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纪事-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信任两个字,就足够了。

    宝珠温和地说着道理,没有说服他们留下的意思。“我也是母亲,看着你儿子等你,他把我感动了。五娘子,对你说个故事。我有个亲戚的亲戚,母亲对她爱若明珠,但当母亲的,是要拿自己认为好的给孩子,所以那个当母亲的,就把孩子误的不轻。你认为好的,我认为好的,不见得就是最正确的。只有孩子们长大后走在正直的道路上,以正当的方式不愁衣食,灵活处世,那才是好啊。”

    …。。

    苏先在隔壁怔住。

    他记得这话有谁对他说过。记忆的门,又一次打开。把眉头锁得紧紧的,好似解不开,苏先也同时想到这话,原出自于太子殿下。

    那年他七岁,他不惜追踪灭门的仇人数月,花一个月的时间把他们的船凿沉。水波浪大,他最后还是让官兵抓住。

    案子一审再审,遇上的官儿都不错,不忍心把这么小的孩子勾决。转狱再转狱,由地方到省里,由省里到京里,直到那个龙姿凤仪的青年出现,好似日光掀破牢狱。

    “这么小就心狠手辣,饶你一命,长大你还了得吗!”他严肃的板起脸。

    “我要报仇,母亲要我报仇!”苏先恶狠狠的眸光,像小狼崽子,他自问必死,顶撞也厉害。

    太子冷笑:“你母亲说话就对<;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你全家全帮也没抗过别人,留你一个人复仇,把天大的担子压给小孩子,你母亲真忍心!”

    长大以后,苏先也不认为他的母亲错,但也承认太子的话有理。

    这段往事本应该尘封到老,但无意中在这边城小镇上揭开。

    苏先又露出微笑,想到小袁不止一次说过:“比着宝珠找一个,”这宝珠果然独到之处。宝珠快步走进来又看他,就见到苏先笑得奇奇怪怪,而加寿在把玩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

    “伯伯给加寿的。”加寿爱不释手。

    宝珠讨到手看看,是一个黄金打就的护身符,上面刻着祈福的经文。

    苏先淡淡:“京里大观寺主持开的光,听说有了,想不管是男是女,都得送礼不是。”怕极宝珠没完没了的道谢,飞快转过话题:“你想收留混混们?”

    宝珠奇怪:“只是安置母子两个,还有一个小小孩子。”把加寿拨到腿下:“不然耽误了他们不是。”

    …。。

    “你跟着我吧,不然杀你不忍心,放了你没人约束,以后也是祸害,耽误你倒不好。”太子殿下后来是这样说的,把苏先带回太子府中。

    …。。

    苏先忍住笑,这话普通之极,但为什么只从太子嘴里和弟妹嘴里听过。他心思敏锐,听墙角时就生出主意。这就故作淡淡:“既然收留三个,收留三十个也可以。最近混混们乱,无处可去的人多。这一门里无辜的人也多,”

    “伯伯怎么无辜的人多?”宝珠反问。

    “哦,”苏先轻描淡写:“我查案子的人,什么不知道。”

    宝珠想想也是,但没有信心:“收留混混们,我怕约束不了他们?”

    “袁二爷名声赫赫,还怕不能约束?”

    宝珠涨红脸:“伯伯,不要取笑我。”

    “不取笑你,说真话,弟妹这样做,也可以帮老侯一把。不好的人你不要就是。再来,小袁前程远大,你多些能干的家人没什么不好。小袁要是问,就说这主意我主张。”

    宝珠眼前一亮,若有所思。

    是啊,舅父有府兵,姐丈有府兵,独宝珠没有。遇事儿就借姐姐的人用。因为母亲这小镇上有得力的人,只能守这小镇。

    “容我去和母亲商议过,才能定下。”宝珠反应过来,就有点儿心急。无意识的弯腰去拽加寿:“伯伯要睡,咱们去找祖母。”

    加寿正玩得津津有味,让打扰颇不耐烦,把手中护身符亮亮:“给加寿的!”把宝珠甩开。宝珠冲她皱皱鼻子:“你不走,倒来凶我。”加寿回皱下鼻子:“加寿看着伯伯喝汤,伯伯长胖胖。”

    宝珠出门后,才在心里捧住失落,暗自嘀咕小坏蛋。盘算着应该把万大同叫来问问,他是本地人,他能出力多。一抬眼,见万大同从红花面前走过,目不斜视。而红花身子一扭,脸对上墙<;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这又怎么了?

    宝珠本想让红花去叫万大同,现在看看算了吧。招手让万大同进房,一同去见袁夫人,把苏先说的话回给她。

    …。。。

    不到一个月,苏先好了一半,而宝珠的府兵大计,也正在进行中。袁夫人首肯这事,赵大人也说可以行,老侯在家时,可以当军师出谋筹划,而万大同和孔青眼力过人,帮着宝珠挑选人。

    苏先也有一半的时间,帮着宝珠看人。

    余下一半的时间,在帮加寿做小椅子。

    加寿一开始对他好奇,没事儿坐他炕前,美其名曰,看着伯伯长胖胖。惹得老太太一天说上许多回:“我们寿姐儿啊,多好的孩子。”

    其实她坐在那里听故事。

    小椅子旧了,而且是大人坐的椅子,苏先看在眼中,能下床后,问宝珠要了几块好木料,他小时候在船上,也会修船。才跟着修没半年,六岁就琢磨木匠家什怎么用,就遭灭门难。

    现在重新拎起来,在后门外空棚子下面做上半天,加寿就搬个椅子看上半天。

    没有几天,就做成一把跟大人扶手椅一模一样的小扶手椅,加寿坐着它在走廊下面,看着午后院子里青菜绿油油,歪着怎么也不会摔倒,小身子软软的,活似个小老太爷。

    宝珠从外面进来,见到就悄悄的放慢脚步,不打扰女儿装疲惫。

    进去见袁夫人,把城中才送来的信给她。信是中宫娘娘来的,信封上能看出来。看着袁夫人看信,宝珠打听道:“姑母又问寿姐儿好不好?”

    袁夫人这一回看过信,目光闪动,慢悠悠笑着,意味不明。“宝珠啊,”她轻唤一声。

    “母亲,我在这里。”

    “给寿姐儿准备行装,我们要回京去了。”袁夫人笑说着,但信,还是没有给宝珠看。

    宝珠吓一跳:“不会吧,母亲,表凶还在这里,我和寿姐儿回京去,可就离他远了。”

    袁夫人轻笑:“你是不走的,就我,老太太和寿姐儿我们回去,你呀,”她温柔的眸光放到媳妇面上:“你怎么能离得开你丈夫,”

    这个深爱自己丈夫的人,也不会把媳妇从离儿子近的地方分离。她还没有孙子呢。

    宝珠结结巴巴:“可加寿离开我,我离开加寿……”宝珠忽然有五雷轰顶之感。

    她是早想过的,姑母迟早要见加寿,可加寿还小不是吗?

    “母亲,等加寿大些再回京,再大大……”宝珠舌头打结,她三两天离开小镇,也就见不到加寿。可送回京,就要一两年见不到。

    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一两年的,我可怎么过?”

    袁夫人握住她的手表示安抚,微笑道:“不是一两年,是不回来了。”

    “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宝珠呆若木鸡。

    “你坐下,让人倒碗热茶,我慢慢对你说。”袁夫人亲手把宝珠送到侧边座位上,红花有事不在,让别人倒茶来,又屏退出去。

    房中只有婆媳两个人,袁夫人柔柔的笑着:“依着你姑母啊,去年就写信要寿姐儿回京,她要养着。我说孩子小,不乱走动还怕生病,路上要是染上病,那可不行。”

    “这是祖父的头一个孩子,当姑祖母的早就急得不行,她这一回来信啊,说周岁也过了,平时也嘱咐多给喝牛奶羊*,她说身子一定比别人家的孩子好,她呀,已经打发人出京,要是顺风顺水的,过两个月就到了。”

    宝珠满嘴苦水。

    是啊,加寿是头一个孩子,姑母怎么不想见她。

    宝珠想到自己一直大意,还以为加寿是女孩子,姑母不会重视。以前还觉得姑母不放心上,现在知道自己想错,而表凶又不在身边,指着表凶去信阻拦,让女儿再呆段时间也不能。

    “可我…。。我很喜欢的,但加寿一走,我的心跟刀剜的一样,她还小,不能没我陪着,她要是哭着要我,我虽然听不到,也能感觉到,我的心里会和她一样难过的。”宝珠发现无力挽回时,掩面痛哭。

    袁夫人慈爱地看着她:“你还会再有呢。”劝着宝珠:“快点儿,别哭了,给你丈夫去信。姑太太是体贴的,她先来信,后打发人上路,信里面特意叮嘱,让父亲回来见上一面寿姐儿再走,又让太子殿下加急信件到军中,不管打多最紧的仗,也得让你丈夫抽身回来。去吧,也许他这一回来,你又有了不是……”

    宝珠让撵去写信,袁夫人在房中也轻叹,又是皱眉又是好笑:“看把你急的,你算着日子,加寿刚生下来,你就来信催。满月,你又来信催,以后每个月都催,真是的,这就把母女分离,我也不忍心呢。”

    她摇摇头,去找老太太,征求她的意见。问问老太太是留下来和宝珠一起再过几年,还是和自己一同回京。

    …。。

    老太太闹不明白,她一生精明,就这件事儿糊涂掉:“回京见亲戚?”宝珠就是在京里成的亲,有什么亲戚当天也没见出来不是?

    中宫那天是到场的,自然不会给老太太见。

    “您若是喜欢啊,就和宝珠住着吧。但我送寿姐儿进京,可指不定哪一年才过来。”袁夫人如实的告诉她。

    老太太为难住,她喜欢这里的日子,她的兄长也在这里,她还没有住够呢。可寿姐儿进京见亲戚?听亲家太太说着,像是蛮重要。

    不重要,就能把刚一周岁的孩子往京里送?

    宝珠?寿姐儿?

    在心里掂量好几遍,直觉占住上风。老太太道:“寿姐儿比宝珠要紧,宝珠大了,不要我跟着交待冷暖。寿姐儿小,而且当初说过,我跟着你,你带着我,我和你一起回京。”

    ------题外话------

    发现我有解元举人等等等,感谢支持。

    票票……。

 第二百六十九章袁大会袁二

    暖暖的日头下面,加寿还斜倚在椅子上,笑嘻嘻看着院子里鸡飞狗跑。隔着窗户,她的母亲宝珠却泪水涟涟,看一眼女儿还处在婴儿肥中的小胖身子,再写几笔。

    每个字里都有宝珠的难过,但也是有欣喜的。

    姑母她是一定要青睐我们加寿的,虽然这青睐让宝珠目前接受不了。

    ……

    “是送去见淑妃娘娘吧?”老侯目光炯炯,下这样的评价。

    他正在城内办公务,老太太紧急的让人把他叫回来<;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老侯到家,已经是第二天的晚饭刚过,他进屋才笑说:“本打算今晚不回来,国公府里也打过招呼,说几十年的老酒,埋在桂花下面扒位出来给我喝,二妹你没有让我回来的理由,看我灌你几大杯宝珠的好酒。”

    老太太回他:“宝珠的酒就不错,亲戚的酒明儿再去骗吧。”然后再道:“你听过我说的话,怕你不以后见天儿回来,好好陪我的加寿,一步也不丢开她。”

    “怎么了?”老侯听出来家里有事,坐下来就问。

    老太太把话告诉他,老侯就有刚才的结论出来。

    “你看淑妃娘娘像亲戚吗?”老太太叽咕着:“在京里我自己也打听,请哥哥你也打听,看不出半点儿她是亲戚。头一个,宝珠从不进宫给她请安,”

    淑妃是袁家对外说的同乡,就只是同乡,既然认下来,宝珠和袁夫人都应该按时去恭敬解闷才对。

    老太太道:“宝珠要是去,我不会一次也不知道。后来我和亲家同住,留心打量她,也没见她说过淑妃,倒是太子府上常照应,瑞庆小殿下总来看宝珠,后来宝珠出京,也看过亲家太太几回。”

    “噤声了。”老侯拖长嗓音,眸光中闪动着笑意:“妹妹你啊,不该说的话你不要说。你就是不说,这一回随加寿进京,你是个曾老祖母,想来加寿见什么亲戚,不会不带上你,你也就能明白了。啊,是了,就是你和我要分开了。”

    老侯并不顶顶难过,毕竟他有公事在身,公事为重,他不能随意的回京。而妹妹老太太呢,老侯也主张她随加寿进京:“这是宝珠的头一点骨血,这亲事是我做成,加寿得人喜欢,岂不是都在说我的功劳好。你理当的看重加寿过于宝珠。”

    老太太是个女眷,又年纪高,略有几点伤心:“小时候我同哥哥说,出嫁过也不离开你,后来唉,分开几十年,这才团聚没几年……”

    打上一个顿,老太太微微地笑意出来:“哥哥,我回京可是要去祭她的,对你说一声儿。”这个她,是南安侯夫人。

    在说到这个一生对头时,老太太为什么是微微的笑呢?也许她认为自己很大度吧,能放得下几十年的仇恨。

    “人死人死,什么怨仇也就消失,你去祭吧,代我骂她几声儿。”老侯也是微微的笑。

    兄妹都有回想往事之意,但很快的,还是把话题转回到最可爱最招人疼爱的加寿身上。

    老侯提醒:“加寿的大红包儿,可要带上。”又扳指头把亲戚们和老太太重数几回:“这都是要去讨钱的人,以前总觉得亏了亏了的,这就让加寿作一回全讨回来。”

    “大红包儿啊,”老太太眉开眼笑:“哥哥赶紧的,去给亲戚们写信,先知会我们和加寿就要回京,钱都预备好,别委屈着我们加寿,可是一定不依。”

    老侯还真的依言要走,走出去两步,嘴上道:“我赶紧的吃过晚饭就写信,”又扭身子回来。老太太以为哥哥舍不得自己,取笑道:“体已话儿不必再说,亲家太太说加寿不再回来,我守着她,在京里等着哥哥回来。”

    “哪个对你说体已话儿,”老侯也笑,道:“我是说加寿的亲事,你得上心。我冷眼看着,宝珠袁训都不喜欢国公的公子们,相来不会和这里亲上做亲,京里我们亲戚更多,有出息的小子也多,阮家的孙子,董家的孙子……”

    还要再交待,让老太太埋怨:“知道知道,这个不用你交待<;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请去用饭,用完饭就写信,再晚一会啊,为你烫的好酒就冷了。”

    “天热,冷酒好啊。”老侯笑着,这才是出去用饭。

    老太太婆媳单独住一间小院,老侯出院门时,见星光满天,和邵氏张氏撞个顶面。

    ……

    “你们也回来了,侯爷才刚刚的我交待过他。”老太太见到两个媳妇,和颜悦色地说着,心想现在再把你们交待过,我回京前的准备就算结束。

    邵氏张氏满身是汗,也顾不上擦。把老太太狠看几眼,邵氏张氏都是放心的神色,一笑道:“正在草场上帮忙,真是没有我们不行,那帮工的自己做饭食,粗的我们说猪也不想吃。我们去到,按宝珠的话给他们料理,都感激不尽,活儿这几天也做得好。”

    “夏天的草药还有一半就能收齐,这天气再晒上几天,就可以往京里去给掌珠。”

    二位太太一人一段把自己的话儿说完,就来回老太太:“让人带话,赶紧的回来,家里怎么了?”

    “凭有什么事儿,不是有宝珠在,我们在路上倒后来放下心儿。”

    她们的关心溢于言表,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在这里人情风俗都简单,好就是笑容,不好就是心里闷气一阵。和在小城里,和女眷们互相攀比防备,和在京里,除去知心的亲戚们,问还有不能交心的亲戚们勾心斗角不同,事事儿,都是爽快透亮的,老太太也就不掩饰自己见到两个媳妇的喜悦。

    她不但喜悦,而且带着神秘。嗓音中透着悄意儿,对媳妇们笑着:“我说老二家的,老三家的,加寿要回京去了。”

    “……”

    邵氏张氏愣住,带着从没有想过这件事的怔忡。

    很快,她们得理清这件事情。

    加寿回京?也就是亲家太太要走,老太太要随着走。老太太都不在这里,媳妇们想到自己身上,呀,我们也得跟着走啊,我们是老太太的人。

    一年多这里的日子,已让媳妇们和老太太心交着心。但离开这天高地阔的地方回京去,再呆在大宅院里,就是出门,也不过是从家里的大宅院,到亲戚家的大宅院。

    有看不完的下人恭敬,但却没有这里面上洋溢的劳作笑容。汗珠子滴下土摔下八瓣儿,比京中水阁清凉要充实得多。

    邵氏勉强地笑上一笑:“回京啊,这事儿真不坏。”但神思怔怔,想着明早的早饭自己不在,留下来的人是不是弄得周全。

    他们又不傻,不会屈着自己。但宝珠交待,饮食弄得好,有汤有水小菜俱全,给他们吃得好就做得好,可不能担上亏他们的名声。

    以后,也能吸引更多的帮工过来。这就得有专门的人照看着。

    张氏也在想,以后我不在这里,谁在草药过秤时给宝珠把着。帮工们,有些是短工,长工不敢糊弄,短工却敢。他们做完东家的活儿,下个月就去西家,多到点儿钱在手中就叫好<;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他们敢把次草药充好草药,敢把泥土石头碎子夹里面,好压份量。

    唉呀,没有我,可怎么能行呢?

    陷在沉默中,她们自己都没有发觉。

    老太太嘴角上弯,对着这沉默很满意。她带笑唤醒两个人:“听我说,我有句话儿交待你们。”

    “是。”邵氏陪笑,陪出来的像苦笑,她想老太太不过是说收拾行装的事。

    张氏也陪笑答应,陪的有点儿像哭,她脑子里还转悠着,明天收草药明天收草药,这可怎么办?

    老太太笑容可掬:“我的话,你们就不必跟着回京了。”

    邵氏张大嘴。

    张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居中坐着的婆婆安老太太,年纪已高,头发已白,但她今天的眸子中睿智更满,带给当媳妇的新的认识。

    “我舍不得走,但加寿最重要,加寿见亲戚最打紧,我得跟着,我不跟着我不放心。再说,我年老了,看着身子好,指不定今年明年的,就要和别人家老太太一样,我就睡床上不能动了。回京去,有事儿也都好办。”

    说到自己的生死,老太太相当平静,她的目光已穿过门外明月,回到京中南安侯府的后院子,那里自己的旧日绣楼下面,摆着她的寿材,已办下好几年。

    早早的办寿材给老人,在古人眼中并不是件坏事,就像皇帝早早给自己盖寝陵,这是早有准备。

    “回去,也看看掌珠和玉珠,看着玉珠生孩子,看着掌珠满了服,也生孩子。有我呢,你们就不必回去了。在这里呆着吧,过上几年没有婆婆的日子。我不在,你们就是长辈,可别欺负宝珠。”老太太微笑。

    邵氏张氏笑着笑着,溢出泪珠。

    “真羡慕你们啊,身子骨儿好,这是自然的,你们和我比,是年青的。过上几年,想回京,就回去看看女儿,也看看我和亲家太太,也看看加寿。想回来了,就再回来吧。”对着媳妇们的满眼泪,老太太也油然想哭。

    为压下这种感情,她开句玩笑:“好容易的,你们出京找份儿差事,可不能妨碍不是。”

    “是啊是啊,”邵氏抹泪水,嗓音里带着泣声:“随掌珠住,她还能亏待我吗?但那一家子人,但不敢说跟乌眼鸡似的,就是背后心肠弄得锦衣玉食也难受。在宝珠这里好,在宝珠这里我有用,在掌珠家里我是无用的人。宝珠的饭我吃得香甜,我给她管事儿呢。”

    张氏也颤着嗓子:“孩子们托老太太的福,都嫁得好。玉珠呢,我放心。老太太既然有这恩典,宝珠这里我呆着,我喜欢这里,说话可以不咬文嚼字,跟玉珠住,也拖累她不是。”

    她们齐声地说宝珠好,老太太终于陪着她们流泪,但心头喜悦莫明。宝珠啊,是老太太最得意的人儿,这不就是说老太太你好。

    …。

    第二天宝珠知道婶娘们的决定,也是惊喜的。

    加寿离开她,宝珠难以割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她的婆婆要离开,宝珠也舍不得。宝珠能有今天,大半儿功劳归于袁夫人信任她,放任她。而她的祖母要离开,宝珠想到她年高发白,怕再见到就是风烛残年。

    婶娘们的留下,宝珠并不完全孤单,是种安慰。

    老太太私下里告诉宝珠,她是用以下的话,往她脸上贴金的:“知道你不愿意和国公府走动太密,但总得有个人走动不是。留下你婶娘们,这麻烦事儿让她们去办。”

    宝珠扑哧一笑,谢过老太太。

    京里“亲戚”家还接的人还没有到,宝珠不慌不忙的收拾着行李,尽可能的带上女儿所有喜欢的,同时,每天翘首,盼着袁训回来。

    ……

    给袁训的信,是八百里加急快马发出去。但,和军中八百里加急快马出来的不一样。军中出来的信件,收信的人固定在城里好找。发往军中的信,就只能寻方位摸索着尽早送过去。

    袁训接到信的这天,他的心情并不好。这不好的原因,由褚大而起。

    大早上的,沈渭来找他:“去看你亲戚,他躲在小山丘后面哭。难道想老婆了?”袁训当他胡扯:“他五尺三粗的汉子,哭什么哭!”

    和沈渭找到山丘后面,见到乱草堆中,夏末还开着无数红花。红花簇拥着前面蹲下的身影,颤抖着正发出哽咽哭声。

    “兄弟,我对不起你们啊,全是哥哥我害了你们。兄弟……”

    沈渭是最早看到他哭的人,但当时没细听,现在就一愣一愣,愣巴着问袁训:“他还有兄弟在当兵,小袁,你去把他兄弟弄来我们这里,好歹大家不隔心,仗就打得痛快。”

    袁训也一头雾水,对沈渭打个手势,示意他原地不动。自己走过去,踏草声很响,但沉浸在伤痛中的褚大没有发现,还抱着脑袋对地,哭得很凶。

    肩头放上一只手,褚大才一惊。耳边,随即传来袁训关切的嗓音:“大哥,有什么难办的事儿你告诉我。”

    “兄弟!”褚大激动痛心。

    他让小王爷要走以后,直接丢给袁训。平时,都守规矩以将军称呼袁训。今天最痛心的时候,听到袁训暖心的话语,褚大扭个身子,抱住袁训大腿大哭起来。

    小袁将军是人中龙凤,他在京里就是个好人,把自己要过来不惜动用小王爷。褚大在伤痛他的兄弟时,更能感受到他自己的走运。

    但他的走运,更让褚大难过别人的遭遇。

    号啕声把沈渭吓了一抖,随即褚大如丧考妣:“昨天打仗和我的老东家遇上,我想打听留下的那几个兄弟好不好,没想到…。呜……”

    沈渭涌出泪水,不能再听,快步走开。这是营外,又是在战场深处,他担着警戒任务,就不走远,十几步外驻足,不无忧伤。

    下面的话不听也能明了。

    山丘后面,袁训把褚大提起,用力抱住他:“别哭大哥,你先冷静下来。”

    “我真的没想到,以我的性子,我觉得项城郡王爷为人心思重,我就没想到他会来这一手,他不怕遭雷劈,我们保护他的时候,可都是拿命扛着……”

    “不见得就是他让人下的手,也许打架的人本就有旧怨,军中打架死人这事情,一直就有,大哥,你再哭,我也想哭了……”

    这么劝上一回,袁训的心情黯淡无光<;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把褚大送回帐篷,叮嘱他好好休息,袁训就闷闷不乐。

    沈渭没来劝他,沈渭自己就不开心。

    蒋德不来劝他,蒋德暗卫出身,受的教育独特。这样伤心的人,都必须自己学会解开。以蒋德来想,在哪个军中扣上奸细名声,都会让人捅暗刀子。

    褚大来帮小袁将军,有没有错?没有。

    但小袁将军有没有及时救助他,有。

    那些不跟出来的人,可以有个憨厚的名头儿,但为人的憨厚,什么时候是吃亏的。

    市井巷子里,憨厚老实邻里和睦。

    朝堂之上,憨厚老实,不受人重视。

    军中这种动昔就有危险诡异的地方,憨厚又落个奸细名声,得罪你的主将,留下来的人当时就应该考虑到后果。

    危楼还登,残桥还走,别人也无能为力啊。

    他们都不劝,周何花彭又已经归还给辅国公,就只余下一个关安。关安伤势已好,魁梧大汉跟在袁训后面腻歪着劝:“人都死了,褚大还在你身边就好,小袁将军,这事情你别管,你管不了,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滔滔不绝,这事儿如流水,断绝不了。”

    “我知道。”袁训给他一个笑容,丢下关安去找陈留郡王。和姐丈胡扯几句去,开开心再回来劝褚大。

    ……。

    “你狼耳朵狗鼻子?”陈留郡王握着封信,对袁训好笑。信刚到,你的人就进来。

    袁训眼睛一亮:“家信,”心情这就如鲜花盛开。抢信到手,就原地一步也挪不动了,隔着个书案,就在陈留郡王面前看信。

    看着,他的表情就不知什么滋味儿,又皱眉又咧嘴,又有笑容,又有不愿。

    “你出来有半年,你媳妇儿有了?”这玩笑也只有陈留郡王想得到胡扯出来。袁训没有恼,他眉目间现出远山一样的迷惘,悠悠地回姐丈话:“姑母,想加寿了。”

    陈留郡王哈地一声,由刚才的担心变成放心,往下坐好,手敲敲桌子,笑道:“小弟,我怎么说来着,我就说不对啊,你的头一个孩子,姑母没点儿动静,不对不对。”

    “怎么没动静,不是按月寄东西,衣服首饰没断过给加寿送来。”袁训低叹一声,扯过一张坐下。

    把信再看一遍,袁训左右为难:“我走了,谁能把苏赫系得还在这里呢,”

    “给!”

    盖着火漆印,上面写着加急字样的公文,从陈留郡王手中,拍到袁训面前。陈留郡王笑得随时会摔倒模样,仰着下巴:“嗬嗬嗬,把我乐死了,加急的哈,这种公文内容我头一回见<;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