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途-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六十九章 眉资大战(中)
青梅镇位于眉州以东约六十里处。小镇颇大,约三百余户人家,在小镇周围,分布着十几个村落,一条连接眉州和资阳的主要官道从小镇南面穿过,使青梅镇成为方圆几十里最有名的市镇,但此时,青梅镇里弥漫着一种大战来临前的紧张气氛,一支近十万人的军队就部署在青梅镇以北约三里外的一片森林周围,整整一天,青梅镇以及附近的百姓们都在军队的指挥下向南方的仁寿县逃难而去,方圆五十里内,黑夜中再无一户亮着灯光。
北面的一片森林周围,十万辽东军已经枕戈以待,在森林的最东面是一座小丘,小丘上林木茂密,两三间茅屋分布其中,茅屋的主人已经逃难了,这里便成为辽东军的临时指挥所,其中一间较大的茅屋里隐隐透出灯光,尽管这丝灯光若隐若现。但在漆黑一片的夜里还是那样吸引人的目光。
茅屋里,李维正和十几员指挥使正在一幅地图前小声地讨论着蓝玉军的进军路线,从斥候得到的情报,蓝玉大军已经距青梅镇不足五十里了,仅仅一天一夜,蓝玉便强行军一百二十里,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向东南推移,让所有人都领教到了蓝玉用兵的快,如果是从前,大家或许会发出一片惊叹声,但在场的诸位都是大将,现在已经没有人惊叹了,蓝玉现在的用兵就仿佛一个已经泄密的高明魔术师在同行面前的表演。
他们看到了蓝玉用兵‘快’和‘奇’的背后一面,这是以牺牲将士体力为代价作战策略,在没有准备的敌军面前,这种策略或许非常有效,但在已经非常了解这种策略,而且已做好准备的敌军面前,它无疑会给自己带来一种灭顶之灾。
从彭山到资阳的官道位于青梅镇以北十五里处,之所以选择青梅镇这个位置驻军,是参谋们根据蓝玉的行兵习惯做出的决策,蓝玉的行军习惯是派出三支斥候队在前面巡查,这三支斥候队间隔二十里,每支斥候队约百人,他们的巡查是一种拉网似的探查,非常细致,所以蓝玉打仗从来都不会遇到埋伏。
但参谋在分析了他大量的行军记录后。便发现了其中的一种规律,也可以说是一种漏洞,那就是蓝玉军行军斥候只会在道路两边十里范围内进行探查,以防止半路的埋伏,应该说针对埋伏来说,这种探查已经充分了,发现了敌情,十里的距离足以让蓝玉军可以迅速集结应战。
但这一次辽东军并不是想打什么埋伏战,而是计划以逸待劳,和蓝玉军打一场硬仗,所以把等候的地点选择在青梅镇,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而且在青梅镇以东数里外有一条河,叫做仁寿水,河上桥梁较窄,蓝玉二十五万大军在过桥时,不可避免地会放慢速度,形成一种瓶颈,这样,后面的大军就会大量滞留在青梅镇的正对面。
“各位,眼前的形势已经十分清晰了,既然蓝玉大军离我们不到五十里。那说明他的前军斥候已经过去了,没有发现我们。”
李维正的声音清晰而低沉,不容有半点抗拒,“大战将在两个时辰后爆发,我们拥有精良的武器和犀利的火炮,这是我们优势,要充分利用,但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我们兵力不足,所以任何人没有我的命令,不得向蓝玉军发动进攻,违令者斩!”
李维正又扫了一眼将领们,见众人皆明白自己的战术布置,便点点头道:“我就不多说了,平将军留下,其他人各自归军。”
将领们施一礼,纷纷离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李维正和平安二人,李维正见他有些怅然,便笑了笑道:“知道为什么把你单独留下来吗?”
“属下不知。”
“我要交给你一个任务,你率五千骑兵给我突击蓝玉后军。”
平安大喜,他惆怅的就是不能以偷袭的方式击溃敌军,李维正仿佛知道他的心思,便微微一笑,又继续道:“蓝玉的后军只有两万人,以你的骑兵应该可以对付,不过蓝玉派人来援助,你就离开撤回,不得恋战。”
“大人。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偷袭的方式直接击溃蓝玉军呢?”平安还是有点想不通。
李维正摇了摇头道:“如果对方也是十万人,或者对方的主帅是李景隆之流,我会这样做,但我们的对手是蓝玉,这是当朝第一名将,尽管我们已经摸透了他的战术,但不要因为这样就轻视他,如果以偷袭战,我们就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会像我们想的那样乐观了。”
“属下明白了,属下绝不会恋战。”
平安施一礼出去了,李维正又看了片刻地图,便‘呼’地吹灭了油灯,大步向屋外走去。
……
夜色越来越深,已经到二更时分了,天地间一片寂静,随着湿气加大,地上出现了一层薄薄的雾霭,将森林和田野笼罩起来。
这时,十五里外的官道上已经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火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火龙,这是蓝玉军的三万前锋到了,疲惫之极的士兵们经过了一天一夜的行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主帅已经承诺他们,过了仁寿水,再行二十里,他们可以休息一个时辰,正是这个能够休息的希望仿佛望梅止渴一般,激发出了士兵们最后的潜力。
前军开始过桥了,狭窄桥梁立刻阻碍大军前军的速度,正如预料中的那样,大军立刻慢了下来,叫骂声此起彼伏。大约半个时辰后,前锋还是陆陆续续过桥了,官道上再一次安静下来。
又过了一个时辰,官道上再次出现了大队人马,这一次是蓝玉军的主力了,足足有二十万人之众,延绵十几里,铺天盖地的火把俨如一片火的海洋,在山岗上甚至不用千里眼都能看见远方的火把了。
山岗上,数百骑亲卫护卫着他们主帅,李维正手拿千里眼正向远方眺望,千里眼使他看得更清楚,正如他想的那样,尽管蓝玉军的士兵都已疲惫不堪了,但从火把的分布便看出他们并不乱,非常有序,他们并没有因为前方阻塞而向两边扩散开,而是站在原地耐心地等候。
一旁的副将邓戬有些担忧地说道:“大人,我很担心蓝玉知道我们有准备得话,他会不会退军,而不和我们正面作战?”
“肯定不会。”李维正放下千里眼,淡淡道:“二十万大军一旦后撤会是什么后果,他比谁都清楚,他应该知道,和我们正面一战,或许还有一点取胜的机会,你就放心吧!此战我们必胜无疑。”
……
官道上,蓝玉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他没有料到前方仁寿河上的桥梁会造成这么堵塞的后果,早知道这样,他就命令前锋再搭两座桥梁了,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了,他一方面命手下沿河去搜寻船只搭建浮桥,另一方面他只有耐心地等待了,不过士兵们似乎很愿意等待,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等待的间歇休息了。蓝玉也发现了这个机会,便下令道:“全军可就地休息,等待过桥。”
军令传下,大片大片的火把熄灭了,筋疲力尽地士兵们纷纷席地而坐,许多人倒地便睡去了,他们已经强行军几天了,全部休息的时间加在一起还不到三个时辰,就算是钢铁人也会累散架了,队伍里非常安静,大家都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尽管蓝玉也非常疲惫了,但长年行军养成的习惯还是改不了,他骑在马上,向官道两边望去,黑沉沉的夜雾阻碍了他的视线,他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他几十年军旅生涯中慢慢形成的,非常准确。
“这是哪里?”这种不安的感觉让蓝玉开始警惕起来了。
行军司马陆玄武立刻禀报道:“回禀大将军,南面十五里便是青梅镇,从眉州到资阳的必经之路。”
“斥候去探查过了吗?”
陆玄武迟疑一下便道:“我们是按照惯例,只探查官道两边十里之内,我们发现一个村庄已经没有人了,估计是辽东大军经过,把他们吓跑了。”
“不对!”蓝玉立刻感到了不妙,大军过境,怎么只可能把人吓跑那么简单,他当即命令道:“立刻派斥候去镇上探查,立刻去!”
但是他预感已经晚了,蓝玉话音刚落,他身后忽然传来了一片惊恐的喧哗声,只见士兵们纷纷站起来,向后方望去,蓝玉怒道:“究竟出了什么事?”
几匹战马狂奔而来,马上军士惊恐地大喊:“大将军,后军遭辽东骑兵突然袭击,已经支持不住了。”
蓝玉大吃一惊,他急忙追问道:“对方有多少骑兵?”
“大约五千骑兵,非常犀利,为首大将好像是平保儿。”
蓝玉的心一下沉进了深渊,自己的后军有两万人,而对方只有五千骑兵,这么快就支持不住了吗?
副将孙光标也意识到了不妙,他连忙道:“大将军,恐怕事情很严重,如果对方大将真是平保儿的话,那么辽东的主力应该就在附近。”
蓝玉猛地回头,目光紧紧盯着黑暗中的青梅镇方向,他忽然一字一句道:“我知道,李维正一定就在不远处看着我们。”
他周围的将领顿时慌了神,纷纷央求道:“大将军,我们劳师远来,士兵们哪还有力气打仗?我们后撤吧!不能和辽东军作战。”
“都给我闭嘴!”蓝玉大吼一声,众将立刻安静下来。
“你们以为我们只有几千人吗?二十万大军,一旦后撤会是什么后果,你们都知道吗?军心大乱,对方只需五千骑兵就可以让我们兵败如山倒。”
众将都低下了头,孙光标小声地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请大将军下令吧!”
蓝玉也知道自己军队非常疲惫了,如果能事先发现有埋伏,他会让士兵们休息两个时辰后再战,但现在对方已经发动了,士兵都知道自己中埋伏了,如果再拖下去,军队会不稳,很快就会出现混乱。
他思量再三,他竟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 他慢慢抬头望着南方,他的军队要两倍于辽东军,他们未必会输,蓝玉毅然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立即整军,准备迎战!”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七十章 眉资大战(下)
战役首先是在蓝玉后军打响。平安率五千铁骑如一把犀利的刚刀,将没有防备的后军劈成两半,无数的士兵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身首异处,无疑骑兵就是步兵的天敌,尤其对于一支远途劳顿的步兵,骑兵的威力便显现无疑了,平安手执钢槊,连声大吼:“平保儿在此,受死者过来!”
他俨如杀神一般,在密集的步兵集群中肆意杀戮,他钢槊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将密集的敌军硬生生地杀透了,他又反扑杀进来,在面前的,已经不是人,而是草芥瓦狗,没有任何力量能抵挡他,后军主将马明被他一槊捅穿,随即割下人头大喊:“降我者免死,挡我者如此!”
受主将的鼓舞。五千骑兵斗志高昂,他们分成五队,在蓝玉后军中穿插分割,所向披靡,狼牙棒下死伤累累,片刻间,便将敌军的阵势冲得七零八落,突来的杀戮使蓝玉后军大乱,几名指挥使将领刚开始还组织士兵拼死抵抗,并命人向蓝玉求援,但随着后军主将马明被杀,他们士气低迷,渐渐抵挡不住了,在骑兵的一次配合冲击后,瞬间蓝玉后军便全线崩溃了。
“饶命!饶命!”战场上哭喊求饶声连成一片,精疲力竭的士兵们迸发出了最后的潜力,没命地向田野里四散奔逃,许多士兵一边逃命,一边脱去盔甲,不愿再替被朝廷宣布为叛逆的蓝玉卖命了。
骑兵们开始点火焚烧物资,熊熊大火夹杂着滚滚浓烟冲天而起,平安见蓝玉后军已经溃败,他翘首向青梅镇方向望去,只见山岗上升起一支明亮的火箭,在黑沉沉的夜空中分外耀眼,这是大战开始的信号,平安立即大喝一声。“全军撤退!”
五千骑兵如一阵狂风般撤离了战场,迅速消失在黑沉沉的夜雾之中,留下了跪满一地的投降者,他们目瞪口呆地望着敌军远走,半晌,不知谁大喊一声:“快逃!”反应过来的士兵们纷纷溃逃,所有人都心里都明白了,这是他们最后的逃生机会了,片刻时间后,除了一千余名官兵和一地的死伤者外,二万后军悉数败逃了。
此时,正面战场上的大战也已经打响,二十万大军在蓝玉的指挥下迅速整军,他们分为三队,在十几里的阵线上向辽东军掩杀而去,此时天边已渐渐泛起了鱼肚白,天色已经麻麻亮了,远处青梅岗的山影朦胧可见,大片黑黝黝的森林矗立在远方。
在辽东的阵地,三千门虎蹲炮和子母炮已经等候多时了,这是大明王朝的第一支炮骑军。由一万人和三万匹战马组成,由于运输的限制,他们的全部战马并没有带来,只带来了五千匹托运火炮和后膛的马匹,三千门大炮分为两行,分布在长达数里的战线上,按照步兵的冲锋速度,在抵达他们撤退距离前,每门火炮可以发射六发炮弹,而五百门子母炮则可以发射十五发炮弹。
这就是辽东军的王牌,在三千门火炮犀利的攻击下,青梅镇将变成绞肉机,这时青梅岗上鼓声大作,这是准备作战的鼓令击响了,十万辽东军立刻进入了临战状态,半个时辰后,远方终于出现了黑压压的军队,铺天盖地,一眼望不见边际,蓝玉也孤注一掷,准备在青梅岗下和辽东军进行决战了。
这时,一名斥候奔来向蓝玉禀报:“大将军,已经发现辽东军,就在三里之外。”
蓝玉望着朦胧的晨曦,按照他的经验,这种光线亮度在四百步外,对方不可能看清他的兵力部署,而对方的布兵他却很清楚,李维正兵力较少。和他打第一战的绝对不会是步兵,很可能是他的优势火炮,这就是他不肯主动进攻自己的原因,蓝玉冷笑了一声,李维正也未免把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一点。
他当即回头问道:“姜黎将军何在?”
一名身材魁梧的羌人大将上前抱拳道:“末将在!”
“距敌军五百步时,改由你们羌人骑兵冲第一战,记住,不让敌军火炮射出,我就记你首功。”
蓝玉长年与蒙古人作战,深知骑兵的重要,但苦于川内无法组建骑兵,但他想办法从川西招募羌人组建了一支骑兵卫,共六千人,由羌人首领姜黎统帅。
姜黎立刻接令,“末将绝不会辜负大将期望。”
蓝玉点了点头,他又向雾气朦胧中的山影望去,不由得意地一笑,老天也在助他,等辽东军发现是骑兵冲来时,便已经晚了。
蓝玉的想法本身没有错,借天气的掩护杀辽东军一个措手不及,但他却不知道,李维正手中有一种可以看得很远的千里眼。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疏忽,注定了蓝玉军最后的失败。
山岗上,李维正正用千里眼专注地望着蓝玉大军掩杀而来,从行军的阵势上,李维正立刻判断出,这支军队就是蓝玉从贵州带出来的主力军,尽管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们的阵脚依然整齐,丝毫不乱,走在最前面刚才还是步兵,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支骑兵方阵。大约四千余人,根据探来的情报,蓝玉军中只有六千骑兵,是从川西的羌人中招募而来,应该就是这支骑兵了。
从排列的阵势来看,蓝玉极可能就是利用这支骑兵来打头阵,以削弱自己的火炮优势,看来他也知道辽东军火炮的厉害,李维正放下千里眼,对身边指挥官下令道:“传我的命令,改火枪军打第一战!”
随即他又问道:“平安的骑兵回来没有?”
“回禀大人,已经回来了。”
李维正点点头,又补充道:“若火枪军无法全歼敌人骑兵,再命骑兵迎战。”
“遵命!”
指挥官跑去下令,鼓声变了,变成了两长一短,这就是火枪军出迎第一战的信号,鼓声响起,大队火枪手从后面走到了前排,一共两万人,一样分为三个纵队,每队六千余人,排列成两排,士兵们开始检查枪支、填充弹药。
稀薄的雾气中,他们已经听见马蹄声传来,开始是稀疏,但在数百步外却猛然加速,密集马蹄声击打着地面,白雾被冲开,若隐若现的骑兵突然出现在三百步外。
一万支燧发枪霍地平端起,黑洞洞的枪口瞄准了飞驰而来的骑兵,随着山顶上“咚!”的一声号炮响起,一万支燧发枪骤然发作了,密集的子弹向骑兵呼啸而去,大片羌人骑兵顿时滚翻在地,紧接着后排火枪兵举枪瞄准,又是一阵枪声大作。已经冲到两百步外的千余名骑兵纷纷栽倒,随后换弹填药的前排火枪兵再度发射,两排火枪兵此起彼伏,配合如行云流水般默契,五六轮射击后,四千多骑兵只剩下一千余人,羌人骑兵被辽东军犀利的火枪吓得魂飞魄散,大呼:“妖法厉害!”他们调头向本军逃跑。
两万火枪兵立刻后退,将主战场让给了火炮军,这时两里外蓝玉脸色惨白,骑兵竟这么快便几近全军覆没,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恐惧感弥漫在他心中,他立刻意识到,这场战役自己将必败无疑,蓝玉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速令大军后撤!”
至于大军后撤的后果,他已经顾不上了,就在这时,山岗上的李维正也发现了蓝玉大军后撤的迹象,他当即下令道:“火炮射击!”
三千门火炮同时发射了,黑色炮弹铺天盖地射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蓝玉大军后面一排排炸响,弹片横飞,赤焰腾空,滚滚浓烟直冲天际,蓝玉大军被辽东军猛烈的轰炸惊得胆寒心裂,身体的疲惫加上士气低迷,大军的阵脚开始乱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北奔逃,蓝玉再三喝令也止不住,就在这时,平安的五千骑兵突然从侧面杀来,犀利异常,一下子便撕开了左翼的阵脚,左翼大军无心恋战,瞬间便崩溃了,仿佛如滚雪球一般,左翼的溃败迅速带动了全军,蓝玉大军顿时失控了,他们互相践踏、争相逃命,十万辽东军随后掩杀而来,二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死伤惨重,投降者不计其数。
建文二年十月,十万辽东军在眉州与资阳之间的青梅镇北,以逸待劳,大败蓝玉二十二万主力大军,这场眉资战役,辽东军斩首敌军五万余人,投降者十余万人,最后蓝玉只带五万残军逃回了成都。
青梅镇大捷后,李维正并没有继续北上,他下令重庆只留两万军守城,其余八万军立刻北上资阳,三天后,八万大军抵达资阳,与先期抵达了李维正军汇合,十五万大军包围了资阳,被困在资阳的三万蓝玉前军见大势已去,遂开城向辽东军投降。
自此,辽东军的战线已经推移到眉州到资阳一线,掌握了四川战场的主动权,十一月初,李维正以五军大都督的身份命令汉中留守张翼率大军南下,与辽东军会猎成都。
十一月初十,鹤庆侯张翼在百名亲兵的护卫下,来到了李维正的大营,拜见大都督。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七十一章 张翼抉择
鹤庆侯张翼说起来是李维正老朋友了。多年前,李维正还是锦衣卫三所千户时,就曾在广东救了张翼一次,尽管他最后是辞职回乡,但正是因为他及时离开了官场,才使他躲过了冯傅案大劫,否则他也是难逃一死。
张翼对李维正一直怀有一种感激之情,再加上他们是同乡,两人的私交也甚好,那年李维正被贬回乡迎娶叶苏童时,张翼还帮了他不少忙,所以当李维正复出,又出任辽东总兵时,他也深感欣慰,还特地写信去祝贺。
直到后来,李维正逐渐坐大,被先帝所忌,却又拿他无可奈何时,张翼便慢慢感觉到了李维正迟早要和朝廷翻脸,为了保护自己,他便不再和李维正有任何联系。和他疏远了,不过这次李维正被任命为五军大都督,节制湖广、四川两省,这却让张翼感到十分意外,在他看来,这绝对是朝廷犯下的一个严重错误,是朝廷在引狼入室,蓝玉不过是小患,可李维正一旦坐大,那才是大明的灭顶之灾。
就在张翼担忧不已时,他忽然接到了皇上给他的一份密旨,命他与李维正共剿蓝玉,但不能把兵权交给李维正,这让张翼又松了一口气,说明皇上也知道李维正入川的后果。
此刻,张翼奉命来见李维正,他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尽管皇上密命他不要把军权交给李维正,但皇上却没有拿出一个明确的态度,比如改封他为别省都指挥使也好,这样他就可以不受李维正节制,偏偏他现在的职务仍是四川都指挥使,而且还是左军都督,受李维正的双重领导。
朱允炆这种想当然的书生处事风格让张翼十分尴尬,他总不能把皇上的密旨给李维正看吧!如果李维正真让他交权,他又如何拒绝呢?但无论如何,他是绝对不会交权。
得到军士的禀报。李维正亲自迎出大营,老远便呵呵笑道:“老将军,别来无恙啊!”
张翼也笑容满面道:“李都督,几年不见,风采更胜从前。”
“那是当然,小小的锦衣卫千户能和五军大都督相比吗?”李维正和张翼对望一眼,一齐仰头大笑。
“那是!那是!”
张翼一边和李维正向大帐走去,一边感慨道:“辽东军果然不同凡响,青梅镇一战全歼蓝玉主力,困扰了我们几年的大问题,李都督居然半个月便解决了,我真的老了。”
“廉颇八十尚能斗米,老将军今年不过六十有四,何其言老,再者,若不是老将军死守汉中,一旦秦王军南下汇合,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维正把张翼请到大帐坐下,又命亲兵上茶,这才又笑道:“蓝玉主力被歼,离他覆灭的时间也不远了。这次四川平定蓝玉之乱,我准备给老将军请次功,让皇上厚赏于你,老将军以为如何?”
张翼心跳了一下,李维正口口声声都是把他视为属下看待,这可不行,一旦他也认可了,李维正夺他军权岂不是顺理成章?
他点点头叹道:“多谢李都督厚爱,不过我自己心里有数,我来四川好几年了,却始终无法平定蓝玉,我打算亲自去向皇上请罪,就不烦劳李都督了。”
李维正笑了笑,端起茶慢慢吮了一口,心中却急转念头,简单的几句话他便试探出来了,这个张翼不肯交兵权,也不承认自己的领导,看样子他很可能是接到了朱允炆的密旨,这一点,李维正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就算朱允炆想不到他会在四川夺权,但黄子澄、齐泰他们却能想得到,他们焉能不防?
所以李维正也知道张翼的军权不是那么好夺,他在汉中久了,军队都听他的,如果夺得太急太直接,搞不好张翼会和自己翻脸,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想到这。李维正放下茶杯笑道:“咱们现在谈功也好、罪也好,似乎都太早了一点,我今天请老将军,主要是想商量一下如何夺取成都,说实话,要夺下成都很容易,但这样会伤及平民,我不想这样做,大将军可有好的办法?”
张翼听他绝口不提交兵权之事,一颗略略放下了,他想了想便道:“我觉得既然蓝玉大势已去,再用武力强攻已经没有必要了,毁坏城池、伤及平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围而不打,让朝廷派大员来和蓝玉谈判解决,封蓝玉一个虚职,给他荣华富贵,蓝玉交出最后的军队,向朝廷投降,这样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李都督以为呢?”
李维正眯着眼笑道:“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正有此意,把蓝玉交给朝廷解决。让我士兵们少一点伤亡。”
张翼听李维正答应了,他心中暗喜,只要朝廷派大员来,他就可以有机会脱离四川,让李维正夺权无望,他立刻起身笑道:“既然如此,我们立刻分头行动,我负责包围北城和西城,李都督负责包围南城和东城,朝廷那边,我即刻修书前去请示。”
李维正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点头道:“就照老将军的方案行事!”
……
张翼告辞走了,他的幕僚邵闻达从帐后走出笑道:“大人为何不直接夺了张翼的权,派人接管他的军队?”
李维正摇了摇头叹道:“估计他已经有了准备,我也是投鼠忌器啊!”
“那大人莫非真的听从了他的建议,让朝廷大员来解决蓝玉吗?”
李维正瞥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难道不可以吗?”
邵闻达愕然,他没想到李维正真的是这样想,他急忙道:“可是朝廷大员一来,他很可能就会带来新的旨意,那样即使大人夺权也会名不正言不顺,不利于大人的将来,请大人三思。”
“邵先生多虑了,我能走到今天,难道连这一点都不懂吗?”
李维正背着手走到桌前,桌上摆着一盘棋,他凝视良久,取出一粒黑子放在了棋路上,淡淡一笑道:“我是一个下棋之人,这步棋,我早已经布下了。”
……
李维正和张翼达成了协议,两天后,浩浩荡荡的汉中大军从汉中府南下,张翼从二十万大军中起兵十五万南下围困了成都,同时李维正也命十五万大军从南面包围成都,三十万军将成都围困得水泄不通,这时,逃亡到汉中府的蜀王朱椿也随军南下了,不过他没有进围困成都的大营,而是在德阳暂时居住,等待着拿下成都后返回王宫。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性格与朱元璋的众多儿子大不相同,不好战争兵事,而独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善待四川百姓,孝友慈祥,深得百姓和四川官员的爱戴,被朱元璋称为‘蜀秀才’。尽管他不喜欢战争兵事,但蓝玉造反后,他却不可避免地卷进了战事之中,朱元璋不相信耿柄文和张翼,命他们包围贵州蓝玉时,却把掌军大权交给了蜀王朱椿,至今这个权力并没有废除,蜀王朱椿仍然是张翼二十万大军的最高指挥者,只不过朱允炆不肯承认罢了,却又找不到废除先帝遗令的理由。
所以这次李维正出征四川,其中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削除蜀王爵位,将他押回京城,然后朱允炆再将他改封到京城附近,严密监视起来,就完成了蜀王藩国的削除。
尽管朱椿为人笃诚宽厚,但在皇权的残酷斗争中他却很清醒,他已经看到了周王、宁王等藩王被抓进京后的下场,他决不愿意被削藩回京,同时他也看到了秦王、晋王拥兵自重后,朝廷对他们的无可奈何,只不过朱椿不是领兵之人,在四川纷乱的局势中,他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这天下午,德阳县城来了几名骑马的人,为首之人正是原来镇守重庆的大将高巍,他们都戴着四川随处可见的斗笠,来到了蜀王的临时府邸,蜀王的三万藩国护卫大部分都在和蓝玉的交战中丧失了,他身边只剩下数百侍卫,此时朱椿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侍卫来报,大将高巍求见。
高巍也是长期在四川作战之人,和朱椿常打交道,两人十分熟悉,朱椿愣了一下,不知道高巍所来何意,他立刻命人请高巍到书房会面。
高巍进书房单膝跪下施礼道:“微臣高巍叩见蜀王殿下。”
朱椿连忙将他扶起道:“高将军不可这样,我不喜欢别人下跪。”
高巍站起身,笑道:“殿下很想返回成都吧!”
“是啊!离开成都已经一年多,就像一朵无根的浮萍,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