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没有想到今天的齐慕远竟然不按理出牌,问都不问对方是什么人,听到带了个小姐来,竟然就这么干脆直接地起身去见客,这让观棋诧异不已。
  他总觉得他家少爷这两天有些不对劲儿。
  前厅坐着待客的齐伯昆没想到孙子会过来,愣了一愣这才笑着给对方做了介绍。
  来客姓苏,是府城官宦世家苏家的三老爷。苏老太爷在京中做官,跟齐伯昆也算认识,两家是同乡,苏家有意攀附,便也时常来往。
  因苏家有意跟齐家联姻,苏三老爷从京城回来前,便特意去了齐家,问齐老爷和齐太太有什么东西要带给老父和儿子的。今天登门,便是送东西来的。
  苏三老爷夸赞了齐慕远几句,便笑着对他道:“我这犬子苏皓一直听我在家里夸赞你做的诗文好,心生仰慕;小女苏月喜好作诗,每次你的诗从书院里传出来,她都如获至宝,反复吟诵,偶尔还会喝和两首。所以听说我要来齐府,两个孩子就嚷嚷着要来,要见见一直仰慕的齐家哥哥,我便冒昧把他们带来了。慕远你要是方便,可否能跟他们说说你做诗文的经验?”
  所有想攀附齐家或是跟齐家结亲的,来的时候都是这么一番说辞。齐伯昆担心孙子会不耐烦,正想帮齐慕远谦虚几句,再说他的功课繁忙,也好为推托做铺垫,让气氛不至于那么尴尬。
  不曾想齐慕远表情淡淡的,没什么笑模样,但却一口答应了下来:“好。”
  齐伯昆和观棋都有些傻眼。
  两人同时做了个动作,往苏家少爷和小姐那边看了一眼。
  这个苏家少爷苏皓,今年不过十二岁,还没长个子,白白胖胖的,一团孩子气;苏家小姐大约十四五岁,跟弟弟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也是白白净净的,虽没弟弟那么胖,却也略显丰满。圆圆的眼睛,长相虽不是很漂亮,却跟个面团子似的绵软可爱,颇为喜庆。
  莫不是齐慕远好这一口?
  苏家官虽不大,但风评很好,家风很正,对面这个小姑娘也是一副乖宝宝模样。要是齐慕远喜欢这一挂,跟苏家结亲倒也不错。
  心念一转,齐伯昆就笑道:“既如此,小远你不如陪苏家弟弟和妹妹到园子里走一走,也免得听我们这些大人说话,无趣得很。”
  齐慕远扫了苏皓和苏月一眼,应道:“好。”
  苏月感觉到他的目光,低下头去,脸色有些发红。不过从那翘起的嘴角可以看得出,她十分高兴。
  小胖团子苏皓看看自家姐姐,再看看齐慕远,十分自来熟地上来扯住齐慕远的衣袖,笑道:“齐哥哥,我们走吧。”
  齐慕远下意识地想把衣袖扯回来,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不光忍住了,他还十分友好地拍了拍小胖团子的肩膀,开口道:“请。”
  看到自家少爷这动作,不光一直观察着齐慕远的观棋,便是齐伯昆的目光都有些古怪。
  齐慕远有洁癖,一向不喜欢跟人有肢体接触。除非是特别熟悉且十分亲近的人,否则他是不会主动跟人亲近的。但今天一反常态。
  齐伯昆心里喜笑颜开,感觉自己很快就要抱孙子了,目光不由老往苏月身上看,对苏三老爷的态度也由不冷不热变得真正热络起来。
  苏家家庭和睦,人口也不复杂,苏皓和苏月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性格十分开朗,也很愿意与人亲近,一路上姐弟俩叽叽喳喳地说话,齐慕远时不时应和几句,倒也不会冷场。
  只是走在后面的观棋发现,开始这位苏家小少爷时不时扯一下少爷的衣袖,拉一下他的胳膊,自家少爷还没什么反应,可后来似乎忍无可忍了,就有意避开,不再让苏皓碰触。而那位苏小姐看似白白净净跟面团似的,一副乖宝宝模样,却也是有些心机的,在弟弟接近齐慕远的时候,也有意往他那边去,离齐慕远更近一些。
  最后一行人在一棵桃树前停了下来。
  这棵是碧桃树,杜锦宁帮着嫁接过的,开花要比其他早春开花的桃树要晚,而且颜色是深桃红,十分的漂亮和耀眼。
  苏月走到齐慕远身边,睁着大眼睛望着他道:“齐哥哥,你家这桃花好漂亮啊,你能帮我摘一枝吗?”
  她站得有些近,眼睛又大又圆,眼里满是期待,睫毛扑闪扑闪的,模样十分天真可爱。
  一般的少男,看到这样的“妹妹”,肯定会很乐意为妹妹摘一枝花的。
  可齐慕远却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表情越发淡了,叫道:“观棋,过来给苏姑娘摘一枝花。
  观棋愕然,愣了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应声上前来摘花。
  苏月圆圆的脸上带着一丝沮丧。她低下头,咬了咬嘴唇,最后忍不住噘着小嘴问:“齐哥哥,你是不是讨厌我?”
  齐慕远此时已借着看花的由头离苏月又远了几步,听到这么直白的问话,他也很直白地淡淡地回了一句:“我这人生性冷淡,对人都这样。”
  说着他点了点头:“我还有功课要做,接下来的园子,让观棋陪你们吧。”说着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苏月愕然:她说错做错什么了?
  苏皓却不甘心,冲着齐慕远的背影大声问道:“齐哥哥,我们能去你的院子坐会儿不?”
  齐慕远却装着没听见,快步离开了。
  观棋把摘下来的一枝花递给苏月,帮着解释了一句:“我家少爷做功课一向不喜人打扰的,苏少爷苏姑娘还请见谅。”
  苏月却不去接那枝花,表情一下子冷了下来,吩咐观棋:“我们也累了,带我们回前厅吧。”


第493章 嗯,就是这样没错的
  回到自己院子,齐慕远一连洗了两遍手,这才叹着气回了书房。
  他完了,彻底完蛋了。
  他本来想着,他抱着杜锦宁有感觉,看到杜锦宁的脸有一种想亲他一下的冲动,但跟观棋接触却会产生厌恶感,这可能是缘于杜锦宁白白净净,整个人都是澄净而剔透,不含一丝杂质的。不像观棋就是典型的“臭男人”。这跟他爱干净这个习惯有关系。
  今天看着那一对姐弟,长得白白净净还挺讨喜,他便想试一试。没准他接触那个小胖团子,就跟接触杜锦宁一样的感觉呢?如果是这样,那他对杜锦宁的那种感觉就是正常的了。
  可没想到,当他摸到白白胖胖的苏皓的肩膀时,心里竟然十分抵触,甚至比跟观棋接触的反应还大。那位苏月的小姑娘就更不用说了,对方离他稍微近一些,他都本能地想离得远一些,更不用说跟对方进行肢体接触了。
  想起关嘉泽以前偶尔拍个肩膀搭个背,他也没有这么反感;祖父触碰他时他也没有抵触的情绪,他忽然有一丝的明悟。
  或许不是什么干净不干净的问题,而是亲近程度与否的问题。越是亲近的人,他就越不反感别人触碰他。
  也就是说,杜锦宁是他最愿意亲近的人?
  这么一想,齐慕远就豁然开朗。
  是了,就是这样。
  可不是么?自打四年前他跟着祖父回漓水县开始,他跟杜锦宁就夕朝相处,形影不离。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比他跟祖父在一起的时间还多。他跟杜锦宁最亲近,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这么说来,他并不是喜欢杜锦宁。哦,也不是,不是不喜欢,而是不是男女之间的那种喜欢?
  以后他娶了妻子,跟妻子日夜相对,朝夕相处,他也会跟妻子越来越亲近的,到时候就不反感跟妻子接触了……吧?
  对,就这样没错。
  虽然以齐慕远缜密的思维来想,这个说法还有许多漏洞,他心底也有个小声音在反驳他这种说法。但齐慕远完全不愿意去深想。得出了这么个结论后,他就像解决了一道难度极大的算学题一般,整个人都透着一股释然的轻松。
  他并不是一个不正常的人,这很好。
  于是等观棋来唤他吃饭时,就见自家少爷嘴角噙着笑,表情很是轻松,跟前两天山雨欲来、黑云压顶的情况完全不同。
  观棋愣了一愣,还以为齐慕远是为了苏家小姐心情大好。想了想,在祖孙俩吃过了饭后,他找了个空儿悄悄跟齐伯昆说:“少爷心情很好。”
  齐伯昆大喜,立刻召了齐慕远过去,对他道:“苏家有意跟咱们联姻,我看那位苏家姑娘还不错,这门亲事我给你订下来如何?”
  “不要不要。”齐慕远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惊吓一般,“不要!”
  “为何?我看你对他们姐弟跟对别人不一样啊。”齐伯昆没想到孙子反应这么大,不由有些纳闷。
  “没有不一样。”齐慕远回答得斩钉截铁。
  齐伯昆无可奈何。
  他这个孙子,样样都好,就是性子有些冷。小时候是这样,后来遇到被掳那件事后,就越发冷淡了。要是他们这些长辈硬逼着他娶一个女人回来,依他的性子,能做出跟人分居的事来。他不去妻子的院儿,也不许妻子来他的院子。这跟没娶妻没区别不说,还害了人家一个好好的姑娘。时间久了,未免容易出乱子。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敢乱点鸳鸯谱。
  “你今年十六岁了,也该议亲了。从订亲到娶亲起码得一年,到时候你就十七、八岁了。要是再拖,可就太晚了。你祖父我这把年纪了,也没多少年好活,你总不能让我抱不着孙子吧?要是你兄弟多,我就不说你了。可你看看,你弟弟还那么小,我不指望你,我指望谁去?作为长子长孙,你有你的责任,这事可不能任性。”他苦口婆心地劝道。
  齐慕远沉默了一会儿:“我答应过你的,乡试过后。”
  齐伯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你记得就好。”
  回到自己的院子,齐慕远有些烦躁。他起身想去杜家看看杜锦宁,可还没走到院门口,又停住了脚步。
  这段时间,他还是离杜锦宁远一点吧。
  ……
  杜锦宁那头,大概是大姨妈第一次造访,就那天在马车上来的时候有点多,吓了她一跳,之后就没多少了,第二天还有一点点,第三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她的身体也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陈氏养了四个女儿,对这事经验再丰富不过了,道:“头半年都是这样的,不规律。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来了这次,后面两个月不来都是有可能的。”
  杜锦宁就有些发愁。
  规律还好,每个月这几天她就特别注意一些,提前请个假回家住。不规律就不好办了,没准什么时候就来了那天的那一出,不把她自己吓死都要把齐慕远给吓出个好歹来。
  不过这话她不好跟陈氏说。
  陈氏是个十分容易满足的人。现在家里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富足,使奴唤婢的,她便无所求了,唯一让她忧心的就是杜锦宁的生死。在得知杜锦宁手上有几千两银子的存款后,就老想着让她激流勇退,死遁后找个人嫁了,安安心心地过日子。
  所以在书院里不管遇到大困难还是小困难,她都不跟陈氏说,免得陈氏又找到理由来劝她。
  可她不提,陈氏却想到了,不光想到这个,还联想到了那日齐慕远送她回来的情形。
  陈氏朝杜锦宁这边挪了挪,凑到她耳边悄声道:“你说,小远那孩子是不是对你特别好?要是他知道你是个女的,会不会愿意娶你?只要他愿意娶你,你这事就不打紧了吧?齐老太爷肯定能帮着遮掩过去的。”
  “娘。”杜锦宁吓了一跳,瞪着她道,“您千万别有这样的念头。”
  “我怎么就不能有这样的念头?”陈氏却是不愿意,也回瞪她道,“你俩打小一起长大,不说小远对你好,便是齐老太爷对你也是夸赞有加的。我都听姚管家说了,齐老太爷说,不管遇到什么事,他都愿意帮你。”


第494章 纠结
  “这怎么能一样?”杜锦宁赶紧给陈氏泼冷水,免得她做白日梦,“齐爷爷对我好,愿意帮我,是觉得我前程远大,以后在官场上能跟齐慕远守望相助,看重的是我的前程。要是知道我是女子,不光不能给齐家带来一丁点好处,反而是个大把柄,以后只要有人发现我就是秀才杜锦宁,齐家就脱离不了包庇欺君大罪,他怎么还会想着帮我?我们自己尚且还担心姐姐们被连累,他祖孙三代那么多人,他敢冒这样的风险吗?恐怕在得知我是女子的那一刻,为了自保,他就得立马把我拿下,交到衙门去,让朝庭治我的罪。我跟他们家再亲厚,比得上自家亲人的性命吗?”
  “不、不会吧?”陈氏吓了一跳。她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
  “怎么不会?换你处在那样的境地,你敢说你不会这样做?”杜锦宁继续道,“退一万步说,就算齐爷爷和齐慕远看在多年相交的份上不告发我,可齐爷爷敢让齐慕远娶我吗?一旦娶我进门,而纸又包不住火,有人发现我跟杜锦宁长得一模一样,到时候齐家的政敌抓住这一点来告发齐家,齐家还不一样得完蛋?我放着安生日子不过,偏要跑到火山口上去坐着,还要害人一家性命,我这图的是什么?”
  陈氏发热的脑子冷静下来。
  想想杜锦宁描述的那种情形,她不由打了个寒战,连声道:“不了不了,咱们还是这样安生过日子吧。”回过神来,她望着女儿又叹息,“唉,就是苦了你了。”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能有广阔的天地让我施展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已经足够了。婚姻那种东西,不要也罢了。”
  说着杜锦宁摇摇头,看向陈氏:“而且你以为嫁了人,日子就好过了吗?你瞧瞧隔壁的张太太,再看看巷口的李太太,那过的是什么日子?那样的日子不要说给我,便是你自己都不愿意过吧?”
  陈氏神情一滞,最后长叹了一口气,彻底不说话了。
  因杜家与齐家的关系亲厚,巷子里有不少人家也跟杜家走动起来。逢年过节的礼尚往来且不说了,有哪家婚丧嫁娶办酒席的,都会发帖子给邻居,陈氏去参加过几次宴席后,就跟巷子里的几家太太走动起来。
  隔壁的张太太,经历跟关嘉泽的娘孔氏有些相似。不过她丈夫喜欢的不是表妹,而是跟他一起长大的通房丫鬟,后来抬了姨娘。张太太有娘家撑腰,姨娘有丈夫撑腰,两人在家里斗得你死我活,总没个消停的时候。
  巷口的李太太倒是夫妻恩爱,无奈她子女缘薄,生了个儿子死了,膝下只得一女。婆婆为继香火,为儿子纳了许多小妾。夫妻恩爱又如何敌得过年轻美貌、新鲜与儿子?现如今夫妻感情渐淡,李太太心如枯木。
  这只是住得近、肯跟陈氏来往、愿意跟她说家中情形的。而那些不曾知道的女人的苦楚,又有多少?
  每每看到这些人,陈氏就不由得想到自己。如果杜云诚当年没死,而是考上了举人进了进士,自己年老色衰,又没生儿子,到头来是不是也会落得李太太那样的下场?
  不想还没什么,细思则极恐。
  “你想的是对的,是娘想得太简单了。”陈氏算是对杜锦宁嫁人的事彻底死了心。
  “你在外面小心些,别露了马脚。”陈氏叮嘱道。
  “放心,我知晓。”
  杜锦宁的年纪比许成源、关嘉泽、齐慕远都小,把他们的成长过程完全看在眼里。早在一年前她就用自己练就的口技变了声,让自己的声音变得低沉些。她本来的声音就不是那种尖尖细细的,而是略带些中音,这么往下压一压,就跟男孩子无异了。
  她做事小心,不光在书院里一直用男声,便是刚才跟陈氏在这从不让人进来的院子里说话,也同样是用男声。所以即便现在她来了月信,陈氏对杜锦宁还是十分放心的。
  “娘,四姐的婚事,您早点定下来吧。只要四姐出嫁了,我的心理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杜锦宁道。
  一提起这事,陈氏就头痛。
  以前杜方菲时是没得挑,所以稍有个合意的就嫁了;杜方苓因着有个鲁小北,也没费多少心思。可杜方蕙这里,因着杜家现在条件好了,再另上杜锦宁的表现十分优异,上门提亲的人多是家境富裕的,挑选反倒困难了。
  农村人娶媳妇不易,所以能娶到一个,生儿育女负担重,整日为糊口忙忙碌碌的,虽然辛苦,倒也没那么多花花心思。可城里这些富贵人家不一样,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矛盾本来就多,再加上纳妾的风气又盛,家庭和睦的还真没几家。
  可杜家现在条件好了,又没有特意回头去找个贫寒人家的道理。贫寒人家的男人手里有了几个钱后会不会变坏,那还是个未知数,为了这个特意去找贫寒人家嫁女,那是脑子犯抽了才会做的事。
  因此杜方蕙的婚事就这么被耽误下来了。
  “你们书城里有没有合适的?”陈氏问道。
  “没有,有的话我早就说了,还能等到这时?”杜锦宁叹了一口气,“我会再留意的。”
  陈氏点了点头。
  杜方苓的婚期是在一个月之后。要是杜方蕙的婚事再能订下来,除了杜锦宁,陈氏就没什么可忧心的了。
  身体无恙,杜锦宁第二日便回了书院。
  她自然是受到了众同窗的热情问候与关心。
  “多谢大家的关心。”杜锦宁抬手给大家行礼。
  梁先宽和方少华虽被拦住了,没去探望她的“病情”,但他们是送了礼去的。其他交好的同窗也相继送了礼。
  杜锦宁扫了人群一眼,问道:“齐慕远呢?今天没来?”
  “自打你生病后,他也不怎么来书院了,想是还不知道你回来的消息吧。”方少华道,说着又打趣,“我看你们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倒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你不来,他也不来;你一来,他准马上回来。”
  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
  杜锦宁白他一眼:“你还不是跟孟春一样形影不离?”
  梁先宽家里事多,时常不在书院里;再加上性格也不怎么合得来,所以方少华和梁先宽并不是特别好。倒是他跟一个孟春的同窗性情相投,时分要好,平时除了回宿舍,其他时间都在一起。
  书院里关系要好的同窗比比皆是,杜锦宁和齐慕远走得近,并没有人说闲话,方才也只是方少华开玩笑而已。
  可这句话却被正好走到院门口的齐慕远听见了。
  他脸色有些发僵。
  他虽一再跟自己说他是因为跟杜锦宁亲近,才喜欢与她碰触,但他对杜锦宁产生了旖旎的想法,这是怎么也抹不去的。所以他正打算离杜锦宁分开,保持些距离呢。可大家都知道他们要好,就这么骤然疏离,不知同窗们会如何说他跟杜锦宁的闲话。说闲话倒也罢了,横竖他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的。但杜锦宁会怎么想?
  凭杜锦宁的脾气,一旦他表示出冷淡,想来杜锦宁会转身就走,从此之后再不理他吧?
  他真要跟自己的好友形同陌路?


第495章 求娶
  齐慕远站在院门外面,久久没有进去。
  可院子里很快就有同窗出来了,正好看到站在外面的齐慕远。
  “齐师兄,你回来了?刚他们还问你呢。”同窗还以为齐慕远是刚走到这里,连忙招呼道。
  齐慕远对他点了点头,拱手回了一礼。
  院中方少华听到这话,立刻笑着对杜锦宁道:“看,我说对了吧?你一回来,齐慕远保准回来。”
  齐慕远便知道不能再在外面呆着了,只得迈脚进了院子。
  杜锦宁一面跟方少华斗嘴,一面转过身来看向门口,正跟齐慕远四目相对。
  “齐慕远,我没来,你竟然也躲懒不来书院。”杜锦宁笑道。
  齐慕远看到杜锦宁如花一般的笑颜,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他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如常走过去,淡淡道:“家里有客,祖父唤我回去。”
  齐伯昆虽致仕了,却是一点儿也不寂寞,经常有人上门拜访。所以杜锦宁听到这话,倒是没往深里想,点了点头,转而邀请众人:“进屋里坐坐吧,正好我带了点心和好茶。”
  “好啊好啊。”方少华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客气,“是今年的新茶么?那我可得好好尝尝。”
  齐慕远见一群人簇拥着杜锦宁进了房间,他脚下未停,没有跟着进去,而是直接去了他自己的房间。
  许成源身为杜锦宁的姐夫,在众人跟杜锦宁表达问候与亲近的时候,自然不会往前凑。可这会子他看到齐慕远的举动,不由走到杜锦宁身边,问她道:“齐慕远怎么了?”
  齐慕远虽然看上去为人冷淡,但平时对人也还好,至少礼数还算周到,不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看不起人的感觉,只会让人觉得他生性如此,这也是许成源比较佩服他的地方。
  因为与杜锦宁亲近,即便齐慕远不大喜欢热闹与应酬,他也会到这房里来说上两句,这才回自己房里去,不会这么冷着脸走掉。
  杜锦宁是个敏感的人,许成源能感觉到的异样,她自然也感受到了。只是此时人多,她即便心里有疑惑也不会这时候去问,只是对许成源笑笑,帮齐慕远解释道:“或许是累了。要不就是他家客人又烦他了。”
  许成源想起络绎不绝的客人带着自家孩子上门,打着跟齐家结亲或是让儿子、孙子跟齐慕远交好的主意,心下便也了然,同情地点点头:“那倒也是。”
  南麓书院的同窗不像府学那般非富即贵,或是天之骄子。这里的学子或是有钱却无地位,或是家境不算好、在院试中名次也不高的。人对于跟自己身份地位差不多却比自己强一点的人会心生嫉妒,但对于高出自己一大截、望尘莫及的人,就只有“抱大腿”的想法了。
  书院里的同窗便是如此。他们对齐慕远、杜锦宁他们只有佩服、景仰的份儿,不会像府学那般,有些学子明明在学问上比不上杜锦宁,却依然鄙夷她的身份地位,觉得自己可以踩她一脚以示高贵;便是对齐慕远也多有不服。
  大家怕杜锦宁烦他们聒噪,每人吃了一块点心呆了一会儿就离开了。许成源也随之离开,唯有方少华却留了下来。
  杜锦宁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由好奇地问:“有什么事么?”
  方少华哼哧了半天,挤出了一句话:“那、那个……我们家的情况,你了解么?”
  “你们家的情况?”杜锦宁诧异地看着他,旋即摇摇头,“不了解。”
  她是不爱打听别人隐私的,只是听方少华说他父亲被调去了贵省做巡抚,他才留在了这里念书,其余的一概不知。
  “我家祖籍在寿县,老家只有堂伯一家。我爹父母早逝,是由我大伯抚养长大的。我爹当年殿试时中了探花,被我外祖看上,将我母亲许配给了我爹。”
  说到这里,他抬眼望向杜锦宁,补充了一句:“我外祖是文渊阁大学士魏正铭。”
  杜锦宁的心猛地一跳。
  宋代沿用唐朝官制,但发展到如今,在中央集权上已有了一定的改变。比如这文渊阁大学士,不再是掌文学著作之官,而是有了明朝内阁大学士的地位,成为了皇帝顾问,官居三品。品级虽不高,但因为是天子近臣,能左右皇帝的决定,故而手握实权,地位极高。
  她实在没想到,方少华一副大大咧咧没有任何心机的模样,却是真人不露相,竟然比之齐慕远的身份地位也不差。
  不过转念一想,她就想拍自己脑袋了。
  其实方少华的背景,还是有迹可寻的。
  桂省的权贵人家,还有他们在京中的关系,她都了然于心,但这其中并没有方家。可见方少华的父亲不是出身显赫之家。她知道方少华第行第二,由此推断方少华的父亲年纪并不大,如今也就四十出头的年纪。一个出身平常的人,以四十出头的年纪,却能做到一方巡抚,三品大员的位置,说身后没人鼎力相助,可能吗?方家这边没人,那只有方少华的外祖家了。
  见杜锦宁只是面露惊讶,并没有露出生气或是疏离的态度,方少华松了一口气,继续道:“我爹跟我娘只有我大哥、我和我妹妹三个孩子,一家五口,再无其他。我哥已中进士并娶了亲,在外地做官;我妹妹今年只有十二岁,还没许人。”
  “除此之外,我爹做了官娶了亲后,就把大伯一家接到了任上,跟我们一起住。但没到两年我大伯就去世了,只留下大伯母和两位堂姐。两位堂姐现如今都出嫁了,嫁在了江南。大伯母原是跟我们一起住的,这次我爹他们去贵省任职,大伯母舍不得堂姐,没有跟去,而是留在了我们在苏省的宅子里。”
  说着,他停了下来,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越发纳闷,见他停下来半晌不说话,忍不住问道:“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她又没查他家户口。
  “我……”方少华红了脸,吞吞吐吐地道,“我、我想向你四姐求亲。”
  “啥?”杜锦宁瞪大了眼睛。


第496章 我又不是断袖
  “我、我已写信问过父母了,他们同意的。”方少华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递给杜锦宁。
  杜锦宁饶是脑子转得快,可此时看看信,再看看方少华,也不知道该接不该接。
  她完全没有想过要把杜方蕙许给方少华。
  方少华一见急了,把信往杜锦宁怀里一塞:“你看看嘛。”
  杜锦宁拿着信,却是没看,而是问方少华:“你什么时候生出了这个心思的?我怎么不知道?”
  方少华的脸本来就有些发红,此时更红了。
  他低下头道:“一年半前,你姐姐帮孟春家设计园子的时候。”
  “……”
  孟春家里是富商,也不知是真心喜欢园林,还是附庸风雅,抑或是想跟杜锦宁乃至齐慕远拉近关系,他家也请杜锦宁帮着造了一个园林。
  杜方蕙当时刚上手设计了一两处园林,最是着迷的时候。孟春家的园子又只有七亩,杜方蕙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搅了下来。她不像杜锦宁有丰富的经验,又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对一个园子看上一两遍就能了然于心,回头就能把设计图给画出来。
  她那时经验不足,又想把园子造得好一点,便一趟一趟地往孟家跑。孟家有意跟杜家交好,又知是杜锦宁的姐姐来帮着做设计,当下便派了跟杜方蕙年龄差不多的孟春的妹妹陪着她。
  而那时候,孟春跟方少华的交情已很不错了。想来定然是那时候方少华见到了杜方蕙。
  见杜锦宁不说话,方少华有些急:“你相信我,我一定对你姐姐好的。真的,我发誓。”
  “我姐姐知道吗?”杜锦宁皱眉问道,“除了那次造园子,你还见过她几次?”
  方少华摇摇头,低下头去:“你姐姐不知道。她、她每次去给别人设计园子的时候,我都想办法偷偷在半路上去看她一眼。怕吓着她,我都没敢跟她说话。”
  杜锦宁无语。
  “那你是看中我姐姐的容貌了?”她问道。
  “不不不。”方少华摇摇头,随即又点头,“当然,容貌肯定是一方面,要是个丑八怪,我肯定不能看上。可我更欣佩的是她的才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