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天骄-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孤寂,能将人淹没……

    而那些年,她宁可独自忍受噬人的孤寂,也不想把自己置于人群中,与一群狂欢。

    这是第一次,她找人陪自己过节,感觉……还不错。

    “好。今晚只有你、我,没有身份,也没有恩怨情仇。”不知是除夕的原因,还是楚九歌这两日的医治起效了,今晚的陆城看上去平和许多,身上的杀气与火气,明显的降了下来。

    他举着酒杯,双眼没有焦距的看着前方,眼中隐有泪光:“十年了,第一次有人陪我过除夕。”也是第一次,他愿意与人过除夕。

    十年了,自打十年前北王率兵血洗江湖后,他就没有家了,也没有了团圆。

    他身边有很多人,但每到过年,他都会躲起来。他不愿意,也不想跟他们一起过,他宁可一个人独自忍受孤寂与凄凉,也不想与旁人团圆。

    今晚,许是气氛太好,许是身边的人与他同病相怜,他忍不住破例了。

    “我比你稍好,一个人过了五年而已。”王梓钰亦举起酒杯,朝楚九歌致意。

    他知道,楚九歌以往必然也是独自一个人过新年,楚二叔那一家子,绝不可能带上楚九歌。

    他们三个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一样的人。

    孤傲、自我,宁可独自品味孤寂,也不愿意假装热闹。

    “大过年的,你们能不能别这么消极?人生在世须尽欢,不管身上背负了什么,今天都该放下,好好享受当下。”除旧迎新的日子,过往的一切都可以翻篇,明天……

    一定会很热闹!

    袁家,一定会喜欢她的新年大礼!

    想到这里,楚九歌脸上的笑容不由得放大,浑身都散发着“我很高兴”的喜悦。

    王梓钰与陆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受楚九歌的好心情影响,两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陆城甚至开玩笑的道:“楚九歌说得对,好好享受当下,才不会辜负楚九歌亲手做的这一桌菜。话说……楚九歌,你居然会做饭,还做得这么好吃,我是真的没有想到。你这么点岁数,医术学得那么好,饭菜又做得这么好,你是怎么学的?你不会打从娘胎就开始学了吧?”

    陆城来之前查过楚九歌,他知晓楚九歌医术不错,但来之前只抱着七分希望。泡了两天药澡,效果立竿见影,陆城才知楚九歌的不简单。

    这一手医术,比起宫里的大巫医也不差,完全不像是初学者。

    “我不是打从娘胎开始学,我是学了两辈子。”楚九歌笑容真诚,她发誓她说的都是真话,然而在场的两个男人都不信。

    陆城甚打趣道:“我要有两辈子就好了,有两辈子的时间习武,就算打不过北王,也能与他打个平手,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他手上过不了一百招,大仇此生都无妄得报。”

    “要杀北王,不定要打得过他呀,你可以学巫族,从皇室下手,利用皇室的力量弄死北王呀。”楚九歌贴心的给出建议。

    陆城拿筷子的手一顿,不敢置信地看着楚九歌:“你……跟北王,真是夫妻?”

    “我什么时候嫁给北王了?”衙门登记就了就是夫妻?

    北王登记的时候,有问过她的意见吗?

    “九歌什么时候想要去取消,只管跟我说一事,我陪你去。”王梓钰也倒了一杯酒,跟楚九歌碰了一下杯。

    “我哪天觉得这个婚事麻烦了,我就去取消。反正没有举办婚礼,没有在祖谱上登记,要取消再容易不过了。”楚九歌一脸认真的点头,完全不似作假。

    陆城不由得皱眉:“你与北王的婚事……能这么简单的取消吗?”

    北王与楚九歌的婚事不算,他打出小师妹那招牌是不是没用了?

    楚九歌似乎半点不受威胁,也不惧他小师妹的出现。

    “有什么不可能的?我跟北王什么时候完婚了?北王可以去衙门登记,作为当事人的我自然可以去取消,你那小师妹不是想嫁给北王吗?正好,明天我就去取消息,你的师妹可以跟北王完婚啦。”楚九歌举起酒杯,对陆城道:“趁此机会,祝你小师妹得偿所愿,早日嫁得如意郎君。”

    陆城脸色微变,泛着红光的俊颜不由得皱起,但还是配合楚九歌举杯,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他刚将酒咽下去,就见楚九歌拿着酒杯,与王梓钰碰杯:“梓钰,我给袁家送了一份新年大礼。还有两个时辰,我就会让袁家知道,算计我楚九歌、得罪我楚九歌的下场。”

    楚九歌声音温和而轻柔,眉眼弯弯,笑着甜美而张扬。

    “我很期待。”王梓钰一脸宠溺,眼眸温润,笑容清朗。

    陆城拿着酒杯,一会看看楚九歌,一会看看王梓钰,莫名觉得这满桌的美食,都无法下噎。

    这两人,这两人……

    好可怕!

第793章 后悔,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王梓钰与陆城,幸福的享用楚九歌亲手做的年夜饭时,北王与谢玄搬了数十坛酒,坐在屋顶上,吹着寒风……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谢玄身侧放了五个开了的坛子,东倒西歪的,时不时还被风吹得转半圈,却偏偏怎么也掉不下去。

    北王身侧一样摆着五个空坛,不过北王身侧的空坛,摆放得整整齐齐,坛口都在一条线上,看上去

    像是列队的军人一般。

    “明日天亮,消息就会陆续传到京城,希望袁家主能受得住。”在一夜之间,淹毁袁家所有的良田,还要在天亮之前,一一把消息传到京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事先有谢玄提供的消息,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办。

    “你在东林安插了那么多人?”按谢玄的计划,原是准备提前三五天动手,但被北王拒绝了,北王云淡风轻的说一晚足够了。这种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快狠准,不给对手反应的机会。

    “要安插什么人手?这种事,本王怎么可能亲自动手。”他又不是南凉太子那个蠢货,非要亲自动手抓谢玄,最后不仅将自己暴露了,还将南凉埋在东林的探子也暴露了出来。

    “你找了谁?”谢玄想了一圈,也没有想出,谁有那个本事,能在一天内做到。

    “丐帮!”丐帮弟子遍布五湖四海,只有丐帮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动这么多人手。

    “丐帮?”谢玄嘴角微抽:“我要是没有记错,丐帮上一任帮主是你杀的。”杀了人家帮主,还有脸找人办事,他认识北王这么多年,才知北王这般没脸没皮。

    “有钱能使鬼推磨,本王出的起银子,他们有什么不满的?”北王不以为然的道。

    楚九歌能让陆城出手,他让丐帮出手又怎么了?

    说起来,这事还是楚九歌给他提的醒。

    敌人又如何?

    有血海深仇又如何?

    筹码得当,一样可以合作。

    巫族与魔族不就合作了吗?

    “你……九歌给你的那五百万两?”以前北王可没有这么财大气粗,自从认识楚九歌后,这才大气起来。

    “嗯。”北王神色淡然的应了一声,但仔细看,就会发现他脸上有那么一点不自在。

    “你现在有没有后悔,当初在北域,没有把婚礼办完吗?要是把婚礼办完了,九歌就是你名正言顺的北王妃。现在,你们两人终归明不正言不顺。”谢玄提起酒坛,跟北王碰了一下。

    “本王从来……”

    “别把话说得太满,我前不久收到消息,你的第一任未婚妻席清欢死而复生了。”谢玄忍不住幸灾乐祸的道。

    “什么鬼?”北王拿酒壶的手一松,险些掉了下去。

    “如你所听到的那样,你的未婚妻出现了,她没有死,她要嫁给你,九歌挡了她的路,席家很有可能会动用军中的力量诛杀九歌。”这消息他也是不久前才知晓的,席家瞒得很紧,除去他们这几家把情报网,渗透到京中方方面面的人家,还没有谁知晓。

    “楚九歌死了,本王就会娶她吗?天真!”他北天骄要娶妻早就娶了,还会等到现在。

    “在旁人看来,你会!”北王从来没有拒绝娶妻,不是吗?

    “这人……谁弄来的?”是弄出来恶心他的,还是恶心楚九歌的?

    “没有查到。席清欢是外出摔死的,当时就没有找到她的尸体。她自称失去了记忆,也没有人救她,她独自一个人在小山村里生活。你知道,她懂一点武,独自一个人也能活下来。”这套说词是席清欢说给席老将军听的,但明眼人都不会信。

    “半点漏洞也没有,是个人才。”独居,没有见过外人,也就不需要人证,而物证……

    他们这种人,要弄一套物证,可以比真的还真。

    “席家不好惹,你最好防备一二,别给九歌添麻烦。”谢玄又举起酒坛,跟北王碰了一下,随即仰头灌了一口。

    别看谢玄一副翩翩贵公子的模样,他喝起酒来却十分豪迈,洒脱无比。

    “席家是皇上手中的一把刀,当年应家一个个横死,席家没少出力。”席家在京城并不显,在席清欢死活更是低调。

    许多人都认为席家不行了,但北王知道,席家不是不行而是很行。

    “你是想借应颐之手,去收拾席家?”应家军虽然一再被皇上打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应家的实力不容小觑。

    北王斜了谢玄一眼:“你当应颐傻?还是本王傻?”应颐要那么好煽动,就不会被镇国长公主培养,也不会被皇上看上。

    “除了应家,没有人能撼动席家。”就是王、谢二家也不行。

    “应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应颐。”聪明的不能用,他可以用蠢的。

    “应池?”谢玄很艰难的吐出这两个字,“你还真会挑人。”

    “应池想要建立功业,皇上不给他的机会,本王能给。”应池想要的,这世间只有他能给。

    “你……想要那个位置?”谢玄神色一凝,郑重的看着北王。

    北王看了谢玄一眼,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道:“你知,魔族背后的人是谁吗?”

    “是谁?”谢玄也在查,但那人藏得极深,他根本查不到。

    “与前朝有关,具体的本王也不知。”他能跟谢玄说的,只有这么多。

    “前朝皇族想要做什么?”谢玄看着北王,直觉告诉他,北王一定知道什么。

    北王同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另一件事:“本王告诉你一件很有趣的事,东林、北林、西凤、南凉四国的皇帝与皇子们,没有一个是正常老死的。”

    远的不说,就说东林……

    东林的皇子最惨,上一代皇子你争我斗,下场凄惨,几乎没有一个人得善终。这一代的皇子更惨,除了武王外,余下的人都成了皇上的药。

    “你想说什么?”谢玄右手按在心口,身子绷得紧紧的……

    他的心脏跳得太快了,快到让他害怕。

    “本王想说……”北王笑了一声,提起酒壶将里面的酒,一鼓脑的灌进嘴里后,随手一甩,就将酒坛丢了出去。

    “时间不早了,本王该去给九歌写信了。”

    话落,谢玄只见一道残影一闪而过……

第794章 示警,不重要

    当皇帝是个苦差事,一年到头,只有过新年的这几天能休息,平日白天黑夜的都得忙。

    往年,皇上都是在除夕封笔,到元宵解封,今年也不例外。

    除夕封了笔,除非大军压境,国破在眼前,不然朝臣绝不会拿政务烦皇上,皇上也不会把大臣们招进宫。

    大家都是人,都要过新年,不管是当皇帝的,还是做臣子的,都不会那么过分,但今年……

    没有大军压境,没有国破的危险,皇上却下旨,急诏各大臣进宫。

    一众大臣接到皇上的紧急召唤,一个个都懵了,完全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暗自猜想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惹得皇上不满了?

    这么一想,众大臣不由得冷汗淋漓,也不敢耽搁,换上官袍就急急进宫了。

    在宫门口,遇到同样接到召唤,赶着进宫的同僚,他们心中的不安才稍稍淡了几分。

    皇上不止召见他一个人,肯定不是他犯的事,被皇上知晓了。

    想来也是,他也没犯啥大错,不过是收了底下人的孝敬罢了。皇上真要看他不顺眼,也没有必要在大过年的召他进宫,啥时候动手不行?

    他又不跑不掉!

    一众大臣心里的想法都差不多,看到同僚一一赶来,安了心的他们整了整凌乱的衣服,然后上前互相打探情况。

    这一打探就发现,大家都是一头雾水,什么也不知道。

    得,都别问了,进宫就知晓了。

    平日里走三步都要晃一晃的老臣们,今日一个个脚下如同神助,飞快的朝宫里走去,看得一众太监啧啧称奇……

    大殿上,皇上早已坐在龙椅上,隔得远,大臣们看不到皇上的黑脸,只觉得殿内气氛不对,大臣们神色一凝,跨过门槛,郑重的行礼。

    这时,也没有敢跟皇上提拜年的事,在皇上叫起来后,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神情肃穆,连眼睛都不敢乱瞥。

    皇上大年初一召见朝臣,必然是发生了大事,众朝臣没有一个人敢拖延,前后不过一刻钟,满朝大臣都聚齐了,正犹豫要不要站出来提醒皇上,就听到皇上道:“人到了齐,叶公公……把事情说给他们听。”

    “是。陛下。”叶公公扬了扬手中的拂尘,往前迈了一步:“今辰一早收到消息,从昨夜子时开始,京城周边便有大片良田被淹,初步统计在……”

    “报!”叶公公的话还没有说完,殿下就响起太监尖锐的通报声,紧接着就看到一个武孔有力的太监跑进来,举着手中的急报,道:“陛下……又有五地良田被淹,受灾良田达千亩。”

    最怕,突如其来的安静!

    太监说完,大殿陷入死寂,没有一个人开口,一众大臣好似懵了,一个个呆若木鸡,立在原地,没有敢找死的率先开口。

    最后,还是皇上叹息了一句:“你们听到了吗?从昨日开始,陆续有良田被淹,加上这一千亩,足足有万亩良田遭了水灾。”

    皇上的话就像是一个按扭,他一说完,众大臣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纷纷开口:“什么?良田被淹?这又没有下雨,好好的良田怎么会被淹了?是哪里溃堤了吗?”

    “还是在京城附近,咱们附近没有大河、大江,不比得江南到处都是水,哪来的水淹良田?”

    “大年初一良田被淹,这乃凶兆。”

    “好好的怎么会发生水灾?莫不是人为?”

    “开年第一天,就遭遇天灾,这一年可怎么过?”

    众大臣忧心忡忡,一副天要塌下来的惶恐样,而在一群人叫嚷着要惨了时,一道画风清奇的声音出现了:“万幸,万幸,春播还未开始,田地里并没有稻谷,不然就损失大了。”

    说这话的是农业司的官员,他的声音不大,但他身边的人都听到了,顿时有人跟着附和:“天佑陛下,天佑东林。此时发生水灾,却不伤及一谷一粒,必是上天看到陛下的仁慈,不忍陛下治下的百姓受灾,才特意降此灾对我们的示警。”

    这个时候发生水灾,是人为还是天灾对百姓来说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安百姓的心,如何保住皇上的名声。

    众人这时才反应过来,站在前排地悄悄看了皇上一眼,见皇上面沉如墨,心中咯噔一跳,想也不想就匍匐跪下,高呼“天佑陛下!”

    有人带头,余下的人反应过来,纷纷跪下,高喊:“天佑东林。”

    “天佑陛下。”

    ……

    大臣们一声接一声,喊得震天响地,喊得正气凛然,喊得自己都信了,皇上听着,阴沉的面容也因此好转几分。

    大年初一出现这样的事,他最怕的不是财物上的损失,而是百姓失去信念,会对朝廷失望,会对他这个皇帝失望,认为他这个皇帝德行有亏,才会让上天降下惩罚。

    现在有了“上天提前示警”的说词,好歹能混得过去,能保住了他这个皇上的颜面,不让百姓对朝廷、对皇上失去信心。

    至于这次水灾是人为还是天灾,这个暗中可以慢慢查,当务之急是平息水灾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了上天提前示警这个说法还不够,朝臣们还得让百姓接受这个说法,相信这是上天对皇上的厚爱,对朝廷的厚爱,老天爷才会在非洪涝时节降下水灾。

    具体要怎么做,就不是皇上要考虑的问题,他在大年初一把一众朝臣召进宫,就是让他们集思广益,做出应对之策。

    食君之禄,为君为忧。朝臣们也顾不得今天是大年初一,纷纷留在内阁与王相等人一起商量应对之法,但是……

    不等他们将一系列应对之法做出来,又传来良田被淹的消息。

    “淄安千亩良田被淹。”

    “两广传来消息,也有良田被淹。”

    “蜀地亦有良田被淹。”

    ……

    从朝臣们进宫后,几乎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良田被淹的消息传来,一众朝臣都麻木了。

    到傍晚时分,户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万倾良田被淹。”

    “淹了这么多田,上天提前示警的说法,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了。”户部尚书年岁很大,资历也老,这话旁人不敢说,也只有他敢说。

    此言一出,一众朝臣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农业司的官员,突然兴奋的大喊……

第795章 背锅,奇怪的事

    “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管着农业司的那位官员,手捧一本旧册子,高声大喊了一句!

    他这一喊,打破了内阁死一般的宁静,引得所有人齐齐看向他:这人莫不是蠢的?这时候大声喧哗,是嫌王相脾气太好了吗?

    果然,王相拉下了脸,眉头一凝,呵斥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空管些奇怪的事?”

    要不是接下来水田养鱼的事,还要麻烦农业司,王相都想直接把人赶出去。

    大过年的,遇到水灾淹田已经够糟心了,更糟心的是,还有一群不靠谱的属下。

    “不,不是……是,是……”农业司的官员看上去很年轻,顶多三十出头,他平日里闷不吭声,虽官居五品,然农业司一向不被人重视,他在百官之中毫无存在感。

    被王相一呵,可怜的五品小官吓得腿都抖了,说话结结巴巴的……

    “什么是不是的?有话快说!”王相见对方可怜,深吸了口气,不断告诉自己,别跟一个不入流的小官计较。

    “大,大人,您,您看……”农业司的官员白着一张脸,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册子递给王相,也不敢多话。

    王相扫了一眼,不耐烦的道:“户部的田产登记册,你之前没有见过?”

    “不,不是……是……大人您看这里,京城附近淹的田是袁家的。”那农业司的官员,生怕惹怒王相,气都不带喘,说得极快。

    “袁家?”王相眼眸一挑,脑子似有什么闪过,但太快了,没有抓住。

    “是,是的。户部册子上登记,那些田地全是袁家。”农业司的官员急忙将身后的册子,一本一本打开,翻到他折角的页面,一行行指给王相看:“不仅仅是京城被淹了的那些地……大人您看这里,蜀地淹的田地也是袁家的,淄县淹了的田地也是袁家名下的,我把先前所有被水淹的田地,与户部的册子一一核对,发现……”

    “发现了什么?”王相眼前一亮,急不可奈的道。

    其他的官员亦是一样,齐刷刷的看向农业司的官员。

    不过,这一次不是嫌弃,而是期待……

    他们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指不定这次有背锅的了。

    是的!

    农业司的官员,被众多一品、二品、三品的大官盯着,顿时更紧张了,手中的册子差点掉了下去。他深吸了口气,哆嗦的道:“下官,下官发现……今天报上来的,所有被水淹的田地,全都是袁家名下的田地。”

    “你确定?全是袁家的田地?没有别人家的田地被淹了?”王相瞳孔猛地一收,抢过对方手中的登记册,一页页的翻起来,为了确保消息没有差错,他又将先前的情报,与登记册一一核实,越看越心惊……

    上万倾良田,一夜之间被淹就足够叫人害怕了,更叫人害怕的是,这些田地好巧不巧都是一家的。

    这绝不是巧合!

    也绝不是天灾!

    就算老天爷有眼,也不会只盯着一家报复。

    “果然,果然是袁家田的地……也只有袁家的田地遭了灾。”王家看完,啪的一声合上登记册,重重地吐了口气。

    他知道这事是谁做的!

    楚九歌!

    除了她以外,再不会有第二个人,会用这种方式报复袁家。

    只是,楚九歌是怎么做到的?

    袁家的田地遍布各城各村,她怎么能做到,在一夜之间引水将其全部淹灭?

    太可怕了!

    楚九歌太可怕了!

    “我看看,我看看!”王相放下册子,他身后的官员便挤了上来,想要核实。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重要到……能毁灭一个家族。

    “真的全是袁家的田地!”

    “这是巧合吗?怎么可能淹的全是袁家的田地?你看……这两块地连在一起,左边是袁家的,只有左边被淹了。”

    “这一块也是,只隔了一道沟,就只淹了一块。”

    随着皇上对袁家不满,袁相失势,袁家在朝廷上的力量越来越弱,为他们说话的官员也越来越少,大部分官员发现此事,第一反应都是默默地把黑锅推给了袁家。

    没办法,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大年初一,京城周边的良田好好的被淹,他们可以说是上天示警,提前预告灾难,但是……

    全国各地呢?

    全国各地都有良田被水淹了,这还是示警吗?

    他们说了,百姓会信吗?

    就算百姓信了,也会对朝廷、对皇上不满。

    上天好好的示警做什么?

    肯定是皇上或者朝廷做错了事,引得上天不满,不然好好的,上天怎么会降下灾祸示警?

    为了皇上的名声,为了朝廷的颜面,这事只能推给袁家了!

    “这,这应该是巧合,大家先别胡乱猜测。”袁家派系的官员,在朝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弱,眼见一众大佬就要定调子,他们也顾不得了,连忙出声为袁家说话。

    “报复!这一定是有人报复!这次的水灾必定是人为的。王相,我们得禀报给皇上知晓,请皇上查明真相。”

    “就是!这事肯定是报复,不然这么多田地都在一片,怎么可能只淹袁家的田地,不淹别家的田地?这一定是人为的,是有人报复袁家。”

    “楚九歌!肯定是楚九歌!楚九歌在报复袁相冷落她,没有见她的事。”

    “王相,请明查呀!”

    “王相,臣请缨,给臣十天的时间,必定查明此事。”

    袁家派系的官员纷纷出言,想要将此次的水灾定性为人祸,只要是人祸,届时便是查不到证据,也能推一个人出来背锅,进而保住袁家。

    但要是定性为天灾,袁家就完了。

    “呵……”王相嗤笑了一声,他没有拒绝,但也没有同意。他冷淡而矜持的对农业司的官员道:“将你的发现整理成册,写成折子,一个时辰后,随本官去见陛下。”

    王相说完,又扫向那几个为袁家说话的官员:“至于要如何处理,陛下自有定夺。”

    “下官这就去办。”农业司的官员面上一喜,郑重的作个揖。

    他知道,他要起来了!

    在农业司熬了十多年,终于要起来了,他总算没有辜负北王的培养……

第796章 吐血,楚九歌的命

    在农业司的小官整理折子一个时辰,又有三地田地被水淹了。

    这一次,不需要人提醒,一众大臣就去核对户部的册子,发现……

    “袁家的田地!”

    “果然是袁家!”

    “袁家今年犯太岁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个个心理都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但大家都不会点明了说。

    在官场,看破不说破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时辰,王相带着农业司的小官求见皇上。皇上没有让他们等,当即就宣诏了。

    大年初一,谁都不想一直留在宫里,王相一句废话都没有说,只将农业司小官的发现,如实禀报给皇上知晓。

    王相深知,他们这位皇上性子左,控制欲又强,他只陈述事情,没有带一点个人感情。就像他在内阁,对众大臣说的那样,到底要怎么处理,由皇上说了算。

    “全是袁家的地被淹了?同一天?”皇上的声音阴冷而低沉,却没有一丝惊讶,显然皇上早就查到了。

    “是的,陛下!”王相双手作揖,低下头,一副恭敬的模样。

    “这是天灾?还是人为?”皇上又道。

    王相早有准备,沉稳的说道:“臣不曾去现场查看,臣也不知。”

    “那就去现场看一看,确定清楚了再报给朕知晓。”皇上确实是想收拾袁家,也确实想拿袁家当替罪羔羊,但皇上却不打算自己出面。

    四大世家不是一向团结吗?

    他倒要看看,在利益面前,王、谢、袁、萧四家还怎么继续团结,在袁家倒下后,其他三家会不想着扩大势力。

    一旦他们开始争斗了,所谓的四大世家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陛下……”王相一脸苦相:“臣,臣……不懂农事。”皇上的手段越来越圆滑了,坑死人不偿命。

    “那就让农业司的……”皇上指着王相身旁的小官,在叶公公的提醒下,才记起这个没有存在感的小官叫什么:“让庄爱卿陪你走一趟。”

    “臣领旨。”王相拒绝不了,只能默默地吃这个暗亏。

    “退下吧!”皇上神色淡淡,虽有袁家背锅,面上却仍旧不见一丝喜色。

    王相走后,皇上独自坐了片刻,便招来暗探,问道:“北王这次用的谁的人?”

    一夜之间,在全国数十地,同时引水淹良田,这不是一呼百应,什么叫一呼百应?

    一个臣子能做到这一步,北王在他的眼皮底下安插了多少人?

    皇上只想一想,就觉得背脊发凉,害怕不已。

    北王势力之大,叫他这个帝王都心惊。

    “是丐帮的人。”秘探首领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满头黑线。

    北王不是跟江湖上的人结了仇吗?

    丐帮的人怎么还会帮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