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途-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快步走出院子,来到院子侧面的厨房前,门上确实是一幅钟馗捉鬼图,风吹雨淋已经发黄模糊了,也不知挂了多少年。

他仔细地看了这幅画,果然,画的右下角有被揭起过的迹象,他的心开始怦怦地跳了起来,慢慢地沿着右下角揭开了这幅画,背后就是门板,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小心地在门板上摸索一阵子,忽然用力一抠,‘咔!’一声,一块方正的门皮被他掰落了,门板的夹缝中静静地躺着用油纸包好的信件模样的东西,打开了,果然就是那封信,李维正抚摸着失而复得的信,他忍不住微微笑了。

叶紫童在他身后一声欢呼,却不提防爱郎一把搂过她的腰,在她唇上重重吻了一下,毫不吝啬地赞扬道:“这是你的功劳,今晚上我要好好犒劳你。”

叶紫童脸一红,无限娇羞地推开了他,找到了信,李维正立刻取出一封事先准备好、并大大篡改了内容的假信放回了门皮后,随即带着叶紫童迅速离开了韩淡定住处。

他很担心燕王会猜到韩淡定就是送信人,不能有半点大意,街上空空荡荡,大队明军似乎还未进城,只有一队维持秩序的士兵刚刚走过,李维正拉着叶紫童飞快跑过大街,来到了昨天为叶紫童租住的小屋里。

他将信小心地藏好了,并叮嘱她道:“你就躲在这里,哪里也别去,更不能去找我,知道吗?”

“大郎,我们为什么不马上离开?”叶紫童不解地问道。

“我不能走,我走了,燕王必定会生疑,他会派人来追我,所以和他这一面是无论如何也要见。”

李维正又笑着拍拍她的脸道:“你就放心吧!燕王此时只会嘉奖于我,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两个并肩战斗的男人,竟会是生死相搏的对手。”

李维正出了门,他索性又将门反锁了,这才不慌不忙地向客栈走去,刚进大堂,侥幸未死的客栈掌柜便迎上来紧张说道:“李将军,燕王派人来找你了。”

李维正点了点头,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他笑着问道:“来人在哪里?”。

“就在你的房间外。”

……

房间门口站着一群士兵,为首大将约三十余岁,身材雄壮,目光微冷,他见客栈掌柜引一名气宇轩昂的年青男子上前,便猜是李维正,他上前抱拳道:“在下燕王帐下亲卫指挥使张玉,燕王殿下有请李百户。”

李维正亦回礼道:“在下就是李维正,请张将军带路。”

“李百户随我来。”

张玉率百余士兵簇拥着李维正向城门口走去,李维正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种情形下见到燕王朱棣,这位杀人残暴却又有雄才大略的成祖皇帝,他曾经想投奔而又错过了机缘的强硬靠山,此时又该是怎样一番模样?

“李百户在想什么?”旁边的张玉瞥了他一眼笑问道。

“久闻燕王殿下治军严厉,我心中颇为忐忑。”李维正并不掩饰自己的紧张。

“李百户不用担心,燕王虽威严,但赏罚分明,你死守城池立下战功,燕王只会嘉奖于你。”

二人边说边走,很快便来到了城门旁的一处小校场,小校场临时被辟为伤员疗伤之处,朱棣并不贱视平民,命军医一视同仁,给予医治,小校场内躺了近千伤者,呻吟声不绝于耳,不时有重伤不治者被抬出去掩埋,在小校场一角,朱棣刚刚进城,此时他正握着一名垂死士兵的手沉声问道:“说吧!你还有什么遗愿,可以告诉我。”

“殿下…小人不敢,小人还有一名老母,望殿下垂怜。”士兵气息微弱地说道。

“你放心去吧!我会替你奉养老母。”

朱棣站起身厉声命道:“立刻去查他的军籍,每月给其老母送五斗米,一吊钱,直至终老。”

“谢殿下!”士兵泪流满面,他拼尽最后的力气道:“小人来世还愿为殿下效死命。”

言罢,士兵闭目而逝。

“把他好好安葬了。”朱棣用尸布遮住他的脸庞,叹了一口气又对手下道:“给所有阵亡的弟兄们都立一块碑,上面刻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的家人能够祭拜亡灵。”

“遵命!”一名军官领命去办,这时,张玉前来禀报,“殿下,李维正带到了。”

朱棣瞥了一眼远远站立的李维正,“让他过来!”

李维正快步上前,他终于见到了这位历史赫赫威名的大明成祖皇帝,只见他约三十四五岁,身材高大魁梧,长着一张马脸,表情庄重,那淡灰色的眼睛显得他有些冷酷无情。

李维正不敢多看,他上前一步,单膝跪下道:“锦衣卫百户李维正参见燕王殿下。”

朱棣对锦衣卫出现在边疆也颇为疑虑,他沉吟一下便问道:“你为何出现在龙门所?”

李维正早已想好应对之策,他不加思索地回答道:“回禀殿下,臣奉命探查北元探子,途径龙门所,机缘巧合,正逢北元军大举攻城。”

“你可有锦衣卫手令?”朱棣追问道。

“昨晚形势危急,臣已经毁掉了。”

“原来如此!”朱棣点点头,仍不紧不慢地问道:“那你和韩淡定怎么相识?你又为何举荐他做主将?”

“回殿下的话,臣北上时遇到韩将军,一路同行,故知道他是楚王的侍卫官,不过当时是韩将军自我举荐,我只是帮他作证,当时形势危急,不得已而为之。”

朱棣盯着他的脸看了半天,他从一月出征,关于蓝玉丢信的消息他也只闻有其事,并不知详情,后面的事情他都交给谋士道衍去全权负责,他不知道韩淡定就是最后的执信者,更不知道李维正是千里追踪而来,正在沉思时,他手下另一名大将朱能上前禀报道:“殿下,龙门所副千户王敏已经抓获,请殿下处置。”

“杀!”朱棣毫不犹豫下令道:“其父兄儿子全部杀掉,人头悬于城门处示众,警诫临阵脱逃者。”

处置了脱逃者,朱棣又回头向李维正摆摆手笑道:“李百户请起,听你的口音也是凤阳人吧!”他的口气已经柔和了许多。

李维正听他不问缘由,雷厉风行地处理副千户王敏,心中倒也佩服朱棣的魄力,他躬身答道:“臣是凤阳府临淮县人。”

“我是凤阳人,咱们是乡党了。”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笑道:“你能在危急时刻挑起大梁,连我脸上也有荣光。”

说到这里,朱棣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他注视着李维正的眼睛道:“我朱棣带兵从来都是赏罚分明,你这次保卫龙门所,拖住了元军的时间,使我燕地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也使北平不被元军践踏,你的功劳意义非同小可,等我班师回京,定将禀明皇上,重重褒奖于你。”

“燕王夸奖,臣感激不尽,只是臣不敢居功,首功应给予韩淡定。”

朱棣长长叹了口气,“韩淡定之功本王会铭记于心,我已将他厚葬于城南高岗,我会让其子继承他的遗志,这你就不用多管了,过几天,你就跟我一起回京吧!”

李维正吓了一跳,他可万万不能和朱棣同行,韩淡定一共带了三个手下,还有一个人去了北平,他如果已经禀报了上司,朱棣回去路过北平,自己的老底岂不是马上被揭穿。

他连忙施礼道:“多谢殿下,只是臣还有公事未了,必须立即出发,请殿下见谅!”

朱棣点了点头,回头接过士兵手上的长刀递给李维正道:“这把范天顺的佩刀就是你的吧!你佩它当之无愧。”

他又从靴中拔出一把冷森森的匕首,插回鞘中,一齐递给了李维正,“这柄匕首是元将王保保的心爱之物,可削金断玉,本王赠送给你。”

李维正单膝跪下接过长刀和匕首,沉声道:“燕王之恩,微臣会铭记在心,微臣时间紧急,告辞了。”

“不急,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朱棣却不让他走,他拉着李维正笑道:“你回去也要给老蒋写报告吧!就陪我去看看城中的百姓。”

朱棣带着李维正,在一百多名亲卫的保护下来到了军户聚集的城西,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挂着白布,哭声一片,朱棣阴沉着脸走进了一家小院,院子里一个女人正伏在一口薄皮棺材哀哀痛哭,她身后跪着两个孩子,也跟着咧嘴大哭,一名老人正坐在地上捶胸长号,“天啊!我的棺材竟然给儿子用了。”

“老人家,燕王殿下来看你们来了。”一名士兵安抚老人道。

听说燕王殿下来了,一家人都强行止住悲伤,上前给朱棣跪下,“草民参见殿下千岁。”

一名士兵搬来了一把椅子,朱棣坐下柔声问道:“老汉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个儿子?”

“草民叫冯定魁,原来是跟随徐大将军的老兵,退役后就住在这里,家中有两个儿子,长子从军,年初时跟殿下出兵了,这次鞑子来袭,我和老二便上城协防,不料他却……”

说到这,老人捂着脸呜呜哭了起来,“丢下儿媳和两个年幼的孙子,将来怎么办?”

朱棣沉吟一下便安抚他道:“老汉,人已经死了也无法复生,你自己要好好保重,这样吧!我让你长子退役,奉养你天年,你看如何?”

老人激动得连连叩头,“多谢殿下开恩!多谢殿下开恩!”

“不用谢了,我大明军律,军户长子从军,你既有一子为国阵亡,那另一子便可退役。”

朱棣站起来,吩咐身后的指挥同知道:“这次元军大举进攻,我支援来迟,以致龙门所军民死伤惨重,是我之过,念他们为国保城,传我的命令,拨一部分战利品抚慰参战的龙门所百姓,凡家有阵亡者,可加倍给予。”

指挥同知躬身应道:“属下谨遵殿下之命。”

李维正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如果他是普通士卒,或是走贩庶民,他也一样会为朱棣的细致关怀所感激涕零,可是他们知道造成龙门所死伤惨重的原因不就是朱棣的诱敌之计吗?

或许大奸大恶者,必以小善而饰之,李维正渐渐明白了,以朱棣心机之深,他是不会组织江湖盗贼在定远县刺杀太子,就算他做,他也会假手于人,只是朱棣是怎么能让秦王朱樉按他的意图布置了刺杀案,这却是李维正百思不得其解之事。

朱棣离开了小院,他回头对身旁的李维正笑道:“本来我想直接任命你官职,但又怕你们老蒋怪我不给他面子,算了,我回去京后再向他要人吧!”

李维正再一次单膝跪下,沉声道:“多谢殿下垂青,只是微臣时间紧迫,就先告辞了。”

“去吧!”朱棣终于放过了他。

李维正站起身便大步离去了,朱棣注视着他的背影消失,不由暗暗地点了点头,此人可用。

……

城南一座树木茂盛的小山岗上,李维正站在一座孤零零新坟前,默默地注视着坟头上新立的墓碑,只有五个字:韩淡定之墓。

“韩兄,我走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来看你。”

李维正想起了武当山南岩宫的那一幕,他们彼此间无声的斗争,一个知他、信他,与他惺惺相惜的人,竟然会是你死我活的对手,山风吹拂过坟茔,坟头上一朵刚刚盛开的淡紫色小花摇曳摆动,显得那么孤独。

李维正忽然回头对叶紫童道:“去把火折子拿给我。”

叶紫童一愣,虽不明其意,但还是从马袋中摸出火折子递给了他,‘嚓!嚓’两声,李维正的手中出现了一团火苗,他从怀中取出了那封信,抖开信纸,在韩淡定的墓碑前慢慢点燃了它,火舌舔过信纸,信纸卷曲,火光中仿佛蒙古人的千军万马在奔腾疾驶,刀枪突出,喊杀震天,火光渐渐暗淡,信烧成一团灰烬,李维正手一扬,片片黑灰在空中飞舞,飘落在韩淡定的坟头之上。

“韩兄,你安息吧!”

……

卷三 粉墨登场 第六十六章 失之交臂

这天下午,李维正带着叶紫童终于来到了北平,北平就是今天的北京,元朝的故大都所在,洪武初年,徐达率军北上,将元顺帝赶出中原,占领了大都,朱元璋遂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并下令将北平宫殿一把火烧掉,元朝大都九十年的繁华最终葬送在新明的熊熊大火之中。

一晃二十余年过去,昔日的北平也从千疮百孔中慢慢恢复了生机,成为黄河以北数一数二的大城之一,北平同时也是燕王府所在地,和其他藩王领地一样,北平府有自己的知府,向朝廷负责,燕王除了军事上的权力以外,并不能干涉北平地方的行政刑狱。

李维正和叶紫童骑着马,慢慢地在郊外一座小镇上行走,两旁行人寥寥,店铺大都已经关门了,李维正在探头探脑,不知在寻找什么?

叶紫童拉起斗笠上的轻纱,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西斜了,她忍不住催促道:“大郎,这一路景色都是一般模样,你难道还没看够吗?”

“谁说我在看景色,你忘了我要找什么吗?”

叶紫童想起来了,刚才在路口时,他问一个老农燕王府在哪里?老农就往这边一指,原来他是在找燕王府,叶紫童见两边屋舍破旧,马路上尘土飞扬,看不见一点绿色,不由嘟囔道:“你觉得一个王府会在这种破地方吗?”

“这倒也是啊!”李维正拍了拍已经扭得发酸的脖子,想起他们中午饭还没吃,便歉然笑道:“好吧!我进城先找个客栈住下,再去美美饱餐一顿。”

听爱郎顺从自己的意见,叶紫童不由眉开眼笑道:“我听说北平的烧鸭子特别有名,早就想大吃一顿了。”

她一回头,却不见了李维正的影子,她慌忙四处寻找,最后发现他又跑去找一户人家打听燕王府所在了,叶紫童的嘴不由噘了起来,‘这些男人,就这样不体谅女人吗?’

这时李维正已经打听到了确切消息,他催马上前道:“燕王宫就在前面不远,是官道必经之处。”

叶紫童见他十分小心,便问道:“大哥是担心韩淡定的另一个手下吗?”

李维正点了点头道:“确实是有一点点担心,虽然我也知道遭遇此人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要当心,燕王宫就在北平,我们不能有半点大意。”

虽然叶紫童十分疲惫,但她能理解爱郎的谨慎,她想了想便道:“大郎,既然存有可能的风险,那我建议咱们最好就不要在北平过夜了,直接南下。”

李维正正有此意,立刻接受了她的建议,他加快了速度,两人一前一后,渐渐地离开了小镇。

再向前走,绿色渐渐多了起来,树木茂盛、绿荫浓浓,这时,燕王宫是官道的必经之地,李维正终于远远看见了它,就在官道南面三里外的一座高地上,大片宫殿连绵不绝,楼台宇阁份外壮观,一条宽阔的专用道路笔直地通向王府正门,正门前隐隐有两头狮子兽昂首傲立,更显得气势威严,李维正默默望着这个九年后靖难的发源地,他忽然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这时,叶紫童指着前方道:“大郎,你那边来了一群军士,我们要不要回避一下?”

李维正打手帘向前方望去,只见数百步外一群骑兵正沿官道向这边疾速驰来,他看了看前方数十步外通向燕王宫的小道,便将拨马向后退了十几步,躲在路旁的一棵大树后,他对叶紫童笑道:“他们可能是去王府,就算他们找我麻烦,我现在也不怕了,不过最好还是不要见面。”

骑士眨眼间就到了他们前面三十几余步外,一共约二十余骑,让人奇怪的是,中间夹杂着一个和尚,似乎他是这群骑兵的首领,这群人果然是去燕王宫,奔到前方岔路口,他们转向燕王宫驰去。

可走了几十步,一人眼尖,竟看见了李维正的马,他指了指李维正这边说了几句,这群人调头慢慢围拢上来。

“喂!那汉子,你这匹马是从哪里得来?”

说话的就是那和尚,他见李维正的马异常高大神骏,而李维正却身着寻常,他眼中流不由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李维正骑的马就是北元太尉乃不尔花的坐骑,朱棣特地赏给了他,这匹马通身赤红,长约一丈二,四蹄修长、肌肉强健,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是一匹极为罕见的千里马。

李维正似乎没有听见他的问话,燕王府中的和尚,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却一时记不起来,旁边叶紫童见李维正不吭声,便高声答道:“这匹马是我们在马市上买的,和你有什么关系?”

那和尚忽然冷笑了一声,“你这个女子实在不会扯谎,莫说现在不可能有蒙古马市,就算有乡间马市,谁又敢卖军马,我看你们还是说老实话,这马是从哪里搞来的?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说到最后一句话,他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他一摆手,身后的二十几名军士立刻将他们围了起来,刀慢慢出鞘,就等一声令下便动手杀人,这时李维正已经想起他是谁了?姚广孝,朱棣的首席谋士,法名道衍。

他微微一笑道:“道衍大师,你莫非怀疑我们是蒙古探子?”

这名和尚正是姚广孝,听李维正认识他,他不由愣住了,又打量了一下李维正问道:“你是谁,我有见你吗?”

李维正不敢拿出刻有他名字的锦衣卫腰牌,而是从皮囊中取出朱棣赠他的匕首,在他眼前一晃,“你如果认识它,就什么也别问!”

姚广孝当然认识这柄匕首,见燕王的心爱之物竟到了李维正手上,心中无比惊异,他不敢造次,命士兵让开一条路,李维正抽了一鞭叶紫童的马,两人一起冲了出去,姚广孝远远地问道:“请问先生贵姓?”

“很抱歉,我不能说,你可去问燕王殿下,他知道!”李维正的马已经到了三百步外了,黄尘飞扬弥漫,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

“大师,难道就放他们走了吗?”旁边一名军官望着骏马走远,有些不甘心地问道。

姚广孝注视着李维正背影消失,轻轻摇了摇头道:“此人骑神骏之马,又有王爷的信物,他不会是普通人,必然和王爷有关,我们以后再问王爷,现在不要轻易得罪人,知道吗?”

姚广孝刚从真定府催粮回来,很多事情他尚不清楚,他不敢鲁莽行事,便对众人道:“我们先回王府。”

众人驰马奔回了燕王宫,从侧门进了高墙内,姚广孝是苏州府人,俗家姓姚,广孝其实是后来朱棣登基后赐名,他虽出家为僧,但他却对朝政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机会,他知道在朱元璋手上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他的希望寄托在第二代大明天子的身上,和其他人信奉正统、追捧太子朱标不同,姚广孝一心要开创大明新帝,在观察了数年后,他的目光便落在了燕王朱棣的身上,他认为朱棣心智深沉、识人纳言,具有雄才伟略,当成一代英主。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他也在候选高僧之中,姚广孝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用尽一切手段分到了朱棣身边,并直言说出自己的志向,朱棣慧眼识人,逐渐重用于他,最终姚广孝成为了燕王朱棣的首席谋士。

在随后几年中,许多重大的政治阴谋都是由他一手策划,今年年初姚广孝利用秦王在定远县刺杀太子的机会,派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嫁祸蓝玉;随即又参与这次太子信件的争夺,撺掇齐王出面,而由潜伏在楚王身边的韩淡定黄雀在后,这样既隐藏了燕王的身影,却又能笑到最后,这一切都是由他全权负责,并一手策划了整个行动方案。

姚广孝一进门,便有一名手下来报,‘韩千户派来的人昨天到了。’

听说韩淡定派人来了,他立刻将马缰绳丢在一边,急声问道:“怎么会昨天才到?韩淡定呢?”

“韩千户没有来,只是他的手下。”手下迟疑一下又道:“听他说,好像大师想要的东西还在韩千户手上。”

“不要说了,先把人带来见我。”

……

僧房内香烟袅袅,帐幔后供奉中琉璃金身佛像,巨大的花梨木榻上空空荡荡,铺着一只蒲团,旁边小几上摆放着一只木鱼,韩淡定的手下中忐忑不安地跪在地上,不时偷望大师的脸色。

姚广孝坐在蒲团上,他已经换了一身普通的木棉袈裟,正在细读一封韩淡定抄写的信件副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实际上他的心中已翻起了惊涛骇浪,蓝玉说燕王有纂位野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太子也曾经劝告过燕王,可是蓝玉竟然又劝朱标及早即位以绝燕王野望,这就值得玩味了,什么叫及早即位,这不就是夺门之变吗?而太子在回信中却也言语暧昧,并没有严厉斥责蓝玉的欺君之心,这说明什么,说明太子朱标也有此意。

姚广孝的手开始颤抖了,他意识到了这封信的重大意义,他将信放下,立刻追问道:“正本在哪里?”

正本才是问题的关键,拿副本给朱元璋,燕王只会自取其祸,送信人战战兢兢道:“回禀大师,正本还在韩千户手中,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什么!”姚广孝的脸顿时沉了下来,韩淡定这是什么意思,想独邀功劳吗?

“你们是从谁的手上夺到的信,是赵无忌吗?”他又不露声色地继续问道。

“不!不!”送信人慌忙答道:“这封信最后是被太子派来的人夺到,我们是从他手上得来。”

‘太子的手下?’姚广孝眉头一皱,他知道太子是派俞平来夺信,可俞平很是平庸,他怎么会是赵无忌的对手,“你是说俞平夺到了信?”他还是有点不相信地问道。

“不是俞平,是太子派来的另一人,一个叫做李维正的年轻人,是他最后夺到了信,他把信一分为二,俞平带走一半,他自己却躲到武当山,我们和赵无忌一起猎杀了俞平后,赵无忌一路向京城追去,韩千户却推断他不会回京,可能是躲在武当山,我们随后赶去,果然在那里夺得了信。”

姚广孝背着手走了几步,他知道韩淡定必然是去找燕王邀功了,但这封信事关重大,别人岂会甘心,千万不要在路上又出事端,他终于沉不住气了,随即一甩袈裟命道:“备马,我要立刻出关!”

……

卷三 粉墨登场 第六十七章 保定春色(上)

由于意外地遇到了姚广孝,李维正不敢在北平停留,他们没有进城便直接南下了。

这一天天快黑时,李维正和叶紫童来到了保定府,随着大明经济渐渐复苏,曾被战火蹂躏的保定城内也开始热闹起来,随处可见一排排密集的民房和商铺,主干路宽阔笔直、两旁酒楼、客栈、店铺、妓院,一家挨着一家,旗幡招展、吆喝不绝,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小二哥,请问安来客栈在哪里?”

在一个路口处,李维正在问一个酒楼的伙计,杨宁在离开龙门所时曾给叶紫童说过,如果他们走散了,他会在保定城的安来客栈留下消息.伙计指着两百步外的马路斜对面的一条小街道:“客官看见没有,顺着小街一直走,再过一个十字路口,便可看见安来客栈的牌子了。”

“多谢小二哥了,等会儿我们过来吃饭。”

李维正带着叶紫童便向小街走去,很快便找到了客栈,叶紫童见这座客栈颜色鲜艳,在夕阳的余晖下有一种朦胧的红润之感,而且收拾得很干净,她便笑道:“大郎,今晚咱们就索性住在这里了。”

李维正眨了眨眼笑道:“我觉得还是住野外山洞比较好。”

“你这个坏家伙。”叶紫童悄悄拧了他胳膊一下,低声恨恨道:“人家红事今天刚刚结束,你就起坏心眼了。”

“你结束了?”李维正心中大喜,“好!好!就依你,今晚咱们就住这里。”

他跳下马走到客栈门口,一名伙计迎了出来,“客官,欢迎光临。”

李维正偷偷回头看了一眼,见叶紫童正在拿随身物品,他取出十贯钱塞给了伙计,低声道:“等会儿就说只有一间上房了。”

伙计一呆,他看了看后面的叶紫童,忽然暧昧地笑了,忙收起钱道:“客官放心吧!我会安排好,包你如意。”

伙计接过他的行李先进去安排了,这时,叶紫童从后面走过来问道:“大郎,你在说什么?”

“我再问,这附近哪家烧鸭子最有名?”

“是哪家最有名?”叶紫童欢喜地问道,他们一路疾奔,从早上就没有吃饭,肚子早饿了。

“就是我们问路的那家,什么‘西来顺’,待会咱们就去那里。”李维正笑着和她走进了客栈,掌柜正笑眯眯地站在柜台后,他背后的上房牌子只剩下了一个。

“掌柜的,我先打听一件事,我有个同伴,姓杨,有没有给我留下一封信?”

“姓杨?有!有!”掌柜连忙从柜台下取出一封信,递给李维正道:“客官是姓李吧!昨天杨客官刚刚走,留给你一封信。”

李维正拆开信,杨宁在信中只写了寥寥数语,他有急事,先回武当山一趟,只能在京城碰面了,李维正回头对叶紫童道:“杨宁先有事走一步了,要我们自己回去。”

叶紫童心中欢喜,她才不要旁边多一个人呢,看来这个杨宁颇为识趣。

“那咱们今晚就在这里住下吧!”

李维正取出两张在襄阳买的假路引,递给掌柜道:“开两间上房,就住一晚。”

掌柜立刻苦着脸道:“客官,真是抱歉,上房只剩下一间了。”

“这个…”

李维正无奈地回头望着叶紫童,“要不咱们就将就一下吧!”

“谁跟你将就。”

叶紫童脸有点红,她瞪了李维正一眼,拉着他向外便走,“保定城这么大,这家客栈没有上房,咱们就换一家有的。”

掌柜暗暗叫苦,他连忙喊住叶紫童道:“姑娘别走,我想起来了,还有一间,客人刚刚退房。”

……

伙计拎着他们的行李上了三楼,这里都是上房,叶紫童连开了几个门,见里面空空荡荡,并没有什么客人,她心中疑惑,便问伙计道:“你们掌柜不是说没上房了吗?这边可都是空房间,这怎么说?”

伙计偷偷看了李维正一眼,吱吱呜呜答不上来,叶紫童瞥了李维正一眼,见他一脸正经严肃,她心中忽然若有所悟,手一翻,长长的指甲掐进了他的肉中,低声道:“呆会儿再和你算帐。”

……

带他们进了房间,小二慌不迭地跑了,叶紫童进了自己房间,见房间里干净整洁,被褥床单、蚊帐椅垫几乎都是新的,这一点她还算满意,她将门窗关好,换了一身衣服,这时门敲响了,她开了一条门缝,见李维正站在外面笑嘻嘻地望着自己,那眼睛里分明有些不怀好意。

“你又想做什么?”她把门打开,让他进来,“是不是又想到什么坏点子?”

“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

李维正坐下,却将叶紫童搂在自己面前,两只手不老实地抚摸她富有弹性的大腿和滚圆的玉臀,叶紫童勾住他的脖子,依偎在怀中,在他耳边吹气如兰地媚笑道:“你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吗?整天就想占人家便宜,睡一间屋子,你先会说自己睡地板,晚上又说有老鼠,或者讲吓人的鬼故事,然后就爬到人家床上来了,是不是?”

“我是为你好呢!一个人睡一间屋,万一有什么采花大盗进屋,我头上岂不是变得绿油油了?”李维正笑得颇为暧昧,手却慢慢伸进了她的亵裤。

“大郎,别!”

叶紫童心跳得厉害,一把按住了他的手,她紧张地说道:“现在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