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上本宫不媚-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眀泉将盒子上的布掀开,双手递上前:“小姐过目,这些都是太子殿下让奴才送来的。”

    第一个盒子是黑漆盒子,上面雕着孔雀,用玛瑙镶嵌,里面装着一支毛笔,一看就是上好的狼毫,笔杆上烫着金字,写着“国舞前春”四个字。

    陈迎儿凑上来,好奇地问:“小姐,国舞前春什么意思?”

    孟媚歆还没有从震惊中缓过来。



 第二十九章 冷热相斗情殇露(一更)

    小心翼翼的捧着毛笔欣赏:“这不是成语,是个故事,是说先帝的一个妃子闺名中有个‘春’字,那个妃子跳的舞堪称天下一绝,可惜红颜薄命,甍于春前,先帝为了纪念她,在笔杆上躺了金字。”

    刘眀泉笑眯眯的听着点头:“没错没错,这可是太子珍藏,特叫奴才拿来曾与小姐的,说是佳人芳才,此笔相称。”

    孟媚歆将比放回盒子,面露难色:“这么贵重的东西,我……”

    “小姐,还有呢,这是玉扇,上面的边儿啊都是青玉做的,扇柄也是,夏天用起来最舒坦了!”刘眀泉接过孟媚歆的话说个不停,“这是一对儿紫金琉璃珠,难得的宝贝,可以叫人打成耳环或者耳坠子,太子说哪会熠熠生辉!”

    “哇!小姐,这么多宝贝,着个主子最好看!”陈迎儿羡慕不已的看着那对珠子,心中得意,看来太子还是喜欢小姐,那大小姐算什么东西?

    刘眀泉高兴的拿出最后一个盒子:“这是太子送小姐的筝,听闻小姐爱音律和诗书,太子就找来了一本典籍和一把古筝。”

    孟媚歆看着木色古筝,上面的雕花简单又大方,棱角有些光滑,一看就知道是把年代久远的筝,忍不住伸手抚摸琴身,琴弦,哪怕是抚摸都会有悠远的声音飘然而出、悦耳动听。

    最终孟媚歆只选了那把筝留下。

    “还请公公转达谢意,只是礼物贵重,民女惶恐,就只留这把古筝珍藏。”孟媚歆低首道谢。

    刘眀泉笑着鞠着躬:“小姐客气,奴才这就回去复命,小姐留步,外头天儿可热了。”

    孟媚歆吩咐陈迎儿和云欢:“你们送送刘公公。”

    两丫头拥着刘眀泉出去了,一小段路将刘眀泉逗得那叫一个开心,直说两个丫头乖巧懂事的很。

    几日阴云,茂盛像是一夜间夏音卷地,一阵风吹来,吹散了花苞的瓣,吹散了沉睡的嫩绿,吹散了枝头的灿烂,夜听风雨,到了黎明就是满目盛季。

    孟媚歆坐在宫中藏书阁的亭楼中,看着楼下的湖水波光粼粼,向天空一样的蓝色让人以为自己是天人,作云中观凡尘,陈迎儿默默地在一旁整理孟媚歆看过的书。

    只不过,孟媚歆的手里拿着苏轼的诗词典籍,心神却早已不在。

    姐姐三天两头往东宫跑,太后着急的将自己三天两头的召来,她不明白有什么可争的,但是又不想让她老人家再为自己操心,明明没有婚约了,太后她老人家还是这般张罗,所以几次下来她学会了迂回,总之要躲得远远的。

    隐隐听见有人说笑,孟媚歆皱眉,是谁这么大胆子,在这宁静清幽的地方嬉笑?也不怕别人笑话。

    而楼下,乌泱泱的一群人拥着赵匡和两个女子来到藏书阁。

    孟仙羽今天穿的异常靓丽,橙色的竹丝雀鸟长裙,头上还带着朱妃赏的金雀步摇,额前贴着芙蓉花钿。这样的迷人俏丽的妆扮任谁看了都会怦然心动。

    另一个女子就是刘箐清,一直陪伴在赵匡身边的神秘女子,说她神秘,就是因为没人说得清她的身份,宫里的人也都叫她夫人。

    孟仙羽挽着赵匡的一只胳膊,娇声娇气的说:“太子,咱们来着做什么啊?到处都是书。”打量了一眼,就只有书而已。

    刘箐清眼睛一转,用余光看着孟仙羽娇笑:“呵呵呵,妹妹有所不知,太子啊每日都要来藏书阁的,这里的书可是天下最齐全的!”

    孟仙羽心里吃起了醋,就你知道的多?等我以后成了侧太子妃,你又算什么东西?

    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扰的孟媚歆没办法静下心来,想必她们也不会上到阁楼顶来,暂且躲一躲吧。

    拿起笔,让陈迎儿研好磨,准备抄抄诗词来消遣,下笔缺画了起来。均匀的的线条缓缓勾勒出一个轮廓,点点墨汁晕染出壮阔的楼阁、飘舞的柳叶、娇嫩的荷花、波动的湖面、浮动的花瓣、抢食的鲤锦。笔笔出神韵,点点透力道。

    许是过于专心,没有听到楼下的热闹,没有听到陈迎儿说“太子万安”。等到最后一笔画完,准备题诗的时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如何?”

    “啊!”孟媚歆被身后的声音吓了一跳,手抖间,一滴墨汁滴在了一群鲤锦之间,渲染开来,像是绽放的花朵。

    笔将滑落之时,赵匡眼疾手快的将笔接住,看着孟媚歆透着惊讶的大眼睛,不由得觉得她可爱娇憨,嘴角又勾起了坏笑:“还是应该叫佳期如梦,美人如画?”

    这一幕看得孟仙羽肝火旺盛,狠狠地绞着手中的帕子,本以为太子让她们别说话是想捉弄孟媚歆让她难堪,没想到,捉弄是捉弄了,但是怎么看都不难堪!

    刘箐清却是掩嘴偷笑,却又笑得只是让大家都听得到那么一点儿,就像是撮合情人的媒婆。

    孟媚歆反应过来之后第一反应让赵匡咂舌。

    “你做什么!”孟媚歆一把将赵匡推开,孟媚歆只觉得头脑发热,嘴唇发干,两颊烧热,心跳如火!

    赵匡不怒反笑,这反应也太大了吧?看起来不像是害怕,那就是害羞了!这是个好消息,对他来说。

    没理会孟媚歆后知后觉的恼怒,也没理会她的心跳,一本正经的上前:“墨汁滴上了,可以改改。”

    说着,径自拿过孟媚歆手中的笔,按照原来的那地污点画了几笔,让孟媚歆大惊,他不但将那滴墨汁改成了荷叶,又在上面加了一只荷包,上面一对儿蜻蜓飞舞。

    赵匡笑眯眯的看着孟媚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没想到他的画功这么好,蜻蜓逼真儿轻盈,荷叶像是被风吹拂着,看看自己的,确实不如他了。

    想到这恼羞成怒:“迎儿,我们走!”

    身后的男子眼中迸射出强烈的光芒,玩味又笃定。



 第三十章 冷热相斗情殇露(二更)

    最近太子的主事太监刘眀泉往将军府跑的很勤。这是近日传的最多的消息,尤其是刘眀泉带来了什么稀罕玩意儿,送给谁的,大小姐吃醋了摔了那种名贵的茶碗,二小姐看不上眼拒之门外。诸如此类的消息挤满了皇宫和将军府的上上下下。

    孟媚歆为了躲避孟仙羽的排挤,称病在自己的小别苑里不见人,就连刘眀泉来访也一并回绝了。

    “病了?说是什么病?”赵匡饶有兴味问传话的刘眀泉。

    刘眀泉笑呵呵的倒上茶递给赵匡:“说是中暑气了,需要休养呢!呵呵呵。”

    赵匡也笑了,凑上前神秘地问:“你笑什么?”

    刘眀泉挠了挠帽子,脸上尽是算计:“殿下去瞧瞧不就知道了?”他哪会不知道殿下的心思?有个人说出这话,说不定殿下去顺着台阶走了。

    赵匡笑而不语,拿着扇子玩了半天才吩咐:“去准备些东西送到仙儿那,别告诉她我在哪。”

    刘眀泉应声退下,忍不住偷偷捂嘴贼笑,殿下果然还是喜欢捉弄二小姐,对大小姐倒没有以前那般上心了。

    这些天孟仙羽在庄园里砸了不少东西,只是这样根本不能解气。

    “嘭!”又有一个琉璃盏灯杯被杂碎,满地的碎片让人无处下脚,几个丫头吓得缩在一起,远远的跪着不敢吱声儿。

    孟仙羽狠狠的吐气,厌恶的瞪着地上的碎片:“贱人!明明自己非要和太子解除了婚约,却又和太子藕断丝连!”

    原本想,孟媚歆这样一退位,那么太子妃自然就是她的,结果没想到朝廷决定和西夏和亲,那么自己的太子妃之位可就不一定了,再加上现在太子又对孟媚歆不清不楚,这样让她怎么能安心!

    柳月站在门口不敢进屋子,只是中规中矩的低头:“小姐,刘眀泉来了。”

    孟仙羽猛的抬头向外看去,就见不远处刘眀泉带了两个人等在院门外。

    “哎呦!你个贱蹄子!来了怎么不早说?快叫人把这收拾一下,沏壶茶来。”孟仙羽慌忙指挥着丫鬟们将屋子里拾掇干净,迎了刘眀泉进来。

    孟仙羽笑脸相迎:“公公一路颠簸劳顿的,仙儿怠慢了,快进来吃口茶吧!”

    刘眀泉本在外头等的辛苦,这么大的日头顶了老半天了,好不容易得到这位姑奶奶的话进了屋子,丝毫不敢怠慢的弓腰:“大小姐客气,奴才本就是一把奴才骨头,经得起劳顿,谢大小姐惦记,奴才前来呢,是奉了太子之命,给您送东西来了。”一个手势,身后的两个小太监听话的献上两个盘子,上头各有一个精致的盒子。

    孟仙羽示意让柳月打开来,凑上前一看,一个盒子里装的是王羲之的真迹,一个盒子里面是一些胭脂水粉。

    “大小姐,太子说了,看您喜欢哪一个,若是都喜欢,那便都留下,您不喜欢的就送给二小姐那里去。”说着刘眀泉笑眯眯的抬眼看着孟仙羽。

    孟仙羽犹豫半响,若是自己都拿了,还显得自己什么都没见过似的,倒不如做个人情,给她一个便是了,反正自己也对字画没有兴趣,不如就将王羲之的真迹送去。

    决定好了,孟仙羽很不舍的摸着装着真迹的盒子:“妹妹爱书,我也不能夺人所好,我心知这是很难找到的珍品,不如送去妹妹那里,我留些女儿家的寻常玩意儿就好。”

    柳月上前收了盒子,又塞给了刘眀泉一锭银子,刘眀泉道了谢便收下了。

    孟仙羽叫人沏了茶水:“公公来了喝些水再走吧。”

    刘眀泉笑着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奴才还有差事没办完呢,完了还要赶紧会宫伺候着,大小姐您歇着吧。”

    孟仙羽也就没有再留刘眀泉。

    孟媚歆这些天躲得有些百无聊赖,随意披散的头发,随意穿了件白色长裙,连腰封也没有系,脚上穿着白色的绣花鞋,这样也觉得轻松。

    陈迎儿拿着一个小竹篮子站在一颗海棠树下吆喝:“小姐小姐,那里有一颗有点泛红的呢!”

    云欢有些担心的看着树上的女子,只见她站在一根粗壮的树枝上,用手够高过头顶很多的海棠果,这样刚入夏没多久的果子又酸又涩,可是小姐就是要摘些来做什么沙果糕。

    “小姐,你还是下来吧,我上去摘就好!”云欢紧张的叫道,若是掉下来摔出个好歹怎么是好?

    孟媚歆心情很舒畅,偶尔这样疯一疯也挺好,毕竟自己的性子不似大家闺秀那般文静端庄。

    白皙的手指轻轻触碰着近在咫尺的果子,即使额头上有汗水渗出还是不放弃的踮着脚尖:“不用,摘了这几个就够用了。”

    院外小路上,孟元和赵匡沿着花田一前一后的走着。

    孟元走在赵匡身后,面露苦色:“殿下,目前西南的兵力远不如金人,蔡确和章惇的实力强大,若是他二人的党羽暗结,恐怕很难对付。”

    赵匡欣赏着两路风景,心情甚好:“将军所言极是,不过不要紧,如今章惇已是我这边的人,这个人诡计多端,无非是想要荣华富贵,只要我给得起他就会死心塌地得为我办事。”

    孟元点头:“话虽如此,但是也因如此,此人不可常用。”

    赵匡尊敬的向孟元作揖:“多谢将军相助。”

    孟元惶恐的扶着赵匡的手:“殿下万万不可,老臣能跟贤者乃是幸事,将来太子成为一代明君,老臣也就死得其所了!”

    如今赵匡手下的兵权日渐强大,羽翼渐丰,加上沙场元老的兵权和势力,原本虎视眈眈的奸佞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呵呵呵!迎儿你看!这个是不是很大?”院墙另一面传来银铃一般的笑声。

    “哇!小姐,这果子若做成了糕点必定好吃!”陈迎儿欢呼着,在树下蹦蹦跳跳的叫嚷,更引得院外赵匡和孟元的注意。

    赵匡好奇的走向院门,孟元羞愧难当的低头:“小女顽劣,让殿下见笑了。”

    赵匡无所谓的笑笑:“无妨,你这二女儿可让我见笑了很多次了。”

    不只是冷嘲还是热讽,孟元苦着脸硬着头皮跟着赵匡进了院子。



 031宫闱之争,戏弄

    赵匡一踏入院子,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白衣女子站在树枝茂叶之间,青丝缠绕飘扬,双颊粉红,眼波流离之中尽是调皮和娇憨。树上的人儿在看到门口的人后惊讶的红唇微张,水灵的眼睛满是惊讶,有一瞬的无措和悔意,长长的睫毛随着眼睛扑闪扑闪。

    云欢在树下小声叫着:“小姐?小姐!快下来!”

    回过神儿的孟媚歆赶紧踩着树枝要下去,笨拙的趴下了树,狼狈的看着被弄脏的裙摆,偷偷抬眼看着赵匡和孟元。

    “民女不知殿下大驾,还望太子殿下恕罪。”

    孟媚歆没想到太子和祖父会跑来自己的院子,怎么也没有人给说一声?

    赵匡负手而立,就笑着看着孟媚歆局促的样子,不理会一旁的孟元脸色又多难看。

    “二小姐还是那么的生龙活虎啊,不知道你摘没熟的果子做什么?”

    孟媚歆低着头,脸上飞出两朵红晕:“回殿下,青果酸涩,可以捣成泥混在糕点里,气味会清香清凉,夏天吃很解渴解暑。”

    孟元板着脸训斥:“一个女孩子家披头散发、爬高上低成何体统!还不去梳妆!”

    孟媚歆低低应了一声,赶忙让云欢牵着跑进了屋子。赵匡盯着孟媚歆的背影出神儿。

    “太子见笑,歆儿自小就是男孩子的性子,就算在宫里学习礼仪也还是脱不了这个野性子。”孟元哭笑不得的摇头叹息。

    赵匡突然脸色一正,眼中乌云密布,没错,她从小就在宫里,学习礼仪,就是为了当太子妃吧?可笑的是,高太后的算盘是打错了,即便是她也驾驭不住孟媚歆呢!

    云欢伺候着孟媚歆收拾妥当,又梳了个简单的发髻,戴上碧玉梨雀簪,耳朵上追着绿珠,一袭浅绿色长衫,眨眼变成了清新玉人。

    赵匡已经径自坐在了正厅,悠闲自得的欣赏孟媚歆的小院子,简单的房间,两棵海棠树,后面是一片花圃。赵匡满意的品着茶,嗯,虽然偏僻,但这里算景色最宜人的院子了。

    孟媚歆从长廊走进来,看见赵匡和祖父同排坐在主座上,一副主人家的样子,忍不住想出言讽刺。

    “民女不知太子来去无声的习惯,有失体统,还望太子恕罪。”孟媚歆表情很是不高兴,可是对方是太子,当然不能直接顶撞。

    孟元眼角明显一抽,这个丫头越来越不像话了,胆子大的连太子都敢顶撞。

    赵匡没有惊讶,也没有生气,她会这样现在一点也不奇怪了。

    于是嘴角带着笑意,语气格外的亲和:“媚歆多虑了,我并非有意为之,你别恼了。”

    孟元惊讶的挑眉观察两人的互动,歆儿眼中不是没有娇俏,殿下眼中更是带着宠溺,可是两人为何就是要解除婚约呢?

    孟媚歆听到赵匡这么叫自己的名字有些别扭,看样子他是故意在祖父面前这样诋毁自己,让祖父一位是她无理取闹,退了婚约。

    “民女惶恐,太子身份高贵,民女不敢攀炎附势,不过说起来,太子还算民女的姐夫呢。”

    赵匡听到“姐夫”这个词立刻阴了脸,暴风雨前的漫长寂静之后,却等来了水波无痕。

    “歆儿,在将军面前,我还是不习惯这么叫你的闺名。”赵匡满是无奈的脸上显现出的是无尽的宠溺。

    孟媚歆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装的有模有样的男人,这个被称作是太子的男子,竟然这么厚脸皮的在自己祖父面前捉弄自己!

    孟元已经无法理解年轻人的想法了,觉着自己待在这里也是多余,不如还是回避一下的好。

    于是轻咳两声起身:“呃殿下,臣还有些事情要出门,就让仙儿和歆儿招待您吧。”

    赵匡似笑非笑的看着孟媚歆窘迫的表情,却向孟元摆手:“不必了,仙羽那里不知道我过来,我在这里用了晚膳就回去。”

    孟媚歆向孟元使眼色,希望祖父替自己解围,赵匡坐在那里开着好戏。

    孟元并没有明白孟媚歆的意思,所以严厉的瞪着孟媚歆叮嘱:“歆儿,你都是大人了,切莫耍小性子,不得对太子无礼。”

    说罢转身离去,年轻人闹别扭,他一个老头儿就不跟着瞎掺和了。

    孟媚歆绝望的看着孟元毅然决然离去的背影叹息,祖父,您真的被这个男人骗了啊!

    赵匡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移到了孟媚歆的身边,故意靠近孟媚歆,赵匡坏笑着:“呀,祖父走掉了,小姨子。”

    孟媚歆怒气冲天的转身:“你…太子殿下,这样的玩笑还是不要再开的好,被姐姐知道了还以为太子殿下水性杨花了。”

    赵匡眯起细长的眼睛,目光中透出危险:“水性杨花?读的书不少,却不知道水性杨花是形容女人的吗?”

    见到太子吃瘪了,孟媚歆心情顿时大好,忍不住继续说:“小女子才学疏浅,那殿下说该怎么形容呢?”

    赵匡一顿,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只好板着脸坐回座位,兀自端着茶喝起来。

    孟媚歆得意的笑起来,脸上的酒窝反应了主人的好心情,在阳光下格外的娇媚迷人,就像盛开的白莲。

    赵匡看的有些恍惚,依稀记得小时候,在假山旁遇到的那个女孩子,粉嫩嫩的玉人儿飞扑着蝴蝶,欢笑的小脸上印出两朵梨花浅窝,眼睛格外的晶亮。

    就在两人陷入沉寂的时候,下人来报,说可以用膳了,孟媚歆才又不情不愿的说:“晚膳已备好,殿下移步吧。”

    赵匡见孟媚歆主动和自己说话,也没有之前那么生硬,但是依旧板着脸。

    “不了,我现在有没有那个心情了,今日就先走了。”说着领着刘眀泉出去了。

    出了门,刘眀泉才敢问出口:“主子,为啥不吃了?”

    赵匡加快脚步,眼中泛起一丝低落:“现在我与她没有婚约之名,留在这里久了对她也不好。”

    孟媚歆生气的跺脚:“真是的,竟被他调戏了。”

    陈迎儿偷笑:“小姐也没吃亏不是?”

    云欢也忍不住笑了,但是有忍不住担心起来:“小姐,太子的态度前后变化不定,性情如此,不知后面又会如何呢。”

    孟媚歆也发觉了,他的态度总是这样若即若离,像是一切随他掌控,自己就像是被玩弄于鼓掌之中的鸟儿,这样也太没骨气了。



 032宫闱之争,登基

    元丰1085年夏,前朝召急,中宫大哀,宋神宗卧病不起,召集各位皇子亲王面圣。

    宫内早已是哭声一片,庄严肃穆的承极殿内,高太后、向皇后陪在神宗身侧,病榻上神宗回光返照一般,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高太后怒斥殿前跪着的众人:“都哭什么?皇帝还没有驾崩呢你们就赶着前来哭丧了么?难不成盼着皇帝驾崩!再让哀家听见谁这么晦气,便拔了他的舌头!”

    这下原本哭天喊地的人们都噤声了,面面相觑,做下人真难啊,宫里遇到了喜事儿必须笑,遇到了丧事也不是说哭就哭的。

    其他妃嫔见状也都不再出声儿,无非都是为自己的出路担忧着,古来喜欢妃嫔陪葬,若是没有子嗣,那么她们的下场就是陪葬了!

    大殿内,众位皇子和阶位高的妃嫔满满当当得跪在病榻前,赵匡跪在最前侧。

    神宗气息微奄,但是说话有力:“匡儿,父皇教了你许久的为君之道,你可准没备好了?”

    赵匡低首:“父皇,儿臣定不负所望。”对于父皇的教诲一一闪现在脑海中。

    神宗欣慰的点头:“你从小聪明又好学,懂得隐蔽锋芒又知明哲保身,能屈能伸,大丈夫也。”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赵匡神情肃穆,但是眼里透露出的是不舍和伤痛,虽说总要迎来这一刻,只有迎来了这一刻自己才能正真掌控江山,但是离开的人是自己的父皇,这种考验还是残忍。

    神宗似乎察觉了赵匡的心思,宠溺的笑笑:“高祖名中有‘匡’,不妨给你换一个字。”

    高太后也点头:“没错,忌讳还是得避着些的。”

    “那就‘煦’字,如何?明君如煦日,愿你做一代明君千古流传。”神宗笑着说着,一面握住了向皇后的手,“皇后,你知我心,接下来就要靠你和幕后辅佐匡儿了。”

    向皇后早已眼角含泪,但是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她必须坚强,从她称为皇后的一刻起,就要准备好分别。

    “你放心,我会的!”皇后点头,不敢再多说下去,生怕自己会忍不住哭起来。

    性格怯懦的几个皇子忍不住哭起来,朝中势力基本定形,就是不知太子会怎么对待他们。

    神宗没来得及多嘱咐两句,便撒手人寰了,驾崩的消息一传出,蓄势待发的辽军便在西北发起进攻。赵匡,应该是改了名的赵煦匆匆安排完下葬的事宜就入朝议事。

    孟媚歆人虽在家中,却心知此次御辽又会让祖父前去,朝中还有下葬的事,登基的事,还有蔡确党羽清除的事,他应该很忙吧?也难怪,皇帝哪是那么好当的?

    孟仙羽早已迫不及待的要人量体裁衣,她的嫁衣定是世上最好的!

    “将盖头的边儿上缝上珍珠,用金丝线秀一个鸳鸯戏水图,我的鞋子的底儿要有一层金丝绵,鞋头也要珍珠点缀,嫁衣上除了要用最好的布料以外,还要金丝、珍珠、玛瑙和琉璃,都记住了吗?”盛气凌人的坐在檀木兰花椅,孟仙羽可是威风肆意。

    宫里绣房的婆子恰媚的鞠着躬:“哎呦!您放心,这点小事不用您费心,下人们自会办好的!”

    孟仙羽还是不放心的查看首饰盒子:“就这些珠宝哪够啊?我的镯子、项链、耳坠、花钿,这些细节都不能忽略了,可清楚了?”

    婆子笑着,忙忙点头称是:“小姐说的是!还是您想得周到呢!你可是未来的侧太子妃,进了宫就进封妃嫔的,奴才们怎敢怠慢?”

    “嘭!”青玉茶碗被重重砸在紫木桌上。

    孟仙羽瞪着婆子发火:“谁说是侧太子妃!什么妃嫔!本小姐就算不是什么太子妃也无所谓,但一定是皇后!”

    婆子大惊,一行人慌慌张张跪在地上:“奴婢失口!小姐恕罪啊!”

    柳月犹豫着上前,凑到孟仙羽的耳边:“小姐,皇后之名的话现在还不能说,这可是不合规矩的。”

    孟仙羽不懈的冷哼,眼里尽是得意之色,殷红的嘴唇勾起轻蔑的笑:“哼,什么规矩不规矩,等我进了宫,我就是规矩!”

    柳月表情不明的低头退在一旁,看来小姐是得意过头了,这种主子,跟着指不定哪天就丢了脑袋。

    见下人们都被她治理的服服帖帖,孟仙羽满意的啜着茶,眼中尽是得意之色。看来我确实有掌管后宫的本事,孟媚歆,我的好妹妹,我就说过,你是争不过我的,等我当上了太子妃,不久进宫再当上皇后,你给我端茶倒水都不配!

    如今孟元前去前线支援,不出一月便平定西北,其余地方的余力也都一一清除,赵煦也就有精力处理其他事务,有了孟元和章惇的帮助,赵煦的地位很快稳固,蔡确的党羽皆被控制。

    一个月后,朝堂之上,赵煦正和众臣商议登基事宜,将最后的事情确定下来。

    “那么,就依照司仪司选的日子,其他事宜交由章惇来办,你现在可是当朝宰相,事事可要上心。”

    章惇喜出望外,几乎是手忙脚乱的跪地叩谢,太子果然没有食言,只要替太子办事,他就可以做一朝宰相。

    赵煦傲视文武百官,这江山都由他来扛起了!他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登基大典,鼓乐雷鸣,空前盛大,不仅是皇戚宗亲、文武群臣,就连先帝妃嫔、别国国使都前来观摩。

    先帝的儿子们,不论是否殇亡都封爵位。其中在位的,九子赵佖封吴荣穆王,十一子赵佶封凌王,十二子赵俉封燕王,十三子赵似定封楚荣宪王进封影王,十四子赵偲定封越王。

    并封孟仙羽由侧太子妃进封正二品昭仪,刘箐清封为正八品红霞帔,孟媚歆封近品女官,负责显谟阁事宜。

    并且欲扶起新法,重用范纯仁、吕大防、吕公著等人。

    可是高太后,如今的太皇太后并不让步。

    “皇帝年幼,哀家怎么放心?哀家决定,垂帘听政三年,三年之后,所有权利交由皇帝自己处理。”太皇太后一发话,自然无人敢辩驳。

    “皇上,太皇太后的意思可明白得很,咱们得动作快点儿。”章惇私下给赵煦出主意。

    赵煦冷笑,即便不说话,眼中的杀意也显而易见。

    “太皇太后自先帝重用王安石起,就反对新法,为此不知贬了多少人,如今还想从先帝管到朕这里?”

    虽然在登基前做了打点和整顿,但是想要完全掌权并非易事,而向皇后那里,如今的太后,身居后宫,前朝之事不能过多涉足,所以对太皇太后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范纯仁进言:“皇上不必着急着剔除太皇太后的人,此事尚早,减去一些重要的树枝,这棵树就散了。”

    赵煦采纳了范纯仁的意见,决定按兵不动,他倒要看看,太皇太后还有什么棋子可以用。

    于是,太自第一次上朝,太皇太后便每日与赵煦一同上朝。

    众臣参拜:“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赵煦抬手。

    侧面,珠帘之后的太皇太后端坐在凤椅上,苍老却不失威仪的声音响起:“可有事奏?”

    既然太皇太后发问了,众臣自然要回话的。

    兵部侍郎向前:“臣有事要奏。”

    赵煦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简单明了的道:“说。”

    “许州涝灾,河北干旱,既有怨声四起之势,地方来报,多次民反,想请奏良策。”

    赵煦漆黑冰冷的眸子盯着眼前的官员,眸中闪过阴翳,他们启奏皆是侧身而对,面向太皇太后,心中大怒而不能言。

    太皇太后略微思索,便稳妥开口:“依哀家之意,出兵镇压方可,另外加以抚恤,软硬兼施,皇帝以为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