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后升级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十三章 奇玮前世
看到这一幕就会知道,奇玮的真实身份是云瑶的小叔察穆达,而之前奇玮撺掇统领向康熙投诚,而非继续观望,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自从奇玮知道自己的侄女将要进宫之后,奇玮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奇玮天资聪颖,因奇玮进入暗卫而得到顺治的欣赏,相当于走了一条捷径。没想到顺治又因为重病然后很快身死,奇玮因为不能退出暗卫,蹉跎了这么多年。
奇玮因为多年来一直有着暗卫的身份,但偏偏他的家族不足以支撑奇玮能够在官途上有所成就。奇玮也没能碰到欣赏他的人,再加上康熙幼主登基,朝廷上的风波一浪接着一浪。特别是四大辅臣之间矛盾重重,导致朝堂上的官员们人人自危。
奇玮看到这种情况自然不愿冲进去被人当了炮灰,因此他就开始了闲散生涯,每日与一帮纨绔子弟惹是生非,醉生梦死。只是偶尔在其中打探一些消息,以便在他看不清楚的未来能够用得上。
当然奇玮一直抱着微弱的期望能够得遇明主,只是暗卫未来的主人康熙尚未亲政,奇玮不是没想过要重新投一个明主。因此奇玮甚至于想过投靠鳌拜。
别看现在的鳌拜因为被康熙拉下马之后变得臭名昭著,可在奇玮看来实际上当时鳌拜才是最忠于康熙这个皇帝的,因为鳌拜军功赫赫,虽性子粗莽,但他为人忠诚是顺治在四大辅臣里最信任的人。
可奇玮发现,鳌拜在辅政之初一直兢兢业业唯恐负了先帝的基业,随着时光的流逝,鳌拜却变得比以前更加骄横,虽然鳌拜未曾起意篡权,可是鳌拜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的功业最高但自己却不是第一位的辅政大臣,因此与其他三个大臣嫌隙愈深。
此时奇玮彻底明白了鳌拜即使忠诚,但他性情蛮横,迟早会因此栽个大跟头。而且图海也曾经对奇玮说过鳌拜性情不足为友,奇玮也彻底死了心。
只是奇玮在暗卫里呆的时间一长,就发现在表面平静的朝堂下面掩盖着能杀人的利刃,刀刀都可以致命。奇玮发现四大臣之间的矛盾在一开始就被定下了,八旗之中的由皇帝亲领的上三旗之间本来就矛盾重重,而四位辅政大臣自然要为自己所在的一旗谋利。也因此分出了三个阵营,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人,索尼是正黄旗,遏必隆和鳌拜则代表镶黄旗。
他们之间互相对敌人下手,而太后则稳坐钓鱼台。
四人之间一开始就不能和平共存,这也是因为孝庄太后的权谋手段极高,在三旗里频频制造矛盾。即使他们四人知道这是孝庄太后的手笔,也不可能罢手。
若是奇玮站在皇家的角度自然要为孝庄太后的手段赞一声好,可奇玮身为臣子看到连四大臣都被算计至此,何况他这个小人物,那里不会兔死狐悲。奇玮不想深陷其中,因此之后奇玮从此没有再在官场上钻营。
上一世的奇玮果然一直没有主动投靠过任何一人,直到康熙因为被吴三桂的奸细刺杀,奇玮和暗卫们才现身在康熙面前。不过康熙此时已经被朝堂上的事情催熟为一个会怀疑一切的帝王,因此奇玮即使是救下了康熙,也没得到康熙的另眼相看。
偏偏这时候云瑶又被康熙召进宫,奇玮怀疑是因为自己才导致侄女深陷宫廷,而且侄女并不得宠,因此在侄女入宫后,本打算调出暗卫回家赋闲的的奇玮,又因为侄女在后宫备受冷落就没有依着旧例离开暗卫,而是继续待在暗卫里以方便保护侄女。
这时的奇玮已经是暗卫统领,掌握着暗卫,因此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他本来可以拖下任统领看在同僚的份上照看侄女,可是担心人走茶凉,奇玮硬生生的在暗卫待到去世。
云瑶若是在这的话,一定就会明白,那一世里绝对不是云瑶自己好运才在宫里活了这么多年安然无恙。云瑶平日里的感觉并没有出错,奇玮一直在其中保护云瑶。
而且因为云瑶入宫,奇玮为了云瑶没有退出暗卫,导致最后奇玮直到去世都没被康熙重用,云瑶没了奇玮的保护也随之而去。
奇玮这一世早早地向康熙投诚,也是因为云瑶进宫,上一世因为投效康熙太晚,奇玮虽有万丈雄心,也抵不过现实的无奈。
可这一世康熙一露出要让云瑶进宫的消息,奇玮就抓住了机会。因此奇玮想办法让乐山同意暗卫投靠康熙,而且告诉乐山因为侄女的缘故,奇玮将要离开暗卫的事情。乐山听闻立马顿悟,乐山知道是奇玮借此机会拉暗卫里的兄弟一把,让他们能够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对于奇玮十分感激。
奇玮借着云瑶进宫的机会,不仅收获了一大把人情,还为侄女入宫后扫清了障碍,让暗卫里的人能维护云瑶一二。而这次奇玮知道皇后对侄女的算计也是从暗卫里的同僚那得来的消息,甚至对于皇太后的生辰之事也是暗卫里的人提醒奇玮。
而这次奇玮向康熙汇报此事,也是乐山推让的结果。让奇玮能够借此接触康熙,并且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是为奇玮的前程提前下注,留一个人情。说不得奇玮什么时候就会飞黄腾达,能让他们沾点儿光。到时候在官场上也能有一个可靠的盟友。
而康熙在奇玮投靠给他后第一次正视奇玮,其实奇玮之前并没有被康熙完全信任,即使暗卫是先帝留给康熙的。因此这些日子以来康熙一直让他自己的人调查奇玮等人,而在奇玮来之前,康熙就已经看过奇玮等人的资料,即使手下人调查的并不全面,康熙也能确定奇玮等人并没有说假话。
康熙其实早就确定了奇玮等人的身份,只是康熙想知道奇玮等人是否会主动前来。如果奇玮这些暗卫们仍然想要瞒着他,康熙就要考虑是否要留着他们了!不过奇玮应该庆幸他没来晚,要是再过一阵子,康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好说话了。
康熙看着奇玮恭敬地表现倒是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然是皇父定下的规矩,那就依照旧例吧!你就在朕身边做个一等侍卫。”
奇玮先前是任三等侍卫一职,康熙让奇玮连升两级,成为正三品的一等侍卫,算得上是极为恩宠了。
奇玮听到后连忙谢恩,“奴才多谢主子隆恩。”奇玮听到康熙对自己的安排终于放下心来。
第五十四章 太后知晓
自从皇后下达那到要将蛇年和鸡年出生的宫人们全部遣散出宫的命令之后,后宫的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冷。一些是兔死狐悲,而另外有一些就是古怪的心态了。
在皇后公开说明这两种生肖年出生的人会克到皇子后,摆明了连那些主子们都不可避免。要知道主子们不知道太后的生辰还情有可原,可底下伺候的人对于主子的生辰可是牢牢记清的。这明显是皇后要和太后对上了。
虽说皇后这道命令是给伺候的宫人们下的,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后迟早会对宫里的主子们下手,到时候寿安宫的太后就尴尬了。
因为是蛇年出生的太后可能会克到嫡子承钴,可是从来没有做长辈的要为了晚辈避让的道理。到时若是有皇后因为皇子的病情想要将太后赶出宫的丑闻传出来,这到时候不仅皇后会遭到严厉的惩罚,连皇太后都会没脸,到时太后恐怕就要威严扫地了。
而太后又不可能主动找皇后这个小辈儿求和,到那时太后在宫里才真的会颜面无存。
后宫的人也在心里无不奇怪皇后的做法,也不知道往日里特别精明的皇后怎么这时候犯糊涂了。总不能是皇后真的不知道太后生辰的事情吧!说实话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极小,要知道皇后处理事情不是她一个人,皇后身边还有几个管事嬷嬷和大宫女提醒皇后的疏漏之处,因此众人也都怀疑皇后是故意如此。
但平日里太后也没为难过皇后,而且太后和皇后并没有什么矛盾。这时候皇后反而开始针对起太后,也让众人摸不着头脑。皇后总不会是真的相信钦天监那些说辞吧?那些说辞明显是皇后为了对付钮祜禄妃特意编出来的。
还是因为太后更加亲近钮祜禄妃?可太后万事不管,皇后娘娘何苦再竖起一个敌人。
这时候明明在针对钮祜禄妃的皇后为何又开始针对太后,虽说太后在宫里只是个透明人,但她并不是一个软柿子,皇后本来对付钮祜禄妃的精力都不太够,怎会又招惹一个劲敌。
因此对于皇后的举动宫里的人都有些议论纷纷。而在寿安宫里今日却极为安静。其他宫里的人也许还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看待此事,可寿安宫的人看待此事却不是带着这种轻松的心态。
要知道还有主辱臣死这个词,若是皇后真的对太后下手,而且还能成功。那到时他们寿安宫出去的奴才可就要低别人一头了。而且一旦传出了太后不受圣上待见的信息,很快后宫的人就会见风使舵,寿安宫的人日子就不会好过。
寿安宫小佛堂
一个身着深绿色旗装的中年妇人跪在佛前,手上捻着佛珠闭着眼默念佛经,而中年妇人旁边有一个嬷嬷在一旁劝她。
“太后娘娘,您不能再忍下去了,这些年来您从来没有为难过皇后,只是一直深居简出,最多只是更亲近一些钮祜禄妃罢了!您毕竟是长辈啊,皇后怎么可以如此扫您的颜面。”那个中年嬷嬷苦口婆心的劝着中年妇人。
那个中年妇人也就是太后好似不为所动,只依旧念着佛经。
中年嬷嬷看着太后不动声色,有些为难。继续道:“太后娘娘,要不您找太皇太后做主,太皇太后慈爱,一定会为主子做主。到时皇后也不会那么嚣张。”
太后听见那个嬷嬷的话,睁开眼睛看向嬷嬷,道:“莫要为这种小事打扰皇额娘,此事我自有主张。”说完就继续闭眼念起佛经来。
“太后,这个时候还不去找太皇太后做主,到时皇后恐怕就会更过分。要是皇后真的让您出宫该怎么办?”这个嬷嬷听见太后息事宁人的态度,变得更加愤慨。
太后仍然是面色不变,那个嬷嬷见太后仍然不为所动,不由叹了口气,向太后行礼告辞。
那个嬷嬷一出去太后就睁开眼睛,不由苦笑,其实太后哪里不恨,只是她隐忍惯了,再加上此事既然已经传到她的耳边,太皇太后哪会不知。要知道太皇太后掌控宫中多年,宫里的风吹草动太皇太后恐怕都知道。既然太皇太后没有动作,那只说明太皇太后用自己又要算计什么了。
要是自己破坏太皇太后的算计,到时即使自己是太后也不会落下什么好来。
太后自从嫁给先帝以来,与太皇太后相处了多年,那里不知太皇太后的性子。太皇太后从来都讨厌有人忤逆她,连当初她的姑姑,哪位顺治被废为静妃的废后就是前车之鉴。
当年的事所有人都以为是太皇太后控制不住先帝的任性才导致静妃被废。而当年太皇太后与废后不和少有人知,一方面废后嫁过来想要掌握宫权被太皇太后拒绝,而废后性子粗疏,与宫人抱怨了几句太皇太后揽着权不放手,而消息传到太皇太后那里就被太皇太后记恨上了。
因此太皇太后在顺治废后的问题上并未给废后说什么好话。眼睁睁的看着废后被废,即使她是太皇太后的侄女。
而太后嫁过来之后知道了此事,之后更是不敢违逆太皇太后的意思,特别是在先帝仍然想将她废掉的时候,太后对于太皇太后唯命是从,从来没有违背过太皇太后的意思。
而太皇太后也许是看着她听话,因此在顺治想要再次废后的时候,拦下了顺治的举动。而太后看到太皇太后轻易地打消顺治废后的意图意识到太皇太后比她想象的还要强大,从此之后对着太皇太后仍然保持着比以前更加恭敬的态度,太皇太后见此也对太后好了很多。
现在太后根本没有想过脱离太皇太后的掌控,这件皇后做的事明显就是太皇太后给皇后挖的坑,连皇帝皇后在这么议论纷纷的情况下都没收到消息,明显是有人故意没告诉他们。这个人除了太皇太后有这么大的势力外,不会有别人能够做到。
不过太后虽不敢违逆太皇太后,但还是期盼着皇帝能够知道这件事,毕竟太后出身高贵,哪里会愿意让皇后一个小辈踩在头上。但太后也知道这种事情可能性太小,毕竟在太皇太后的控制下,太后几乎没有接触过皇帝,在这种情况下还奢望皇帝知道她的生辰有些痴心妄想。
第五十五章 孝庄算计
慈宁宫
一个中年嬷嬷在太皇太后面前,而太皇太后在榻上半眯着眼听着那个嬷嬷的汇报。
半晌后那个嬷嬷说完之后,太皇太后睁开眼,只见太皇太后眼眸中闪过一道精光就证明她并非是个普通的老妇人。苏麻喇看到太皇太后睁眼好似要起身的样子,连忙上前扶住太皇太后侍奉她起来。
而那个嬷嬷在旁边欲要上前帮忙,被苏嘛喇给阻止了。那个嬷嬷见此眼中倒是闪过一丝气愤,在她看来分明是苏嘛喇不肯让她奉承太皇太后,怕自己抢了太皇太后的欢心。
太皇太后和苏嘛喇都是精明之人,哪里看不出这个嬷嬷的不满,只是两人都不在意她的想法。一个是位高权重足以忽略一个区区嬷嬷的不满,而苏嘛喇是真的心里只有太皇太后这一个主子,要不然也不会只有苏嘛喇在太皇太后身边留到现在,而且太皇太后绝不是一个好伺候的人,苏嘛喇也知道太皇太后绝不会喜欢外人近身,因此阻止了嬷嬷的动作。
太皇太后在苏麻喇的帮助下坐直身子,看向那个嬷嬷道:“苏嬷嬷,你说太后有什么举动?”
而若是太后在这就会发现,这个苏嬷嬷就是刚才在小佛堂里劝她和皇后打擂台或者向太皇太后诉苦的那个嬷嬷。“没错,奴婢劝了太后娘娘好久,可太后娘娘一直都无动于衷,好想听不见奴婢说话一样,只在奴婢说要想主子您汇报时阻止了奴婢说了一句。”
“知道了,你下去吧。你知道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吧?”太皇太后直视着苏嬷嬷,目光威严。
苏嬷嬷看到太皇太后严厉的表情吓得不敢动,只道:“奴才知道,这次奴婢只是来找奴婢的老乡来说说话,并没有说什么。”
“嗯,行了,你出去吧!”太皇太后挥了挥手让苏嬷嬷出去。
“苏茉儿,看来哀家这个好儿媳还在怨恨哀家啊!”太皇太后目光深沉,看起来她的心情算不上好。
苏茉儿这个名字是以前苏麻喇姑的名字。自从苏茉儿改定后只有太皇太后这么叫苏麻喇了,旁人多半只是尊称一声‘苏麻喇姑’。
苏麻喇看到太皇太后紧绷的表情就知道太皇太后的心情算不上好。就安慰道:“太后娘娘是不想麻烦主子,那里会怨恨主子,平时太后娘娘不是最孝顺主子的吗!主子莫要多心。”
太皇太后听见苏麻喇的安慰倒是放松了表情,道:“确实,平日里佛拉娜对哀家也一直尽心尽力,只是她的性子还是太软绵了些。”
苏麻喇恭维太皇太后:“太后娘娘性子软绵绵的,还得靠主子您护着,主子您得长命百岁的才行。”
太皇太后听到苏麻喇这么说心情变得好了起来。就道:“是啊,佛拉娜还得靠哀家护着,还有科尔沁,哀家不能死啊!”
“是啊,奴婢也请主子护好自己的身子,奴婢也得靠主子护着。”苏麻喇见太皇太后的心情好就多恭维了几句。
“哈哈,苏茉儿,你太妄自菲薄了,平日里连皇帝都称你为‘额涅’的,你在宫里哪里用我护着。”
“瞧主子说的,奴婢能被圣上另眼相待,不正是因为主子您的原因嘛!”苏麻喇恭敬答道。
太皇太后听见苏麻喇恭敬的表现倒是极为高兴,道:“你这话莫要让皇帝听见了,到时皇帝就要伤心了!”
苏麻喇见太皇太后没有继续不高兴,心中松了口气,自从之前圣上因为不肯再让科尔沁的格格进入后宫后,就变得暴躁易怒,只在今日看着高兴了一点儿
“圣上哪里会伤心,圣上对主子那么敬爱,只会高兴奴婢对主子的忠诚。”苏麻喇回道。。
“皇帝对哀家也算是孝顺,只是他也是经常拂哀家的好意,你说现在慧妃已经去世,皇帝竟然不肯再让一个蒙古格格进宫,而佛拉娜又是那样的性子,与皇帝又不亲近,哀家死了之后到时谁来维系与蒙古的关系啊!希望佛拉娜和皇帝不要怪哀家这么做啊!”太皇太后开始还有些欣慰,后面说到康熙的举动就有些生气。
苏麻喇没有吭声,她知道主子只是说一句而已,并不是想让她解答。不过苏麻喇知道主子最近的举动无非是想让皇后惹祸传出皇后连太后都容不下的流言,而且还把圣上唯一的皇子也给搅进局中,然后让皇后和钮祜禄妃两败俱伤,然后借着为太后讨要公道的名义,让蒙古给圣上施压,让圣上再娶一个蒙古妃子,甚至立为皇后。
说实话苏麻喇即使已经跟了太皇太后几十年了,仍然为太皇太后残酷的手段而心惊。
在太皇太后这场算计里,后宫几个主要的主子全被太皇太后设计。太后因为被皇后威逼的流言而威严扫地,在后宫里只能小心行事。皇后在太皇太后的算计下被泼一场不敬嫡母的脏水,而且后位也不一定能保住。而康熙因为在皇后做出这件事前一直被太皇太后蒙蔽,而且没人主动告知康熙。到时候康熙说不定在不知道的时候就被劝谏不敬嫡母的罪名,钮祜禄妃也会在这次受到康熙的厌恶。
总之在太皇太后的算计下后宫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太皇太后为了康熙后宫再次进一个蒙古妃子或者皇后可谓是尽心尽力。
当然太皇太后不知道的是,康熙这次竟然在他皇阿玛留下来的暗卫的提醒下,早早地就知道了太后的生辰避免了一场大祸。
当然要说暗卫是否知道太皇太后的算计那就要见仁见智。暗卫能这么凑巧的知道皇后算计引发的祸乱,还早早的禀报康熙,说暗卫只是凑巧就是瞎说了。
而且暗卫们的成立早先是因为顺治对于自己的额娘屡屡要控制他而做出的反击。要说暗卫不知道太皇太后一丝一毫的动向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暗卫们一直想要将太皇太后的黑料报给康熙,可这些年来康熙对于太皇太后十足的敬爱和信任,让暗卫也有些无从下手。因此暗卫那里的黑料一直没有呈给康熙,以防康熙愤怒至极将暗卫给处置了。
因此奇玮的报告绝不是偶然为之。
第五十六章 康熙惊闻
康熙在知道皇后差点犯下大错之后,倒是没有直接上门兴师问罪。康熙这些年来经历过很多,因此他已经不是一个莽撞的少年了,即使今年他才十八岁。
康熙在得知这件事后,第一反应是让皇后向太皇太后赔罪,当然至于为什么不是向皇太后赔罪,说实话在康熙的印象里太后一直极为老实,平日里只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应声虫,太皇太后说什么太后都跟着附和。
虽然康熙看太后并不是那种拍马屁的人,但是康熙眼里的太后是个一根筋跟随太皇太后,好像太后的一切都要太皇太后做主,因此康熙就忽略了太后这个当事人的意见。
当然也是康熙和太后接触的不多,康熙能够见到太后的时候多半是在太皇太后的慈宁宫里,因此也就对太后在慈宁宫的唯命是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太后和康熙的年龄也差距不大,康熙现在十八岁,而太后即将在两个多月后迎来三十岁的生辰,尤其是两人还不是亲生母子,双方只是差了十二岁。在太皇太后鉴于儿子福临能够夺弟妻的情况下,太皇太后生怕出现康熙也会随他阿玛步上这条不归路。特别是前朝还有一个钟爱万贵妃至深的明宪宗,要知道万贵妃比明宪宗大了十七岁,这样看来康熙与太后的年龄之差并不大。
因此太皇太后平时有意的一直阻止两人相处,即使是在她的慈宁宫碰上,太皇太后也会想办法驱逐一方离开。而太后也闻琴知雅意,也一直在避免在康熙面前露面。而且太后在康熙知人事的年龄后,对于康熙更是避之不及。
而且太后从顺治帝驾崩之后,也就没有在穿过那些鲜艳的衣裳,看上去太后的年龄竟然和太皇太后有些差不离。
因此也就不怪康熙对太后单薄的印象了。
而康熙到底不忍皇后遭到皇祖母的训斥,而且皇后身为他的妻子,又给他生下现今唯一存活的嫡子,康熙那怕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愿意让嫡子因为额娘的名声而受辱。
而且这次皇后是打着有人的命格对于康熙的嫡子有碍的旗号,才在宫里这么大张旗鼓的。因此一个不小心承钴皇子就会被牵连其中。到时甚至嫡子将来能够继承他皇位的资格都可能被剥夺。
而在康熙没想到自己未来能够活得那么久的当下,康熙还抱着培养嫡子承钴作为继承人的念头。康熙现在的目标就是争取活得比自己的阿玛要久就行,康熙觉得自己的几位长辈大多数都是英年早逝的命,因此在有了承钴之后,就把他当做了继承人。而康熙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面临他这样被朝臣宗室们钳制的局面。
因此康熙也就打消了让皇后向太皇太后请罪的意图。开始为想办法为皇后惹出的事情扫后腿。
因此在康熙为皇后清扫后患的时候将乐山这个统领招来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不过乐山前来带过来的消息让康熙大吃一惊。
“你说什么?你说皇后如此行事是有人故意算计皇后。”康熙大怒,之前他还以为是皇后急于扳倒钮祜禄妃才使出这样的昏招,可现在乐山告诉他是有人从中作梗,如何不让康熙震怒。
“启禀主子,其实在之前奴才让奇玮禀报此事时就有了怀疑,只是后宫之事暗卫插手不多,只知道这其中有些异常,因此奴才并未让奇玮知道此事。只是昨日奴才发现皇后娘娘身边的李嬷嬷在皇后娘娘做出这个决定前就请假出宫了,而皇后娘娘身边的几个主要的大宫女都不约而同的出了意外,而皇后似乎并未察觉。皇后娘娘的人好像都被别人牵制住了,因此皇后娘娘才在这件事上受到了蒙蔽。”乐山回答。
乐山在这给皇后挖了一个坑,明摆着说是皇后能力不足,以至于都没有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接二连三的出现意外,而且在没有得力助手的情况下出了这么一个昏招,只能说明皇后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就变成了一个极为莽撞无脑的人。
“哼,那里是没有察觉,只顾着对付别人,连身边的人出事都不知道,怪不得承钴一直身子不好。”康熙听了乐山的话后更加愤怒,在康熙心里皇后现在变成了一个只知道抓揽宫权的利欲熏心的人,而且还不聪明,连自己身在局中都没发现。
乐山听见康熙在痛骂皇后的时候不敢出声,毕竟皇后是主子,哪里需要让他这个奴才品头论足的,若是他真得附和圣上说的话,那康熙会先将他给处置了。
康熙在骂过皇后之后,稍微平复了心中的怒气。不过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收拾皇后的烂摊子,莫要让这些事情扯到自己的宝贝嫡子身上。
康熙想到这就问乐山:“你说是有人暗中算计皇后,那你查到是谁下的手没有?”康熙现在也开始怀疑是谁这么大的手笔能把一国皇后给耍的团团转,毕竟能够将皇后身边几个信任的人全部不留痕迹的带离皇后身边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乐山回道:“这······奴才不敢妄言。”
“行了别吞吞吐吐的,不管你查出什么,朕都恕你无罪。”康熙不耐烦听乐山的吞吞吐吐,直接让他回答。
“启禀主子,奴才查到似乎好几位宗室王爷都出手了,还有懿靖大贵妃也推波助澜了一把,还有······还有太皇太后似乎也有插手的痕迹。”乐山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不敢看康熙的脸色。
康熙脸上好像挂着阴沉的好像能够滴水的脸色表明了他内心的激烈活动。康熙没想到不过是皇后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有这么多人牵扯其中,这么多人合力算计皇后,康熙可不相信他们费这么大的力气只是为了算计皇后。想到这场算计背后的事情竟然这么复杂,康熙不由怀疑这些人真正的目标是他自己。
康熙会这么想也不奇怪,因为此事一旦扩大,康熙会受到众人的狂风暴雨,尤其是现在康熙刚在朝堂上站稳脚跟,现在康熙根本经不起别人的有心算计,而且一旦康熙陷入局中,除非他成为一个傀儡,否则那些人的打击就会源源不断地到来。
第五十七章 后宫风云
康熙虽然对于这些人几乎是联手的状态下对付他虽然感到愤怒,但并不意外,因为他近日来在朝堂上渐渐控制了不少权柄,而失去权力的宗室王爷为了自己的权利向他下手也不是出人意料的事。
而懿靖大贵妃向来看他这个皇帝不顺眼康熙不是不知道,特别是在康熙顺着太皇太后将懿靖大贵妃的长子阿布奈惩治之后,懿靖大贵妃更是在一次宗亲聚会里当众给了康熙一个没脸。
不过康熙不可能把懿靖大贵妃怎么样,连太皇太后面对懿靖大贵妃都有些气弱,这不仅是因为博穆博果尔死因成疑,还因为太皇太后在顺治登基之前一地位直是在懿靖大贵妃之下的。因此懿靖大贵妃也有底气和太皇太后他们作对。
而这次懿靖大贵妃插手其中并不出乎康熙的意料。
但是太皇太后出手康熙就有些意外了。当然这并不是出于康熙对于太皇太后的感情,康熙即使被太皇太后抚养长大,可康熙其实并没有他表现得那么敬爱太皇太后,即使在外人面前康熙一直极为孝顺的样子,可康熙未尝不忌惮太皇太后。特别是作为一个皇帝,康熙在看见太皇太后一直把持着权力绝对不会高兴。
即使太皇太后为了不招致朝臣非议不曾垂帘亲政,可这并不代表太皇太后完全放弃了对于朝政的追求,而且康熙也多次屈服在太皇太后的手下,即使有些事情最后证明了是太皇太后的做法正确,可仍然让康熙不舒服。
而康熙的这种心态就是一个宝藏的守门人一样,对于康熙来说每个企图拿走宝藏的人都不是什么好的。而权力对于康熙来说就好像是守门人的宝藏对于守门人一样重要。
因此乐山对于康熙与太皇太后的关系只是白操心了。只要有一日太皇太后仍然掌握着康熙垂涎的权利,康熙就不会真的将太皇太后当做一个慈祥的祖母。
因此康熙在听到乐山提到太皇太后根本就没发怒甚至连表情都没变一下。乐山见此反而放下了心,之前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