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家娘子种田忙-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铁夫人见她迎上来就道,“放心,媒婆撵出去了。”
小米笑嘻嘻,抱了铁夫人的胳膊赶紧讨好卖乖,“哎呀,我就知道干娘最厉害了。干娘一出马,别说媒婆,就是山贼也吓得避退十里。”
铁夫人再冷硬的脾气也被哄得而成了绕指柔,她拍了小米的肩膀,笑道,“你啊,别忙着拍马屁,有事要忙呢。”
“什么事啊,干娘?”
小米不解,就是初一和高仁都停了打闹,望将过来。
铁夫人指了指山下,笑道,“月仙怀了孩子,再有九个月,你就做姑姑了。”
“姑姑?”
小米眨巴两下眼睛,随后一下跳了起来,“我大嫂怀孩子了,我要当姑姑了!”
陆老二也是猛然从栅栏上窜了下来,咧着嘴嚷道,“真的吗,真的吗?那岂不是说,我也要当叔叔了!”
铁夫人点头,“你大哥已经去城里报信了,估计陈家人就快到了。”
“哎呀,高仁快挑两头鹿杀了,我要赶紧加菜!”
小米这会儿哪里还有半点儿舍不得,天大地大,什么也没有她的小侄儿或者小侄女大啊。别说区区两头鹿,就是要星星月亮,她也立刻想办法摘下来!
高仁本来就跟着欢喜,一听终于可以吃鹿肉了,就笑着应了一声,转身跳进了鹿栏。
至于陆老二早就疯跑回家同老爹和弟弟报喜去了。
小米扶了铁夫人刚刚进院子,就见陆老爹同陆老三都是一脸喜色的站在廊檐下,于是就嚷道,“爹,中午加菜,庆贺咱家要有长孙了。”
“好,”陆老爹笑的合不拢嘴,“不如把酒菜送山下去,我同亲家喝几杯。”
“好啊,爹,正好山路滑,不让我嫂子上来了。”
“正是,正是,家里也没什么活计,让她好好在生福居养着。”
陆老爹难得这么欢喜,眼角的皱纹都深了三分。
就是陆谦也是笑道,“爹可要给侄儿取个好名字,咱们陆家的长孙,以后定然有出息。”
这话可是提醒陆老爹了,他赶紧扭头回屋,“我先去翻翻书,别一会儿亲家说起来,我没个应对,好像我们陆家不在意这个长孙。”
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向木讷又倦怠的老爹都变得如此人情通透。
陆家三兄妹对视一眼,都是笑了起来。
吃货的力量是伟大的,没过两刻钟,先前还在鹿栏里活蹦乱跳的两头大马鹿,就为了陆家的大喜事勇敢献身了。
小米从来不肯吃独食,一头鹿分割开来,挨家挨户都送了一块,剩下一头割下最近吃用的,其余就扔进了天然大冰柜。
待得毕三叔赶来,看见两只鹿头,恨不得抓了小米狠敲一顿。
“败家丫头,怎么不先喊我把鹿茸割了。这会儿血都流光了,药性跑了太多了!”
小米哪里知道这么多,赶紧讨好老爷子,“哎呀,三叔,这不是我嫂子怀了侄儿,全家都高兴嘛!一时疏忽了,下次,下次一定记得先喊您来割鹿茸!”
“哼,”毕三叔手下忙着赶紧抢救他的药材,嘴里却是嚷道,“你忙活也是白忙活,鹿肉虽然大补,但性燥,你嫂子吃不了。”
“啊,我嫂子不能吃?”
小米失望之极,小脸立刻就皱了起来,看得毕三叔幸灾乐祸笑了半晌,这才道,“你嫂子不能吃,但我们可不忌口。赶紧去多张罗两个菜,最好包点儿鹿肉香菇馅儿饺子,那个味道最好。你嫂子若是嘴馋,吃三五个也成。”
“那好,我这就去包饺子。”
小米回身扯了初一和高仁当苦力,一个去地窖摘蘑菇,一个叮叮当当剁鹿肉。
不提山上大院里如何忙碌,只说陈家接了姑爷报来的喜讯,陈掌柜老两口直接喜疯了。正巧车队从南边运货回来,陈掌柜大手一挥儿,所有管事活计都额外赏了二两银子。
陈夫人更是带着丫鬟翻翻捡捡,足足寻了十几匹适合给孩子做衣衫襁褓的细软棉布。
老两口直接带了大包小裹,做了女婿赶来的马爬犁,火速赶到了老熊岭。
陈月仙欢喜过后,照旧是料理自家小院的杂事,只不过比之平日,行动要小心翼翼了几分。
但是,眼见老娘红着眼眶进了院子,她到底忍耐不住又掉了眼泪。
“娘,我…”
“傻闺女,哭什么!”陈夫人抬手也是抹眼泪,但是嘴里却劝着闺女,“我外孙在肚里可是能听到呢,以后只许笑不准哭。再说了,这是喜事,让外人看了,还以为你不想生呢。”
“好了,外边冷,进屋说吧。”
随后进来的陈掌柜,笑着打量闺女一眼,赶紧喊了老婆子进屋,生怕闺女冻坏了。
他们老两口虽然有孙子,但儿子一家三口都在京都,几年也见不到一次。如今守在身边的闺女怀了身孕,可是实实在在能看得见,抱得到的乖外孙啊。
这真是天大的喜事,比当初得知有了孙子还欢喜。
很快,陆老爹听得消息也下山来了。老亲家两个碰面都是喜笑开颜,孩子大名自然是陆老爹取的,乳名就轮到了陈掌柜头上。
他可是想了一路,几乎是张口就道,“乳名叫铜钱儿,外圆内方,长大成人之后处事圆滑,但内里方正。如何?”
“好名字,”陆老爹自然说好,转而又道,“还有一个呢,万一是孙女也该有个乳名啊。”
☆、第203章 新年将至
陈掌柜听得一愣,转而却是真心替闺女欢喜起来。陆老爹这般问,就是陆家待孙儿孙女同样看重。这样他们老两口可就彻底放心了,闺女也能安心养胎了。
“好,好,孙女也好,不如取名福儿,生在陆家就是这孩子的福气。”
“福儿?听着不错,就定这个了。大名我还要好好想想,到时候列张单子出来,咱们老哥俩好好选选。”
陆老爹一口就应了下来,又说大名也要找陈掌柜商量,喜得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他一辈子做过很多得意之事,但把闺女嫁进陆家,绝对是最得意的决定!
内室里,陈夫人同闺女听着厅堂里的欢声笑语,也是跟着笑了起来。特别是陈月仙,长长松了一口气,怀孕自然是喜事,但若是婆家极力想要一个男孩,她却生了个闺女,那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好在,陆家人明理又体贴。
放下最大的心事,陈月仙也是笑得更欢喜了,肚子里适时响了起来。
陈夫人张罗着要丫鬟开了点心盒子,结果小米就带了韩姨母和青花青玉,拎着大大的食盒赶到了。
两家人相处亲近,又是这般欢庆的日子,于是也没分桌子。
直接一张大圆桌儿,众人团团围坐。
除了陈信远在京都,两家是一个都没落下。
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大碗的好酒,不等吃喝进肚子,就让众人都醉了三分。
新鲜的鹿肉,扒了一盘,又葱炒了一盘子,外加和上香菇馅儿,包了饺子。
众人吃的是赞不绝口,陈月仙一口气吃了五个饺子,还要再夹的时候,却被小米拦了下来。
她有些脸红,毕竟当着长辈的面儿,好似贪吃婆娘一般没个样子。
小米赶紧解释,“嫂子,毕三叔说你这时候不好多吃鹿肉呢,饺子吃三五个就好,等你生完宝宝,我给你做全鹿宴!”
陈月仙听得明白,这才换了神色,笑道,“好,我听三叔的。”
小米抬手给她夹了一块排骨,小声嘀咕道,“方才三叔足足端走一大盘饺子,兴许他老人家是怕你都吃了,他就没的吃了。”
众人都是听得笑起来,陆老爹无奈呵斥闺女,“你毕三叔虽然人是古怪了些,但医术可是好着呢,别背后编排长辈,没个样子!”
小米吐吐舌头,随口问道,“毕三叔这手艺在京都开个医馆都绰绰有余,怎么窝在咱们这小山沟了?”
陆老爹神色一僵,却没有吭声,倒是陈掌柜接口道,“奇人异士多半有些怪癖,不喜喧闹。再说,咱们老熊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连我都想过几年搬来常住了。”
“那好啊,”陆老爹笑呵呵同亲家碰了一杯,“这岭下地方大着呢,或者就挨着老大的院子再建一个,走动都方便。”
陈掌柜不过是随口一说,但亲家这般邀请,他还真动心了,儿子怕是要常住京都了,若是伴着小女儿住,女婿还厚道,老来也是个依靠。
“好啊,等开春了,我就张罗起来。”
两家人越说越欢喜,一顿饭吃的是热热闹闹。
山上院子里,铁夫人拒绝了小米的邀请,带了风娘两个吃了一大盘饺子。她平日待小米如同亲闺女一般,但这样两家欢庆的时候,她这个外人同陈家人又不熟悉,避一避是礼数。至于铁牛,伤好之后就搬去了山下,平日同众人同吃同住,有活计就帮把手,也是相处极好。
前院里只剩了初一和高仁,小米特意在灶间摆了一个小桌子,两人一人一大盘饺子,偶尔互相抢起来,打闹的厉害。
江大娘看着笑,也是习以为常了,待得收拾好灶间,就端了小米分给她的饺子也是回家去了。
因为家家都得了鹿肉,饭桌儿上自然少不了这一道肉菜。男人们都整了一碗老酒,女任们忙着往孩子碗里夹肉,一时间,因为英勇献身的马鹿,整个老熊岭的幸福度都提升了一小截…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都,临近新年,自然更是热闹。
西市街路两侧的铺子,几乎每一个门里,都是人头攒动,小伙计扯着脖子高喊不停,很有些声嘶力竭的味道,但他依旧不敢歇一歇,喝口水。这个时候,几乎一日顶以前半月的生意,年底分多大的红包,全靠这几日的表现呢。
平日常闷在后宅的小姐闺秀们,也难得走出家门,或者去银楼取定制的首饰头面儿,或者买几本新书,偷偷呼吸一下带着冬日冷冽的自由空气。
酒楼茶楼里,照旧是高朋满座,小伙计忙的脚不沾地。
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喜洋洋莫属了,奶白色的骨汤在沸腾,碧绿的青菜下进去,薄薄的肉片,别提多惹人食欲大增了。
城外小庄里,众人都收到了来自家里的年货儿,或者是老娘做的烧鸡熏兔子,或者是媳妇儿缝的新袄裤,都带着浓浓的想念味道。
至于他们回报家里的工钱银子还有年底分红,不必他们担心,必定也会在年前送到家里人手里。
今年是第一年在外过年,翠兰采买了很多吃食用物,就等着三十晚上做一桌儿好菜,大伙儿凑一起热闹一下。
每隔三五日,皇城里必定要来人取些新鲜的青菜,李五爷最是人老成精,自从皇城里的人第二次上门开始就单独用秸秆拦出三分之一个暖棚,他亲自播种浇水,伺候打理。旁人谁也不能靠近,包括江大力和翠兰两个。
老头儿想的好,皇城里都是金贵人,万一青菜被动了手脚,到时候降罪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上门取菜的太监很是客气,同李五爷告辞之后就做了马车轻快的回了城里,一路进了皇城,最后把蔬菜送到东宫小厨房的时候,菜叶上还留着水珠呢。
福公公亲自翻捡看了看,很是满意,笑道,“今日殿下很是高兴,晚饭做的丰盛些,记得再去酒窖取一坛莲花白备着。伺候好了,少不了你们的打赏,都打起精神,好好显显手艺。”
几个御厨都是赶紧应声,末了当真使出十八班武艺,色香味俱全的好菜是流水一样送到了光明殿。
封泽放下手里的书信,又拍了拍桌案上的小小布袋,神色里的喜色掩也掩不住。
南边试种的双季稻米终于收获了,育秧插秧,大大缩短了稻米的生长期,又增强了抗病能力,丰收简直是板上钉钉一样的容易。
过几日,新年夜宴时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前把这份大礼送上,父皇必定龙心大悦。他趁机给陆家要个封赏,定然轻而易举,然后小米就可以入宫为妃了。正巧她也过了及笄礼…
但想起那些藏在阴暗里,他至今没有摸到边际的网,他心头又是一紧,转而却是被思念打破。
他已经一百个多个日夜没见到小米了,那些相处过的甜蜜日子,就像蚕丝,密密麻麻把他裹在其中,呼吸都困难。
他想她站在他身边,想她见证他每一个荣耀的时刻,想带她看看他的天下,他的大好山河,他的百姓…
“来人,摆膳!还有很多奏折要处置,留人值夜!”
福公公赶紧弯腰应了下来,“是,殿下。”
临近过年,还有几日就要封笔了,各地州府都送了奏折,堆积成山,六部都是忙的团团转。但黎明前的黑暗,年后也能歇息半月,看过上元节的花灯,才会开始新一年的活计…
老熊岭里,小米也是忙的厉害。
进京的商队捎回了陈信的得力管事,连同小庄的账册,酒楼的账册,都送了回来。
小刀也凑热闹,送了杂货铺子和喜洋洋的账册…
小米望着炕桌上足足三尺厚的账本,很是叹了口气,末了吩咐青花儿,“给我点两根蜡烛来,否则明早起来,你们就会见到传说中的熊猫了!”
青花儿不知道熊猫是什么东西,但可总在主子嘴里听说,于是笑眯眯赶紧点好蜡烛,小心把烛台放到桌子角,生怕摔倒点燃了账册。
“姑娘,我喊青玉一起来帮您核算账册啊?”
“不用了,你们早些睡吧。这一年,你们不少帮忙,如今到年终了,我总得自己出点力气啊。”
小米摆摆手,吩咐道,“给我来壶浓茶!”
“好,姑娘。”
青花青玉最近同韩姨母再学针线,过年的袄裙都是自己缝制。沏好茶之后跑回东厢房,一见屋子里的油灯昏暗,就笑嘻嘻扯了青玉一起过来蹭光亮。
小米倒也欢喜有人陪,一手算盘一手毛笔,忙碌个不停。
好不容易,熬到夜半三更,一年的红利终于核算完了。
不必说,京都的喜洋洋是大头儿,淀粉作坊也不错,第三就是府城的酒楼,第四是岭下的小作坊。
至于杂货铺原本也不过是为了个乡亲们卖山货寻个地方,利润陆家分文不取。暖房是各家收支自负,蘑菇地窖是小米的私房。
这般算下来,扣除所有成本,一年的红利居然有两万七千两之多。
饶是小米这一年没少过手大笔银钱,也是吓了一跳。毕竟她刚来陆家的时候,家里存银不过二两。如今居然翻了一万倍,而且还将源源不断的翻下去…
“哈哈,我真是太厉害了!”
青花青玉本来困得昏昏欲睡,突然被惊醒,一见主子眉开眼笑就知道家里定然发财了,于是也赶紧打点了精神,“恭喜姑娘!”
☆、第204章 百年大计
(昨天卡文卡疯了,早起写了大纲好多了,恢复双更,欠更新一定补。)
“同喜,同喜!”小米拍了两人一巴掌,大方打赏,“三十晚上发红包!”
“呀,谢姑娘。”
青花青玉听得有赏,更欢喜了,赶紧收拾桌子,铺被褥,伺候小米睡下才退出去。
小米想起一事,撵着吩咐,“明日早饭后把老冯爷等几位长辈请来。”
“是,姑娘。”
其实哪里用小米吩咐啊,白日城里送了账册回来,整个村子男女老少就都盼着了。
陆家不是小气的,先前家里的老少爷们无论是留在家里干活的,还是出门做工的,陆家早有交代,除了工钱之外,年底所有生意的红利要拿出一成给众人做奖励,还有一成用来支持孩子们读书和建祠堂。
小米的房间灯火未灭,整个老熊岭都睡不安稳。
就是小米的房间没了光亮,各家的炕头儿也依旧在小声说这话儿,“孩他爹,你说,咱们家里能分多少银子啊?”
“多少都行啊,本来做工已经收了工钱,家里的暖房又日日进银子。如今小米再分红利,纯粹就是看在咱们一村住着的情分了。不分才是应该呢1”
男人是个明事理的,黑夜里也能看的出眼里的感激之意,“想想前年这个时候,家里别说置办年货,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去年这个时候,倒是能吃饱了,但也不好过。你再看看今年,家里的底子有几百两了,足够咱儿子娶十个媳妇了!”
“可不是嘛,”听得这话,婆娘也是感慨,“我都没想过,这辈子还有能戴上银镯子的时候。如今真是过得太好了,睡觉都觉得会笑醒。”
“那就别多想了,睡觉,明早怕是小米就要喊大伙说话了。”
“好,睡觉,小米先前夸我做的豆腐好吃,我明日再多磨一板送过去。咱们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可不是忘恩负义的。”
“好,平日也多去溜溜,陆家有事多帮把手。小米是个金贵人儿,可不好干那些粗活。”
“放心,我有数。”
这样的淳朴又实诚的对话,几句在家家户户都行说起了。
这世上,很多时候,真心真意可能换回的是得寸进尺,但小米无疑是幸运的。老熊岭这群在温饱线上挣扎了多少年的粗豪猎户,几乎用全部心力,回报了她的善良和慷慨。
冬末的清晨,天边刚刚翻出鱼肚白的时候,各家的公鸡就站上了墙头,比赛一样叫个不停。辛苦了一夜的老狗,倒是终于可以好好闭眼眯上一会儿。日子好过的主人,也不会忽视它的忠诚,定然会在早饭后送一碗混了剩菜的苞谷粥到窝前。
果然,不出众人所料。早饭之后没多久,青花青玉和初一高仁都被派出来请人。
很快,陆家的堂屋里就坐满了人,门口也围了十几号。
小米张罗着要青花青玉,几乎把所有椅子都搬了出来,依然不够众人坐的。毕竟堂屋地方有限,容下这么几十口,有些苦难。
老冯爷敲敲烟袋锅,朝着小米摆手,末了笑骂那些村人,“行了,小米别忙了,这些混小子怕是惦记你少分银子,特意跑来监管的呢!”
老爷子今年都六十多岁了,放在现代可能常见,但在大元这里却是极难得。如今把村里三十几岁的汉子骂做混小子,谁也不觉得被看低,反倒笑嘻嘻嚷道,“老冯爷可冤枉我们了,我们可不怕小米少分银子,就是家里活计做完了,来凑个热闹。”
“就是,忙了一年,这时候最欢喜了,怎能不来听听?”
“你们这些贪心鬼,放心,少不了你们的银子!”
老冯爷心里也是欢喜着呢,眯着眼睛往烟袋锅里塞了烟丝,一旁的陆老爹帮忙点了火,然后喊了小米,“小米,有话赶紧说,大伙儿家里还有活计呢。”
小米无奈叹气,哪里是村人忙碌,怕是自家老爹又心急回屋去看书了。
但她也不能戳穿老爹,劝也劝不住,只能琢磨最近再想办法多炖点汤,给老爹补补了。
这般想着,她就摊开了账册,把大小作坊和大小酒楼的进出账目报了一遍,村人听得云里雾里,只等着最后的结果。
小米倒也没让他们等的太心急,念完顿了一顿,就道,“这一年,所有生意净盈利是两万七千两有余,零头儿给酒楼那些不是咱们村人的伙计大厨赏下去了,最后剩了一个整数,两万七千两。”
“多…多少?”
老冯爷手里烟袋锅直接掉在了地上,平日看的跟命根子一样,这会儿居然建起来都顾不得了。
一众村人们也是大大张着嘴,轻易就能塞个鸡蛋过去。
这一年,家里每月都有工钱发下来,进了冬日,暖棚个更是出息了几百两。但猛然听到银钱居然要以万两计算了,还是惊得他们半晌反应不过来。
小米偷笑,转而又道,“按照先前同大伙说定的,其中一成,也就是两千七百两,拿出来给老冯爷分配,作为每家的红利。还有一成,也是两千七百两,作为村里建祠堂,学舍,还有修葺祖坟的费用。”
“不行,这太多了!”
老冯爷一巴掌拍到桌子上,激动的老脸通红,“原本大伙以为,一成红利也就一千两银子,每家分一些,再给祖辈们儿修个祭祀的祠堂,给娃子们建个读书的房子,正好够用了。哪想到如今居然有这么多!若是祖宗们知道,居然花费几千两银子建祠堂,怕是都要托梦来骂大伙儿。不成,绝对不能要这么多!”
“是啊,实在太多了。不论是在作坊里干活,还是出门在外,大伙儿都是拿了工钱的,再拿些红利讨个彩头就罢了。这么多就太厚脸皮了,祖宗和娃子们都有安排了,咱们不可能太贪心。”
“是啊,是啊,不能要这么多啊。”
猎户们倒不是不喜欢银子,特别是经历过挨饿受冻,在对比如今的好日子,人人都知道银子绝对是好东西。但总有一些东西,比银子更值钱。比如良心,比如情义!
小米没有想到村里人会推辞,毕竟是事先就讲好的。她一时有些无措,扭头望向老爹和兄长们,却见他们都是一脸的激动莫名。
给钱不要,这是现代人不能想象的。但在大元,在老熊岭,却真实上演了金钱有用,情义无价的人间暖心大戏。
西屋里,陈月仙原本对生意一年的进项有过猜测,毕竟南边的作坊账目是她一手打理的,京都酒楼的进项,她也隐约听说过。
说实话,昨晚她有些没睡好。出身商贾之家,“重利”这俩字几乎是刻进骨子里。即便陈掌柜是有名的慷慨仗义,和气生财,但依旧是以利益为先。
如今,陆家要拿出去四五千两,白白分给村人,又要建祠堂,学舍,在她看来,实在有些没有必要,或者说浪费。
就算老熊岭十八家相处的如同一家,先前又一起经历了诸多艰难,但陆家本来就待众人不薄。种菜的手艺说教就教了,工钱也给的最是丰厚,平日吃食用物更是从来不曾短缺村人半点儿。若是再分大笔银两,怕是有“升米恩,斗米仇”的危险。
但这话,她作为一个新进门的儿媳妇,根本不能说。试探着跟陆老大提了两句,陆老大也没猜出她的用意,扭头就睡着了,她也只能默默放在了心里。
可是这会儿耳里听着村里人高声大气,嚷着不能拿陆家这么多银子,她突然就明白一些什么…
她下意识伸手摸摸还不曾鼓起的肚皮,低声笑道,“儿子,你可是个有福气的啊!”
外边堂屋里,老冯爷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这才转头望向小米,“你也不用再劝,大伙儿不会要这么多银子。以后也把约定改改,大伙儿跟着你们一家做工做生意,年底只要一成分红就行,分红就以两千七百两算。若是少了,谁也不会说什么,若是多了,就卡在两千七百里两,不能再多。
这些银子足够大伙分个大红包,外加祭祀祖宗,供给孩子们读书了。其余不管陆家赚了多少,都是陆家的本事,跟大伙儿没关系。再说了,老三马上大考了,老二也要相看媳妇,小米更是不用多说,嫁妆越多越好。
就这么定了,谁也不能更改。否则就是忤逆,不听长辈的话。”
“不成啊,老冯爷,当初说好的…”
小米还要劝几句,老冯爷却是根本不理会她,直接从桌子上的两叠银票里取了一堆,待得数明白正好两千七百两。就开始分配开了。
“这一千两作为大伙的红包,每家多少,等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一下就发下去。这一千两用来建宗祠和学舍,多买些好木头,砖瓦,最好百年后,咱们这些人的牌位都供进去,屋舍也没有腐坏半点儿。剩下这七百两,就存着做应急之用。谁家娃子出息了,谁家小子为整个老熊岭做了大好事,或者谁家媳妇儿孝顺公婆,都用这个银子做奖励。
大伙儿说说如何?”
“行,都听老冯爷的。”
“对,长辈们说了算。我先前在城里认识一个深山里伐木的匠人,过了年,我就去问问看,有好木头就定下来,一定给祖宗们建个好祠堂,给孩子们建个好学舍!”
☆、第205章 世人千百种
“好,我去砖窑问青砖!”
“我去寻石材!”
几乎眨眼间,众人就分配好了活计。对于分红,众人自然喜欢,但最让他们激动的还是建宗祠和学舍。宗祠祭祀祖先,学舍关系到子孙后代成人。都是光宗耀祖,涉及老熊岭百年的大事。
老冯爷胡子都在哆嗦,起身站好,抬头挺胸间,目光扫过每一个村人,末了高声道,“老熊岭的好日子到了,开春之后就动工。不用任何外人,就我们老熊岭的老少爷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亲手建下宗祠和学舍,百年后,子孙们会感激我们做过的一切!”
“是,老冯爷!”
“有一分力气就使一分力气,为了儿孙!”
整个陆家大院,差点儿被村人的嘶吼震翻。小米暗暗吃惊,这般群策群力,估计同当年红色军队解放受苦百姓时候也不过如此了。
陆老爹也是连连点头,毕竟村人团结,如此重义轻利,实乃整个老熊岭的福气。
“小米,摆酒席,中午请乡亲们喝酒。”
“放心,爹,早就准备好了。叔伯们该忙就忙,一个时辰后回来吃肉喝酒。”
小米早晨就吩咐下去了,这会儿韩姨母带着青花青玉,江大娘和红梅,甚至风娘都在灶间忙碌呢。
老熊岭十八家,这样商量大事的酒席,按照老规矩是一家出一人,这般下来就是安排两站席面。倒也不用村里妇人跟着张罗,陆家自己就整治妥当了。
老冯爷笑眯眯捋着胡子,点头道,“成啊,倒不是我们这些厚脸皮的,总贪陆家的酒菜,实在是家里的婆娘整治的,就是不如小米整治的好吃。”
小米赶紧笑道,“老冯爷,咱可不带这么偏心的啊。我这么贪嘴,到了您老嘴里还成了好处了。”
“当然是好处,”老冯爷凑趣的瞪了眼睛,嚷道,“你不好整治吃食,哪有的喜洋洋酒楼,村里家家户户哪来的聚宝盆啊。”
众人都是笑起来,“就是,谁说小米一句不好,你可是亏心。小米啊,样样都好。”
这般说笑几句,众人就都散去了,趁着天色好,暖房要掀开草帘子晒晒日头,火炉也要添柴,院里的积雪要扫,杂七杂八的活计可是不少呢。
过日子嘛,有人奔头,就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有做不完的活计。
倒是老冯爷和几个平辈的老兄弟们,依旧做了陆家的堂屋,喝着茶水,抓了个淘气小子做书记,一般掰着手指头把家家户户的老少几口都算了个遍,最后记下了应该分回去的红利。
待得酒菜摆上了桌子,小米也帮忙把银票换了大筐的银两出来。整整一千两,有大锭的银锞子,也有散碎银角子,也有成串的铜钱,看的村人们都是喘气有些粗。
虽然家里几乎三五日就进个十几或者二十两,但这般大堆的银子成筐的抬上来,还是冲击太大了。
老冯爷高声念了账册,每家都有人上前来灵银子,末了在账册上按了手印儿,很是肃穆严谨的模样。
不必说,家里壮劳力多的,例如冯家,或者有本事的,比如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