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魔教卖甜饼-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的妾,不过是比普通的奴籍强一些罢了。
  所谓的妾生子,也就是他这般的人了。
  对于朝廷皇家而言,妃子或许地位还是超然的,即便是为了保住太子位置,那些皇子们照样身份会被压一压,可到了最后成为皇帝的,还真不一定是嫡长子。
  比如新帝。
  而对于一般家族而言,并不是当家家主就能左右整个家族的。
  庶长子越过了嫡长子前头,永远做不到皇帝那般有话语权。
  而不论是皇家还是普通百姓,但凡是嫡子庶子闹腾的,基本上都是闹到与生死相关的。姚家不会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姚常林作为姚家人,一样不会。
  姚旭以前恨,恨姚常林。
  后来他能理解姚常林,却从未选择过谅解。
  反正千错万错都是姚常林的错,要是不生出他这个庶长子,那不就什么都没有?
  不过到了如今,每逢在崇明教笑得开怀的时候,他又想,还好他出生了,还好他离开了姚家,否则怎么会遇到崇明教?
  师华给了信,见姚旭十分不高兴,也没说什么,继续让自己手下将东西都搬进来摆好。
  等所有的都弄好了,她才凑到乔曼身边,看乔曼记账。
  崇明教的记账方式和外头不一样,师华也是来了教中一段时间后才知道。
  她觉得这法子好用,还抽空去乔曼那儿学过。
  乔曼见师华凑过来,朝着人温和笑了笑:“近日劳烦师娘子了,若是累了可一定要说出来。”
  师华摇头:“不累。”
  乔曼又笑笑,低头继续写着。
  哪能不累呀,整日都没几个机会能坐着的。不过是她们都心甘情愿在这儿累着,乐此不彼看着教中越来越好。
  师华要准备离开了,回头再看了眼姚旭。
  那信放在一边,到现在还是没有被打开。
  谁的过去不曾有事?
  如若不是师华上回赶回教中,巧合凑上了乔曼那事的尾巴,听到了教中不少人的愤恨,她也不曾想到乔曼以前还遭遇过那种事。
  连被父亲逼着良贱为婚都能遇到。
  师华没有探听姚旭私事的打算,带着自己的人离开,再去码头准备运回再一批银钱。
  她以前还真未想到过,这天下有钱人竟是那么多。
  怎么好似谁家里都家缠万贯的?
  听着口音,这两天已不仅有江南这儿的人了,北方那儿一样赶来了不少人。
  师华匆匆又走了一趟码头,再度送了一批钱回来。
  这一来一去很是费时,而乔曼还在库房里算账,她身后的两个人都换了换,她手边的茶水也补了一回,但人还是在那儿。
  仓库的角落里,姚旭手边的册子从一边挪动到了另一边,也补上了茶水,而那封信还是没有拆封。
  乔曼问了师华一声:“还要送一趟?”
  师华点点头。
  于是又是一趟来回。
  师华送完这趟,今日便不用再去码头,可以回去休息了。
  乔曼略带疲倦,在库房里走动了走动,缓了缓胳膊,朝着师华笑一笑:“我要去找毕山,这库房里等下让姚旭关门。”
  姚旭在角落里听着了,朝着乔曼摆手:“成,知道了。”
  师华望过去,那封信还是没拆。
  她犹豫了一下,带着人跟着乔曼离开了。
  到了晚上,这几日酒肆里的厨娘都会专门留几个人在教中做吃食,天天都大鱼大肉的弥补出海的那群教徒。听说海上到了后来就是整日吃海味,几个月吃下去脸都蓝了。
  沿海的渔夫们常常由于穷苦也整日海味,见着都瘦骨嶙峋的。
  师华环顾一圈,没见着姚旭,微愣。
  她见着了寻常跟着姚旭的那个教徒,上前去问了一声:“二当家呢?”
  “应该在库房?不然就在自己屋里。”那教徒想了想。
  旁边有一个厨娘哼了一声:“恐怕还没吃东西呢,回头又要晚上摸进厨房。”
  师华下意识问了一声:“我去给他送吃的?”
  厨娘忙将几叠吃的放在一个木板上堆给了师华:“辛苦了啊。”
  师华低头看看这数量,觉得姚旭和她一块儿吃都吃不完,别说她还吃过了。
  她摇摇头表示不辛苦,随后就先去仓库寻人。
  仓库门口有教徒守着,正好轮值,没吃过饭的闻着这香味忙跑走了:“哎呀我也要赶紧去吃,可饿死了。这给二当家送的吧?还在里头没出来呢。”
  师华点点头,往里头送饭。
  仓库里比外头安静很多,大概是因为离开了一段距离,周边又大多是石头壁,足够厚从而遮挡住了外头的声音。
  “吃饭了。”师华见到姚旭矮桌上已经换了一批本子,还见到至今为止都没拆的信。
  灯火都点了起来。
  姚旭搁下笔,呼出一口气,颇有点抱怨:“再这么少人手帮忙,怕是头发都要白了。”
  师华看看姚旭头上一头乌黑的发,觉得距离变白还挺远的。
  她安静等着姚旭动筷子。
  姚旭还随口问了她一声:“一块儿再吃点?”
  只有一双筷子。
  师华摇头。
  姚旭三两下将吃食解决了,果然是剩下了不少的菜。他搁下筷子:“还好教中如今养的猪多,否则这些都给浪费了。”
  师华点头。
  以前她吃一顿,也浪费不少。
  到了教中基本上都是吃多少取多少,也成了姚旭这样,想着这些多余的菜还好能喂喂猪。
  姚旭掏出了手帕抹了嘴,扔到一旁,总算是拿起了信。
  似乎是觉得给这信的冷遇已足够长了,他都没顾忌师华在自己面前,直接给拆了开来。
  姚旭看信很快,就如他看书一样。
  他看完后连着冷哼了两声,将信又给塞了回去。
  而师华还没收拾掉桌上的菜,正在犹豫要不要将几个剩菜倒在一起。拿起来方便一些,就是看起来怪难以忍受的。
  姚旭敲了敲桌子。
  师华疑惑看向他。
  “我弟要成婚了。”姚旭开口。
  师华顿了顿,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虽然她从来没听说过姚旭还有个弟弟。
  姚旭顿了顿,忽然失笑:“我和你说干什么?”
  笑得有点难看。
  师华少见姚旭这个样子,明明很难过,却在笑。
  就像姚旭从来都不喜欢那些见血的事,可又要强迫他自己去习惯。
  “我哥没法再成婚了。”师华忽然这么回了一句。
  姚旭笑容卡在脸上,忽然噗嗤一声,变成了真情实感哭笑不得:“你哥当然没法成婚了。”
  师家都没了。
  师华坐好在姚旭面前,两人隔着矮桌。
  她问他:“是要请你去么?”
  姚旭将信往边上随意一放:“是啊。有十来年没见过了。那时候什么都不懂,被他娘打了骂了,还是要跟在我后头跑。”
  庶子和嫡子一块儿玩,说出去还挺好笑的。
  尤其是嫡子是主动跟着庶子跑,那就更可笑了。
  如今他再出现,可不会再有当年的情况了。
  师华点点头。
  “任性惯了,这回要娶一个偏瘫。”姚旭本是不想去的,可却因为姚长青娶的是个偏瘫,犹豫了。
  师华微微瞪大了双眼。
  一脸惊异。
  姚旭被师华的神情逗笑:“觉得很有意思?”
  师华摇头:“没,就……”
  她不知道该怎么说。
  “年少也知愁滋味。”姚旭这般说了一句,眼里有着一点怜悯。他和姚长青,还真说不上谁过得好还是不好。
  姚旭问师华:“去过京城么?”
  师华摇头。
  “那不如随我一块儿去一趟?”姚旭朝着师华笑了笑。
  作者有话要说:  师华:我怀疑你就是想让我给你保驾护航


第86章 
  姚旭说完“不如随我一块儿去一趟”后,就那么看着师华。
  一块儿去京城啊。
  师华看着姚旭; 心想她若是按常理; 今后也是有机会去京城的。
  若是师家不灭; 她必然是风风光光跟着父亲进京城,带着点自傲; 带着点紧张。或许会遇到风流公子哥,或许会成一门少有光耀先祖的亲事。
  但那都是“若是”。
  如今听见了姚旭的话; 她对去京城意外没有那种感觉。
  没有自傲,没有紧张。
  现下让她踏上京城,她必然不过是抬头看一眼天上的太阳; 俯视扫一眼周边的百姓。随后对比一下江南与京城,神情淡漠想着不过就是稍有点差异罢了。
  人; 都是普通的人。
  城; 就是那样的城。
  “教主同意,就可以。”师华这样回了姚旭。
  到第二天; 舒浅一起床; 就见到姚旭和师华两人一道来她这儿,考虑着两人一起去京城。
  这些天忙到天昏地暗的舒浅略困顿揉了揉自己的眼:“去京城啊……”
  姚旭应声:“嗯,最近这两批货比较重要; 京城那儿也有不少火器要送回来; 我亲自去也算是个诚意。”
  她这个教主去才叫做诚意。
  舒浅瞥了眼姚旭,转头还是问师华:“你怎么也要去京城?”
  “二当家骑马太慢,唯恐路上耗时太多,便诚邀我一道。”师华面不改色说了这个理由。
  姚旭眉毛一挑看向边上的师华:他什么时候这么说的了?
  师华回看他一眼; 神情自若。
  “你这个理由倒是比他那个像真的一点。”舒浅喝了一杯温水润了润唇。
  “这批生意做好,教中也要稍作休息,等五月再出海。教中到了一批火器,让教徒们确实可以先练起来。早前去京城催一趟也妥。”
  这一批火器到是到了,数量少得可怜,估计一群教徒只能光看个过瘾。
  姚旭惊了:“我的理由不像真的?”
  他骑马慢要找个人一道竟然更像真的理由?
  滑天下之大稽。
  他觉得自己这个理由比师华像样多了,教主自个都说早去京城一趟很妥了。
  可惜在场的师华知道“看弟弟成亲”这一实情。而舒浅更是了解姚旭。没什么特殊理由特意去一趟京城,必然是有自己的私事。
  “像真的像真的。”舒浅很是敷衍附议了姚旭的话。
  姚旭:“……”
  舒浅也不想知道详情,她稍一猜测,便想到这估计关乎姚旭的家事。
  姚旭如今这个性子,该是能妥善解决好自己的事情的。就算解决不好,这不旁边还有个师华。到了这个年纪,谁也不想轻易让他人知道自己想撇开的过往。
  她就是在想自己要不要这回再跑一趟京城。
  唉,要种田啊。
  光是教徒们种田,舒浅根本就放心不下。
  有的还好说,耐寒耐旱怎么种都没事,有的则是要细心照料才可以。即便是习惯了种田的老农,对第一次接触的东西,还是不熟悉的。
  舒浅也不熟悉,但她好歹知道一点,比什么都不知道强多了。
  她叹息一声:“你们一块儿去京城,顺带帮我催一催朝廷,就说这江南的别院,也该盖起来了。我看着周边那应天就挺好的。以前的那些地方维修维修,能用上的都用上,对吧?”
  姚旭一思索,当即应下:“是。”
  应天是前朝都城,可惜太靠近南方,守不住北方的战线,后来轻易就被灭了。
  宫殿毁得七七八八,开国皇帝建国的时候干脆就选在了京城,直接迁了都。
  迁都总体而言是好事,不过也亏是当年一样是兵权下出来的政权。
  舒浅偶尔听了一耳朵才知道,当年才开国第一年考科举的时候,一群体质一般的学生,就在京城二三月天里,一边生火,一边考试,冻得瑟瑟发抖,还很有压力。
  会试完了还要殿试。
  殿试还算好点,总体而言至少宫殿还是搭建起来了的。
  不像贡院,就一大棚一搭,好了。透风透得一群考生回去还没等到下榜,病了一片。让朝廷差点就以为自己收不到新贡生了。
  再后来皇帝虽说还是重武的,但也知道治国是需要文臣的,第二年就让人把贡院给弄得好了些。
  不过由于他心中想着要艰苦点才能知道读书不宜,所以好一点,不代表奢华,还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个小隔间,二三月天里照样冷,顶好在还有专人负责生火,不至于让人冷到病倒。
  这是扯远了。
  都城是迁走了,原地倒是还留了点,基本可以说是断壁残垣。
  上头不下令,倒是没人敢动。
  若说要推平,又让人有点不舍得。
  要是非皇家的人动用了,又容易让人想岔,觉得是不是有复辟的倾向。
  一来二去,那点断壁残垣遗留至今。
  唯有那应天衙门就建在了旁边。
  舒浅也想让朝廷早点开口,她这儿的银钱,运到应天可比运到京城近多了。应天一样属于江南的范畴,京城,那可是真的远。
  人应下了,舒浅对两人也没什么要求:“记得将你们两个人负责的事交接好,什么时候弄完了,什么时候便去京城。早去早回,带回火器,多催别院。”
  两人应声。
  舒浅对两人京城之行,说到最后也就一个想法:“别随意惹事。惹完事记得早点说一声,好处理。”
  姚旭冷哼一声,抬脚就走。
  师华点点头应下,跟着离开。
  两人到底都是手脚麻利的。
  姚旭一旦决定了要去京城,便亲自去了一趟衙门,见了一回梁又锋。
  梁又锋哪里猜不出自己这充满矛盾的学生在想什么。
  姚旭不屑姚家,不代表着连带着无辜的弟弟也一样看不入眼。面上装得再怎么凶狠,底子里还是那个见血就难受的多情人。
  梁又锋没多说什么。
  姚旭更是没多说什么。他作为学生,不过寻了个理由,问一下自己的师长要不要他顺手帮忙带点东西上京城。
  梁又锋作为长辈,姚长青成亲,他肯定要送点东西过去的。
  早春天才回了一点点暖,姚旭抽出了自己标志鲜明的“二当家”扇子,一副浪荡子的模样:“先生要是想不好送什么,我那儿有点瓶子罐头的,送出去也成,不算先生钱。”
  梁又锋正让人将他的库存账本拿出来。
  他低头看着仔细,听着姚旭的话抬头瞥了他一眼:“送一套?”
  姚旭扇子遮住了半脸,嗤笑一声:“送一个杯子都算给面子。”
  姚长青的婚事,又没有正儿八经请他去,他还送个想要惊艳别人的玩意,岂不是显得自己心思有些多?
  改天京城里的风言风语就是姚家庶长子在嫡子面前送大礼耀武扬威,讥讽嫡子娶妻不过如此。
  梁又锋又低头看起来:“杯子收起来,我替你那份一道送了。”
  姚旭不置可否。
  等梁又锋选好了礼,便让人去库房里取了。
  他选了前两月去暗街时,顺手买下的古树金摆件。这古树金摆件,底盘是翡翠,上头是一个个精子打造的铜板,树下还堆了一堆的金元宝。
  这东西被过了个明面后,就扔在了库房里。如今一看还挺喜庆的,
  梁又锋亲自交到了姚旭手上:“古树长青。”
  很是适合他弟弟。
  姚旭沉默了片刻,过会儿又朝着梁又锋笑了声:“走了。先生可要好好休息,这活是整日都会有的,早一日做完,也不会早一日空闲。”
  梁又锋欣慰点头。
  姚旭坐着马车,晃悠悠回教中,将这份礼放在了自己桌上,喝喝茶,看看这份礼。
  一喝就是一个时辰,最后不得不去如厕。
  接着没两天,姚旭便是和师华带着一批教徒,附上了一大批的钱财,跟着萧子鸿派来的人一起前往京城。
  路上姚旭都没选择骑马,安安分分拽着师华一道坐在马车里,义正言辞教着师华:“女子,有的时候就该有女子的模样。累了就要说,我看教中哪个敢说你?说你的你就打一顿。他肯定就听话。”
  师华完全略过了姚旭的废话,还沉浸在清点货物这事中,下意识问了一声姚旭:“教主给萧公子的信,你可带着了?”
  姚旭原先想说的话被堵了回去,噎了噎,半响才干瞪眼,憋出话来回师华:“带了……”
  师华点点头,然后又问:“你家先生让你带的东西,你放在后面那辆马车上了吧?”
  姚旭亲自放上去的,当然记得,点头:“放了。”
  师华还想问,姚旭“唰”一下将扇子打开,露出了“二当家”三个字。
  他朝着师华笑了笑:“都带齐了。”
  师华这才放心了些,朝着姚旭轻笑了笑。
  她很少笑了,此刻一笑如刚过冬日,初春一到,行走野外意外发现一朵花一样。
  周遭凌冽,唯有一花。
  姚旭也不知道自己在想点什么,转开了视线。
  车轮滚滚,马蹄声不断,不过几日,入了京城。
  师华掀起了帘子看向外头,果不其然。
  她心中没有自傲,没有紧张,心想着原来着就是京城,心想着京城原来也就这样。不过是和江南有点不同罢了。
  就像她若是有朝一日去了塞外,去了海外,也会一样感触。
  不过是和江南有点不同罢了。
  姚旭借着师华掀开的帘子看向外头,摇着扇子,漫不经心:“是不是觉得不过如此。”
  他离开京城,从不曾有过后悔。
  京城,不过如此。
  姚家,不过如此。
  师华回头看向姚旭:“是。不过能和教中人一起上京城还是不一样的。”
  她是真那么觉得的:“若是能和大伙儿一块儿来,在京城热闹热闹,一定很有意思。”
  人,不过如此。
  城,不过如此。
  而有结伴之人去哪里都是有意思的。
  作者有话要说:  冬天过后!就是春天啊!


第87章 
  京城和江南的风光是不同的。
  早春时节,江南已有了暖意; 京城还冷得很。
  天佑年间; 先皇哪怕在世; 也已经很久都不曾看到像如今京城这般风貌了。
  现在新皇登基,已经到了明启年间。
  这千年后被无数纸笔书写的一段历史初期风貌; 一点点展开在世人的目光中。
  姚旭和师华到了京城,第一件事便是随着萧子鸿的人; 将所有的东西分了批次。一批运送到国库中,另一批给人运送到萧子鸿私库。
  私库里那部分还要分,部分是走明面上账的; 部分是走暗地里账目的。
  暗地里走的,便是做火器生意的。
  萧子鸿和舒浅两人都明白; 不怕一万; 只怕万一,从京城送到沿海江南那儿的火器; 绝不能是最厉害的。哪怕是遗落到他人手中; 也要让人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做。
  正事要紧,姚旭和师华直到这些东西全部交托出去没有失误后,才在心底松了口气。
  由于他们两个都要上京; 舒浅愣是对他们信得过; 这回运的钱,是以往的三倍多,这还是时隔上回运送银钱,并没有太久的情况下。
  也是出海这回赚得多了点。
  等全部送完了; 萧子鸿人也是要见的。
  信,在姚旭手里。
  不管舒浅有没有说,以姚旭的性子,必然是要亲自交到萧子鸿手中才放心。
  谁知道这京城刚兴盛起来,那些个传信的人谁信得过,谁信不过呢?
  姚旭对萧子鸿,到底没有舒浅对萧子鸿了解。
  东西交接要好几天时间,萧子鸿约莫着有别的事要忙,几天都没来人。送信,萧子鸿倒是让人送了话来,约了姚旭在一家酒肆的午时见一面。
  这家酒肆在京城地位不一般。
  因为没什么人还能开的下去的酒肆,肯定不一般。
  要不是特别难吃,那就一定是掌柜很有钱。
  姚旭和师华让教徒们在楼下随意,两人则是上了二楼的雅间。
  上二楼的雅间有两个道,一个道是从大堂走,谁都能见着有人上去了,一个道是从后头走,专门有个停马车的位置,能避开大堂直上二楼雅间。
  两人进了雅间,里头还没人。
  小二恭敬给两人沏茶,顺带着给他们摆上了点心。
  京城的点心和江南不同。
  江南很喜甜,尤其是在崇明教产糖之后,几乎是什么菜里头都爱放点糖。要不是舒浅死命拦着厨娘们,告诉她们放多了就自己付钱买糖,恐怕厨娘们一天能放掉一大袋。
  京城也有甜口的,不过咸口的也一样不少。
  京城的甜口吃起来和江南总归不是一个味。
  师华取了一个,发现外头是酥皮,里面是红豆泥。
  “以前宫里头很喜欢这种点心,后来多了,就不值钱了。我以前在京城,这饼子五文钱一个。”姚旭看着师华拿的那点心,和她说了一声。
  师华点点头。
  咬了一口,觉得没有厨娘们用鱼冻做出来的点心好吃。
  更比不上酥油泡螺。
  觉得整个吃下去会太腻口且饱腹,师华犹豫了一下,还是悄悄将这点心放在了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试图表现出自己不过是想等下吃的样子。
  两人没等多久,门就开了。
  萧子鸿一身玄衣走了进来,朝着两人摆了摆手:“长话短说,信先给我。”
  半点不客气。
  姚旭取出了信给萧子鸿。
  萧子鸿收下,没有当着两人的面打开看,反是问了一声两人:“来京城感觉如何?二当家以前便在京城生活过一段吧。”
  姚旭点头:“还成,比我以前看着似乎又热闹了点。”
  萧子鸿笑了笑,转头吩咐:“上小菜。”
  这个点不上不下的,对于一天两顿的人来说,并不是用饭的点。
  萧子鸿说的上小菜,也是顾虑到怕两人吃不下,回头一桌子剩下,怪不好看的。
  师华没有开口,安静坐在那儿等着上菜。
  萧子鸿知道两人的性子,也没特意去和师华说两句,倒是和姚旭多问了点关于崇明教的事情。
  姚旭一直待在崇明教,又是二当家的身份,很多舒浅信中说不清的事情,萧子鸿问起来正是好。
  舒浅的想法总是极为跳脱,从一件事能够想到十件事。
  姚旭不同。姚旭是将自己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排妥当的,但凡有什么要插丨进去的事,他都会再按轻重缓急重新安排。
  现下回答萧子鸿的话,他也是照着顺序来的。
  以前姚旭是当萧子鸿纯粹一个压寨相公,看脸就成,有点本事也挺好。
  在崇明教拿到了海商引后,姚旭对萧子鸿的印象早就变了。
  心里早有了揣测,在见到了人基本上就明了了。
  反正教主信得过,也没交代他要特意规避什么东西,他就顺着自己意交代点。如今姚旭看着朝廷指望着崇明教生钱,也能明白萧子鸿是绝对暂时站在崇明教这儿的。
  “教主这些日子主要是在种田,新到的种子种类太多,她要一一分辨,还要教给其他人大致如何去种。良田有限,其中部分都是要种新一年要吃的稻的。”
  “这回火器送回去,五月教中再度出海,这回教主该会同去。路途上回出海时就敲定过大致路线,不过应该过些日子会再做调整。”
  “收来的钱,大部分送到了京城来,少部分用在了造船上。海上并不是每一个日子都能出去。船只一多,每年能出去的次数或者出一回能带回来的东西就多了。”
  基本上都是这些个事情。
  萧子鸿再问了点细节,姚旭也一一回答了。
  愣是连问红薯种得怎么样,往哪里种了,种了多少石,都让姚旭给一一打上来了。
  萧子鸿到最后不由感叹一声:“姚当家要不是崇明教的二当家,我必然要挖来京城了。”
  翰林院不是没有这么细致的人。
  但细致之后,能统管好这些,那是真的有手段的。
  能配合得了舒浅,跟得上舒浅那速度东边弄一件事,西边弄一件事的,真的少有。更别说姚旭如今这才几岁?
  虎父无犬子。
  难怪后来姚爱卿年纪轻轻就入了自己的眼,随后步步高升。明明提得算太急的,他可手段圆滑老练愣是让人说不出不好的地方。
  从和自己共事,到和夏煜共事,一直将那丞相位置坐得稳稳当当的。
  “要是将我挖来京城。”姚旭唇角一勾,“哪怕是教主能跳起来和萧公子打一场。”
  萧子鸿想想也是。
  舒浅手下能人真不算多,比起他每三年收一回官员,都是能人中的能人,拔尖了挑的,崇明教收人都只能从自己崇明山周边收。
  他被姚旭这个说法逗笑,笑完后又很是惋惜:“许久不见她,真是有点想了。”
  “啊。”姚旭拿着扇子一拍桌子,“教主说了,火器要送回去,别院也要催起来。就造在应天。”
  应天?
  前朝的都城。
  萧子鸿若有所思:“造在那儿?”
  姚旭微微点头:“教主的意思是,教中不少东西回头直接运到那儿去就成,也省得送上京城。一来一回省去不少人力。”
  人单独骑马上京城还快点。
  运送东西,一大堆的靠着马车,速度根本都快不到哪里去。
  即便是当粮草在运送,即使是考虑到了河运,一来一回确实费时费力。
  而造在应天,原本应天就有几个宫殿不过是算搁置在那儿的,好好修缮一下,花费的钱会比预想的少很多。若是他说从自己私库中取大头,恐怕朝中上下还挺乐意的。
  谁不想得空去江南过几个月舒坦日子呢?
  都听说江南是个美人乡。
  “别院一事我会安排下去。”萧子鸿应了。
  姚旭重点提醒:“要抓紧,否则教主下回会换个人来催。你看来个毕山就没那么好说话。”
  毕山这种连压寨相公都会秃噜一下嘴皮子说出来的人,萧子鸿失笑,觉得两人面对面,毕山催的方式恐怕会态度比姚旭还诚恳。
  “说起催这个事情。”萧子鸿其实知道姚旭这回上京是为了什么事,“姚家……”
  姚旭原本还带着点笑意,现在笑意顿时淡了。
  也是,姚家在京城,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不入萧子鸿的耳。
  姚家嫡子要娶蔺家那摔成偏瘫女儿的事,算是整个京城都知道的。
  姚长青这孩子听说亲自去求了自家父亲,而他那向来日子过得逆反的父亲,还真同意了。聘礼备了足有几条街那么多。
  而蔺家那位通判,官位是不高,如今走动着关系,想要为自己女儿再想两个好听的名头。
  今后她要是嫁入了姚家,有着好听的名头怎么也不会吃亏。
  比如,上头亲口赐女户,或者亲口赐婚之类。
  蔺家一边怨姚长青,一边也知道其实这事还真是不能全怪姚长青,愁得很。
  说来这两个孩子的事,还真和话本似的,惹得京城中不少男男女女为之揪心落泪,觉得这才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才叫不论生老病死,都不能分开对方的手。
  经过这一事,姚家的名声莫名还涨了涨。
  蔺家的姑娘本也不差,听闻知道求亲一事后大哭一场,还说了非长青不嫁。
  萧子鸿琢磨了琢磨,继续说着这事:“姚家那个姚长青今年是不是比你小来着?马上要成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