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途-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大明货船再次到来,他必须得有所行动了,他不想再受家主的责骂,想到这,他召来一个心腹手下,对他嘱咐了几句,手下点头答应,迅速地离开了。

是夜,一条小船离开了长崎港,向五岛列岛方向驶去。

……

早晨,天气晴朗,天边淡淡地飘着几朵白云,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数以千计的海鸥在海面上盘旋,远远地,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三队挂着白帆的船队乘风破浪而来。

宝船船首,李维正站在罗盘前,手里拿着航海所需的针位簿眺望着远方的海面,他正在向一名负责定位的水手学习如何判断路线。

从伊歧岛出发,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他们探查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岛屿和十几个海湾,但始终没有发现倭寇的踪影,按照明军的经验,倭寇一般是从四月开始袭扰大明沿岸,一直会延续到十月,也就是说现在倭寇应该还在日本的基地中,昨天他们在五岛列岛中的上岛附近突然接到一艘小船的报信,从他们口中得知,倭寇的二百余艘船只已经出海,目前主要集中在福江岛一带,准备拦截明朝货船,而此时从路程上来看,福江岛应该已经不远了。

“大人在看什么?”赖永国笑着出现在李维正身后,他的心情很好,听说指挥使大人准备痛击倭寇的老巢,他有点急不可耐了。

“前方忽然出现了大群海鸥,这说明离陆地已经不远了。”李维正搭手帘仔细看了看远方,远方还是一片茫茫大海,什么也看不见,他有些感慨地说道:“我听说西洋人有一种千里眼,是一个长筒形,通过它能看到十里外的船只,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东西,我们就能在敌人之前发现对方,从而抢占先机。”

“真能看到十里外吗?”赖永国的眼中流露出了极为向往的神色,他异常羡慕道:“大人说的这种东西我闻所未闻,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一趟西洋,买它几十个回来。”

李维正说的当然就是望眼镜了,望眼镜是伽利略发明,只是伽利略此时恐怕还没有出生呢,不过只要有原料,他也能做出来,李维正笑了笑,便岔开话题道:“赖将军,你觉得倭寇中是不是有人在帮助我们?”

赖永国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沉思了一下便点了点头道:“极有这个可能。”

李维正的眼中出现一丝忧色,他缓缓说道:“我从昨天开始就在考虑此事,我总觉那几名报信的日本人有点问题,据他们说是近藤家族的人,不愿南朝的货物被劫,可如果我是倭寇头子,而且打算拦截大明货船,那我也会派人乔装来送信,以提供错误的情报。”

赖永国一惊,“大人的意思是,他们提供的是假情报。”

李维正却摇了摇头道:“情报的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肯定有人要打我们的主意,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就不怕,所以我们不能再按预定路线行走,如果我没料错,福江岛情况复杂,确实很可能就是他们拦截我们的地方,我们不必与他们正面交锋。”

赖永国有些愣住了,指挥使大人不就是想打倭寇吗?怎么又想要避开他们,他迟疑一下便道:“大人莫非又不想打倭寇了?”

“不!”李维正凝视着远方的海面,一字一句道:“我是要打乱他们的部署,让他们跟着我们的节奏走。”

就在这时,桅杆上的眺望手忽然大声叫喊起来,“陆地!大人,我看见陆地了。”

李维正立刻扶在船舷上,努力向远方看去,果然,他也隐隐看见了一条长长的黑线,那里就是福江岛了。

“船只调头向东!”李维正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指令,“传我的命令,船队全速驶向长崎港。”

……

(改正:北九州是现在的概念,明初时应叫做门司城,下面均称门司城)

卷五 鹰击长空 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使日本(四)

福江岛是九州海域最大的一个岛屿,岛上泉水众多,汇成了几条河流,它丰沛的水源和便于停泊的海岸使它成为了过往船只补充淡水的最佳之地,和别的岛屿一样,福江岛上生活着几千渔民,靠捕鱼为生。

这一天,渔船依然和平常一样地出海了,但每一艘渔船上的渔民都显得十分紧张,他们不时回头向福江湾方向望去,此刻在福江湾的海面上停泊着二百余艘大大小小的船只,这就是准备参与捕猎的狼群,它们在等待几艘在外海游弋的侦查船送来的情报。

在一艘高大的楼船上,大内兼平正紧张地望着远方的海面,他年纪约三十岁,身体十分肥胖,平时也难得下一次海,但这一次他亲自上船参与拦截了,这固然是大哥的命令,但大内兼平也知道,大哥不过是在找借口抢夺他的船队,如果这次拦截失败,而且他又不在船上,大哥便会以贻误战机的借口夺走大内家的三百多艘船只,从而使他唯一的海上优势也没有了。

这次拦截他共出动了一百二十艘船只和两千余人,而其余的百艘船则由甲贺、岛津及近藤三个家族组成,虽然和几个月前相比,三个家族的船只略微少了一点,但这已经是他们的最后家底了,十天前,三大家族的主力船只已经离开长崎,前往大明沿海寻找机会去了。

从昨天下午起他们便等候在福江湾了,可一直到现在,已是中午时分,大明船只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大内兼平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福江岛是南下的必经之路,难道是大明船只发现什么了吗?

这时,岛津家的长子岛津健一郎慢慢走到大内兼平的身边道:“大内君,我怀疑我们中间有内奸。”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大内兼平愕然。

岛津健一郎嘴一撇不远处近藤家的几艘船道:“很简单,大明的货船是运给南朝的物资,近藤家所在的四国岛已是南朝的地盘,我听说近藤家和南朝走得很近,上次连明朝王子的银船他们也放过了,现在却怎么跑来参与拦截货船呢?大内君,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一句话提醒了大内兼平,这次近藤家只派来了十艘小船,仅一百多人,而且田中优俊自称生病不来,这里面似乎有点问题。

“那依你的意思怎么办?”

“很简单,杀掉他们的人,夺走他们的船,不能让他们坏了我们的行动。”

“这个……”大内兼平有些迟疑,这毕竟只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而且甲贺家和岛津家对近藤家进入九州一直持敌视态度,现在岛津家的指责也不能说没有偏见,而由此得罪势力强大的近藤家,恐怕家族中的几个叔叔会对自己不满,毕竟近藤家是得到他们批准后才入驻九州。

“要不我让他们断后,不让他们参与这次行动。”

大内兼平的话刚说完,忽然船上有人大喊:“守护大人,来了!”

众人一齐向海湾望去,只见两艘巡逻的小船飞驶而来,船头上挂着红旗,这就是得到了明朝货船的消息,已经苦等了近一天一夜的大内兼平再也顾不得近藤家的问题,他立刻下令道:“所有人上船,准备出发!”

岛上休息的倭寇纷纷上了各自的船只,拉起了石锚和风帆,蓄势以待,巡逻小船越来越近,大内兼平忽然发现了异常,巡逻船上的几人个个面色惊惶,就仿佛发生了大事,大内兼平按捺不住内心的惊疑,冲上船头大喊道:“出了什么事?”

“守护大人,明朝的船只改变航行,向长崎港去了,他们有大批军船护卫。”

不仅大内兼平,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岛津健一郎更是急吼道:“守护大人,长崎港不能有失,我们要赶快回去。”

岛津家在码头仓库里屯有重货,现在全无防范,让他怎么不急。

“不要急!不要着急!”大内兼平觉得头发晕、腿发软,他干咽了口唾沫,有些软弱地下令道:“大家立刻起航,把明朝船只堵在长崎港内。”

二百多艘各式各样的船只一齐出发,争先恐后地驶出海湾,向长崎港方向追去。

……

从福江岛到长崎约一百余里路程,海船行驶最快也要一天一夜,大内兼平不时得到沿途巡逻船的报告,发现一百艘左右的大明船只在前方疾驶,其中有一艘庞大无比的巨无霸战船,明军的战力不容轻视,大内兼平也已从最初的慌乱中平静下来,他又重新评估了一下这次行动,从明军船队的组成来看,货船和护卫军船竟是各占一半,但大哥给自己的情报中却并没有说明这一点,而且大哥还命令自己亲自去拦截,这又是什么意思?大内兼平的脊背不由一阵阵发寒,他已经意识到了大哥的险恶用心,二哥英义被赶出长门国后,大哥下一个要对付的应该就是自己了,亏自己还天天琢磨他会怎么下手,却竟然没有意识到,大哥其实已经下手了,他就是要让自己死在明军的手中,借刀杀人。

大内兼平拦截明朝货船的想法渐渐消退了,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从这次危机中脱身,但大明军船已经直袭长崎,如果自己不去救援,也一样会被大哥抓住把柄,从而夺走自己的权力,思来想去,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关键是要在可能发生的激战中保住性命。

第二天的中午时分,参与拦截的二百余艘倭寇船赶回了长崎港,长崎港位于一条长约二十几里的狭窄港湾之中,周围有高岛、冲之岛、长崎半岛等群岛环护,依山傍海,是九州岛最优良的天然海港,五十年前的肥前国守护在此修建了长崎城,也是九州地区除门司城以外的第二大城。

肥前国是一个贫瘠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几乎都靠海为生,自古就是海盗聚集之地,随着日本地方势力和强势家族的崛起,这些零星海盗便被组织起来,逐渐形成了历史上的倭寇,也正因为如此,九州沿海地区从元朝开始就成为了倭寇的大本营。

“冲回港口,全歼大明之船!”

大内兼平在港湾口下达了作战命令,二百余艘战船气势汹汹地冲入长崎港湾,但大内兼平却换乘另一艘小船,悄悄地落伍了,他已经意识到了明军的策略,明军一定就藏在港湾之中,以逸待劳,等待他们的回来,但他不能说,他需要有人前去和明军作战,大队船只越行越远,渐渐地在大内兼平的视野里消失了。

“快后退,离开这里!” 大内兼平低声地下达命令,小船调了头,如箭一般向长崎半岛的中部驶去,那边离海不远有一个马场,养着二十几匹战马。

但小船刚绕过一个岛角,大内兼平和划船的水手都忽然惊呆了,他们站了起来,不可置信地仰头望着上方,只见一艘庞大无比的海上巨无霸战船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小船在它脚下就仿佛一只蚂蚁一般。

大内兼平忽然张大了嘴,他看见一支箭从顶上射来,迅疾如闪电,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扑’的一声,劲箭射穿了他的头颅,大内兼平惨叫一声,翻身落海,大船劈波斩浪,瞬间撞翻了小船,无情地将它碾碎在自己庞大的身躯之下。

宝船穿过海峡,率领三十艘战船截断了倭寇船只的后路,迅速向长崎港包抄而去。

……

长崎峡湾中的海战已呈白热化,二十艘大明战船与二百余艘倭寇战船的战斗正激烈进行,枪炮声隆隆,白烟在海面上腾起,这是大明最精锐的舰队,坚船利炮,所向披靡,船队成倒‘八字’字阵型,又像一只张大口子的渔网,用火炮的轮番射击将入网的一只只倭寇战船绞得粉碎。

但倭寇的优势却在于灵活且经验丰富,尤其数量众多的小船,它们在明军大船之间穿梭疾行,用一支支火箭射向明军的大船,更有无数精通水性的水鬼潜入了船底,用利刃穿凿船底,或用火药包炸船,一只只长绳钩爪飞上大船,身着黑衣的倭寇像猿猴一样向上攀爬,却变成对面大船的活靶,箭如雨发,枪炮声密集,一声声惨叫此起彼伏。

对明军战船威胁最大的还是潜入海底的水鬼,不怕凿船,就怕他们用火药包炸船,在倭寇的长期作战中,驻守福建的明军发明了一种利器,专门对付倭寇水鬼,这是一种装在船底的大网,上面装有密集的倒钩利刃,一旦潜入船底的水鬼被网缠住,或者被钩住,必死无疑,很不幸,今天的倭寇水鬼们便遇到了这种网钩,船下不时冒出一股股殷红的鲜血。

波涛起伏,海浪掀起白沫,海面上到处漂浮着碎木和尸体,战争极为惨烈,尽管明军战船犀利,但倭寇的战船太多,它们像狼群一样缠住了狮子,不时趁虚猛咬一口,两艘明军的福船的船帆被火箭点燃了,燃起熊熊大火,其中一艘战船的火药舱被点燃,猛烈地爆炸了,大船瞬间解体,数十名明军士兵被炸得支离破碎,坠入海中。

指挥明军二十艘战船作战的是千户杨帆,他多次在山东沿海和倭寇作战,对倭寇的战法十分熟悉,他不理会倭寇小船,而是把火力集中在数十艘大船上,他沉着指挥,船队始终保持阵型,两军战成了胶着状态。

“将军,指挥使大人的船只出现了。”一名眺望员发现了远方海面上的船队。

杨帆当即下令道:“命船队改变阵型,拦住他们逃跑之路。”

跟随着旗语的命令,明军战船开始改变阵型了,倒八字形向两翼舒张,渐渐地在狭窄的峡湾里一字排开,拦住了倭寇船只入港的道路,三里外,海上巨无霸宝船出现了,在它身后还跟着黑压压的三十条战船,它们加快了速度,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惊慌失措的倭寇战船倾压而来。

……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十日,远赴日本的大明威海卫水师在日本九州长崎港海域上,遭遇了前来拦截大明货船的二百余艘倭寇战船,明军利用长崎海道的狭窄地势,前后夹击倭寇船只,凭借坚船利炮而大获全胜,倭寇则全军覆没,包括肥前国守护大内兼平在内的三千余名倭寇葬身海底,但明军也损失了三艘战船,死伤一百余人,明军随即撤出了长崎海道,护卫着大明货船继续向南进发.这次偶然发生在长崎的海战却影响深远,一方面它是大明水师第一次在日本本土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标志着明军对倭寇以防御为主的策略渐渐改成攻防并举,明军火炮和战船的犀利令日本倭寇胆寒,沉重地打击倭寇的嚣张气焰,大大缓解了倭寇对大明沿海的侵袭;而另一方面,由于肥前国守护大内兼平的身死,大内义弘便顺其自然地接收肥前国和长崎港,近藤家也一跃成为了长崎港内最大的家族势力,就这样,日本九州的局势被微妙地改变了……

就在大明水师威震异域的同时,山东半岛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从去年秋天至今,山东半岛的登州、青州以及兖州府、济南府皆滴雨未下,秋旱、冬旱连着春旱,使河流干涸、土地龟裂,冬小麦大半枯死,屋漏偏遭连夜雨,二月初,青州府突然爆发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一切,树林、草地、即将枯死的禾苗,统统被一扫而光,蝗灾开始向登州府的莱阳县和招远县蔓延,洪武二十四年春,山东大灾,米价暴涨,一石米最后竟卖到了十两银子。

山东布政使韩卫平紧急向朝廷求援,朱元璋急命户部左侍郎暴昭为山东宣抚使,赴灾情最严重的青州府视察,并下令山东各地官府开仓放粮,各县各府搭建粥棚赈济灾民。

蓬莱县的灾情也极为严重,不仅本县百姓粮食奇缺,从招远、莱阳逃来的大量饥民也涌入了这座登州府治所在的县城,登州知府赵良成一方面命其他官员到登州各地去组织赈灾,另一方面他停止了官仓放粮,将有限的粮食集中起来,并在蓬莱县设十处赈粥点,每日熬粥发放饥民。

这天傍晚,天已经快黑了,蓬莱县杨知县心事忡忡地来到知府衙门前的小广场上寻找知府大人,这里也是一个赈粥点,尽管今天熬的稀粥已经快没有了,但队伍依然还排得很长,每个人都捏着一块黑色的小木牌,知府赵良成正率领三个衙役便在这里给饥民赈粥。

还没有小广场,杨知县老远便听见了赵良成的斥骂声,“不行!绝对不行,你今天早上和中午已经领过粥了,不能再领第三次。”

杨知县似乎又隐隐听见了孩子的哀求声和衙役的劝说声,但赵成良的态度依然十分坚决,待走近一看,杨知县顿时愣住了,只见赵成良八岁的次子端着一个空碗,正向父亲苦苦哀求,“爹爹,求求你再给我一碗,就一点点也行。”

“大人,就给孩子一小勺吧!就一点点,可以吗?”旁边的衙役也跟着求道。

“不行!”赵良成铁青着脸望着天空,冷冰冰地说道:“我的家人和普通百姓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他的一份已经领过了。”

“赵大人这就有点不近人情了。”杨知县走过来揽住孩子的肩膀,叹了口气道:“咱们大人饿一饿无妨,可是孩子身体瘦弱,他怎么能抵得住饥饿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你问问后面的百姓,能不能再给孩子一点粥?”

他忽然回头大声对百姓们喊道:“各位乡亲,咱们知府大人把自己的俸禄粮全都捐了出来,家里已经颗米没有了,他的孩子饥饿难当,想再喝一点点粥,大家说能不能给孩子。”

“大人,你就给一点吧!”

“大人,我们能理解你的难处,可他是你的孩子啊!”

百姓们纷纷劝说,赵良成低头看着自己的儿子,他又摸了摸儿子削瘦的小脸,眼睛忽然有些红了,终于点点头道:“好吧!就把爹爹的一份给你,你回去要分给哥哥和妹妹一点,不能一个人喝了,知道吗?”

衙役立刻给孩子盛了一碗粥,他怯生生地看了一眼父亲,小心翼翼地端着粥碗回去了。

杨知县心中异常沉重,便低声对赵良成道:“不知大人有没有时间,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

“好!”赵良成将长勺递给衙役,一直衙门道:“咱们去衙门里谈。”

两人进了后堂,此时天已经黑了,赵良成点了一盏灯,灯光昏黄微弱,他坐下来叹了口气道:“我今天得到消息,青州那边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朝廷虽然有粮食运来,可还是太少,连济南府都不够,就算运到地方,也先要保证军队用粮,其次才轮到百姓,唉!”

“大人,我就不明白,朝廷为何不能多运点粮食过来,这几年山东连连遭灾,真能指望地方官仓吗?”杨知县有些愤愤不平。

“朝廷也有难处,去年广东大灾,浙江和福建的存粮几乎都调空了,河南那边又黄河决堤,是用凤阳的官粮去救济,今年年初,山西那边大规模迁移民众,也要大量用粮,听说边关的军粮吃紧,皇上准备从海运送京师粮食,所以朝廷也实在拿不出粮食,只能让我们就地放官仓粮,可是蓬莱县的存米只能维持十天赈粥了,我已写报告给布政使韩大人求救,我估计韩大人也没有办法。”

赵良成将脸埋进手中,心中实在是痛苦之极,蓬莱县有十几万饥民嗷嗷待哺,一旦断粮,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在不行,我去和军队商量,看他们能不能借一点。”

“大人算了吧!李指挥使和赖副千户都不在,蓬莱所现在是那个姓鲍的做主,他怎么可能借粮食给我们,至于威海卫那边,他们还想向我们借粮呢!”

说到这里,杨知县迟疑一下道:“大人,其实我倒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就是来和大人商量一下。”

赵良成‘腾!’地站起来,焦急地催问道:“你快说,什么办法?”

杨知县吱呜半天也说不出来,最后他终于一咬牙说道:“大人,船厂里不是存有很多旧的渔船吗?咱们下海捕鱼。”

卷五 鹰击长空 第一百四十章 出使日本(五)

四国岛已经过去了,大明的船队驶入了日本国的濑户海中,洪武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船队终于抵达了日本第一港,也就是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大坂港, 大坂也就是后来的大阪,目前是在日本南朝的控制之下,前几日,大明船队在四国岛休整了三天,已经先派千户杨帆和幕僚周明来和南朝协商货船一事,南朝正处于战胜北朝后的急剧扩张期,对大明的武器盔甲极为渴求,良成亲王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大明的开价,以三十万两白银的总价买下了五十船的军用物资,另外也答应了李维正提出的附加条件:在回程的空船装满稻米,作为大明战船护军的补给。

当一百余艘大明船只缓缓驶入大坂港时,大坂港内沸腾了,数万赶来看热闹的民众的欢呼声响彻海港,但随即欢呼声陡然消失了,换成了一片齐声的哗然惊叹,在港口的日本人面前出现了一艘庞大无比的战船,俨如小山一般缓缓靠拢码头,前来迎接船队的南朝官员更是眼中露出恐惧之色,他们面面相视,简直不敢相信天下竟有如此庞大的战船。

宝船停稳,一架船梯缓缓从船上放下,大明指挥官李维正和一百余名官兵走下了宝船,十几名前来迎接的南朝官员和先期到达的杨帆、周明一齐走了上来,前来迎接的主官是南朝的内大臣细川和男,他是良成亲王手下仅次于菊池武的重臣,这次与大明的武器交易,就是由他全权负责。

细川和男约六十岁,头发已经花白,他出生奈良名门,有着极高的儒学修养,也有着自己最执着的信仰,当北朝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的战刀横扫日本列岛、南朝长老院俯首称臣之时,细川和男却始终坚持南朝才是天皇正宗,他跟随良成亲王拥护龟山天皇躲进了吉野山,并在随后的募兵中献出了自己所有的家产,最后在奈良战役中以奇兵战胜了足利义满,南朝才得到了一线生存之机。

他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礼,用日语对李维正说着最诚挚的谢意,旁边的周明对李维正介绍道:“他便是良成亲王特地派来迎接大明船队的主官,内大臣细川和男,是南朝排名第三的重臣,他代表龟山天皇陛下真诚感谢大明对南朝的支持。”

李维正也微微一笑回礼道:“我大明皇帝向来恪守承诺,虽遇几次波折,但还是把南朝所需的物资送来,希望南朝也能信守自己的诺言。”

听周明翻译完,细川和男立刻肃然道:“指挥使大人请放心,南朝承诺如山,当竭尽所能支付大明的货银,三十万两白银我们还负担得起,白银将在十天内运至海港,与大明交换军货,不过还请大人允许我们的人先上船去验货。”

李维正笑了笑道:“这是当然,总归要先看货再付钱。”

这时,一名年迈的僧人上前合掌施礼道:“贫僧是石山本愿寺法主明如,给指挥使大人见礼。”

李维正听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也颇为惊讶,他也连忙合掌回礼道:“我也久闻本愿寺大名,今日得见法主,是李维正的荣幸。”

本愿寺是日本禅宗之首,在日本国内拥有强大的势力,信徒分布广泛,南朝之所以能和北朝抗衡,也和本愿寺的支持分不开,直到后来织田信长火烧本愿寺,才最终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僧侣的势力.排在第三位的似乎也是一位民间人士,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面相粗糙,鹰钩鼻、三角眼,脸颊和嘴唇棱角刚硬,就仿佛一个拙劣的石匠雕出的作品。

他微微行了一礼,眼睛里似笑非笑地看着李维正道:“在下是四国岛的商人近藤贤二,李将军在九州五岛列岛遇到的小船就是我派过去的。”

周明在李维正耳边低语几句,李维正缓缓点了点头,他深深看了一眼近藤贤二笑道:“那近藤家在长崎也应该有不错的收获吧!”

周明翻译得很到位,近藤贤二的三角眼笑得眯了起来,他随即笑容一收,脸上换了一种商人的诚意道:“其实我的本意是不想让大明货船再受损失,我希望你们能够避开那些土狼,可没想到你们居然干掉了他们,虽然我也有点小损失,不过比起在长崎的收获,这算不了什么,指挥使大人,今晚请光临舍下,我很想请大人喝一杯,以示感谢。”

李维正看了一眼细川和男,便欣然点头道:“可以,我今晚就来拜访近藤家。”

近藤贤二大喜,他克制住脸上的喜悦表情,慢慢退了下去,紧接着细川和男又向李维正介绍了其他官员,负责户籍和租税的民部卿,负责外交事宜的治部卿等等重要官员,李维正皆一一见礼,最后细川和男恭敬地邀请道:“良成亲王殿下在奈良等候大人,希望大人能与我一同前往奈良。”

李维正拱手一笑,“客随主便,我去奈良没有问题,只是今天刚到大坂,诸事繁多,明天一早我和大人同行。”

“好!明天一早,我来迎接指挥使大人。”

……

在码头上举行了简单了欢迎仪式后,细川和男便离开了码头,数万赶来看热闹的民众也渐渐散去,但码头上却并没有冷清下来,一百多户商家用特制的马车带着店里的上好货物赶到码头来兜售,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货币却是一样的,用银子交易,李维正也没有阻拦,他允许士兵和船员轮流上岸散步购物,但不得离开海港。

天渐渐地黑了,李维正正在船舱里教瑶姬写汉字,舱外忽然传来亲兵的禀报声,“大人,码头上来了一辆马车,说是近藤家有请大人去赴宴。”

瑶姬吓了一跳,她连忙对李维正道:“这个近藤家可是日本有名的大海商,据说和四国海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黑白两道通吃,维正君去他府上,可要当心。”

李维正托起她下巴,在她红唇上亲了一下道:“你放心吧!现在南朝有求于我,他不敢把我怎样。”

他又指了指桌上的一叠字,暧昧地笑道:“这是家庭作业,在我回来前做完,否则今晚上我可要重重罚你。”

瑶姬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慢慢写字,一双美目却风情万种地给她送了一个秋波,李维正心中一荡,心中涌起将她按在地板上就地正法地念头,可他还有正事要做,只得站起来笑道:“好了,我先去了,晚饭你就一个人吃,乖乖地等我回来。”

“是!”

瑶姬起身伺候他换了衣服,李维正这才随亲兵下船去了,和李维正同去的周明已经等候在码头上了,虽然天色已经快黑,但码头上的各个商铺却点满了灯笼,明亮如昼,充斥着商贩的吆喝声和喧闹声,热闹异常,李维正下了船,却见几个妖艳的中年妇人围着千户赖永国说着什么,声音轻佻,笑容均颇为暧昧,周明正在满脸通红地给他们翻译。

“什么事?”李维正上前问道。

赖永国连忙禀报道:“大人,这是大坂城内几家妓院的老鸨,她们带来不少妓女,想上船去做生意。”

“她们带了多少女人?”

“几家妓院加起来,好像一共带来两百多人。”

几个老鸨见李维正似乎是首领,一起涌了过来,几张涂得雪白的脸上带着谄笑,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李维正向远处望去,只见黑暗中停着数十辆马车,马车上隐隐坐满了人。

李维正点了点头,便对赖永国道:“可以把她们带上船去犒劳弟兄们,所需银两从船费中出,另外把她们集中在一条船上,不能出人命,而且天亮前一定要全部离开,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