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山记-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皇子一幅赳赳气概,道,“母妃说哪里话,儿子不为母妃为谁呢。”
赵贵妃就觉着,自己这辈子有这个儿子,现下闭眼也值了。母子俩说了一番贴心话,大皇子见天晚,就嘱咐他娘好生歇着养身子,便告辞出宫了。
因着知道要修凤仪宫的事,赵贵妃不吃药病也好了,起身道,“这大节下的本就事多,太后娘娘这把年岁,总不能叫她老人家出来支撑,谢贵妃又是个娇贵人儿,全压她肩上,我也不落忍,少不得忍病强撑着罢了。”看儿子出了宫,赵贵妃这病也就好了。
帝都的风向就是这么奇怪,修凤仪宫的事一出,大家便觉着,后位非赵贵妃莫属了。
故此,大皇子这年礼收的,甭提多滋润了。
小唐消息灵通,与五皇子道,“大家往大皇子府送的年礼都添了三成。”
五皇子:……
非但诸多中小官员往大皇子府送年礼送的颠狂,就是五皇子近来也很是享受了几把大皇子对他的“长兄的关怀”,让五皇子起了好几身的鸡皮疙瘩。
就是谢莫如这里,还有三皇子妃过来打听,给大皇子府上的年礼要不要加厚一些。这也不知什么时候起,谢莫如就成了妯娌间的主心骨儿,大家有什么难办的事儿都来找她商量。要不说褚氏不愧与三皇子是两口子,一对玻璃珠子玲珑心肝儿,谁人不得罪,啥事都不抗,尤其有了不好决断的事,必要寻个人顶缸的。谢莫如呢,正相反,她天生是个爱拿主意爱做主的,管你别人怎么样,她自己主意正的很。今有了这事儿,褚氏便约了四皇子妃六皇子妃一道过来了,谢莫如道,“往年与今年也没什么不一样,照往年例就好。”
谢莫如这般说,褚氏与四皇子妃便照办了。
倒是大皇子见别人给他的年礼都是加厚的,唯独几个弟弟的年礼还一如往常,不由嘀咕,“往日间一个个猴儿精猴儿精的,今儿怎么倒糊涂起来了。”大皇子觉着,纵给他的年礼不能与东宫比,当然,这并不是大皇子觉着自己就不比东宫了,而是,东宫的地位问题。但,眼下他母妃眼瞅就要成皇后了,他马上就是嫡出的大哥,怎么着也不能再按往年的例了吧。这些弟弟可真是的,一个比一个的叫人糟心。
大皇子妃是个精明的,一猜也猜出来了,道,“三弟妹向来机敏的很,不过,她向来谁都不得罪的,这事儿定不是她拿的主意,四弟妹六弟妹什么事都听五弟妹的,定是五弟妹拿的主意。”
大皇子哼了一声,道,“老五这怕媳妇的货!”
不过,弟弟弟妹们年礼就照往年的送,纵大皇子夫妻不大痛快,也不能挑这个理去。
赵贵妃闻知此事后与大皇子道,“现下都安生些,待大事定了再说。”只要她做了皇后,以后还怕收拾不了苏妃与谢莫如这对婆媳?她可不是胡太后那没用的。
倒是永定侯夫人私下劝了闺女道,“一日旨意未下,一日事情未定。娘娘只作往日模样便可,纵有人奉承,也莫当真。”
大皇子妃道,“以往我总说这事成不了,不料当真成了,也是母妃的运道。母亲放心,我晓得,再说,母亲还不知道我,哪里就是个轻狂人了。”心里也觉着母说的在理,虽觉着谢莫如未免不给她家面子,可婆婆做了皇后,丈夫又是个巴高向上的心,日后的路还长呢,也不好得罪了几家皇子府去。大皇子妃这般想着,遂正色应了母亲,又留母亲用午饭。
永定侯夫人年下也忙,并未留下用饭,便带着儿媳妇回家去了。
晚间,永定侯夫人都与丈夫说,“未料得赵娘娘有这般运道,先前我还以为这后位得应在苏妃娘娘头上呢。”
永定侯淡淡,“甭听外头人瞎说,你怎么就晓得不是苏妃娘娘?”
永定侯夫人连忙道,“这还用说,现下一城人有半城人都知道是要立赵娘娘的!”
永定侯呷口热茶,道,“见着圣旨了?”
“这不说明年就要修凤仪宫了么?”
“立谁做皇后都要修凤仪宫,这不过说明陛下是定会立后的。”永定侯不欲多言此事,甭看大皇子做了女婿,翁婿二人脾气不同。大皇子满朝串连请立自己亲娘赵贵妃为后,偏生永定侯在朝上没为赵贵妃说过一句话,为这,翁婿俩也淡淡的。永定侯与老妻道,“唐家小子大婚,咱们都去吃喜酒。我与唐尚书在闽地共事五六年,贺礼莫薄了。”
“这我还能不晓得。”永定侯夫人笑道,“说来唐家这桩亲事结的真正好。”
永定侯颌首,“是不错。”
成亲在即,小唐这新郎倌儿自是忙的。
倒是朝中接连发生两件事,其一就是鸿胪寺卿过逝,这位老寺卿原本身子便不大好了,一直病休,五皇子说起来,他皇爹都看不过这占着位子不干活的事儿,已打算令其致仕,倒是老寺卿先咽了气。穆元帝立刻下旨召谢柏回朝担任鸿胪寺卿一职。第二件事五皇子早与谢莫如商议过了,便是刑部江侍郎致仕之事。穆元帝也准了,只是刑部侍郎的缺还没想好由何人替补。
大皇子很有自己主意的想让自己的亲家兼舅家表兄赵箕任刑部侍郎一职,赵箕原是刑部郎中,升任侍郎是正当升职。太子方面却嘱意另一位方郎中,五皇子与李九江商议后,推出苏不语。三位侯选人,最终五皇子胜出。便是赵箕与方郎中未能升迁,但因苏不语原就是巡抚之位,转任刑部侍郎,官职本就比他们高,他们也无话可说。
大皇子接着又盯上了谢柏与苏不语空出的从三品陕甘参政之位与正三品巡抚之位,当然,朝中不只大皇子眼尖,东宫手更快,双方又是一番争夺,五皇子却是未曾伸手。
谢太太知道二儿子要调回帝都任职,更兼谢姑太太的年礼到了,每年必有谢莫如一份的,谢太太便一并给谢莫如带了来,说到谢柏即将回帝都之事。谢太太喜色难抑,眼圈儿微红,道,“年前是回不来的,不过,这回在帝都就是长住了。”心下欢喜不尽。
谢莫如同谢太太打听,“不知老姑太太在北昌府可还好?”
谢太太道,“北昌府那地儿,帝都人说起来没人爱去,其实是个好地方。鹿葺人参这些贵重药材且不说,便是北面儿的皮子,到了帝都也是极受欢迎的。姑太太与姑老爷都好,先时你祖父还打听,问姑老爷可愿意调到南面儿任职,虽不能回闽地,湖广也有缺的,姑老爷却是愿意留在北昌府。”
谢莫如道,“姑老爷是个踏实人。”
谢太太深以为然,更兼二孙子谢兰开春就要去北昌府任职,日后怕少不得姑太太姑老爷的照顾,愈发觉着姑老爷人品可靠。
谢莫如问起是哪位先生送的年礼,这就是余家聪明的地方了,余姑太太每年都会打发人往帝都送年礼,派的却不只是管事,还会着一心腹幕僚同来。毕竟,管事见识有限,许多事情不比幕僚见识长远。谢太太道,“这几年,姑老爷一向都是差谴闵先生过来的,今年也是闵先生。”
谢莫如道,“若闵先生有空,不若请明日过来一见。”
谢莫如突然提出要见闵先生,谢太太虽有些不解,还是应了,想着谢莫如兴许是有什么事情。
闵先生跟随余姑老爷多年,忠诚可靠自不消说,不然,余家也不能打发他千里迢迢的过来。余姑老爷在北昌府任巡抚一职,闵先生在北昌府也大大小小的算个人物,只是,王妃娘娘却是第一次见。谢太太命他过去王府请安,闵先生还真有些琢磨不透,王妃召他过去不知有何事。不过,还是先打发小厮要了几桶热水,闵先生泡了个热水澡,含了半宿鸡舌香,第二日早早的过去王府相侯。
谢莫如先问过余姑老爷余姑太太的身体,方说起北昌府来,道,“以往听姑太太说过,是个民风彪悍之地。”
闵先生是个四十上下的中年人,面相较寻常文人多了几分精悍之气,一袭玉青色棉长袍,意态恭敬,条理清晰,道,“北昌府与北凉国相近,外有驻兵五万,再者,北昌府气侯严峻,尤其冬日,不瞒王妃娘娘,九十月就开始下雪。再者,地广人稀,山林繁茂,野物颇多,当地男人都会些狩猎功夫,就显着民风彪悍了些。”
谢莫如问,“听说,那边偶然也有西蛮人骚扰边境。”
“不只是西蛮人,还有北凉人,多是商盗匪徒一流,更有些亡命徒,跑到那三不管的地界儿,斗勇逞狠,流亡为生。”
谢莫如问,“这些情况严重么?”
闵先生正色思量片刻,帝都的情势,闵先生也略知道一些,余家与谢家本就是正经姻亲,何况,家中主母是这位谢王妃嫡嫡亲的姑祖母,说起来委实不是外人,且这些年,两家关系很是不错。谢王妃有问,闵先生没有半分保留,甚至没有半点掩饰,道,“这样人,杀也杀不尽,我方一动手,他们便躲去西蛮或北凉地界儿。将军队撤回,他们便又回来。每年总有几起案子,可要说严重,也不至于。”
闵先生望向谢莫如,道,“娘娘是说……”谢王妃总不会好端端的来问他北昌边境的治安问题,闵先生怀疑谢莫如是不是有什么内线情报。
谢莫如摆摆手,“正因我不确定方问一问你,姑老爷在北昌府多年,小心无大过。”
闵先生心下一凛,“那草民这就打道回北昌去。”
谢莫如道,“不一定准不准的,现下天冷,先生还是过完年再回吧。”
闵先生道,“帝都比起北昌来委实不叫冷,草民来来去去的也惯了,倒不必耽搁。无事是福,倘当真有事,草民快一日就能令大人早防备一日。”
谢莫如也便没多留闵先生。
闵先生辞出王府,琢磨了一番谢王府的话中之意,忽又想到,谢王妃三十好几的人了吧,望之委实年轻啊。想了一回谢王府的保养问题,闵先生到了谢家,再与谢尚书密议一番,便连夜回了北昌府。
谢莫如也将与闵先生说的话同五皇子说了,五皇子道,“眼下并无北昌那边儿的奏章,让余巡抚多留意也好。”
年下事多,小唐成亲,五皇子与谢莫如并未亲临,只是派大郎几个过去热闹了一回,三郎把太孙大婚礼时未能用到的闹洞房的花头皆用到了小唐成亲的时候,把小唐气的,直说三郎不地道,耽误他生儿子。这话,叫帝都上流社会直笑到年底,都说唐家五郎是个实在人,又说铁御史给闺女寻了个实心肠的姑爷。
小唐可不管别人怎消说,他自己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的。
过了小唐的大婚礼,经过祭天地祭祖宗的仪式,转眼便是年了。年前,穆元帝终于给五闺女七儿子定了亲事,五公主指婚礼部尚书秦川之孙秦醒,七皇子则是择湖广总督之女韩氏为正妻。
这也是年前的又两桩喜事了。
年节过得轰轰烈烈,赵贵妃更是当仁不让,诸妃嫔无人敢与她争锋,连胡太后都与闺女嘀咕了一回,“你皇兄这眼光,也就这样了。要依哀家说,与其立赵氏,还不如立谢氏呢。”她又看谢贵妃顺眼了。
文康长公主道,“母后何苦操这些,不论立谁,都得孝敬你。”
不论立刻,也不是胡家人。胡太后完全不关心立后问题了。
倒是苏妃,咳嗽一直不见好转,太医院院判窦太医瞧了,只说是宿疾,要等开春天暖可能会好转。果然,过了年,苏妃的咳嗽便见好。五皇子很是松了口气,出了正月,苏氏还惦记着打发宫人送了几样祭品出来,到龙抬头那日,五皇子陪着谢莫如去西山寺给方氏做了场法事。
二月二朝中有假一日,五皇子与谢莫如自西山寺出来,正遇着刑部李相府的马车,难免打声招呼。李相夫人得知是五皇子夫妇,在车中与丈夫道,“五殿下与王妃娘娘情分深厚,听说只要五皇子在,年年都会在龙抬头这一日陪谢王妃去庙里给魏国夫人方氏做法事。”
听老妻此言,李相甭提多堵心了。又想陛下当初留下魏国夫人,如今就有谢莫如,辅圣血脉不绝,怕终有一日……
谢莫如完全不知李相都想到血脉断绝之事上去了,倒是苏侧妃家人上门求见。五皇子是去岁把这家人自秘牢里提出来的,先前的官位是甭想了,倘不是出来时这家人实在走不了,五皇子当时就得打发他们一家回老家去。如今堪堪养的差不离了,过府请安。
五皇子没见他们,只令人从账上支了五百银子,打发他们回乡去了。
当天,五皇子又同大郎说了说苏家的事,教导大郎,“这一家子糊涂人,安安分分过日子则罢。真把他们提到高位,也是摔下来摔死。倘日后子孙有出息,也是可以科考的,若资质平平,顺其自然便好。”
大郎谢过父亲援手,他年纪虽小,也不是圣父,想到外家直叹气,“不知脑子是咋长的,害人害己。”
一开春,工部就开始检修凤仪宫了。
这虽是工部的差使,大皇子却时常过去做个监督,只把四皇子烦的够呛。偏生大皇子还振振有辞,“给母后住的地界儿,断不能马虎。四弟你事忙,我帮你看一眼也是一样的。”
四皇子真是烦死他这个大哥了,直与五弟抱怨,“干脆叫大哥揽了这差使去才好。”
除了检修凤仪宫,谢莫如这里便是预备着谢柏、苏不语回帝都的事了,一个是自家二叔,苏不语也有旧日交情,先时还帮着五皇子写过一本《紫金录》,谢莫如还是很期盼二人回帝都的。
只是,谢莫如未料得苏不语于民间这般偌大名声,小唐都同五皇子打听,“听说苏才子美貌非常。”
五皇子道,“不及小唐你多矣。”
小唐高高兴兴去了。
五皇子道,“只知苏不语少时才名广传,倒不料诸多年后,还有人记得他。”
岂止是有人记得苏才子,许多人都记得苏才子好不好!
谢柏与宜安公主较苏不语先一步回的帝都,因宜安公主是公主身份,故而,排场颇大。这是公主的威势。苏不语不同,苏不语在外是正三品巡抚,回帝都任从三品侍郎,在哪儿论,都是中级官阶。再加上苏家一惯低调的家风,所以,苏不语回帝都颇是低调。
但,架不住苏不语有名气啊!
苏不语一进帝都城,帝都两畔无数少男少女夹道欢迎啊,倒是有些中老年听说是苏才子回来了,也得跑出来看一眼,更甭提那抛向苏不语的香包、手帕、荷包、绢花,还有大户抛出玉坠金钗的,直接造成朱雀街大围堵,后来不得不出动帝都府官兵出来维持秩序。至于苏才子,他是横着进的帝都城,不知哪儿飞出个大柚子,把苏才子的额角砸了个大包。
这砸的,甭提多解气了。
要知道,有多少喜欢苏才子,就有多少讨厌他的。尤其家中妻女絮絮叨叨的说苏才子说个没完,哪家男人能乐意啊。李九江都说,“幸而砸过去的是柚子,倘是砖头,你现在命都没了。”介时就不是人进刑部,而是尸体进刑部了。
苏不语直叹气,拈着三须胡须,道,“我想着,这许多年没回来,我现下也是人老色衰了,哪里料得有这许多人出来看我。”说着,苏不语瞧向李九江唇上一抹小胡子,道,“现下帝都流行这样的胡子啊!”他在外日久,也不懂帝都流行了。
李九江道,“嗯,近来都大家都爱修这样的胡子。”
于是,苏不语换了个胡子模样,方去宫中陛见。穆元帝见他额角青包,难免问一句,知前因后果后哈哈大笑,道,“可惜不语你已娶妻,朕的公主也已许了出去。不然,倘有第六位公主,朕定召你做女婿。”
这话自然是玩笑话,苏不语讪讪一笑,肃容,静听陛下吩咐。
春三月,南安侯鸩杀一案,正式开审。
☆、第318章 夺嫡之二一
南安侯被鸩杀一案开审。
朝中关注此案的不知凡几,便是五皇子也都要时不时的打听案情进度。
谢莫如还是让五皇子空出休沐日来招待谢柏和宜安公主,五皇子自然应允。不要说本就有时间,便是没时间也得空出时间呢。
看到谢柏这位岳家二叔五皇子便从心里感到愉悦,非但是妻子母族争气,能予他不少助力,便是对比一下自己皇爹的岳家兼舅家承恩公府,五皇子便觉着自己这妻族委实不错。
非但谢莫如早便与谢柏这位二叔关系好,便是这几年谢莫春养在闽王府,宜安公主便对谢莫如十分感激。宜安公主也不是刚开始嫁给谢柏时的模样了,时光倥偬,宜安公主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过,想是生活和顺,夫妻关系也不错,宜安公主又注意保养,望之不错三十许我。这些年虽说宜安公主与谢柏一直在西宁州,但同谢莫如也没少了来往,每年节下两家都有年礼往来。后来谢莫如养在谢莫如这里,谢莫如时常让小堂妹写了家书,令人送去西宁州,以免小堂妹与父母生疏。当然,几个小堂弟也难免带着几封自己的书信。
故此,今日宜安公主是一家子到访。
谢莫如也提前告知了家里孩子们,今天不要出门,有亲戚过来。谢莫春这几年养在闽王府,虽辈份大,年岁却是最小的,孩子们都照顾她,知道是宜安公主和谢驸马过来,便都在家等着了。
孩子们见过谢柏和宜安公主,宜安公主一人一份丰厚的见面礼,孩子们有礼貌的道了谢,谢莫如便让他们同谢持兄妹去外头说话去了。
宜安公主的性子也与先时大有不同,温和中带着淡淡的明快,再不是先时那有些彷徨的新嫁小公主。想也是,眼瞅着宜安公主也是要做婆婆的人了。宜安公主笑,“莫如还是以前模样。”
谢莫如笑,“明后年我就做婆婆了,哪里还能似从前。”
宜安公主直笑,与谢柏道,“看莫如,在我面前还敢说老。”
谢柏对五皇子道,“女人家就是这样,天天对着镜子没个完,脸上长一根皱纹都要絮叨几日。我现在与公主出门主,人家都说我像她叔。”
宜安公主笑嗔丈夫,“越发没个正经了。”
“哪里不正经了,再正不过的正经话。”老夫老妻的还打情骂俏起来。谢莫如心下颌首,有本事的男人就像他二叔了,宜安公主自身素质寻常,亏得他二叔肯用心,把宜安公主调理了出来。如今夫妻和睦,宜安公主也以今非昔比。谢莫如也为他们高兴,笑道,“早听说西宁关民风不同于帝都,果然如此。”
宜安公主笑,“你莫要笑,说来西宁关那地方也的确不一样,刚去时我好生不习惯,咱们帝都,闺秀们出门的都少。在西宁关,时常有女孩儿们骑马打猎的。我以前在帝都哪里会骑马,去西宁关也学会了。”说到学骑马,宜安公主这把年岁的人也不由心下复甜密起来。
谢莫如不由问,“这么说公主也会狩猎了?”
宜安公主连连摆手,“打猎不成,我只拉得动小弓,还没准头。我多数是去跟着吃烤肉。”
谢莫如道,“二叔烤肉很有一手。”
宜安公主笑,“我们刚大婚时,我想着,探花郎定是个斯文人,后来才晓得,颇是多才多艺。”
谢柏笑眯眯地,“要不怎么配得上公主殿下。”
宜安公主又是一阵笑,五皇子都觉着,再凭这两口子炫恩爱下去,他眼都要被炫瞎了。五皇子不甘示弱,与谢柏道,“姑丈这胡子是新修的吧?”
宜安公主道,“可不是么,这才几年没回帝都,不想这一回来,又有新风尚,男人们下巴上的胡须都剃得干净,只留唇上这一撇,初时觉着挺奇怪,不过看久了也觉清爽。”
五皇子心得得意,暗道,这事儿还是我媳妇给我设计的新胡型,不晓得怎么慢慢给人学了去,搞得帝都上下都是这样的胡子啦。五皇子道,“现下大家都爱这样的的,连苏不语回帝都也换了一样的胡子。”
说到苏不语,宜安公主笑,“可怜苏才子,听说他进城给人砸晕过去了。”
谢莫如也是一脸的忍俊不禁,“说是一家卖水果的铺子,那东家太太就爱听苏才子的戏,听说他回来了,看别人都是丢香包手帕,东家太太是个豪放人,一个柚子过去,把苏才子砸晕了。事后帝都府官兵过去调查,也没法子,训导了店家几句作罢。”
谢柏笑,“苏小乔惯爱出个风头。”
五皇子连忙打听,“苏才子还有苏小乔的雅称?”
谢柏道,“他少时就样貌出众,一道去花楼吃酒,那些娇娘为了他都能打起来。我们吃酒点娇娘还要费银子,他都是娇娘倒贴。所以,大家便给他取一雅号。”
五皇子听的直乐,点头道,“依苏才子的容貌,当真不愧此雅号了。”
两家人久别再见,无非是说些闲篇,中午在闽王府用过午膳,宜安公主谢柏一家子便告辞了。谢莫如五皇子带着孩子们送至门外,宜安公主与丈夫同乘,笑道,“这些年,我心里其实是有些担心莫如的。她是个好强的性子,样样都好,只是一样,到底没个儿子。如今看到莫如与老五的情分,我也就放心了。”
谢柏道,“孩子的事也是天意,五殿下是个懂礼之人。”
宜安公主一笑,“说来我也算是看着几位皇子长大的,当初真未料到老五能有今日。”
谢柏笑笑,“齐家,治国,平天下。”
宜安公主知丈夫意思,悄与丈夫道,“说来,苏妃娘娘在宫里素来低调,她身子也柔弱,这眼光是真好。”宜安公主这些年虽与丈夫在西宁,但同谢莫如来往颇多,谢莫如是有名的厉害人,不了解的只说她性子厉害,遇着胡太后也不让分毫的。但,与谢莫如打过交道的人方知谢莫如的手段,当年谢莫如尚在闺中就能通过宜安公主处置了胡太后的心腹嬷嬷。这些年,倒不见谢莫如再用这些手段了,可五皇子屡建功勋,至今日竟能与东宫争锋,宜安公主不傻,心下琢磨着,五皇子身边定少不得谢莫如相助的。
谢柏拍拍妻子的手。
五皇子也在与妻子说谢柏宜安公主夫妇,笑道,“宜安姑姑和姑丈的情分是真正好。”
谢莫如笑,“明白人过日子,总能把日子过好的。”
五皇子道,“介时咱们昕姐儿择婿,就得照着姑丈这样的找。”谢柏有本事当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能跟妻子处出情分来。帝都这些公主,除了文康长公主,怕没一个的日子能及得上宜安公主了。当然,长泰皇姐的日子也不错,李宣也是出名的好性子。但,李宣性子温和雅致,与谢柏比,少了丝通透放达,从宜安公主脸上那舒心甜美的笑意就能知道日子过得多好了。
谢柏的确在皇室人缘极好,别看他在外这些年,宜安公主一回来便受到了胡太后的热烈欢迎,宜安公主非但是在太后跟前儿养大的,更兼其母亲是胡太后的同胞妹妹,说来宜安公主还得叫胡太后一声姨妈。二人关系之近,可想而知。日子好坏,不是人嘴里说的,大家看就能看出来。五皇子能看出来的事,胡太后穆元帝诸人都能瞧出来。连文康长公主私下都与自己的皇帝哥哥说,“当初给宜安指婚谢家,当真是指的好。”
穆元帝对谢柏也非常满意,这些年当差用心就不提了,关键是,身为驸马,把公主照顾的也很好。宜安公主在外,又是西宁关那么个地方,说来环境自不能与帝都比,但宜安公主回来,那神态气色,言谈举止,都没有半点儿吃苦的意思。穆元帝也乐得见到一位神采飞扬的堂妹,而不是一脸苦相的公主。穆元帝心下顺畅,还有心思打趣一回妹妹,“当初你这亲事,也是朕挑的。”
文康长公主起身一福身,笑,“我就多谢皇兄啦。”她与永安侯过得也不错,不然也不能生下三个儿子。
穆元帝对自己的眼光也颇是自得,除了,嗯,大闺女与大驸马……想到糟心的吴家,穆元帝也不知刑部能审出个什么结果来。
苏不语是帝都红人,非但是一进帝都便险被砸出脑震荡这事儿,还有他刚入刑部,刑部便与大理寺、御史台三司联审南安侯被鸩杀一案,苏不语正参与其间。
苏不语是外官调入帝都,好在他做官的年头长,毕竟是能熬到巡抚的人,纵跟苏不语的家庭背景分不开,但倘一点儿本事没有,巡抚的职也轮不到他。案子刚刚开审,李钧便与太子抱怨道,“苏不语真是滑不溜手。”
太子道,“他要是个冤大头,估计苏相就不能让他来刑部蹚这浑水。”
苏不语啥样,太子没与之打过交道,可苏相的油盐不进,太子是深知的。
李钧想拿住苏不语,苏不语也不傻,他一个侍郎,虽是新到刑部,可他有个做首辅的老爹,更兼去谢家请教过谢尚书,故而,凡经他手的文书,处处严谨光鲜。当然,依苏不语的品阶,他还影响不了审判的过程,以及预知的结局。
苏不语便悄与谢柏提了,“三木之下,何口供不得?尚书大人无非是将此事扣在靖江头上罢了。”
谢柏道,“扣在靖江头上也不冤,只是,李尚书的手段,不好不叫人知道。”
苏不语微微颌首。
于是,半月后,靖江王子孙五十八人,所存着不过五人,其中还有两人生生吓疯。便是在外,早经穆元帝赦免的靖江郡主与穆七郎也在同一日服毒自尽,三司审判尚未结束,穆元帝已是勃然大怒!
☆、第319章 夺嫡之二二
不要说穆元帝怒了。
李相也知道出了篓子,连太子都问他,“如何弄死这么些人?”
李相当即一幅苦色,“臣与殿下相交多年,殿下素知臣为人的,臣活了大半辈子,岂能是来俊臣之流。臣只是命刑部速审,这些狗东西,怕是受了别人指使,故意酿出刑狱酷烈之事来陷害老臣。”李相也是在帝都打滚大半辈子的老狐狸了,略一思量也就明白了,嘴里更是说不出的苦涩,道,“殿下想想,臣就是失心疯也不能这会儿把靖江后裔全弄死。老臣这把年纪,名声还是要的。”这话虽是虚词,可说的却是实心。文人惜名,李相一直以内阁首辅为平生目标的人,内阁都是两出两进了,其为人虽有待商榷,但要面子的心是比世人都强的。今回帝都,这么急着开审南安侯被鸩杀一事,一则为了给东宫正名,太子绝没干过鸩杀南安侯之事;二则,也是想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颇有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思。
结果,以李相的老道,竟没把这三把火烧好,一不留神便给人钻了空子,燎到了自身。
李相到底是太子心腹,太子想他如此焦切的审案也是为了自己,不禁一叹,“太不小心了。”
“这世间哪里有不小心就弄死这许多人的,殿下想一想,世间还有谁有这本领在刑部施展这些手段?”李相恨的直咬牙,平日里瞧着悄不作声的老狐狸,不动声色的便能咬你一口。
太子微微变色,“莫不是三弟?”
李相道,“三皇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