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纪事-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弟两个没有说出来,但你看我,我望向你,眼神都透着诡异。

    睡着也行?

    ……

    辅国公默默看着窗外,可以半天眼神一动不动。国公夫人静静看着他,也是可以半天不动眼神。

    除去眼神不动以外,两个人别的眼角面庞颜色全都活动不说,还一致整齐。

    国公把眼角抽一抽,国公夫人也跟着抽。国公把面上红一阵白一阵,国公夫人也跟上。国公轻叹:“唉……”眼神儿还是茫然不动。

    他不知道怎么和袁训说。

    这种没脸见人的心情,从老国公夫人说她有了开始。在龙二回家一趟,说宝珠有了,老国公更是觉也睡不着,反正他成天睡着,这会儿不睡那会儿睡,虽熬神思,倒对养病没太大伤害。

    他相信袁训知道以后,会为自己喜欢。但问题是,他喜欢的会是自己能下地走,自己其实还在床上!

    这,又有子嗣,但舅父我还是不能移动的话,可怎么表白?又让最疼爱的这个孩子怎么去想?老了老了成了色中饿鬼不成?

    老国公就把事情的始末从头再回忆。

    他是马踏受伤起不来,按现在的话说,伤到的不仅仅是脊背骨头和内脏,还有神经。脊骨旁边神经多,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因此妨碍运动。坐,对身体来说也是一种动。还有就是腰骨受伤,他老国公坐都难支撑,更别提下床撑起身子。

    正骨张和小贺医生联手给他看,养着养着,中药都滋补。他还是不能起来,但有一处动了。

    辅国公夫人怕他褥疮,每天给他擦身子。她是新婚后不久就夫妻失和,房里也没有通房丫头,全是国公夫人自己搬动老国公。老国公的异样她看在眼中,一开始装看不见,后来见他天天是这样,怕他憋的难过,就……

    然后就……有了。

    然后老国公就没有一天是自在的,整天的搅尽脑汁想着解释。

    然后,老二回来说宝珠有了。

    然后,这个孩子是老九,可能和宝珠不差前后的生。

    国公面上继续红一阵白一阵,愁啊。有龙怀城的时候,家里谣言说他让国公夫人给办了,那不是真的。这一回却是真的。

    这可怎么见人?

    ……

    “婉秀应该不会怪,还是写信对她说说。”国公夫人明明知道国公滞在给袁训的信上,但她只能说的是袁夫人。

    老国公唉声叹气:“等等再写在信里面,你先常例写信,问声儿好,报声儿好。”

    妹妹当然不怪,只有阿训那里该怎么说呢?

    ……

    十月里,宝珠有些显怀。冬衣在这个季节上身,宽宽大大的,别人看不出宝珠身子。但太后、老太太和袁夫人每天转着宝珠好几转,太后隔一天就来一回,都看在眼中。

    更要宝珠不许劳动,好好歇息。

    宝珠从来乖巧听话,又有袁训只要沐休从不出门,不是重要客人上门,步步不离的守着,宝珠一天到晚在房里,要看孩子们,也是孩子们来看她。

    这一天晚上,加寿是睡在这里。一早,就早早地到床前辞别:“母亲,我去当家了。”

    小小的人儿站在床前,换成是别家的孩子,娇纵些的,针线还没开始捏,寿姐儿却要起早,有个家给她当。

    宝珠不由得嫣然。

    袁训先于女儿起来,这是侯爷不纵容自己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寿姐儿见到夫妻并卧,这是最大的孩子,当父母的难免失于检点。

    他坐在床前,见长女穿一身杏黄色绣珠锦袄,大朵牡丹花间中,小小的寿字密密麻麻,眼神不好的都看不清楚,可见太后为女儿置办衣裳煞费心思。

    夫妻一起含笑:“去吧,不要误了钟点儿。”怎么听,跟袁训上朝似的,是件多正经事情。

    宝珠总是心花怒放,在听到女儿进来以前,她披衣坐起。这就伸出手,加寿笑眯眯凑上来,宝珠亲上一亲,加寿又把额头送给父亲,听母亲关切:“吃奶没有?”

    “吃过。”加寿笑靥如花。

    宝珠安心不少,外面起来北风,空肚子去当家,怎么能当得好?对女儿点一点头,笑道:“太后说,过去这个冬天,等到明年夏天再断掉吧。”

    “好。”加寿乖乖的答应,后退一步,娴熟的行了礼,在母亲越看越欢喜的眸光中,让父亲一把抱起,加寿从父亲肩头露出脸儿,对着母亲摇动她的小帕子:“下次我再来。”

    宝珠送上大大的笑脸儿,看着父女们出去。

    在外面,嬷嬷们送上小披风,袁训把女儿小脸儿一盖,加寿格格有了两声笑。裹紧,父女往外面去。

    袁训今天不上朝,不但把女儿送到宫车上面,还上马,和蒋德并肩说着话,送到太子府外的街口,他留步,目送宫车进角门,还要再站上一会儿,把那车尾巴回味,再回家中。

    女儿管家,当父亲的也是想上一回,乐上一回。

    ……

    回来,见宝珠在房里独自笑着,像偷吃好东西。

    袁训边换外衣边道:“你晚些起来吧,外面更冷。”面上略有挂念:“不知道舅父在这样的天气,可生起火盆没有?”

    宝珠为他解开:“舅母敢不好好照顾?”袁训失笑:“也是。”像是怀疑辅国公夫人似的。又问宝珠:“你在笑什么?难道从寿姐儿走一直笑到现在没变过样子。”

    “我在笑我们的孩子,寿姐儿越长越好看,天真活泼也有,昨天又和战哥儿吵一架,”

    袁训了然的轻笑:“又碰了福姐儿的东西?”

    “战哥儿惯会无理取闹,但回回是为加福。我看着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句句全是孩子话,多好不是。”宝珠回味着。

    “她现在不是孩子话,还能是大人话?”袁训听得懂宝珠的意思,还故意云淡风轻:“就是个孩子嘛。”

    宝珠眨动眼眸:“但你知道的,在外人面前,寿姐儿那份持重,”当母亲的双手一拍,为自己孩子生出陶醉:“俨然一个太子妃。”

    她是这般的喜欢,以前夫妻间的担心对加寿疼爱太少,就认为加寿总缺点什么快乐这就没有。换上来的,是一片又一片的喜悦,一片又一片的感激。

    明眸微润,宝珠柔声道:“可怎么感谢姑母好呢?”握住袁训手,放到面颊上轻轻摩挲,妙目流盼:“今年过年,初二咱们接姑母好不好?按民间的规矩,姑奶奶归宁的日子。”

    袁训在她面颊上轻轻一捏,半是宠爱半是夸奖:“姑母没有白疼你,宝珠虽然不当家,也件件想到姑母。”

    宝珠得意,翘一翘嘴角:“那是当然。”

    袁训答应她:“接,留下正殿正门,不就是为接姑母?这是皇上的孝心,到咱们这儿不办,皇上他能答应?”

    “再说也为了加寿呀,”说到这里,宝珠望向袁训,看得深情而又专一。

    袁训会意,再一次安宝珠的心:“放心吧,为加寿,我怎么样都肯,你也怎么样都肯。太后也是,怎么样都肯。”

    宝珠面上有了一波舒展,袁训看在眼中,柔声再道:“你知道吗?姑母对我说,为了宝珠安心养胎,她老人家也是肯办理的。”

    宝珠笑容满面,表示对得到宠爱的明白。张张嘴,想问什么,又觉得不问更好,改成一句说:“皇后娘娘那里,寿姐儿会孝敬她的。”

    “那是自然,我的孩子哪有不好的?”抓住机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素来是侯爷的强项。他这一句话显然说的不止一个,这就说曹操,曹操出来。

    “母亲,”房外有小嗓音,宝珠和袁训一起笑容加深:“福姐儿来了。”

    有什么挟着北风进来,“腾!”先蹿进来的那个,必然是战哥儿。如果战哥儿头一晚没有睡在袁家,也就没有人是蹿的进来。

    执瑜执璞也活泼好动,但会嘻嘻哈哈的进来,不是这个格局。

    见到萧战,袁训就要忍俊不禁,这孩子太逗了。而宝珠慈爱满面,这孩子太可人疼。适才夫妻正在说为加寿,太后愿意为她做一切的事。这里就还有一个萧战,为加福也愿意做一切的事情。

    他先进来是作什么的?

    昨天晚上他们听故事,袁训说的,主帅拔营,要有个前锋。这就小王爷闯进来,小手搭在额头上,左看一眼,右看一眼,回身胡乱的把门帘子一扯,以他个头儿,打得半高不高的,唤着:“没有敌情,加福快来。”

    袁训和宝珠一起笑,这里哪有敌情?袁训笑道:“将门虎子,他长大能当好将军。”萧战这么小,袁训算是中肯的评论。但宝珠不满意,为小女婿嘟起嘴儿:“不是大元帅吗?”

    袁训忍笑低头认错,谁让宝珠现在是最大的那个。“大元帅,依你。”

    说话的功夫,福姐儿抱着布偶进来,贴到父亲膝前,萧战是爬到床边上坐下,岳母最疼他,但近来不能近身,就近坐一坐。

    一起来告诉袁训宝珠:“昨天说好的,今天出门儿。”

    宝珠抚摸萧战脑袋,萧战得瑟的不行。

    “大冷的天,一定要去外面吃饭?”

    加福希冀,萧战是相当坚持:“不但用早饭,中饭也到酒楼上吃。听说书的,晚上不依,我们才回来。”

    宝珠就许给他们,叫来加福跟的人,叮嘱几句,又把加福带出门添换的锦袄看看暖和,战哥儿也要有出门添换的衣裳,宝珠也给萧战做衣裳,家里备的有,包上两件,两个小孩子手扯手出去。

    宝珠好生羡慕小女儿:“又去新酒楼,上一回跑出京三十里吃名菜,我还没有去过呢?”袁训哄她:“等你生完孩子,我请大假,陪你好好的玩。”宝珠深认不疑,但是不肯独乐:“把母亲带上,再把孩子们带上。祖母要是有兴,也奉请一起。”

    “祖母今年还是硬朗,但可就不能走远。再说,祖母和母亲都去,小六可交给谁?”袁训对宝珠肚子瞄瞄。

    宝珠俏皮的一笑,袁训和她一同说出:“交给太后。”

    “哈哈……”夫妻一起笑起来。

    ……

    “侯夫人在家吗?”角门上走来一个妇人。看她的穿戴不是贵夫人一流,却也干净别致。

    婆子认得她,是五七天要来和夫人说话的郑倪氏,在封侯以后她就上门走动,她的女儿在宫里侍候,是个宫女,她不放心,跟着到京里居住。

    婆子就让她候着:“侯爷在家,等我帮你问问夫人愿不愿意见你?”郑倪氏微微一笑,显得底气十足。

    婆子往里走,自语着:“是什么来头?夫人回回都见她,又不是出息贵夫人?”见二门就要到,不再说,告诉二门婆子,在这道门前,婆子也是候着。

    里面传出来话,果然还是说要见。婆子送倪氏到这里,宝珠房里的丫头接着,送进房中来。

    倪氏看上一看,只有侯夫人独坐,一般来说,这是暗示她可以放心说话。她也不耽搁,她家道中落,家里离不开人,长话短说最好不过。

    “昨天离宫门下钥还有半个时辰,几家子贵夫人,忠勇王妃,梁山老王妃,马丞相夫人,一起去见皇后娘娘。”

    宝珠眼睫微闪。

    “说也怪事,王妃们,竟然知道大天道观?我邻居对我说过好几回,说算得准。她丢一只鸡也算出来。只是要的银钱多,比街上瞎子贵出十倍去,准是准了,就是出不起。她问我去不去,算什么,可以两家付钱。我说不信,就没去看过。”

    宝珠没有说话。

    “那道观不知得罪什么人,刑部勒令关门。他们和几家王妃有来往,不知道她们求的是什么,”倪氏在这里一笑:“要我说,不是争宠,就是争家产。”

    宝珠不敢轻笑,只做不放心上的淡淡。话全让倪氏说干净,不就是争宠争家产。

    “王妃和刑部说不动,不知从哪里打听,这里面有太子府上的人插手,一起来求娘娘。后来说的什么,我家彩菱不再当值,就不知道。”

    宝珠对她道辛苦,赏她银子,打发她出去,袁训从房里踱步出来。

    袁训和宝珠这对夫妻,在很多事情上夫妻并行,与别人家里的男主外女主内有所变动。袁训也就没有说宝珠打听内宫。

    有太后娘家的名声,往这里来说话的人太多。为突出自己,争着说隐私的人也很多。再说倪氏要说的话,是宝珠想要听的。

    她若有所思:“可见娘娘要是不过问,也就不能掺和进来。”

    袁训坐下,一哂:“她会不过问吗?如今这京里谁见到我敢不客气,大天道观就敢唆使别人往我们家门上烧香。胆子太大,胡嫔的娘家他也见,张贤妃为郡王们说情降成嫔,张大人他也见,我等着呢,正好为我所用,手太长伸到内宫里,不斩还行。”

    “娘娘就溅一身血?”

    “她呀,迟早要溅上,晚溅也是溅,早溅早知趣。”

    宝珠只想到一个人:“柳大人想来能看穿,你跟他矛盾就更深。”袁训双眼对天:“那得我错才行,我错了吗?我不觉得我错。”

    “是啊,一片心思为女儿,能有什么错?”宝珠附合一句,觉出来不对。请袁训挑毛病:“我这样说,是不是把我们跟柳老丞相放在一路里?”

    袁训斜斜眼角:“他?他要害加寿性命,我没那么毒的心思,不一样。”

    没一会儿关安来请,袁训到二门上去见。关安悄声道:“四皇叔有话过来,说太子殿下往中宫去。”袁训板起脸说知道后,道:“去回他,我受了。但一回事归一回事,骗的牡丹年前分一半送来,早送,早结这桩子事。”

    关安好笑:“自从骗走牡丹字画,他就不露面,只打发人来,不挤到他面上,说说不见得有用。”但还是去说,四皇叔的家人陪笑,还是那句话:“殿下又出京了。”

    关安回书房,想想殿下是这种德性,一个人笑上半天。

    ……

    “这几天睡得可好?”皇后见到太子从来开心。

    太子在座中欠欠身子,几天不见,大人气概更足:“睡得好。”笑容温柔,又补上话:“这是加寿的功劳,我只看书会客,别的从来不管。”

    皇后心头总有一寒的感觉,但也没有办法。这两个是一处长大,这种分不开的感觉,应该就是书上写的青梅竹马。

    “加寿好就好,有时候我担心她太小,”

    太子打断:“母后放心,她懂事呢,再说她时常送菜孝敬母后,比同年纪的人老成。”

    皇后讪讪,加寿在太子府上做的菜不会少,送一个给她,边城的干菜野菜山珍,她也是爱吃的,这是实情。

    这个话题不好,太子多心上来,以为叫来又是说加寿,陪笑道:“母后只说这个吗?儿臣还有事在身。”

    皇后只得直接说出:“你父皇器重你,看看你的哥哥们,到现在还在学里,你已经有自己办差的人,”

    太子微笑。

    “你年青,遇事不必太过严苛。”

    太子奇怪:“请母后明示。”他听不明白。

    “就是有个大天道观,在京里人人称颂,是柳义为你求来的如意符,你顺利的出贡院,这不是符保佑?就是你不信,京里信的人占多半儿,皇上没有杀东安、靖和郡王,只是罪已,为的不就是仁德?不忍心多杀人。太子,你也不要过于拘束。得放手时且放手,有些你自己的恩德给别人才好。”

    皇后以为自己说得款款,但太子殿下轻咬住牙。

    他看着这内宫深禁,能进来不是几道门的事情。守门的侍卫,也不是轻易肯放小虫的人。他布置查封大天道观没几天,母后在深宫这就得知。

    后宫不许干政,太子牢记于心。

    让他加深这句话的,还有好几件事情。他养在太后膝下,亲眼见到太上皇对太后恩宠有加,甚至可以宠爱到允许加寿的曾祖母进宫陪伴,这是个少见的特例。

    但太后偶然说到政事上,太上皇即刻驳斥。

    太后专宠尚且是这样,自己的母后又怎么能例外?

    而且这事扎中太子和柳至对皇后的担心,就是怕她牵扯进来,她还真的生出建议。

    是谁大胆挑唆?

    还是刻意陷害?

    太子的心一刹时变动很大,从唆使到蒙骗,从陷害到利用,面上看上去,也是沉重起来。

    见母后还在说着不要过于逼迫的规劝,太子只问:“母后是从哪里得知,这事情出来就没有两天。”

    皇后有些生气,但对着唯一的儿子只能佯怒:“我身为六宫之主,我不能知道吗?”太子陪笑,但心里道,这也不是六宫的事情不是?

    好在打听进宫来见的人,也就能分辩出来。太子就不着急,陪着皇后说下去。

    ------题外话------

    加寿和皇后不止一战,不过本文前面有写过,不是一定要把皇后废掉,或者有肢体损伤。就还接着这个主基调来,让加寿当个好媳妇,当皇后乖乖退后。么么哒。

    求票票。

 第四百二十五章符的风波

    出宫的时候,太子基本弄清楚是哪些人见的皇后。告辞出来,在没有人的地方,又叫过随身的人:“去娘娘宫里打听。”

    到了晚上,把梁山老王妃,忠勇王妃,马浦夫人等去求告的原因弄明白。弄明白这事情,离开冷捕头不行,在这里回话的,也只冷捕头一个人。

    太子心情不佳,看着烛火也不甚明亮。又听听贵夫人的心思,更让他怒火成倍的涨升。

    梁山老王妃也就算了,她听别人说大天道观算得准,能趋吉避凶。她为萧战打仗,和萧战而求。

    忠勇王妃呢,冷捕头说的时候都要忍住笑:“忠勇王上了年纪,不肯到王妃房里去,说他老了不能人道。但在外面养两房小,”

    冷捕头知道的时候就笑到肚子痛,在外面一养还是两房。两房加上水灵丫头,那是七、八个年青女子在侍候。王妃知道自然气不过来。

    “她往大天道观里求王爷回心转意。”

    太子痛苦一下,那母后也不止给自己求中举符?父皇每年都幸美人儿好些,母后她能干看着?

    太子在今天也发现自己的母后主持六宫,像是只计较这些事情去了。更皱眉时,冷捕头再回:“马丞相夫人去求的又是一个样子,她要马丞相不再能人道,不能有子。”

    太子恨恨哼上一声,这求的都是什么歹毒心思。

    马丞相夫人有好几个儿子,马丞相还在壮年,又当上丞相,送女人的也有些,马夫人就生出这样的心思。

    接下来又说几个,不是和小妾争风,就是谋夺家产。冷捕头出去有半个时辰,太子还呆坐着,僵木着面庞生闷气。

    人心和人面的两回事情,太子越长大就越明白,出府以后这又算是亲眼所见,让他痛苦不已。

    别人这样他都这样接纳,但他的母后一步一步往里滑,太子不能接受。

    他也担心她。

    冷捕头太能干,什么胡嫔的母亲,张贤嫔的家人去大天道观,袁训能知道,太子也能知道。太子想想胡嫔的母亲记恨母后不算什么,太子只等着她出手,就可以把她拿下。

    但张贤嫔不能草草,父兄受父皇看视,原本是贤妃的张贤嫔还有一个倚仗,她的女儿和陈留郡王的儿子定下亲事。

    原来定亲的那位小公主兵乱以前病故,陈留郡王妃当时还在京里,太后做主,又定下张贤嫔的女儿。

    这后宫里一个一个全是窥视自己母后的后位,母后不拿出皇后的仪态,却信赖黄表符纸一张!

    如果不信赖,她就不会给自己去求。

    柳义去求?

    混帐奴才!

    没有这些混帐人,外面的这些事情不会到母后耳朵里。

    抿紧唇,太子把眉头狠狠的拧起。皇后说上一堆的话,太子答应她让大天道观重新开门,继续接待敬香的人。

    窗外寒月一弯,和太子眸中寒光相似。阴嗖嗖的北风也似直刮到太子心底,然后从面上表现出来。

    他是冰寒入骨的面庞,说出冰寒入骨的一句话。

    “我让你好好的开!我来好好的收拾!”

    。。。。。。

    第一场雪下来,董大学士在书房里。侍候的人走上来,把一件厚袍给他:“老太太说下雪了,寒浸浸的,送出来这个。”

    董大学士恍然大悟:“难怪生着火盆我还手冷。”往窗外看,见头一场雪来得凶猛,应该是刚下没多久,但就撕棉扯絮,风卷着雪团似的往房里拥。

    他换上衣裳,家人又加上一个火盆,董大学士继续写字。

    这是给加寿讲书的章程,他每每在头一天整理好,和老侯对上一对,什么是他讲,哪些又归老侯,加寿太小,又要文字浅,又要意思深,虽然是大学士,董老大人也不肯马虎。

    想到袁家的加寿,董大学士心里乐开了花。

    他家也曾送嫔妃进宫,送人进去是种荣耀,但不是代代都有优秀卓异的姑娘,没有也就不送。而今有了加寿,以后亲戚们中间出一位皇后,老侯早早就对他和靖远老侯打过招呼,董大学士也就更不敢怠慢加寿的成长。

    他今天写的又是一位贤后,把她的事迹和对国事的影响反复分析着,列出要对加寿说的几条。正写着,老侯打发人请他,说有事情商议。

    董大学士就过去,老侯接他坐下,打发家人出去,对他道:“今天的消息你听到没有?”董大学士抚须:“还没有。明天是我给寿姐儿讲课,我正在写。又今天下了雪,难怪昨夜无比的寒冷。仲现的父亲是京中府尹,怕有人冻死冻伤,一夜没有回来。仲现一早给他送早饭衣裳,我过来以前,他也没有回来。别的孩子们回老家祭祖,去年我们没有回去人,今年多去几个,也免得亲戚们说话。都不在家,我不派人出去,哪里来的消息?”

    “给寿姐儿明儿讲什么书?”老侯眸光闪动。

    “一代贤后,”董大学士回答过,老侯一脸的我就知道,轻描淡写:“换了吧。”

    董大学士一笑:“你说消息吧,既然让我更换,总是有出处。”

    老侯沉一沉面容:“几天前刑部封锁一个叫大天道观的地方,”董大学士眉头一紧:“我老妻也有人告诉,本来也说去,是我说儿孙们都不错,你还求什么?把她拦下。”

    “昨天又允他们恢复。我往太子府上去见加寿,遇到冷捕头对我提上一句。”

    董大学士哦上一声,更重视这事:“他说的?他是个人精子,他说的必有原因。”

    “回来我就让孩子们去打发,查封的时候是刑部同去,往刑部里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改成暗访。”老侯面有痛恨:“我最恨这些人这些事,我历任外官几十年,出几次大事都是巫术聚众,百姓们信以为真,官府就难管辖。”

    “暗访?那就是不放心,。不是放长线取证据,就是另有隐情。”董大学士不用费事情,就整理出一个头绪。

    “这个,我也打听了。”老侯说过,董大学士笑笑:“你个老东西,回京才几年?你倒是门路多。”

    老侯翻翻眼:“你忘记我当过秋闱主考官员,我的门生多。”又把董大学士望住:“你的门生也多。”

    “这里用不到门生吧?”董大学士道:“既然才查,就又让恢复。必然有人上门要情,或者他们出门去还人情。只要两个家人往道观门外一蹲,就看得明明白白。”

    老侯竭力绷紧面庞,是不想笑的。但让董大学士眸光一扫,没忍不住笑出来,有几分得色:“我就是这样办的,你这会儿却才有主意,看看,我又把你比下去。”

    董大学士不服:“那你还扯上门生?”

    “虚虚实实,实实又虚虚不是?”老侯慢慢收起笑容,肃然的出现赞赏:“太子殿下更进益了,这一回虚实玩得漂亮。”

    董大学士错愕:“与道观过不去的,是太子?”

    “不然我请你来做什么!总是事涉到加寿,我才急着叫你。”老侯拿起茶盏喝上一口,又说上一句:“还浪费我的好茶不是?”

    他们两个人玩笑惯了,董大学士不放在心上,也瞬间就猜测彻底:“果然,明天的书不能讲贤后,这贤字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用。”

    “酷吏有酷吏的时辰,贤后是贤后的钟点儿。明天,讲一讲历朝和近些年来的巫术聚众吧。”老侯见他想到,把案几上几个纸卷儿送过去:“这是我一早收拾出来的,你看看不满意,再自己添上些,细细地对加寿说明白。”

    董大学士接在手里,点头感叹:“这一点上,我服你。你想的比我周到。”

    “不周到不行,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宫里的总管太监都往道观里求符,有个小道士嘴不紧,一包子糖就哄出来话。把皇后宫中的柳义说出来。”

    董大学士冷笑一声,老侯又道:“我派去的家人,看着他们往梁山王府、忠勇王府,这刚开门就过去,难道不是她们家的女眷求的情?”

    “王妃们求情,又有总管太监献身,只能是中宫娘娘插手这事。”董大学士接上:“所以冷捕头提醒你,是怕有人也往加寿面前去说。”

    老侯眉头攒起,眸光森冷:“能求到宫里,也就能求到加寿面前。这有何难?加寿小,不会信这个。但保不住她身边的侍候人,她的侍候人是太后精心挑选,太后尚在,未必就敢中招。但太子府上的旧家人,是娘娘使唤过的,就不好说。”

    “这书,是要好好的说上一通才行!就是没有事情出来。防微杜渐,也要天天提着。”董大学士在这里不怀好意:“也免得加寿像她!”

    她?

    老侯眸光一闪,带着蔑视。

    他和董大学士没有直提名姓,但一人一句的说出来。

    “当年太上皇定他们家的亲事,我在京里,我就没看出好在哪里。”

    “身份不同,这是故去的老儿视若珍宝的人,他看得跟眼珠子一样,为的不就是许给太子殿下。”

    “现太子也不错,但随皇上不随她。”

    “这门亲事她不肯,才有那去世的老儿和小袁闹上一场,小袁骨头硬,把他生生顶到南墙上。我冷眼看着,现在过了明路是太后的孙女儿,她倒又笼络上来。”

    “不得不防啊。没有人规劝她,怕还要生事情。得把加寿教出息,防备也好,出众也好,反正比她好!”

    你一言,我一句的,两个老人说到中午。老侯让烫酒,对大学士显摆:“这还是我从山西回来带来的酒,埋在树底下,兵乱的时候也没有损坏。”

    吃过,大学士出门回家。坐到轿子里,他眯着眼心里浮出那个人名。

    娘娘!

    不过是个平庸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