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地南山下-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着大门的院落。
  许秀霞在娘家哥嫂家住了十来天,还是王得柱见媳妇一直没来襄阳府,请假回了家。看见媳妇没在家,又听邻居说媳妇十来天没在家了,匆匆买了礼物赶到岳丈家接了媳妇回家。
  看见憔悴的媳妇,王得柱以为,媳妇是因为他常年不在家,身体不好无人照顾才回的娘家。许秀霞一直以为,许彩霞绝对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必定要弄得她身败名裂。
  然而这件事情,却再也没有人提起,就像一阵青烟,风还没吹,已经自行消散了。
  许秀霞终于锁了门,跟着王得柱去了襄阳府,她一直以为她输给许彩霞只是她运气不好,却不知道,决定人生输赢的,绝不仅仅是运气。


第六十五章 黄米的嫁衣
  黄老汉没有闺女,只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子除了一个没结婚的,还有四个儿子给他生了九个孙子,四个孙女。
  十一月十八黄米出嫁,这是大事。这么多年,黄家第一次嫁闺女,全家都出动了,忙碌而欢喜。
  就连黄德明,也缓过劲来,开始跟着黄德光后面操持起来,而许彩霞,更是让黄家刮目相看。
  从襄阳府回来的许彩霞,叮嘱好兄嫂把这件事烂到肚子里,又请了黄德光帮忙派人送他们回家。她就收拾好自己,开始伺候起被一巴掌扇肿脸,不能出门见人的黄德明。
  她没有哭,也没有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伺候公婆,照顾孩子,还抽空给黄米姐妹四个各做了一双软底布鞋。
  就连黄德明该做的事情,她都接过来帮忙做了。十一月初十,她还亲自跟船往襄阳府送了一批货。
  今天,她和大嫂一起待在黄老大家的后院,接待女眷。此刻的许彩霞,温润而贤淑,一点也看不出前段时间打人时候的凶狠泼辣。
  黄米的屋里,挤着黄桃、黄豆、黄梨,并黄小雨,赵小雨,王家的闺女,还有前几年新来住户没出阁的几家闺女。
  大家挤在一起,嘻嘻哈哈吃糖,说笑,看着黄米被黄家请来的全福人,用两根细棉线细细的绞面。
  两根棉线,细细绞紧,把新娘子脸上细软的汗毛一根根绞干净,大概是很疼的吧,黄豆看得心里一揪一揪的。
  绞完面的黄米脸就像一个剥壳的鸡蛋一样,光滑细致,全福人开始给黄米上妆,黄豆看得不忍直视。
  这哪里是上妆,分明就是在墙上抹石灰打腻子呢。一层一层的粉往脸上涂,把黄米本来的样子遮盖的严严实实。
  晚上涂华生掀开盖头的时候,会不会吓一跳,觉得是不是被换了老婆呢?黄豆想想涂华生吓一跳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
  惹得在梳妆的黄米都忍不住,转眼看了她一眼。
  这是黄米的婚礼,黄豆不会多事指手画脚,一些旧风俗还是要敬畏的。因为婚礼所做的一切,就是带着对新人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不能因为自己出格就不去遵守。
  涂华生接亲的大船要十点后才能到码头,晚上天黑的时候把媳妇接到家就行。一个上午,有这些闺中姐妹陪着,时间过的很快。
  听到涂家接新娘的大船到了黄港码头,大家纷纷行动起来,黄豆更是把黄德忠几个拖过来咬着耳朵,面授机宜。
  黄德忠听得点头不已,带着几个小兄弟磨拳擦掌,准备好好给这个新姐夫一个难忘的甜美回忆。
  前院大门,黄豆设置了机智问答,几个脑筋急转弯是明面上的。私下却递了笔墨纸砚,让涂华生回答,黄米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水果,喜欢什么小动物,这一系列的操作。
  当然,这是关系女子闺誉的,不是当众提的,只是一张纸,让涂华生回答而已。而涂华生也在这些回答里,慢慢知道自己未来妻子有什么喜好。
  这是黄豆给涂华生的作弊题,算是为了姐姐和姐夫未来美好生活添砖加瓦了。
  新娘的房门口,黄豆准备了酸甜苦辣咸五味的水,各一杯,新郎伴郎各挑一杯,这个是实实在在赌运气了。
  其实黄豆能想出更多闹新的方式,只是与这个时代不适合,就不能拿出来使用。
  涂华生一路走来,塞红包的时候笑容满面,并不吝啬,被问题难住的时候也知道讨扰求教,给小舅子们往兜里塞红包示好。
  这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能屈能伸的男人。
  只有和伴郎选五味水的时候,一个伴郎选得糖水,笑眯眯地尝试了一下,一口喝下。而另一个伴郎指了一杯酒水,也眉眼一闭地喝了下去。
  轮到涂华生,黄德忠笑得挤眉弄眼,这个大姐夫对他还是颇为照顾的,可是最好的一杯甜水已经被伴郎喝了,他只能尽量帮着大姐夫不挑最差的了。
  在蒙着红纸的杯子上选了满满一杯子醋,眉头一皱喝了下去,酸爽的半天不能说话,等知道,下面还剩的竟然有一杯辣椒水,一杯苦瓜水,不由直呼侥幸。
  涂家娶长孙媳,排面非常大,也是涂家货行这几年发展的好,这是娶亲,也是像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机会。
  三艘大船,整齐地排在码头。带来的迎亲队伍也是精挑细选,除了媒人、喜婆和涂华生的舅舅,其余都是一水青壮俊秀的少年。就连开船掌舵的都是挑的看上去精神抖擞的,换了藏蓝色新衣新鞋站在船上就让人感觉到一种气势。。
  而黄家也同样不含糊,陪嫁流水一般往大船上搬。送嫁的也是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里挑出来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黄家是一人一套深青色新衣一双新鞋。
  看的四周围观的人大呼过瘾,不能说有十里红妆,却也是从黄家到码头排起了一溜长长的队伍。
  聘礼是男方实力的证明,证明我有能力照顾你家娇养的闺女,让她衣食无忧,让她从此可以放心为我家开枝散叶,生儿育女,壮大宗族。
  聘礼越重,说明男方实力越强,对新娘越重视,也有能力照顾新娘,让娘家人放心。
  那么陪嫁就是一个女人在夫家立身的资本,让这个女人可以腰杆挺直,不受夫家的怠慢。你看,你家聘礼挑了六十担,我家嫁妆就还你六十六担。
  而不是像有些刻薄人家,收了聘礼,完全不顾姑娘的死活,随便一两床被子一套新衣就把新娘打发了。
  婆婆看见自己花银子娶回来的媳妇,就带了两床被子一套新衣,怎么能对这样的媳妇有多少好感。
  就算婆婆良善,不搓揉你,你总要有用钱零花的时候,不能什么时候都伸手问夫君公婆要钱吧,要知道,低头伸手多了,头再想抬起来就难了。
  而一个零花钱都靠向夫君公婆讨要的媳妇,在夫家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的。
  这就是女子嫁人为什么要聘礼,又为什么要准备嫁妆的根本原因。
  钱在自己手里才是真的用的安心,花的舒心。
  从此,这些都是新娘的私房钱,只要黄米有一点脑子,她带的嫁妆就完全够她生活,而且活得很好,更不要说在襄阳府,她和姐妹们还有合伙的铺子,这是不纳入陪嫁中的。
  曾经黄米、黄桃、黄豆姐妹三个带着黄梨,一起商量过这米巷、桃居、豆田、梨园,四家铺子以后的运作问题。黄豆提出,等她们姐妹四个都出嫁,这四个铺子还留给黄家,给下面的妹妹或者侄女们,让它们在黄家一代一代传下去。
  让以后的黄家小姑娘在娘家未出阁的时候,就能有一笔自己可动用的资金,而不是像她们当初一样,为了一点零花钱,去冒着日头割云母草,累死累活十几天,就挣了五十七文钱。
  当然,不是铺子给了未出阁的黄家女孩子们,就可以由着性子败弄。大笔的金额,黄家出嫁女是有权利为她们做更好的引导的。
  如果她们有魄力,那么这四家铺子的流水完全就可以作为她们在娘家的创业基金,为自己以后挣一份的十里红妆。
  少时的情谊,让小姐妹四个感情很深,但是,她们受过的苦,就不希望以后的妹妹或者侄女们来受,这也会是一个出嫁女和娘家未嫁子侄联系感情的一个纽带。
  一抬抬嫁妆抬进大船,别说赵大山,就是预备明年和黄桃下聘定亲的张小虎,也不由感受到了满满的压力。
  嫁妆多也得聘礼多,并不是说你出一百别人还你一千,那不叫嫁闺女,那叫倒贴,是个真正的男人都不愿意被这么打脸。
  看着一抬抬嫁妆,赵大山和张小虎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对未来生活有了更高的期许。
  新郎一行人吃完酒席,并不进闺房,而是由黄德光几兄弟陪着,喝茶吃零食聊天。等到了时间,就出门放一挂鞭炮,意为催妆鞭。催嫁妆的鞭炮放得越多越频繁,就说明男家对新娘的看中,急着想把新娘子早早带回家。
  这只是个意思,其实船什么时候到,新娘子什么时候走,又什么时候进新郎家的门,都是算好时间的。
  你放再多的鞭炮,不到吉时,新娘也不会动身。
  不管是新娘还是嫁妆,出门都是有时间的,黄米的嫁妆提前上了大船,化好妆,穿好喜服的黄米安静地在床上坐着。
  这套大红色的喜服,是黄米姐妹三个联手设计制作的,就连小黄梨都拿了针线帮忙缝了一道边。衣服做好,挂在黄米的房间,每一个进来看过的人都深深为它着迷。
  大红色的锦缎,上衣在袖口,衣摆都绣的牡丹图,然后是翻飞的蝴蝶。衣襟用金银色丝线绣着吉祥如意纹。下身是八片幅长裙,裙摆上是大朵的牡丹,牡丹上是飞舞的蝴蝶。
  整个喜服留红很多,只在裙摆衣摆袖摆修上牡丹与蝴蝶,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富贵吉祥。
  看见黄米穿好喜服,盖上盖头,娴静端坐的样子,几乎房间里每个女孩都被这样的新娘和喜服迷住了。
  这个效果黄豆很满意,她更期待黄米一路从涂家大门走进内宅的那一刻。


第六十六章 尴尬的约会
  也就是在黄米出嫁这一日,在襄阳府开出了一家“喜嫁”的婚嫁定制店。店里所有的婚礼用品需要定制,提前预约,不接受临时加单。
  黄米的这一身嫁衣就是“喜嫁”最好的广告,而黄豆对“喜嫁”定制的严苛的要求,不是为钱,而是为它的品牌效应而来的。
  这家店,不再是黄豆姐妹四个人的私人产业,而是加了黄家的大嫂二嫂的投资。黄豆觉得,一个女孩嫁得再好,也要是要有娘家做为依靠的。
  闺房里的女孩子早早被黄桃带回了家,黄豆很想出去湊个热闹,可看着二姐黄桃盯紧她的目光,只能悻悻作罢。
  不看就不看吧,反正也没什么可看的,黄豆这样安慰自己。
  一场婚礼的热闹一直要延续了三四天,晚上接新娘的船开走,黄家宾客酒兴正浓,黄家五兄弟都喝得面红耳赤。而几个小兄弟,十五岁以上的也上了酒桌,对于他们来说,十五岁是个分水岭,表示着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准备成家立业了。
  喝了酒的赵大山,偷偷溜了出来,让赵小雨把黄豆叫出来。赵小雨看着面前喝得面色红润,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大哥,沉默地点了点头,她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如果是她想得那样,那该有多好,她与黄豆认识这几年可算是闺中密友一样的感情了,如果闺中密友能成为娘家大嫂,那这就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不过她只敢想想,问都不敢问黄豆,她怕这是她大哥剃头挑子一头热。而且,她私心觉得她大哥有点大了,不是老,不过,人家黄豆小呀!
  做为闺蜜,赵小雨也深受黄豆女孩子十八岁再嫁人的言论茶毒。她好像过于执着于这件事情了,弄得赵小雨和一众小姐妹一头雾水。
  不过黄豆说归说,并不干预,身边的小姑娘大部分还是十五六就开始嫁人了,像黄米拖到这么大才成亲的,只是少数。
  不过,按黄桃的架势,也是要十八岁以后才能成亲了。如果真到黄豆十八岁,那么就还有四年,想想已经二十一的大哥,赵小雨有点惆怅。
  黄桃已经内定给张家肉铺的张小虎,张家心里想的是今年定亲娶个新媳妇回家过年。
  黄家却没答应,只说家里大姑娘没出嫁,虽然姐妹俩出自两房,不过还是要遵循长幼有序的规矩来的,而且,家里闺女还小,父母私心还想留家里宠两年。
  张家在南山镇属于土著,卖肉的铺子,弹棉花铺子,打铁的铺子,这些铺子可都是张小虎的叔伯们开着的,就连街上巡捕都有一个是张小虎的亲叔叔。
  张小虎是张伯的老来子,三个女儿都结婚成家,平时女婿在乡下村里帮忙收猪,张小虎也不下乡,也不收猪,宰杀牲口更是没他什么事。
  表面看,这个孩子一无是处,就是个游手好闲的被家里宠坏了的主,完全不能和黄家大房的女婿涂华生比。
  就这样一个孩子,却是南山镇的香饽饽,多少家有闺女的人眼中女婿中的上选。主要还是张小虎的叔伯兄弟多,一个南山镇,钱家是大土豪,张家就是地头蛇。
  而张小虎,十三四岁,第一次吃了黄桃做的一次红烧肉,就立志要把这个做菜好吃的小姑娘娶回家。
  黄德磊觉得,张小虎人好心善没坏毛病,至于做她妹夫还凑合。
  黄老三夫妻,却觉得张小虎很好,知根知底离家又近,张家家境优越,张小虎没兄弟,婆婆也是南山镇有名的和气人,这样的人家嫁过去不受苦。
  至于黄桃,她也觉得张小虎好。既然姐姐都觉得这个不算竹马的小竹马还不错,那么黄豆还说什么呢。
  五年前,黄桃嫁张小虎就是高攀,五年后黄桃嫁张小虎叫门当户对,只是如果再等五年,黄桃嫁张小虎,别人可能就要说黄桃低嫁了。
  赵小雨一路想,一路往黄豆家走,她觉得黄豆要是说给她大哥,那黄家嫁闺女就是一直在降低档次。
  他大哥,不管是年龄还是家业,别说和涂华生比,就是和张小虎比,也差老大一截了!
  站在后山的赵大山并不能感受到妹妹对他深深的担忧,他趁着酒兴,扯了一根野草叼在嘴里,仰面躺在一个歪脖子大树上。
  这棵树就是当初赵大山他们四个离家出海,黄豆送行爬得那棵树。
  黄豆走到树下,伸手,三下五除二就爬了上去,看着月光下的赵大山:“小雨说你找我。”
  赵大山起身做好,在靠近树杆的地方给黄豆留了一个位置:“坐。”
  可能是太熟悉的缘故,黄豆很自然地爬过去坐了下来。并没有树前月下的浪漫,两个人太熟悉了,竟然连恋爱的氛围都感觉不到了!
  “豆豆,今天黄米出嫁,你有什么想法没有?”赵大山看见黄豆递过来一个东西,接过来一看,是一个洗干净的萝卜,不由一笑,边啃边问。
  “没想法啊?”黄豆“咔嚓”一声,啃了一口萝卜,心里却在想,别人约会应该没有这种一人抱着一个萝卜啃的吧。
  “就是别人说的十里红妆什么的。你有想过吗?”赵大山看着啃萝卜啃得很欢快的黄豆小心翼翼地问。
  “有啊,不过我爹娘好像没那么多钱。”黄豆知道赵大山的意思,她故意换个方式回答。
  “还有三四年,我尽量到时候不委屈你,行不?”赵大山握着手里的萝卜,心里有点难过。
  冬天,水果都留不住,乡下孩子想吃水果没得吃,能有个萝卜啃啃就不错了。但是,他觉得他的小豆豆不应该是那个啃个萝卜就可以满足的小姑娘,她适合更好的对待。
  “你尽力就行,我其实更想旅游结婚。”黄豆对着后面的黑树林瞄了瞄,把手中萝卜头扔了出去。
  “什么叫旅游结婚?”赵大山已经习惯了黄豆会创造出一些新名词,不懂他就为,这个不丢人。
  黄豆歪着头看了一眼树下的赵大山,清冷的月光透过树枝的缝隙照在他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帅气,果然月下看什么都好看!
  “就是,你有一条船,带着我去世界各地,我们去看山看水看大海,吃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玩各种没玩过的,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
  “这个可能要等等,明年春天我们定的船就可以到手了。如果,明年方舟货行做的好,我尽量在这二三年内挣钱买一条船,带着你出去玩。”
  赵大山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会,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如果没挣到那么多钱,我们就租船出去玩,反正我一定会带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豆豆,你说行吗?”
  “行啊,那你可要加油哦。”黄豆笑着向赵大山比了比拳头。
  “我想跟我娘坦白,我娘听说黄宝贵腊月结婚都慌了,四个人,我最大,然后是你哥,第三才是你老叔,结果他跑在我们前面,我娘这两天一直在我面前唠叨。”赵大山很无奈,他确实有点大了,再等三四年,他都属于老男人了!
  “我知道,赵大娘是不是提了桃花?”黄豆坐在树杆上晃荡着小脚。
  “什么桃花?”
  “就是码头上买零食糖果的那个桃花啊,南山码头一枝花,离你家摊位不远的。”
  听黄豆这么说,赵大山努力地回想着,是不是有这么一个叫桃花的小姑娘。也许可能大概确实有吧,不过他真的没注意。
  好像确实有码头上的小姑娘和他搭过话,不过都五年过去了,他都不记得了。也不能怪他,那时候的他还在为吃饱饭而努力,哪有心思看人家小姑娘!
  “我娘还没想好说谁。”看着黄豆,赵大山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然后我说,我有喜欢的人了,我娘问是谁,我没告诉她,她就急了,把黄家湾大小姑娘都猜了一圈。就是没猜到你。”
  黄豆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住,难道她很差吗?黄大娘怎么对她一点想法都没有呢?不符合逻辑啊!
  “我说都不是,我娘就开始担心,是不是在外面认识的,她怕我不学好。”
  “你有过不学好吗?”黄豆把脸湊到赵大山的脸旁,好仔细看清楚他的表情,没注意,自己温热的气息却喷到了人脸上,有点湿!
  “没有。”赵大山慌乱地摆手:“真……真的没有。船上那些跑船的常年在外,到码头的时候确实会去,不过我没去过,你哥你老叔他们也没有。不相信,你问问他们。”
  看着慌乱的赵大山,黄豆不由有点想笑,这个呆子:“没有就没有,你怕什么?”
  “你二哥的事,我娘说,黄家对儿媳妇都这么护短,要是黄家的姑爷做错事,估计就不会这么简单,腿都能给打断了。”赵大山大概是个直男,竟然把他娘说的话都学给皇豆听。
  “那你怕腿被打断吗?”说着,黄豆把一只冰凉的小手放到了赵大山的大腿上。赵大山惊得差点跳起来,一把抓住黄豆软软冰凉的小手。
  两个人都不在说话,看着月光下的村庄,房屋,农田东湖发呆。
  一阵风刮过来,赵大山先醒过神来,纵身一跃,跳了下来,伸手举向黄豆:“天黑了,我们回去,外面有点冷,下来吧。”
  黄豆也不客气,双手松开,不管不顾地从树杆上往赵大山怀里扑过去。赵大山一把从腋下抱紧黄豆,小心翼翼停顿了一下,放到地面:“走吧。”
  月光清冷地照着大地,照着两个影子,一矮一高,一前一后,向黄老三家的屋后走去。


第六十七章 三朝回门日
  三朝回门。
  一大早,黄大娘就坐不住了,屋里屋外地转悠,黄二娘没闺女,感受不到这种心情。黄四婶闺女还小,也没觉得多大的事。
  唯有黄三娘,两个闺女都不小了,看大嫂担心的样子,她也有点揪心了。
  闺女在家,不管生活再苦再难,起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摔疼了有娘抱,委屈了有娘哄。遇见事情有父兄,遇见困难有家人。
  去了人家,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要侍奉公婆,照顾夫君,养育儿女。一个在娘家娇生惯养十几年的小姑娘,一朝嫁人,就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这样的转变太快,只需一日一夜。
  黄大娘的担心是每个母亲都会有的过程,婆家的锦衣玉食也不一定好过娘家的粗茶淡饭。
  涂家船来的不迟,甚至对于这一段路途来说还有一点早。刚过了十点,船就停在了码头。一身新衣的涂华生扶着新婚妻子黄米下了船。这也让得到消息的黄大娘心放下了一半,说明黄米三朝回门,是受到涂家足够重视的。
  涂华生被大舅哥们接近了堂屋,黄米被小姐妹们拥着带回了当初的闺房。
  黄德落没有结婚,黄德光暂时只有两个儿子,黄米的闺房应该在几年之内都会替她保留着,让她回了娘家,也不会有人去茶凉,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黄大娘有一肚子话想和闺女说,看着面前面色红润,神态自若,带着娇羞的黄米她的心里就彻底安定了。
  黄三娘懂得大嫂的心思,连忙把几个小丫头都赶出了房门:“走走,等会再来陪你大姐姐,容你大妈陪大姐姐说话话。”
  屋里,黄大娘拉着女儿的手,还没说话眼睛就湿了,害得黄米也泪眼朦胧。黄三娘一看,急忙走了进来:“大嫂,你看你,得了一个好女婿就高兴成这样了,真是让我嫉妒了。”
  跟在后面的黄二娘虽然老实,却也不是个傻的,也接上话茬:“你们这是故意的吧,知道我没生有闺女,再这样,我可下手抢了。”
  说着,走过来一把楼着黄米的肩头:“傻丫头,你知道二婶有多羡慕你娘吗,你这个贴心的小棉袄,以后也记得暖暖二婶。”一句话把黄大娘和黄米都说的破涕为笑。
  黄二娘结婚早,十五生黄德明的时候是难产,身体就亏空了,等到好不容易生了黄德忠,又大出血,差点连命都丢了。她有了两个儿子,不说多子多福,也算给黄家二房留了后代。
  只是,没有个闺女,她还是一直很遗憾的。黄家妯娌四个,她是最宠黄米她们的,小时候黄米姐妹闯了祸,就知道去找二婶,必定会护着她们。村里来了货郎,只要去找二婶,总能得一两文钱买糖果。
  黄豆对二妈的感情来自于那年走山,一场大水冲了农田,爷爷带着叔伯爹爹回家种地,是二妈每日不怕辛苦来回走几里地,给他们爷几个做饭洗衣,帮忙下地。
  一场秋收秋种结束,爷爷叔伯爹爹和哥哥们都累的不轻,却还没瘦脱了形。她看见很多黄家湾的老少爷们都不成了人样。
  这都是二妈的功劳,她自己反而累得又黑又瘦,整个人苍老了许多。
  三个小姐妹被黄三娘赶了出来,就转身去了隔壁二伯家。黄老二夫妻带着儿子去了大哥家,帮忙招待新女婿,家里只有许彩霞带着四个宝贝在玩耍。
  那边人多,四个孩子又小,总喜欢往人空中间钻,一不小心就会嗑着碰着。许彩霞就把他们带回家,清出一张床铺上被子,让他们脱了鞋在上面搭积木。
  “二嫂。”黄豆边喊人,边推了院门走了进来。许彩霞答应着,穿好了鞋走出房门,三个小姑子已经到了堂屋门口。
  “进来吧,外面冷。”说着许彩霞就去拉了黄梨的手,把她们小姐妹往房里让。
  屋里的大宝二宝三宝听见黄豆的声音,已经站起来跳着要下床,四宝也站起身摇摇晃晃想往床边走。
  慌的刚进门的黄豆几步冲了过去,一个一个拦着,按了回去:“都坐好,让四姑姑陪你们玩积木。”
  孩子们很喜欢四个姑姑,最喜欢的就是三姑姑黄豆和四姑姑黄梨。因为三姑姑花样多,会说故事,而四姑姑有耐心,会陪他们玩积木。
  黄豆也喜欢陪着小孩子玩各种玩具,不过喜欢是一回事,耐心是一回事。她自己兴致玩上来能陪着他们玩一天,有时候没耐心了,就会胡乱敷衍他们。
  就连黄桃都说她,根本不是真的陪侄子们玩,纯粹是拿他们当玩具。喜欢了就抱抱,不喜欢了就撒手丢一边。
  好像确实是这样,不过四个宝不介意,他们还是挺喜欢这个三分钟热度的三姑姑的。
  黄梨脱了鞋爬上床开始陪着四个侄子玩游戏,黄桃黄豆和许彩霞坐在一边,边看着孩子边讨论“喜嫁”的事情。
  黄米出嫁那天的嫁衣确实惊艳了当天的宾客,大家纷纷打听,这一套喜服是如何做出来的。那天涂华生的喜服其实也是“喜嫁”做的,不过男的喜服花样不敢过于花俏,就是为了配合黄米一身嫁衣而设计的。
  开始涂华生穿着去迎亲,大家只觉得涂华生这一身喜服好看,花纹式样都不错,并没有太多的感觉。
  等到涂华生一根大红绸牵着黄米一路进了涂家大门,两人并肩而立站在堂上拜天地的时候,大家惊艳于黄米嫁衣的美丽,也发现了涂华生喜服那种毫不失色的小心机。
  “喜嫁”当天就有很多人去围观了店里的样品嫁衣。
  其实,“喜嫁”里只有三套新娘和新郎的喜服,每三日轮流在店里T台上轮流展示。这三套各有特点,款式手法各不相同。
  “喜嫁”店里喜服定制受众比较小,它的出现,只是一种品牌效应,让人感觉出“喜嫁”的高大尚而已。
  因为定制喜服价格高昂,一般人家接受不了,而大户人家基本都有自己的针线班子,家里嫁女娶亲喜服是很少去外面定制的。
  不过,“喜嫁”定制出来的嫁衣,肯定不是家里针线班子做出来可比拟的。
  “喜嫁”真正主打是婚礼用品,一屋子满满当当放的都是红色的婚礼用品,小到一把木梳,一面镜子,大到一扇屏风,一个子孙桶。
  所有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或者精心设计的。这家店,黄豆就是想挣有钱人的钱。
  看着和黄梨一起玩耍的四个小侄子,黄豆心里是很高兴的,他们出生后,黄家就一天比一天更好。不会忍饥挨饿,不会害怕灾荒之年,更不会害怕流离失所之苦。
  只要黄家不出大事和意外,他们一辈子做个富家翁是妥妥的了。
  许彩霞捧着黄豆带过来的图纸仔细询问着,这里,那里,她很仔细,不想有一点点错误发生。看着这样的二嫂,黄豆心里有了一点微微的心酸。
  以前的大嫂是仔细端庄的,而二嫂就是活泼开朗的,经历了许秀霞事件,二嫂一夜之间就变了,她突然变得很强势起来。
  是她自己主动求到四个小姑子面前,要求她们能帮她想做可以做点什么,她不想再做深宅后院里,那个只知道看孩子照顾夫君孝顺公婆的女人。
  “喜嫁”就是二嫂看见黄米的嫁衣提出,可不可以也开这样一家店,她和大嫂负责。对于可以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的小姑们,她一向是倾佩的。
  她嫁过来,爹娘没有克扣黄家的聘礼,却也没有更多补贴她。她不向大嫂,大嫂娘家还算富足。她娘家穷,婆家却越来越富裕,她想挣了银钱,以后也帮帮哥嫂,让他们也能越来越好。
  不至于让两家差距越来越大,不至于让爹娘哥嫂来黄家变的畏畏缩缩。
  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黄家人看得起,她是黄家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