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悠闲农家-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苗被老太太薄怒的模样逗乐了,“哪能让您亲自动手,谁要是惹您生气,闺女就能大嘴巴抽他。”

    “你?”童老夫人摇头,“你啊,就是个受气的,我看还是算了。”要是闺女真那么彪悍,也不至于被人欺负了还不吭声了。“你啊,以后记得,我是你娘,县老爷那是你大哥,谁再欺负你都得给我掂量掂量,看看惹不惹的起咱家。”

    童老夫人这是要为柳苗撑腰了。

    柳苗心下感动,可是突然想到大房的贪婪,就犹豫着道:“娘,有件事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咱们娘两,有啥话是不能说的。”童老夫人拍着柳苗的手,“这没有外人,放心,自己家里一样,我是真稀罕你这丫头,你也别有啥负担。”

    “恩。”柳苗点点头,眼圈红了。“娘,我就是不想让外人知道咱们的关系,咱们娘两的事儿能不能保密?”林家那一家子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柳苗这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

    可看在老夫人眼里就成了柳苗不攀附权势的典范,当下就更心疼柳苗了。“谁还敢说啥咋地,你不用有顾虑,等你身子好了,娘就请了八虎县有名望的夫人、小姐,当众告诉他们,我认了你做闺女,看谁敢乱说话。”作为县太爷的娘,童老夫人说这话有底气。

    柳苗见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就赶紧劝道:“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柳苗叹了口气,就提了几句林家的事儿。末了道:“……我是怕他们知道您是我娘,大哥又当县令,这就有不必要的麻烦。相公倒是个好说话的,可他那些亲戚……”柳苗想到王氏,就摇了摇头,那一家子可都是贪婪的,连个大酱都不放过的人,能是啥好东西。

    “还反了他们呢。”童老夫人冷哼,终究是没再提当众认下柳苗的事儿。柳苗松了口气,童老夫人就转移了话题,“你这会儿看着可是比白天精神多了,你不知道,白天看你一直昏睡着,可把老婆子我给吓着了……”

    “害的娘担心了,是我不好。”柳苗蹭了蹭老夫人的手,有个娘疼着护着,这个感觉真好。“我没事儿,就是不小心着了凉,昨晚洗澡后见了风。”

    柳苗一提昨晚,老夫人这脸色突然变得不大好看。

    一下想到昨晚那奶娘,柳苗就暗叹不该提这个。不想老夫人却主动开口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这家大业大的也有烦心事……鸿儿那奶娘当初还是我亲手挑的,谁曾想他们还能让那几个不争气的家伙给收买了,我老婆子也是瞎了眼啊,竟然让他们给骗了这么久。”一想到老头子那几个庶出的儿子,老太太恨的牙根痒痒。

    “……丫头啊,虽说你那相公家不咋样,可小门小户也有他的好处,至少就没有这后院的妻妾之争。”

128绸缎铺子

    童老夫人用自己的一生经验来劝解柳苗,“要说啊,啥事儿都没有个顺风顺水的,人啊,活着就得朝前看。”

    柳苗知道因为鸿儿的事儿,老人心里憋屈,她不知道那几个“不争气的家伙”是谁,可也聪明的没问。

    “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娘也别把那些事儿放在心上,鸿儿这身体也好了,咱们这也算是因祸得福,早发现总比那晚发现强,老天保佑都没出啥事儿,娘您老也别老合计这事儿……鸿儿这孩子懂事儿,我看啊,您老以后是要享大福的。”

    柳苗几句话说到了童老夫人心坎里,就笑道:“我啊,不图意啥大福分了,儿孙都平安我就知足了。”

    娘两坐在床上唠嗑,眼瞅着时候不早了,柳苗怕老夫人精神不济就劝着她回去休息。

    童老夫人就叹了口气,“人啊,不服老可不成喽。”一肚子的感慨。

    柳苗知道这是最近事儿太多让老人家心生感慨了,嘱咐小丫头伺候好了,柳苗坐在床上看着老夫人出去。

    不一会儿小丫头进来,端了盘子。“这是小安少爷吩咐给您炖的燕窝,您趁热吃了吧。”

    柳苗笑着点点头,小安倒是有心了。要说啊,她这个徒弟可真没白收。

    “小安送了多少过来?老夫人那边有没有?”柳苗接了碗就问道。

    “姑奶奶您就放心的吃吧。老夫人还说呢,要不是她不爱吃这东西,屋里也该有的,也不至于等到小安少爷送来才想起来。”童家老夫人不吃燕窝的事儿在某个特定圈子里都传开了,小丫头想想就忍不住的笑。

    “怎么?”柳苗好奇随口问了一句。

    “老夫人啊,听我们老爷说了,说是燕窝是燕子的口水吐出来的。当时恶心的不行,后来说啥都不再吃了,为了这个老爷还自责了好一阵呢。”小丫头说到这个就忍不住的笑。

    童家童升是县老爷,所以家里一直称呼他为老爷。

    柳苗没想到童升居然还跟老夫人提这个,就笑道:“那也没人劝劝?”燕窝是难得的补品,这个时代的燕窝应该都是纯天然的,吃些补补身子那自然是好的,即使是出自美容的效果那也不错的。

    “怎么没劝。”小丫头接了柳苗手里的空碗,“夫人劝了几次,可老夫人不听。干脆让她也不吃……夫人说是要保养,没听老夫人的,就私下里偷着吃。不敢让老夫人知道。”

    小丫头似乎自觉说错了话,就挽回道:“夫人这没在府里,不然知道姑奶奶病了肯定能送过来的。”谁都看出来老夫人对待这位姑奶奶的重视,小丫头显得诚惶诚恐的。

    柳苗笑了笑,毫不在意的道:“我也没多爱吃。就是徒弟送的,不好辜负他一番心意。”童升那老婆,说实话柳苗不是很喜欢,根本也没指望跟她亲近,自然也不敢奢望她的东西。见小丫头一脸懊恼,柳苗干脆摆摆手。“行了。你也别多想了,时候不早了,早点儿休息吧。我这不用伺候。”柳苗可没有睡觉让人旁边盯着的习惯,那样她反而会睡不着的。

    这两日小丫头也算摸清了柳苗的习惯,当下就道:“奴婢就在外间伺候,姑奶奶有事儿就叫我。”

    柳苗知道这是府上的规矩,也没硬拦着。就点了点头。“那成,你晚上也仔细着点儿。千万别着凉了。”

    “怕什么,不是还有您这位大夫在吗。”小丫头俏皮的开口,突然觉得让姑奶奶给她看病似乎不妥,当下就后悔道:“奴婢说错话了,姑奶奶您别在意。”真是,怎么能看姑奶奶老是笑着就没规矩了呢。小丫头又是一脸懊恼。

    才十四五岁的小丫头,柳苗自然不会真的在意。再说她也没觉得自己比他们高贵什么。

    “好啊,你要是不怕我给你扎针,那我就给你看好了。”

    小丫头偷眼打量,见姑奶奶真没生气,就松了口气。

    许是喝了药的关系,柳苗才躺下不久就又昏昏沉沉的睡过去。第二天一大早她是被小安的请安动静吵醒的。

    “这么早怎么就过来了?”柳苗就着小丫头的手擦了脸,斜靠在床上问。

    “还要回医馆去,怕耽误时辰,想来看看师傅身体好了点儿没有?”屋里有下人伺候,小安显得过分拘谨。

    “我好多了,你吃了早饭没?”柳苗看了一眼丫鬟在屋里开始摆桌子,就随口问了一句。

    “还没。”小安瞅了一眼早饭桌子,果断的答道。

    “那就留下一起吃吧。”这两天柳苗病了,都是自己吃的饭,所以留了小安也不会觉得怠慢了主人家。

    小安也没有推辞,扶着柳苗下床。

    “我还没那么娇气呢。”柳苗笑道,终究是没有辜负小安的孝心。

    小安松了口气,给柳苗盛了一碗小米粥放在面前,他知道师傅喜欢吃清淡的。又捡了一个馒头放在柳苗手边,这才自己盛饭。期间小丫头要过来伺候,都被他赶走了。

    “一会儿吃了饭你再熟悉一下针灸,然后再回去。”柳苗喝了口粥,觉得今天身子清爽多了,就想让小安再用一次针。

    手不自觉的抖了一下,小安深吸口气,“好。”神色平静,也看不出在想什么。

    吃过了早饭,柳苗借口要教小安针灸,房间里的小丫头们就自觉的退了下去。

    还是昨天那几个穴位,今天再用针小安就觉得顺手多了。

    “每个穴位用针的先后顺序都是有规矩的,而且用针多久也是有不同的,你都记清楚了?”柳苗趴在床上,小安在用最后两个穴位,就嘱咐道。

    “知道。”小安屏住呼吸,手放在师傅光洁的后背上,只觉得心虚。

    柳苗趴在床上没有察觉异状,整理好衣服重新靠在床上,嘱咐道:“我已经好多了,今天就别过来了,两头折腾别再把你也累病了。”她这毛病根本不是简单的感冒,还有月子里的一些小毛病,柳苗想借着这机会好好养养,顺便也能照顾鸿儿那孩子。

    小安犹豫了一下,“如果医馆忙我就不过来了。”却没直接答应柳苗。

    柳苗也没多想,让小丫头送小安出去。喝了药,柳苗又去了鸿儿的房间。

    “扎针其实每天扎一次也可以,不过为了更好的治疗,柳苗坚持上午也用一次针。”

    鸿儿一看柳苗来了就高兴的叫“姑姑”,可一看她手里的药箱就又瘪瘪嘴,一副不爱扎针的模样。

    “鸿儿是不是不想出去玩了?”柳苗就笑着问道。

    鸿儿被柳苗逗的开心,就点点头,“鸿儿乖,鸿儿不怕扎针。”一副豁出去的模样,逗得一屋子的丫头、婆子偷笑。

    这孩子也太萌了吧。柳苗就想到自己那个没出世的孩子,没来由的心里一阵难受。

    “鸿儿快乖乖躺好,让你姑姑给你用针。”童老夫人见柳苗脸色不好,还以为她身子不爽利,就劝道:“要不你歇歇,也不差这一回的。”

    柳苗摇摇头,“没事儿,我就是看到鸿儿高兴,看到他我这病好的也快了。”柳苗伸手刮了一下小家伙的鼻子,“别紧张,放松了,就像是平日里睡觉一样,这样就不酸麻了。”

    小孩子哪里懂得放松,鸿儿嚷着要姑姑给讲笑话。

    柳苗想了想干脆讲了一个葫芦娃的故事,一边讲一边用针,结果小家伙居然还睡着了。

    在童家一连待了几天,早晚两次给鸿儿用针,没事儿跟老夫人唠唠家常,日子过得也快。

    小安每日里两头跑着,柳苗劝了几次劝不住。干脆每天早晚也让小安给她用针,一是为了自己的病快点儿好,也是为了教小安针灸。

    治疗感冒的针灸法子教了小安,柳苗犹豫一下也把妇科的教了小安。不过有几个穴位尴尬,柳苗是自己动手用针的,倒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穴位都让小安动手,当然,用针的时候也只有师徒两人。

    几日相处下来小安自然了许多,不过他始终隐瞒着师傅一件事,那就是林家的老三来医馆问了师傅几次。于他想来林家都没好人,那林家老三来找师傅肯定也没好事,反正师傅病了,他干脆就故作糊涂的给忘了。

    又住了两天,柳苗觉得自己似乎都胖了。鸿儿的病也好利索了,小家伙身子一好就再不肯老实的待在床上,每日里必到柳苗的房间报道,缠着她给讲故事。

    于是嫦娥奔月,哪吒脑海,甚至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也被柳苗翻版的讲了一次。孩子还太小,有些少儿不宜的东西柳苗自然要去掉,于是那些故事就讲的失了本色。

    饶是这样也把没有什么娱乐的鸿儿喜欢的什么似的,平日里姑姑长姑姑短的,做什么都喜欢把姑姑挂在嘴边。

    连童老夫人都故作吃味的道:“这鸿儿有了姑姑就忘了奶奶,真不该让你给他讲故事。”嘴上嗔怪柳苗,心里却松了口气。这小家伙总算不再吵着要奶娘,小孩子还小,用不了几天就能把那奶娘给忘记了,这可是个好现象。因此,童老夫人就对柳苗更好了。

    “我在县城有一家绸缎铺子,咱们娘几个明天去逛逛县城。”这几日柳苗身子好了,童老夫人突然提议道。

129县城

    八虎县是一座大城,因其军事地位重要,城墙高耸,还没进城就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柳苗不是第一次来,可上一次是为了救人,就没有认真看过。

    “八虎县啊,自从升儿到这上任也有七年了,这城墙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坚实了。”童老夫人似是无意中提起,可语气里难掩骄傲。

    八虎县地理位置重要,儿子在这当官,虽然风险大一些,可几年吏部的考评都是优,本该是有机会升迁的,结果县城那位写了道折子把儿子扣在这了……老夫人心里本颇多怨尤,后来听儿子说有机会更进一步,只是等待时机罢了,这样她也就释怀了。

    官面上的事儿童老夫人不是很懂,却也知道傍住一位在皇帝面前都有话语权的人是多么重要。

    当然,这些事儿她自然不会对外人道。哪怕是那些明里暗里说小话的同宗也没有漏过一丝口风。

    扮猪吃老虎,一直是他们这一股人的聪明之处。

    “大哥已经在任七年了。”柳苗有些咂舌,这样一座军事重地让童升在任七年……柳苗不是那些愚昧之人,就察觉到了某些不同。

    不过转念一想上次在县城看到童升对待那位大管家的态度,心里又打鼓。她还记得当时大哥抱着大腿哭诉的模样,怎么都觉得跟现在认识的童升不是一个人。

    马车进城有守门的官兵盘查,柳苗知道这是规矩,却也好奇童老夫人为什么不报出身份。以县老爷亲娘的身份,还有人敢拦着?

    “升儿在这当官不容易,我老婆子可不能给他添乱。”童老夫人似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却也在提醒周围的人。柳苗没有多想,却也觉得这位老夫人是位难得的明理老人。

    童老夫人身边的嬷嬷见柳苗似乎没明白老夫人的话。就笑着道:“咱们童家被老夫人治理的好,可没有那些不懂事的人会仗势欺人,再说老爷知道了也不能饶了他。”

    柳苗心中一动,感情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啊。

    心中好笑,柳苗连这层关系都不愿意透漏,一个县令而已,她也不至于仗了这势。

    柳苗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童老夫人也不禁诧异的看了她一眼。随即想到那晚柳苗不让她透漏两人关系的话,又觉得是自己小人之心了。一时间就找着别的话题。

    “我那绸缎铺子在县里,还有好一段路要走。丫头你累不累。要不咱们先去我那宅院休息休息。”柳苗大病初愈,这脸色还不大好看。

    “我没事儿,已经好多了。”柳苗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最近这些日子的确是调养的很好,之前给她诊病的老大夫前两日还被请到童家,确定她的病好的差不多了。

    童老夫人却不相信,“瞅瞅你这脸色,还说自己好了。”这孩子不是硬撑着要陪自己吧。童老夫人这心里心疼的什么似的。“丫头啊,咱们不差这一天,医馆那边你也别着急,我看小安那孩子不错。”童老夫人有心让柳苗不要继续做大夫,就劝道:“你这身子也不好,眼瞅着女婿也要回来了。你这天天也不能去医馆折腾,不如那医馆就让小安管着,你三不五时去坐堂一天。既教了小安也能给周边的百姓看病,这都不耽误什么。”

    “我会考虑的。”柳苗也觉得天天去医馆的确辛苦,听童老夫人这么一说就认真的点头。

    童老夫人见她不似敷衍,就满意的点头。该给闺女找个事儿做,免得她老惦记那医馆。可该找个什么事儿呢?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主意。眼瞅着进了县城,童老夫人犹豫着是先去逛逛。还是先回去歇着。

    “娘,我身体已经无碍了,就是坐着马车不舒坦,咱们下去走走就好了。”是个女人都喜欢逛街,柳苗自打来到这异世就没好好逛过,自然也想看看这县城的风景。

    童老夫人见她精神挺好,就点头答应了。示意马车在路边停下,童老夫人在嬷嬷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身后一辆车上也下来两个小丫头,过来搀扶了柳苗。另外有两个小厮也快步跟上,一大堆人呼呼啦啦的。

    “行了,你们都去宅子里等着吧。”童老夫人也不喜欢这排场,就留下嬷嬷和一个小丫头,另外留了两个小厮跟着,等着待会提东西。

    柳苗也不喜欢有这么多人跟着,就说自己没事儿,不用伺候,让那小丫头也回去了。

    童老夫人见她下车了似乎精神好多了,就没拦着,于是一行五人就开始在街上走动。

    不同于清河镇就那么一条繁华的街道,八虎县作为县城就繁华多了。街道纵横之间都是南北、东西通透的大道,许是因为方便跑马或者过军队,街道都是一样的宽阔平整。

    街道两边都是热闹的商铺,这会儿正是好时候,每个铺子里都集中了一堆人。

    路过一个首饰铺子,童老夫人看了看柳苗素气的装饰,暗自摇了摇头。“咱们这刚下车,也不急着逛,走,先到这家铺子看看。”打定了主意要给柳苗置办点儿首饰。

    柳苗只是不习惯戴一头金光闪闪的东西,所以童老夫人送的那套首饰她没戴,头上只带了一根银簪子,还式样简单,耳朵上更是只有一对银丁香,看着还没有童家有脸面的嬷嬷、丫鬟们打扮的好。

    “夫人里面请,小店新进了几样首饰,都是府城最流行的花样,小的给您拿来看看?”首饰铺子的伙计一看童老夫人一行人就知道是有身份的,赶紧把客人让到了里间,并没有跟着大堆人在外面一起看。

    “把你们掌柜的叫来,就说童家老夫人来了。”童老夫人身边的嬷嬷从怀里拿出小包,换了伙计送上来的茶叶,这才让小伙计去泡茶。

    伙计一看这架势,哪里还不知道来了大主顾,当下提了茶壶。也不忙着去倒水,先去知会了掌柜的。

    “我常来这家店,东西虽然不是最好,却胜在花样多,丫头,过来坐我身边,今天好好挑几样自己喜欢的,就当为娘给你的见面礼。”童老夫人看柳苗诧异,就笑着解释。

    “娘,上次您给的东西我还没用呢。不用给我买东西。再说我也不喜欢金银首饰,有个戴着就成。”已经收了老夫人那么多东西,柳苗认干亲又不是想占便宜。自然不能要童老夫人的东西。

    “这说的是什么话,哪有闺女不喜欢戴好看首饰的。”童老夫人认为柳苗推辞,自然不让,“你不挑也成,那就娘给你挑。不过挑不好了你可不能换了。”一副非要柳苗接受的样子。

    柳苗忙不迭的推让,“娘,我是真不喜欢戴那些太晃眼的东西。”银子还勉强,不招人,金子金光闪闪的太招人眼了。她在童家还好,这要是回了羊草沟。让上房那些人看到指不定惹出多少麻烦呢。柳苗不怕他们,却不想麻烦。

    “这位夫人不喜欢金银没关系,小店新进了一批玉饰。都是从西域进的货,都是极好的东西。”小伙计提了茶壶进来,听到柳苗的话就接了一句。

    “你瞅瞅,这不是有不是金银的吗。”童老夫人就笑着示意了一下身边人,那嬷嬷赶紧掏出几个大钱赏给那小伙计。

    小伙计忙不迭的道谢。一脸的喜气。

    “哎呀,是童家老夫人到了。小的该死,竟然没出去迎接。”一位中年人满脸挂笑走进来,个头不高,五官也普通,只是一张脸似乎永远挂着笑意,竟是一张笑脸。

    这样的人做掌柜的,嘴巴又甜,生意想不好都难。

    “你这小子,倒是会说话。”童老夫人显然跟这人是极熟的,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去把伙计说的那玉饰拿来,我这闺女不喜欢金子,你可别把好东西藏起来啊。”

    “小的不敢。”那掌柜的赶紧笑称,就看了柳苗一眼,见她衣着普通,比童家有脸面的丫鬟打扮还差些,这心里就犯合计,可脸上始终挂着真诚的笑意。“这位夫人是?”柳苗紧挨着童老夫人坐着,自然不能是什么下人。

    “这就是我刚说的闺女。”童老夫人与有荣焉的道,见柳苗拉她,就又提醒了一句,“不过我这闺女不喜欢张扬,这事儿你知道就成了。”

    “这是自然,自然。”掌柜的不明所以,这都认下闺女了还不让说,难不成是私生女?

    大户人家,就是说道多。

    掌柜的很好地掩饰了心底的疑惑,拉过一个小伙计嘱咐了几句,不一会儿小伙计就抬着两个盒子进来。

    “二位请看,咱们家新进的玉饰都在这了,两位挑自己个喜欢的。”掌柜的打开两个盒子,站在一边看两人的反应。

    盒子里的首饰不多,两个盒子加起来总共也不过二三十件,柳苗仔细一看,都是一些簪子、耳坠子什么的,样式没有太出挑的,但胜在一个干净,看着舒坦。

    童老夫人示意柳苗挑自己喜欢的,拗不过老夫人,柳苗看了看就挑了一个簪子。

    柳苗拿起一个雕琢简单的,只一根头上雕了简单几刀,头上穿了一个圆洞,下面银线坠了两片柳叶的形状。

    掌柜的一看柳苗喜欢,忙不迭的一阵夸,把这簪子说的天上有地下无的,惹的老夫人一顿笑骂,最后出了十两银子买了那簪子。

    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就这么一根成色不好的簪子要十两银子……

130冷清

    柳苗扭不过童老夫人,最后还是选了一根簪子、一对耳坠子,这加在一起就要十五两银子。

    童老夫人见她选的东西多是素气的,就知道她不爱那些花哨的,就干脆自己做主又给柳苗添了一对碧玉的镯子。那镯子成色好,虽然谈不上玻璃种,水头也不差,一算账东西一共是八十两银子。单单那一对玉镯子就要了六十五两银子。

    童老夫人连眼睛都不眨直接付了银钱,看的柳苗暗自吸冷气,直觉得牙疼。

    童老夫人也不看柳苗,干脆把新买的东西给她装扮上。还别说,柳苗本就标致,这么一打扮就更有几分出尘的感觉,就是一般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比不上她这气质。

    “我这闺女就是好看啊。”童老夫人忍不住的夸赞。心里却叹气,就是遇到的晚了。不然咋地也不能嫁到林家那样的人家去。

    这会儿再说什么道谢的话柳苗都觉得矫情,干脆大大方方的收了童老夫人的礼,还故作财迷的道:“早知道认下干娘有这么大的好处,我啊,就该没事儿到您府门前晃晃,这还不要啥有啥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惹得童老夫人哈哈大笑。

    一众人说说笑笑的出了首饰铺子,眼看时候还早,一行人就继续逛。

    县城最有名的胭脂铺子是陈锦记,据说在京城的那是主店,这其他地方的都是分店。

    柳苗进去看了,见惯了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根本就不觉得陈锦记的东西有什么好的。

    饶是这样童老夫人还是做主给她买了几样看着淡雅的胭脂,让柳苗觉得很无力。

    她又不是来打秋风的,老夫人这样让她亚历山大。

    几人走走停停,这一路上东西没少买。赶路就慢了许多。

    眼瞅着前面有家绸缎庄,柳苗偷眼打量,记得老夫人就是说要到县城来看绸缎铺子的。不知道前面那家是不是?

    柳苗抻脖子看了一眼,前面那家生意不错,进进出出的也多是一些看起来身份不差的人。

    再一看童老夫人的脸色,柳苗心咯噔一下。莫非那铺子不是老夫人的?

    柳苗还真猜对了,那铺子不但不是童老夫人的,还是跟他们家竞争的关系。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话自然不假。

    童老夫人的绸缎铺子也在这条街上,只是地段不如这一家。可两家货也没差太多。那生意就是没法跟人家相比。

    下面的掌柜的给回话,如果在这样下去铺子都不如租出去赚租金,人家对手实在是太强了。

    童老夫人这一次进县城。就是为了解决绸缎铺子的问题,如果实在不成,她就决定关门大吉。

    许是年纪大了,折腾了一上午,情绪波动再大点儿。童老夫人觉得有些头晕。

    “娘的铺子还有多远?过去歇歇吧。”柳苗就劝道。

    童老夫人点头,示意嬷嬷扶她过去。不过却对柳苗道:“丫头我不方便进去,你去看看那铺子咋样。东西放心的买,让他们两个付银子就成。”童老夫人指了指那两个小厮对柳苗道。

    这是让她做商业间谍?

    好吧好吧,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个名词。

    为了干娘的事业,自己就去看看吧。

    柳苗留下一个小厮跟着童老夫人和那嬷嬷。自己则带了一个小厮进了绸缎庄。

    苏记绸缎庄是八虎县顶顶有名的绸缎铺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这绸缎铺子地段好,更因为他们卖的东西别致。据说苏记东家的夫人是苏州人。顶好的一手绣活。当年苏东家白手起家的银子还是靠媳妇卖秀活赚来的。

    当然,苏东家的夫人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支撑一个绸缎铺子。可那位夫人有人脉,竟然在苏州找了一批绣娘来,整日里为苏记秀新鲜的绣品。

    辽东府这地界,虽然家家女子都会女工。可真要说能像苏州绣娘那样拿得出手的却没几个。

    一来二去苏记的名声闯出来了,这生意也就越来越好了。

    柳苗进了绸缎庄就看到各个柜台前站的都是大姑娘、小媳妇。走近了一看才发现他们在挑绣品。

    大到时兴的背面、衣裳,小到一块手帕,柜台上真是应有尽有。各色的绣品占了三分之二的柜台,相反真正单一的绸缎只占了零星几个柜台,多数都是在柜台后面的架子上摆放。

    柳苗一看就知道人家苏记走的是绣品带动绸缎料子的生意。

    辽东府这地方懂得上乘刺绣的本就少,哪个女人不爱美呢,不要说别人,就是柳苗看了那些漂亮的手帕也忍不住买了几条。

    明白了苏记绸缎庄赚钱的原理,柳苗没有多留,在那小厮的指引下去了童老夫人的绸缎铺子。

    路上柳苗问了那小厮才知道,童老夫人这绸缎庄是陪嫁,因为不想张扬,一直别人都不知道她和县老爷的关系,这也是生意不见起色的另外一个原因。

    现在像是童老夫人这样明理的人可不多,柳苗就想着能帮老夫人一把就帮一下。

    童老夫人的铺子位置不是很好,旁边铺子还是卖小吃的,一般来往都是泥腿子,这也是影响老夫人生意的一个原因。

    进了铺子,里面只有三三两两几个客人,跟苏记那铺子更是没法比。

    柳苗就仔细看了看柜台上的货物,各色锦缎啥都不比苏记差,唯一差的就是没有那些各色绣品,成衣倒是有几件,款式也算新颖,可是比起苏记琳琅满目的柜台,不得不说,童老夫人这铺子显得寒酸了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