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山记-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14章 施粥事件
谢姑太太是在谢莫忧婚礼后才由谢太太陪着去了五皇子府,谢姑太太道,“早就想过来看望娘娘,我青春一嫁,三十来年未回帝都,乍一回来,亲友相逢,自有一番泣笑叙阔,倒是那天娘娘归家先见了我,还给了我那些东西。”谢太太颇会拿捏分寸,客套中又带了几分亲近,道,“这些年,我是南边儿住了十来年,又随着阿瑶她爹各地做官,这次回来,特意带了些北地的参葺皮毛,娘娘自然不缺这个,却是我的心意。”
谢莫如笑,“姑太太客气了。我大婚时您就托给我捎了不少东西,俱是难得之物。”命侍女收了。
“娘娘大婚前,阿瑶她哥正准备秋闱,不然实在是想着早些回帝都。按理阿帆也当过来给殿下请安,只是听大哥说殿下正管礼部,我想着,还是待明年春闱后再叫他过来。”
谢莫如想这位姑太太瞧着爽俐,实则是位谨慎细致人,便顺势说了些明年春闱的事,有谢尚书看顾,自然会安排余帆拜访帝都有名的大儒。谢莫如道,“男人读书写文章的事我不大懂,不过,咱家一向诗书传家,就是姑太太家也是书香大族,表叔在这上头,想是不消人操心的。倒是阿瑶,若是有空,只管过来,我府里向来清闲,倒喜欢她们过来说说笑笑。”
谢姑太太又不是傻子,当下忙应了,笑道,“乡下丫头,没见过世面,她在我身边倒还好,只是初次来帝都,帝都的规矩,她还不大熟悉。娘娘这里来往的多是高门贵第,若是她有哪里不妥,娘娘只管教导她。”
谢莫如笑,“姑太太只管放心。”问起余瑶在北昌州的生活来,余瑶道,“别人都说北昌荒凉,我倒觉着挺好。那儿夏天不似我家里那般炎热,冬天虽冷,也有热炕可以过冬。而且土地肥沃,种出的米比我家那边儿更好吃。北昌的老山林里产上等人参,我爹说人参这样贵重的药材,非但得有适合生长的气候,还要有适合生长的土地,起码薄田里就长不出人参。北昌州就是人少,不过地方大,反正我觉着,是个好地方。”
“那儿的冬天有些长,你们平日里都吃什么?”
“冬天的话多是吃热锅子,有很多种热锅子可以吃,羊肉、鱼肉、牛肉、兔肉,狍子肉、獐子、鹿,偶尔还有熊、野猪,吃的东西太多了,不过冬天鲜菜很少,多是腌菜和干菜,想吃鲜菜只有存在窖里的萝卜、白菜,还能发些豆芽吃。”
余瑶口齿清晰,谢莫如听的很有兴致,道,“我在书上看说,北昌也有平民把屋子半截建到地下的,有这种吗?”
“有。建到地下是为了保暖,夏天也凉爽。就是下雨要做好排水,下雪的话,清理积雪比较麻烦。”
及至午饭后,谢太太谢姑太太余瑶一行人告辞,谢莫如又给了余瑶一套点翠首饰,几样适宜女孩儿家穿用的衣料绸缎,笑道,“上次见面太仓促,这个拿去玩儿吧。”
余瑶道谢接了。
连带着谢莫忧出嫁时的相见,三次见谢莫如,谢姑太太都觉着谢莫如是个难得的和气人。谢姑太太私下同谢太太打听,“我看王妃明理可亲,三婶是怎么得罪王妃了?”
谢太太一叹,“三婶那性子,妹妹也是知道的。不说别个,先前莫如险去和亲,我们在家里急得了不得,三婶颇是兴灾乐祸,我都不知该怎么同妹妹说。”关键还有以前三老太太干的那些事,就甭提了。三老太太与谢莫如,那绝对是旧怨啊。
谢姑太太听了,半晌无语。
谢姑太太给谢莫如的礼物颇为实诚,皮毛药材都是当用之物,谢莫如挑着好的留出一些做苏妃生辰礼用,再清点一回过年给两宫年礼,文康长公主府打发人送了赏梅宴的帖子来。
这还是谢莫如第一次接到文康长公主赏梅宴的帖子,拿上等封打发了过来送帖子的大宫人,谢莫如又叫来管事去外头买些糙米,天气日寒,谢莫如还打算如往年般设个施粥舍米的粥棚。待五皇子傍晚回府,两人用过饭,谢莫如与五皇子商量此事,五皇子颇是赞同,“这是大好事,帝都府往上报说如今天气日冷,城中颇有些穷困艰难的,现在支撑已有些困难。还有明年是春闱之年,有些贫寒士子早早来了帝都,银钱不凑手,寄住寺庙,衣不裹腹的都有。父皇已拨了米粮命帝都府在外施粥了。”
“我也让周管事去外头买米了,明日与她们几家商量,不然,单独咱们自家做这事不与他们知会一声也不好 。”与五皇子说了些家事,谢莫如又说到谢姑太太来帝都的事,道,“算起来是我娘家表叔明年春闱,殿下正管着礼部,姑太太就说待明年春闱结束再让表叔过来不迟。”
五皇子笑,“我不过是在礼部学着当差,你娘家姑太太也太小心了。”
“小心无大过。”
五皇子并未放在心上,他倒是由春闱想到礼部,道,“要不是有明年春闱的事儿催着,嫡庶章程还吵不出来呢。”
“一国典礼,自当慎重。”
五皇子道,“人人皆有私心,都知嫡庶不同,咱们的份例是不会减的,不过是要给二哥加些份例,就能吵吵这些天。”
“这都是快的,待立太子时看吧,更要吵翻天。”
“我倒宁可父皇快些立了太子才好。”五皇子点评礼部人员,尚书就是个老狐狸,天天打太极,底下就是一窝跳蚤,天天蹦哒来蹦哒去的就知道吵吵,却不干正事。
谢莫如给他总结,“人心不齐呗。”
“就是这话。”五皇子道。
谢莫如想了想,忽就笑了,道,“殿下现在,倒跟我刚来王府时差不多。”
“这怎么一样?”五皇子心说,他在礼部都是做的大事涅。
“要我看,也没什么不一样。我刚来王府,殿下把内闱的事都交给我,府里这么些管事,有院里的管事,厨房的管事,库房的管事,花园的管事,再往细里说,洒扫上的、浆洗上的、采买上的,每样事都有个打头儿的。这还只是咱们府里的,府外的还有庄田铺面儿的各处庄头掌柜。我也会想,这些人得不得用,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谢莫如道,“他们能为如何,光靠两只眼睛看是看不出来的,得看他们事干的如何。管着院子的人,每天这院子整洁否?院里服侍的人周全否?院里何时要干什么事她们得用否?这是往大处说。往细处上讲,譬如厨下的,我亲自去厨下看过,那些厨上的人,衣裳干不干净,头脸整不整洁,指甲有没有洗净剪平。多去几次,多看几回,就知道什么样的人得用,什么样的人不得用了。”
“我看礼部也差不多这样,他们爱吵吵就吵吵呗。咱们府里下人多了,也有拌嘴吵架的,他们为什么吵吵,在我跟前儿都是怎么辩白的,时候多了,我就知道他们各人的品性如何了。”谢莫如道,“殿下心里有数就好,要不您看怎么尚书大人不急呢。尚书大人哪,心里有数。您也只管端坐,这世上啊,有嘴巧手拙的,也有嘴拙手巧的,还有中规中矩当差的,可就这拟定皇室规章的事吧,这么一件事,再怎么吵也得有干活的。殿下能看出哪个是干活儿的,哪个是虚应故事的,您哪,也就修炼出来了。”
五皇子搔搔下巴琢磨片刻道,“给你这一比对,还真有些相似的地方哪。”
“相似是相似,不过肯定比咱们这府里复杂的多。”谢莫如颇是同情的拍拍五皇子的肩。
第二日,谢莫如打发人给其他几位皇子妃送了帖子,聚到一处说施粥舍饭的事。其他几人也都愿意,大家商量出几个施粥的地方,约定五家一起干这善事,不然落下谁都不好。
这的确是善事,谢莫如连做好几年了,如今做起来也是驾轻就熟,其他几位皇子妃亦是乐意的。花费不多还能赚个好名声,只是,这事儿各家做起来又不一样。崔氏同皇长子说起时,皇长子还道,“你是长嫂,怎么倒叫老五媳妇打头儿。”
崔氏不理会皇长子话中的似有似无的责怪之意,道,“先前也没这个例,五弟妹先提出来的,自然是她打头儿。谁打头儿可怎么了,她是好心,与咱们几家说一声,倘她是藏私的人,自己悄不声的把这事儿办了,咱们几家做兄长的,打不打脸?”
皇长子只得不追究这个,转而道,“既是做,就好生做,拿出咱们皇长子府的气派来。”
崔氏道,“殿下放心吧。”
皇长子很是不放心,他决心要借这次施粥的机会给谢莫如些颜色看看。皇长子毕竟是做大伯子的,再想给谢莫如些颜色,他也不能直接过去招呼谢莫如两巴掌。皇长子想了个好法子,他着人打听了,五皇子府也就买了些陈年糙米来施粥,皇长子立刻令自家管事买些好米来,在这上头比下谢莫如去。想也知道,两家一起施粥,当然是米好的那家更受欢迎,风评更好了。
皇长子提早做了侦察,他非但侦察了五皇子府,连二皇子府、三皇子府、四皇子府一并侦察了。四皇子府一向与五皇子府亲近,两家连买糙米都是同一家店铺。二皇子府与三皇子府是一样的,都是最寻常的大米。皇长子一做比较,都比不上自家,遂放下心来。
到了施粥那天,因大家商量过,不必扎堆儿,不然全在城南,全在城北,都不便宜,故而各有各的地方。待到了施粥的日子,皇长子特意命人出去打听着,一打听险气炸,二皇子府明明打听是买的寻常白米,结果舍粥时竟是上等精米,比皇长子府的米要好出许多。
这奸诈东西!
皇长子险没把肺气炸!
二皇子头一天也收到心腹打听了消息,微微一笑,老大也忒蠢了些。
三皇子则是过了两天才听到媳妇褚氏为难的说,“以前我娘家祖母过寿,家里时常会往外施粥,这回五弟妹一提,我就打发管事去买了大米,准备一道做些善事。我也没细想,咱家就买了些寻常大米,四弟妹五弟妹都用的是糙米,这可怎么好,五弟妹好心提醒我,倒显着咱家特意要压五弟妹一头呢。”
三皇子倒是知道糙米是最次等米了,他道,“你又不是故意的,跟谢表妹说一声就成了。我再跟五弟打声招呼,放心吧,不算什么大事。”
褚氏道,“你不知道,我自认咱家不是有心,可皇长子府二皇子府用的大米更好,外头人都说四皇子府、五皇子府小气呢。”
三皇子揉揉额角,“明显是大哥二哥较量,咱们无心之失,现在又不能再把米换成糙米。别担心,我来跟五弟说吧。”
“我也亲自去跟五弟妹解释一下,真不好意思。”
三皇子道,“以前没做过,也没经验,无妨的。反正都是为了做善事,五弟谢表妹都不是小气的。”
四皇子也在跟四皇子妃说,“原是做善事,给大哥二哥三哥他们比的,好似咱们多抠门儿似的,该买些好些的米。”
四皇子妃性子温柔,听了这事,抚着肚子柔声细气道,“本是五弟妹提议的,我身子笨了,想省些事情,就同五弟妹打听她去哪家米铺子买的米,便一道买了。反正咱们是好心,免费发放吃的,总不能嫌咱没用好米就是坏人了吧?明年还用糙米!”
四皇子见媳妇要发飙,忙道,“咱家还好,最冤的就是五弟他们了。原是他家打的头儿行善,现在反落个抠名儿。”
四皇子妃不以为意,“又不是只舍一年,明年咱们几家都统一用一种米,不就好了。”
“也是。”
五皇子没同谢莫如说此事,他的消息不比四皇子慢,但想着媳妇一片善心,倒叫人说抠,岂不令媳妇伤心么。故此,五皇子知道,只是没同谢莫如说,不过自己心下忖度明年弄些好米去做善事罢了。但一想碍于名声就去改用好米,落到有心人眼里倒是自己心虚什么的,五皇子心有不甘,一时也没有好主意。
三皇子妃褚氏过来致歉时,谢莫如不在意的笑笑,“这有何妨,咱们只是约好一道施粥舍米,又没说哪家要用什么米。我一向是用糙米的,城中也有人家用禄米,也有用陈米,都不一样。”
褚氏道,“那些不认识的人家倒罢了,咱们都是皇子府,既是一道约好舍粥,还是一起的好,不然倒惹出些口舌来,反是不美。”
谢莫如反是安慰了褚氏几句,褚氏见她真的未放在心上,自己才算放下心来,私下同表姐长泰公主道,“五弟妹别的不说,心胸当真宽阔。倘是个心思窄的,怕是要恼的,她见我面儿上过意不去,倒是劝了我几句。”
长泰公主道,“表妹你原也不是有心,就是我也不知道施粥还有这些门道呢。要是我做这事,也就是吩咐管事一声,自然是管事买什么米就往外施什么米了。”
崔氏吴氏也都有些不知怎么办好了,她们当初并没打算借这事一争长短,要命的是男人们私下各有主意,见着谢莫如难免有些歉意。尤其谢莫如进宫还就此受了胡太后的责难,胡太后也不知怎地消息这般灵通,在谢莫如进宫时就说了,“既是有心做善事,就拿出些诚心来,别忒小家子气了,连老四家的名声都叫你带累坏了。”
谢莫如进宫真不是看望胡太后的,她是来看苏妃,只是但凡女眷进宫,按规矩都要先来慈安宫。有谢太太上回的话,谢莫如也就来了慈安宫,不想胡太后提及此事。谢莫如问,“太后说的是什么事?我怎么带累坏了四皇子家的名声?”
胡太后就一长一短的说了,“都是施粥,怎么就你家施的是糙米粥,现在全帝都都知道你们五皇子府最是抠门儿不过。老四家也是听了你的主意才好心做了坏事。”
谢莫如都想笑了,然后,她便真的笑了,谢莫如唇角微翘,道,“难不成朝廷法规说施粥不能施糙米粥?还是咱们皇家有什么典籍规章规定不能施糙米粥了?”
胡太后道,“朝廷法规没规定,皇家典籍也没写,可你既做了老五的媳妇就得注意自己的声名,不要带累坏了老五。”
四皇子妃胡氏肚子月份大了,生产就在眼前,故此并未进宫,皇长子妃崔氏、二皇子妃吴氏、三皇子妃褚氏见太后因此事为难谢莫如,都有些坐不住了。褚氏忙道,“皇祖母,这也怪我们第一年施粥没经验,待明年我们商量好都用一样的米就好了。”
“是啊,都是一样的善心,要说这事儿,还是五弟妹起的头儿,我们头一年办这事儿,也是有些不周全的地方。可我想着,既是善心,便不分贵贱。”崔氏也连忙为谢莫如说话。
吴氏亦道,“外头那些来吃救济的,都是穷困的人,倘这家的米好,他便说这家是好人,那家的米差些,便说另一家是坏的。倘是这样的人,也不值得救济了。”
长泰公主也劝道,“皇祖母,要说还是嫂子弟妹她们思虑周详,想着冬天有些穷人吃不上饭,便在外设了粥棚。我还一时没想到呢,五弟妹总是好心,要是这样的好心都被责怪,那像我这种没想到这事儿的,岂不更得责怪了。”再说,您老人家这些年不是连一粒米都没舍过么?您这是做什么哟。
胡太后哪怕一粒米都没舍过,但对此她还是要发表意见的,她瞪着谢莫如,疾言厉色,喝道,“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的体面,不能叫别人提起咱们皇家来,说咱们皇家是个老抠儿!”
谢莫如真是不恼不怒更无惧色,她淡淡道,“我施粥舍米不是头一年,当初第一次施粥时我就想过,买什么样的米。娘娘久在宫里,不知明不明白救急不救穷的道理。人生在世,不能总想着靠别人家施的粥施的饭去活命。倘一时难处,领些粥米度过难关,这粥米算是舍得值了。倘做了比较,他家的是精米粥,他家的新米粥,他家的陈米粥,他家的糙米粥,于是,善心好意也分了一二三等。真要有骨气,便该不去吃别人施舍的粥米,既吃了人家的施舍,又在肚子里给人分了等级,这样的人,我是没遇着,我要遇着,饿死在我眼前我也不会给他一粒米吃。他就不配吃我舍的粥米!”
“再者,想来娘娘是不谙外事。自来朝廷赈灾发放粮米,娘娘去打听打听,有哪一次不是糙米,娘娘是不是觉着,朝廷做事也不体面?娘娘真是不知外头世道、油盐米价了。一石当季新米,足可换十石陈年糙米了。要活人性命,有的吃就得谢天谢地,难不成还要挑米不好?外头那些糊涂人倒罢了,娘娘是何等样人,岂能受些小人挑拨说出这些不知民间疾苦的话呢?”
“所以,娘娘不要觉着我做事不体面、抠门儿什么的,我不怕别人说,我做事,自来无愧于心,岂怕小人诟谇!”
☆、第115章 真相大白
谢莫如堵了胡太后的嘴,方去淑仁宫看望苏妃。
想着苏妃在宫里虽不算消息灵通之人,但早晚也会知晓此事,与其听到些语焉不祥、似是而非的传言,谢莫如便闲话儿般的将这事同苏妃说了,她呷了口茶方道,“不知是谁在太后娘娘耳边挑拨,太后娘娘也是耳根子软,给那起子小人三两句的便糊弄了。既是发善心做善事,就不是一年的事儿。年头长了的,要说用好些的稻米,我跟殿下也不差那几两银子,只是我以往听说,有些穷困人家就是吃糙米度日的,你这里用了上等好米,不要说穷困人家,怕是寻常小户也没那样的好米吃。且各人的品性不同,短不了就有那些原能过活下去的人家,听说你这里施的是好米,也过去领来做口粮。这样岂不就分薄了那些真正穷苦人的口粮?如此,既多花了银子,又做了冤大头。”
苏妃笑,“是啊,其实你免费的粥饭舍出去,就是糙米粥,也有能过活的人厚着脸皮去领呢。你施粥也有好几年了,其他几位皇子府是头一回,怕是没多想这其中道理呢。”
“我想着,各家同各家也不一样,就像帝都各寺庙道观,冬天也时常有施粥舍米的,各自用的米也是不一样的,倒不必强求。”谢莫如放下茶盏,“三嫂昨儿还挺不好意思的去我们府上说呢,早知这样,该用一样的米,不然外头有些小人就有许多闲话。我劝她说,都一样的行善,不必理会那些小人谣言。结果,竟不知真有起子小人手眼通天的来蒙蔽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今儿问我为何这么抠门儿,倒把我问笑了,我想着我们府里每天自早上辰时到下午申初不间断的施粥,倒成抠门儿了?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道理?我只得好生同太后娘娘解释了这其中的道理,太后娘娘方知自己是受了小人的蒙蔽。太后娘娘偏信偏听,委实令人担忧哪。”
苏妃好悬没笑场,还是跟着谢莫如一道感叹了一回。
穆元帝中午就得知了慈安宫里事,傍晚听了胡太后一番抱怨,说谢莫如对她态度不恭敬,穆元帝道,“以后老五媳妇进宫,就让她直接去淑仁宫吧。”他娘自做了太后,虽然做的不是很出众,勉勉强强凑合着还能看,但自从他娘开始寻谢莫如的晦气,那是一出接一出的丢丑。穆元帝是要脸面的人,再不能坐视了的,他娘不肯罢手,谢莫如也不是善类,干脆你俩别见面就好。
当晚,穆元帝歇在麟趾宫时,还同谢贵妃提了一句。谢贵妃连忙温柔应了,道,“这事儿就是孩子们头一年办,没大经验,要叫臣妾说,一样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儿呢。”
穆元帝“唔”了一声,并未多言,第二日将在工部为侍郎的卫国公调任太常寺任太常寺卿,然后,右侍郎递补左侍郎,至于空出的右侍郎之位,穆元帝命内阁拟定名单再议。
工部侍郎与太常寺卿,虽然都是正三品,但一个是工部肥缺,一个是太常寺冷灶,孰轻孰重,明眼人一望既知。大家都寻思呢,卫国公这是怎么得罪皇帝陛下了?就是卫国公自己也懵着呢。卫国公是他家爵位,侍郎是他在朝中的官职,这两者并无相干,而且,他虽不算特别出众,但也不算无能了,四十几岁居侍郎位,倘哪天走了运,说不得能熬到一部尚书。这是怎么了?正一门心思想着尽忠王事呢,转头给调到太常寺去了。
卫国公懵着谢了恩,回家与幕僚商量个一天一夜也没商量出个头绪来,后来才知道是他儿媳妇胡氏进宫时,与太后说了些不大妥当的话,你说把卫国公给气的哟。
及至卫国公令儿子问出详情,卫国公更是气个半死,只是接下来的事,却是叫卫国公再没了追究胡氏的心情。
话还要自几个皇子府施粥舍饭的善行说起。
这事儿是谢莫如打的头儿,后来还经了慈安宫的问责,那日谢莫如回府同五皇子说了此事,五皇子道,“我早问了,帝都府施粥也是用陈年糙米,我去瞧了那米,还不如咱家呢。以后太后再说这事儿,你就说是跟帝都府学的,太后就没话好说了。”
谢莫如道,“我已经同太后说明白了,太后如今也明白过来了。”
五皇子道,“施粥的事,原是咱家牵的头儿,叫大哥二哥闹的,又有些小人心坏,倒是咱们脸儿上不大好看。”
“理会这个做什么,凡事,就没有能叫所有人都满意的,咱们心下坦荡就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咱们是善行,倘是龌龊小人,你就是拿出御田粳米去施舍给他吃,说不得他们还嫌你没给他配些山珍海味儿好下饭呢。”
五皇子想起一事,道,“三哥家委实不是有心,三哥还特意来与我解释了一回。”
谢莫如对五皇子一笑,“嗯,三嫂也来同我讲了。”
两人说了一回施粥的事儿,谢莫如并不计较,五皇子好在也是个心宽之人,就此便放开了。谁也没料到,就这么一场施粥的善事,还闹出了不小的乱子。
出乱子的倒不是五皇子府的粥棚,也不是四皇子、三皇子府的粥棚,而是皇长子府与二皇子府的粥棚,这兄弟两人为了一争高下,都是用的很不错的稻米。就如谢莫如同苏妃说的,寻常人家尚吃不到这样的好米好饭,何况那些穷困人家呢?他们施得这般香喷喷的精米饭,非但吃不上饭的跑去领施舍,就是有些衣食周全的也去领来带家去吃。前几日倒还无妨,但待这两家粥棚好米好饭的消息传了出去,去的人实在太多,粥棚从早供应到晚,仍有许多人领不到,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些辛辛苦苦排一天队啥都领不到的,先是言语冲突,再者肢体冲突,最后发展成群殴踩踏事件,粥棚也叫人给掀了,死了三人,重伤十数人,轻伤就不计了。
四皇子心有余悸又暗自庆幸,三皇子则立刻吩咐自家粥棚叫换了糙米饭,尽管帝都府没在朝廷上说这事儿,而是私下回禀的穆元帝,但帝都是何等地方,略消息灵通的也都知道了。
穆元帝很是训斥了二人一通,骂他们,“既是有心行善,就得色色料想周全,你们也是在部里当差领事的皇子,怎地这般轻率!连一件施粥舍饭的小事,都能酿出人命来!”虽然是皇子妃们打头儿干的这事,可这里头的猫腻私心,穆元帝心知肚明,正是因此,穆元帝方更是生气,儿子有些竞争的意识不是坏事,但要将好事做成坏事,穆元帝就是再想做慈父也不能忍了。
将二人骂的灰头土脸,令皇长子去帝都府学着看帝都府如何施粥舍米,令二皇子去主持这次群殴踩踏事件的处理事宜。穆元帝方打发他们各自去了。
穆元帝委实气的不轻,打脸,太打脸了。
相较之下,三皇子不得不失中规中矩,四皇子么,老四媳妇生产就在眼前,估计是图省心随了老五家,所以这次没出乱子。做得最好的,当然是五皇子府,这也很容易理解,谢莫如每年都会设粥棚,她是做熟了的。每日几时熬粥,何时施粥,如何维持秩序,皆井井有条。这次皇子府们一道设粥棚的事,也是谢莫如打头牵线……穆元帝思来想去,并没有从中看出谢莫如有半点儿私心来,谢莫如会打头牵线很简单,都是出宫分府的皇子府,平日间妯娌也有往来,这事儿要五皇子府不与其他几位皇子府说一声就自己干,于兄弟间就不大好了。故此,谢莫如与其他几家说了。后来,谢莫如还因为用的是陈年糙米受了太后的责难,当然,这是太后受了小人挑拨,但很显然,老大老二家用上等米的事没同老五家知会一声的……如今出了乱子,便是穆元帝这个亲爹也得说一声自找了!
因为皇长子府、二皇子府都出了乱子,于是,没出乱子的三家就格外光辉了。
三皇子心下庆幸不已,谢贵妃还私下提醒了儿媳妇褚氏一句,“这也给你们提个醒儿,日后但有这一道做的事儿,就什么都一样的做。”
褚氏道,“母妃说到我心坎儿上去了,先前设了粥棚,听说谢表妹和四弟妹都是用的糙米粥,我就于心不安了。”不想出事的反是皇长子府与二皇子府。
谢贵妃安慰她道,“你是无意的,我都知道。其实就是我在娘家时,娘家逢节庆也会偶尔舍米做善事,那时多是将父亲的禄米送到寺庙,让庙里帮着舍了。禄米也就是寻常大米了。”
褚氏心下稍松,婆媳两个略说些话,谢贵妃管着宫里事忙,褚氏便告退了。
待褚氏走了,谢贵妃不由轻叹,这次侥幸儿子府上未出事故,到底还是年轻……想到“年轻”二字,谢贵妃不禁想到谢莫如,谢莫如与三皇子同龄,比三皇子妃长一岁,也只是一岁,谢莫如就有这般思虑,非但做出的事光明正大,更是让任何人都挑不出一分不是来。
谢贵妃不由想到当初母亲进宫同她说的话,“你父亲让我来问你一声,倒不为别个,怕娘娘日后后悔。”
她当初的确轻率了。
她委实未料到,谢莫如这样的年岁,就有这样的智慧了。
褚氏这次是走了大运的,他们府上平安,谢贵妃也平安。赵贵妃却是受儿子连累,穆元帝好几日不曾见她了。赵贵妃难免也找媳妇来问一问,崔氏满面羞窘,“我已吩咐管事去买些寻常大米来,我在娘家时,也跟着家里母亲做过这个,用的都是次一等的大米。不想殿下私令管事买了好米,待我知道时,已是舍了好几日粥了,我想着,还是换成次一等大米,不然这么一比较,四弟妹五弟妹的名声传的很不好听。毕竟是五弟妹挑得头,倒把她衬成个坏人了。我这么说,殿下只是不听。”甭说不听了,她丈夫还在家里骂二皇子奸诈来着。
在婆婆跟前,崔氏也不能总说丈夫不是,崔氏道,“殿下就是心太实了,也怪我没能劝着殿下。出了这事,我劝了殿下几遭,想着咱毕竟是好心,何况这原是我们几个妯娌想出来的,就是不周全,也是我做事不周。咱头一回做,没经验,吃一堑还长一智呢,下次就好了。再者,以后日子长了,老话都说日久见人心,如今父皇又给了殿下帝都府的差使,只要殿下用心做好了,不负父皇期望,也就没辜负了父皇母妃的心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