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山记-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莫如道,“妙安若有本事,不会被软禁这许多年。就是继续把她软禁在帝都,段四海也不会因她投降朝廷的。反是朝廷,要是拿她威胁段四海,陛下觉着,能有效不?”
    穆延淳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怕是难。”
    “是啊。既这般吹不得打不得,还不若拿她换回冯飞羽。”谢莫如道,“听殿下说,冯飞羽难得帅才,倘能将他收服,朝中再添一员猛将。”
    穆延淳道,“还要令段四海交出程太后过懿旨方好。”
    “随陛下吧,这懿旨拿回来,陛下打算怎么着呢?程太后是太祖生母,算起来是陛下曾祖母,曾祖母的懿旨,陛下是遒遵还是不遵?要是毁了,便有不孝之嫌。”
    穆延淳防的是别个,道,“这东西虽是烫手山芋,但在段四海手中,就怕他生出是非。”
    “在段四海手中,咱们说是假的,便是假的。在咱们手中,咱们能不认吗?倘是认了,太皇太后怎么办?”
    穆延淳对妻子的心胸当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如他妻子这样的胸怀,世间少有。当初他祖母办的那些事,穆延淳自己想想都来火,今他为皇帝,他妻为皇后,妻子却是对太皇太后没有半分不是,平日里晨起请安,供奉如常,连懿旨之事也愿意为太皇太后考虑。穆延淳轻声道,“皇祖母若是明白,该后悔先时错认了你。”
    谢莫如笑笑,“太皇太后要是明白,早便明白了。先时不明白,以后也不会明白的。”只是,她又何需太皇太后明白。不同于诸多人怀疑谢莫如将要对太皇太后不利,实际上,谢莫如希望太皇太后长命百岁才好。失势是个什么滋味?许多人不明白,谢莫如却是明白的。她的母亲,便在失势后沉默寡言的活了十几年,然后,为她而死。
    她多希望太皇太后长长久久的活着,就这么,失势的活着,多好。
    就在老臣渐次凋零中,在新君朝廷平稳迅速的过度中,朝廷迎来了西蛮的和亲公主。
    这位公主名叫格根塔娜,用西蛮话说是明珠的意思,年方十六,青春活泼。原本,该给和亲公主举行一次宴会的,因在大行皇帝孝期之内,宴会便没有了。格根塔娜一入后宫就被谢莫如安排到了瑶光殿居住,这也是一早就收拾好的地方,至于和亲公主的位份是穆延淳早就拟好的,封为二品和昭媛。
    和昭媛来到帝都后,接着就是年了。
    从腊八开始,穆延淳和谢莫如就没有一天闲下来的时候,腊八要煮腊八粥,这粥不是夫妻二人早上吃一碗就成的。而是要专门命二郎去瞧着煮的,倒不是因二郎是美食家的原因,主要是他管着内务司,待粥煮好了,分赐各宫。新君夫妻都是宽厚人,连带宫外各藩王府各公主府都有的,还有内阁诸人,以及各皇亲后族府上,皆有所赐,以示皇恩。
    然后,是各种祭礼。
    连灶王神都要祭。
    而且,祭灶王神的事就在皇后的凤仪宫。先时穆元帝没皇后时,便移到慈恩宫,妃嫔处是无此资格的。在凤仪宫设在灶煮了祭肉,内务司奉上麦牙糖,然后皇帝皇后一道来,亲自拈香祭灶王神。
    之后,谢莫如这里就是主持后宫各处迎接新年之事,穆延淳却是开始了祭天地祭太庙祭社稷祭皇陵的一系列祭祀活动,因是大行皇帝去的第一年,穆延淳祭皇陵时还把兄弟子孙们都带上了,让他爹地下见一见诸人,知道孩子们都好,九泉之下亦能瞑目。
    穆延淳忙的团团转,朝中大事却也是一刻不能停,尤其年下诸国使臣来贺,第一个鸿胪寺不能没个主事的。谢柏给亲爹守孝去了,穆延淳便点了少卿接替正卿之位。
    然后,便是严相一去,首辅之位再次空缺。
    然后,内阁诸人于首辅之位展开了新一轮的狙击!
    穆延淳睁只眼闭只眼,反正内阁有人干活,六部尚书都是全的,于政务耽搁不了。首辅之事,严相一去,论资历该是秦川秦尚书上位,于内阁略逊秦尚书一筹的就是户部唐尚书了。大家都以为秦唐二人必有一争,不料,唐尚书却很明白的表明了退让之意,老唐揣摩帝心,觉着,新君有安抚老臣之意,不然先时也不会令严相为首辅。虽然老唐自认与新君私人交情不错,但首辅之事怕是难的。
    唐尚书想着,就是做次辅,他兼着户部尚书之职,也是一等一的实权人物。以此来做心理安慰,才能弥补失去首辅之位的遗憾。
    唐尚书做出事事以秦尚书先的姿态,内阁里便处处以秦尚书为首,秦尚书原也以为自己这首辅之位是十拿九稳,却不想,帝都突然暴出一件丑事。这事,并不大,若这事发生在寻常男人身上,简直不能算个事儿。但,偏偏,此事发生在秦尚书的嫡孙秦醒身上,秦醒,他纳了个外室。
    这男人纳外室,也不多稀罕。
    别说是秦醒正当青春了,就是秦尚书一把年纪的纳个外室,大家也不过说句风流罢了。
    可有一样,秦醒他是做官的,现下,可是国孝期内。
    而比国孝更要命的是,秦醒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五公主的驸马!
    五公主,官方封号为寿宜长公主,今上五妹,先帝赐婚秦尚书之孙秦醒……
    整个帝都城,都因此花边事件,炸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谢皇后说,严相求仁得仁,死且瞑目了。
  严相:谁说俺瞑目的,俺想再做首辅五百年。 ???? 

    ☆、第363章 皇后之六

  以往,秦家最出名的就是秦尚书了,这位老尚书官高位显,内阁第二号人物。
    但现在不同,一夜之间,其孙秦醒的知名度完全超越了其祖父,一夜之间红遍帝都官场。
    太厉害了。
    大家都觉着,秦醒太厉害了。
    他祖父这眼瞅着就要在内阁登顶做一把手了,秦醒非但国孝期间纳外室,关键,他还是驸马啊。虽然因寿宜长公主于皇室不大显眼,但这也是今上的妹妹呀。大家都觉着,秦驸马啊秦驸马,你不该姓秦,你该姓唐啊!
    你这绝对是老唐家派到老秦家的细作啊!
    秦尚书知道这事就气病了。
    好在,秦尚书也是朝廷混了一辈子的老狐狸,当下便撑着病体带着老妻还有那不孝孙子,去寿宜长公主府给长公主赔罪,试图能先一步稳住寿宜长公主。
    不想,寿宜长公主并不在府里。
    一打听,坏了,长公主进宫哭诉去了!!
    寿宜长公主哭的那叫一个梨花带雨哪,一则伤心,二则伤脸。
    真的,太伤脸了!
    寿宜长公主哭的鼻尖儿都红了,眼睛更是水汪汪肿的厉害,可见是真正伤心,寿宜长公主道,“再没有对不住驸马的地方,他要对我不满,明说便好,非要这般偷偷摸摸的是什么意思。国孝还没过呢,我堂堂公主下嫁于他,可是哪里委屈到他了。”
    看她哭这样,谢莫如劝道,“事已至此,公主还是略宽宽心,还有孩子呢。”
    是的,寿宜长公主有孕了,说预产期就在年前年后的日子,因她有身子,当初先帝大行,诸皇女哭陵时,谢莫如还特意托永福长公主照顾着寿宜长公主些。谢莫如这一劝,寿宜长公主更是伤心,捂着肚子就不行了。谢莫如连忙道,“赶紧,赶紧宣太医!”
    张嬷嬷见寿宜长公主的裙子都湿了,连忙道,“唉哟!长公主这是要生了!”
    都这样了,谢莫如立刻命人把偏殿收拾出来,宫人扶长公主进去了,凤仪宫大太监刘景跑出去内务司传有经验的产婆,可内务司向来是宫中有孕事才备产婆的,一时又往哪里找去,也亏得刘景机伶,骑上马就去寿宜长公主府了,拎上产婆就往宫里赶。
    寿宜长公主是头一胎,生产上又没经验,一时破了羊水,自己就有些着慌。幸而张嬷嬷是有生产经验的,虽然孩子没养住吧,也是生过孩子的。难得的是,张嬷嬷还是个镇定人,想也知道,这位朝廷的老密探,在皇后娘娘身边四十年,生生把自己活成了皇后娘娘的心腹,这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吧。张嬷嬷一面吩咐宫人去烧热水,拿剪刀,准备一应生产事宜。再让人做碗鸡汤面来,命宫人服侍着寿宜长公主吃了,张嬷嬷道,“还得一会儿才能生,公主先吃面,攒些气力,生孩子可是个力气活。”
    寿宜长公主见凤仪宫的人丝毫不乱,只是她下腹坠坠的疼,哪里有力气吃面。张嬷嬷又道,“公主多少吃两口,只当是为孩子呢。”
    一说到孩子,寿宜长公主更不成了,眼泪哗哗的流。谢莫如道,“哭有什么用,你要有个好歹,孩子就得跟着驸马长大,看驸马那不成体统的样,孩子可怎么办?”
    寿宜长公主是咬牙吃光了一碗面,她头一胎,生得就慢些,等长公府的两个产婆到了,寿宜长公主才真正开始生。一直从头晌折腾到下晌,整整三个时辰,寿宜长公主产下一子。
    寿宜长公主生产完就睡了,谢莫如看了看孩子,见孩子大人都平安,吩咐嬷嬷宫人们好生照看,便出去了。
    穆延淳早朝后都要同大臣们在御书房商量政务,故此,他是中午才知道秦家事的。穆延淳也恼的很,他对他爹很有些感情的,他爹过逝后,穆延淳早发布政令,但有官有爵的人家,一年内不得宴饮音乐。穆延淳自己跟皇后也十分克制,结果,秦驸马就出了这丢人现眼的事。
    听说寿宜长公主进宫了,穆延淳就想着安慰这个妹妹一番,不想,中午一回凤仪宫,就赶上了妹妹生孩子。
    这可真是……
    好在,妹妹外甥都得平安。
    谢莫如自偏殿去了正殿,穆延淳命去调查秦驸马养外室的人也回来了,这事儿,不查还好,一查,更打脸。你说秦驸马堂堂书香门第大家出身,就是养外室,养个好些的,咱也得说你一声有品味。当然,话说回来,什么好人家的闺女能去给人做外室呢。这外室既是暗门子出身,倒也在情理之中。
    穆延淳气地,道,“看看!看看!什么下三滥的东西!养这么个娼妓来打五妹妹的脸!”要是偷个丫头什么的,兴许穆延淳能好些。结果,竟,竟是暗娼。
    暗娼也是娼啊!
    气一阵,恼一阵,穆延淳道,“刚秦醒在外求见五妹妹,我已夺了他的官职,打发他回去,他也不肯,还在昭德殿外跪着呢。”
    谢莫如当即便道,“昭德殿是什么地方,那是陛下处理政务,重臣参与机要之地,岂是谁想跪便能跪的!”吩咐刘景,“去!撵他出宫!”又说丈夫,“你别人家跪一跪你就心软。”
    “我哪里会心软。只是,也不能叫五妹妹守寡。”外甥刚出生,他也不能把外甥爹宰了。虽然穆延淳也十分厌恶秦醒国孝之中乱来,但养外室之罪,还真够不上杀头的。
    “陛下想的远了,咱们不好替公主做这个主,待明儿听听公主怎么说吧。”清官难断家务事,谢莫如不想替寿宜长公主做这个主。但也看不惯秦家这般卖惨,嗬,出了事知道来跪着了,有本事别干那丢人现眼的事哪!
    穆延淳则是另一番感慨,他道,“小唐没白拜神哪。”
    “这话从哪儿说起?”谢莫如问。
    穆延淳道,“这不是严相一去,内阁空出首辅之位么。唐尚书资历较秦尚书差一些,我看唐尚书在内阁已有以秦尚书为先的意思。我也想着,既如此,索性便提秦尚书吧。小唐似是挺希望老唐做首辅的,这些天,见天儿回家给祖宗烧香。”
    谢莫如听到这儿已是忍不住笑了,道,“他家祖上出过神仙,拜神倒是容易。”
    夫妻二人都知道,秦家出这等丑事,秦尚书定然不能再做首辅,如此,内阁里必得是以唐尚书为先。秦尚书也很识趣,此事一出,立刻称病在家,上了致仕的奏章。
    至此,唐尚书上位,已成了朝中公认的默契。
    唐尚书却是极为恭敬谨慎,一日未有提他为首辅的旨意,他只管兢兢业业的给穆延淳当差,在内阁里也并不以老资历自居,对同僚们都极是和气。就是秦尚书上了因病致仕的折子,唐尚书依旧令人把秦尚书在内阁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不使人有丝毫怠慢。
    这是对外的姿态,对内,也严禁儿子小唐在外露出半点儿痕迹来!告诉他,把嘴巴收着些,不许在外头乱说话,也不许表现出过分的喜色。小唐极是不满,郁闷道,“难不成叫我哭丧着脸!”觉着他爹过河拆桥,他爹知道这首辅位怎么来的不?都是他早起一柱香晚间一柱香给他爹烧来的!
    小唐气哼哼的摆出个傻瓜样,老唐也知道小儿子为首辅的事儿心热的了不得,对他做首辅是很支持的,只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这里头的道理。什么低调做人啦,谨慎为官啦!这要不是亲儿子,老唐哪儿会费这个心啊!老唐自己这辈子的成就超乎自己的想像,换到十年前,他这辈子也不敢期冀能有坐上首辅之位的一日啊!
    老唐自己的成就已可预知,可观下一代,老唐难免有些失落,子孙们倒也还好,起码没有秦家这种脑子不清楚的。原本脑子最不清楚的小儿子,这些年也颇有长进,但要说绝才惊艳之辈,子孙里实在没有。甚至,想找一个将来能接班的,也不大容易找出来。
    在外头的子孙有几个不错,老唐还把家族排行第二的孙子唐晞弄回帝都,安排在鸿胪寺当差。唐晞年岁比小唐还大两岁,性子沉稳,做事也周到。老唐公允的说,这个孙子比小儿子强的多。可就一样,唐晞没有小唐那种二百五的劲头,当差不错,跟皇帝皇后就说不上话了。
    小唐则相反,小唐当差一般,但他跟上头熟啊。
    老唐觉着,要是小儿子跟二孙子的性情结合一下就完美了。
    这不,老唐正琢磨家中子孙呢,就有内侍召小唐进宫。老唐客客气气地,“啊,刘公公,坐。”
    小唐已经在问,“小景啊,是娘娘找我么?”
    刘景每回到唐家都特想笑,觉着老唐尚书这样的性子,小唐大人又是另一种性子,委实令人忍俊不禁。刘景给老唐大人见过礼,对小唐道,“是娘娘说,请大人进宫说话。”
    小唐很高兴,道,“诶,我换身衣裳,咱们就去。”哼着小曲换衣裳去了。
    老唐真是愁死了,想寻空叮嘱儿子几句,也不知皇后娘娘这么召儿子进宫做什么?
    谢莫如召小唐进宫倒不为别个事,就是想打听一下秦驸马这事到底是怎么个来龙去脉。至于小唐会不会为了黑秦家跟皇后娘娘说谎什么的,谢皇后相信小唐还没有在他面前撒谎的本事。
    小唐:……
    小唐到凤仪宫,一听皇后娘娘问这个,小唐道,“我爹在家叮嘱我半日,叫我不准在外头说秦驸马的事儿呢。”
    谢皇后笑,“你少在我面前弄鬼,难不成你还添油加醋陷害秦驸马不成?”打发了人让小唐只管说。
    “我稀罕陷害他呢,他这事儿,也不算什么机密。那个小牡丹,原是于家大爷的外室,就因她出身不好,一直难进于家的门儿。于大爷便将她养在了外头,于家倒了,小牡丹也得另寻靠山,其实人家小牡丹不大愿意,小牡丹又不傻,先时于家纵不让他进门儿,于大奶奶的手也伸不到外头来,她在外头住的安稳,还得能些银钱。秦驸马可是长公主的驸马,她不要命了敢勾引秦驸马,她早想脱身呢,原是想搭严家小二爷的路子,偏生严相过逝,严家上下守孝,严小二爷也顾不得她了。严家一家子都回了老家,现在也没人敢得罪秦家,她可不就得跟着秦驸马。这事儿一出,小牡丹就吞药死了。其实,也就是这么点事儿。”小唐挠挠头,他觉着秦驸马这事做的不大地道,但因着秦尚书一倒,直接受益的就是他爹,他也不好在皇后面前说秦驸马的不的,只得把话憋了回去。
    谢皇后倒是好奇了,问他,“怎么,你同这个小牡丹也挺熟啊?”
    “以前她跟着于大时,于大请我吃酒,就是在她那儿。她弹得一手好琵琶,那屋子收拾的,跟妖精洞一般,于大跟他在一处时,可是没少吃补药。”
    谢莫如问,“听你说着,这个小牡丹后来怕是央求过你吧。”
    小唐叹口气,“她是求我替她想个法子,想从秦驸马手里脱身。这个话,我可怎么跟秦驸马提呢,我跟秦驸马也不大熟。”
    谢莫如见小唐说的与丈夫着人查的一般无二,并无添油加醋之处,便让小唐下去了。
    待小唐傍晚回家,老唐又跟在小唐屁股后面问,“皇后娘娘问你什么了?”
    小唐装模作样,道,“娘娘说的话,岂能外传?”险没把他爹噎死。
    老唐现在也不大顾得上小唐,他现下正琢磨着,要不要在陛下面前替秦家说句话什么的。便是因此,才问小唐去宫里听谢皇后说了些什么。老唐直觉认为,在秦驸马出事的这么个节骨眼儿上,说不得谢皇后就是在问秦家的事。老唐这么想着,便又问了小唐一回。
    小唐马马虎虎同他爹说了说,道,“行啦,我去给祖宗上柱香。”
    老唐也跟去一道给祖宗上了香,他觉着他能当上首辅,兴许还真亏了祖宗保佑。老唐觉着,儿子当差不成,但在对帝后情绪把握上却是有种天然直觉,便与儿子商议,“秦家如此,咱们不好落井下石,只是看秦尚书,也委实可怜。”
    小唐道,“老秦尚书则罢了,至于秦驸马,爹你可千万别去做那好人。您想想秦驸马做的事儿,先帝把公主嫁给他,他立刻便是正一品的驸马都尉,儿子生下来也有爵位的。公主给他带来这许多好处,又不是要求他做什么摘月亮摘星星的事,他这般不给公主留体面,陛下定不会轻饶他的。倒是老秦尚书,一把年纪,在朝这许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爹你替老秦尚书说话倒罢了,秦驸马那里,你可别发善心。这事儿,不大容易善了,要不,皇后娘娘不会找我去细问这事儿。”
    小唐这话可是把老唐感动坏了,老唐恨不能大呼一声:我儿,你咋变这般聪明啦!
    不只是儿子对此事的分析,还有小儿子对人心的洞察,老唐颇觉欣慰,面儿上还依旧是一幅老神在在的模样,道,“好了,知道了。此事定有御史上本弹劾,你就别上本了。”
    “我既是御史,不瞎不聋的,皇后娘娘又刚问过我,怎么能不上本?这不失职么?爹你可不能为了自己前程就轻视我的差使啊。”小唐十分不服,没理他爹,气哼哼的走了。
    老唐微微一笑,老怀大慰。
    彼时觉着儿子不成材,可有秦醒一对比,老唐就怎么看怎么觉着儿子顺眼!
    多好的孩子啊!
    虽不比李九江、苏不语等人,可他儿子也不是秦醒这样脑子不清醒的,成事虽不足,但起码不会坏事,这便已是大大的好处。想到秦家出了这么一颗鼠屎,老唐就恨不能心里大笑三声。
    实在太爽了有没有!
    哈哈,赐磕睡便有人给送枕头啊!
    老唐这里暗搓搓的高兴呢,穆延淳却是驳了老秦尚书第一道致仕的表章。
    秦醒得此消息,喜若癫狂,连声道,“祖父,帝心尚在!”
    老秦尚书脸色灰败,向来保养极好的乌发一夕之间半白,见孙子如此,更是心灰意冷,淡淡道,“这是陛下给我留的面子,等我上第二道致仕表章。”
    秦醒身子因喜悦微微颤抖,道,“起码,陛下还能给咱家留些颜面,就不是没有机会。”
    老秦尚书平静的看向这个孙子消瘦激动的脸庞,心下一派索然无味,挥挥手,打发他出去了。
    老秦尚书想着,能请谁代为周旋一二呢。此事既出,首辅之位自然要易手,但,老秦尚书还是希望能保住孙子的驸马之位,如此,便能保全秦家最大的元气。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如秦家这样的门第,一时间,竟想不出一二可在帝后面前周旋之人。
    其实,倒不是秦家就人缘儿不好,主要是,秦驸马这事做的太不讲究,尤其,这是在先帝孝期之内!满朝文武都知道新君多么孝顺,这要是为秦家周旋此事,一个不小心怕要把自己搭进去。自然人人慎重。
    后来,还是秦老太太上门求了寿宜长公主的四姐寿安长公主。
    宫里寿宜长公主生产后也恢复了些元气,想到自己竟把孩子生在了凤仪宫,生产毕竟是污秽之事,心里很是觉着对皇后不住。
    谢皇后倒是不在意这些,道,“无妨,我从不信这个。你只管安心做月子就是。”
    寿宜长公主脸上并无多少初为人母的喜悦,眉间忧伤难掩,道,“再没有在皇嫂宫里做月子的理,还得求皇嫂给我安排个宫室,我若回府,怕是秦家又要过去絮叨。”寿宜长公主干脆想在宫里做月子,她本就是公主,宫里便是她娘家,她要回娘家来住,谢莫如自然欢迎。
    谢皇后道,“昕姐儿住在熙宁宫,熙宁宫挨着的是春暖殿,春暖殿冬天最是暖和,我已命人收拾出来了。公主看如何?”
    寿宜长公主自幼在宫中长大,自然知道春暖殿是处极好的所在,连忙谢过谢皇后。
    谢皇后还是留寿宜长公主过了孩子的洗三礼再移动,寿宜长公主看着儿子,不禁伤感道,“这孩子无福,我想,他既凑巧生在皇嫂宫里,不如请皇嫂给他取个名字。”
    小孩子生下来都不大好看,但看小家伙圆乎乎肉乎乎的模样,谢莫如心下便有几分喜欢,想了想道,“既生在凤仪宫,不如就叫阿凤吧。”
    寿宜长公主又谢了一回谢皇后,谢皇后令她好生休养。
    寿宜长公主这般,谢莫如就不肯在洗三礼上委屈了她,虽在先帝孝期不好大办,也请了皇亲宗室的女眷们过来,举行了一场小宴,宴中并无酒水,无非是大家坐着说说话罢了。听说小家伙是皇后亲自取的名字,都说有福。
    洗三礼当日,寿安长公主多留了片刻,劝了寿宜长公主一回,寿安长公主其实不是坏心,她道,“阿凤这样乖巧,咱们都是父皇赐的亲事,又不能反悔。秦家败落,于咱们是不相干的,可阿凤呢,到底姓秦。哎,五妹妹,你可得想明白。”
    寿宜长公主抿着唇,没再说话。
    寿安长公主回府,同秦家道,“该说的都说了,你们等信儿吧。”
    这几日,谢皇后这里也没断了人,有想为寿宜长公主和秦驸马说和的,也有为长公主不忿的,连文康大长公主也过来问了一问,想看帝后到底是什么主意。谢莫如道,“陛下与我说了,都以寿宜妹妹的意思为先,不论如何,都依着寿宜妹妹。”
    “咱们皇家的驸马,还不曾见有秦家这样的!”文康大长公主现下说起仍是恼怒,道,“亏得秦尚书还在礼部当差,难不成在家就是这般教养儿孙的!也不知道教的哪门子礼!长公主驸马,先帝爱婿,在先帝丧期未过,便敢包养娼妓,他秦家心里可还有先帝!”文康大长公主最生气的就是这个,她亲哥刚入土,驸马就能在外同娼妓搞在一处,闹得人尽皆知,皇室脸面大失。
    永福长公主也说,“要我说,这样的淫荡之人,就该送到蚕室里去!”
    长泰长公主一口茶就给呛了,咳了半日,用帕子擦擦嘴,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其实,不只是长泰长公主,永福长公主此话一说,连谢莫如、文康大长公主都惊的说不出话,永福长公主道,“怎么,难不成我这话不对么?管不住那X,不如不要!”还爆了句粗口。
    文康大长公主道,“永福啊,你也是长公主之尊,这话可不好拿到外面去说。”
    “我也就咱们自己说话时说说罢了。”永福长公主敢说就敢认,道,“不过,我也是这样想的。只看帝都这些驸马,论出身,谁比得上永安姑丈,论学识,谢驸马是探花出身,哪个不比这姓秦的强百倍。永安姑丈还为国立有战功,谢驸马先时在西宁关那样的苦寒之地呆了小二十年,这姓秦的,他做过什么拿得出手的事?屁本事没有,全靠着长公主驸马的身份得些体面。要没本事,把公主伺候好了也算本事,倘这样的本事都没有,要他何用?”
    “谁说不是!”很久以前,永福长公主小时候就喜欢处处同文康大长公主学,但文康大长公主一直觉着,永福长公主实在智商堪忧。不想这许多年过去,人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啊。永福长公主今日之话,就很合文康大长公主的心意。文康大长公主道,“就是苦了孩子。”
    永福长公主道,“咱家又不是养不起。”
    一句话,又暴露了智商。
    别说一个孩子,就是十个百个,皇家也养得起。只是,父亲在孩子的生命里是不可或缺的,文康大长公主是过来人,十分清楚这一点。而且,这孩子以后怎么算呢?说他姓秦吧,秦驸马这般不体面。可他又不姓穆,以后长大,靠着寿宜的体面,过得不会太差,可到底没有家族可依。但要叫寿宜长公主再回去跟秦驸马过日子,文康大长公主都觉恶心。
    最终,这事还是交给了永福长公主和长泰长公主来办。
    谢莫如毕竟是做嫂子的,姑嫂之间,总是有些隔阂。此事,倘是姐妹之间,则好启齿,毕竟,大家都是公主,非但有血缘之亲,立场上也是相同的。
    寿宜长公主见姑妈姐妹们都来看她,很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大家都不谈秦驸马之事,先是夸一通孩子。然后,永福长公主长泰长公主是私下问的寿宜长公主,寿宜长公主道,“要是他差使没当好,人没本事,我也认了,人哪儿能都一样呢,有人有本事,有人就平庸些。可这样的事,又不是人逼他干的,有一则有二,我要再跟他过下去,也不过是强凑合罢了。”
    永福长公主很干脆道,“成!你既是要和离的打算,我们就代你跟皇后说一声。”
    想到寿安长公主的话,寿宜长公主又有些犹豫,道,“我心里虽是这般想,毕竟是父皇赐的婚事,大姐姐,能和离吗?”其实,寿宜长公主是做了两手准备,就是不能和离,她也不打算跟秦醒过了。当然,能和离最好。
    永福长公主道,“皇后说都随你的,放心吧,有陛下呢,他总要为我们姐妹做主。倘不能重惩秦家,以后我们姐妹都要被驸马怠慢了。”这也是诸公主要为寿宜长公主出头的原因,一样都是公主,看寿宜长公主这般,大家难免感同身受了,就怕有朝一日也落到寿宜长公主的地步!
    既是难题,永福长公主也只管交给谢莫如办就是。倒是长泰长公主也很有几分这方面的担心,她没在谢皇后面前表现出来,而是回家同婆婆兼姑妈说的。文康大长公主淡淡道,“何需和离这般麻烦,人不在了,更是干净。”直接意思就想将秦驸马肉体毁灭,岂不直接就解决了先帝赐婚的麻烦。
    长泰长公主深觉大长见识。
    谢皇后却是没走文康大长公主想的这条路,她向来直接,把寿宜长公主要和离的事与穆延淳说了,穆延淳道,“和离呀,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