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纪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寿愣住。

    在她进宫后听到的话里,是要先给皇上再给娘娘再给姑姑,英敏殿下总让加寿忽略不计。她还记得当着人时要这样,没有别人时,和在家里一样,全是加寿的。

    而且就是给了皇上给了娘娘给了姑姑,也是好吃的加寿先吃。加寿对着小二的动作发呆,寻找着母亲求解。

    宝珠嫣然:“宝贝儿,都在等你分派呢。”

    分,加寿听得懂。就像大家排好队,加寿发面具了。她接过鱼,和派发面具一样,六岁的皇孙让她鄙视,这就转脑袋左右看着,把瑞庆殿下忽略,小手一伸,送给太子妃。

    她斜倚椅子上,隔着英敏殿下,手臂伸不了那么长,但姿势无疑,眼神儿准确,乌油油眸子瞪在太子妃身上。

    宝珠心花怒放,看我女儿多有眼色,更告诉女儿:“乖乖,你要站起来,双手送过去就行。”加寿就依言起身,送到太子妃面前,还是想先吃的,嗅一口儿,那小面庞陶醉在香气里,把鱼交出去。

    英敏殿下嘻嘻,让加寿那嗅香气的陶醉带的大笑。而太子妃殿下,早在小二不给她时,她沉浸在自己难过里,并无见怪的心思,小二也说过,加寿今天是寿星儿,但加寿对着自己一摆小手,太子妃又窘又羞,说不上是懊恼还是把自己挤兑。

    层层的,在心里好似高速路上撞车,撞击得她心里头酸痛涩苦,虽然没生出这孩子好生讨喜的感觉——她现在哪还有多余心情想这孩子好生讨喜——但也有自愧上来。

    “你吃吧,”勉强的才说出这一句,嗓子眼里让什么堵着,透出沙哑。

    加寿呢,是她要作什么,一定要成。摇头,把鱼还是送上前,侍候的人在太子妃后面接过,加寿最后馋涎欲滴的瞅那鱼一眼,小二叔叔烤的鱼真是香啊,回去自己竹椅上,“咕碌”咽下好大口水。

    宝珠和瑞庆殿下愕然过,相视窃笑起来。

    很懂事的加寿,回到母亲身边,就原形毕露。“摇扇子,”宝珠因笑才罢手,这就重摇起来。红花见到,料想宝珠也是累的,从旁边过来献殷勤:“小姑娘我来摇,”加寿嘟嘴儿:“不要,我只要母亲。”

    红花陪笑退下,老实站回一旁。忽然想到万大同不知道去了哪里,红花最近怕见万大同,但有他救命之恩,红花其实很不想承认,很多时候发白日梦,想怎么不是别人救自己,哪怕换成上了年纪,犯咳喘的老王大爷呢?

    那老王大爷都犯咳喘,红花姑娘就不想想,能去救她吗?这就是她不情愿的心思作祟。

    但这是万大同头回进宫,红花万分不想关心他,又不能不万分的关心他,怕他出错,怕他贪酒,怕他……

    小姑娘不要自己,红花就去回宝珠:“有会儿没见到万掌柜,他中午坐隔壁院子里和孔大爷他们用酒,没命的只是喝,我去看看<;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宝珠微笑颔首。

    没走两、三步,袁训的鱼送到女儿面前。小二是随心所欲惯了的,不管公主和太子妃,但袁训却是一烤好几条,送给瑞庆殿下,送给英敏殿下,本来还有一条是给太子妃的,她已经有了,就一个给宝珠,一个给加寿。

    宝珠给了身后的一个皇孙,瑞庆殿下也给了皇孙。

    加寿捧鱼在手,口水滴哒哒,眼珠子骨碌碌转。父亲没有,母亲没吃,姑姑没有,加寿你一个人能吃吗?

    口水涌满小嘴儿里,但还是站起来,双手捧着鱼到瑞庆殿下面前:“姑姑你先吃。”瑞庆殿下也就笑得见牙不见眼,咬上一小口,是刺多的鱼背那一面。

    “母亲吃。”

    宝珠也在鱼背咬一小口,甜滋滋儿的谢。最后是父亲,加寿仰起小脑袋:“父亲吃!”为了早出来吃鱼,省时候,这会儿是扎一个独的朝天辫子,脑袋一仰,辫子朝地,风中晃动,好似扫帚把子。

    小小面庞,又似她初生时。

    袁训没见过女儿初生时,一直以为遗憾,但今天他填补这遗憾,加寿这样子,童稚无邪,袁将军打算深印脑海中,一辈子不忘记。

    他的女儿让他先吃呢。真好,但公主咬过的,袁将军怎么能吃?大手盖在女儿脑袋上,朝天辫子让开在手指中,两个指节夹住辫子,袁训含笑:“你吃吧。”

    “咕碌。”加寿又是一口口水下肚,父亲用心烤的,不会比小二叔叔差。她又让小二,小二更摆手,公主咬过的,宝珠四表姐咬过的,小二更是无缘。

    加寿就吃了,袁训让她吃鱼腹上的,大刺,不扎嘴。吃上几口以后,感受父亲还是深情注视,加寿想也不想,她小时候做习惯,从嘴里撕下半块鱼肉,握在手上送给父亲。

    敢情她当父亲盯自己看,是和加寿送鱼出去又盯着那鱼一样。

    英敏殿下瞪大眼,小殿下没出门还过价,继“太贵了”“不给钱”“这个不卖”以外,又惊奇,原来,还可以这样?

    他迅速对母亲看过去,从嘴里也撕出半块鱼肉,但太子妃殿下在发呆,呆看袁家夫妻,没和儿子对眼睛。

    袁训吃下去,打心里感动上来。忽然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白发苍苍,自己女儿还肯从嘴里省出来半口,他可欢喜极了。

    在女儿小脑袋上再轻拍一下,让她坐下:“父亲再去给你烤。”加寿吃得头也不抬,只嗯上一声。

    宝珠嫣然地笑,袁训转回身,加寿朝天辫子一点一点,是她啃吃时脑袋动带着晃起来。这一幕,扎痛太子妃的眼睛。

    这才是夫妻,透着不言而喻的默契。她以前认为影响太子名声的袁将军,衣裳不能解,腰带领口全整齐扎裹,挥汗如雨,在炽热的炉火前面,为女儿耐心的烤着鱼。

    通红的炉火,他专注而有棱角的面庞,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父亲,而不像一个龙阳<;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太子妃没有反思自己看错了人,而是痛痛的泪涌眼眸。我是太子妃,我和太子才是夫妻,可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缱绻旖旎的夫妻情意。

    新婚的时候,也曾有过吧,太子妃早不记得。深记的,是中宫殿室里太子的勃然大怒。

    有时候人对痛和恨,总记得比别人的情意要重。又自己不丢下,难过是自己。

    心中,海啸般巨浪滔天,乱石堆雪卷起千层惊涛。骇涛下面,是如泣如诉的嗓音。我是太子妃,寻常夫妻情意,我是太子妃,寻常……

    把自己搅糊涂,到底是太子妃呢?还是寻常夫妻情意。

    是太子妃,仪容仪表当有风范。

    是寻常夫妻情意,太子妃的架子就得抛下。

    一边是太子妃,一边你不给我寻常夫妻情意,估计她肯说出来,也算英明天纵的太子殿下听到,也和她一处去糊涂。

    龙卷风似的心头,让太子妃坐不下去。竹椅上好似红烙铁,袁将军为女儿用心烤鱼好似一块一块加着炭火,太子妃愤然,太子几时这样对过我们娘儿们?她要离开这里,离开这让她痛苦不堪的地方。

    加寿纯出自然的让给父亲半块鱼肉,提醒太子妃什么是自然,情意这东西本是真感情才有境界,太子妃怒了,我在这里为他们装体面,我若今天不来,岂不是又塌上一角儿,不不不,要离开。

    愤然起身,把离她最近的英敏殿下吓了一跳。握住手中半块沾着口水早就凉了的鱼肉,早就想问母亲吃吧,又加上此时迷茫,喃喃地道:“母亲,你……”

    “母亲累了,回去歇着,你不许贪玩,玩上一时就回去吧。”这是太子妃的口吻并没有错,但英敏殿下总觉得少点什么,委屈的应声是。

    太子妃又板起脸交待跟的人:“不要让殿下太由着性子,”在这里还算今天给面子,道:“他不是寿姐儿,他大了,明天还要念书去。”

    众人起身,送她离开。直到她走开良久,英敏殿下手里攥着半块鱼肉,才闷闷不乐的送到自己嘴里。

    这块鱼肉还能有滋味儿吗?英敏殿下嘴里干涩起来。

    好在他小,并不懂什么是因心情不好而引起的味同嚼蜡,而且旁边还有加寿在。加寿哈哈笑,一天吃下许多东西,没半条鱼就饱了。

    这就自己不怎么吃,撕下来喂给姑姑,喂给母亲,喂给父亲,也到小二脚下,好似颁发宝贝:“小二叔叔,给。”

    小二喜欢得浑身没有四两肉,吃一口好似龙肚凤胆,也不过就这滋味。

    加寿再回来,父亲那里又讨回一条鱼,烫,二丫捧在盘子里回来,这时才把英敏殿下想起来,撕一条送到他嘴边,加寿似笑容天真无邪,不容抗拒:“吃。”

    英敏殿下吃下去,说也奇怪,加寿喂的这条鱼肉一上舌尖,鲜美立即打着滚儿而来,说不出的甜美。

    “加寿,你也吃。”英敏殿下还有半条鱼,已凉了的,撕到手中觉得鲜香已收敛,正觉得给加寿不对,加寿早把个小嘴儿张开,小脑袋往前伸着,咬到嘴里<;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两个孩子哈哈大笑,女眷们从另一边逛来,加寿来了精神,叫二丫儿:“走。”一溜烟儿的到了中宫面前,撕下鱼肉,竭力掂脚尖:“娘娘,吃。”

    那油污的小手,才换的衣裳袖口早脏,手指上挂着雪白和焦黄是外皮的鱼肉,总透着邋遢,但中宫娘娘不嫌弃,反而很开心地吃了,喜不自胜:“还是加寿最疼我。”

    得了意的加寿又给曾祖母,又给祖母,她这会儿完全是享受自己给别人的快乐,在她脑海里还存着老侯身影,四下里找着。

    老侯明了,拽住同行的大学士和靖远侯等人:“我们停下。”不敢出来。寿姐儿那鱼肉是给娘娘吃过的,老太太和袁夫人吃也就算了,老侯是个男人,他知趣躲避。

    还是让找到,“太爷爷,”加寿和二丫跑来,又看到皇帝。加寿犹豫一下,在她最近烙到小脑袋瓜子里的,全是先敬重皇帝。这就弃老侯奔皇帝,到了面前,玩得开心,还记得行礼,不敢撕条肉给皇帝,从二丫手里接过盘子,整盘子给了皇帝。

    老侯等人看得清楚,大学士和靖远侯一起凑过来,低声道:“娘娘之功不可没也。”这全是中宫娘娘的功劳才是。

    跟随皇帝来的,不是全都喜欢袁家的人,也就对袁加寿是持怀疑态度。只怀疑,人家闷肚里不说。加寿如果有错的地方,他们也不会客气就是。

    此时就抚须感叹:“娘娘慧眼识人,袁小姑娘果然是天姿聪慧,又得娘娘面前教导,果非寻常。”

    其实加寿就送了条鱼,而且送鱼以前,送给许多人过了。

    皇帝大有颜面,他为照顾中宫念孙心切,把加寿留在宫中,也是要看老臣子们面色和听话的,这条鱼送到面前,大有扳回来一局的喜悦,俱在面上。

    加寿跑开,催着父亲又弄条鱼来,这回把老侯找到,老侯抱着她寻个地儿坐下,让她在膝上,好好的吃下去半条鱼,也油了胡子。余下半条,不甘心的大学士和靖远侯分吃。

    寿星又满场跑,把皇孙们全带动。十七皇孙,就是小*让糊住的那个小小的孩子,让奶妈抱着,跟的人端着鱼,去寻他的父亲九皇子。

    小手送到面前,九皇子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多孝顺啊。”心里完全清楚这是跟谁学的。那个始作俑者到处跑着喂人鱼肉,都看在眼中。

    十一皇孙寻到他的娘,他的娘一激动,泪水都下来。她就没经过这个。她没经过这个,是等下她转回家里,一样不许她的儿子用手拿菜,和以前一样,她可怎么能经过呢?

    在这里,却是天大的颜面。十一皇孙的娘半天嘴都没有合住,就笑去了。

    这就人人夸加寿,人人赞加寿,加寿加寿的,这名字真好,对古人来说是个讨口彩的名字,都问袁夫人怎么起的名字,袁夫人含泪——孙女儿这样的懂事,袁夫人早在心里感爱丈夫无数遍——告诉道:“这是祖父早就想到,可怜他早早的没了,还能知道有加寿。”

    中宫也红了眼圈。

    老太太在这里,就成有眼色的,打岔开,只说加寿加寿,多叫几遍,好好的加寿。

    众多的加寿嗓音里,加寿吃饱了,也跑累了,小肚皮鼓鼓的在竹椅子上睡着<;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在她旁边,英敏殿下也睡着。加寿把一只脚伸到他腿上,是个蹬他的姿势,欺负惯了的。英敏殿下小手搔着加寿脚心,已停下来,呼呼入睡。

    ……

    当晚回去,大家各自心情,但有一点,兴奋劲儿都没有消退。

    “哈哈,加寿,哈哈,”文章侯夫妻在客厅上笑声震天,有忠实听众,他家的老太太和三太太,听得如痴如醉,老太太懊恼:“早知道不限人去,我也应该跟去。”

    三太太叹气:“是啊,我也应该去。”

    掌珠在房里,出宫到洗过,晚饭钟点儿刚过。陪上一天,应该是累的,但心中炽热,无奈坐起。去找韩世拓最近的信,看过轻叹。

    对掌珠来说,叹气颇不容易。她叹的是想让丈夫早些回来,以前不回来,信中解释过。怕夫妻同房,掌珠有孕,让御史弹劾。这就要满服,路上早走几天,到家里也就是日子。而且三年满服,虽有父亲是长孙,曾长孙也要亲临祭奠。

    从没有盼过丈夫回来的掌珠,深切的盼着他早回。有了,生个像加寿那样的可爱孩子,像加寿那样摇一脑袋朝天辫子,咧着小豁牙,跟着一屁股皇孙们跑着,竹马刷得青石板“格哒格哒”,掉落一地青竹叶,在日头下面,日头如金,竹叶青翠,让人油然心喜。

    加寿从进京,就没有怎么和姨母们亲近,但这一回留下深刻印象,包括她握鱼油污的手指,都是可爱的。

    夏夜凉爽,掌珠却把自己想到头发涨。像加寿那样的……而客厅上笑声,已转个方向,到二太太家里。

    “哈哈,加寿,小猴儿……”三太太现学现卖,听众是二老爷夫妻,四老爷夫妻。四太太听到加寿一脑袋上首饰,就气得出去一回,别人都不走,又进来听,听到加寿的铺子,又气得出去一回,在外面念叨:“路过的神佛啊,让那个得意的得针眼吧,这样的得意,离遭灾不远吧。”

    让里面笑声吸引,又进去听,听到加寿的得意事,就出来,忍不住,又进去。好似烙饼,一面儿熟了,翻过来,烙另一面儿,另一面儿又差不多要糊了,再翻过来,又烙另一面儿,这样如是几番,饼外面不焦,里面熟透。

    四太太就这样把自己的心烙得热腾腾,掌珠是想要孩子睡不着,四太太是气得睡不着。

    常府。

    玉珠把红烛点起,握住往床前去。烛后是她胜过烛光的红晕,常五公子跟在她后面,低低地笑:“会比加寿还要可爱?”

    “加寿已经足够可爱,能和她一样可爱我就满意。”

    这两位,也是想要孩子的。

    南安侯府。

    用过晚饭,老侯就回到自己书房,一生不和的妻子虽已去世,老侯也没换回正房。让人挑亮灯出去,取出白玉扳指,一个人再次着迷的欣赏起来。

    他的胡子在烛光下面闪光,洗得干净。加寿喂鱼,弄他一胡子,狼藉得没有人见到不笑,成了老侯背着人偷吃鱼的证据,但他欣然得意,因为这是寿姐儿心里有他,顶着脏胡子直回家里,小半个时辰才洗净擦干,重有光彩。

    好扳指啊,和皇上手里的一样<;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老侯满意的叹气,别人心里有自己,他还不端着吗?到他这个年纪,早就识君恩,也识情份,别人心里有我,我也要有别人。

    不能把小袁抓到面前细细絮叨,就把扳指再看一回,回以情意。

    雕刻的纹路,出色的刀工,是一个工匠手中出来的,老侯却生出一个念头,刻我这个的时候,比刻皇上那个要用心吧?

    不然怎么越看越喜爱,爱到骨头里。

    他正爱着,门让推开,大老爷走进来:“父亲,我睡不着,想和您说说寿姐儿在宫里。”今天太欢喜,大老爷忘记在外面言声,推门而入,也不能算有什么,但迎接他的,却是父亲目瞪口呆,见神见鬼似的神色。

    把大老爷吓了一跳,急忙走过来:“父亲您中暑了?”走来看视,却见老侯飞快地收起一个东西,这东西大老爷进来时就看到,是个白玉扳指。

    大老爷失笑:“父亲收着什么好东西,还怕我看,您放心我不要您的。”又猜测:“这是留给恒沛的吧?”

    南安侯爷钟恒沛。

    老侯支支吾吾,让撞破又不愿意给他看,恼羞成怒:“你进来怎么不敲门!”大老爷见他动了真怒,诧异着更不明就里,陪笑:“门是虚掩的。”

    老侯无话可说,自语道:“难怪我说有风,原来没关紧门。”板起脸,把已塞到袖子里的扳指再塞紧些,大老爷道:“我已看到。”

    而且猜到:“您信中说过小袁给的,就是这个吧,”好奇心大作:“是什么好的,要藏起来,给我看看吧。”

    老侯黑着脸取出来给他,钟大老爷接过惊叹:“好水头儿,好雕工,”最让老侯担心的话出来:“这跟皇上白天戴的,说小袁从石头城里弄来的一块玉上出来的吧?”

    他的爹给他一通教训:“就是怕你问这句,你偏问!就是怕你眼睛尖,你偏就说出来!”逼着儿子发誓:“不说出去我有这个!”

    “好端端的,为什么不让说?”大老爷奇怪:“要是我,白天戴出去,也能和皇上多说几句是不是?”

    老侯火冒三丈,几十年没打过儿子,站起来一巴掌拍到大老爷额头上:“不听话是不是,看我打你!”

    大老爷退避三舍:“好好,”乖乖发了誓,但也有一个好处,可以讨在手上百般的赏玩。玩着玩着,有一句话浮出心头。

    告辞出来,径奔书房,那里放着往来家信。翻上半天,找出老侯旧年里来的信,信上果然有这一句,是钟大老爷适才想到的。

    “……石头城大捷,将军得白玉,匠人巧做成,凡亲戚者俱受赠,国公得者,不如我者多矣。国公又云,我得者,不如他多矣,虽钦差也不能断案,此系疑案,可留千古……”

    钟大老爷还想到旧年他们兄弟看过信,都去信袁训,凡亲戚者俱有,伯父们的几时送来?袁训怎么回的已不记得,现在也不去翻找旧信,只是自言自语:“这小子,也没有做错,皇上太子自然是先孝敬,余下的想来没有,就不给我们了?”

    凡亲戚者都有,大老爷觉得这句甚是模糊,可以推敲。但君恩永远在上,他又没有皇帝用爱人之眼,看出袁训和中宫的相似之处,也就放下信,没有多想。

 第三百零九章酱鸭与白光鸭

    这个夜晚欢乐漫延,加寿和英敏、瑞庆殿下分钱的时候——铺子里拐走皇孙的钱,不多,也可以分一分。梁山王妃叫来她的独子媳妇。

    王妃笑容热烈,带着讨好:“媳妇啊,袁家的孩子多好不是?”世子妃跟上:“是啊是啊。”王妃笑眯眯:“那你想不想有一个?”

    梁山王是独子,世子妃过了门就让盯着生孩子,没出门子前就曾想到,并不以为奇怪。

    家里就婆媳相依相伴,谈不上羞涩夺门而出,世子妃点头:“想<;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又笑道:“还和袁家定下亲事呢,以前我还有担心,今天看过加寿,姐姐是这样的,妹妹也不会差,我回来就想,孩子有在沈家前面,母亲,咱们就早早定下袁家的,让沈家靠后。”

    梁山王不在京里,劳苦功高常年征战,皇后从不忘记,在皇帝唤臣工们时,让人接来梁山王妃婆媳同乐,把加寿的可爱处尽情看在眼里。

    小王爷总想压小沈将军一头,世子妃也不比他差,可见是夫妻,早有共性。

    听过媳妇的话,王妃心满意足,唤一声:“我的好媳妇,袁家就要离京,你也跟去可好不好?”世子妃愣住。

    她是没想到。

    王妃担心,怕媳妇不肯离开家里,家里诸事更舒服不是。劝道:“不然怎么有孩子?我就一个儿子,你呢,守着我,无子难免冷清。当年我有你丈夫,也是去看王爷才有的。”这些话张口就出,是早想好。

    絮絮叨叨的:“……加寿,这名儿真好,我们的就叫个添寿吧,是我怕你吃苦,不肯早打发你去,看袁将军夫人,一守丈夫就是好几年,这就有儿又有女,两个小小子,我抱着,真舍不得还给她……有人叫你母亲,还能进宫和加寿玩,本朝不止一位王爷,我们算是头一份儿,加寿在宫里要人玩,自然是我们家头一个,”

    这位把她孙子当成加寿的陪伴,她居然没想到。只想劝媳妇答应,只想劝她跟宝珠一样,守着丈夫吧,就有孩子,也落个好名声不是。

    今天凡有头脸儿的,必须有头脸儿的,才能抱袁家的双生子。

    今天进宫的全有头脸儿,但是中宫还是分出个高低,不是所有人都让抱。中宫只要脸一低,人家也就不敢上来抱。

    梁山王妃是可以抱的那个,又没有孙子,喜欢得抱住就不松手,而且不怕热。

    双生子少见,都想抱抱沾个喜气,自家也生双生子。袁将军夫人宝珠的好名声,就从这里出来。和丈夫不离不弃,她是袁家的功臣不是,因生孩子生成功臣。

    一对肥头大耳的孩子,此时还在梁山王妃面前晃动,她回来不到两个时辰,相思就快成病:“要是我的,我就无憾,”

    “我去,”世子妃赶快答应,再不答应,她的婆婆就要泪珠儿弹,想别人家孩子想的。

    王妃喜出望外,反而没了话,瞪直眼睛对着媳妇,眼睛里一圈一圈的晃动着涟漪,中间全是喜色。

    忽地身子一跳,略胖,带着笨重楠木椅子“咕咚”一声,把世子妃吓得心肝儿一颤抖,她的婆婆已到面前,热泪盈眶握住她双手:“好媳妇,你若生下儿子,就是我家的大功臣!”

    只看王妃这劲头儿,让人疑心当年她的婆婆也曾这样对过她。

    世子妃好在憨厚,不是掌珠那样心思多的人,没有多想不生儿子怎么办这话,让婆婆怂的也落泪,抽泣道:“母亲放心,我也想有孩子啊。”

    手上一空,王妃把她抛下,似乎得着媳妇的真心话,她的人就可以此时不管。颠颠儿的出去叫管家:“收拾箱笼,准备路菜,取好布料出来做衣裳,选跟的人,”

    一个没有少说。

    世子妃比王妃清醒,啼笑皆非出来:“母亲先别嚷,咱们还坐下商议,我去可以,要我等到生孩子也可以,只是我住哪儿,先给我找个住的地方吧<;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问道:“公公常年不回来,在那里总有个下处,母亲可先去信让他们收拾来,我到了也就方便,以后您盼孙子,不怪我随身侍候,我住上三五年的,不得儿子不回来也可以。”

    梁山王妃顿时就蔫。

    以世子妃想王爷几年不见得回来一趟,在那里自然有服侍的人,姨娘是什么品性,一个人难免为大,世子妃是个性憨的人,也能想到这一条,是她出身镇南王府,是个有妻妾的地方。婆媳说话,都忘记一件事情。世子妃的生母,镇南王妃病重在床,当女儿的哪能走开。

    王妃蔫蔫的,却还是第二个才想到她的亲家母病重,她先蔫的,是世子妃的话。

    “唉,”唤着世子妃重回去坐下,刚才的精神没有一半。王妃强笑,先把亲家母想起来:“我把你母亲忘记。”

    都说镇南王妃过不了夏天,但因为公主的亲事在她家,凡是亲戚又都盼她撑过夏天,宫里更是奇药异方不断,几个太医川流不息每天去看。

    世子妃就道:“母亲想来无事,昨天我看她,还能喝下半碗粥。”催着婆婆:“您都说了,何不对我说个明白,您的话我越想越对,要有孩子就得我去,明天我去告诉父亲母亲,问问他们的意思,也让母亲把病撑过去,也许有我在外面她挂念,系得她还真的能熬过这关。”

    憨憨地一笑:“也许让我去也不一定。要是让我去了,今天就把边城那里,该交待的告诉我。”

    梁山王妃就说起来:“提起来你公公在外面,也是伤心事一件。他年青离京,和我成亲没呆足假期就走,我为求子,只能撵去看他。你说边城有房子,何曾有过。”

    “那公公和我丈夫他们不打仗时,住在哪里?”世子妃惊讶。

    “几位王爷里面,皇上独对咱们家信任。你公公也知君恩,几十年里回家的日子十只手指数,用不完。不打仗,他们就住军营里练兵,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说那里有缝缝补补的人,何曾有过?全是老兵补,全是家人们缝。”

    厅上摆着玛瑙碗琉璃盏名贵家什,但来源从没有这么清晰的在世子妃面前走过。世子妃不知说什么好,以她锦衣玉食的日子来推想梁山王父子住在军营里,跟住马棚差不多,干巴巴地无法子劝,还是想到自己身上:“母亲,我去也住那里吗?”

    那里可全是男人,世子妃这话没说出来。

    “我是去过的,也曾想过置个宅子。你公公让我不要置办,说他只有一个家,就是我在这里,就是他的家。而且,”梁山王妃往厅外看看,低下嗓音告诉媳妇:“办下宅子就要有侍候的人,有侍候的人就难免让皇上生疑,又办一个家。你也知道除去各地方兵马,京都护卫以外,兵权几全在你公公手中,他这也是去疑心不是,我明白了,就不想办宅子心思,当年借住的辅国公府,你呢,现放着亲家袁家,索性的,我把你托给袁将军夫人,她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她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当祖母的为求孙子,犯痴病不少见。

    梁山王妃凝住一朵笑容在嘴角:“一生两个大胖小子,那里水土一定养人。”

    “咚咚咚!”

    厅外传来皇城中更鼓声,把梁山王妃从话中惊醒<;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见媳妇认真在听,她苦笑:“这是我想的,还是算了吧,明儿去看你母亲的病,你早睡吧,我也早睡。”

    世子妃送她回去,总觉得她的背影有佝偻,就更把婆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