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地南山下-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衣服还好,就是裤子有点短,掉在脚脖子上面。明显不合身,应该是借得别人的。
  看他拘谨的样子,航哥儿的娘心里就软了几分,也是个老实的,自己终究是二嫁,也不能太挑剔了。
  他人还是好的,就是家里穷点。
  一对新人刚好出门,门外院子的大门被人敲响,航哥儿舅舅走出去一看,不认识。
  来人是孙武,进门一拱手,说替航哥儿给娘送嫁妆。
  一头两年牙口的小青牛,一辆大车上面两个红木箱子。一个箱子里是六匹布料,一顶湛清的蚊帐。一个箱子里是六包点心果子,二千贯压箱底的铜钱。
  还有有一床绿缎面的被子,正好和娘家嫂子一床红棉布面被子配成一对。
  这份嫁妆太贵重了,不但贵重还有心。
  航哥儿娘哆嗦着唇看着孙武,她见过他,知道他是赵大山家的仆从。
  她没想到,赵大山和黄豆还为她准备了嫁妆。
  这份嫁妆,她受之有愧啊。
  “这……”
  “夫人说,只要你过的好,航哥儿才能过的更好。长大了,才不会怨恨自己没有照顾亲娘,自己锦衣玉食。”孙武一抱拳,把黄豆的话,原原本本说个清楚。
  一滴泪从她仍然年轻明亮的眼泪滴落出来,摔在泥土地上,然后跟着是第二滴第三滴。
  她要过的好,航哥儿才会更好。
  因为航哥儿过的好,她做娘的就不能委屈自己,不然就是航哥儿不孝。
  “替我多谢三嫂。”航哥儿娘擦了泪,含泪带笑。
  “夫人还说,这是你的嫁妆,你有这么多嫁妆,再过不好,就不配为航哥儿的娘亲。”
  孙武还是实话实说。
  “好。”航哥儿娘规规矩矩行了一礼,从目瞪口呆的新郎官身边走过,坐上了驴车。
  “这……这……”新郎官看看自己的新媳妇,又看看孙武往车上搬箱子。
  最后一直到孙武把牛绳放在他手里,才醒悟过来,涨红了脸,忙把牛绳递了回去。
  “不能收,这个太贵重了。留给孩子,我们家地少,不需要。”
  “需要的,夫人还在你们那边买了二十亩地给妹子做嫁妆。夫人说了,你以后就是她妹子,路过山庄,记得去看看她。”说着,孙武掏出几张地契递给坐在驴车上的航哥儿娘。
  二十亩地,一头牛,娶个老婆直接成了富户了。一旁的老伯羡慕地看着新郎官,这是走了啥狗屎运。
  新郎官晕晕乎乎把自己的新娘子接回家,一边走还一边想,我要怎么对媳妇好呢。这么好的媳妇,我田老三是烧了高香才娶回来了的。
  航哥儿娘,捏着手里的地契,看着新郎官牵着的牛,又看看驴车上的两个红木箱子。
  此刻,正是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收获的时候到了。


第189章 张家要分家
  酷热难挡,怀孕的黄豆越发娇气。
  孕妇不能吃冰,冬天储存在地窖的冰,赵大都不敢随便拿出来用,怕她受了寒气。
  不用冰,山上也不算热,位置高,绿树成荫下,凉风习习。
  然黄豆自怀孕,心火旺盛,辗转难眠,睡不着了就会各种胡思乱想,以至于还会落泪。
  第一次把赵大山惊得半天不敢大声说话,他很少见黄豆如此娇气,没想到她会为了早晨做的不合胃口流泪。
  会为了早晨花开的不够多落泪,会为了睡觉热而落泪。
  次数多了,赵大山也摸准了规律,一般不惹她。她想干嘛,要干嘛,都依着她。
  这一宠,黄豆脾气越发的大了。
  这天,航哥儿不听话,竟然把写大字的纸拿去叠小船。把黄豆气得,折了树枝要打他。航哥儿吓得哇哇大哭,黄豆气得摸眼泪。
  唯有赵大山,左右为难,原本这不是大事,换成以前,黄豆可能还会和航哥儿一起叠一起玩。只是现在成了孕妇,大概有点自己宠自己的感觉,就娇气起来了。
  赵大山哄了航哥儿和孙武媳妇去喂小羊,回头来找黄豆,见她躺在床上发呆,不由叹口气硬着头皮上去哄她。
  “怎么了,还生气呢?航哥儿还小,他只是个孩子,你和他置什么气。”
  赵大山话刚说完,黄豆一个翻身,脸朝外,哭得微微有些红肿的眼睛看着他。
  “我不是和航哥儿置气,我是气我自己。我是不是因为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就不把航哥儿当一回事了?”
  看着昂首看向自己的黄豆,赵大山无奈地在床边坐了下来,拂了下她的头发。
  “乱讲,你不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把航哥儿当一回事。而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太把航哥儿当一回事了。你怕自己冷落了他,怕自己对他不够好,怕自己偏心,所以才患得患失了。”
  听赵大山这么说,黄豆在想想自己自从知道有了身孕到现在,确实是这样。
  她在害怕。
  七月十五后,赵大娘知道她有喜的消息,怕她和赵大山不懂,一路叮嘱又叮嘱。如果不是黄小雨月份大了,照顾不过来敬哥儿,她都要搬上山来看着黄豆了。
  七月十六,赵大山给黄家报了喜。黄三娘立刻就和黄老三上山来了,拉着黄豆又是一番叮咛。
  这个孩子来的太不易了,黄德磊已经告诉她黄豆身体的状况不易受孕,她常常半夜睡不着,起来烧香祷告,希望老天爷能赐黄豆一个孩子。
  现在孩子有了,可得小心。
  并不是孩子有了就万事大吉,怀孕的过程,生产的过程,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有可能碰到潜在的危险。
  养大一个孩子,太不容易了。
  从知道黄豆有喜开始,黄三娘和赵大娘这对亲家,就跟比赛一样,轮流往山上跑。
  要多吃,多睡。在她们的理念里,吃饱睡好,营养充足,才能生出健康的孩子。
  然而,黄豆却不听。
  她们的想法没有错,那是因为她们所生活的大环境就是这样,条件艰苦,一大家还在为温饱忙活,怀孕了多吃一个鸡蛋就是特殊待遇了。挺着大肚子还要下地干活,不到生产的时候都不会休息。
  当然要吃好喝好,睡好。
  而现在的生活,只要黄豆想吃,赵大山天上月亮都想着怎么摘下来给她喂到嘴里。更别说下地做事,就连捡鸡蛋喂小羊的事情都不许她做了。
  黄豆最大的运动就是每天早晚散步,陪着航哥儿游戏。
  越是怀孕时间长,黄豆越是注意饮食和休息,每天雷打不动要走多少路。家里她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动手。
  她可不想因为自己吃的多,养得壮,到时候难产,那就太划不来了。
  这个孩子对她来说,来的太不容易了,她不但要自己活得好好的,还要孩子活的好好。
  八月份航哥儿娘出嫁,黄豆没有多事地带着航哥儿去看她。
  她以后有了自己的生活,也会生儿育女,被更多的事情占据了精力,对航哥儿就会慢慢淡掉一点。
  不过母子亲情是割不断的,所以黄豆托孙武带话,认她为妹妹,以后好相互走动。
  九月份,黄豆又让孙武给她家送了两百斤麦种。黄家的稻种和麦种都是抢手货,有钱也买不到的。
  这两百斤麦种不算多,只能种三四亩地,却已经让他全家感恩戴德了。
  回来,孙武细细说了在李家的见闻。
  航哥儿娘,再嫁的这家姓张,男人排行第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已经成家出嫁。
  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住一个大院子里,原本张三结婚的房就是东厢房两间。头个媳妇死后,张三守了三年才重新找的人。
  所以比航哥儿娘大两岁,今年刚刚二十一岁。张三爹娘还算正常,不算好也不算坏。张三原本娶媳妇,就是二婚,他们也没指望新媳妇能有多少嫁妆。
  自己家花出去的二两银子能带回来就不错了,没想到,新媳妇进门,带进来的是二十亩良田,一头壮实的青牛,好有二千贯压箱子钱。
  这是嫁妆,老头老太太不能伸手拿媳妇的嫁妆养活全家。
  可带着这么多嫁妆嫁过来的媳妇,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是好。不动媳妇的嫁妆,那田地帮不帮着种,帮忙粮食要不要带着分。
  分,那是老三家的嫁妆。不分,另外三个儿子肯定有意见。
  不帮着种,也不行。没分家,老三两口子去忙自己二十亩地去了,吃还吃的公众的粮食。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又不愿意了。
  思来想去,最后老两口决定分家。
  南山镇因为黄家是娶了新媳妇就分家,日子越过越好,大家也不在这么拘泥于父母在不分家的想法。
  分了家,儿子儿媳妇做事都有劲。不分家,你多做了她少做了还容易吵架。碰见那种不讲理的,饭桌上多夹一块腌菜疙瘩都能吵一架。
  张家老两口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分家。
  大儿子住老屋,二儿子三儿子小儿子都分出去。自己有钱自己去村里分的宅基地盖房,没钱就在原来地方继续住着。


第190章 新媳妇进门
  张三家的嫁过来正好赶上秋收,新媳妇没两天就挽起衣袖下了地。
  今年,不但张家自己家地要忙,还有陪嫁的二十亩地,等人家收获过后就要交给他们种麦子了。
  这二十亩地,是黄豆和赵大山知道航哥儿娘,也就是现在的张三家的,定下的人家是哪家才开始寻摸着买的。
  买地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人把地看的比性命还重要。
  恰好,那边有个地主,家里在那边有几百亩地。赵大山放出要买地的讯息,知道只是买二十亩地他主动找上门。
  二十亩,他还是舍得的,能和黄家赵家搭上关系,这才是关键。
  二十亩地买的轻而易举,只等秋收过后就可以交到张三两口子手里。
  张三和媳妇趁着下地回来的空隙,两口子跑去仔仔细细看了地。跟着去的还有张老汉,他也想看看地在哪,怎么样。
  这二十亩地靠近张家不算远,地主既然想搭上赵家,卖给他们的地自然不是差的。二十亩都是良田,灌溉也方便,是真正的好地。
  张老汉看的很满意,这二十亩地要是自己的多好,三个儿子就可以分分了。可惜,是老三家的嫁妆。
  听说,老三家的前面一个男人跟黄港码头的那个赵家是堂兄弟。老三家生的个儿子还在他家养着,这情分自然非比寻常。
  老婆子眼皮子浅,想着要么不分家,用老三家的二十亩地,再加上家里的几亩地养活一大家子多好。
  好是好,可老三家的肯定不愿意。要是闹起来,大家都不好看。
  张老汉从媳妇进门就开始寻思,一直到秋收秋种结束,都没寻思好。
  分家是要分的,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好在四个儿子加上四个媳妇都没多说,多出来的二十亩地一起帮忙种了。也是家里有了牛,才忙活的这么快,这大畜牲别说张家,就是整个村子也没有一家有牛的。
  自从三媳妇进门,张老汉天天早起,去割最嫩的青草给牛喂饱了才忙活自己。
  几个儿子,谁都不许碰,天天都是他看着。舍不得牛放在外面,特意在东厢又搭了一间牛棚四周遮得严严实实的,晚上还熏了艾草。
  用张老婆子的话说,张老汉恨不得跟牛同吃同住才好。
  犁地的时候那叫一个快,这犁也是三媳妇掏钱去镇上定的,一天十来亩地下来,轻轻松松。可张老汉舍不得下死力用它,都是犁半天地,让它歇半天。
  它犁出来的半天地,就够全家忙活一天了。全家连孩子都上阵,帮忙收帮忙种,牛就放在田埂附近吃草喝水。
  秋收多少户人家过来帮忙,都想秋种能使使他家牛。可张老汉家地少,三媳妇的地等秋收后才能到手。还没等几家伸手,他家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想帮忙的没帮上的人家就懊恼的不得了。
  秋种的时候,看张家只用了三四天,二十多亩地就种完了。大家都忍不住上门,想请张老汉带着牛去他们家帮一天忙。
  最后,张家全家商量了一晚上,主要亲戚家,一家帮忙种半天。兄弟四个和张老汉轮流带牛去,只种半天,下午天热,一定要把牛赶回来休息。
  就这样,一头牛在一个村子转悠了大半个月,秋种就结束了。
  张家全家该商量着怎么分家了。
  张老汉刚开口说分家,至于怎么分,兄弟几个商量着来,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三家都面面相觑,他们不想分家。也许以前想过,现在多了老三家二十亩地,全家温饱起码没问题了。真分了,大家只能看老三全家吃肉,他们只能闻味了。
  几个儿媳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开口说话。老三媳妇刚进门一个月,做事不惜力,平时不多言,还摸不清性格呢。
  看大家都不说话,老三媳妇先说话了:“爹,娘,哥哥嫂子们,爹说分家,是因为我嫁过来带的嫁妆,二十亩地一头牛。咱家日子在这里摆着呢,我也不不会说话,说错了大家别怪,家暂时不分了……”
  听到老三家的说家暂时不分了,全家人包括张老汉老夫妻都松了一口气,全家一声不吭,继续听老三媳妇说话。
  “我刚嫁进来,我和老三啥也不会,地和牛还得爹娘看着。等三年,三年后我们再分家。这三年内,种得收的都是大家的,也别分你的我的。余下银钱我们家就买地,买不到地开荒也行。不是有牛吗,三年开的地养养也不会太差。你们说,行吗?”
  行啊,当然行。
  三年有牛有地,全家日子就能缓过来了。老三家说的啥都不会,不过是说的好听,让大家面子上好看。不管是老三还是老三媳妇下地就是一把好手。
  这话一说,全家人都喜笑颜开。
  晚上,躺在床上,张老三忍不住感叹:“你当时和我商量说在家待三年,我还不咋愿意。还是你对,你没看爹娘哥嫂,进进出出,看见我都要比平时多笑几次。”
  “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计较那么多干嘛。我们天天吃香喝辣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你就能吃的下喝得下?不如大家绑在一起多辛苦三年,三年后,大家日子都好点了,我们再分开,也不让别人说我们没良心不是。”
  老三媳妇低着头整理着衣服,又看看老三说道:“我箱底那两千贯钱寻思着交一半给爹娘,留一半我们自己用。还有六块衣料,给你做一身秋装一身冬衣,我就不做了。再给爹娘各做一身,剩下的留着以后用,就不给兄弟嫂子他们了。”
  “那不成。”张老三一骨碌爬了起来,老三媳妇以为他嫌弃给少了,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张老三张嘴说道:
  “给爹娘最多二百贯,家里买犁不是用的你钱,虽然以后还是我们的东西,但是也是你钱买的不是。我们以后还要过日子,分家还得盖房,你的钱你自己留着,以后想吃个零嘴也得有钱不是。
  给爹娘布料就行,做不做是他们的事情,我就做一身冬衣,秋天不冷,糊糊也能过,你再做身冬衣穿穿,我瞅着那布料不孬。”
  看着面前的男子,老三媳妇微微一笑:“好,都听你的。”


第191章 去黄港蹭饭
  进入九月,黄豆的肚子渐渐显露出怀了。
  早上,吃早饭的时候,突然觉得肚子一动,她连忙挺直身子,一动不敢动。
  “怎么了?”赵大山放下筷子忙看向她。
  “他动了。”黄豆手放在肚子上说道。
  “真的。”赵大山连忙凑了过来,伸手去摸:“怎么不动了?”
  航哥儿也放下饭碗,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三妈。
  “不动了。”黄豆又拿起筷子吃起饭来。
  赵大山看了一眼又一眼,不死心的又伸手摸了摸,还是没动,才伸手拿筷子开始吃饭。
  从这天开始,黄豆每天都能感受到孩子在动,并不频繁,有时候早上,有时候晚上,有时候睡觉的时候。
  三天后,赵大山总算在摸肚子大时候感受到了肚子里孩子的动静。他大概是踢了一脚,轻轻的一脚,动静不大,却让赵大山感动的一塌糊涂。
  天气越来越凉爽,后山的果树一棵半棵挂了果子。
  都是这样去年新栽的果树,今年花开的不多,结得果子更少。
  黄豆和航哥儿天天要去果园找一圈,哪一个熟了先摘了吃掉。哪一个快熟了,做个标记,下次再来。
  赵大山就是一个打工的,忙上忙下给他们找果子,摘果子,最后就是啃果核的命。
  今天,他们逛到了梨园,梨园今年结得果子多一点。黄豆和航哥儿一个人抱一个犁在啃,赵大山还在满树枝扒开寻找,身边的小篮子里已经放了五六个长熟的梨子。
  “那边板栗也要去看看了,还有松子你不是喜欢吃吗,我等会去敲点回来给你炒。”赵大山边说边从树上摘了一个梨,看看旁边有一块被鸟吃过了,不由有点懊恼。
  “你看看,又被鸟吃过了。”说着,从篮子里拿刀开始削,削了皮和被鸟吃过的地方,递给黄豆:“也这种小鸟吃过的最甜,也不知道它们怎么这么聪明的,吃的都是最甜的。”
  黄豆接过来咬了一口,又递给航哥儿在另一边咬一口:“真甜。”
  航哥儿有样学样,跟着说:“真甜,三伯你尝尝。”
  边说边把黄豆的手推向赵大山,赵大山顺势在黄豆手里的梨上咬了一口:“真甜啊。”
  他一口,把一个吃过又削过的梨给吃了一大半。看的黄豆和航哥儿眼睛都瞪大了,看着他的大嘴巴,面面相觑。
  “哈哈哈……”赵大山忍不住哈哈大笑:“走,去看看板栗。”说着一手提着梨,一手准备来扶黄豆。
  “不用,我自己走。”黄豆推开他的手,自己小心翼翼地走到梨园外面的路上。
  她虽然心大,在现在还是很小心的。这个孩子来得不容易,要是自己不小心嗑了碰了,别说她心里过不去,赵大山心里肯定也过不去。
  栗子林也是新栽的,才一人多高,三个人在里面穿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几个栗子。
  林子里的荒草被雇的工人割干净了,踩在上面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赵大山拎着一根树枝在前面拍打,虽然有种防蛇草,又是秋天,他还是担心会遗漏一两只蛇,惊着黄豆和航哥儿就不好了。
  “板栗太少了,过两年就多了,我们要不要去看看松子?”
  “不去了,明天再去吧。”黄豆走的有点累了,赵大山看她不愿意去,就又往回走。摘下来的十几个板栗放进篮子里,准备回去熬粥吃。
  “要不要去黄港住住啊,最近几天,我发现码头船越来越多了,挺热闹的。小虎新店生意还不错,我们去他那边混顿饭吃吃再回来吧?”
  赵大山建议道,他天天在家陪着黄豆,都觉得太闷了,何况黄豆从怀孕到现在,就八月十五去了黄港一趟,到现在就没下过山。
  九月山上住得是十分舒服的,不冷不热,家里虽然有田地,他们自己也不用下地。都是雇了附近的村民帮忙种地,孙武还去买了十几个仆从。平时收拾山林,田地总需要人手。
  黄豆不太想下山,又不想辜负赵大山的心意,想了想说道:“好吧,那就去蹭一顿,告诉孙武媳妇,我们中午晚上都不在家吃了,吃了晚饭再回来。太迟了就在那边睡,明天再上山也行。”
  航哥儿听说能下山还是很高兴的,他和敬哥儿的感情突飞猛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基本上见一次面都要热情地搂着抱着玩半天,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黄豆让他在黄港和敬哥儿住几天,他又不愿意,又是惦记家里小羊要吃草,又是惦记家里鸡蛋没人捡。
  总之一句话,他喜欢和敬哥儿玩,更在喜欢山庄,陪着黄豆。
  赵大山要赶车,黄豆要走路,三个人边走边歇,二三里地,走了差不多半个多时辰才到黄港。
  此刻的黄港和以前大不相同,码头上人来人往,河边停了十几艘大船。黄港街道两边不是正在建房子,就是已经开业的店铺。
  张小虎的店是整个黄港和南山镇最大的,两层楼房,一栋吃饭喝酒,二栋睡觉澡堂。两栋连在一起,还有一个超大的停车场,可以停几十辆大车。
  看见黄豆和赵大山来,张小虎连忙从屋里接了出来。
  “你们怎么来了,今天就在我这里吃饭,我等会去把大川也喊来,给你们试试新菜。”
  张小虎大概因为回来,心宽了许多,整个人又胖了不少。整个人都圆润了起来,反观赵大山,一直精瘦,不长肉不说,回来还黑了。
  “你这里出了什么新菜啊?”黄豆好奇地问。
  “全羊宴。”张小虎得意地说道。
  “这么早就吃羊肉啊,太上火了吧?”赵大山忍不住道。
  张小虎一听连忙摆手:“不早了,已经九月底,马上进入十月了。羊肉汤,羊肉火锅,烤羊肉,羊杂,烤羊排,你们想吃什么,我现在就让厨房准备。”
  “吃羊排喝羊汤,别的你看着办吧。”
  既然姐夫的店,黄豆也没客气。点了羊排和羊汤,自从她从外地给张小虎带回来孜然粉,张小虎就对烤肉情有独钟。
  考好的肉撒上孜然,那滋味,用张小虎的话来说,简直销魂。


第192章 去吃全羊宴
  中午的全羊宴没有吃成,因为黄小雨肚子疼了。
  刚和赵大山准备回去转一圈,就看见赵大川去接稳婆,赵大娘忙着烧水。
  黄豆和赵大山也不好走了,刚巧赶上,赵大山就接了烧火的活,让赵大娘要去照顾黄小雨。
  庭院里,阳光很好。黄豆坐在阳光下看航哥儿和敬哥儿两个人在玩耍。
  小孩子不识愁苦,不知道担心。玩得很开心,你推我一把,我靠你一会啊。
  稳婆来的很快,洗了手就挽了袖子进屋。黄豆以为最少要到晚上,结果中午的炊烟刚刚生气,一声婴儿的啼哭就在小院里响起。
  “是个带把的。”稳婆走出来恭喜赵大川,一旁的赵大山听了也是笑容满面。
  生男孩就是比生女孩子让人欢喜,赵大娘收拾好出来,也没时间做饭了,就随便熬点疙瘩汤大家对付了一口。
  黄豆是孕妇,不方便进去看新生儿,就在外面看孩子,等着吃饭。
  家里忙忙碌碌,她不由有些发呆,不知道自己生孩子的时候会这么顺利吗?都说第一胎难,第二胎就好了,不知道自己第一胎会不会难,想想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
  听见黄小雨的叫声,她不由的心里直抽抽。以前,几个嫂子生孩子,她也在旁边,但是不能感同身受。
  现在,她怀孕了,黄小雨的声音,对她有了更直观的刺激。
  赵大娘看黄豆脸色不太好,也不太放心,赶紧嘱咐赵大山带她出去转转,回娘家看看吧。
  看着黄豆,赵大山也有点害怕,干脆连哄带骗把航哥儿敬哥儿都带着,一起去黄三娘家转一圈。
  黄三娘正在家里挑种子,准备在菜地种点青菜萝卜大蒜。看见黄豆和赵大山来,连忙拍了拍手,站了起来:“你们吃了没有?我给你们擀点面条吧。”
  “不用了,我们在婆婆那边吃过了。”黄豆连忙拦住起身的黄三娘:“娘,我爹呢?”
  黄三娘伸手拖过一个凳子给赵大山:“大山,你坐。你爹去地里了,他呀忙碌一辈子,就是舍不得他那几亩地,一天不去看看,觉都睡不安稳。”
  黄豆靠着黄三娘,听她唠唠叨叨,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没怀孕的时候,对娘,她多少还是有点不满的。可是有了孩子,她突然非常理解黄三娘的有些做法。不是赞同,就是能理解,即使她有的事情做法未必是对的,但是她确实是实实在在为儿女好的。
  “娘,等我生孩子,你得去给我伺候一个月子。”黄豆头靠在黄三娘肩膀上,黄三娘也不嫌弃她碍事,只顾挑自己的菜种。
  不好的挑出来就扔在地上,脚边几只鸡转来转去,就等着吃呢。
  “你没婆婆啊,我去伺候你一个月子,美得你。最多三天,我还要给你爹做饭呢。去去去,别靠着我,烦人。”
  嘴上虽然这么说,黄三娘的脸上却是笑容满面。黄豆从小就不与她亲近,现在嫁人了,反而亲近起来了,她心里还是高兴的。
  “让我爹也去山庄吃饭,又不远。再说,我生孩子是正月,又不忙农活。别人伺候的再好也没亲娘好啊,是不是。”
  说着还伸手摇了摇黄三娘的肩膀,黄三娘被她摇的没了脾气,挥手赶她:“自己去堂屋拿去,昨天晚上刚炒的松子。你爹还说今天送点给你,结果你就来了。”
  赵大山进了院子就带了两个孩子去玩沙子,由着黄豆娘俩唠嗑。
  那堆沙堆,过一两年,黄老三就弄点新沙子倒进去。自己家孙子,外孙子都喜欢在里面玩。就是亲戚邻居家孩子来,也是往沙堆跑。
  端着刚炒的松子,黄豆先走到沙堆旁给赵大山抓了一把:“你尝尝,我爹炒的,还不错吧。”
  这几年,黄老三除了忙地里活,就是往山上跑,山上的果树,成了他第三看中的。
  第二看中的是田地,第一看中的当然是他的孙子们。
  赵大山尝了几个,就把剩下的剥了放在航哥儿和敬哥儿的嘴里。两个孩子边玩边像两个嗷嗷待哺的小雀,张嘴等着投食。
  看赵大山一个人忙不过来,黄豆也开始剥了给他们俩吃。赵大山给她拦着:“你吃你自己的,不用管他们。”
  “这东西不能多吃。”黄豆吃了十几粒就不敢再吃了,太油了。
  “要不我去山上给你打点板栗回来吃吧。”赵大山想起岳丈家后山有松子也有板栗,今天三个人还傻乎乎地在自己家山头找了半天。
  “我还是觉得我们家的好吃。”黄豆笑眯眯道。
  “我也觉得我们家的好吃。”航哥儿跟着喊道。
  敬哥儿看看三伯又看看三妈,小声和航哥儿商量:“我也想去你家山上玩,喂小羊,可以吗,航哥儿。”
  “好啊,我和三妈说,三伯都听三妈的。”两个孩子窃窃私语,以为大人们没听见。
  一旁的赵大山被说的无语,黄豆直接笑弯了腰:“赵大山,你听我话吗?”
  赵大山又好气又好笑地白了黄豆一眼,在黄三娘家玩了一会,他们几个又回家了。
  此刻家里已经收拾停当,赵大娘在灶房给黄小雨烧火,赵大川正在井边杀鱼。
  在家一直待到日落黄昏,张小虎过来喊吃饭了,他的全羊宴准备好了。
  赵大川今天媳妇刚生,不肯过去,赵大娘自然也不肯不去。赵大山和黄豆带着两个孩子过去,那边张小虎又去喊了在家的黄德光两口子。
  牡丹厅,黄德光两口子,赵大山两口子,张小虎两口子,带着一群孩子。桌子中央是一个热气腾腾的炭烧锅,里面是满满的羊肉汤。
  旁边还有一个推车,里面是各种蔬菜,水果。很快,小二送来一盘烤羊排,滋滋作响,黄豆立刻觉得自己能吃三碗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