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贵妻_糯糯啊-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奔着做生意来的; 当然是和气生财越顺利越好。奇拉在听刘平南说了杭城那边的大概情况以后; 迫不及待地就提出要去看一看货物。
  刘平南带着奇拉到了卸货点; 他随意走到了最近的一辆马车旁,打开箱子将里面的布料露了出来。刘平南取出一匹布交给奇拉,让他亲自查看。
  布料从第一道手续的用料就很精细,制作过程也讲究,没有一点儿偷奸耍滑的地方。布料的触感丝滑,让奇拉摸了第一下就爱不释手,没忍住将布料抖落开来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 仿佛已经能够看见这布料做成衣服以后穿在人身上的样子了。
  奇拉兴冲冲; 他在接到林若青托人送过去的布料以后心里就对这桩生意有了很大的期待; 现在在看见成品后更是确定了这桩生意他必须要做成。
  他不做生意,这边关有的是商人要做这生意。光是他们国家过来商人那就有不少,过来宋国一趟虽然路途艰险了一些,可是过来时车上能够满载商品; 回去时也能。一来一回就是两次买卖; 赚来的钱可不容小看。
  布料这东西赚钱,一来是他们国家的纺织技术的确和宋国相差很远,另外则是宋国在周边国家里都有强国的噱头,从这里带回去的东西就算是和他们国家一个质量,都能提不少价格,半点不缺买主。
  “这些布料我都要了; 你开口说个价格吧。”奇拉道。
  现在他已经学了一些生涩的宋国话,也能差不多听懂了一些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毕竟出门在外不能总是靠着别人。谁知道翻译干不干正事儿呢?奇拉在这方面是吃过亏的额,因此从过年时就卯足了劲儿学习宋国话,现在不说突飞猛进,但是到底是有了一点进步了。
  林若青是将这布料的价格定在二两银子左右的,不过做生意还是有个讲价的过程,二两银子是底线罢了。刘平南自然也是知道的。
  此时奇拉开口问商品的价格,刘平南也就故作思索一般,他想了想开口道:“这东西费时费力还路途遥远,价格暂定在三两银子一匹。”
  没想到刘平南做好了和奇拉讨价还价的准备,奇拉却是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说:“三两银子一匹?”
  他说话口音重,但刘平南还是能听懂,因此对奇拉点头确定:“三两银子一匹。”
  “都要了。”奇拉道。
  随后立刻扭头和随从一起算钱,又做了打发随从的动作,好像是迫不及待让随从取钱去了。这一番动作不由让刘平南怀疑,难不成三两银子一匹是便宜的了?
  可他之前和陈家的一些伙计打听过,这边的布匹大多是一两到二两之间啊,二两五都是撑死了的价格了。
  旁边的翻译看出刘平南的疑惑,和他解释道。
  “三两银子比边关普通的价格是贵了一点的,边关这边拿出去也最多就卖上一两五,可是边关的布料和南边没法比,这到底不是出好布的地方,加上这边的布数量也不多,大都是上百匹还要攒几个月再往回运的。”
  刘平南这才了然,想想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商人做生意没有吃亏的,奇拉能接受三两的价格也就证明这个价格就算运送回国以后也有竞争力。
  不过如果是放在宋国境内,这布料拆分开来卖,一匹布也能卖二两左右了,三两卖给奇拉也不亏。
  起来那边很快让人拿来了银子,当场核对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桩生意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是很少的。
  刘平南看着奇拉的人卸货,又和奇拉说起下一次订货的事儿。
  “这次要先给一部分订金才行了,”刘平南道,“要不然如果你这里反悔,我们那里的损失都是要自己负担的。”
  奇拉听了翻译的话以后,点头道:“这个我知道,这次我给你们三成的订金如何?布料还是这样的质量,不过花样换一换,具体的要求我等一下让人拿图纸过来,再将订金也拿过来。
  这次希望布料的数量能够更多一些,每种五千匹,一共一万匹,在明年开春的时候交货可以吗?”
  时间上算起来这没有多少问题,这也是刘平南能够做主的事儿,他应允下来,同奇拉定了书面证明,两国的话各式一份,在边关管理商贸的官员哪里做了证明。
  一万匹布料,量大了自然价格也要便宜一些,不过就这样还是定在了二两二钱一匹,对于林若青来说还是足够满意了。
  奇拉做完一切以后风风火火让人卸货,不过卸货到最后一辆车刘平南将人给拦住了,他将车上的一小捆布料给单独抱了下来:“这个不是货品的一部分。”
  奇拉一看,那些布料的确和他买走的那部分不一样。不仅是不一样,而是更加精致,有几块绣花的布料着实是美轮美奂,让人挪不开眼睛。
  这之中虽然很多布料的花样不在奇拉的审美之内,可是有些还是足够俘获他的心了。
  “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奇拉拉着刘平南不肯让他走了。
  刘平南笑了笑:“这些是样品布料和样品花样,都是我们那里能够生产的,根据这个可以订货,是要给其他商人看的。”
  奇拉一听这也是要卖的,更加要拉着刘平南了,给别人赚钱还是给他自己赚钱好啊。
  他让刘平南将布料给他瞧瞧,这一瞧就瞧中了其中两块精美的绣花料子。绣花和普通布料不同,那些花纹立体又精美,且布料滑溜溜,触在皮肤上就仿佛清水流过。奇拉已经能够预想,这布料做成衣服以后贴身穿着会有多吸引眼球以及多舒服。
  “这样的料子,能卖多少?”奇拉问,他眼睛里都几乎能够看见银子在满天乱飞了。
  而从奇拉的表情中,刘平南同样也能看见满天乱飞的银子。
  “这样的布料出产就很慢,一匹的价格也十分昂贵,一匹布的价格在三十两左右,要根据花纹的不同繁琐程度来定价。”
  这样的一匹布放在织布厂里织出来倒是只用一天半,可是后面的整个绣花流程就烦琐了,需要三个秀娘一起绣十天左右。
  也就是说一个秀娘一个月也才能出一匹布罢了。
  而在奇拉看来,三十两银子的价格虽然的确不便宜,可是这样的布料如果回到国内,他就能毫不费力炒到天价。那些贵族们根本是不会在意用上百两银子买一身衣服的。而一匹布完全可以做几身衣服了。
  奇拉当机立断,将两种绣花的布料各定制了五十匹,而后又另外加了两种花纹,又各自定了五十匹。
  刘平南不仅仅在奇拉这边顺利的成了生意,连着后面几次推销都无比顺畅。
  奇拉是边境的大商人之一,他们之间的交易已经让很多人看在了眼里。不少人都好奇刘平南是带来了什么,让奇拉露出那么满意与惊喜的神色。
  因此刘平南前后不过停留了五天,他已经为织布厂定了一大票单子,就算织布厂扩建成几百人的大厂,那这些单子也足以维持他们大半年的生产了。
  在边关收取的订金已经有上万两,这些白银如果要用车带回去当然是很难也很危险的。好在边关有官府的钱庄,能够将银两全都换成全国通用的银票。刘平南只需要将银子全都换成银票即可。
  边关的钱庄每个月都会将这里的银两运送回宋国内陆,再分发给下面的各个国有钱庄。官家的钱没人敢抢,特别是现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候,押送银两的兵哥们都是人高马大又一身武艺的。想不开来劫官府的,那都是嫌自己活太久的。
  刘平南将一切事情安排妥当以后,立刻踏上了回程。
  而此时的杭城之中,林若青在等待的同时又收到了另外一个消息。
  知府的调令来了,准确的说是要升迁了,等过了年以后就要离开杭城去京城任职。
  知府夫人因此还特意找了林若青过去叙话,话里话外都问她什么时候去京城开分铺。
  林若青委婉道:“一直是有去开分铺的意思的,不过京城路途遥远,在哪里又没什么依靠,恐怕也没有人知道粉黛,就怕到时候难以做成。”
  知府夫人道:“怎么会难以做成?粉黛里的东西别说在京城了,就算放到别的国家里头去卖,那都是能畅通无阻的。”
  知府夫人现在脸上用的每天嘴里服的,全都是粉黛出来的东西。她用了快一年了,彻彻底底已经离不开粉黛的东西。她现在还每个月去两次黛色,如果去了京城没有这些,那差不多就是要了她的命根子了。
  况且知府夫人现在也很讲究保养,她晓得保养这个是事儿是最不能懈怠的。为什么她现在通体精神,整个人无论从外貌还是心态上都年轻了不少?那都是和这个有原因的。
  加上每次去粉黛还能和一些夫人说话,连以前她懒得应付的一些虚头巴脑的关系,现在也逐渐因为交往深入而觉出对方的好来。
  换句话说,以前知府夫人每天就在后院里操持家庭,和那些妾侍们勾心斗角,心情都烦闷得很。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她觉得自己都有了自己的日子了。
  因此对待她的丈夫也没有以往那么殷勤,这反而让知府有了些不适应,对知府夫人越发好了。
  林若青道:“杭城的各位夫人们都晓得粉黛了,可京城却没有,唉,这……”
  知府夫人闻言立刻道:“这有什么,等我过去以后,必将粉黛的好处告诉她们,我走之前还要带上不少东西过去,我不信她们用了以后还能离得开。”
  林若青这才笑起来:“谢过夫人了,有夫人鼎力相助,那我心里就有底气了。”
  要说别人去京城没什么号召力,可知府一家子本来就是从京城出来的,家族里的根系本来就在京城里头,他们那是回家,并不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从知府府上离开,林若青便对去京城做生意的事儿有了打算。
  京城是肯定要去的,不过在那之前要准备的东西不少,开分店的事儿她也并不打算直接就在京城进行。京城以外,杭城和京城中间还有一个凉城,林若青的第一个分店准备设立在那里。
  整个九月忙碌的事情不止这一件。
  林若青知道,如果织布厂的生意顺利的话,那以后很可能会是她手上最大的生意。为此她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有很多。
  比如说其实在纺织厂之前,整个宋国其实都没有这样类似的机构。普通百姓们的织布已经足够满足宋国上下的用布需求,所以原材料方面不会显露出太多的不足。
  可是纺织厂不一样,这里头的大头都是要出口到外国去的,如果在原材料方面不进行相关的处理的话,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以后就面对原料短缺或者原料价格飞涨的事情。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林若青只能自己种。织布厂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巨大,这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从目前宋国的原料产出中获得的。前期他们可以从普通百姓手中收取原料,但是要真正做到稳定生产,自己种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林若青稍一计算,立刻就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要种地的话,她手上的地剩下的已经不算多了。不过这个问题不算真正的问题,毕竟没地但她有钱啊,地么,直接买就是了。


第77章 
  清风徐徐,乐安院中的草木随之微微摆动。
  杭城九月的天气还不算凉; 中午太阳大的时候; 还留有夏末的味道。
  林若青午睡起来; 便听见外头有孩子奶气的说话声。是阿冕带着阿云闹着要找母亲。
  扶柳见林若青醒了; 也就走出去让奶娘带两个孩子进屋里来。
  阿冕已经一岁零三个月,能够自己踉跄走路,平时叫爹娘也已经算口齿清晰,近来隐约会说几个常用词,只不过有些含糊难懂。
  阿云毕竟小三个月,现在走路还不能脱了大人的手,娘倒是会说了; 不过性格就没有阿冕那么开朗; 有些怯怯的。
  阿冕在奶娘紧张的视线下; 自己扶着墙伸手掀开珠帘往里看,一见林若青在,他就立刻笑出来,喜滋滋地叫了一声:“娘。”
  阿云被奶娘抱着; 跟着阿冕一块儿进去; 等到了林若青的跟前,也就朝着她伸出双手:“娘……”
  林若青将两个孩子都抱到软榻上,让他们在自己身边坐着,耐心地问他们今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两个孩子听得懂听不懂都咯咯笑,咿咿呀呀答话。
  母子三个正说得逗趣,翠竹走了进来; 她道:“小姐,吉祥姨娘求见。”
  林若青因此看了一眼阿云,想了想道:“让她进来吧。”
  阿云送过来之后,吉祥还是第一次来。设身处地,林若青能够理解吉祥,作为一个母亲哪里会有不想孩子的,她不至于在这点上苛责吉祥,拦着她不让她见孩子。
  阿云此时坐在林若青身边,正用手抓着一只布老虎和阿冕脑袋凑在一起玩,两个孩子是玩惯了的,也没有吵起来的时候。
  外面很快传来一阵脚步声,林若青低着头没有特意去看,两个孩子倒是好奇地朝着声源看过去。
  吉祥推开珠帘走进内室,视线一落到阿云身上,便一错不错挪不开了。
  不过她还是屈膝先和林若青行了礼。
  林若青看着她道:“今儿过来是什么事儿?”
  吉祥低声道:“奴婢想来看看小姐。”
  阿云出门的时候少,吉祥真正见过阿云的次数也就更少了。她一个人在小院里实在等得受不了,也知道这孩子恐怕要不回去了。
  吉祥比如意心狠,也比如意想得明白。陈彦她留不住,孩子她也留不住。但如果撇开其他,单单从爱护阿云的角度出发,吉祥也知道阿云在林若青身边长大远比在自己身边长大来得好。
  林若青道:“正好刚午睡醒了,现在精神着,你将孩子抱到花园里走一走吧。”
  吉祥心中一酸,又屈膝道:“谢夫人。”
  奶娘将阿云抱了起来,走了两步递给吉祥,吉祥连忙将孩子抱过去。阿云手里还捏着布老虎,此时却很是惊慌,连连梗着脖子回头去看林若青:“娘!”
  吉祥听见那声娘,眼眶发热,心里如同刀割。
  她抱着阿云上下摇了摇,口中轻声道:“阿云别怕,姨娘带你去花园玩。”
  阿冕在旁边听见花园,还懵懵懂懂地问:“园?”
  林若青伸手将他给抱到自己怀里,没有说话。
  奶娘从吉祥背后将自己的手指塞给阿云捏着,这才平复了阿云的心情,倒也愿意让吉祥抱着了。
  一走出乐安院,吉祥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她抱着阿云一路到了花园里,来回走了两圈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只能迷惘地抱着还在在石凳上坐了下来。
  这会儿阿云已经熟悉了她的味道和模样,倒没再挣脱,反而有些好奇地打量起来。又见吉祥眼角有泪,便伸出手帮着吉祥擦眼泪。
  吉祥将脸埋在了阿云的胸口,泪珠子渗进了阿云的衣服里。
  阿云疑惑地用手摸了摸吉祥的脸,又扭头看向奶娘,似乎是想要让奶娘告诉自己这是怎么了。
  吉祥心中百转千回,最后还是将头抬了起来,她站起身将阿云递给奶娘:“劳烦将小姐带回夫人那儿了。”
  奶娘接回阿云,还不等抱稳了,吉祥便已经扭头快步走了。
  阿云依靠在奶娘怀里,脸上只有不解和好奇。
  这天以后不过又是两天,吉祥便去了陈李氏那边,请求陈李氏准许自己出府去棱台山礼佛。棱台山在杭城边界上,也有佛寺,不过和妙光山的香火没法比。
  在陈李氏那里,吉祥有何没有一样。吉祥说要为家里的孩子祈福,这理由也还算正当。陈李氏没多想什么,便也准了。
  谁想到吉祥到了棱台山没一个月,陈府这边再去看的时候已经找不到这号人了。当初送吉祥过去本来也是吉祥自己要求的,因此除了一个她贴身的小丫头便没有半点看管,谁也没料到吉祥走了。
  可她能去哪儿?她的户籍,她的身份,种种都限制着她。
  连林若青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是有一阵回不过神来,往后挺长一段时间她再看见阿云,都不免要思考这个问题。
  林若青回想起那天吉祥来找阿云时的样子,知道恐怕是那个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要走的打算了。
  但吉祥的事儿在陈府里到底是一个小插曲,如同落入大海之中的小石子,溅起的波纹注定不会持续太久。
  刘平南赶在十月底回到了杭城,同时带回来的消息让人为之振奋。
  织布厂这边在刘平南交货的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停工,中间生产出来的布料是林若青另外安排的。
  织布厂里批量生产的布料成本不高,整匹售卖或者制为成衣都有利润。林若青便在西街上另外开了一个成衣店,里头的衣服也是批量做的,一个模子上百件,都是最普通的款式,价格要比小镇上一般的铺子都便宜十几文一件,更不说杭城了。
  因为店铺设立在西街上,一开始买的人并不多,后面渐渐传出去这边衣服便宜,倒是也不缺买家。铺子里也顺势打出招牌去,为织布厂招揽成衣的生意。
  不过织布厂里真正热闹起来,还是刘平南将边关的单子带回来后的事儿了。
  原本招工的事情立刻也成了迫在眉睫要处理的。
  有了之前招工的先例,在头一批招工时候犹豫过的那些人现在一股脑都来了。之前不少都是家里实在困难而不得不出来谋求生活,现在却是有不少家里本来还过得去,不缺女娃一口饭吃的人家也过来试了。
  最后拢共又招了一百人,全都还是这最开始五十人一样的待遇。一个月不仅吃喝不愁,还能往家里带回七八百文,甚至熟练工能带回一两银子。
  这别说是周围村镇了,就算是杭城里都有不少眼红的人。
  除此以外要说还有什么新奇的,大概就是女工里头的黄花大闺女中掀起了一股子订亲的热潮。原先一些女孩子家里穷,拿不出什么嫁妆,虽然说不至于上几个月的工就彻底改变家里的环境。可以后有盼头是看在眼里的啊。
  更不说娶了织布厂的姑娘,那以后每个月可就是七八百文钱啊,现在成婚一次的彩礼可最多也就一到五两银子,要是娶个能干活的姑娘回来,那不出半年也就把彩礼钱赚回来了,这么比较起来,嫁妆算什么?而且听说织布厂里的姑娘还跟着先生读书呢,虽然读书的时间不多,可是这个时代里别说女人,就是男子能写自己名字都没几个呢。
  综合条件来看,能进织布厂那就等于捧了个铁饭碗了。
  动辄说女娃子家里嫌贫爱富,可男方那边计较起来也不遑多让,说到底都是为了自家考虑罢了。
  这么一直到了过年,杭城这边又出了几批货,也不说过年什么的,赶紧让人送到了边关。
  而忙活了小半年的织布厂也终于要歇上几天了。
  赶在过年之前,林若青便让手下人买了年货,在织布厂最后上工这一天送给里头的工人们。
  厂里头七七八八的人加起来一共有近两百人,按照职位和工种不同,年货也稍有不同。女工们每个人十斤猪肉,五斤瓜子和五斤糕果。管理层几个干得出色的,则是二十斤猪肉,十斤糕点和五斤糖块。剩下的就连每日给女工们做饭的婆子和管仓库的也都有五斤猪肉和两斤糕果。
  另外林若青也亲自到了厂里说了话,给众人做了一番鼓舞。
  女工们欢天喜地,打了鸡血一般拎着东西离开了。而她们手上带着的东西,自然又是让家里人一阵合不拢嘴,也让旁人看直了眼睛。
  乖乖,这织布厂可真是个金窝窝,竟能大方成这样,平时吃好喝好不苛待人就罢了,现在连过年还让人歇十天,另外送这么些好东西过年呢?
  就连林若青手下的几个人中间都有声音传出来说其实用不上给女工们发什么年货的。
  林若青不以为然,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哪里有这种事?况且这点年货和半年来纺织厂带来的收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这小半年来,杭城周边的风气虽然说没有大变,但有些种子也渐渐被埋了下去。
  村子里头如果有人说女娃子没用,那必定有人会搬出某某家的姑娘现在在织布厂上工,半个月回家一次都是给马车送回来的不说,半年就帮着家里还了不少账呢。
  女娃子怎么了?女娃子过年还能挣回十斤猪肉和那么多糕点呢,你一个说话的大老爷们给家里过年割了几斤肉回来?
  一时之间不说所有姑娘,大多数在织布厂上工的都算扬眉吐气了。


第78章 
  年节一过,织布厂开始重新忙碌起来; 庵堂也是如此。
  如今庵堂的名声才算是真的穿开去; 里面的孩子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这边还没等出正月; 便有人领着五六个大约四岁到八岁的女娃子过来了。中年男人走到庵堂近跟前看了看; 大早上庵堂还没有开门,他就带着孩子蹲在路边等着。
  孩子们的衣衫单薄,躲在一起瑟瑟发抖。直到庵堂的大门被赵成松打开,这是到了他出门办事的时间了,里头马氏她们这会儿还在帮孩子穿衣服。
  男人一看赵成松,立刻就站了起来,声音憨厚:“这位老爷; 请问这里是不是庵堂; 是不是收孩子的地方?”
  赵成松看了一眼男人身边的小女娃娃; 点了点头道:“对,你这些孩子都是送过来的?”
  男人应了是,然后说:“今年年景不算好,我们村养不下这么多女娃子; 听说这里收女娃子; 就想着送过来了。”
  他满脸恭敬,还带着些许奉承,唯恐赵成松开口拒绝,不收这些孩子了。
  赵成松对这样的事情已经很习惯,庵堂之中现在已经有四十几个孩子,还另外请了六七个帮手; 多这几个不多。
  他扭头朝着屋里喊了一声马氏,马氏隔了没一会儿便走了出来。
  看见孩子她也熟门熟路了,稍微问了男人几句,又同男人讲明白,这些孩子扔在这儿以后可就不能随便来认回去了。
  男人频频点头,将几个孩子都推进了屋里。
  孩子们虽然怯怯的,但也没哭没闹。
  马氏将她们领进屋里,口中还开解她们:“你们爹娘将你们送到这里来其实也算是为了你们好,没把你们卖出去呢。”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的确已经算好,只可惜这个要求实在太低。
  过年以后对于林若青来说的一件大事,莫过于知府要升迁回京城了。在知府夫人离开之前,她果然从粉黛带了不少能够长用的东西,另外又殷切地问了林若青具体什么时候去京城开店。
  林若青没给具体的时间,但却是给了知府夫人不少新品。
  这些新品林林总总,从体香膏到宁神丸,都是已经经过试验室不错的产品了。
  京城的铺子要开,但是不能着急。从铺面到材料,再到作坊开启,人员的调动和安排,加起来的事情实在很多,如果能在上半年顺利开成,这已经是算快的了。
  这事儿还是不能操之过急,最好是一步一步走。
  过了正月,林若青便让刘平南去京城考察地段。京城那边连陈家的生意都很少,可以说是需要林若青这边完全自己摸索了。
  而除此之外,在林若青看来,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事情是手下两个丫头的婚事。
  两个丫头感情甚笃,林若青便让她们两人同一天出嫁。请人来算了日子,三月初六是个好日子,便将婚期定在那个时候。
  出了正月,距离婚期就已经不远了。翠竹与扶柳两人现在除了平时照顾林若青和小少爷,剩下的时间里就自己抱着婚服绣花,两个人嘴上都是不好意思说,可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她们高兴,林若青也高兴。
  而陈府之外元胡也高兴,过了正月已经在杭城了买了一处小院子,院子恰好能够容纳他们一家三口,往后就算是扶柳生了孩子也有地方养,且这院子还正正就在陈府后巷。进去陈府一共就要半柱香的时间,这来来回回也算是很方便了。
  时间到了二月里头,黛色这边终于又出师了一批丫头,如今在已经扩张的铺面里另外自己侍候客人。
  林若青打算着尽可能让红姐儿香姐儿这批人多带一些丫头出来,到时候她肯定是要将红姐儿她们这些手脚熟练又有经验的女伙计送到京城的,要不然其他丫头不顶事的话风险就太大了。
  别院的作坊那边也是同理,如今也是处在一批丫头带着另外一批的时候。
  这些都还要到时候再和这些个丫头说。
  不过没有想到林若青还没有主动去找这些丫头呢,倒是有丫头主动来找她了。
  乐安院里,林若青正在看织布厂这个月的账目,外头就进来一个小丫头道:“少夫人,门房那边说外头来了个叫月姐儿的姑娘,说是粉黛过来的,现在正在门口等着呢。”
  月姐儿?
  林若青是知道月姐儿的,月姐儿时粉黛的头一批女伙计,也是个精明且有干劲的。
  虽然不知道她这时候突然过来是为了什么,可林若青还是准了。
  等了约莫两柱香的时间,月姐儿到了门外,等丫头再通报一次,她这才抬脚往里头走。
  外面的天气还很冷,月姐儿身上带着一股子凉气。林若青的屋子里暖意融融,她穿得也少,坐在榻上只着一件夹袄。林若青见了月姐儿便笑道:“月姐儿,过来找我有什么事儿?”
  这一阵子刘平南不在店里,若是出事了,月姐儿找过来也不是很令人意外。
  不过铺子里并没有出事,月姐儿见了林若青便跪了下来,红着脸道:“小姐,奴婢过来是想要求您一件事。”
  “什么事?”林若青问。
  月姐儿道:“我想嫁人。”
  林若青对此倒真有些意外:“嫁给谁?”
  月姐儿连忙解释:“不是外面的人,是铺子里的,来往别院和城里给粉黛卸货的一个伙计。”
  她知道自己不是自由身,那个伙计也不是自由身,别说他们的婚配了,就算是他们的身价性命都是要林若青做主的,因此自己在得到林若青的首肯之前并不敢做什么决定。
  林若青仔细问了那伙计的名字,而后然扶柳取了名册过来看。王铭,今年二十一岁,是十多年前就卖身在别院的一个小厮,后面自己争取过来卸货拉货来回跑,平时也是一个老实肯干的人。
  林若青放下本子笑着说:“月姐儿的眼光倒是不错,王铭是个值得托付的。”
  月姐儿原本忐忑地看着林若青,听见这话连眼睛都一起亮了起来。
  “小姐……”
  “你们如果都觉得对方好,那么我自然不会反对,不过铺子里的事情是刘管事比较了解,你不妨过些天等他回来,让他给你们挑个日子。”
  月姐儿脸蛋越发红扑扑,满脸都是激动。
  月姐儿这事儿让林若青想到,其实她手下的丫头差不多都到了合适的年纪。而她手下还不仅仅有丫头呢,小厮伙计也不老少。
  这个时候的人到了这个年纪都是想要成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