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地南山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旁边还有一个推车,里面是各种蔬菜,水果。很快,小二送来一盘烤羊排,滋滋作响,黄豆立刻觉得自己能吃三碗饭的感觉。
  “还是在家好啊!”张小虎感叹道。
  黄德光的性格很符合他的身份,沉默寡言,却又很有大哥的样子。就连他的大儿子大宝,也很像他,边吃饭,边照顾身边的弟弟们。
  “我们家没有女孩子啊!”黄豆突然发出一声感叹。
  黄德光,赵大山和张小虎都看向她,又看向一旁吃饭的孩子,好像小一辈,到现在,确实一个女孩子没有!


第193章 赵爷爷去世(一)
  深秋的田野,草枯叶落,一片灰一片黄。
  半夜,山庄的大门被赵大山鹰敲响,赵大山的爷爷去世了。
  老人晚上还好好的,吃了一碗红薯玉米面稀饭,烫了脚,洗了手脸跟老伴还唠会嗑。睡到半夜,赵奶奶醒来起夜,一摸老伴都凉了,才惊起众儿孙。
  近六十的年龄,在村里已经算高寿之人。大家赶紧纷纷起身,忙活起来。
  而赵奶奶受此惊吓,也病倒在床上。
  赵大山匆忙起身,牵了两匹马和赵大川先去了赵庄。赵大娘和两个儿媳妇并孙子只能等天明再去,路上风大又寒凉,半夜就是去也帮不了什么我忙。
  天一亮,黄豆就起身梳洗,航哥儿也被孙武媳妇叫醒穿好衣服,正迷迷瞪瞪在一边等着洗脸。
  “航哥儿,太爷爷去了,我们今天要去给太爷爷守灵。你等会吃饱点,三妈再给你准备些点心,你收好,饿了吃,知道吗。”
  黄豆轻声叮嘱航哥儿,又让孙武媳妇把他穿的外衣换成素色。
  刚端碗吃饭,赵大娘带着黄小雨和两个孙子就到了,是一大早孙武驾车去接的。
  “娘,弟妹,先吃饭。”黄豆也不起身,招呼大家坐下,先吃了饭再说。
  早上孙武去的早,赵大娘还没来得及做饭,听说山庄这边准备了,也就不做了,收拾好东西就往这边来了。
  敬哥儿的弟弟,刚刚两个月,还在襁褓之中,带去又担心孩子小,受了风寒。这时代,孩子生得多,也难养活。一时大意,就能弄丢一条鲜活的生命。
  看见黄小雨抱着孩子,黄豆开口说道:“你把孩子给孙武家,她会带孩子。孩子就留在山庄,让孙武家的熬点羊奶给他喝,我让孙武接送你早晚回来,孩子就不去赵庄了。”
  “不带去行吗?”黄小雨迟疑地问道。
  她也不想孩子去,人多,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吃不好,睡不好,孩子去就是跟着遭罪。敬哥儿大点,还好点,这个小的才刚刚两个月。
  “是啊,这是太爷爷,孩子不去不是要被戳脊梁骨。以后大了,提起来,都要被人指指点点的。”赵大娘也舍不得孙子去受罪,却又怕别人指指点点以后对孙子名誉有妨碍。
  黄豆也觉得的头疼,孝道大如天,不去确实会有人背后说些不着调的话。
  婆媳三个正商量着怎么办,赵大山骑马赶了回来,他是和赵大河,赵大鹏去镇上置办东西,顺便回来的。
  赵大河,赵大鹏先去了镇上,他回来一趟,嘱咐黄豆几句就走。
  “你们只管去,我让二嫂给收拾了一间屋子,东西都清空了,被褥我们从家里带。到时候你们去爷爷灵前烧几张纸就去房里待着,没事别出来。让孙武家的跟着,帮着看孩子。”
  赵大山的二嫂就是赵大海的媳妇,赵大海比大赵大山三天,兄弟俩从小一起玩到大,一直到赵大山爹去世,分了家,兄弟俩才疏远了些。
  那时候刚分家,赵大山家没有壮劳力,赵大海常常偷偷过来给赵大山帮忙做事,给他带窝窝头面饼子,兄弟俩感情一直不错。
  这几年赵大山过得越来越好,就把赵大海介绍给了岳丈,跟着黄老三学了几年木匠活。别人学徒都是跟着师傅白干三年,赵大海不一样,他是有工钱拿的。
  襄阳府那边很多玩具都需要木工做出来,赵大海就专门帮着做玩具,这两年黄老三基本就把这些事情都丢给了赵大海。
  他成了主事的,家里条件自然是越来越好。连带着两个弟弟也跟着沾光,农闲时给赵大海搭把手,也能挣不少银钱补贴家用。
  赵大鹏和赵大鹰也被赵大山安排进了码头,嘴上说是不去照顾他们,实际上赵大山根本做不到,熟视无睹让他们一直穷下去。
  当初闹着分家上窜下跳的是二婶,三婶是个没脑子的,二婶一挑拨她就跟着闹。至于二叔三叔,当然也在里面推波助澜了,可几个兄弟那时候还小,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赵大山家的事情,自小感情还在。
  赵大山说完安排,站着喝了一碗稀饭,抓了一个菜包子边吃边吩咐孙武媳妇给他包几个包子带着,他等会带给赵大河垫垫。
  也没时间多说什么,只嘱咐了黄豆注意身体,别累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挤,就先上马走了。今天采买的东西很多,赵大河,赵大鹏两个人去也忙不过来。
  等黄豆一行人坐着马车到了赵庄,远远就看见赵爷爷屋前一群人在搭灵棚。
  人还没走近,赵二婶就接了出来,伸手就要去抱航哥儿,被航哥儿让开了。她又要去帮着赵大娘提东西,也被拒绝了。
  即使这样赵二婶也是脸皮厚,嘴里一直不住地念叨,她想航哥儿了,敬哥儿真是长的好,黄豆这肚子尖尖的一看就是个小子……
  好听的话,不要钱,一串串往外吐。
  对赵二婶,赵大娘还是防备的。她家孙子在赵大山家养着,黄豆怀孕,她这样的性子说不定会有点不好的想法。
  现在黄豆都怀孕七个多月了,正月低就要生了,这个时候可不能出什么差错。
  赵大娘先带着媳妇孙子去给赵爷爷磕头烧纸,黄豆是有身子的人,只在一旁站了站,即不用磕头,也不用烧纸。
  烧完纸,赵大海媳妇就过来,拉着黄豆说去她屋里坐坐。赵大娘带着航哥儿敬哥儿,让两个媳妇带着小孙子过去。
  这一走,黄豆和黄小雨就没露面,一直待到吃午饭,领孝袍的时候才出现。
  赵二婶心里有气,却也不好发作,只拿两个儿媳妇出气。我说一早赵大海媳妇就屋里屋外忙着收拾,原来是腾屋子给黄豆妯娌俩休息的。
  看看自己家两个儿媳妇,再看看大海媳妇,那就是个会来事的,真是白娶了这两个没用的东西。
  赵二婶嘴上骂骂咧咧,看见航哥儿就是笑成了一朵花,航哥儿也不要她。只能在心里恨恨地骂,一个小白眼狼,别人给你口吃的,就不认亲奶奶了。


第194章 赵爷爷去世(二)
  赵大海的房子就在赵爷爷房子的西边,三间大瓦房,两间厢房是去年刚盖的。
  赵家沾了赵大山的光,这几年都过的不错。
  大海媳妇是个干净伶俐的妇人,家里家外收拾的干干净净。
  今天她特意把东厢靠厨房的一间屋子给腾了出来,老爷子去世,得看日子,再加上吊唁,下葬,每个七八天都忙活不完。
  东厢这间屋子靠近灵棚,门却朝西开。那边人再多来来去去也不会过来,而黄豆和黄小雨想过去,出了门走几步路就到了。
  本来,她想把大屋她和赵大海睡得房间收拾出来。还是赵大海点拨她,他们睡得房间两个兄弟媳妇住进去不好看。
  西屋孩子们的房间也别挪腾了,你就把东厢厨房旁边那间杂物间腾出来,她们待着自在。
  别说,赵大海就是在外面做事的,这间屋子小是小点,胜在干净利索,就一张床,一个桌子,四把椅子。
  这都是赵大海媳妇临时挪进来的,连窗帘都是新挂的。
  黄豆腰后面垫着被子,歪在床边看黄小雨给孩子换尿布。
  敬哥儿的弟弟刚取了名字,叫赵子礼,现在大家都叫他礼哥儿。
  这是个比赵子敬还听话的孩子,吃饱了睡,睡醒了也不哭闹,咿咿呀呀地哼一会吃了奶继续睡。
  “嫂子,你脚是不是肿了?”
  黄小雨裹好孩子,给他放床上躺着,伸手来捏黄豆的脚。
  黄豆这两个月胖出来许多,腿粗胳膊粗,脚都比以前大了一号。孙武媳妇给她做鞋,鞋面都要放大一些。
  “是肿了,大夫看了说正常。娘也说正常,只能由它去了。”黄豆无奈地动了一下脚。
  黄小雨索性给她鞋脱了,说道:“你把腿放床上,别这样悬着,这样肿得更厉害。”
  到底是生过两个孩子的,就是比黄豆懂的多。黄豆听她这样说,也不客气,被子重新移动一下位置,把腿脚放到了床上。
  “还有两个月才生,我都着急了,恨不得现在就生出来就好。”黄豆笑着说。
  黄小雨把礼哥儿往里面挪挪,让黄豆躺得舒服点,自己也脱鞋上了床,伸手给黄豆捏起腿来。
  “想都是这样想,可真等生下来,还不如揣肚子里自在呢。饿了哭,尿了哭,不高兴哭,高兴还是哭。关键还不会说话,什么都是哭,你也不知道他是那不如意。
  还有这出门,去哪都得带一大包东西。尿布得带个十几张,还不一定够用。衣服也得带,尿湿了也得换吧。这些都不是要紧的,最关键的是做啥都不方便。
  你想啊,没生的时候,他在你肚子里,你去哪,都空着两只手,又不怕他饿了又不怕他尿了更不怕他拉了。多省心啊!”
  黄小雨捏得黄豆很舒服,不由微微眯了眼。这话确实有道理,可是她心里急啊,总想孩子早点生下来就放心了。
  他长得什么样啊,丑还是俊,有没有哪里不好啊?聪明不聪明啊。
  反正晚上没事,黄豆和赵大山两个人就像个傻子一样,各种想象猜测。
  就是名字,男男女女也起了一大堆,到现在还没决定好用那个。
  “我们啊,当初生敬哥儿的时候也是这样,后来礼哥儿就好了。第一个孩子特别用心,不会就问,听见那个婶子或者嫂子说孩子经,立刻要竖起耳朵听几句。现在啊,就这样胡乱养着,反正什么都会点。”
  黄小雨别给黄豆捏腿边说,她们俩从小一起长大,黄豆从小就像小大人,去哪里都照顾黄小雨,有好吃的也记得分她一份。
  这些年,两个人从姐妹成了妯娌,感情没淡,反而越来越好,竟然成了无话无说的闺蜜。
  妯娌俩感情好,赵大娘心里更是舒坦。她受过妯娌之间的苦,欺压,更能体会那种感受。见家里两个媳妇感情好,反而更高兴。
  两个人说着话,一旁礼哥儿咿咿呀呀玩了一会又睡着了。航哥儿和敬哥儿手拉手跑了进来:“三伯叫去领孝服了。”
  两个人被孩子吓一跳,连忙去看睡着的礼哥儿。小东西也是心大只动了动,又睡着了。
  “声音小点,弟弟在睡觉呢。”黄小雨轻轻拍了敬哥儿和航哥儿各一巴掌,敬哥儿笑嘻嘻地歪倒在娘的怀里,一旁的航哥儿用羡慕的眼神看着。
  他虽然和黄豆亲,却并不腻歪,很少又搂又抱。黄豆虽然带过孩子,却从来没养过自己的孩子,别说太亲热的动作,连那些心肝宝贝都没说过。
  航哥儿的眼神还是落入了黄豆的眼中,她连忙欠起身子一把揽着航哥儿在怀里,对黄小雨说:“以后可不许打我们敬哥儿,再打我就要翻脸了。”
  这话半真半假,脸还沉着,两个孩子都看不懂大人的脸色,以为黄豆真生气了。黄小雨一眼就明白黄豆的意思了,连忙假装道歉地说道:“是婶不对,航哥儿可是三嫂的心肝宝贝,我就是手欠。”
  说着,还装模作样打了自己手一巴掌。
  敬哥儿连忙抱着娘的手吹,航哥儿也从黄豆怀里扑过去捧着婶子的手看,红了没有,还学敬哥儿一样,吹了吹。
  “你婶子不疼,谁叫她打我们航哥儿了,航哥儿可是哥哥,以后要帮着三妈带弟弟妹妹呢。”航哥儿被黄豆揽在怀里,笑开了颜,边笑边点头。
  敬哥儿也忙喊:“我也要帮三妈带弟弟妹妹,我还要帮航哥儿喂小羊。”
  “好,我们敬哥儿可是大哥呢。真是个好哥哥,以后弟弟妹妹都归你们俩管,你们可要做个好哥哥。”黄豆笑着从床边摸出个盒子,给他们一人拿了一块绿豆糕出来,才下床穿鞋,去孝棚领孝袍去。
  白色的孝袍,穿在身上特别宽大,还要在换孝鞋,用一块白布,把鞋子蒙的严严实实。
  黄豆和黄小雨领了孝袍和白布,又回了赵大海家的厢房,坐下来慢慢缝白鞋。她们的鞋要缝,赵大山赵大川,敬哥儿航哥儿礼哥儿,赵大娘的鞋都要缝。
  这是在家就准备好的旧鞋带过来,缝好了换上,一直要穿到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换下来。


第195章 赵老汉去世(三)
  下午,赵老汉家门口,远远望去,一片缟素。
  赵二叔赵三叔不算有钱人,可赵大山赵大川有钱。
  这丧仪之事就要大办,搭戏台,请一队鼓乐队,唢呐锣鼓敲的山响。
  黄豆怀孕,不用去磕头陪跪,黄小雨不好一直躲着,就时不时地去绕一圈。
  孝子贤孙,孝媳孝孙媳,还有一群小萝卜头,都在棺材四周盘着。
  那些丧仪有专门赵家家族的人帮忙操持,家里人只要把钱筹齐,后面连吃饭,都有人给端过来。
  赵家家族挺大,在周围的族亲,加上姻亲,吊唁这天,孝棚一次二十张桌子,轮流吃饭,一直吃到晚上。
  赵大山不是被这个族亲扯着说话,就是被那个姻亲拉着聊几句。到了晚上,喉咙都哑了。过来看黄豆的时候,连着喝了两大杯温开水。
  这几天,黄豆和黄小雨带着礼哥儿都睡在这边东厢的床上。
  实际上是不被允许的,她们都应该在老爷子的棺材旁边打个草铺挤挤。
  人多,屋子也不大,有的睡在棺材下面,有的就坐着闭眼睡一会。
  赵大山无论如何是不会让黄豆去受这种罪的。反正他出钱最多,那些叔叔婶子自然是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吊唁的这一天,亲戚来得太多,黄豆也只能和黄小雨抱着孩子在棺材旁边坐着。不管晚上你睡那,今天还是要是装装样子的。
  赵大山怕她们做中间挤了,又怕她们做外面进进出出被碰到,干脆给她们挪到最里面角落。
  航哥儿和敬哥儿也不敢乱跑,乖乖地坐在两个人身边。
  吃饭的时候,孝子贤孙要出去跪谢,黄豆可以不去,黄小雨不能不去,就把礼哥儿放在黄豆身边,让她看着。
  礼哥儿吃饱了就很乖,黄豆也不用抱他,就把他放在一边躺,她把腿伸直舒缓一下。人太多了,坐都坐不下,她只能尽量少占点位置,给别人留点地方。
  这个时候,溜溜达达过来个婶子。
  张口就叫黄豆三侄媳妇,又说我家谁谁谁和大山是没出五服的兄弟,不是婶子还能是姑姑?
  赵大山家这边亲戚,黄豆认识的不多,回来的少,见得少,她还有点脸盲,无关紧要的人见过就忘。
  “婶子你坐,吃了没有?”客气一点,总是没错的。
  “还没吃呢,等下一桌再吃,不急。今天这席面摆得排场,又是鱼又是肉还有鸡鸭,都是整碗整碗的。”
  说着,婶子叹道:“哎,你们这门算是起来了。就是赵老二赵老三这两房都忙着建房买地了,都是沾大山的光。”
  黄豆不太喜欢应付这种家长里短,只点头微笑不说,顺便假装照顾礼哥儿,凑空避避眼神。
  “三侄媳妇,我也不瞒你……”说着,竟然抽出个洗得发白的帕子来抹眼泪,边哭边说:“我家啊,这是穷的没法子了……”
  正说着,帘子一闪,是赵二婶过来了。赵二婶刚才被灶房喊去有事,就没去参加亲友答谢。
  这一掀帘子进来,就看见族里一个堂妯娌坐在黄豆身边哭哭啼啼呢。
  “呦,他婶子,知道是我们家老爷子死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才是老爷子亲儿媳妇呢,看你哭得。”
  一边说一边走过来,往两个人中间一站:“大山媳妇这怀着身子,我们有事出去说。”
  就这么,这个族里的婶子被赵二婶连拖带拽给拉了出去。
  转头赵二婶就来给黄豆邀功:“这些人啊,不能搭理,你们年纪轻面皮薄,不好拒绝,下次碰见这样的就推给我来,你二婶这些事情最拿手。”
  一天忙碌下来,等到晚上亲朋好友都散了,黄豆也终于从赵爷爷的棺材旁边起来,吃了饭去了赵大海家的厢房。
  正好碰见赵大海媳妇端个粗瓷大碗在往一个婶子手里塞,碗里是满满一碗肉菜。看见黄豆和黄小雨带着孩子过来,赵大海媳妇讪讪地笑了笑,也没说什么,就推着那婶子走了。
  这婶子就是白天跑黄豆身边说话,被赵二婶赶走的人。
  见黄豆妯娌俩什么也没问就进了厢房,赵大海媳妇转身进了屋,端了一海碗水煮花生出来进了厢房。
  “这是我娘家今天带来的,我刚煮好,放了盐,你们尝尝。”黄小雨抱着孩子,黄豆就笑吟吟地接了过来。
  赵大海媳妇这么细致的人,即使她们不问,她肯定也要过来解释的。
  毕竟这次丧事,大部分都是赵大山和赵大川拿的银钱,他们两房只是做做样子拿了点。
  “今天那个婶子,是我们本家的,还没出五服。她公公和死去的老爷子还是堂兄弟呢。”赵大海媳妇说着,干脆拖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她家男人有病,死了也有几年了。两个儿子都听话懂事,就是太老实了,娶了两房媳妇也是个老实的。一大家子就靠家里几亩地过活,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
  谁知道今年夏天,三孙子和几个孩子去河里玩水,落了下去。救是救上来了,孩子一直昏迷不醒,大家都说让她家算了,一家都不同意,非要找大夫,隔三差五背到镇上去针灸。
  现在醒了,孩子没以前那股机灵劲了,其它还好,没痴没傻,就是家里地又卖了二亩多,现在别说吃,秋收过后就没粮了!”
  大概是太可怜了,赵大海媳妇也不由得眼泪汪汪,不好意思地掀起衣角擦了一把。
  “我这都坐一天了,坐得腰酸背痛的,二嫂,要不你陪我走走,小雨你带着孩子先歇。”黄豆站起身,看向赵大海媳妇。
  赵大海媳妇一愣,她这说半天,怎么是这个反应。不说同情,起码说几句也成呀。
  “行。”赵大海媳妇站起身,扶着黄豆的胳膊:“那我们出去转转,这天还不算冷。”
  两个人出了门,往西走,三转二转就转到了大路。
  “二嫂,刚才那婶子家住哪啊?”
  黄豆看着夜色中的村子问道。
  此刻小村家家户户亮起了油灯,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赵大海媳妇等了半天才回答:“就前面,我带你过去,不远。”
  言语里却是有了喜悦欢快地感觉。


第196章 赵老汉去世(四)
  一座低矮的茅草屋,三间。
  即使在朦胧的夜色中,也能看见墙上有了很深的裂纹。墙东边甚至还用两根粗壮的棍子抵住,这是怕倒塌了。
  茅屋旁边搭了两间歪歪扭扭的草屋,一间是灶房,一间是老两口睡觉的地方。围墙也只是竹篱笆,简单简陋。
  “五婶,五婶在家吗?”赵大海媳妇站在篱笆院子外面高声喊道。
  清脆的声音响起,先是隔壁传来开门声,一个人头从屋里探了出来,扬声问道:“大海媳妇,家来坐坐?。”
  “不了,四婶子,我找五婶有点事。”黄豆就站在赵大海媳妇的后面,不说话,也不出头。
  隔壁的门还没关,茅草屋的门被推开,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昏暗的油灯下走了出来:“谁呀?”
  “五婶,我,大海家的,陪我家弟媳妇散步,刚好走到你家门口。”大海媳妇声音清脆,说话响亮。
  瘦小的身影连忙三步并着两步走了过来:“哦哦哦,快,快,快进来,外面有风。”
  隔壁原本想开门出来,看见赵五家的出来了,索性把门重重地关了起来,心里不痛快地“哼”了一声。
  “谁又惹你来了?”她家汉子,正坐在桌子前就着花生米喝酒。
  “喝喝喝,天天怎么不喝死你。今天你在那边还没喝好啊,他家两个媳妇可去了你兄弟家。”
  这是赵家四婶,和赵五婶是亲妯娌,家里条件好,儿子都分出去住,打心里瞧不起赵五全家。
  “去就去呗。你管那么多干嘛。”赵老四不当一回事地白了她一眼,继续眯着他的小酒。
  虽然说今天在赵老汉葬礼上喝过了,回来他还是就着花生喝了二两。
  外面。
  篱笆院墙没有院门,就是两块半人高的板子挡着。五婶走过来,把上面的绳子解开,拉开板子:“进来吧。”
  院子里朦朦胧胧看不清楚,不过地上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进了屋,应该是刚刚吃罢饭,全家都在堂屋坐着。看见黄豆和赵大海媳妇进来,两个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含糊地打了声招呼走了出去。
  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在油灯下,只能看见他满脸的皱纹。
  “五叔,吃饭呢。”赵大海媳妇进来屋挨个喊,个个都很熟络的样子。
  黄豆只站在一边微笑着,并不说话。
  她来的时候换了鞋,身上就是普通的衣服。除了孝服,换了孝鞋,头上也没什么别的东西,这样是可以随便进出的,也不会让人不高兴,忌讳。
  “快坐,快坐,你看这地方小,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黄豆不是没有见过穷人家的样子,小时候,她在黄家湾,也有和这种生活状况差不多的人家。
  这个本家五叔家确实穷,家里东西不多,却收拾的干干净净。黄豆刚才也留心过,几个孩子也收拾的干净,不是那种邋里邋遢的脏乱。两个小姑娘的小辫都梳得整整齐齐。
  穷得让人心里不嫌弃。
  五婶家两个媳妇都是憨厚老实的那种,看见黄豆妯娌俩进来,也不会说什么场面话,只拢着几个孩子让他们叫人,再出去玩。
  一群五六个小萝卜头,大的十来岁,小的还在蹒跚学步,怯生生地看向黄豆,大点的低低叫了声:二妈三妈。”就赶紧抱着小的跑了出去。
  看着忙乱的一家人,黄豆又有点后悔自己来的莽撞。
  “五婶,别忙了,我们就是路过,刚好走到就来转转。”
  “不忙不忙,家里刚起的花生,大媳妇,快去,炒一把过来,给你两个嫂子尝尝。”
  二儿媳妇刚把桌子收了,五婶快手快脚就把桌子擦了,拖了两条凳子招呼两个侄媳妇坐,又吩咐大儿媳妇去煮花生。
  赵大海媳妇连忙一把拽住准备去煮花生的老大媳妇:“别忙,刚吃完饭,我娘家还送了花生,五婶又不是没看见,我煮了一锅呢。”
  “是啊,刚在二嫂那里吃过了,真吃不下了。我们就是来串门,你们这么客气,我们可坐不住了。”黄豆也连忙拦着。
  看两个侄媳都拦着,五婶也不勉强吩咐大儿媳妇把花生收下去。儿媳妇端着篮子准备走的时候,还是使了个眼色,也不知道她明白没有。
  果然还是不傻的,黄豆和赵大海媳妇坐了一会,和五婶五叔闲聊了几句,就准备起身走人。刚站起身,大儿媳妇端着一盆煮花生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端了两碗茶的文媳妇。
  “五婶,你这是干嘛。”赵大海媳妇祥装生气的说道。
  “来,吃,家里新挖的,到你五叔家也没好吃的招待,家里地里长得,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五婶笑眯眯地招待两个侄媳。两个儿媳妇,也低眉顺眼地在一边坐下。
  年轻的媳妇大概二十多岁,一眼一眼往黄豆的身上瞅。黄豆今天穿的也不是什么锦衣华服,是襄阳府买回来的花棉布,做了一件碎花褂子。
  黄豆觉察到她的目光,抬头看去,她又慌乱地把眼光逼开。
  她和大嫂的衣服明显是刚换的,却还是旧,一只手紧紧拉着左边的衣襟,那里补了两个非常显眼的补丁。
  黄豆不由心里一酸,强撑着吃了几粒花生,就准备走。
  五婶把煮花生倒进竹篮里,非要塞给她们带着回去吃。黄豆大着肚子,不敢往身边塞,就硬塞给赵大海媳妇,不拿都不行。
  赵大海媳妇硬着头皮接了篮子往外走,心里寻思着回头送点什么来,这一小篮子花生,家里孩子得欢喜好几天。
  走了几步,就看见赵家兄弟俩带着一群孩子在路上晃荡着。看着黄豆和赵大海媳妇走过来忙憨厚地笑了笑。
  “过来,二妈给你们吃花生。”赵大海媳妇招呼着,伸手在一个孩子手里各抓了一把花生。又抓了一把往孩子们的口袋塞,一旁兄弟俩连忙喊:“够了够了,太多了。”
  男人不像女人,碰见这种情况就有点不知所措。很快,赵大海媳妇就把篮子里的花生抓出去一大半。
  看看篮子里不多的花生,笑着提着篮子拉着黄豆就走,扬声说道:“你们兄弟俩带孩子先回去吧,我们也回家了。”
  村道不宽,妯娌俩个边走边说。走到家门口,篮底的几小把花生也被两个人给吃完了。


第197章 我们帮帮他家吧
  屋外,昏暗的油灯下,赵大山正站在门口发呆。
  看见妯娌俩远远走过来,忙迎上去:“这么晚,去哪了?”语气里都是浓浓的关切。
  赵大海媳妇抿嘴一笑,转身往堂屋走去,边走边说:“我去看看孩子们睡了没。”
  很快身影就进了屋,这是给赵大山两口子留下叙话的时间。
  “我和二嫂去转了圈,还去了村东五婶家。”黄豆停下脚步,伸手扶着赵大山站着,走了一圈她已经有点觉得累了。
  “村东五婶家?”赵大山想了想,恍然大悟:“哦,赵大林家,怎么想起去他家了。”
  赵大林是五婶家的大儿子,也就比赵大山小一两岁,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
  “今天,我在那边给爷爷守灵,五婶来找我,大概是有事想找我们,被二婶拖走了。晚上听二嫂说,他家这几年很困难,给孩子治病花了不少钱。所以……”
  说到这里黄豆犹豫了,赵大山在赵庄受过委屈受过苦,对二叔三叔家兄弟好,那是因为爷爷奶奶。别人,也不知道对他怎么样,自己冒冒失失去,会不会不太妥当。
  “你呀。”赵大山扶着黄豆走到公场边,在一个石滚子上坐下,拍拍大腿:“累了吧,来,歇歇。”
  此刻已经夜深,家家户户亮着微弱的灯光,小村庄都沉浸在安静的夜里。只有赵大山奶奶家的门口,因为逢丧,门口挂了两个气死风的白灯笼,还亮着光。
  这个时候,大家伙都回了家,仔细的人家连油灯都舍不得点,怕费油,早早上了床。
  黄豆看了一圈,才无所顾忌地坐到赵大山腿上,要是被庄上人看见,可是伤风败俗的。
  赵大山小心翼翼地伸手从她腹部下绕了过来,托着她已经很大的肚子。
  七个多月的肚子,已经明显出怀了。黄豆最近走路都有点像个笨重的大象,一步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