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嫡幼-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孩子跟着迎亲回来的队伍捡着洒下来的喜钱,他们跟的紧紧的,要知道为了捡这喜钱,他门今日可是起了个大早,当然收获也是令他们颇为满意。谁都知道顾家大夫人有钱,这长子娶妻当然是预备最好的。
  没错,今日就是顾家顾阁老嫡长子顾启陵成婚的大日子,虽然说顾阁老因为北境的事情还没有回到京中,但是这是之前就已经定好的婚事,倒是如期按时的举办了。当然据说本来顾蔡两家也商量过要不要推迟婚期,但是却顾家大夫人朱氏亲口拒绝了,这一下子大家倒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毕竟女主人已经表态了,而且整个顾家都对这件事情持支持态度。
  这下子,蔡家也没有什么话说了,毕竟这是早已经定下来的事情,他们作为女方家自然是听对方的。再说了按照蔡畅的性子,已经订好了婚期,就是现在顾国安传来了死讯,他让自家姑娘等上三年也不会悔婚的,这早嫁晚嫁都是嫁,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再说这临到婚期再改变婚期,与他们蔡家的脸面上也确实也不好看。总而言之,这婚事算是按时的开始了。
  朱氏坐在高堂之上,面带微笑着看着这来往的宾客,看着很是开心。不过她也确实高兴,但是更多地却是松了一口气,嫡长子已经娶妻,不管怎么说,她这做娘的算是也了了一桩心愿。
  今日女客不少,大多数都是看顾国安的面子才来的,朱氏相信要是现在传出来的消息是自家夫君出了意外,这里的宾客能来才是怪事。看着婆婆一脸的与荣有焉,觉得是自己多有面子似的,朱氏就觉得好笑,又替夫君心酸。朱氏话说的不多,大都还是和身边几个熟悉的人说的多些,尤其陪同在她身边的邵氏与何氏,其实朱氏之前与这个三弟妹何氏相处的并不多,但是这一次相处下来,感觉很是不错,连带着四夫人邵氏与何氏关系也变得亲近了许多。
  婚礼办得很是盛大热闹,虽然顾国安没能参加,但是有朱氏自然不会苛刻长子。虽然经历了上一次的事情,朱氏对大儿子怎么想的算是有谱了。不过,朱氏手里不缺钱,也是抱着可以让儿子成亲成家成的舒服的心态去准备的。所以不管是聘礼,亦或是准备好的新宅,朱氏算是狠狠的砸进了一大笔银子,甚至前期都是她自己跟进的,后期才交给了手下的人弄。
  在朱氏这里都算是一笔不少的银钱,那么可想而知这笔银钱的惊人程度,今日的婚事大礼是在新宅子里办得。这大部分的宾客看到这宅子都是啧啧称奇,这宅子完全是翻新了一遍,完全看不出它之前的样子了,假石、活水、凉亭都相得益彰,让人觉得舒服。大家都在夸赞朱氏这个婆婆对新媳妇的看重。
  也有很多人过来赞朱氏舍得,但是朱氏只是笑笑就过去了,也没有说什么具体的话。其实,让儿子单独的来到这个院子,朱氏对外说反正挨得近,没什么不好的,就是请安也走不了几步,是极其方便的;而且还能给在新婚之中的两个孩子多多相处的机会,能让他们多多培养感情。
  这样说的轻松,其实还是经历一番波折,这件事儿才成的。让长子分出去住,虽然宅子就在旁边,但公婆还是坚持反对。在顾雍和安氏眼里,这嫡长孙是他们亲手抚养长大的,自然是想住的更近一些,他们还指望孙子跟他们更亲近呢,怎么能答应让他们出去住。就算是在隔壁,也得走门才能来啊,再说关起门来还是两家不是。所以他们觉得就算是不住一个院子,至少也得走一个门才行啊。
  朱氏委婉的拒绝了,只说她已经去慈恩寺找高僧算过了,顾府与那栋宅子相临的墙并不适合拆掉,否则会影响气运。。既然佛祖不同意,安氏自然是不再追究这个事情,她虽然在儿子媳妇面前作天作地,但是面对神明,她还是表现的极其‘虔诚’的。不过,虽然是这样,安氏还是坚持让新婚的顾启陵夫妇留在顾府,正好顾府之中,南行院旁边还有一个院子,整理出来虽然没有外面的那栋宅子大,但是两个人住起来也是够的。
  朱氏表示自己没意见,爽快的就答应了,说启陵是跟着您长大的,这事儿当然是听娘的,那我就尽快去整理院子,至于旁边那栋宅子,既然已经拾掇好了,等启珪回来就给他也行,反正已经下了功夫,不用还挺可惜的。
  这话本身安氏是没有放在心上的,但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家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隔壁院子朱氏使用了多少多少银钱布置的,又放了多少多少的古董珍本进去,总之就是隔壁院子被收拾的很好。终于忍不住,安氏去看了一下,她算是彻底了解到朱氏的败家程度了,确实是败家,那栋宅子朱氏真的是下了血本布置的。
  这样一来,安氏当然是又不平衡了,她就喜欢给朱氏添堵,她认为那都是朱氏给她小儿子准备的,她当然是不能让朱氏如愿啊,所以直接就告诉了朱氏,“启陵作为咱们家长子嫡孙,住在太小的院子未免寒碜,早点分出去也行,还是让启陵住在隔壁吧,反正住的近,晨昏定省也是不耽搁的。”
  “可是,……”朱氏迟疑,意思就是您老之前可不是这样说的。
  她的迟疑更是加剧了安氏的猎奇心理,她觉得朱氏偏心的厉害,“怎么有什么问题,那院子本来不就是为启陵准备的,现在给他了有什么关系吗?”
  “娘说的是。”朱氏颔首。
  这事儿就这么被定下了,按照朱氏本来就定好的轨迹。
  虽然之前的时候,‘婚’同‘昏’,‘婚礼’就是‘昏礼’,但是到了大齐朝,因为宵禁的关系规矩就发生了诸多改变。大齐朝是早上迎亲,上午拜堂,中午算是婚宴,结束之后就会是散席。顾家这边的女客宴席安排在了顾府这边的,由朱氏和妯娌女儿们作陪,安氏坐在最上位。男客却是安排在隔壁新房那里,顾家男丁兴旺自然是不缺陪客的人。因为是喜事,就是有天大的恩怨,也不会再别人婚礼上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更何况顾府在京中鲜少树敌。
  所以,顾启陵的婚事进行的很顺利。女客这边大约在申时就结束了宴席,各自告辞回家。朱氏这时候已经累到不行了,其他客人都有妯娌帮着送,她亲自去送曲氏离开,再之后就直接回了自己的院子,毕竟这陈夫人的地位和其他人不一样,不仅夫君的官职高,而且还是顾启珪的师娘,关系亲密的紧。
  回到房里,朱氏重重的舒了一口气,对长子她以后只求这个孩子过得好,平安健康就可以了。不知道为什么朱氏的右眼从刚才开始就一直跳个不停,人都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她虽然不尽相信,但是还是免不了心慌,要知道她的夫君和孩子都还在很远的地方呢。
  那日晚上朱氏睡的并不好,以至于第二日新嫁娘来请安认亲的时候,朱氏的状态并不好,但是因为出手颇为大方,倒是没有人说她对新媳妇不满,就是安氏小声说了几句,也无人接话。
  北境
  顾启珪这几日真正成了一个宅男,自从知道了那件事情的原委,他就把北境城里的所有人都撤了回来,现在一切都以爹爹的安全为重。再有,他是真正的不想掺和此事,这一趟浑水他现在可不想无缘无故的趟过去,毕竟现在爹爹的身子刚刚好了一些,大夫们都说再过个几日,他们就能启程回京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不想节外生枝,还是平安回到京城为第一要务。
  再加上,之前那事儿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而现在的他可是没有这些个空闲时间。虽然说爹爹恢复了很多,但这也是相对于有生命之危而言的,至于最后具体能恢复成什么样大家都不知道。要知道顾国安在床上已经躺了很长时间,接下来还会躺上一段时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家都不确定。不过顾启珪却是知道,之后就是做复健也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而且,北境并不是一个好的养伤的地方,顾启珪本来就打定主意,只要条件允许,顾启珪就会赶紧带着顾国安离开。但是,想是这样想,有一句话怎么说的,你不找事儿,但是事儿来找你呀,就是会在关键的时刻发生一些谁都没办法预料的事情。
  就在顾启珪默默的吩咐大解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的时候,北境爆发了十多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罗国大皇子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朝大齐开弓,开始聚集兵力攻打大齐,这仗就在大家的不经意之间打起来了。
  其实这本也不管他们的事情,他们这些人也忙不上什么忙,毕竟朝廷可是在北境养了这一众大军。但是有了这事儿之后,本来准备回京的忠亲王和他们父子俩自然是不好拍拍屁股就走了。这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这仗打起来的时候离开,回到京城还不知道会被说成什么样呢,惹人非议是一定的,尤其是忠亲王。这忠亲王不走,他们也是不好说,再加上顾国安还要等上几日,在战争之中离开,也是不好,总之顾启珪也很是苦恼。
  其实话又说回来了,顾启珪想的这些都是建立在他们能脱身的情况之下,也就是大齐军队完全占上风的情况之下,要是大齐兵败,无论如何他们也走不了。当然顾启珪从来没有想过大齐的军队会兵败,毕竟大齐每年拿出那么多银子养着北境的这些士兵将领。而且,根据这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大齐就没有兵败的时候。但是他显然低估了这一次罗国掌权者的决心,他们进攻非常猛烈,大齐这边渐渐有了守不住的趋势,顾启珪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是非常诧异的。
  “罗国那边进攻非常猛,这边现在陆帅已经亲自上阵了,虽然已经挡住了几轮攻击,但是依属下看来,要是罗国继续保持这样的攻击,咱们这就很不妙。”顾十六说着外面的情况。
  “罗国,应该不会这样进攻才是,也太着急了些,等到援兵到来他们不还是防不住?”顾启珪疑惑问道,从昨日到现在,罗国的进攻都非常强势,也可以看得出他们是集中举国能力来这边进攻,所以能感觉到他们现在是压住大齐一头的。不过大齐这边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从别的军营借调了兵马,援兵一到,罗国他们就是拿到了城池,也防不住多长时间,到底为什么罗国那边这样着急,就这样不顾后果的只想着攻击。
  “今年北境时难得一见的恶劣天气,这已经是到三月份了还在飘着鹅毛大雪,这天气实在是难得一见,今年恐怕罗国饿死冻死的百姓又会增加。想来是新帝想靠着这解决国内的问题。”顾一猜测的说道。
  顾启珪也倾向这种说法,新帝登基,正是军心民心不稳的时候,再加上罗国宫乱向来频繁,那就是说这个皇帝是想抓民心了,所以他们这样心急。要知道虽然其他的物资可能贫乏,但是北境这里因为养了军队,粮食是丝毫不缺的,甚至在这城里专门配置了粮仓,就怕出现断粮,北境天气本就恶劣,要是再没有了粮食供给,这里的士兵根本活不下去。
  “主子,不好了。”顾擎急匆匆的从外面跑进来,“陆岩大将军身负重伤,刚从战场上下来,陆霆少将军已经下场,主帅在城楼上亲自指挥。”
  顾启珪蹙眉,这远比他预想的还要危急了,“着人去请欧阳太医,再把几位大夫都请过去。把事情原委说清楚,相比太医不会拒绝,至于‘医仁堂’的那几位大夫问清楚意愿,不想去的可以不去。”顾启珪吩咐道,作为太医,欧阳礼义不容辞的该过去,但是其他几位大夫都是平头百姓,虽然说‘悬壶济世’是每一个行医者的使命,但是顾启珪没有资格替他们做决定。再说了,那边现在肯定是乱的厉害,要是叫几个不情不愿的人过去添乱,顾启珪只怕结果更糟糕。
  顾擎快速的又下去了,这伤势可是不等人的,现在这个时候,陆岩就是英雄,他是为了保护他们这些人才受伤的,当然要知道感恩才行。
  顾启珪又接着吩咐顾一,“你领人去保护大夫们,欧阳太医肯定是去看大将军的。不过那里的伤者肯定特别多,告诉几位大夫算是我顾府欠了他们人情,这几日就辛苦他们一下,替将士们看看。至于药草,我们不是随行带来了不少,把爹爹的留出来,其他都给用了也行。”顾启珪说道,北境的药材奇缺他是知道的,就是有也都是些平常的,药效肯定是不能和他手里的相比。毕竟听到爹爹受伤,他搜刮了京城里的几个药材铺,多的是珍贵的药材,当然价值也是不菲的。不过到了这种关头,生命才是重要的东西,钱财真的成了身外之物。这种情况之下谁也不能置之事外,尤其现在就连陆岩都收了重伤,就说明这战争打得还是很凶的。
  “是,”顾一领命下去了。
  “吩咐下去,顾远那不动,他们一行人还是留下守着爹爹,一步都不要离开,要是真的有危险,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就让他们带着爹爹离开。在这之前你先带着人跟我去城楼看看。”顾启珪吩咐顾十六,至于他说的不得不离开的情形,大家心知肚明。
  “主子?”顾十六想劝,并不是他对这种事儿无动于衷,作为一名习武之人,他虽然是顾氏回京之后收养的流浪儿,但是传授他功夫的却是顾家军出身的,自小耳濡目染,他当然对国家是一腔热血,现在他是非常想上阵杀敌的。但是他也知道现在他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好主子,不让他受到伤害是第一要务。现在主子提出要去城楼,那里实在是太危险,顾十六不想让主子过去。
  “没事儿,我就是去了解一下情况,开战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城里发生了什么事儿呢,趁着现在掌握一下情况也是好的。不会这样容易就攻进来的。”顾启珪说道,要是万一城池守不住,他也不会留在这干等着。只要是有意思的办法,这城当然还似乎留下来的好。但是顾启珪没有把自己看的太重,他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办法,他明白自己的斤两。不过他总有些不太好的预感,好像要出什么事情。
  “是,属下明白了。”顾十六答道。
  顾启珪上街的时候,这条街道是他到北境之后看到的最冷清的时候,因为发生了战争所以百姓都是闭门不出,风呼呼的刮着,更是凄凉。
  转过一条街,就能看见受伤的被抬回来的士兵,只有亲眼看见过才能知道那情况是有多惨烈,缺胳膊少腿的已经算是极好的情况了。期间有几个大夫穿梭其中,顾启珪都很熟悉,那是他从‘医仁堂’亲自选出的大夫,大家都来了这里,倒是没人退缩,虽然顾启珪看见有人在一旁扶着树木呕吐,但是最终还是打起精神来给士兵包扎伤口。这期间不见欧阳太医的身影,想来是去陆岩那里了。
  这也算是大义了,毕竟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最是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来,虽然平时不显,但是这几位大夫这时候的挺身而出,确实让顾启珪很是佩服。
  顾启珪看了一下,就直接就去了城楼那边。士兵都在站岗,手里的火把、石头、和装满沙子的布袋已经准备好了,只等着敌人们攻城的时候立即反攻,他们是这座城的最后一到防线。索性战火并没有顺延到城墙这边,大齐的军队在前面的地方已经堵住了罗国军队的进攻。顾启珪上来的时候,这些士兵并没有分神出去关注他,毕竟这正是关键的时候,谁有空去搭理一个毛头小子。
  现在站在城楼上的就是陆家老爷子陆统帅,他正盯着战场,刚刚他的儿子已经受了重伤,现在在战场上的是他的孙子,自然也是担心的。
  顾启珪一踏上城楼,他立刻就望了过来,双眼凌厉,顾启珪当时脚步就顿了一下,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陆老爷子。刚来的时候,顾启珪这边很是慌乱,没有空闲也没有精力去拜访这位,到了后来就忘了有这一回事。
  “陆统帅,小子今日过来看看。”顾启珪恭敬的说道,这位老人一看就不是心术不正之人,让他莫名的有敬畏之心。
  陆老爷子立刻就知道他是谁了,“那些大夫是你吩咐的。”
  “都是大齐的百姓,大夫们都是自愿出一份力的。”顾启珪说道。
  话是这样讲,陆老爷子心里却是有底的,刚刚已经有人告诉他了顾家的小少爷为伤兵供医供药,当时还觉得一定是顾国安吩咐的,毕竟一般小孩子也想不到这样多这样远,再说那些药也不是寻常的物件。现在看到顾启珪,他倒是相信了几分,眼前这个娃娃看着就是不得了。


第146章 (两更合一)
  想是这样想,但是陆老爷子对顾启珪也顶多算是看的顺眼,觉得这个孩子不错,再多是没有的。“满足了好奇心就赶紧下去吧,在这上面也是给大家添麻烦。”陆老爷子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情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孩子,还是没有什么武力值的少年,陆老爷子理所当然的认为顾启珪就是因为好奇才过来瞅瞅的。
  从某种角度来讲,顾启珪并不否认老爷子真相了,他确实是有些好奇的,毕竟除了上一次的小打小闹,他都还没见过真实的打仗呢,也算是过来长见识呢。不过,顾启珪的好奇心想来寡淡,并不能支撑他在城楼上站这样久。毕竟这里的气氛不好,空气中还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味,令人作呕,甚至因为战场那边点了火,烧焦的味道更是不好闻。
  虽然,陆老爷子是那样说,但是也没有派人来轰他下楼就是了,所以顾启珪理所当然的在这城楼之上待了很久,他就一直尽量的待在角落里,眼睛一直看着远处的战场。城楼之上倒是也没人在意他,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忙着观察战场,再加上,战场没有蔓延到这里,所以他们也只是提前做了准备,倒是也没有事情要去忙,顾启珪在这里也并没有影响到他们。
  战场上其实非常的混乱,看见人很容易,但是分辨人就不易了。不过还是能看得出,对面的军队确实是非常的勇猛,几次想突破重围,但都被阻止了。不知道为什么顾启珪总有一种感觉,罗国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很是急切。
  这几日罗国都非常的反常,先是一直把持朝政的罗国二皇子扎布耶去世,至今他们这边儿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能把它归咎到罗国大皇子头上;再然后是罗国大皇子即位,接着就开始了对大齐疯狂的进攻,能在大齐这边不知不觉的时候从别处调来军队,只能说他们蓄谋已久。这些真的都没有关系吗,顾启珪看着底下的战场,下意识觉得该是有关系才对,但是却不得其法,他缺少一根线把这整件事情串起来。
  这时候,对面回程的号角突然吹响,这倒是让人觉得吃惊,号角预示着他们这就要退兵了,现实中他们也退的干净利落,就像是一个刚刚还发疯的人瞬间就冷静下来了。大齐这边儿自然没有去追赶,心有余力也不足,所以他们快速的就撤了回来。
  顾启珪皱皱眉头,形势一片大好的罗国就这样就撤退了,反常必有妖。顾启珪总感觉他们还留有余力,就是攻不进城里这边来,但是在耗上一段时间是可以的,那样大齐这边的损失会更大,怎么就撤退了呢。
  当然,城楼上的战士们都是很高兴的,暂时的停战不仅让参战的兵将歇一歇,也能让他们松一口气。
  顾启珪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下了城楼,他也没有去给陆帅辞别,此时的陆帅肯定正是忙着的时候,肯定没有空闲搭理他这个毛头小子,当然他没有去给别人添乱的嗜好。
  此时伤员又增加了很多,顾启珪微微侧了侧头,没有再去看。此时的北境还是冰天雪地,一阵风吹来,都是带着冰渣渣的,十分不好受,这些伤兵都是待在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里的,但是在这种天气之下,以后的事情实在是不好说。
  看大顾启珪在这里,顾擎走过来,“主子,您快回驿站吧,这里风大,您的身子也才好呢。”他只以为顾启珪是来看这伤员的,并不知道顾启珪在城楼上已经看了些时候了。
  顾启珪点头,“让大夫们忙完这一波,就换当地的大夫照顾着,让他们几人歇一歇吧,”别到时候把大夫们都累过去了,这些事情实在是说不好。接下来的几日伤兵只会更多,这些大夫不够用的,但是这个活计儿就是这样,它不是别人相帮就能帮的。
  顾启珪看着顾擎去和大夫们沟通,就直接回了驿站。虽然外面嘈杂非常,但是只要关起门来,这整个驿站就非常的安静,也有些可怕就是了。顾启珪进府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看顾国安。
  彼时,顾国安刚刚用了药,看顾他的是元青元大夫。看到顾启珪进来,元青就退了下去。顾国安扯了扯嘴角,“顾远说你去城楼那边了,结果如何?”就算是以顾国安的认知也是觉得这北境就算是打起来,虽然不能说是碾压,但是大齐与罗国势均力敌是可以肯定的。
  “情况比我们想象中的凶险,罗国从别处调了兵将过来,专门出击我国。就儿子观察,罗国那边一心想速战速决。而且,刚刚在还可以继续大的情况下,直接就撤兵了这事儿很不寻常,总觉得有些蹊跷,但是要说再多的,我倒是没什么说的了。”就是有一种感觉,顾启珪没有去和陆统帅说,就是因为他知道陆帅不用说也会加强防范的,根本用不着他过去多嘴。但是在内心里他又有些恐慌,好似有不得了的事情要发生了。
  “七少爷?忠亲王派幕僚到,说是要见您。”有人过来报告。
  顾启珪蹙眉,不知道忠亲王在搞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所有人都得是一条心才行,尤其他还是皇家的代表人。而然,他却在战争爆发这么久后,这才第一次出现。顾启珪深吸了一口气,给自己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他觉得自己接下来要去听的话,并不是自己想要听到的。
  “那爹爹,儿子先告辞了,这事儿您暂时不要操心了。”顾启珪向顾国安行礼之后就退了出去。
  “凡事莫要强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缘法,照着内心感觉出发就行了,千万不要因此而有所顾忌,到头来闹的自己后悔。”顾国安在顾启珪出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
  “是,我知道了。”顾启珪脚步一顿,满口应道。
  顾启珪回头关上房门,走出了几步远,才示意顾远过来。回头小声的嘱咐他:“我有种不好的预感,今日傍晚你亲自领人先带着爹爹离开,东西什么的不用收拾了,至于汤药,我之前也已经让元大夫把汤药做成了药丸,便于随时服用,一会儿你去取来。我就先待在这里,要是出了什么事儿,我随后就出发和你们汇合。”
  “七爷?”顾远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安排,难道是在这城真的守不住了。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过那都是没有的事儿,这结果还要等上些时候才能知道,我只是不想爹爹遇到危险,也算是未雨绸缪。我会找人替爹爹躺在床上,不用担心。”顾启珪的想法很简单,因为顾国安是伤员,所以提前让他先走没什么不好,呆在这里也算是徒增担心。
  顾远低低应了一声,算是答应了,作为暗卫,他自然也是为自家主子着想的。
  顾启珪点点头,他直接就去了会客室。来人是忠亲王的幕僚,之前顾启珪见过几次,虽然确实印象不太深刻,但是能认出来是一定的了。顾启珪刚到,就听他一直在那叭叭的在那说话,看他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想让顾家现在出发回京什么的,这幕僚说话还是带着些煽动的语气,令顾启珪很是反感。
  “七爷,我们爷的意思是令尊的伤势耽误不起,现在这城里情况危急。万一在发生点儿什么事情,在这荒凉的北境,可是连好大夫和上好的伤药都是没有的。”幕僚危言耸听的看着顾启珪,期待得到他肯定的回答。
  “爹爹现在身子是不怎么好,但是现在离开也太不是时候了,毕竟那是民族大义,怎可临阵脱逃。”顾启珪故意说的迟疑,好像是在表达因为自己还小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所以理所让然的对此事拿不了主意。
  “七爷此言差矣,要知道本来令尊的任务就已经圆满完成了,而且还受了这么严重的伤势,现在离开也是天经地义的,七爷实在是不用感到不好意思。”幕僚继续劝说道。
  “先生说的是,只是这些就是说的再好,就是我在这儿答应了也是白搭。这事儿启珪是做不了主的,正好刚刚我爹爹现在已经清醒了,要不您过去问问我爹爹,要是爹爹肯开口,启珪当然是无话可说的。”顾启珪有些厌烦了,不知道忠亲王怎么想他的,难道自己长了张一看就容易上当受骗的脸?拿这些小借口来哄骗自己,真是……
  现在北境发生这样大的危机,作为皇家成员不说出来溜两圈,稳定一下军心,反而想着赶紧离开。顾启珪也算是看透这个三皇子了,心里一点数没有,就连这些个逢场作戏都做不好,一手的好牌被打的稀巴烂,有什么资格最后坐上那个位子。
  幕僚看顾启珪都这样说了,自然是不好往下接的,去顾国安顾阁老面前说这些话,阁老还不得当众把皮给他剥下来。就是看现在这驿站之中是一个矛头小子当家发号施令,他们才过来这样说的,毕竟不谙世事的最好忽悠,但是显然他们都低估了这个小子。虽然刚开始时表现的紧张胆小,但是最终的结果能说明一切,他们什么也没捞着,还被怼了。
  那位幕僚走后,顾启珪吩咐顾十六,“驿站还有闲人吗?派一个跟上,也盯着点看看忠亲王是不是还会有什么异动。”顾启珪总觉得忠亲王可不是个省心的。
  “属下知道了。”顾十六应道。
  顾启珪闭眼揉揉自己的眼角,又想起之前说到的请的援军,离这里最近的就是北境的南大营。但是要到那里就是骑兵以最快的速度也得用上一日半的时间,因为昨日罗国的猛烈进攻,今日凌晨陆将军当机立断就去南营那边送了信儿,也已经升了烽火,让对方准备。那里和这里虽然分属于两个营地,但是统帅都是陆老爷子,肯定是沟通的。送信就是最快的速度也得是今日半夜才能赶到南营,那也就是说要是途中不耽搁,明日晚上援兵就能到了。
  这北境南营和北营之间的关系和相距距离不是秘密,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向对方求救也不是第一次,所以这些罗国也能猜得到。那也就是说,今日晚上和明日是罗国最大的机会,要是等南营的人赶到他们再攻城,难度肯定是更大一些。
  顾启珪闭了闭眼睛,问道:“你说扎布耶是不是真的已经死了,现在这罗国到底想干什么呀?”这是顾启珪最想问的,虽然罗国和大齐也一直没有结盟,但是突然发生这样的战争还是不寻常。
  这时候,房间里除了顾启珪再没有第二个人影,其他人看见了会以为是顾启珪的自言自语,想个神经病似的。顾启珪没有得到回答,就继续问道:“你不准备回答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