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深日暖[金榜]-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蓉姐儿暗暗吸气,又缓缓吐出来,同楚家这几个更没话说,等吃完了饭往花园子里头疏散,这才看见寥寥几株花树:“我们老太爷不爱红紫,连着这几株,也还是老太太作寿种下的。”
蓉姐儿心里一哂,可不是,若还是白花,哪里是作寿,便似戴孝,这楚家一家子透了古怪,房舍屋宇平平,倒是后头建了高高一座塔,蓉姐儿抬头一看,隐隐瞧见那塔上有白衣人,才要去指,又闪了过去。
楚大奶奶便似不曾看见,拉了她往前去,逛得半个花园子,送了她出去,蓉姐儿觉着古怪,徐礼倒平和,比昨儿那付忍了气没地儿撒的样子要松得多,可等上了轿子,他却捏紧了手,这楚家实是不曾拿他当一回事。
回去问了四平,才知道,那个塔,是沣青县有名的白塔,说完来此地是一块浮州,这古塔便是神针,一针把沣青县定在此地,这才绵延繁饶,原是个古寺,有寺僧有方丈,香火鼎盛,如今却成了楚家的家庙,里头俱是些带发修行的女人。
四平缩了脖子只不敢说,蓉姐儿问得急了,她便道:“我也不曾听说过多少,只知道,那里头关着些不安份的,有未亡人,也有已亡人。”
阖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没人敢捅破,四平缩了身子搓着手:“如今这位楚大奶奶,不是原配,别个都说那是死了,也有人传,她是叫关在塔里,因着过不下去,想要合离,叫楚家说发了疯病关起来的。”
蓉姐儿唬了一跳:“真个?竟有这回事!”连皇帝的亲娘都不作太后敢了嫁,还有哪个人家敢磨搓着儿媳妇不叫合离的,她捂了心口一阵跳。
四平赶紧垂了脑袋:“我不是隐隐听见几句,再认不得真的。”
“娘家人见不着女儿,就不来闹?”蓉姐儿气愤不过,竖起眉毛,四平叫她盯了低下头:“出不得镇子,哪个知道。”
竟是人人皆知,只没人捅破,蓉姐儿还是头一回张了口说不出话来,在屋子里头转了几圈,还是坐下,捶了下坐褥,这事儿自来民不举官不究,那一家许还不知道女儿已经是叫人偷龙转凤,关起来多年了。
这事儿顶了天,只没人来告,楚家便能立得住,儿媳妇病了,还照管着她,说出去也是仁义,蓉姐儿气的无法,脑子里头打转,又不知道要怎么说,便是县太爷也没有过问这事儿的。
清明撒钱还扫出去百千两,打着楚大善人的名头,骨子里头这腌脏便似陈年水垢,蓉姐儿自来心里藏不住话,见了徐礼便叨叨个不住,恨不能连大白摇了几次尾巴都告诉他,这回去生生忍住了不说。
徐礼见她气闷,还当是在楚家不乐,搂了肩头宽慰她:“明儿,我带你住北街去。”
☆、第212章 逛北塘遇楚七爷摆花宴鸿门待客
北街同余下几处皆不相同,船才绕了个弯儿;蓉姐儿便觉眼前一亮,这才是小镇模样,屋瓦相接;柳树成荫;恭桶儿挨着菜篮子,开了后门便是河,赶早市的船撑了槁过去;船上挨个儿摆了竹篮子;用槁高高叉起来;摆到河岸边,自有小娃儿来拎了回家。
有的年岁大些;有的不过三四岁年纪,篮子比身子都大;拿不动只好拖,叫凹凸不平的青石路绊了一跤,张了嘴儿就哭;屋子里头大些的瞧见了,奔出来扶起弟弟,两只小手牵在一起,挎了篮子,大的带小的进去。
还有小娃拿了大瓷碗出来,跑到馄饨摊前买馄饨,那瓷碗上头有个铁吊,看着跟小篮子似的,拎了满满一碗,一步一挪的往家去,有淘气的跟在后头拍了巴掌嚷:“落地啦落地啦!”
热腾腾的米线浇了酸菜肉沫的浇头,就了酸汤一气好吃两碗,摆摊子的一对夫妻,丈夫站在热汤锅前下米线,这样的天气热的浑身是汗,不住拿软巾擦拭,大铁漏勺儿一碗碗的舀将出来,面前排的十几个青花大瓷碗,一锅出来就全盛满了。
妻子端了盆儿舀浇头,酸豆角肉沫的,一勺子倒上去跟塔顶儿似的冒着尖儿,食客还有再加的,叫一声加浇,她就迈了小脚过去,再给舀上一勺子,还给再添上些,食客气着满意,光了面碗,往里头扔十个大钱,叮当一声,两夫妻就道一声谢。
蓉姐儿在船上看见也跟着咽起唾沫来,自离开泺水她再不曾到街边河边吃过这些,家里也有厨娘做,拿鸡脯子虾仁儿切丁儿炸了,拌上香油浇在面上,鲜是鲜的,可总是没那味儿。
她一扯徐礼的袖子,他就低了头笑,这一路到底是食摊儿,不必看也知道她馋了,隔得几只船便有登岸的口,窄窄一条道,只够一人行,蓉姐儿跳下船去,拎了裙角儿跑在前头,徐礼整了衣冠,等踏上石阶,那摊主夫妻已是专捡了一张干净桌子,专给他们坐。
这回出来两个人俱都没带小厮丫头,蓉姐儿讨了滚水,把筷子碗都涮过,等那米线上来,还问:“这一片还有甚好吃?”只这家摊子上人多,那小妇人笑一声:“再往前炸臭豆腐,打糕团都好。”
徐礼见她真个馋了,摸了银钱出来:“烦你各各端一份来。”那小妇人得了银子,招手把儿子叫过来,吩咐了几句,小孩子倒伶俐,除开买了小食来,竟还有两串儿拉花糖葫芦。
徐礼不吃这个,把糖葫芦给了这个孩子,那对夫妻倒不好意思,又给蓉姐儿那碗米线添了浇头。徐礼喝了口汤果然鲜得很,才要问,就听见蓉姐儿道:“这汤是拿小虾子熬出来的,还须
是白虾米,别种俱不成。”
“太太好口舌,一尝就品出来了。”小妇人擦擦手,给桌上摆了碟子酸水:“若嫌不够酸,再加些个酸菜汁儿。”
蓉姐儿真个加起来,往里头倒,用筷子搅均了,两人正吃着,又有个公子哥儿打扮的跳了船下来,嚷一声:“老高,还给我上三样。”
徐礼用了一半,不住同那摊头老板搭话,问他这一年摆摊儿能得多少利,老板憨笑两声,只不答话,再问他也只笑道:“勉强糊个口而已。”
蓉姐儿尝了一串炸臭豆腐,这东西她自来不爱吃,嫌着太臭,这一碟子倒炸得好,皮儿脆芯子嫩得出水,还配了辣酱,吃了一块又拿小签子去插另一块,嚼吃了喝一口蜜雪水笑:“生意这样好,一年也能攒出一张绸机来了。”
摊主夫妻听了这话俱不接口,倒是那个后来的公子哥儿,端了碗坐到徐礼对家,一双筷子舞得飞快,把那汤底儿都吃尽了,又叫再给他下一碗,案上有下好的,摊主却还是从木盒子里头拿新的给他下到汤锅里。
趁着这个功夫,那公子哥儿道:“若是寻常那算的分毫不差,一碗米线利虽薄,架不住碗数多,老高夫妻我知道,自大年初五到小年夜一日都不停,清明节还出摊儿,他来了沣青五年,儿子都要开蒙了,还没攒够束修钱。”
徐礼知道沣青只有楚家族学,却假作不知,奇道:“我观高老板摊头生意这样兴旺,怎会出不起束修?”新皇旧年才改了教谕,下到各府各县,家中有族学或是当地便有学馆的不论,县衙需设一儒学,平民子弟皆可读书,儒教正堂由着各县分派,钱也自县中出。束修自然也是要封的,一串铜钱两条腊肉便足够了,县里还要给做衣裳,发诗书。
这对夫妻听了只有苦笑,那公子哥儿却摇了扇子:“足下是外县人不知本县事,再往上数三任,那位姓赵的县令,把儒学与族学合二为一,楚家的族学,却不是那么容易便能进的。”
那人将徐礼上下一扫,见他穿了青衣,嘴里啧上一声,袖口上还销了金,男儿郎却穿着绛色,衬得唇红齿白,一把撒金川扇儿还挂了一串红玛瑙结的扣子。
他还待再说,下边船里的小厮却催:“少爷,赶紧着些。”眼睛一扫船头摆了两筐新鲜菱角,那公子哥儿端了碗就走,扔下一钱银子来:“米线钱。”说着撩了袍角沿着石阶下去,一只手端得牢,到得船边先喝一大口汤,再往船上跳。
一路撑了船过来,他还挥了筷子同徐礼示意:“后会有期。”
蓉姐儿吸了一口米线,咽下去才问:“你识得他?”两只手捧了大海碗,眼睛黑亮亮的,嘴边沾了酸豆角沫儿,徐礼自袖袋里摸出绢子来给她擦了:“我不识得他,想来是姓楚。”
听了这一句那妇人才敢接口:“那是楚七爷,倒是个和气的人。”
蓉姐儿既得了她这一句,顺着话往上赶:“楚七爷,很有来头?”她今儿出来穿得杏红衫子,嫩生生戴两朵堆纱花,倒瞧不出是官家,只当是小富户出来游玩,来附近山上踏青的邻县人。
“小娘子且着意了,此地倒不紧要,再往东南西去,可不能得罪楚姓人家。”她说的这一句,已是叫丈夫喝了一声,又有客人催着上米线,便端了盆儿去了,两碗米线也吃尽了,徐礼扔下铜板,跟蓉姐儿两个往前去。
说是东西南北四大块,真个用脚走也不知道多少条巷子,多少户人家,北边只跟余处不同,不是布幡便打得各色各样,潘婆婆包子店,陈家杂货,一间间走过去倒有趣味儿的多。
徐礼来看的便是此处与另三块有何不同,熙熙攘攘挤满了人,十个里头有一半是手艺人,剃头的磨刀的扎灯笼的,行过三条街,竟没见着一个读书人。
蓉姐儿一路买了扎花灯,小竹篓,见着各色玩意儿不论家里用不用得着,俱都买一些,捡那贴花儿的时候,那摊主道一句:“你相公待你真好,这是回来省亲的吧。”
蓉姐儿甜笑着应一声,徐礼耳根子红起来,手上点心包就拎了两个,清明才过蒸得青团蒿饼,炸的芝麻糖油撒子,肚里是饱的,嘴巴还饿,只要她看见,徐礼就摸了口袋,带出来一袋子铜钱,俱都花用尽了。
再逛不下去,这才往回走。蓉姐儿出来便穿了软底鞋,却也走的累了,徐礼在袖子底下牵了她,到得船上拉起帘子来给她揉脚。
“你瞧了这许多,可想着什么没有?”见着此地儿日子活色生香,再想一想那座白塔,心头便不是滋味,蓉姐儿再直也知道甚样事情不能说,徐礼是有一付呆脾气的人,可知道了又能如何,娘家人都不出来管,她们上去攀扯站不住理字。
她在徐家无往不利,不过占了理,再作痴作乔,拉一个打一个,这才没吃亏,如今这楚家,关起门来是一样,打开门便是善人,便是北塘人家,也少有听说楚家不好的,对升斗百姓,管得不过是一日三餐四季衣裳,吃得饱穿得暖,管你县令哪个做。
楚家在镇子里头行善事,每年香油都要捐出去二三百斤,更别说舍粥舍面了,到了冬日还开粥厂,熬的八宝粥,本地少有过不下去的,倒也有几个闲汉去饶了吃,还有小娃拿了小吊盅儿去盛回家。
若能自族学中脱颖而出的,楚家来出钱送考,不论考不考得中都有一笔银子当安置费,家里打点好了,不至孤儿寡母,一去大半年没有营生进项。
徐礼原来还皱眉头,如今进得深了,倒念着楚家的好来,只一样,把儒教学堂归在族学中,怎么也能分离出来。
蓉姐儿歪了头靠在他身上:“你预备好了?怎么伸这个手?”徐礼把她额间散发别到耳朵后边去,捏了一把耳垂:“你不必忧心这些,过几日用你的名头送张帖子去,把这些乡绅人家俱都请来,办个宴。”
蓉姐儿还靠着他,看他给自己揉脚,罗袜都褪了,揉着大脚趾,他拿茧子一磨,她就忍不住发颤要笑,坐不安稳伸了胳膊勾住徐礼的脖子:“哪样宴?鸿门宴?”
徐礼抬起眉毛便笑:“要办的热热闹闹的。”他时带了贺山长的信,知道他的志向,贺山长倒不曾说什么,晓得他在此地为官,写了封信给他,说湖州府现下的知府,正是他的学生,却不是栖霞书院出来的,是他原在蜀地坐馆时的学生,到了先拜个山头,往后有事也好照应。
徐礼回去便写信往州府去,先是论一番师兄弟的情谊,又把贺山长的手书寄了给他,还有些土仪也不思表,到最后才问一句,今岁可有人来做儒教育正堂。
楚家就是再根深势厚,也经不得这铁打的营盘,徐礼细细察看过,楚家如今也有子弟在外头作官,也不过是县令,再要往上却是不易,升迁之事非乡绅人家能办到的,州府之中更无楚姓人,他们家横也不过在这方圆百里之内。
他仔细算过,一个儒教正堂,一个副堂,两个教谕,两个训导,六个人便能撑起一方县学来,也不须个个都委派,只要来一个州府中人,他就能把这事儿做起来。
船停在东街,他们原是一大早出来走了一段才叫的船,那船夫一看县衙门口有人来接,说什么都不收银子,还是捧砚硬给了,拎了满手的东西往里去。
蓉姐儿略歇一歇便叫玉带拿了历书出来,浴佛节太近办不好,端阳节又太远误了事,抬眼见院子里栽的花树倒开了一半的花,便叫甘露:“把我带来的花笺拿出来,咱们办个花会。”
若办花会,外头便显得空了些,便又叫人去搬花来,再往树上扎些飘带绸绢充数,又点起投壶藏钩的游戏来,看着楚家那样便晓得家中无甚玩乐,把本地的乡绅俱都点过一回,五个里头倒有三个跟楚家联姻的。
帖子一张张写齐了,又熏上香,盖了蓉姐儿的私印送了出去,便定在五日后,请了楚家几房一道来,又叫前衙的衙役去请歌班叫小戏,因着镇小,楚家又兴这些,并没有长驻的,得到邻县去请,已经请了,索性连女先儿一道请了来。
徐礼在前边写信,吕先生摇了扇子进来,晃了脑袋还打拍子,见他端端坐着啧了一声:“博礼,你这县也太闷气了,竟连个听书的地儿都无有。”
徐礼头也不抬:“哪个说书人有你说的好,你倒不如自家开个书场子。”此地又无人识得他,把那软巾一摘,穿个长袍,再拎个大茶缸子,可不就似个真先生了。
原是嘲他,哪知道他竟击了掌:“这主意好,我就去凭场子去。”
徐礼啼笑皆非,抬头搁了笔:“好,你真开出书场来,我给捧场叫好,日日往你场上撒金珠子。”金陵城里头那些捧角的公子哥儿,听到紧要处,撒出去的可不是铜钱,而是金银锞子,一场书下来,那有名的先生,铜锣里头俱是黄白二物。
吕先儿晃晃脑袋:“说定了,你可不许赖。”
徐礼微微一笑:“我不赖,你这书场我出一半,得的全归你,只要紧的时候拣两日替我说书。”
☆、第213章 鸿门宴借势压人遇故知物是人非
蓉姐儿可算尝着一点县令夫人的滋味儿;原来悦姐儿说的嫁了人便由着她;真个等到出徐家才晓得好处,后院里头她最大;徐礼又不拘着她,若想出门;船就停在后门口,抬步就到了;很是过了几日逍遥日子。
一来无人识得她;二来她也不作官家打扮;只穿了寻常衣裳往外头去逛,别个见有丫头小厮跟着;也不敢欺她;只把她当作来踏青的。
二三日间便把沣青镇逛了个够,只除得南街的胭脂巷儿她不得去;隔了桥往里头望,家家户户都点的红灯笼;窄窄一道小道,门对着门,窗望着窗,当中有两家连着,还建了平台。
早上无客,那些个妓子便穿了薄纱衫儿倚在楼台上,露了腕子,露出上头戴的十多只镯子,不时哄笑一声,娇滴滴的从里头传到河面上。
蓉姐儿打小不曾见过这些人,她在细布帘子后头远远看过去,只看见一条街的房子都漆着红漆,很是辉煌的样子,这些话不能问船夫,只好回去问徐礼,徐礼却道:“沣青虽是小镇,这烟花巷税收却不少。”
棉丝牢牢把在楚家手里,除开这两样赚钱的大头,除下的自家吃不进,也散给别个尝些肉味,此地靠水便以渔为业,菱角芡实莲藕一样也不少,镇子里还养得好羊,羊皮羊肉也是一绝,除开这几样,浙八味也是大营生。
水土好产的药材入药极佳,年年都人专人来收,楚家还不曾打得这个主意,便叫乌家全拿了去,把住了好地种着白术白菊贝母温郁金,旁的也不沾手,单只这几样,做得熟了,倒成了大药材商,隐隐同楚家有平分秋色之意,却不比楚家根深势大。
宴请的单子里头也有乌家,乌家只一个儿子,这上头倒比不得楚家,只一个排在左,一个排在右,左边一溜六位楚夫人,右边却只乌夫人带着儿媳妇。
乌家并不住在镇中,隔着药田起了大屋,送帖子坐船到了地方还得走上一段路,靠了山势见着一大片白花田,再往前望才是乌家。
徐礼把几家人做甚的家里如何都告诉蓉姐儿,她一听便明白了:“乌家的太太是个爽利人,我喜欢。”说着假模假样的笑,徐礼见她作这个怪样子,先笑起来,刮了她的鼻头:“劳动夫人作这场好戏。”
蓉姐儿叉了腰:“我是贤内助,且看我帮着你攘外安内。”
徐礼本坐在泥金小桌后头亲手写帖子,蓉姐儿把写得的拿起来细细晾干墨迹,掐了满把的杏花夹在帖子里头送出去。
他们初进镇子不曾大肆声张,如今却是不得不办这个宴了,也算是夫妻两个在乡绅中头一回露面,留在后头的缁重进了沣青县。
船连着船倒似运嫁妆,原来沣青县里头的百姓少有知道县太爷来了,此时见着了船队才喧闹起来,还只当是哪家嫁女娶妇,等那船一溜撑到县衙前,才晓得是新县令到任了。
一个扯了另一个,手里还抓了猫儿菜,指着那些船:“我还说呢,楚家娶妇也该阖镇儿发喜饼才是,这么瞧起来,这新县令比起楚家也不差什么了,我记着旧年楚家行四的出嫁,且没这样风光。”
另一个嘴里啧一声,系了围裙把草筐子从河水里拎出来,抖两下水才道:“上一个进来,才两口破箱子,这些个俱都不曾瞧见过,那些描金的定是县夫人的。”
一路行到县门口,也不往后门去,大大方方自正门抬进来,虽没有蓉姐儿出嫁时那六十二抬嫁妆这么多,十来个船夫却也抬了好些时候才抬完。
大船载来的,到得镇口大船进不来,才又急召了小般去,一只船上只摆得两口箱子便吃不住水,这么来回,那眼明的点了足了三十多口箱子。
“乖乖,只听说新县令是金陵城里来的,这里头可不定许多好东西。”还有那帮佣的,帮着抬箱,回来绘声绘色,甚个吹萧引凤的大抬箱,甚个倭金洋彩大画屏,还有能照一样的穿衣镜,连着上头那镜罩子都是绣的花中十友。
吕先儿盘了书肆,那坐客论起来,他听见了便笑:“这值得甚,新县令姓徐,你们却不知道。”他同徐礼再无人知道是同窗,只当他是哪儿来的说书先生,租的也不是楼子,而是条船,上般架起大伞,跟宝盖儿也似,就在三桥汇集处说书。
那船儿是他买来,到得正午众人都歇息时,便有船夫摇到此处,说上一场便散,他说的俱是金陵城里才刚兴起来的话本子,此地连个歌班小戏都无,哪里听过他说的这些个,甚个《水浒》都是常见回目,还说些江洋大盗儿女情仇,更有说一段冤案的。
兴子起了说一回,兴子懒了便说一段,不出三日,他这里一开锣,三桥桥上都挤满了人,河边还有摆了凳子出来听的,更有茶店里头的知客拎了大茶缸子出来卖茶,倒又是一样营生。
听见他这么一开腔,别个都问起来,吕先儿先摇了扇子不开口,翘起腿来吃茶,得听见铜锣儿几声响这才开口:“布政使知不知道?太守知不知?那可是二三品的大员,徐家上辈儿最不济的也是五品,州府里头当大老爷的!”
此地百姓见过最大的官儿便是县令,七品,听见是州府里头做大老爷的还不甚明白,吕先儿又笑,扇子一阖遥点一点:“过年节,楚家老爷可给发福字贴?”
这回岸上的明白了,都摇头哄笑:“咱们哪有那个福气,也只得苏黄江三家有。”那三家说是姻亲倒更似下属,楚家一开口,俱都跟着风向调头,一个摇头前边走,身后三个倒有一比,打扇撑伞铺毯儿。
“嘿,徐家得的那可是皇帝爷的福字。”拿这个作比,比说甚个仪仗权柄更明白些,岸边一片嗡响,还听见人嗡了声儿问一声:“那徐家跟皇帝也是姻亲?”
问的人是吕先儿的奶兄弟,别个听见了也不找是谁问的,俱都抬了眼睛看他,吕先儿笑一笑,故作高深:“那倒不是,这皇帝爷赐的福字,那是勋爵人家才得的,甚个是勋爵,皇帝爷的弟弟叔侄。”
那便是皇帝家亲戚也似了,楚家霸了族学,里头读书的再没有外姓子弟,人口繁多,连着旁枝虽姓楚也不定能挤得进去,围着岸边俱是没读过书不识得字的,听了这些只觉有道理的很。
有那几个箱子开阵,又有吕先儿掠阵,扯了虎皮作大旗,口口相传,上午才说的,下午阖镇皆知,又说些个少年英才,又说甚个家大业大,一县倒似炸开了锅,只知道楚家富贵,新来的县令也不知道富贵多少。
徐礼这头回声势便打得响了,便同蓉姐儿进楚家那番做作,见了新县令家中财势雄厚,便又有搭台看戏的味道,谁人不知道,每三年换一任县令总要跟楚家扯一回皮,不光是要钱还是要权,两边总有几个来回。
往前数上二任,便有县令不给楚家好颜色看,两边打对擂,一同开了端阳宴,这下可好,这两个无事,接了帖子的人倒愁起来,胆儿小的两边都备了礼,称病不去,胆儿大些的去了楚家,却没人敢去支撑那个县令。
理儿也明白的很,你三年一任便抬脚要走,他们这些个还得长长久久的在沣青过日子呢,把那县令气的在家直捶桌,楚家还在外头放起烟火炮来,正对着县衙。
甚个万架千株的紫葡萄,甚个火树银花的碧天星,绽满了整片天,只差到县衙门口放了,这么对着干,楚家耗得起,那一个且耗不起,三年到任便个中等考评又往别处去了。
到得赏花宴那一日,蓉姐儿打扮得了在院中摆开长桌,连着常用的厨子都带了来,专做点心,蓉姐儿记着牢牢的,王老爷做县丞那时候,来的县太爷里带着个会做细点的师傅,做的酥油泡螺,当成是金贵东西送人,靠着一门点心手艺倒把乡绅的门打开了。
此地看得一圈,也无非是些寻常点心,她早就定好了食单子,叫点心师傅做金乳酥做了十八盒,给每家送去,一盒只得四只,说是宫中细点,赐下去尝个鲜。
到得正日,院子里头大变模样,拿大座屏隔出花园子来,栽得花木果树,开得满院锦绣,院子虽不大,处处都是精心布置,蓉姐儿是主位,两边一溜排开,一案上坐两人,都派一个丫头侍候。
插了香火供了鲜果,便是酒也有七八种名目,因是花宴,酒也是花酒,细浇的茉莉花骨朵酒,打苞野菊花儿酒,再有秋露白丹枫醉,拿玻璃盅儿盛了,红绿紫白,酒香扑鼻子。
案上摆了细攒盒子,五格海棠纹样的,摆了四样小菜一样蜜饯,金绿相间的水芹芫荽拌菜、金白辉映的木樨银鱼、酱成胭脂色的鹅肉脯子,还有朱红色的红油鲥鱼,俱都切成细丝儿,中间摆了粉片雪花洋糖。
蓉姐儿并不迎客,只由着丫头引进来入座,人到齐了再从后堂出来,扶了金枝冠儿坐下来,衣裳簇簇响动,才一抬头,就听见有人轻唤:“再不想竟在此地遇着。”
蓉姐儿顺着声儿望过去,甘露在她耳边:“这一位是乌家少奶奶。”乌家只一位少奶奶,穿金带翠,蓉姐儿辨了许久才认出她来,竟是平五!
她再不曾见过平五穿这样衣裳,悦姐儿嘴巴毒,那时候还哧她,说她不知道成婚那日肯不肯穿着人气的红,如今见着,她不仅穿了红,腕子上还套了五对金镯子。
蓉姐儿冲她点点头:“倒是缘份,如今却该称一句乌家夫人了?”这两个离了江州再不曾见过,一字不通音信全无,如今宴饮上见了,原来那些个恩怨一时俱都提不起来。
蓉姐儿笑,平五也笑,楚大夫人却侧了头,插一句:“竟不知道原是旧识。”
蓉姐儿晓得她要刺探,心里头念头一转,也明白平五的用意,她原来那个性子,怎么会甫一露面就嚷出来,怕是狠不得别人个都知道她同县令夫人是同窗。
“我们原一同读过女学的,那时候咱们俩个最要好,家搬了金陵,便再不知道姐姐的音讯了。”蓉姐儿这边一叹,那边平五竟红了眼眶:“可不是,天设的缘法,竟在此地又遇着了。”
两边说这些个话,楚大夫人也只微一错愕又压了下去,顺口附合两句,乌家夫人见儿媳妇竟同县令夫人是手帕交,喜不自胜,侧头对儿媳妇笑一笑:“既是旧识,等会子我老骨头撑不住,你陪着县夫人多吃两怀便是。”
平家当时闹出那样事来,带累了平五,她嫁不得本地,只好往外嫁,所幸湖州靠着江州不远,乌家又确是有财,丈夫如今却是秀才,再往上还要考举人。
她原来那个性子很是吃了些亏,却没哭啼啼把自个儿断送了,竟也磨搓成如今这八面玲珑的模样,她知道的多,一肚子的掌故学问,如今放低了身段,开着玩笑说出来,一时扯这个一时扯那个,拍马奉承,没一句不精,得到蓉姐儿这里,因是旧识,更爱谈些少时趣事。
把蓉姐儿小时候爱吃花糕也说了,两个说的亲爱,楚大夫人眉头却直跳,正在花厅里头吃酒投壶,前边却热闹起来,蓉姐儿知道是等的人来了,差了小丫头去问:“别叫爷吃醉了,叫觇笔捧砚两个警着些。”
小丫头子得过吩咐,不一时跑进来:“回太太的话,爷并不曾多杯,是州府里头派了个什么先生来,前头正叙话呢。”
再问她是什么先生,县里来的要不要排房子,她便一字不知,还是甘露上前点了她:“还是我去,她哪里成事。”不一时拎了裙儿回来了:“太太,爷叫安排屋子,前头来的先生是州府里派来的儒教正堂,还带了一个教谕。”
一院子不看蓉姐儿,俱看到楚大夫人脸上,蓉姐儿皱眉头:“哪里还有屋子,说不得只好同师爷挤一挤,真是,州里竟没来个信儿。”
她一皱眉头,别个不搭腔,平五见着颜色也斟酌词句,还是楚大夫人先开了口:“州里作事便是这么,拍着脑门想一出是一出的,倒叫下头人为难。”
蓉姐儿听见她说这个,也笑:“安排屋子不过小事,并不为难,那处院儿里倒还有空屋子,理出来住下便是。”
余下几位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平五笑一声,接了口:“拿这些小事来啰唣,咱们还行不行花令?”有她这一句,俱都松下来,蓉姐儿也只作无事,楚大夫人却没了玩兴,见回回都是蓉姐儿得头筹,便撒了手上的花签子,往后头去更衣。
蓉姐儿只作不知,脸上还笑,苏黄江三家,江家是墙头草,一面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