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深日暖[金榜]-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妻两个来时便想好了,能刮些就刮上些,此时一看这富贵景象再迈不了腿儿,那帐房里头别是拿银子铺的地罢。

    昊哥儿一见着桌上的热菜先按捺不住,欢叫一声跳上椅子,抬手就抓了半边鸡,送到嘴边啃起来,秀娘见怪不怪,抱了蓉姐儿坐在边上喝茶:“二姐来得晚了,这菜都是现做,还有去外头买来的,若赶早些,倒能跟我们一处用。”

    槿娘哪里还顾着答她,两只烧鸡的腿一只给了儿子,一只给了丈夫,她自家撕了只翅膀,嘴里嚼了肉话也说的客气些:“咱们一早趁了船来,河上封冻这才晚些。”

    昊哥儿早就饿得很了,咬下一块大肉嚼吃,这烧鸡再嫩,这一块厚肉下去哪里能咽进,越嚼越木,肉在喉咙口就是咽不下,干呕两声差点吐出来。

    丫头赶紧上了盏蜜水,昊哥儿一口喝尽了又咬起来,他一早上从出门就吃了一块菜饼儿,连肉渣都没有,肚里饿得心都慌,刚才吃了满肚儿的点心,俱是甜口的,此时再吃这些咸的,舌头上鲜得很,一口接一口啃个不住。

    秀娘听见这样说,晓得夜里必是不肯走的,看了杏叶一眼示意她到后头去收拾厢房,杏叶晓得宅中事物秀娘是交给玉娘打理的,到后头问一声:“总不好叫他们住在主院里罢。”

    只有住在蓉姐儿院里了,外头厅堂帐房俱住不得人,下人房还挤得满当当的,便只有蓉姐儿院子还空着,既是玉娘理着里头的事,杏叶便先来问问她。

    玉娘在沈家住了这些时日,潘婆子又是个唠叨的,听她跟丽娘两个说王家那些亲戚便知道这是些甚样的人,眉毛一皱,既上了门来自然不能赶客,想一回道:“安排要厢房里头罢。”

    回去就吩咐银叶绿芽两个看守好了蓉姐儿的屋子,白日也只把门儿关起来:“若是二姑奶奶有个甚话说,你们只装聋作哑,我另派个丫头给他们端茶打水,这屋里离不得人。”

    银叶绿芽应下了,又去安排铺盖,到汪家三人吃得肚儿圆,秀娘便引了他们往小院里去,槿娘一听说是蓉姐儿的屋子,啧了两声:“多大的女娃儿便住这样一间院儿,是个哥儿还差不离。”

    秀娘只作不闻,蓉姐儿却斜了眼睛虎住脸看她,叫秀娘瞪上一眼,不许她在人前失礼,蓉姐儿垂了脸噘了嘴儿,玉娘捏捏她的小手,一路往前去,送进厢房,叫丫头打了水来给他们抹脸。

    槿娘头一回受着丫头侍候,舒舒服服坐了,接了热毛巾烫一烫手,又抹一回脸,待秀娘带了蓉姐儿回去,长出一口气儿:“这才是好日子呢。”

    “待我当了举人老爷,这些个要多少有多少。”他也适适意意叹一口气出来,脱了鞋子解了方巾,把腿往桌上一搁:“待到饭桌上我且问一问,叫你弟弟资我些进学的费用。”

    槿娘难得在丈夫面前有这样的脸,哼笑一声:“早说了同我来不吃亏,且住个十日八日的,总之这一个院儿关了门只有咱们三个,待我去正屋里瞧瞧,给置了些甚个好东西。”

    秀娘回屋也不理库了,只吩咐把库房门锁好了,这汪文清说是读书人,也不知怎的生这一付脾气,摆架子的时候说傲骨,这等贴着脸上门的事儿倒做得出来。

    玉娘回了事儿沉吟一番:“若不然,我住到姐儿屋子里去打个地铺,倘若摸门进去,我怕两个丫头镇不住呢。”

    玉娘名头上是沈家的亲戚,还姓着一个沈家,汪文清若是那等要脸的,住上一二日见着院中还有寡妇就该带人回去,秀娘听见抚掌道:“这倒好,叫银叶绿芽两个莫要离了你身边。”

    当天夜里吃饭秀娘便拉了玉娘落坐,槿娘觉出不对来,回了屋便把派过来的小丫头一通问:“那个屋子不是蓉姐儿的,怎的叫她住在里头。”

    小丫头来时便得过吩咐:“那是咱们太太的娘家亲戚,做了姐儿的养娘呢。”既是亲戚便是相帮也只能算是雇佣,签不得契儿,有了亲戚的名份,便不是槿娘好说嘴的,她只好又问一声:“怎的瞧着像是在守孝的。”

    小丫头摇了头推说不知,槿娘只好回去啐上一口:“晓得咱们要常住,便把个寡妇安排在院子里,好黑的心。”

    王大郎那事儿并不曾闹将出来,桂娘常上沈家门去倒知道有玉娘这么个人,槿娘哪里知道,只以为是秀娘富贵了就摆这样的花枪,丈夫又去跟弟弟吃酒了,到得夜里回来,汪文清冲她伸了一个指头:“小舅子倒是个爽快的,一气儿便给了十两。”

    槿娘不听还好,一听气得拍桌:“他这份家私,竟就给你十两!”十两在泺水好过得一整年了,槿娘却还不足,气得在屋里转圈儿,抬头看看屋子家具,咬咬唇儿:“四郎这般家业,哪个瞧了不动火的,咱们且多住些日子,叫他跟昊哥儿亲近亲近。”

    汪文清一听险些失手把茶盅盖儿跌到地下,他晓得槿娘的意思,却破口大骂:“丧门的东西,我汪家几代单传只有昊哥儿这一个儿子,你那想头赶紧掐了,到祖宗面前我却不能做这个罪人。”

    槿娘一门心思为着夫家,吃了一这句叉腰回嘴:“姐妹里头便只有我生养了儿子,大姐天高皇帝远,咱们若不赶个先,若叫她知道了回来相争怎办。姓个王又怎的,那些个过了继捧完盆摔了碗的,还不是又改回姓来。”

    她摸摸自家肚皮:“甚叫只一个儿子,咱们难道生不出来?”

    汪文清听见她前头那一大篇还欲再骂,过后听见还能再生一个出来,倒不言语了,儿子总能再有,可这过继的事儿却是过了村儿没这店了,两下里手掌一碰:“你且去弟妹那儿探探口风,待明儿我去四郎那儿也一道吹吹风,这事儿男人作了主,妇人家再没甚好说道的。”

    两个关了门做起春秋梦来,全叫小丫头听了去,夜里急急报给玉娘知道,玉娘哪里遇上过这事儿,所幸院门儿并没关,叫个小丫头正院一瞧,早就吹落了灯睡下了,她急得夜里翻来翻去睡不好。

    男人家薄性寡义,还不如妇人铁齿,若真叫吹动了,往后秀娘同蓉姐儿的日子要怎生过,银叶绿芽两个陪在边上,一个从褥子上爬起来啐一口:“真是脸大,再没见过这样的人家。”

    玉娘叹一口气,女儿苦,男人却偏能行走天下,她南来北往的客商见得多了,晓得他们重利之外还重子,把眉头一皱,想着院里有赎身出去的姐儿还能怀得上孩子,盖上被儿只等天亮便去告诉秀娘,也好叫她心中有底,等槿娘提起来别懵了才好。


第70章 知歹意秀娘思子及时雨潘氏上门

    槿娘夫妻两个打得好算盘;这一夜高床软枕睡得香甜;第二日起来天已大早;调来侍候的丫头端了水进来:“姑太太姑老爷,咱们太太已是用过饭了,单叫厨房备下;是在屋中用还是去花厅用。”

    另一个捧了镜匣蹲一个万福:“这是我们太太给姑太太梳妆用的。”这句一说槿娘的眼儿都离不开那匣子;急急坐在绣墩前,手一掀把那镜匣子打开来。

    汪文清哪里见过这阵仗,他是梦里都想着出人头地;有朝一日也能呼奴使婢的;嘴咧一咧:“摆上来;就在房中吃。”心里寻思着这份家业往后全是自家儿子的,不免抖了起来;摆上大爷的架子。

    槿娘开了镜匣梳头抿发,看见里头备下钗环捏起一支埋怨起来:“弟妹也太小气了些,这样富了,便是打得几支金的来又怎的。”说着手里掂一掂,嘴角一扯:“还是个镀银子的,呸!”

    嘴里“呸”了,手上却不停,拿篦子细细篦过头发,挽个发髻,从三支里头挑出一支银子重些的插戴在头上,又往脸上抹香膏胭脂,转身问:“我弟妹就不曾备得衣裳来?”

    那两个丫头见着槿娘这付模样瞪大了眼儿,听见她问赶紧笑一笑:“太太并没吩咐,想是前儿刚来家,还不及开箱子。”

    槿娘插戴一新就又嫌身上的衣裳旧了,她把着镜儿照一照,打定主意要问秀娘讨两身衣裳,便跟她身上穿得也似。

    圆桌摆了半台面的粥菜,还有贴的纸蛋饼子,细肉馅儿的小饺,三个人先是狼吞虎咽了一番,汪文清恨不得把那碗底儿都舔干净了,放下筷子问:“你家老爷太太也用的这些?”吃完了才悔起来,想着平日他们吃的定然更好,自家以为是珍馐,说不得就是下角料。

    “太太吃的粥,老爷吃的烫面条,姐儿吃的赤豆小圆子,这肉饺儿是单给姑老爷姑太太蒸的。”那丫头得过吩咐,若不机灵着些,玉娘也不会挑她过来侍候,该实便实,该瞒便瞒,此番说的倒是真话,听在汪文清耳里却不是这一回事。

    “都说富贵人家玉盘金莼,使个碟子碗都是银的呢。”这是摆明了不信,丫头也没甚话好说,只好叉了手干笑,待收掉了碗碟儿,槿娘领了儿子往秀娘那儿去,一路上还教他:“呆会子见了舅姆嘴蜜着些,再犟头倔脑的,中午不把肉你吃。”

    昊哥儿踢了腿儿,看见院子里水池子,从土里挖出雨花石来往里扔:“我吃这个鱼!”薄冰一下破开,里头哪里还有鱼,进了九结起冰来,银叶绿芽两个就拿网子把鱼捞出来养到屋子里去了。

    昊哥儿摘了干枝条抽打水坑,溅得两个丫头身上一层湿,槿娘一把拉住了他:“晚些再来玩,先去见你舅姆。”

    这么拉拉扯扯的才往正院去了,蓉姐儿正跟秀娘两个歪在罗汉床上,玉娘拿了木牌子刻的百花历翻花牌子玩,上头刻了诗句,点一朵花就念上一句教她念句子,蓉姐儿抱了木牌子摇头晃脑。

    这百花历她早早就念得熟了,玉娘又不曾读过四书五经,想教她念几个字又恐自家学来的太下贱,只这百花历,便是走街串巷的也都能说上两句,这才教了她,两个人在屋中联句,玉娘做针线,蓉姐儿说上一句她就接上一句。

    将将念到八月,细嫩的声便如刚出谷的黄莺儿啼,秀娘一面听了,一面拿了针线串珠儿钉在绣花腰带上,“八月槐花黄,桂香飘,海棠始娇,白萍开金钱落,丁香紫。”

    秀娘赞她一句:“妞妞说的真好,”说着从果碟子里捏一颗松仁糖递到她嘴边,蓉姐儿张口接了,喜团团的笑,把八月的放回去,又拿了一张九月的出为。

    昊哥儿高声呼喝着奔进来,大喊一声:“舅姆!我要吃鱼!”槿娘的脸皮都涨起来了,跟在后头想发作他,秀娘笑一笑:“叫厨房备下鱼。”

    槿娘脸上堆满了笑:“到底是当了富家太太了,这气派都不一样,真是前世修得好福气呢。”她一句话才说完,玉娘就抱了蓉姐儿往里间去,还告罪道:“姐儿喝了几杯甜水了,去里头更衣。”

    秀娘一早上起来,刚在梳头就听见玉娘来报,气得手脚都立不住,又不好让丈夫知道,几句话哄了

    王四郎到船上去盘货,自家在屋里翻肠思肚,再是好气性的人叫人这样欺到门上来也没了好声气,她只不好露在脸上,接了口道:“想是三姐那儿帮四郎烧香作下的功德,我正要去庙里拜一拜,也好还个愿。”

    槿娘听见扯出了桂娘,还有要谢她的意思,脸上顿时不好看:“咱们姐妹几个哪个不为四郎挂心的,一家子亲骨肉,说这话就外道了。”

    秀娘肚里生气又不好把话说得难听,只道:“是呢,便是蓉姐儿出痘症,也还赖了姐姐们多费心。”她这句一出口,槿娘便吃碰了软钉子,她原是想往上把关系亲上作亲的,谁知道秀娘句句截了她的话头,这句更是挑明了,明里夸着暗里却是骂她。

    槿娘厚了脸皮只作不知,只跟秀娘两个扯东扯西,有心想要夸两句她头上的珠花钿子身上的绸缎衣裳,可秀娘俭朴惯了,在家便是日常打扮,穿得还是寻常旧衣,去年岁了带了上船的,头上也只挽了一只钗,把头发全拢在后头。

    “这个倒看好,是外头的时新样子吧,我瞧泺水便没有。”槿娘指了头上的簪子夸了一句,秀娘笑笑:“二姐却没瞧出?我去岁过年便戴着了。”

    槿娘说一句,秀娘回一句,若是过去便是说她十句二十句,她也没一声顶回去的,槿娘拿捏她习惯了,这回一碰身上处处都是软刺儿,扎了她的肉,她还不能叫疼。

    秀娘一向脾气和顺,忍让惯了,这些难缠的姑子们,没一个红过脸,这回若不是真叫槿娘两口子的心思气着了,也不会当着丫头便给她难堪。

    槿娘自觉受了慢怠,把气一敛:“弟妹想是还有事儿要理,我便不留了,带了昊哥儿逛逛院子。”说着招手叫了昊哥儿,一路往外头去,气哼哼的样子,一路走一路说,嘴里碎碎的念了不知几句。

    玉娘这才敢抱了蓉姐儿过来,秀娘长出一口气,玉娘张了嘴犹豫几回,指了杏叶出门去,这才坐在床沿给秀娘揉肩,嘴里嚅嚅说道:“论理,我不该说这话,可太太是我的恩人,不说便是丧了良心。”她端了梨水给秀娘用上一口:“女人家,没个儿子,实难立世。”

    这个道理秀娘怎会不懂,她是亏了气血,好好养活着便是,这些个却只当她生不出来,沾着棍儿往上钻,只想占了便宜去。

    她长叹一口气拍拍玉娘的手:“我哪里不知,不过恨这些个!”说着拿指头点一点门边:“往日吃糠咽菜,个个恨不能绕了门走,如今才好起来,便谋算起家业来了。”

    蓉姐儿眨巴着一双眼睛,咬了唇儿看着秀娘,秀娘把她搂过来摸摸她的头顶,她心里也没底气,也不知是不是本地的水风,生女儿的倒比生儿子的要多些,泺水镇上的女子们因着能织绸卖丝,在家中俱都说得上话,男子声气儿也不高。

    那只有女儿的人家,等女儿大了,便让女儿顶了门户,织蚕纺丝,一家子还能过得适意。可王四郎却是乡下长大的,又读过几年书,他亲娘生了三个才生到儿子,本不欲再生养了,族中的大伯却说甚个抬猪且要两个儿,只一个顶不起门来。这才又生了两个女儿,把身子亏了去。

    但凡桌上有肉,第一个下筷子的是王四郎,锅里焖得一个山芋也是给王四郎,说他不想要儿子,秀娘自家都骗不了自家。想到此处她又伸了手摸摸肚皮,若是这胎保得住,说不准就是个哥儿,若能生养下来,哪里还有这些污七八糟的事。

    王四郎怎会不急,才安顿下来,便叫算盘买了二十只鸡,在厨房外头的院子里圈起竹篱来,吩咐厨娘天天杀一只炖了汤给秀娘补气血,里头还加了人参须。

    她才要叹厨房便把鸡汤送了来,秀娘喝了满满一盅儿,捞了里头的鸡给蓉姐儿吃,蓉姐儿摇了头,伸手要玉娘抱,秀娘也是乏了,靠在枕上:“你带她出去玩会子,小人家心野,哪有定性。”

    玉娘一路抱她出去,蓉姐儿趴在她肩膀上,悄声问:“是不是,娘要生小弟弟。”黑葡萄似的眼仁儿一瞬不瞬的盯了玉娘的脸。

    玉娘拍拍她的背:“有小弟弟多好玩,妞妞不高兴?”说着还捏捏她的脸颊。

    蓉姐儿先点点头,又把头摇一摇,似模似样的叹一口气:“不知呢。”眉毛皱一皱,嘟了嘴儿说:“阿婆说,有小弟弟是好事。”

    这些人情世故沈家怎会不知,日日在家盼着秀娘来信说怀上了,潘氏有些话连跟女儿丽娘都不敢说,只捂在被子里跟沈老爹说了,若是秀娘不生下个儿子来,且不知道这份家业是归了谁的,他如今刚发迹起来还念了旧情,再往后说不定就要收小。

    瞒了儿媳妇女儿日日跟些老姐妹们走动,打听生子的药方儿,嘴上说着是给儿媳妇吃的,全都留下来预备着给女儿,又想着总归是好东西,抓了好几幅药给孙兰娘煎出来,日日看着她喝。

    孙兰娘这补药儿一吃胃口大开,夜里一碗饭还不够吃,还要吃蒸米糕酒酿饼,潘氏咂了一回舌头,她便只好在厨下偷吃,还暗暗同沈大郎埋怨:“娘煎这药,我怎的越喝越饿了,待明儿你家来先买两个肉包子。”

    她在织绸时是甚样东西都不吃的,就怕油腻污了蚕丝,家来早就前胸贴了后背,肚皮咕噜噜的响,这么偷吃了十多日,夜里潘氏起夜听见响动,往灶下一看,还以为是孙兰娘有了身子,赶紧给她烫了碗鸡汤面,里头扣了两个鸡蛋,鸡肉捞出来切成丝儿,看着孙兰娘把一瓮都吃尽了,喜得合不拢嘴儿。

    待第二日请了大夫来,才晓得那药是治积食的,白欢喜一场。潘氏吃了这一个亏,还不醒悟,再去寻那包生儿子的秘方,叫沈老爹啐了一口:“死婆子又歪缠,不如多包些水粉团子给秀娘送了去,她吃得好,自然就有了。”

    潘氏别过头只当没听见,水粉团子是备下了,忽的又起意再去一趟江州,一是上门送团子,二是趁着年前香火盛,去请一尊送子观音给秀娘。

    还能去看看新院子,打定了主意便叫齐了一家子,只沈大郎要赶工调不出空来,兰娘也想把帐理一理送上去,琢磨着能不能再添上几张绸机,这也算是秀娘的私房。

    一行几人去了,才下船就叫盘算瞧见了,他跟了王四郎盘货,到中午了肚中饥饿,还去那回的茶店叫了三个食盒的肉包菜包,拎了送到船上,抬眼一看竟是太太娘家人来了。

    王四郎赶紧把老丈人请去家里,他晓得王大郎被赶是沈老爹的功劳,佣了轿子把两个老的并孙兰娘跟妍姐儿都接到家里去。

    秀娘正发愁要怎么把槿娘一家子赶跑,不意娘家人竟来了,比喝那一大碗的鸡汤还要受用,赶紧坐起来往外头迎,连蓉姐儿都乐,看见妍姐两个抱作一团,她还问呢:“宁姐儿来了没?”


第71章 揪尾巴大白伤人刺童生潘氏护女

    沈家人来了;槿娘跟汪文清肚里这点歪水更没处出脱了;总是亲家;若是当着人的面咒人家女儿养不出儿子来,沈家必得闹到王老爷跟前去。

    王老爷到底待不待见汪文清,槿娘自家知道;这个女婿,亲爹是万分瞧不上眼的;她一个出嫁的女儿帮着夫家谋娘家的家财,若亲娘活着,必得大耳刮子抽她。

    再者说了;汪王虽只差着三点水,却是两宗不同姓的人家,若真到了过继那一步;族中嫡嫡亲的大伯家那许多的堂兄弟,俱都娶了媳妇生了儿子的,哪里还轮得着她。

    槿娘想的是把弟弟哄住了,自家看中他们昊哥儿,叫他去跟族里顶着来,到时便是族中再不肯,也只得过继了。

    如今只得把话先咽回去,又疑心是秀娘不肯留她们,这才把沈家人叫上门来,她心里不乐,带了昊哥儿跟沈老爹潘氏问了安行了礼,便退回自家屋子里去。

    过不得多时,小丫头便来了,低眉低眼的两句话,说得汪文清差点儿跳起来,既是沈家老两口来了,自然是住在蓉姐儿的正屋里,孙兰娘跟妍姐儿便只住在三间正房的西梢间。小丫头来,是请汪文清住到外院去的。

    总归是有女眷在,怎好混住一处,便是王四郎听了也觉有理,还叹一口气:“买这院子时觉得够大了,怎么的如今还是显得浅窄起来了。”

    秀娘嘴上应一声:“原想着我们几个住这院儿怎么都是够的,倒没想着亲戚们。”把这夫妻两个隔开来,看她们还弄不弄得鬼:“左不过就这几日,过了年三十总要去给爹拜年的。”她倒要看看这一家子是不是真能舍了脸在王家过年。

    这回回来不仅仅是买茶园子,王四郎还打算重修亲娘的坟茔,他原倒是想要迁坟的,当时家里贫困置不起好棺木,草草一具薄棺材还是伯父家里资助的,手里有了钱想到这些陈年旧事,越发心里不得过。

    埋人时也没寻甚个好风水,只在原来家中薄地里头起了个坑,埋了下去,好叫左右亲邻看着,待他们走了,也好有人照管。

    可俗话说的好,“穷不改门,富不迁坟。”你眼里是穷山恶水,到风水先生眼里却是好地头,人哪里会没个缘故就发达起来,往那根上想,许就是这坟埋对了位置。

    既不能迁,也要把地方整得像样儿些,定下主意便早早给族中的大伯去了信,封了五十两银子,叫他疏通,那地原是耕地,挖一块当坟便罢,一整亩都要造起孝屋来,那便是占了耕地,必得叫官府中人写一张签出来。总不能叫老娘在坟头里还睡得不安宁。

    既然是要造孝屋,木石砖瓦水泥沙子都不能少,王四郎想着泺水难寻好杉木,一路办货时就买了来,总有百多根,俱都摆在船上运了来,王四郎有这一件事搁在心上,急着家去,听见秀娘说十日八日的话便道:“叫算盘收拾了老屋,带几个下人去便罢了,把娘的坟修起来要紧。”

    秀娘正等了这话,可她娘家人刚来,这便要去倒有些赶人的意思,应了声:“各色孝衣总要备起来,哪有大年下裁白布的,再急也要缓到年后去,只先把沙石买了从船上拖过去,都预备好了,再一同起事,还要寻访个好些的阴阳先生,和尚道士的,难道还紧着年前开工。”

    这倒是实话,王四郎拨了算盘珠子算一算,这一场倒要花费七八百两,银子便算了,要紧的是还差着一付好棺木,他算完帐便道:“访得玉皇观里的道士是有道行的,这些人惯走白事办道场,我差算盘去问一问,哪里有存的好棺木,便是百来两也要求了来。”

    秀娘晓得王四郎亲娘下葬简薄,他如今高屋广厦的住着,心里那些个旧事又翻腾出来:“那是自然,我看还得寻个画工好的匠人,给婆婆画个影来,咱们也好在家里祭她,也叫蓉姐儿瞧一瞧,亲奶奶是个甚样子。”说着又温声软语一句:“便是我,也不曾见过婆婆的,等画好,往她灵前奉杯茶。”

    一席话说得王四郎如雪天喝了热汤,暑日用了冰碗,通身千万个汗毛都熨贴了,搂了秀娘的肩:“我去安排,你在丈人面前告个罪,只说事儿办得急,不能留他多住,等咱们回来,接了两老过来小歇便是。”

    王四郎自来觉着沈老爹潘氏两个瞧他不起,这回秀娘想得周到,这才投桃报李,拿了袖里的钥匙:“你开了箱子,多拿些银饼出来,打些银锞子,再打一付好头面,给女儿也置一套,要见乡亲,不好落了面子。”

    秀娘刚应一声,就又听见他说:“给梅姐儿也办上,几个姐姐那儿,你瞧了办吧。”说着转身戴了帽儿出门去了。

    秀娘深吸一口气儿,听这意思是怎么着也要给这几个姑子办上一份了,心里再不乐意也知道是给王四郎作脸,只怕得了脸的那些越发要踩到头上了。

    蓉姐儿正带了潘氏几个看她自家的屋,点了花瓶告诉妍姐儿:“这不是真的,仿生的,能摘下来戴到头上,我送给舅姆一朵大的。”

    孙兰娘听见了便笑,倒没白待她好,潘氏正扯了玉娘的手问她:“那屋那对儿来了多久?”玉娘照实说了,潘氏听见斜斜嘴儿:“趁得热灶,往日却瞧不见她添把火。”

    玉娘晓得潘氏的脾气,若被她知道那两个正图谋家私,老太太非跳起来拿了鸡毛掸子上门拼命不可,她把话儿藏了不敢说,又是吩咐丫头倒茶上汤,又是开了点心匣子叫他们用点心的。

    “这泡镙是软口点心,叔祖父吃起来最好的,一入口便化了,不必嚼。”说着又指了丫头去热一份乳饼子来给妍姐儿吃,小丫头还提了铜壶进来给孙兰娘洗脸梳妆,样样都照顾周到。

    那边槿娘冷眼瞧着正房里出入不断,哼上一声:“这家还姓了王呢,倒叫一家子外人住得正房。”说着抱了昊哥儿,待这些个家业都落到自家儿子手上,这此个看人下菜碟的奴才俱都打出门去。

    她倒忘了昨儿才来这屋里也不曾停过人,只觉自家受了慢怠,心头记上一笔,又想着这沈家也不算大门大户,原来四郎不曾发迹,如今是个富家老爷了,再要寻个好出身的又有何难,秀娘又没个儿子,还有个甚话好说。

    不一时秀娘领了丫头进了屋子,先问父母可有甚不好的,再给孙兰娘送一付妆匣,这里头的东西自然是比槿娘那份要厚得多,她拍一拍妆匣子眼睛往那屋一斜,孙兰娘便知道了,赶紧捧到西屋去收起来,还有给妍姐儿两套小衣裳。

    原是给蓉姐儿做的,放得大些,妍姐儿穿起来倒不嫌小。秀娘坐下来便道:“爹娘来时怎不说一声儿,我也好先备下东西来,这儿不过再住四五日就要回去的。”

    潘氏扯一扯她的袖子:“还不是为着你,赶紧的,咱们吃上三日素,往那观音庙里请个送子娘娘回来!”这一句正说着了秀娘的心事,当着亲娘的面差点儿落下泪来。

    潘氏一瞧气得迈了小脚站起来拍桌:“怎的,王四郎敢富贵休妻,看我告不告他,叫县太爷打他的板子!”

    秀娘赶紧拉住了:“哪里是他,若他是这付心肠,我这些苦又是为谁。”说着把小丫头怎生听见槿娘夫妻两个说话的俱都告诉了潘氏,娘家人一来,秀娘便有了主心骨,叫她一个跟槿娘硬来,她还没那么足的底气。

    潘氏听见这话长出一口气,口里念了一声佛:“原是那个等吃冷猪肉二十年还不曾咬得一口的,翻得什么浪来,倒不梦个金光菩萨撒给他钱使!”学子祭圣人必有一道冷肉,中了秀才往上才能分得着,这汪文清祭了二十多年圣人将将进了学,,童生连猪肉都没得吃,再是个读书人潘氏也不往眼里瞧他。

    说着又要伸手去点秀娘的脑门,到底忍住了:“你也忒不成事,他姓汪,不说别个,头一个你公爹难道能肯?嫁出去的女儿还要伸手进娘家兄弟家里,亘古就没这个道理。”

    潘氏说完这些,一口一个王八的骂,气哼哼的在屋子里转圈儿,正想寻个由头找王槿娘吵吵一回,外边院子里一声惊叫,接着便是震得楼都摇的哭喊声。

    大白似道银闪电,冲进屋来跳到床上,蓉姐儿刚要叫它,外边槿娘骂骂咧咧进来了:“那猫儿呢,怎的抓伤了昊哥儿。”

    昊哥儿正是猫狗都嫌的年纪,瞧见大白在廊下卷了尾巴晒太阳,蹑手蹑脚走过去,一把揪住它的尾巴把它往地下一拖,大白原也警醒着,只宅子里人多了,它也惯了人声脚步,这才没躲,冷不丁叫个毛孩子揪了尾巴,反身一扑,爪子正挠在手背上。

    槿娘听见儿子哭叫出来一瞧手背上三道爪痕,都破了皮了,叉了腰进门,一付要剥了大白皮的模样。潘氏看见了站起身来:“呀,这是怎的了?”

    阖屋的人都看见大白蹿进来躲到床上,蓉姐儿还爬上去要摸它呢,槿娘晓得潘氏装聋作哑,气得一张脸儿通红:“亲家母可瞧见那只大白猫儿,挠得昊哥儿的手都破了皮。”

    既是问看见没看见,潘氏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