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倾君策,隐身贵女-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端上,火霜惊道:“金轮,这三人怎么回事?公主藏在哪儿?”
金轮淡淡地道:“你忘了,公主身上有储物袋,袋里有大衣橱,那么大的地儿,塞三个人还能装进去。”
“她们俩是沐家人?”
申半仙夺下晋宫时,火霜在凤仪宫见过沐家的女眷,沐思蕊是沐二郎的嫡女,其外祖父正是凉国左贤王;沐曼华是三房的庶女,至今不曾婚配。
李乐昌跪下一拜:“谢女神谋搭救之恩!”
凤九止住了她,“叩门回家罢!姑嫂二人还得相扶相携,沐十二娘不妨易名换姓重新生活。”她点了一下头,转身离开了左贤王府大门。
李乐昌叩响了房间,不多时,立有门子开门,一见是李乐昌吓了一跳,着实是这位郡主与左贤王妃长得太像,“郡主,是你回来了,这些天,王爷和王妃可为你担心,快进来!”
沐容的前世,沐思蕊惨死深宫,而李乐昌因是凉国皇室女,最后被家人接回,但听说后来一直住在尼姑庵里再未出来。
这一次,沐思蕊得以保命。
李乐昌还有一个女儿,不会再心灰意懒。
沐曼华原就性子开朗,以她的性子定能继续活下去。
到了拐角处,阿九见四下无人,纵身上了仙舟。
火霜道:“公主,你是几时救了她们的?”
“你去梁家,我与金轮就去了天牢。雷氏携沐家奶奶们服毒自尽。老太君被关在一间华贵的牢房里,应不会有生命危险。老太君已经糊涂,见到女子就唤儿媳,见到男子就以为是他长子。”
老太君说的儿媳,是雷氏。这是她心目中最优秀的儿媳,因她一生无女,待雷氏如同女儿一般。
老太君亲眼目睹赵然奉令送来鸩毒,沐元浩、沐元泽与沐家的男丁当时毙命,雷氏更是主动请药以求一死,沐六奶奶、沐七奶奶、沐十奶奶等已娶入沐家门的妇人也相继求一杯毒药。
沐二奶奶原想一死,沐思蕊许是因前世服毒被杀,她一听说是毒药就害怕,拉着沐二奶奶,死活都不许她饮,被她一哭,沐二奶奶亦没坚持服下毒药,而是呆愣地抱住女儿痛哭。
赵然爽快地将毒酒壶递给了她们,这些奶奶们尽数毒发身亡,老太君看着她的儿媳、孙媳惨死,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两日后就糊涂了。
待阿九到天牢时,沐家的太太、男丁都没了,唯剩了几个年轻姑娘,等待她们的将是被充掖庭贬作宫婢的人生。她趁人不备,带走了天牢里剩下的姑娘,无论是成人的还是没成人的,都救走了。
火霜问道:“你救了几个人?”
凤九道:“除了刚才三人,还有沐芳华、沐菲华、沐思萍姑侄三人。”
火霜道:“如果我没记错,还有沐秀华、沐娟华,早前是晋国的公主。”
金轮讥讽地道:“这对姐妹贪生怕死,赵然说赵军之中有武将爱慕沐氏姐妹,若她们甘愿为妾,就可免入掖庭为婢,她们二人同意了,自请为妾。”
沐秀华、沐娟华是亲姐妹,生母原就是侍妾,在她们看来,做侍妾也没什么不好。
沐菲华、沐思萍没应,是因为这二人年纪偏小。
沐芳华没应,则是她早已看破红尘,生死对她都不再重要。
白日,凤九在凉国的一个县城客栈下榻,天幕之后几人乘仙舟回转赵国。
在途经咸城时,阿九在一处庵堂前停下了脚步,将沐芳华、沐菲华与沐思萍三姑侄放了出来。
凤九淡淡地道:“这处庵堂还算清静,最难得这是一家真正的尼姑庵,这是五千两银票,你们留在身上以作后用。”
沐芳华福身道谢。
沐菲华定定地凝视着阿九,“我知道你是女神谋,你算计我们沐家,却因只救我们姐妹,你到底什么意思?”
“难道十六姑娘不知,我原就是个怪人,算计你们沐家,因为我看不惯;而帮你们,则是我想看你的惨样儿……”
“你……”沐菲华气得跳,指着阿九骂不出口。
凤九翩然转身,“各人自有各人福,福所祸所依,祸所福所依,告辞!”
她快速离去。凤九不愿解释,她不欠沐家,她不救人,没人说她无情;她救了人,却被沐菲华指责她算计沐家。可知,是沐家算计她在先。她曾是沈容,亦曾是沐容,但这是她的秘密,她不准备告诉任何人。
沐芳华收好银票,“菲华,我早已看破红尘,出家念佛。这一辈子,就长伴古寺青灯。你与思萍还得有个打算才好,我且收着这些钱,待你们想好了,就在这咸城山野改名换姓,从头做人。”
“五千两银子,且置些田庄店铺,将来也是一个生计。”
沐芳华道:“你会打理吗?”
沐菲华反驳道:“你明知我和萍儿都不会,你还要当尼姑,你不是长姐,就真不管我们死活。”
沐芳华轻叹一声,叩响庵堂门。
凤九立在云端瞧了一眼,“启程回赵都!”
金轮问道:“公主,沐家姑侄不会有事罢?”
“她们皆有些武功,等闲之辈为难不得,再说用不了多久,给沐世安的封赏就到,这也是我缘何安顿她们到咸城之故,等着罢!阿筹帮沐世安母子求过情,赵帝已令翰林院拟旨,年节前后,恩旨会抵达晋阳。”
沐家在腊月初六这日接到封赏圣旨,沐世安被封为一等咸忠候、太子府少詹事,世袭罔替五代,其祖父沐元济封忠国大将军、正三品光禄大夫;父沐盛荣封忠武将军、光禄大夫;兄长沐世宁封游骑将。
其母金氏,封二品诰命忠武夫人;两位妹妹同封乡君,长封号淑敏,幼封号淑慧。赏咸城碧烟坞大宅为府邸,另有咸城郊外良田庄子两座,计三千八百亩;咸城店铺三十二家,赐官奴官婢、管事婆子二百人,赏府兵一百五十人。令沐世安迁其父祖坟墓前往咸城过年节,并于圣旨抵达三日后,由晋阳官府接收沐府及其名下所有产业等等。
沐世安这太子府少詹事的官职就等同虚设,只是挂个名。
赵帝在圣旨里,不吝赞美之词,夸赞沐元济父子的忠君爱国,沙场英勇,故而厚封其后嗣沐世安,就连金氏与沐世安的两个妹妹同样得了封赏。
金达梅忆起梦中,舒了一口气,她原是西凉人,倒不是很在乎晋阳的家业,到了咸城自有更好的,咸城是几朝古都,儿子小小年纪做了候爷、有了官职,不愁前程,就如丈夫托梦所说的那般,她只需遵从旨意,保全母子性命,好好度日为上。
下人们则是个个欢欣,这不仅意味着主子保住了命,还同样有荣华富贵,连夜拾掇行李,到第三日时,就请了晋阳官府来交接晋阳早前的家业、府邸,书籍等物,早前一把大火,后来又被晋帝运到了京城,家中的书籍虽不多,却亦有不少,装了足足三马车。
腊月初九一早,金达梅带着一行百余人的长龙队伍离开晋阳。
南沐的人得到消息,赶到城门外相送,又有几个南沐儿郎主动要送他们回咸城,实则是想瞧瞧赵帝给沐世安都赏赐了什么。
嫡系沐家就只剩沐世安一个儿郎。从此后,没有南沐、东沐一说,只有晋阳沐氏与咸城沐氏之别。
金达梅母子抵达咸城后,因下人的人手充足,不到两日就拾掇好,咸忠候府大门的匾额一早就已做好,咸城知府还特意修缮了府邸,里面亦有一些简单的家具等物。
大宅原是早前周朝荣国公萧家的大宅子,因大宅分前府、后宅,又有一座偌大的碧烟坞大花园。碧烟坞现下如大兴城的畅春园一般存在,成为咸城文人墨客一处游园林。而与碧烟坞隔着一条二三十丈宽的河流对岸,则是那处曾经的萧府大宅。
宅子的正中筑了一道高墙,将一宅化成了两府。咸忠候府内亦有不少庭台楼阁,三座体面的阁楼,两座二进的寝院,又有两座一进寝院,后宅的绣房、库房、珍宝阁、后花园一应俱全。前府的大厨房、书房、会客厅等也样样不差。
宅子与碧烟坞隔河相望处,建了两丈高的高墙,墙上设有侧莲纹墙窗,透过墙窗可见碧烟坞的美景,而临河的河岸,种着一排烟柳,又有一片桃杏林,若到春天,垂柳依依,杏花开,桃花妍,别有一番景致,而咸忠候的高墙便掩映在河岸的春树春花之中,却不碍游人赏景。
咸忠候府后宅高墙处,又设了一个后门,两扇的,上面依旧挂了匾额——咸忠候府,门下有三步石阶,门内亦有后门处的婆子专门照看,等闲不开后门。
金达梅觉得这不关他家的事,他只要安心过了自己的日子,不让旁人瞧了笑话便是。
年节后,沐菲华就听说沐世安封了咸忠候,而今举家迁至咸城定居,这是咸城第一个得赵帝封赏的权贵候爷,过年节时,咸城新贵家的太太奶奶们往咸忠候府递了拜帖。
金达梅挑了日子,邀各家太太奶奶入府一聚。
沐菲华想去咸忠候,被沐芳华阻止了,“他们一家是无罪的,可我们却是戴罪之身。”
沐家嫡系,死的死,散的散,而今就剩下沐世安这一脉了,也是因着沐元济的军功与声名,保全了一脉香火。沐家建立晋国,是在沐元济过世之后,沐家与赵国争夺天下,也是在沐元济之后。赵帝容得沐元济的后人,却容不得其他沐氏嫡系后人。
沐思萍奶声奶气地道:“他们喝奴唤婢,好不风光。”
“再风光,那也是他们家的日子,我们羡慕不来。你们忘了,当年父亲、三叔迁离晋阳,就曾说过,要将大房的世安分出去,从此是晋阳东沐与京城皇室之别……”
“分出去了……”沐菲华倍受打击,“我们家有事,晋阳南沐却安然无事,是这意思?”
南沐分族,除了族中在军中任职的那几人,其他人都没有株连。
可沐家风光时,南沐也曾风光过。
而今只他家死绝男丁,女眷不是死就是被充为宫婢。
沐芳华道:“你们不可露面,就算要做什么,只能悄悄地把书信送给忠武夫人的心腹下人,你们莫忘了,赵帝赐了咸忠候府二百名下人,一百二十名府兵。这些人说得好听是赐去服侍他们的,以我看这是赵帝安排进去盯着咸忠候府的耳目。若赵帝真的相信世安,就不会让他迁居咸城。”
沐菲华原还想去投奔咸忠候府,现在瞧来,是投奔不得。
如若是晋帝,会将敌人之后留下来?
答案是不肯定:不会!
对于帝王来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而沐世安还未成人,更是沐元济与沐盛荣父子的后人,他一个小小的孩童没角逐天下的心思。
思萍问:“那我们还得继续住在乡下?”
“不是继续,而是一直这样住着,不想累及咸忠候府,这亲就认不得,我会拿银钱给你们置些店铺、田庄,刚打过仗,这一带的地价倒不贵,上等良田才四两银子一亩,在太平盛世,怎么也值八、九两银子,就先置上五百亩,再在镇上买上一块地皮,花几百两银子修几个铺面,再建一座三进小宅子,这家业就置起来了。
回头,我们再去官府,我就说自己是个寡妇,菲华是我妹妹,而思萍则……则是我女儿……我们不能再姓沐,不如改为音近之字,‘穆’姓如何?我叫穆慧、妹妹唤作穆雅,思萍则易名高思萍,外头知晓萍儿名讳的人不多,就让她随母姓,对外,就说我丈夫姓高。”
定下了主意,沐芳华便开始置办家业。
又买了得力的下人,没多久就置备起来。
因在年节,找了牙行,倒是办得很好,田庄有了、店铺最后也买了现成的,就连三进宅子也是有的。
“高宅”的牌子一挂,沐芳华带了妹妹、女儿回自己家里过节,又花了银子置下年货。后来,因当地人听说穆雅(沐菲华)有二百亩良田庄子,外又有两家镇上铺子的嫁妆,求娶的人倒有不少。
沐芳华到底给沐菲华挑了个可靠老实的秀才长子为夫,老秀才膝下有两子,年轻时失了妻子,两个儿子是跟着老祖母长大的,两个儿郎,长子老实,却又读书识字,是侍弄庄稼的好手;次子会读书,将来许能入仕为官。
沐菲华私下问沐芳华:“姐姐,长子二十有一,次子十九岁,无论是才学容貌,次子都比长子优秀,你怎给我挑长子。”
沐芳华道:“家里曾有大书房,你我自幼读书,我们都能瞧出次子优秀,只怕再过几年,他定会出仕为官,你若嫁他,少不得会与官宦太太奶奶结交,你早年在外走动得多,见过你的可不少。我们可是逃出来的,你就不怕被人认出,惹出祸端……”
她们是从天牢逃出来的,再抓回去,就是罪加一等,不死也会生不如死。
沐菲华心下打了个寒颤,略有些不甘,却不得不接受沐芳华的安排。
沐芳华道:“你我都是怕死之人,若不怕死,随了祖母、嫂嫂们一道去了倒也干净。既然活下来,就求个平安踏实。再说你的容貌不差,我们选了长子,你看他家大郎,行事沉稳,脾气也好,还会干农活,他日嫁他,你想与他谈诗说词,他也能接上话,我瞧是个会过日子的……”
她们要不起浪漫,也要不了大富大贵,这一世但求平安就好。
沐芳华又道:“你学学打理店铺、账簿,我是不会再留红尘的,我会出家为尼!”
沐菲华嘟着嘴儿,“姐姐还年轻呢,连二十都不到,只要你想嫁,定能寻上满意的……”
“当初在老家,我就动过此念,是祖母阻止了我。而今,经历那么多事,我也没旁的心思,只想出家求个清静,就当是替活着的亲人们祈福吧。”
沐菲华心头酸楚,经历了这么多,活下来不易。“此生,也不知能否与十二姐姐她们再遇。”
沐芳华未接话。
沐曼华与李乐昌母女走了,她们去的是凉国,李乐昌依旧是凉国左贤王府的郡主,就算不嫁,有沐思蕊相伴,日子也差不了。
可经历了这番变故,活下来的人,还有谁求大富大贵,不过只求平安活着。
沐芳华语重心长地道:“妹妹,还是忘了过往!唯有忘掉,你才能过得更好。”
忘不掉沐家的命运,就无法真正的快活。
忘掉是最好的方式。
可要真正忘掉,又谈何容易,沐芳华说的忘掉,就是将过去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即便是他人也不提及一个字。
在朝代更迭中,有多少名门满门获罪,又有多少前臣旧族成为芸芸众生的奴仆、平民。她们能逃出来,得拥自由,已是莫大的机缘。
☆、第263章 闲话柯家
凤九带着火霜、金轮又去了趟幽州,易容成文士模样,大举买进了一大批良田,县城的有之、州城外十里的有之。
火霜挑着眉头,“公主,你不回家乡了么?置这么多良田作甚?连宅子都买了,你……你……”
幽州因与北齐毗邻,据北齐边城还不到百里,地价便宜得不能再便宜,廉价得不能再廉价,凤九手里原就有二百万两银子,一亩上等良田二两五钱,中等良田一两五钱,下等田一两,若是荒坡荒地,从一百六十文到五百文一亩不等。
金轮挠着头皮,“公主是想大赚一笔?这些日子,你不停地易容,一会儿扮成老者、一会儿扮成大户人家的管事,一会儿又扮成是文士,一会儿扮成镖头,就为了买这些地?撄”
凤九扬了扬头,“我们等着数银子,现下才置下六十万两银子,将来最少能赚十倍。金轮,你扮成男子,寻了匠人写契约,离州府最近的三县城各先建五座三进宅子、三座四进宅子,我在县城各买了两块地皮,照着图纸着人修建店铺,全都建成两层楼的,这些店铺他日可是寸土寸金。”
火霜满是不屑:这是俗世的金银,她们带回去又没甚大用,可公主倒忙得不亦乐乎,折腾了几日,来回的易容,就为了置下一大片的土地,什么荒坡、山林、良田,到官府一查,只要是无主的全都买下来,办理了契约,付了契约费,乐呵呵得跟捡了宝贝似的。
之后,凤九扮成溶月公子,找了幽州城的老乔,此人早前是未名宗的坛主,是地道的幽州人,托他找了匠人在她规划好的地盘建民居,图纸绘好的,每条街还有自己的名字,临街亦有商铺等。
老乔看着图纸,呆愣良久,问道:“公子这是要……偿”
“我没钱啊,遣散了弟子,所剩银子不多,买了块地皮,准备建几条街道,赚点银子好让手头宽松些。”她招了招手,看了眼老乔家里的下人。
老乔斥退左右。
凤九方神秘兮兮地道:“赵国一统江山后,会迁都幽州,只不知皇城建在那一片,所以我在州城以东五里的腾龙镇买了块地皮,闲着也闲着,就建几条街道,你看我这图纸没?可作民居,又可做店铺。”
老乔滴汗汗的,“公子,你都不知皇城选址何处?你就如此大手笔地要建三条等街道,你就不怕到时候建好了,与皇城相隔太远,这处卖不起价?”
凤九呵呵一笑,“这不是赌一把,你就劳劳心,我与你留下三万两银子,劳你照着图纸给我建,就算赌输了,这不房子还在,这片三千亩的地皮都是我的,你建上便是,老乔,有劳了,要不我们也立个契约为凭。”
她实在不放心,担心老乔不给建。
未名宗的弟子们,对溶月公子是有感情的。
就说老乔,父亲原是前朝幽州某官员家的管家,他自小学的就是管家本事,到了他这儿,家里家徒四壁,因为有些本事做了幽州坛主。后来遣散时,他只收了一半银子,另一半换成了宅子、店铺和田庄,如今也算是幽州城里的富家翁,日子过得还不错。
立契,是为了阿九逼老乔给她建。
看老乔担心又不安的样子,生怕她亏银子,劝了好一阵:“公子,你怎么随便买块地皮就建三条街,你这地皮置成多少钱?”
凤九比划了六根指头。
“六百两银子?”老乔一惊,“腾龙镇离州城得有五里地儿,那地儿离腾龙镇又有两里地,这么块破地儿,你居然买成六百两银子,我说公子,你手头所剩无几,怎么这样花使银子?不该呀!”
“快点,签契约!你照契建三条街道,若我他日赚了,我付你一点辛苦费。”
“别!别!我只盼公子真能赚钱,可千万别……”别赔了啊,他瞧着都心疼,公子这是想钱想的么?六千两银子买三千亩,还建三条那么长的街道。
公子啊!
老乔苦心婆心一番,偏溶月就拿定了主意非要他签,还千叮万嘱,要他必须按图修建街道,否则,哼哼,那意思是要找老乔的麻烦。
老乔无奈轻叹一声。
回头,老乔与他儿子乔大谈起此事,乔大道:“父亲,既是公子坚持的,你该劝也劝了,人家建街道的银子也付了,你只管照图施工,三条街道三万两银子,算起来,我们也不亏。”
“公子的钱,我可不敢赚,若是老伙计们知道的,一人一口唾沫还不得把我淹死。”老乔轻叹一声,“公子离开时,说他买的三千亩往北还有块一百二十亩的没人要,叫我要买赶紧下手。”
乔大盯着老乔:“你不会真买吧?”
“哪能买呢?可公子发了话,不买上几亩,太不给他面子,我瞧就拿一百两银子出来,买进五十亩……”
明明心头不想买,却硬是买了五十亩下来。
老乔想着,过上几家,再转卖出去,或是给他庶孙女当陪嫁也使得,反正是庶出,有嫁妆就能让她们高兴。
*
凤九几人路上兜了几圈,回朝的有功将士已经抵达皇城,她比他们竟还晚了几日抵达皇城。
赵都还是赵都,已是焕然一新,窗明几净,红幔耀天,漆亮金彩,处处锦绣,连那漫天的雪花亦染上喜气似的轻盈飞舞。琼庭寂寂,金瓦覆雪,寒气逼人。
凤九回丞相府次日,淳于瑕登门拜访,与她同来的还有郑国夫人沈容。
凤九在华藻阁招待二人。
沈容重孕在身,心情大好,说话爽练大方,凤阿九屋里摆放的饼饵点心多是宫里御赐,她吃了一大盘还不止。
淳于瑕见沈容一个点心接一个点心地吃,觉得沈容太失礼,哪有到人家府里作客,一个劲儿地吃点心,还一口气吃掉一大盘的,蹙眉问道:“郑国夫人在家没用早膳?”
“吃了,怎没吃呢?”沈容朗笑着,“说到用饭,都烦透了。”
沈容与丈夫梁宗勤回赵都,沈家、韦家等几家人便跟着她们乘船抵达。怎么赶也不走,沈俊臣更是仗着他是父亲的身份,非要搞到郑国公府,直至硕王妃沈宛来探沈容,知沈容怀孕,喜出望处。
沈容虽然嫁了两次,能嫁她喜欢的人,沈宛也替她高兴。
孕妇的心情就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偏沈家人就没个好相与的,狗屁倒灶的事多不枚举,沈宛一恼,着人唤了沈俊臣,指着鼻子将他给训斥了一通。
总之,丝毫没给他半分颜面,骂得沈俊臣恨不得找个地缝躲进去。
又几日后,沈宛着婆子给韦氏递话:“我在赵都所辖的县城置了二百亩田庄,离县城不到三里路,庄子上有一处三进宅子,沈家、韦家都先搬进去。”
沈俊臣不敢不搬,着实是长女比沈容更有权势,他不敢不搬,拾掇了东西,就随着硕王府的管事婆子去了庄子上,别说那处宅子还真像那么回事,回头一打听,才知道是原就是沈宛的陪嫁。
想到沈宛的陪嫁,当年可是真正的十里红妆,浩浩二百万两银子的嫁妆,比公主都体面风光。
沈家人去了县城,离赵都远了,要去一趟赵都还是赶上一天一夜的路,沈宛原就是故意的,她着实瞧着他们烦,不打理又不行,着实是沈容有孕,不这样处理都不成。
沈俊来一家先挤在沈俊臣的庄子上,没几日就听说县城有人要转卖宅子,也是三进宅子,这家人听说是要去豫地为官,举家迁往豫地,需要转卖了宅子去任上。他心下一乐,花了五万两银子将人家所有的家业都给买下来,想着这家人也是县城的名门,心里正乐呢,第二天就听柳氏念叨起来。
“县城都传遍了,待天下大定,皇上要迁都幽州。过完年,就会请钦天监、工部、户部、礼部的官员去幽州选址建皇城。自在真人给赵国占卜了一封,说赵国江山永固,国运昌隆,新皇城要建成有史以来最好的……
五万两银子,就买了三进宅子,八百亩良田,外加县城的八家店铺,贵了啊!贵了不知多少倍?”
那可是五万两银子买的,在柳氏看来,到手的东西,顶了值一万两银子,硬是卖了他们五万两,难怪前头的东家脱身得这么快,也真敢要的,早前要价五万三千两银子。
京城那边,宅子、店铺、良田现下都便宜了,价格一跌再跌。有些门路的,都想着方儿去皇城置的,就如沈宛近来不就借着风脱手了好几处田庄、宅子、店铺,银子是赚了一大把,又派了府中的管事与工部官员套近乎,只等消息一定,立马在幽州一带置家业。
赵都什么价儿,京城周围十里内的良田从二十五两到六十两一亩的价儿不等,就连下等田都能卖二十五两,这个价儿,真真是前所未有的。同样的三进宅子,在旁处最多不过一千两银子,这里硬是能卖一万五千两银子,贵得吓人。
沈俊臣原还在羡慕沈俊来下手快,没几日一听说这情形,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家这宅子、田庄都没花一两银子,是沈宛白送的,心里盘算着:什么都别动,手头的银票换成了赵国钱庄的,待一切定下来,他们一家继续跟着两个女儿走,她们去哪儿他们去哪儿,就算是死嗑,他也要谋个一官半职来。
赵国大定后将迁都幽州的消息在赵都一带传开,赵都的房价、地价、店铺立马开始下跌,早前还以为是传言,所有人发现赵国朝堂上的重臣、能臣们,但凡有些家业的开始抛售店铺、良田,现在这么好的价儿,抛出去就能赚钱,抛得越早越好。
没几日,六十两一亩的良田跌到四十亩,这是跌了三成的价儿,还在呈下跌趋势。
沈容好不容易打发沈家、韦家等人离开郑国公府。不想,大前日,国公爷梁宗勤的嫂夫人柯氏拖儿带女来赵都了,除了柯氏,竟还有柯氏娘家的父兄、侄儿侄女,再加下十几个下人,一行有三十多人。
丫的,当她是养闲人!
沈容摇了摇头:“我着人去县城置了五十亩良田再一处二进宅子,把她们送过去。不过住了一晚,昨儿午后,柯氏又来了……”
沈容想起来就头疼,柯氏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说晋阳的家业都被朝廷收没了,她除了存了几十两银子的贴己和几个下人,什么都没了,说得那个凄惨,又说家里有近四十口人,却要挤在一处二进宅子里,着实太挤了。
沈容也算是两世为人,早前想求大富大贵,只为了不被人欺,后来在堪破宫廷生活后,又觉得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对于现下的生活,她还是很满意的。如果没有那些苍蝇、老鼠一样的人时常来打扰就更好了。
沈容一听,当即就火了,大骂道:“别人家十几口的主子住一处二进宅子没嫌挤,你家母子三个外加几个下人,就住不进去的。我们家姓梁,可不姓柯,是你让你娘家人住进去的,那是柯家人,可不是姓梁,不归我管。国公爷征战在外,我是瞧着他的面子,才给你们母子置份薄产,可不是让你去养外人的。”
柯家人也让她管,她是大善人?
沈容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是善人,可看到柯氏就厌烦,着实没有什么好感,一门心思就是小打小算,算得那个精明。
柯氏哭道:“弟妹怎的说这种无情话,你三哥没了,我们孤儿寡母的,可不都指望小叔与你拉扯一把,再说我娘家父亲,不也是小叔的嫡亲舅舅……”
沈容摆了摆手,“人是你弄来的,他们要怎样,那是你的事,你少拿来说事?宗勤吃苦受难时,嫡亲舅舅怎么出来帮衬?你说破了天也没用,先有父母,再有亲戚,管我屁事……”
她急了,也懒得和柯氏说道理,开始耍赖,对柯氏这种死缠烂打的女人,就得用这种手腕。
沈容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直接回了自己内室睡觉,将柯氏晾在院子,进不得,退不得,沈容拿定主意就是不帮,不仅不帮,还派了心腹婆子去说道,说的都是沈容的难处,其间又说了梁宗卿能有今日,都是仗了沈容。
“夫人的长姐是硕王妃,若非硕王爷夫妇在皇上皇后面前说情,哪有我们府的今日。硕王妃可真好呢!派人去幽州置产,还带了我们家王妃一起,哦哟,她心疼着我们王妃,前些日子,因为沈家暂住府中吵闹,硕王妃听说后,将沈大老爷唤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通,隔日沈家就搬去县城了……”
惹恼硕王妃,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