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欢喜记[金推]-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氏姓赵,虽都是姓赵,赵氏娘家与赵勇却非同族。
不过,张家与赵家是实打实的两姨表亲,赵氏正经得叫赵老太太一声二姨母。
赵 老太太并没见过赵氏几回,若往日间撞上真不一定认得。好在赵氏昨天便打发人送了帖子来,今天就省得自我介绍了。赵氏出身书香之家,虽然在自家时顶撞张老太 太的嘴脸不大好看,她在外头人缘儿却一直不错,名声也好。赵氏先带着两个女儿请了安,又问候过赵老太太的身体,之后才满是歉意的说,“鸾姐儿素来冒失,因 家里老太太宠爱,行事放诞。我竟不知她前两天来了姨妈这里,若有不得体之处,还得请二姨母多担待于她。”
一时,丫环奉了茶点。赵老太太笑,“说到哪儿去了,都是亲戚,前两天是我家长卿的生辰,正该是个热闹的时候,鸾姐儿过来,就更加热闹了。你别放在心上,哪里还用专门过来。不过,既是来了,就陪我老婆子说说话,我平日里见你们也见得少,这是你家大姑娘和三姑娘吧?”
赵氏笑,“是啊,大的叫凤初,老三叫凤晓。家里还有两个小子,叫凤仪凤俭。”张凤初张凤晓又起身福了一福。
赵老太太早准备了见礼,笑道,“头一回见孩子们,别与我客套。”
两姐妹道谢才接了。赵老太太这个年纪,最喜欢孩子们,笑,“眉眼之间像你,一看就是懂事的孩子。”又对柳儿道,“去苏先生那里看看,说家里来了姐妹,叫长卿过来说会儿话,还有蓉姐儿宁哥儿,都一起过来。”
赵老太太笑着解释道,“她们姐妹寻常没事,就跟着先生念念书,学着认几个字。”
赵氏笑,“长卿在外头谁人不赞,都说她稳重大方。就是蓉姐儿,今年上元节时做诗还得了第三,我乍一听都不敢相信,才几岁大的孩子,就有这样的灵性。我听说长宁跟蓉姐儿还是龙凤胎,这样的好兆头,都是姨妈的好福气。”
赵老太太呵呵笑,“哪有你说的这般好。我家你是知道的,没几个念过书的人,又不想让孩子们做睁眼瞎。长宁以后去族学念书就行,长卿阿蓉是女孩儿,就咬牙请了个先生,跟着先生学些道理也好。”
“姨 妈这就是了不得的见识,多少人家只舍得供儿子念书,却吝于在女孩儿身上使银子。叫我说,念些书才好,识文断字起码方便,就是以后自己当家做主,理家掌事, 起码账本子也得会看哪。”因自家婆婆与赵老太太不合,两家鲜少走动。但,这乍一说话,赵氏便觉着赵老太太比自家婆婆强出三座山不止。想着先时赵勇不过军户 卫所一小旗,如今却是正经的六品百户,有这样的出息,一手将赵勇抚养长大的赵老太太当年功不可没。
想到这些,赵氏看向赵老太太的目光便多了几分敬重。
赵老太太也喜欢赵氏明理,两人正说着话,凌氏带着儿女就到了。
凌氏肚子颇大了,赵氏忙起身道,“倒叫弟媳过来,你既身子不便,我去瞧你也是一样的。”
凌氏笑,“嫂子快坐,我平日里也常溜达走动到老太太这儿来的。”
孩子间彼此见过,赵长卿赵蓉同张家姐妹都见过的,就是赵长宁见得不多。
赵 氏都给了见了礼,赵氏看过这姐弟妹三人,笑赞道,“弟妹真是好福气,有这样水灵的一双女儿,宁哥儿也虎头虎脑,招人喜欢。”她这话倒不完全是客套,赵长卿 赵蓉的名声,她早听女儿们提起过,见她们姐妹年纪虽小,却生得眉目清秀,说话举止都落落大方,便知赵家教养了。
凌氏也夸了一通张家姐妹,总之是两人一通互夸后,凌氏道,“长卿,带着姐妹们去你屋里坐坐。”
赵长卿便带着张家姐妹去了自己屋。
走在廊下时,廊上的蔷薇都开了,有蜂蝶在上面嬉戏。
张凤初笑,“妹妹家种的爬藤蔷薇,很少见。”
赵长卿笑,“小时候我出门,看到万梅寺外头有一片蔷薇花,只觉着那一大片花开起来好看,长的也比我家里的蔷薇要高。我就挖了几株回来,这花儿好活的很,移在土里浇些水就活了。那时没管什么品种,等后来蔷薇实在长得太高了,我才知道这是爬藤蔷薇。”
张凤初笑,“你墙边儿的花棚也搭得好,蔷薇花长得快,不剪枝的话,过几个月就能把花棚爬满,到时喝茶乘凉,都是好地方。”
“我也是这样想的。”永福打起帘子,赵长卿请张家姐妹屋里坐。
张家姐妹也是自幼念书的人,赵长卿赵蓉相陪,赵长宁觉着无趣,一会儿就跑去找苏白玩儿了,他还振振有辞,说,“张家姐姐,你们是女孩子,跟我姐姐玩儿吧,我去找男孩子玩儿了。”
待赵长宁跑了,赵长卿与张凤初下棋,张凤晓同赵蓉说起诗辞曲赋,中午赵老太太留了赵家母女三个用饭,过晌后,赵氏便带着女儿们告辞了。
走前,张凤初还说,“等得闲我给妹妹下帖子,请妹妹到我家来玩儿。”
“好。”赵长卿笑,“初姐姐可得记在心里。”
赵长卿带着赵蓉一路送到门口,看赵家母女三人上车离开,方折身回了家。
临出赵家巷子前,赵氏道,“阿初,回头看看。”
张赵凤初自车窗回头望去,见赵长卿对她摆手,张凤初也摆了摆手,道,“母亲,看什么,卿妹妹还在外头呢。”
赵氏问,“只有长卿吗?”
张凤初应了一声,赵氏教导女儿们道,“从小及大,看人都是自小处看,长卿是个不错的姑娘,你们要好生与她交往。”
张凤晓给赵氏看她的团扇,“卿妹妹送我跟姐姐一人一柄团扇。”
赵氏拿在手里细细瞧过,笑道,“绣的挺不错的。”
“是啊,她年纪还小,各方面都挺好。琴棋书画都通一些,我们下了会儿棋,她棋也下得不错。”张凤初道。
张凤晓笑,“在她屋里没看到琴,可见,她的确不擅琴啊。”
赵氏道,“琴棋书画不过为了陶治性情,不必拿这个一较长短。你们交朋友要看人品,人品好则值得相交。孔圣人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人皆有长有短。人家有强过你们的地方,不要嫉妒;有不及你们的地方,也不要看不起。把心态放正,一辈子受益。”
☆、第77章
张老太太躺在了炕上;身心皆不舒坦,唤了女儿回家;对着闺女那一通抱怨;“她就是想气死我!我知道,她恨不能我早死了她好当家做主!”
“母亲说这气话做什么。”赵氏陪嫁丰厚;还真犯不着眼红张家这点儿家当。李太太劝道;“大嫂心直口快罢了。要说也怪我,非打发人来说一声,倒闹得母亲气了这一场。”
张老太太心疼闺女;喝口燕窝粥,道,“与你不相干,你也是好意,二丫头这事的确做的不大对。”心里还是知道好歹的。
李太太温声道,“是啊,二丫头是我亲侄女,我才说的。母亲早该管一管她,她如今也大了,现在还能说小孩子不懂事,再过两年,若还是这样,难免叫人笑话的。”
张老太太叹,“二丫头都跟我说了,她早就跟你二姨妈家的孙女交好,这才去的。凤初凤晓同你二姨妈家孙女关系寻常,人家才没请她们。这落在赵氏心里便成了罪过。”
李 太太笑,“母亲这是哄我呢。若我不打听明白,能打发人过来给母亲提个醒?”心下到底不喜张凤鸾的品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是做错,小孩子也无妨,改了 就是。如今非但不认,反是狡辩,真是……李太太劝母亲道,“大嫂是个有规矩的人,我看凤初凤晓都是好孩子,凤仪凤俭念书也知上进。不如叫二丫头跟弟妹学学 规矩,也收一收这性子。”
“那怎么成!”张老太太激动的险些将手里的燕窝碗打翻,道,“那你侄女就别想要这条命了!”
两母女正说着私房话,外头的丫环回禀说:太太、大姑娘、三姑娘回来了。
张老太太讥诮道,“瞧见没,我都病的只剩一口气了,她倒还出去逛去!哪里有半分孝敬之心。”
赵氏带着女儿们进来,一丝不苟的行过礼,赵氏道,“二姑娘闯了祸,今天我去二姨妈家赔礼,总算把事情圆回去了。”
赵氏转而对李太太道,“姑太太家里事也忙,勿必要吃了晚饭才好。”
李太太笑,“我今天来了这一日,中午陪母亲用的午饭,一会儿就回家了。咱们离得近,我明天再来是一样的。”
赵氏并未苦劝,笑道,“姑太太先坐,我去换了衣裳。”就带着女儿们走了。
李太太心里叹口气。
过一时,李太太过去寻赵氏说话。
丫头奉了茶,赵氏先问过了李明宝李明珠兄妹两个,道,“二姨妈是个宽厚的人,半句不提鸾姐儿的不是,还问了老太太的身体,对我对她们姐妹都很亲切。”
李太太笑,“是啊,二姨妈脾气最好。”完全不像先前她老娘说的那样啥啥啥的。
赵氏笑,“最难得姨妈有见识,舍得给女孩儿请先生教导,家里孩子行止大方,与寻常人家的确不一样。”
李太太是常与赵家来往的,笑道,“是啊,尤其是姨妈的大孙女长卿,你见到了吧。不论模样还是人品,都是极好的。”
赵氏笑着呷口茶,“难得的是小小年纪,便行事稳妥。她们姐妹实在会长,都生得俊俏,现在年纪还小,过得三五年,都是水灵灵的美人。何况又自小读书识字,气度也好,到时提亲的人非踩平姨妈家的门槛儿不可。”
听到赵氏赞赵长卿,李太太还是挺开心的。说到提亲什么的,李太太不禁有些担心。赵长卿的确是个好姑娘,连向来眼界颇高的弟妹都这样说,哎呀,实在担心啊。
李太太担心相好的儿媳妇会飞。
赵长卿却是再想不到现在就有人打自己的主意,她正在苏先生的院里,听小梨花儿说盘铺子的事。
小梨花儿笑,“现在卖早点生意也不错,只是,我一开始是想着似朱家包子铺那样,能做全天的生意就好了。尤其是卤肉,每次都不敢卤多,因为到晌午就得收摊子了。卤多了卖不掉就糟蹋了。”
赵长卿问,“包子铺在哪儿?”
“就在我卖早点附近。”
“那地方不错,门面很贵吧?”
“有 一点偏,而且,出租的是一间屋,因着地方小,做别的生意还铺派不开呢。我看过了,蒸包子倒也凑合,就付了一年的租金。”小梨花儿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咱 们边城,因做生意的多,什么都贵,那么一间小铺子,一年的租金就足要五十两银子。这些天,卖早点也赚了些,只是开包子铺我又收拾了一下……”
赵梨子听得都累了,直接插嘴说,“卿妹妹,我姐是来找你借银子的。”又说他姐,“姐,你就直接说呗,卿妹妹又不是外人。”
小梨花儿瞪赵梨子一眼,“当然得跟卿妹妹说清楚,没个前因后果,卿妹妹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训赵梨子一回,小梨花儿这才跟赵长卿道,“卿妹妹,我是有两个计划的。”
小 梨花儿行事向来周全,她有条不紊道,“当初卖包子的时候,你和先生都没少帮我调馅配料,实话说了吧,就是卤肉的配料,我也是跟肉包的调料比对着来的,差别 不大。这秘方,其实是你们帮我想出来的。我原本打算着,等赚银子要给你们一人一成分红的,这是秘方的银子,你们别客套,都是该得的。”
“如 今卖了两个月早点,生意很不错,也说明咱们的秘方是好的。”小梨花儿道,“不过,人总不能满足于卖一辈子的早点。既然秘方是好的,现在铺子也租下来了,我 想着,现在虽是小生意,也不能马虎。该置办的东西,还有,你跟先生都是有见识的人,秘方是咱们一起弄出来的,我想问问,你们要不要入股跟我一起干。你们别 小瞧包子生意,这里头的利可着实不小。所以,你们可以拿银子入股,这铺子我来经营,等赚了银子,咱们按股分红。”
“这是一种方法。”小梨花儿伸出一根手指,继续道,“还有一种,就是我现在手头有些紧,你们不入股也没事,我想借点银子。先立了借据,我可能一下子还不出来,不过,按月还是没问题的。”
小梨花儿是个很有信心的人,因为自信,她借银子亦借得大大方方。
赵长卿看苏先生一眼,问,“梨花儿姐,入股怎么说?”
小梨花儿道,“我算过了,这铺子要开起来,连带着我卖早点置办的东西,这些一起算,也要一百两银子。你们就算入股,也只能一人让你们入一股,每股就算三十两。这样,你们一人两股,剩下的六股归我。这铺子怎么干,你们都得听我的。”
赵长卿没怎么想便道,“我入股。”
苏先生也说,“入股不错。”
小梨花儿高兴的一手拉住一个,道,“要不说一个是我卿妹妹一个是我先生呢,就凭这样的聪明,以后包管你们发大财。”小梨花儿又喊一声,“梨子,倒茶来!”
赵梨子端起茶壶把大家的茶都添满,小梨花儿招呼道,“来来来,咱们以茶代酒,先干一杯。”
赵 长卿苏先生忍笑同小梨花儿干了一杯,小梨花儿身子一松,笑,“既然大家合伙,那就是自己人了。我就有话直接说了,铺子我是租好了,房间也粉刷了一遍,至于 怎么布置,等明天你们跟我去瞧一瞧,咱们商量着来。这是咱们大家的生意,你们该出力的地方也得出力啊。还有铺子名,先生有学问,不如先生帮忙取一个,再写 上大字,我叫梨子提前弄块匾预备着。”
“等明天咱们去衙门立了契约,这铺子就是咱们三个人的了。”小梨花儿笑,“不瞒你们,现在就有人打咱们包子调料秘方的主意,都给我糊弄过去了。卿妹妹,这铺子既有你的股,以后少不得借你的名头儿了。勇大叔现在都是百户了,咱们不去欺人,等闲也不能叫人来欺。”
赵长卿笑,“这个没问题,若有麻烦,你尽管说,咱们一道想法子。”
赵梨子道,“哎,以前我都不知道,像我们现在每天在外头摆早点摊子,也要月月给衙门交钱的。不过,钱不算多,关键是交了钱能安稳的做生意,总能赚回来。”
小梨花儿笑,“这世上,做什么都不容易。咱们的包子铺虽然小,也不愁以后做不成大生意。还有一事,我家的情况,卿妹妹你是知道的。我就跟家里说这是你的生意,叫我帮着打理,我那烂赌鬼的爹就会老实一点。你莫说漏了嘴。”
赵梨子朝赵长卿挤挤眼,“看,等你们入了股,我姐的条件都在后头呢。”又挨了小梨花儿一踹,赵梨子撒腿跑了。
赵长卿直乐。
晚上,赵长卿与凌氏说了同小梨花儿合伙包子铺的事,凌氏道,“我看着他们姐弟都是能干的,要是短了银钱,借他们几个倒无妨。合什么伙,赔了赚了的也没几个钱,倒是要操不完的心。”
赵长卿笑,“母亲可别小瞧卖包子,朱家包子铺生意多红火啊,每年不知赚多少银子。反正银子也不多,我用自己的私房就行了,赔了只当买个教训,若是赚了,更是好事。”
凌氏这才问,“要多少银子啊?”
“三十两。”
“唉哟,那也不少了。你大舅当初谋个吏员也才要一百两。”可见闺女还是有些私房的,凌氏对赵长卿的储蓄能力表示满意。
赵长卿笑,“大舅自身是秀才,衙门里又托了人,才只要一百两的。若是换了别人,不一定有这个价。母亲,我入股的事可就这样定了啊。”
凌氏做了百户太太,心胸日渐宽阔,笑道,“别到时赔了找我来哭就行。”
“母亲尽管放心,到时女儿发了大财,你就是财主她母亲了。”
凌氏给赵长卿逗的直笑。
因为是三个人合伙,最终,苏先生给包子铺取名——三人行。
到衙门办契约时赵长卿找了凌大舅,真是应了“朝中有人好做官”那句话,虽然凌大舅只是个吏员,有凌大舅带着,不过半日就各项手续都办好了。
为此,小梨花儿念叨了赵长卿半日好话。
及待包子铺真正开张,已经是五月了。
☆、第78章
小梨花儿包子铺开起来;早点也照样卖。她人聪明且勤快;很快将包子铺打理的红红火火。小梨花儿心眼儿活;她不仅卖包子,连带着烙饼卤肉都一起卖。
看小梨花儿每天精神抖擞的模样,便知生意不错。
赵长卿也开始学着看账,凌氏产期将近;赵老太太年纪大了,家里的事还管得来;铺子账册之类;几年没接触,如今便有些艰难。凌氏索性让赵长卿学着看,凌氏道;“你现在大了;又是咱们家的长女,自小跟着苏先生,什么都学过。你先学着看,哪里不懂,再来问我。”
这些经验都是赵长卿前世所缺少的,她便学的格外认真。
她本就不是笨人,用心学着,进境很不错。凌氏私下与丈夫道,“这人哪,是聪明是笨真是天生的,像咱们长卿,自小就聪明,学什么都快。这才几天,就能上手了。”
赵勇笑,“这就好,闺女大了,就是个帮手。”
凌氏靠着大迎枕道,“女儿再好,也是娇客,我现在一想到长卿蓉姐儿以后要嫁出去,就心里不自在。女儿贴心惯了,就不知道以后长宁娶个什么样的媳妇了。有咱们闺女一半能干我就知足。”
“长宁才五岁,你也忒急了。”赵勇心下觉着好笑,道,“反正媳妇是你相看,还不是你说娶什么样的就娶什么的。”
凌氏笑,“我也就一说,眼瞅着孩子们一日日长大,在家里闲了就胡思乱想。”又问赵勇在卫所可还顺利。
赵勇笑,“咱们处处都打点到了,谁会为难我?”
夫妻两个正说着话,便有郑御史府上打发丫环送了帖子过来,郑妙颖请赵长卿过去说话的。凌氏替女儿应了下来,又说了几句话,命白婆子拿些点心打发那小丫环去了。
赵勇看过帖子,问,“怎么只请长卿一个?”
凌氏道,“兴许是阿蓉年纪太小了,说不到成块儿去。楚姑娘也常只请长卿一个。”
赵勇便未多想。
晚饭过后,凌氏同赵长卿说了郑妙颖请她过去玩儿的事,赵长卿笑,“正好明天没什么事,我也有些日子没见过郑姐姐了。”
赵蓉沉默的没有说话,心里琢磨着不知赵长卿使了什么手段,好些人都只请赵长卿。她又没得罪过她们。
赵长卿并没有理会一脸沉思的赵蓉,回屋后吩咐永福将她第二天要穿衣裳提前取出来烫好,第二天带着永福去了郑家。她与郑妙颖认识的时间不长,却很透脾气,偶尔彼此做了点心都会交流心得。
而且,赵长卿最佩服的就是郑家家风,看郑家才知什么是书香门第。郑家并不富裕,子女教育却极为出色,郑家兄妹都是雅致又务实的人,且从不以家贫为耻。
去郑家时,赵长卿从不打扮的如何华丽,她上身一件浅翠襦衣,下身白绫长裙,腰间悬一块用浅翠丝线络起的玉佩,头上簪一枝纱堆的绢花儿。如今已入暑天,赵长卿这一身,望上去颇是清爽。
郑妙颖在中庭杏阴下相迎,两人相视一笑,赵长卿笑着打趣,”姐姐找我来,又做什么好吃的了?”
郑妙颖拉着赵长卿的手,笑,“好吃的自然有,这次也是有事相询。先去见我祖母、母亲,她们也念着你呢。”赵长卿时常来往,她整体素质很不错,郑老太太、郑太太都挺喜欢赵长卿。
两 人先去见过了长辈,说了几句话,郑妙颖便把赵长卿请到了自己房里,郑妙嘉也在,还有位面生的公子。这位公子瞧着与郑妙嘉年龄相仿,或是稍稍大一些,站起身 时个头比郑妙嘉要高一些。原本赵长卿觉着郑妙嘉的相貌已是有一无二,不想这位公子容貌之俊美,竟丝毫不让郑妙喜。
郑妙嘉介绍,“这是帝都来的世兄,李睿,李兄。”又向李睿介绍了赵长卿。
赵长卿笑着行了一礼,“李公子。”
“赵姑娘。”李睿还礼。
丫环捧来凉茶,桌上摆着一盘子小孩儿拳头大的白杏,淡淡的散发着果香。赵长卿喝口凉茶,笑道,“郑姐姐刚才说有事相询,莫不是李公子有事问我?”
李 睿初来边城,也感受到了此地民风开放,女孩子随便去街上都是寻常。不过,还是头一遭与边城女孩儿打交道,见赵长卿说话爽快,并不似帝都那些闺秀扭捏,行止 优雅洒脱,颇令人喜欢。不禁笑道,“我自帝都前来边城,想做些小生意,只是毕竟人生地不熟,便先投奔到了郑家叔父这里来。听妙嘉说,你家与北蛮有些生意往 来,不知可指点一二?”心里又有些发悬,他还以为赵长卿起码得十五六岁,不想这样小。好在李睿并没有打算在赵长卿这里得到什么特别大的帮助,他只是需要一 个边城人做个向导之类,不然,两眼一摸黑,这生意着实不好开展。来前,宋荣写了封信让他带着郑博,李睿来之后便一直住在赵家,手下人另行租赁了院子。
赵长卿想了想,问,“李公子想要做什么生意?”
李 睿道,“这些天我也在边城转了转,其实北蛮地处草原,他们擅长牧马放羊,并不长于劳作耕织。北蛮人从吃到穿,没有一样不依赖边城的。边城繁华不让淮扬,皆 自与北蛮贸易而来。人间四样事,衣食住行,粮食是禁止大规模贸易的,我也没有那个野心,便想着做些衣料生意。将这里的料子贩到北蛮去,再自北蛮换来皮毛带 到帝都贩卖,也有利润可图。”
赵长卿不知李睿是不是提前打听过她的底细了,笑道,“若说别的,我不太清楚,我家正好有个衣料铺 子。公子既然自帝都远至边城,生意上的事自不必我多言,若是公子愿意,我引荐我家掌柜给公子认识。”哪怕赵长卿识人不多,不过,一看李睿这种容貌气度,也 并不似商贾出身。而且,郑妙嘉介绍是说世交之家的朋友,若赵长卿所料不错,李睿定出身官宦之家,顶不济也得是个书香之家。
赵长卿这样爽快,李睿笑,“那就有劳姑娘了。”
“一点小事。”赵长卿道,“我听李公子的话,是要带领商队去北蛮境内进行交易吗?”
李睿淡然一笑,“有此打算。”
赵长卿道,“我听说北蛮非常辽阔,他们那里的人聚族而居,每个部落住的地方都不一样。我们这里的人去北蛮做生意,一般都是有许多商家一起组成商队,这样一起进入北蛮,在北蛮的遥城进行贸易。公子最好多带侍卫,遥城非常乱,杀人越货时有发生。”
郑 妙嘉笑,“你还真是知道一些啊。”他家也是刚来边城不久,郑妙嘉认识一些人,交情尚浅,贸然打听人家生意,不大妥当。就李睿而言,他身上揣着宋荣【《千金 记》中人物】的名帖,等闲却不想用宋荣的人情。还是郑妙颖提起赵长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赵家门第一般,赵长卿人也不错,若是赵家不肯帮忙,也不很丢 脸。不想,赵长卿这般爽快,实在是意外之喜。
“那是。”赵长卿笑,“我可是边城长大的。像李公子,若去北蛮贸易,除了货物,也要再找个懂边城话的通译才好。”
郑妙嘉道,“你干脆给阿睿介绍几个算了。”
“通译不难找,边城里干这行的人很多,他们大都还兼作向导。”赵长卿笑,“来我家采购料子的北蛮商人还在边城,李公子先去跟我家掌柜聊一聊,等你觉着有什么时候合适,我同掌柜说一声,介绍你们认识也无妨。”
李睿大喜,笑道,“赵姑娘这样帮我,我都不知该如何谢你了。”
“你是郑哥哥的朋友,郑御史向有官声,我虽与你不熟,与郑哥哥郑姐姐是熟的。你刚来边城,我能帮的也不过是些小事,千万不要客气。”赵长卿坦然相告。她又不是大傻子,难道随便来一个什么人她都会这样尽心帮忙吗?当然也是要看人的。
赵长卿很会说话,郑妙嘉忽而坏笑,“卿妹妹连自家的客人都介绍给阿睿认识,难道不怕阿睿抢了你家生意?”
赵长卿笑,“天底下生意多了去,哪里是一人一家做的完的?我家只是小铺子,与我家来往的北蛮商人肯定也去过别人家的铺子,最终还是与我家合作,可见我家生意是适合他们的,有何可惧之处?”
“再说,李公子不远千里自帝都而来,定是要做大生意的。我现在先跟李公子卖个好儿,日后李公子发了财,可别忘了提携提携我家的小本生意。”
李睿笑道,“赵姑娘这样明快的人,若李某做生意,当先与赵姑娘合作。做生意关键是要找对了人,只要找对人,赚钱是早晚的事。我自帝都而来,到了边城着实开阔眼界,莫不是边城的姑娘都似赵姑娘这般能干?”先前只当赵长卿是个小女孩儿,不想,这丫头倒是颇具见识。
赵长卿笑,“我这算什么能干,生意上的事我可不懂,无非是信任李公子的人品,顺手帮个小忙而已。”
李睿手面儿很是大方,中午请赵长卿与郑家姐弟出去吃了顿大餐,晚上赵长卿同凌氏赵勇说了李睿的事,“帝都来的公子,也想做绸缎料子生意。郑哥哥引荐给我的,我想着,明天请冯掌柜带着李公子转转,他刚来边城,不太熟。”
凌氏问,“要在咱家买料子不成?这也不对,就是买料子也应该去江南。莫不是他也想跟北蛮人交易?”
“李 公子是想着去遥城做生意的,跟咱家的生意不一样。”赵长卿知道凌氏担心什么,笑道,“母亲,你放心吧。郑御史是个极有品行的人,李公子是他家世交的儿子, 浑身气度比郑哥哥只好不差,我看不是出身官宦人家,起码也是书香门第?他不远千里而来,做的是大生意,跟咱们这样的小铺子不一样,断不会抢咱家的生意。”
凌氏不大信,问,“若出身这样好,做生意干啥,怪辛苦的,如何不去考功名?你别给人骗了。”
赵 长卿道,“大户人家同咱们这样的人家可不一样,你看老祖宗家里,嫡嫡庶庶的事情,外人哪里知道呢?这位李公子与郑家相熟,起码不是骗子。再说,做生意怎么 了,老祖宗家里不知道有多少生意,不然,单凭做官或是庄子里的收益,哪里够花用?我是觉着郑家可靠,断不会坑了咱们的。咱们不过顺手帮一把,若真是有朝一 日李公子在边城站住脚,说不得还有合作的时候呢,多条路子也没什么不好。”
凌氏给赵长卿说的有些心动,赵勇倒是直接,道,“郑御史是去岁年底刚到边城,人生地不熟的,不然也不会找上你。能帮就帮一把,做生意靠的是本事,不用怕人抢。”
丈夫女儿都这样说,凌氏索性也放了手,“行了,那你看着办吧。好歹是御史家的公子介绍给你的,既然郑公子开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