坐在那里好半晌方起身,往后院而去。
关乐和一直将杜锦宁送到大门口,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直到远离了关家,这才对杜锦宁道:“刚才并不是关嘉泽的庶兄关嘉兴来唤他父亲,而是关嘉兴之母黄姨娘假借他的名义来唤的。那女人被我那兄长宠得不知天高地厚,为人心胸又狭窄。她近来正因关嘉泽的母亲地位越来越高,心里不平衡,专门找事,想让我兄长为她哥哥在衙门里谋个差事。”
他长叹了一口气:“这边府里情况复杂,你以后来找关嘉泽的时候注意些,别被人利用了。要是来找我,倒是不用走这边,直接去侧门那里求见即可。”
杜锦宁跟关乐和师生相得,关乐和为人真诚,对她从不藏着掖着,她说话顾忌便也没有太多。
她道:“老师,您为何不搬出去住?如果买宅子钱不够,学生这里有,您尽管拿去使便好,别跟学生客气。”
关乐和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完之后心里又特别感慨。
这些年他呆在漓水县做山长,虽名下有些产业,但那都是父辈留给他的,他也只是存成,并没有特意去赚钱。所以他虽相对一般人富有一些,但并不是特别有钱。
而杜锦宁简直是人生赢家,是所有想要发家致富人的典范。
关乐和犹记得,他第一次见杜锦宁的时候,杜锦宁面黄肌瘦,穿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省一文钱在大冬天要走好几里路回村里。
现在不过是短短四年多的时间,杜锦宁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孩童,变成了一个唇红齿白、枝兰玉树的翩翩佳公子,手里的茶馆、茶园、书铺,更是每日为她创造许多利润。她名下的钱财,恐怕比他这个世家子还要多了。他要买宅子的话,没准还真能向杜锦宁借呢。
想到这里,关乐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既欣慰又自豪。
这就是他的学生,比任何人都要优秀。
“老师手里有钱,不必担心。再者,我暂时还不好买宅子。”他道。
如果是面对别人,这话他就说到这里了。可面对杜锦宁,他没什么话是不能对说的。
他解释道:“我到京城时,因兄长殷殷挽留,抹不下面子,所以住在了这里。且这宅子本就是我们祖上留下来的,没有具体会给谁,只要是关家嫡支的人,进了京谁都可以住。且宅子大,我们住着也没甚大碍,便一直住着了。现如今我刚从礼部出来,就立刻买宅子搬出去,别人还不定怎么猜测我们兄弟阋墙呢。所以就算我要搬走,也不是现在,起码得等两三年之后。”
说到这里,他长叹了一口气:“要是照我以前的性子,那真是想住就住,想搬就搬,只需任性而为,不用多思多想。现在不同了,人到中年,总不好再跟年少时那般任性,有在乎的人,有在乎的事。有了顾忌,做事就束手束脚起来。”
这是关家的事,关乐和说给她听,杜锦宁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坦诚。但她是不好对这些事进行评价和指手划脚的。
她只认真听着,做个聆听者,却不置一辞。
关乐和也只是跟弟子吐个槽而已,并不指望她安慰自己或指点迷津。
说完心里的感慨,他便道:“行了,天色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对了,差点忘了跟你说,关嘉泽并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城西的孔府。你要找他自去那里寻他。”
杜锦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她刚还在想,自己来了关家却不去找关嘉泽,不知关嘉泽过后怎样生她的气呢。却没想到关嘉泽竟然没住在关家。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有空闲了再说吧。”关乐和道,挥了挥手,“行了,走吧,别太晚了,让你母亲掂记。”
“那老师我先走了。”杜锦宁拱拱手,跟关乐和告辞。
她走到马车旁,准备上马车时,转过头去,看到关乐和仍站在那里。她心里一暖,赶紧挥了挥手:“老师,我走了,您也赶紧回去吧。”
关乐和点点头,这才转身往关家去了。
杜锦宁目送他离开,抬脚正要上马车,就见旁边巷口走出来一个人,打量着她问道:“你就是杜锦宁?”
杜锦宁皱了皱眉,点头道:“正是。兄台有何指教?”
“哼,不过如此。”那人说着,转身去了。
青木扶着杜锦宁上了马车,小声道:“少爷,那人是谁?”说话如此没有礼貌。
“看样子,应该就是关少爷那位庶兄关嘉兴了。”杜锦宁道。
刚才那人十八九岁年纪,容貌倒跟刚才的关正祥极像,一看就是父子,倒跟关嘉泽不大相像——关嘉泽像母亲孔氏。再听他刚才说话的语气,又是在这里遇见,这人是谁,自然一目了然。
青木听了,从车窗伸出头去,朝后面张望,却正跟那人的目光撞在一起。
他吓得赶紧缩回头来,对杜锦宁道:“那人还盯着咱们呢。”
“别理他。”杜锦宁倒是不惧。
关嘉泽那样的性子,这两年在京城跟关嘉兴相争仍不落下风,她对这人又何惧?
第573章 孔氏手段
杜锦宁掂记着关嘉泽的情况,正打算第二日去看宅子的时候,问一问关乐和呢,没想到第二日早上,关嘉泽就上门拜访来了。
杜锦宁把他接了进去,趁着许成源和鲁小北来之前,问关嘉泽道:“你怎么住到你外祖家了?你是一直住在那里,还是到了京城后搬去的?我怎么之前没听你说起?”
“我也是到了京里,直接回了关家,这才听门房说我娘回娘家去了,我大门都没进,直接调转马头去了我外祖家。”关嘉泽道,“我想着你去拜访我四叔的时候会知道,今天是特意过来解释一下的。”
杜锦宁摆摆手:“这是你家里的事,不说也罢。我只要知道往后有事,要去哪里寻你就是了。”
“咱们多年好友,我家的事也不瞒你。”关嘉泽叹道,遂把家里的事跟杜锦宁说了。
原来,关二太太孔氏跟着关乐和夫妻俩到了京城,并没有到关家宅子去住,而是直接带着一双儿女回了京城的孔家。
住进孔家后,她没有老老实实呆在后宅,而是跟着嫂嫂参加京中官宦夫人们的各种聚会。她特意请了孔府一位擅长交际的嫂子教导,在聚会上使出浑身解数,让大家认识她并与她交好,将关二太太的名声打了出去,夫人外交做得还算成功。
而孔正祥以前没有正妻在京,人情往来都是黄姨娘打理。黄姨娘作为姨娘,虽没资格参加这种夫人聚会,但每每都会把礼送到,将让婆子将情况说明清楚。
京中自然不乏像孔正祥这样,正妻留在原籍伺候婆婆,由姨娘打理内宅的官员,所以大家对于孔家的情况也十分谅解,而对于黄姨娘的礼数周到,各家夫人也是颇有好感的。
可现在孔氏顶着关二太太的名份,出入各种夫人聚会,黄姨娘又以关二老爷姨娘的身份,派婆子送了礼来,这情况自然就诡异起来,大家纷纷私下里打听关家的情况。这一打听,孔正祥宠妾灭妻,当年孔氏一双儿女的性命差点不保,不得不避姨娘的锋芒,带着儿女逃回原籍的事就传了出来。
又有那跟孔家关系好的御使,得了孔氏的授意,直接就参了孔正祥一本,告孔正祥作为礼部尚书,自己都礼数崩坏,尊卑不分,宠妾灭妻。
当时还是先皇在位的时候。先位身体欠佳,哪里有精力管这等闲事?他直接把孔正祥传召进宫,叫宫人代他训斥了孔正祥一通,再让皇后处理此事。
你想呢,皇后作为嫡妻,二皇子的亲生母亲,所痛恨的正是皇贵妃这个妾,以及她所生的大皇子。听到孔氏跟黄姨娘这件事,她岂有不力挺孔氏而打压黄姨娘的?
当下她就给关正祥下了一道懿旨,先将他的行径狠狠批责了一通,再命关正祥亲自去孔府将孔氏和一双嫡子嫡女迎回府中。
关正祥因为此事沦为朝中官员之笑柄,尤其御史说他身为礼部尚书却礼数崩坏时,别人瞧他的目光,他当时臊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会子又被连番被皇帝及皇后训斥,当真是无地自容,不得已,他只得亲自上门去请孔氏回来。
孔氏搞出这么大个阵仗,自然不肯就这么回去。由孔家对关正祥提出要求,要他把黄姨娘及一双庶子庶女送回老家。
关正祥这么多年宠妾灭妻,且根本不惧孔家权势,可见他对黄姨娘是真爱,一听孔家的条件,哪里肯依?
他也知道孔氏为了一双儿女,是不可能和离的。他的态度倒也强硬,便提出各退一步,他将黄姨娘及庶女送到郊外庄子上休养,庶子因年纪大了,需要成亲,遂留在京中读书;孔氏由带一双儿女回关府。如果孔氏不答应这条件,他宁愿降职罢官,也要跟孔氏和离。
儿女年纪都小,还未成亲。虽订了亲,但还有退亲一说。这种时候,孔氏哪里敢和离,把儿女的亲事、前程、性命交给黄姨娘?现在她的目的也算达到了,便答应了孔正祥的要求,领着关嘉泽和关嘉玉回了关府。
黄姨娘则以休养身体为由,被送到了城外庄子上,其女则以伺疾的名义一同前往。
孔氏想着,年轻时她都得不到孔正祥的心,现如今就更不指望了。她买了两个姿色好的女子来伺候孔正祥,希望能分掉黄姨娘的宠。只要孔正祥宠了别的女子,把黄姨娘渐渐忘之脑后,她在这个家里的地位也算是稳了。
可黄姨娘跟她斗了这么多年,还把孔氏压得死死的,哪里是盏省油的灯?更不用说她还有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