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后命-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彼时养真正因为跟程红玉那一番话触动心境,在博山炉旁边坐着出神。
加上赵芳敬没有叫小太监禀报,所以她竟没有察觉人靠前了。
直到嗅到他身上独一无二的淡香,才蓦地回首。
对上他深邃的星眸,养真惊愕:“十三叔你什么时候来的?”
赵芳敬见她要起身,便轻轻地摁着她的肩膀又叫她重新坐下,因说道:“我才来,你倒是在出什么神?”
养真把心事压下,说道:“红玉姐姐方才来过,才送了她去了。”
赵芳敬在她对面落座,笑道:“原来是她,我来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了一眼。”
养真说道:“姐姐是进宫探望皇后娘娘的。顺道来看看我。”
赵芳敬心头一动:“你是不是觉着在这里闷?要不要我跟皇上说说,接你出去?”
“不用!”养真忙道。
她回答的有些急促,赵芳敬意外:“怎么了?我还以为你是想出去呢,你可知道钱家那两个小家伙去王府打听了你多少次?”
赵芳敬如今正忙的不可开交,自己在宫中还安稳些,若是出去,岂非平添他的负担?
这些话养真却并不告诉赵芳敬,只问道:“仲春跟丽月?他们、他们可还好吗?”
“还不错,两个人越发的能干了,把汇丰楼经营的井井有条。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件好事。”赵芳敬笑吟吟地看着她。
“什么好事?”养真忙问。
赵芳敬道:“是薛典要回来了,这会儿大概……已经在半路了。”
“薛叔叔?!”养真惊喜,“薛叔叔的身子养好了吗?”
“虽不算痊愈,也大有起色,”赵芳敬道,“你可算放心了吧。”
养真眼中湿润,重重地点点头。
赵芳敬不愿她难过,嗅了嗅,问道:“什么东西有些甜甜的?”
养真定神,跟着嗅了嗅,笑道:“是不是红枣山药的味道?”
“啊……是了。”赵芳敬恍然大悟,又问,“你又做了点心?”
“虽是才做的,可惜十三叔这次吃不成了。”养真便把程红玉将点心带了去一节说了。
赵芳敬笑道:“好啊,你的手艺果然是人人喜欢的,我自然得让着孙老夫人的。且你先前做的那梅花酥跟栗子饼,我吃着都甚好,难为你了。”
之前养真做的点心,也常叫了杏儿送去内阁,经由青鸟送给赵芳敬。
养真低头一笑,说道:“我不过是随手做了打发时间的罢了,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了这个,又想起一件:“十三叔你稍微等一等。”
赵芳敬不知为何,却见养真回身跑向内殿,掀起自己的枕头,在枕头底下摸了一样东西出来。
“又拿的什么?”赵芳敬好奇地笑问。
养真脸上微红,双手抬高,手中却捏着一样东西,赵芳敬细看,却见竟是个精致的香囊。
他诧异地看着,伸手接了过来,低头打量,却见香囊上绣着一朵如意云头,说实话针线不算上乘,甚至透着几分朴拙。
赵芳敬笑道:“你做的?”
养真红着脸说道:“我看她们都会做,闲着无事的时候就也做了这个,十三叔你要是嫌弃,那我……”
“谁嫌弃了?谁又敢嫌弃?”赵芳敬握着那香囊,“养真做的东西自然都是世间难得,我珍爱还来不及呢。”
养真的脸上透出了喜欢的光芒:“是、是吗?那你闻闻这香味怎么样?可和你的心意?”
赵芳敬早就嗅到一股幽幽冷香,隐隐地还有恰到好处的清甜,此刻便举高了在鼻端一嗅,越发的沁人心脾了。
“这是什么香?”他觉着有些熟悉的冷香,可一时又想不到。
养真说道:“是梅花跟莲蕊调的香做的香饼。”
“梅花跟莲蕊也能调出香来?怪道这个味儿从没有闻过,又是清新又是香甜,又是自个儿做的?”赵芳敬又惊又喜地问。
养真道:“我照着书上做的,觉着很适合十三叔,你既然喜欢,也是我没有白做一场。”
赵芳敬情不自禁在香囊上轻轻地亲了口,笑意在眼中漾开:“知道惦记十三叔了?”
养真道:“我一直都惦记着呀,只是不曾说出来罢了。”
赵芳敬笑道:“心里惦记自然是好的,不过以后见了我,若是也能像是上次一样说‘我很想你’,我自然越发高兴。”
他所指的当然是在西疆城头的那一幕。养真脸上的红重了几分:“我才不呢。”
“为什么不,难道不想十三叔高兴?”
“总是挂在嘴里说,我岂不是成了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人了。”
“别人如此自然是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若养真如此……”赵芳敬把那香囊小心翼翼地揣入怀中,又握住养真的手道:“便是甜言蜜语,叫人喜欢。”
养真的脸上滚热,想把手抽回来,赵芳敬却并不松开,养真咳了声:“你、你是不是该走了?听说你忙的很。”
赵芳敬看着她羞赧的脸色,轻声道:“再忙也有陪养真的时间。”
养真闻言却正色道:“十三叔,我听说现在朝廷一应大小的事情都交由你在处置,你做事的时候可要专心,千万不要走神,毕竟那都是正经大事,一点儿也错不得的。”
赵芳敬见她一本正经的,便捏了捏她的鼻头:“知道了,真是个教先生。”
养真忍笑,突然又问:“对了,说来我差点忘了……不知道三殿下怎么样了?”
赵芳敬虽知道她问赵曦知如何只是人之常情,可看着她为赵曦知担忧,心里却仍有点别扭:“我先前跟皇上说了,他给宁王拘押在营中,并没有性命之忧。”
“唉!”养真叹气。
“你叹什么?”
养真皱眉抱怨道:“当初他要去的时候,我就觉着不妥,他却一心一意的一定要去,如今果然吧?怎么也改不了这个一意孤行的执拗性子。”
赵芳敬听着她的口吻仿佛亲昵,眼神微沉,终于淡淡地说道:“各人自然有个人的命数,各人应走的路,你难道要替他做了主?你自然也左右不了他的心意。”
养真立刻察觉他好像不太高兴,当下道:“是啊,他笨笨的,总叫人不太放心。哪里比得上十三叔,经天纬地无所不能的。”
赵芳敬本来不悦,闻言却差点笑起来,当下将养真揽入怀中,在她额头上轻轻地亲了口:“真的吗?”
养真才要将他推开,不料赵芳敬久不见她,又极心悦她的懂事乖觉,亲了一下后竟无法餍足,当下又向着养真的唇上亲了下去。
养真躲闪不及,才欲退后,已经给他拥入怀中去了。
偏就在这时候,殿外有小太监扬声道:“皇后娘娘驾到。”
作者有话要说: 紧锣密鼓地倒计时~
第73章
皇后先前安排定国公纠结了一帮老臣; 上书请求皇帝封了赵芳敬为监国,这才暂时将册立太子的风头避了过去。
虽然暂时可以松口气了; 可皇后仍不能完全地放心; 毕竟赵曦知人还在宁王那边,他一日不回、一日没有入主东宫,皇后便始终不得安稳。
虽然有程红玉跟桑落时不时地进宫探视; 但是程红玉不是个心细讨喜的; 皇后并不十分待见她; 桑落倒是个极体贴人心的; 可偏偏出了桑岺那件事,所以两个人皇后都有些不待见。
想来想去,自打养真住在钟粹宫后; 还算三五不时地到翊坤宫给自己请安,每每还会带些亲手做的糕点之类。
就算在宫内一度流传皇帝要册立赵尚奕为太子,大家都纷纷去往贵妃宫中谄媚的时候; 养真还是淡然自若的; 照去翊坤宫不误。
张皇后当然知道,自打养真住在宫内; 贵妃对她可是百般的上心笼络。
没想到在这种情势下; 养真依旧如故; 并不像是那些人流露拜高踩低之态。
皇后以前高看养真一眼,不过是因为她的命格而已,但想到近来她种种举动,不免真心的感喟起来。
又想到如今赵曦知不在京城; 朝野上下能拿主意的自然是赵芳敬,而赵芳敬又极疼养真的,倒不如好生笼络笼络她,关键时候也能起到效用的。
一念至此,皇后才强撑起身,亲自往钟粹宫而来。
但是万万没想到,皇后惊鸿一瞥,竟看见那样一幕。
简直魂不附体。
****
皇后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同赵芳敬应对,跟养真又到底说了什么话的。
不知过了多久,她恍恍惚惚地离开了钟粹宫,将出门的时候眼前发黑,差点跌倒。
宝莲因紧跟在身后,忙将皇后扶住,先前那一幕宝莲也看见了,这会儿也六神无主地看着皇后:“娘娘……”
张皇后回头:“你刚才、是不是也看见了?”
宝莲面有难色,只得点了点头,又小声说道:“奴婢、奴婢真不敢相信……”
皇后又是一阵晕眩。
好不容易挣扎着上了步辇,往翊坤宫去的时候,却正好撞见了去乾清宫探病的王贵妃。
两人的步辇在宫道中相遇,王贵妃早看出皇后的脸色不对。
贵妃自然是消息灵通的,早就听说皇后亲自往钟粹宫去一事。她当然猜到皇后是去做什么的。
可是赵芳敬也在钟粹宫中。
本以为她自然会跟监国相谈甚欢,谁知却是这个反应。
贵妃心中狐疑,不知发生了什么,便叫人停下步辇,自己假借行礼状拦住,道:“臣妾参见娘娘。”
张皇后有气无力地瞥她一眼,已经没有别的精神跟她如何了,便只弱声道:“回宫。”
才说了这句,忽然又想起来,便问贵妃:“你去乾清宫了?”
贵妃见她神情恍惚,倒好像是受了什么惊似的,便道:“回娘娘,正是。”
张皇后喃喃道:“对了、皇上……得告诉皇上!”
她精神一振,像是捉到了什么救命稻草,竟道:“改去乾清宫!”
不料王贵妃听见了皇后的自言自语,她皱了皱眉,抬手制止了太监们:“且慢。”
皇后垂头看她,冷冷地问:“你还有何事?”
王贵妃笑问道:“娘娘要去乾清宫?皇上这会儿可不耐烦的很,娘娘千万别拿一些琐碎的小事来惹皇上不快呀。”
“琐碎、小事?”皇后脸上露出不屑跟厌恶之色,旋即道:“如何做本宫自然清楚,不用你多嘴多舌,还不闪开!”
贵妃见她执意要去,便敛了脸上笑意,淡淡道:“若是娘娘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想要去禀告皇上,劝娘娘还是不要去自讨没趣的好。”
张皇后本心如火灼,闻言又惊又怒:“你、你说什么?”下意识地感觉到贵妃……好像知道了什么,但又觉着不可能。
王贵妃笑而不语。
两个人一个在辇上,一个在地下,四目相对,对峙片刻,皇后终于道:“落辇。”
太监们轻轻地将步辇放下,张皇后扶着宝莲的手走了下来,缓步走到贵妃跟前儿。
皇后倾身,咬牙低声问道:“你、可是知道什么?”
贵妃道:“那就得看娘娘是知道了什么了。”
张皇后倒吸一口冷气,暗中指甲都扣入了掌心。
“那本宫就告诉你,本宫方才去钟粹宫,监国也在。”
“然后呢?”贵妃云淡风轻的。
张皇后盯着贵妃的眼睛,本来这件事非同小可,她不想这么快就告诉除了皇帝之外的别人,可是看着王贵妃这样的脸色,心中竟然再忍不住,便道:“你猜他们在做什么?”
听了这句,王贵妃就知道皇后的确是看见了“什么”。
贵妃不疾不徐往皇后跟前走了一步,含笑低声道:“郎才女貌的……做点什么好像也不足为奇啊。”
皇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确认自己没有领悟错贵妃的意思,匪夷所思地问:“你、你在胡吣什么?”
贵妃道:“不然,娘娘觉着呢?”
张皇后浑身颤抖:“他们……他们是不、伦!难道你不知道!”
贵妃仍是那副无所谓的表情,竟道:“娘娘言重了,又不是真的血缘相关,又没有拜过干爹干叔叔之类……且男未婚女未嫁,我却没看出来是哪里有什么不、伦。”
张皇后屏住呼吸,半晌才憋出一句:“疯了!你是疯了,你们都疯了!”
此刻周围的太监宫女虽退得远远的,可皇后这句他们仍是听见了。
贵妃面不改色,道:“娘娘请慎言。”
皇后闭上双眼深深呼吸:“我只去乾清宫。”
“不必了!”贵妃见她要走,便扬声说道。
皇后回头:“你凭什么拦着本宫?”
贵妃缓缓转身,低低笑道:“娘娘以为只有自己知道乔养真孤鸾的命格?没想到我也知道吧?但是我知道的事情,娘娘你就未必知道了。”
王贵妃的嘴自然比皇后要紧一些,本来不至于把自己的计策透露给皇后,可是如今局势非同一般,宁王跟晋王都困在南边,皇上又病重着,贵妃倒是有些有恃无恐了。
此刻看着皇后狐疑不解的表情,贵妃说道:“索性告诉娘娘吧,其实,十三王爷要娶我们府里的丫头,不过是个幌子。”
她如愿以偿地看见皇后双眼睁大,满是震惊。
贵妃满意地笑了:“其实十三王爷真正会娶的,是乔养真那个丫头。这个还是我给皇上想出来的主意呢,娘娘不知道吧?”
张皇后双脚虽还站在原地,整个人却摇摇欲坠:“你、你……说的什么话?本宫、不相信……”
“因为皇上没告诉皇后所以你不信?”贵妃掩口笑了起来,道:“皇上是怕娘娘接受不了,又或者怕你再跟别的什么人透露出去,所以不叫你知道。但是从此也可以看出皇上到底是宠信谁更多些,娘娘您觉着是不是?”
张皇后骇然之极,又觉着人好像立在孤舟之中,正经历着惊涛骇浪,生死存亡的时候,却没有人拉扯一把,反而有无数的手好像要将她撕扯成碎片。
终于,皇后胸中一口气凝滞,竟又晕厥过去!
皇后这一场病非同小可。
之前无非是担心赵曦知,思虑过度缠绵病榻,最近本已经想开许多,正有些好转。
可经过此事,重又激发了旧症。
太医们一度都觉着不好了,连皇帝都有些震惊,几乎不顾自己身体,强撑着亲往翊坤宫探看。
张皇后见了皇帝,不由想起在钟粹宫所见,以及王贵妃所说。
她有满腹的话想要质问,却又清楚地知道皇帝肯做到这个地步,哪里还会在乎她说什么?
一时之间万念俱灰。
正在皇后情形危殆的时候,蜀地方面又传回消息。
原来朝廷兵马开始对宁王叛军进行围杀,攻城三日,终于叛军支撑不住,宁王随着叛军仓皇而逃!
一场激烈的掩杀过后,宁王在乱军之中给误杀。
不幸中的万幸,是晋王赵曦知还安然无恙,赵曦知同众人负责收拾了宁王的尸身,一路押送回京。
想必,顶多再过一个月就能回京。
皇后听说这个消息,先前几乎散了的魂魄才总算又聚拢了回来。
来不及为宁王之死而悲痛,一想到赵曦知将回来,皇后开始振作精神,开始服汤喝药,想要让自己快些好转。
***
皇后为什么突然又病重了几分,原因贵妃知道。
而除了贵妃之外,养真也猜到了几分。
那天赵芳敬一时按捺不住,亲密的举止大概已经落入了皇后眼中,虽然那时候赵芳敬及时地将她拥入怀中,转身挡在了她的身前,也挡住了皇后的目光。
但是皇后进殿后便有些眼神恍惚躲闪,语无伦次,且说了几句便去了。
赵芳敬倒是若无其事,并且安抚养真说皇后并没有看见。
养真本是半信半疑,毕竟赵芳敬反应迅速,且她又给赵芳敬挡着,无法确定皇后看没看见,只能暂时听他的。
只是未免抱怨了两句,说他行为太过荒唐不知检点了。
赵芳敬丝毫的羞赧都无,反而坦然笑道:“怕什么?就算是看见了又怎么样呢?”
养真诧异,跺脚道:“十三叔,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这样……”
“这样什么?”
养真扭头不理他,赵芳敬叹了口气,重走到她身后将她抱住:“你好歹也已经十七岁了,真以为十三叔看着你……会无动于衷吗?”
养真捂着脸,低低吼道:“你还来……不许说了!”
回身就要将他推开,不料赵芳敬不肯撒手,又轻声笑道:“何况这么多日没见你了,真想就这么一直抱着你,再也不分开了。”
养真听到最后一句,心头微微一动。
原先赵芳敬带她回京后,两人很快便能成亲,谁知又生出宁王之事,不免耽搁了。
赵芳敬却又道:“罢了,横竖、不用再忍太久了。”
养真听到这里才问:“什么叫不用再忍太久?”
赵芳敬微笑道:“索性跟你说,宁王那边,大势已经控制住了,不出一个月就会有好消息传回来。”
养真见他这样笃定,一时也喜形于色:“真的?”
看赵芳敬点头,养真不由由衷赞叹道:“我说什么来着,还是十三叔能耐!”
赵芳敬见她已经不在挂怀皇后之事,这才放心,便又闲话几句才去了。
后来养真听说皇后病重,本想去探望,可又怕皇后真的看见了……自己去了却没意思,于是只叫嬷嬷代替自己过去请安而已。
直到一切真如赵芳敬所说,宁王叛军给平定,养真才也松了口气。
在四月中,赵曦知同一干将领官员等回到京中。
大家各司其职,赵曦知则先行回宫。
进了乾清宫拜见皇帝,正想详细禀明自己出使以及给扣押的经过。皇帝却轻描淡写道:“你先去翊坤宫吧,你母后因思念成疾病倒了。你去安抚安抚她。”
赵曦知虽然意外,却也担心皇后病体,当下忙领旨而退。
这边还有程晋臣跟两名侍从留下,皇帝便叫晋臣把出使以来发生的种种仔细说了一遍。
原来当时一言不合,宁王将赵曦知一行人扣押后,起初还想劝赵曦知归顺自己,兄弟“同心”,谁知赵曦知不为所动。
为了逼迫赵曦知,宁王甚至杀了数名钦差,一度还想对程晋臣动手。
后来是赵芳敬所派的暗卫悄悄地潜入,暗中护卫。
在朝廷兵马攻城的时候,宁王本想带着赵曦知一块儿逃走,不料暗卫及时动手,将赵曦知等人先救了出去。
宁王察觉,这才自行仓皇逃窜,却因为知道大势已去,宁王在溃逃之中慌张落马,竟给乱兵踩踏而死了。
听程晋臣说到这个的时候……皇帝长长地叹了口气,神色黯然。
却没有说别的。
最后,只叫程晋臣等下去歇息。
晋臣去后,皇帝心中怆然,半晌才问:“芳敬呢?”
过了片刻,外头才有脚步声,是赵芳敬入内,行礼道:“皇兄唤我?”
皇帝转头看着他,突然说道:“曦儿能够平安归来,朕……很欣慰。”
赵芳敬目光微动,继而笑道:“曦儿是个有福的,何况臣弟曾跟皇兄说过,曦儿不至于有事的。”
皇帝道:“其实朕、跟你都知道,曦儿的生死,其实不在宁王,对不对?”
赵芳敬面上的笑容收了一两分:“皇兄的意思是?”
皇帝直直地看着他:“芳敬,说到底……你的心不够狠。”
赵芳敬一震,嘴唇微动,终于还是一笑:“臣弟不懂皇兄在说什么,是责怪臣弟办事不力吗?”
“不,你很好。”皇帝的脸上却露出了惆怅又欣慰的笑容,道:“朕其实……该庆幸,你始终不是那种残忍冷血的心性,你跟宁王不同,再怎么谋划,你也不会失去底线的,对不对,芳敬。”
赵芳敬喉头微动:“皇兄……”
“不用瞒朕了,朕知道你的心。”皇帝抬手,在枕头内侧摸了半晌,竟拿出一卷玉轴绫锦的圣旨:“你自己看罢。”
赵芳敬皱眉,忙跪地接了过来,这才展开看去。
当看见圣旨上所写的是什么之时,赵芳敬眼中透出惊疑之色,他忙合起圣旨,抬头看向皇帝:“皇兄!”
皇帝笑看他一眼:“怎么样,你觉着这合不合你的心意?”
赵芳敬低头:“臣弟万不敢当!”
“你敢,你当然敢,”皇帝重重地叹了声,道:“你起来吧,也不必惶恐,这是朕的意思。”
赵芳敬握着那卷圣旨,神色复杂地起身。
皇帝道:“本来,朕是不会如此做的,毕竟这太过惊世骇俗,不容于常法,但是万事皆有破例,且又出了宁王一事,朕也看开了。”
赵芳敬仍是不语。
皇帝说道:“你知不知道,朕是从什么时候看穿你的心意的?”
赵芳敬这才有些艰涩的开口:“臣弟、不知。”
皇帝说道:“是从你……主动跟朕求乔养真的时候。”
赵芳敬双眸微微睁大。
皇帝说道:“再怎么疼惜那个孩子,也不至于想用这种方式守护她。除非、你是对她有情。甚至……你是非她不可。”
赵芳敬心头隐隐战栗:“皇兄……”
皇帝说道:“其实,朕也试探过你。”
赵芳敬微怔:“什么时候?”
皇帝说道:“就是曦儿去西疆的那次,后来你不是也自求前往吗?”
赵芳敬点头。
皇帝说道:“本来朕……错估了形势,朕本来想设一个局,看你如何对待曦儿,没想到情势超乎朕的想象,你非但没有对曦儿下手,反而救了他,那时候朕还以为,是朕误会了你。”
赵芳敬听到这里,才苦笑道:“原来是这样。”
皇帝说了这么多话,未免有些气衰力竭,停了片刻后才说道:“芳敬,你为什么没有杀了曦儿,你明明有很多机会。”
“曦儿很好,虽然……曾经做过错事,”赵芳敬闭了闭双眸,淡淡地说道:“正如皇兄所说,我难道是冷血无情的畜生么?”
“你当然不是,可也许……你是太过自信了,你觉着曦儿的存在,也阻挠不了你。是不是?”皇帝了然地看着自己的兄弟。
赵芳敬哑然失笑:“皇兄,你真是……”
皇帝却又沉声说道:“唯有一件事,让朕意难平。”
“是什么事?”
皇帝的声音有几分严厉,喝道:“宁王。是宁王。你知道朕的意思吧。”
赵芳敬皱眉,低下头去。
皇帝说道:“宁王檄文上那些话,仿佛是胡话般,却言之凿凿,可见一定是有人在他面前挑唆过。朕想,这些人大概、跟你脱不了干系吧?”
赵芳敬不语。
皇帝道:“朕不是怪罪你,就算是挑拨,宁王若是正统皇室子孙,也不该轻易地给挑唆到反叛祖宗的地步,而且他所纵容的叛军种种禽兽所为,毕竟也不是别人能唆使出来的,只能说你给了他一点引子,他自己便暴露了不堪的本性而已。”
赵芳敬眼神复杂:“臣弟……”
话音未落,“啪”地一声,赵芳敬脸上已经吃了一记。
皇帝病弱,这一巴掌打的自然不重,可是对赵芳敬而言,却如同给烙铁狠狠烫了一下似的。
他皱着眉,撩起袍子,重又跪了下去。
皇帝身形一晃,胸口起伏,盯着他道:“可是!朕意难平的不是失去一个不孝子孙,朕意难平的,是此事牵连了那么多百姓,造成朝野动荡,民心不稳,你……不觉着太过了吗!”
过了半晌,赵芳敬才开口:“皇兄,我也是被逼无奈。”
“什么无奈,为了这皇位?还是为了……”皇帝恨恨地将那三个字压下去,因为他心里隐隐觉着不可能,“你说!”
赵芳敬道:“皇兄容禀,皇兄不知道的是,臣弟曾经选择过安分守己做自己的亲王,但是,结局却比现在的局面更惨烈许多。”
“你、你在说什么?”皇帝迷惑不解地看着他。
赵芳敬道:“臣弟惭愧,臣弟此刻所说,句句属实。不管皇兄信不信,我这样做,对谁都好。”
“闭嘴!你到底、是何意思!”
赵芳敬垂头,突然想起那个在自己王府静室打坐的夜晚:“皇兄试过盘膝打坐吗?”
静坐,这本是修道人常有的功课。
皇帝好道,自然也并不陌生。
“当然。”
“皇兄信不信,臣弟曾经在一次静坐之中,看见了将来要发生的事。”
皇帝缠绵病榻,脸色本就不好,听了这句,脸上血色更是退了个干干净净:“你、你再说一遍?”
赵芳敬道:“臣弟看见了将来发生的事情,我所信任看好的人,受人挑唆,想置我于死地;我所珍视掌心、不舍得她受丝毫伤害的人,被肆意的践踏,折磨诋毁。到最后、到最后,战火从梅阳烧到了京城!”
皇帝屏住呼吸:“你、你说……”
他觉着自己不该相信赵芳敬所言,但是潜意识中,却隐隐地有种感觉——他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皇帝骇极,又觉晕眩。
跪着的赵芳敬平定心绪,缓缓抬头道:“皇兄,我知道我做的不对,但是我,只能这样做。”
目光相对,半天,皇帝终于笑了笑。
“宁王的檄文里写,本朝没有兄终弟及一说,可是所有人都不敢提,本朝的太宗皇帝,岂不是也是在□□皇帝驾崩后取代了侄子继位的吗?”
皇帝说了这句,轻声问道:“芳敬啊,你……能答应朕做个好皇帝吗?”
作者有话要说: 十三叔干的还不错吧~当然皇帝也是只成精的狐狸~
第74章
就在晋王赵曦知回京后五日, 皇帝下了一道让天下震惊的旨意。
原来,皇帝称病退位,昭告天下, 即日起将皇位传于十三王爷赵芳敬!
这本来是一件极为惊世骇俗、破格逾矩的大事。
可令人意外的是, 皇帝的旨意降下后,原本该暴跳三尺的朝臣们, 突然间出人意料的沉默下来, 只有几个极迂腐的才跳了出来,大喝此事不成体统。
但是很快有朝臣对答:“要真的从‘体统’说起来,本朝开国时候曾现有的例子,难道大家都忘了吗?当时继位的太宗皇帝,正是□□皇帝的胞弟,且太宗皇帝也是圣明无匹的一代明君啊。”
有人点头附和。
其实, 在赵芳敬还没有接手内阁的时候, 因他是皇室贵胄, 且又人品风流,朝中就有不少的官员跟他交好。
自打他着手料理朝政后,因为处事公正,决断英明,让素来擅长挑剔的官员也都无话可说, 更加收拢了一批人心。
乃至后来给封为监国, 平定宁王之乱,有条不紊地处置天下之事,这般风姿, 令人倾倒。
是以隐隐地在群臣心目中,早就唯十三王爷马首是瞻。
赵芳敬的威望,在不知不觉中早就盖过了众皇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那就是宁王的檄文。
因为宁王的那则檄文,虽然起初大家都觉着什么赵芳敬“兄终弟及”的不可能,十分荒谬,但是毕竟宁王提了出来,大家心里便有了这个印象。
后来赵曦知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