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途-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不断,雄壮而低沉,极富感染力。

京城内处处充满了生机勃勃,就仿佛一轮初升的朝阳,李维正牵着马走在大街上,京城的熙熙攘攘让他难以兴奋,他的脑海里不时闪过龙门所的一幕幕血战,闪过韩淡定那座山风中的孤坟,不知为什么,他竟有一种异常孤独的感觉。

……

李维正在京城内没有住处,他仍然来到了常升的府第,老管家还认识他,连忙将他请进宅子,常升已经回来了,听到禀报,急忙赶来小客堂接见李维正,同时命人去给太子送信。

常升是明初大将常遇春次子,子继父业,年纪不过三十余岁,却做到太子太保的高位,他生性豪爽,广交朋友,也常常扶危济贫,在京中名声极好,他的姐姐也就是太子妃,正是这一层原因,他便成了太子朱标的铁杆心腹,年初蓝玉府丢信之事便是他用飞鸽火速通报尚在苏州的太子朱标。

这几月他和太子一样,时时关注武昌的情况,不过楚王府夜宴后,武昌那边却突然烟消云散了,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赢家是谁,很快,俞平身死的消息传来,李维正也随之失踪了,起初,常升怀疑是李维正做的手脚,但朱标却断然下了结论,这封信的争夺并没有结束,李维正仍在争夺之中,他日日引颈相盼,沉寂了几个月,李维正终于露面了。

“李百户,你终于来了。”常升还在院子里,洪亮的笑声已经传到了屋内。

李维正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座宅子的主人,他连忙起身向进屋的常升恭敬地躬身施礼道:“李维正参见常大人!”

两人都是初次相见,常升上下打量他一眼,不由微微一笑道:“难怪太子对你评价很高,果然是一表人材。”

李维正虽然不知道常升,却知道他父亲常遇春,四十岁便身死,按理这是常家的不幸,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正因为常遇春早死,才躲过了朱元璋的铁腕清洗,得以流芳百世,常家的后人也因此受到重用,长女册封为太子妃,三个儿子皆封为列侯,眼前这个常升长手长足,身材魁梧,颇有几分其父的英雄气概。

常升笑着拍了拍李维正的肩膀,“来!咱们坐下谈。”

李维正坐下,他欠身问道:“请问常大人,不知太子殿下是否在京中?”

常升爽朗一笑道:“在!昨天太子殿下还说到你,说你该回来了,这不,今天就到了。”

这时,婢女进来给他们上了茶,常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他沉吟一下,便试探着问道:“不知武昌之事最后结果如何?”

他盯着李维正的每一个表情变化,心中怦怦直跳,他为这件事的结果盼望得太久,可眼看谜底要解开,他却有些不敢听了。

“请常大人放心,那封信已经被我最后得到。”

常升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几个月来的提心吊胆终于没有让他失望,“好!干得漂亮。”他忍不住高声称赞,最后竟呵呵大笑起来。

他站起身向李维正深施一礼,歉然道:“我竟还怀疑俞平之死是你做的手脚,我正式向你道歉。”

李维正从怀中取出那只空信封,连同太子金牌、他在阳逻镇所得的齐王之信以及一袋囊钻石一起交给了常升,“不过信已经被我毁了,蒙古人大举来袭,形势危急,我担心保不住它,这几样东西请常大人替我转交给太子殿下,就说李维正幸不辱命。”

常升一怔,连忙问道:“你为何不自己去给太子复命,你已是六品百户,有紧急事情是可以觐见太子。”

从感情上说,李维正不想去见朱标,自己为了他和蓝玉的安危出生入死,奔波千里,却换来了蓝玉家奴对他父亲的伤害,换来了李家村土地被蓝家霸占,而这些他朱标都知道,虽然是考验他也无可非议,但他的感情却接受不了。

当然,李维正也知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去与不去之间他确实也考虑了很久,太子朱标现在对他要么就杀人灭口,要么就委以重用,虽然历史上说朱标是个宽厚仁慈的人,但那只是他在人前的一面,另一面呢?

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常升只说他是六品官,却忘记了他可是锦衣卫,锦衣卫去见太子,若被朱元璋知道了,他会不追问吗?

这其实就是李维正一直担忧的一件事,那封信中,太子出面了、秦王出面了、燕王出面了,齐王、晋王都出面了,但朱元璋却一直保持沉默,他对这封信地态度是什么,自己一无所知,就这样正大光明跑去东宫向太子请功,能瞒得过朱元璋的耳目吗?

所以他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保持低调,绝不能去东宫见太子,要见也须象上次一样,在类似鸡鸣寺的偏僻地方见太子,他是这样考虑,但脸上却不敢有半点表露,只很随意地对常升笑道:“我以为我出现在东宫不太合适,再说太子殿下国事繁忙,我就不便去打扰了,这封信我是从宣化追回,着实有些累了,而且家中也有些事情,我想先处理一下私人事务,这些话请常大人替我转告太子殿下。”

常升看了李维正半晌,便点点头道:“好吧!我就替你转告。”

……

朱元璋对太子见外臣限制得并不严格,而常升官拜太子太保,是辅佐太子的重臣,可以进东宫见太子,他不敢拖延,立刻换了一身衣服,便乘轿向东宫而去。

太子朱标是五月初时才从江南考察商业归来,这时李善长案已在一个月前了结了,朱元璋也由此下旨,胡惟庸案从此再不追究,延续了整整十一年的胡惟庸谋反案终于落下了帷幕。

朱标回来后立即向父皇上书,详细报告了他的考察过程,或许是出于转移百官注意力的需要,朱元璋在五月中旬正式下旨,批准在民籍中单独设立商籍,承认商人的合法存在,并对其征税,同时又对商人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以防止庶民趋利改籍。

这一个多月来,朱标一直在忙碌此事,直到这两天才稍稍松了口气,此刻他正坐在书案前慢慢地品尝一碗燕窝粥,可思绪却飞到了千里之外,他在想着那封信,已经三四个月过去了,他虽然得到了一点消息,但不知李维正现在已经到哪里了?

正想着,一名太监匆匆来报:“殿下,开国公有紧急事情求见。”

‘常升?’朱标微微一怔,他沉吟一下便道:“宣他进宫。”

片刻,常升匆匆走了进来,脸上的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他上前两步,跪下行礼道:“微臣叩见太子殿下。”

“常太保免礼”,朱标见他面有喜色,心中不由一动,便急问道:“莫非李维正回来了?”

“正是!”常升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压低声音道:“他刚刚回来,他请我禀报殿下,那封信他已经得手并毁掉了。”

停了一下,他又补充道:“李维正说当时北元军大举来袭,他怕保不住,所以才擅自毁信。”

说完,他回头向侍卫使一个眼色,侍卫将一只盛物的金盘托上,里面正是李维正要转交给朱标之物。

“殿下,这些就是他请我转交之物,请殿下过目。”

朱标虽然已经知道了一点消息,但确切消息传来,还是令他心中大喜,他先收好了自己的金牌,随即拾起信封看了看,果然就是他所担心的那封信,里面的信纸却没有了,既然信封已拿到,说明信没有被夺走,朱标又取过齐王写给湖广提刑按察使的信件,这件事他其实已经知道了,他已经从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那里知道不只是齐王,似乎连秦王、楚王、晋王都参与了这次争夺,能从这么激烈的斗争中最后把信夺到手,这个李维正确实不简单,虽然他没有遵从自己的旨意把信带回来,而是擅自毁了它,但蒙古大军来袭,不得已而毁掉信,他可以理解。

“他现在在哪里?为何不亲自来向我禀报?”

常升犹豫了一下,还是照实说道:“回禀殿下,他说他不便出现在东宫,还说家中出了一点事,他须要处理,他还说不打扰殿下处理国事。”

“他真是这样说的吗?”

“是!他确实就是这样说的,微臣不敢隐瞒。”

朱标慢慢笑了,李维正想的理由倒是光面堂皇,担心父皇发觉,这确实是他想得周到的一点。

不过朱标却知道李维正不肯来的真正原因是为蓝家恶奴侵占李家村土地一事。

这件事他当然知道,不过他并没有过多插手,他想看一看李维正准备怎样处理此事,是立刻跳起来去找蓝家大吵大闹一通,还是冷静下来,来请自己出面,谋定而后动,从现在他不愿来拜见自己看,他应该还在忍着,等自己出面解决此事。

李维正对此事的态度让他很满意,他点了点头,便从金盘中拾起那包装满钻石的小囊,递给常升道:“这个东西就算我赏赐他之物,补偿他家中的损失。”

常升不明所以,又不敢多问,接过囊袋便告辞而去了,朱标又取过信封,渐渐陷入了沉思,从武昌也出现锦衣卫的踪影来看,他相信父皇一定也知道了此事,但父皇至今不闻不问,自己的侍卫长正俞平和五名侍卫被暗害,父皇也视而不见,以父皇的精明,这件事他岂能不知原委,父皇的暧昧态度只能说明一件事,他也在等,等这封信最后浮出水面,无论如何,这封信终归会到他那里去,好在这封信已经毁了,无人再知道它的内容,威胁他太子之位的最大隐患已经被拆除了,当然,父皇可能会震怒,可这总比让他看到这封信的内容要好得多。

想到这,朱标吩咐一声,“去把杨宁叫来。”

片刻,杨宁匆匆走进了书房,躬身施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杨宁早已经回来了,他并没有回什么武当山,他因为认识燕王,不敢再返回龙门所,在城外探得韩淡定阵亡的消息后,他估计李维正已经得手了,便直接赶回来向太子报信,事实上他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监视李维正。

朱标笑着对他道:“李维正已经回来了,他夺回了信件。”

杨宁心中大喜,五哥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但在太子面前,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垂手不语,朱标瞥了他一眼,又问道:“你跟他这么久,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宁不敢隐瞒,他坦诚地禀报道:“此人极有胆略、智谋超群,而且对太子也忠心耿耿,不过此人也有一些弱点。”

“哦,什么弱点?快说。”朱标对李维正的弱点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此人有点过于重感情,他喜欢汉阳叶知府的女儿,便一直带在身旁,属下认为他不够冷血,这是他的一个最大弱点。”

朱标却没有表态,他笑了笑又继续问道:“他还有什么弱点?”

“还有就是他有点贪财,我们查出定远知县的赃款,他竟然私自吞掉了,着实让属下感到意外。”

“还有吗?”

杨宁摇了摇头,“没有了。”

朱标微微笑了,他就怕李维正太完美了,控制不住,有弱点的人才是他想要的手下,喜欢女人、喜欢钱,这很好,他负手走了几步,忽然又回头问道:“李维正说他把信毁了,你相信吗?”

杨宁沉默了片刻,随即答道:“龙门所战事惨烈,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韩淡定还是李维正都不会留下信件,而且又是在燕王的地界内,带着信确实很危险,以李维正的为人,我相信他不会对太子说谎。”

朱标点了点头,他也是这样认为,虽然没有看见信的原件使他心中始终有点不舒服,不过有一点他知道,以李维正的聪明,他应该很清楚,若背叛了自己,就算自己不杀他,皇上追查起来他也必死无疑,他绝不会给自己留下杀身之患,那封信肯定是毁了。

想通了这一点,朱标提心吊胆了三个月的心才终于悄悄地放下了。

……

房间里,朱标批阅完了一本奏折,他轻轻放下了笔,又想起了李维正,心中隐隐感受到了一丝对李维正处置的不妥,是的,在处理蓝玉家人侵占李家村土地一事上他有些欠考虑了,他忽视了下属的感受,可以想象李维正从宣化千辛万苦归来,却得到这样一个消息,这种挫折感不是他赏赐什么东西就能弥补的,这样有能力的属下应该更要加强感情笼络才行.意识到自己的失策,朱标开始有些坐立不安了,这件事他必须尽快弥补,不能影响到李维正对自己的忠心。

“殿下的心情好像很不错。”

这时,太子妃常氏慢慢走到朱标的身后,纤细白皙的手将一杯参茶放在桌上。

“是啊!爱妃还记得那个李维正吗?他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朱标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笑道:“他为我立下了大功。”

常妃见丈夫的心情颇好,她心中也大为安慰,便低声笑道:“既然立了大功,就应该重赏,不知殿下打算赏他什么?”

“我打算让他接替俞平的位子,不过这件事还需要和父皇商量,我暂时还不能告诉他。”

说到这,朱标看了一眼妻子,他忽然有了一个不让父皇察觉的办法,便笑道:“你不是明天要回娘家拜祭先父吗?不如你顺便替我做一件事。”

常妃盈盈施一礼道:“请殿下吩咐!”

朱标想了想便道:“你替我接见一下这个李维正,告诉他,他父亲之事,我必然会给他一个交代。”

……

卷三 粉墨登场 第七十一章 京城买房

一大早,李维正收拾了东西,准备出门了,他今天要解决一件迫在眉睫的私人事务,他打算在京城买一栋宅子,这是他想了很久的事情,虽然在常府他被待如上宾,但毕竟是寄身人家,远没有自己家轻松自在,再说他将在京城长居,也需要一所自己的房子,等他出门在外时,让哑妹也能有个安身之所。

走到门口,他先找到了常府的管家,他对京城不熟,需要得到本地人的指点,管家是个热心人,听说李维正要买房,他立刻找来了常府中负责采办物品的二管家。

二管家姓黄,约三十余岁,身材不高,一张瘦长脸,眼珠异常灵活,显得十分精明能干,一路上他笑着对李维正介绍行情。

“李公子,这买房很有讲究,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想买什么样的房子,是深宅大院、还是瓦房三间,首先要定下房子的类型;其次要考虑地段风水,是想买卢妃巷、府东街一带的市口房,还是买米行大街、南城岗靠坟边的宅子,地段不同,价差也很大,最后就要找对中间人了,各行有各行的规矩,各人有各人的门路,中间人若找得好,同样地段、同样成色的房子至少可以便宜两成,若运气好,用很便宜的价钱就能买到那些犯事官员的家宅。”

李维正听他讲得头头是道,便笑道:“要不黄管家就给做中间人,给我介绍一处好房如何?”

“不!不!不!”黄管家连连摆手,“这隔行如隔山,我只是知道一点皮毛而已,再者,我手中也没有房源,我可以给公子介绍一个好的中间人,另外,由我出面,中间人也不敢坑李公子。”

黄管家把李维正带到一家茶楼,找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他便对小二道:“麻烦小二哥去把陆官儿找来,说有客人要买房。”

小二答应一声,便去找人了,黄管家低声对李维正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这个陆官儿是京城有名的房屋中间人,声誉很好,童叟无欺,买房卖房人都喜欢找他,在他手中买房不会被坑。”

不久,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匆匆赶来,老远他便拱手笑道:“听说黄管家找我,我特地在鞋底抹了二两猪油。”

“陆官儿真会开玩笑,我还怕你没时间呢!”

黄管家站起身拱手回礼,又指着李维正笑道:“这位是我家老爷的朋友,想买房子。”

常升好客豪爽,交际也极广,在他的朋友中,三教九流人物皆有,因此陆官儿也并没有把李维正的身份放在心上,他立刻向李维正躬身施礼,挂出了他‘客人即是衣食父母’的招牌笑容,诚挚之极。

“请问兄台贵姓,我该怎么称呼您?”

李维正也站起身微微拱手道:“在下姓李,无官无职,一介平民而已。”

“哦!原来是李公子。”陆官儿明确了李维正的身份,也定下了心。

他拉张椅子坐下,便问李维正道:“李公子要买房,不知想买哪种类型?什么地段?”

李维正看了一眼黄管家便笑道:“我想先问问房价。”

“这个有点难说,地段、占地不同,房价也差得很远,四间瓦房的普通民宅五六十两银子就够了,可深宅大院则要上千两银子,所以公子至少要给我个范围,比如地段、品级、大小还有是否门面房等等,这样我才好估价。”

李维正想了一想便道:“我喜欢清静,不要靠路边的宅子,但也不能太偏僻,地段适中,占地大约一亩地左右,最好是种满树木的那种。”

“原来公子要买一个中等雅宅。”陆官儿沉思了片刻便笑道:“这样的宅子倒是有,价格也各有差异,比如房屋新旧、树木多寡,树木品种名贵等等,一般占地都是六七分地,不过相差也不大了,大约两百到两百五十两银子之间,不过这只是普通的民宅,十来间瓦房,有点假山池鱼什么的,公子若想买有大梁广柱的上等宅院,占地一亩地的没有,都是两三亩地,至少要上千两银子。”

这时,旁边的黄管家插口道:“李公子,我刚才忘记对你说了,这房屋买卖是民间交易,一般不收宝钞,全部用现银交割,中间人收半成的佣金。”

李维正暗暗点了点头,买卖房屋要用现银他是知道的,而且京城的房价确实要比临淮县贵很多,临淮县的普通民宅也不过三十两银子左右,不过这些价钱对他已经不算什么了,上次他拷问定远县孙县令,抢了他的一千五百两黄金,官价六千两白银,还有昨天太子赏他的一袋二十粒钻石,更是无法估价,不说两亩地的宅子,就是十亩地的深宅大院他也买得起,不过他不想招摇,他笑了笑便道:“好吧!我就买一座占地两亩地左右的上宅,你带我去看看房子。”

陆官儿大喜,这可是笔大买卖,他拿半成的佣金就是四五十两银子,一年也难得遇到一两回,他立刻道:“这样的宅子我知道有三座要出售,不如我现在就带李公子去看。”

三人算了茶钱,又雇一辆马车便朝南面而去。

……

三座宅子,李维正看了两座都不太满意,一座位于江宁县胭脂巷,市口还算热闹,宅子占地两亩,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只是它周围环境不好,都是匠户居住区,档次不高,十分嘈杂,虽然还价后只要九百两银子便可,但李维正还是放弃了,第二座宅子在国子监附近,上元县学旁边,虽然文化气氛很重,但旁边也是金吾卫的驻地,街上士兵较多,盘查严格,给人一种压抑感,他也不喜欢,连价钱也没问就走了。

马车调头,向第三座宅子行去,这时中间人陆官儿有些紧张了,他手中符合李维正条件的房源就这么三家,两家已经看不中,若第三家也失败,那这笔大买卖就危险了,他其实已经略有了解李维正的要求了,这第三座宅子就临大街,更加吵闹,树木也稀少,肯定是看不中,不去也罢,可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不想失去。

他沉思片刻,便问道:“如果是罪官的私宅,李公子肯要吗?”

李维正笑道:“只要宅子合法就行,别的无所谓。”

“是这样,我手中还有两座罪官的私宅,一座是南雄侯赵庸的宅子,占地四亩,因为是罪官,一般人不愿买,所以比较便宜,价格只要一千六百两银子,可以还价,估计一千四百两银子就能拿下,只是抄家估卖后空置了十年,房子着实有些老旧了,另一座是原户部侍郎郭恒的别宅,占地二亩五分,地段和成色都很不错,五年前郭家被抄家时估卖,买下者是扬州府的一名商人,他因想回扬州养老就打算卖掉此宅,上月来找过我,要价一千两银子,一文也不能少。”

李维正暗自盘算了一下,如果按价钱来考虑的话,四亩地的确实合算,但他不过是个百户,住四亩地的宅子太招摇了,况且连中间人也说宅子老旧,肯定已经不像样了,翻新还得花一大笔钱,他也不高兴等了。

“那就去看占地二亩五分的宅子。”这个面积对他是正好。

“好!车夫请调头去刘军师桥。”

刘军师桥也就是今天南京新街口一带,明初时地段不是最繁华,但也不偏僻,马车停在一座被高大院墙包围的宅子前,陆官儿跳下马车,上前用劲敲了敲门,片刻,门开了,一名五十余岁的男子探头出来,他见是陆官儿,随即大喜,“可是领人来看房子?”

“正是!”陆官儿紧张地问道:“不知罗官人的房子是否已经卖掉。”

“还没,不过这些天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来看房,只是都要还价,我不愿意。”

听说房子还在,陆官儿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连忙将李维正请过来道:“李公子,这位就是房主罗官人。”

他又为房主介绍李维正道:“这位李公子想买一栋宅子,我特来带他看看。”

房主看了看李维正,他拱拱手道:“在下姓罗,虽然是个商人,但我做事很实在,我这宅子一千两银子,一文不能少,看得中咱们成交,看不中大家就各走各的路。”

李维正也回礼笑道:“我要先看看房子,如果满意的话,钱不是问题。”

“好,李公子请!”

罗官人在前面带路,入门是个很大的庭院,一条细鹅卵石路,路边各种一排高大的女贞树,左右各有四株,就仿佛两排迎宾的侍女,女贞树背后又各种植有十几株树木,左面是桃林,右面是李林,代表桃李芬芳的意思,仅走到这里,李维正便喜欢上了这座宅子,庭院两边又各有一条小路,通向下人的住处和客房。

走过庭院便是中堂了,正中间是主堂,两边是几间厢房,有起居室,有主人的外书房,也有接待重要客人的小客房,各房之间有一道回廊相连,颇为雅致,主堂前是天井,有石桌石凳,靠墙边一株高大的杏树宛如天神矗立一般,树冠将大半个天井罩住,树围三人也难围拢。

“李公子,据说这种杏树足有五百年树龄,后花园还有一株三百年树龄的桂树,这两棵大树堪称镇宅之宝,其实我卖一千两银子已经很便宜了,不明白他们为何还要讲价。”

李维正走到石凳前坐下,只见石桌上刻满了各种小花,图案充满了童趣,象是孩童所刻,看得出有些年头了,他轻轻抚摸着这些小花,笑着问道:“这栋宅子一共有多少房间?”

罗官人的妻妾女儿都在内宅,他也不想带李维正进去看了,便道:“后宅是一栋两层的小楼,上下共八间房,我前年刚刚花了两百两银子翻修,其余平房十二间,房间不算多,但李公子也看见了,主要是宅子树木太多,无法多造房子,如果公子嫌房子少,可以砍掉一些树。”

李维正看中的就是这些树,他怎么可能砍掉,他笑了笑,便回头问陆官儿道:“那房子过户还需要做哪些事?”

陆官儿见李维正动心了,他心中暗喜,连忙道:“房子过户很简单,你们二人签一份契约,我作为居间也要签字,然后我们三人还有地保一起拿房契去县衙更名、按手印,还要交半成的税,连我的佣金,也就是说,李公子若要买这栋宅子,一共需要一千一百两银子。”

李维正点了点头,便对房主道:“好!就依你的价钱,这宅子我买了。”

……

卷三 粉墨登场 第七十二章 发现端倪

过户手续很快捷,当场便办好,房契已经换成了李维正的名字,房款、税和中间费他也一一付清,这栋宅子也就正式成为了李维正在京城的私宅,不过原房主搬走东西还要三天时间,李维正也不急,便和房主约好三天后来收房。

办完房屋杂事已经是黄昏了,李维正便和黄管家一起乘马车回去,路上,他拿出二十贯钱给黄管家道:“今天天气炎热,真是辛苦黄管家了,使我的买房大事得以顺利解决,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黄管家笑纳。”

黄管家连忙推辞,“你是常府的上宾,我怎么好收你的钱,再说今天只是举手之劳,实在不算什么帮忙。”

李维正不饶,硬将钱塞给了他,黄管家无奈这才勉强将钱收下了。

“黄管家,我对那个陆官儿颇为好奇,他是居间,却没有半点防备,假如我看中的房子,表面不答应,等晚上我再私下找房主谈,这岂不就甩掉了居间吗?也不用付什么佣金了。”

李维正的前世也有房屋中介,因为售房体系健全,也难甩掉中介,可明朝就不同,虽然需要居间,但只要找一个正常户籍的老者便可,完全可以甩掉中介,这中间的漏洞让他着实有些好奇。

黄管家呵呵一笑道:“想甩掉中间人当然容易,不过大家总要讲个信用,答应了的事情就不能轻易反悔,当然,也会有人甩掉中间人省钱,不过毕竟是少数,胡官儿信誉很好,大家信得过他,也不在乎这点中间费了。”

“原来如此!”李维正有些感慨地点了点头,后世法制完善虽有震慑,但人心诚朴才是治本之道。

马车约行了一刻钟,渐渐靠近了常府,不过道路两边忽然戒备森严,到处是士兵站岗,普通行人须绕道走路,黄管家一呆,他忽然想起一件大事,顿时叫苦不迭:“坏了!坏了!我怎么忘记了,今天太子妃要来娘家省亲。”

李维正见黄管家满脸惊惶,心中歉然,连忙安慰他道:“黄管家不用担心,你不是说常府待我为上宾吗?你陪同上宾出去又用何妨,你家老爷不会怪你。”

听李维正说得有道理,黄管家也慢慢平静下来,这时,马车已经不能进去,两人下车步行,刚走了几步,常府的大管家慌慌张张跑来,“李公子,你总算回来了,我们到处寻你不见,快随我来,老爷找你有急事。”

李维正快步跟随管家进了常府,穿过前堂,来到中堂的院子里,这里已经戒备森严,此刻常升已经得信等在门口,他见李维正过来,连忙上前低声道:“快点吧!娘娘要见你,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

‘太子妃?’李维正一愣,但他随即便反应过来,这是太子托妻子来向自己代话,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道歉,他心中微微有点感动,堂堂的大明太子,竟要屈尊向自己一个小人物道歉,这说明他真的很看重自己。

几名护卫娘娘的侍卫都是太子的心腹,他们认识李维正,笑着向他点了点头,“李百户,抱歉了,我们要按规矩搜身。”

李维正知道规矩,便抬起手任侍卫上下搜查,侍卫们搜了一遍,将几样随身物品取出,暂时放在托盘中,“好了,请李百户随我来。”

一名侍卫将李维正带进房间,房间里光线较暗,站着几名宫女和太监,说是接见,实际上是见不着面,常妃坐在里屋,被一道门帘隔着,隐隐可以看见一个淡淡的人影,门帘两边各站着一名常妃的贴身侍女,面无表情,就仿佛两座泥塑一般。

李维正跪了下来,“微臣锦衣卫百户李维正参见太子妃娘娘殿下。”

半晌,才听见常妃温和的声音传来,“李百户免礼平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