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山记-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也是惯与太孙打交道的,愈发得寸进尺,“殿下,陛下龙体如何了?”
    听这话,太孙方冷了脸,一双眼睛不悦的望向打听他皇祖父龙体的官员,那官员也知道有些冒失,但在太孙面前竟不知请罪,还梗着脖子道,“非常之时,请殿下恕臣一片忠心,如实告知臣等陛下龙体到底若何!”
    太孙见惯了臣下在他面前恭敬有礼,还是头一遭见有人敢与他梗脖子的,再加上如今朝不保夕的情势,心下更是烦乱,一时竟全无主意,只轻轻斥了一句,“陛下龙体,岂是尔等可探听的?”
    此消彼长,那僭越小臣,一见太孙竟无恼怒,愈发得意,竟逼问起太孙来,大声道,“龙体即国体,臣为国朝之臣,自可相问!”
    太孙脸上铁青,气得浑身直颤,还是身畔内侍斥道,“好生无礼!亏你还自称臣,为人臣者,可有如尔等这般狂妄无礼之辈!”
    这内侍一出口,太孙缓缓舒了口气,不料这小臣竟大步上前,抡起胳膊啪的一声抽在内侍脸上,直把内侍抽得口喷鲜血,张嘴和血吐出一颗牙来,这人竟全不知罢手,更指着这内侍铁面骂道,“我乃堂堂社稷之臣,与殿下说话,焉容得汝等阉人狂吠叫嚣!”
    太孙气得脸都白了,便不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正欲出手教训此人,就听一声断喝,“李墨,你圣贤书读狗肚子里去了,殿下当前就敢责罚内侍,我看你还要对殿下动手是不是?”
    那小臣见到来人,方锋芒微缓,低头说了句,“小臣不敢,小臣一时情愿,有失礼仪,还请殿下恕罪。”在太孙面前一揖赔礼。
    太孙冷哼一声,对来人道,“太傅来了。”来的是钟太傅,同时也是太孙外公。
    钟太傅怒视,直看的李墨垂目退下,方请太孙去一僻静少人处说话,钟太傅道,“陛下还好吧?”
    场面话太孙还是很熟练的,太孙道,“皇祖父龙体安康。”
    钟太傅不自觉的叹了口气,原本觉着女婿是有福气的,结果,不明不白的被人毒死了。好在,女婿死了,外孙被立太孙,钟太傅就觉着,纵女婿福薄,做不得一国之主,好在外孙福气是有的,不想,哎,转眼间就要国破家亡了。
    钟太傅略安慰了太孙几句,道,“我听说诸皇子皇孙都在宫内侍疾,殿下且去吧,莫在外耽搁了。”
    太孙欲言又止,到底心中之事干系儿子性命,终未与外公多说,略道两句寒暄,便又回了熙政宫。
    熙政宫里弥散着淡淡的药香,太孙去见靖江王时,靖江王正由邱侧妃服侍着用药,靖江王喝药,从来不是一口仰头而尽,他向来是慢慢的,不急不徐,仿佛在品度着这汤药的滋味儿。人说,良药不苦,不知皇祖父除了苦涩,还能品出什么滋味。
    靖江王见到长孙,依旧不紧不慢的咂摸完最后一口药汤,接过邱侧妃的手帕拭一拭唇角药渍方问,“都打发了?”
    太孙垂手答道,“打发了,就是孙儿瞧着,诸臣心内似是不安。”
    靖江王何等老辣,一听太孙这话就知外头不安静,倒也不将些许小事放在眼里,淡淡道,“安不安的,由他们去吧。”
    邱侧妃柔和的招呼一声,“殿下过来用膳吧。”
    太孙应一声,一道与靖江王、邱侧妃用早膳。
    靖江王这里已安排子孙秘密潜逃,五皇子并不知晓,不过,这也没妨碍五皇子去抓人。这事儿是南安侯提醒的五皇子,南安侯道,“狡兔三窟,殿下不可不防。”
    五皇子自信满满,“我们十万大军围城,谅靖江插翅难飞。”
    南安侯温声道,“插翅是难,但倘从地下走,倒也不是不可能。”
    五皇子听这话似有深意,便同南安侯请教,南安侯道,“我年轻时有一次缫匪,原以为胜券在握,山匪去之太安,都说那山匪头目便在寨中。寨子我命人围困数日,一只鸟都没飞出去过,结果却遍寻这山匪头目不着,后来细索山寨,方知有隐秘地道。”
    五皇子略作思量,道,“那是一处山寨,挖秘道还好挖,靖江城这样的大城池,如何能挖出直通城外的秘道呢?不要说秘道,我听说地窖挖深了,在下头都透不过气来。”
    南安侯甭看是武将,学识不错,他道,“地窖不透气是因为不通气,秘道则是有进有出,自然气息流通。”
    五皇子被普及了回气体流通的常识,连忙一脸期待的问南安侯,道,“南安你特意过来同我说,想是已有了主意。”
    南安侯摇头,“这倒没有,臣只是突然想到这一节,过来同殿下说一声。”
    意思是,成与不成,他不负连带责任。
    五皇子郁闷的瞧南安侯一眼,召来柳扶风、江行云说话,柳扶风掌军也有十余年了,不过,倒没见过有人从大军围城的秘道逃生的。何况,靖江城池规格不小,四面八方,纵有秘道通向何处,全无半点头绪。还是江行云道,“我倒有个法子。”
    五皇子问,“江大人快说!”
    江行云命江巽去她帐中取了一帐羊皮图过来,在五皇子帐内长案平铺展开,五皇子、南安侯、柳扶风一并过去看,见上面曲曲绕绕的不知画的什么,好在两人都是掌军多年,略一沉吟便道,“这像是靖江城的规格,但这线路不似街道。”
    江行云也没卖关子,道,“靖江城地下排水管道的路线进出口都在这上头了。”
    五皇子颇为惊讶,道,“你连这个都探查出来了?”
    “去岁原想进城杀了冯飞羽,一直未寻到机会。”江行云轻描淡写一句话,让五皇子与柳扶风都觉着,唉呀,幸亏咱们与江大人是友非敌啊!更有柳扶风想,上遭得罪了江大人,可得再想个法子,好生再与她赔一回礼方好。就听江行云道,“现下大军围城,如果想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过我军防线,必有一条地道是经过护城渠。”
    三人仔细往这图上看去,五皇子直接问,“行云,你说靖江是从哪条路走的?”
    “怕都不是。”江行云摸摸下巴,道,“靖江城地下排水管道建的不算窄,但也不能直立行走,倘靖江出逃,总不可能爬着出城,别的不论,单论他的年岁便禁不起。纵不说靖江王,就他那些子子孙孙,一个个娇生惯养长大,纵体力能支,叫他们爬排水管,他们怕也没这个本事。”
    这,这不白说么。五皇子腹诽一句,忽而福至心灵,拊掌大笑,“我有法子了!”
    五皇子端量着江行云这张羊皮图,一幅智珠在握的模样,道,“这自来建城呢,都是很有讲究的,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你们看靖江城这排水管的情形,可看出什么了?”
    南安侯与江行云都有些懵,这能看出什么啊!柳扶风不愧是自文转武的,当下一拍桌案,笑道,“是风水!”
    “对!”五皇子道,“不要说挖一条别人不知道的秘道了,在帝都,稍讲究的人家挖个茅坑都得请风水先生来看看。找个风水先生,应该能看出点儿来。”五皇子虽想到了,自己却是不大懂风水的。
    不必风水先生,柳扶风既已开窍,细端量后,取过五皇子案上的一支笔,在羊皮图上添了一笔,道,“潜龙局。”
    五皇子虽依旧看不出这潜龙局是怎么回事,嘴里却是赞道,“扶风,你可真是学识渊博。”
    柳扶风笑谦,“殿下过誉了。”这位少时研究过风水,主要是怀疑他家祖坟风水不对劲,要不怎么他家长房这般多灾多难呢。不说他祖母、他爹那些坎坷,柳扶风少时也是七灾八难的活下来的,以至于不得不让人怀疑,世间是不是真有宿命这档子事。自风水学成后,柳扶风悄悄在他曾祖坟后坟了三块青砖,而后就遇着五皇子就藩,见着机会,柳扶风在家给自己卜了一卦,就同他祖母一道去五皇子府上走门路自荐去了。如今可不证明,他这风水学得不错么,自从给曾祖坟后坟了仨青砖,他们长房的运道就开始变好了。
    柳扶风请五皇子身边亲侍取了靖江城地图过来,一并与这张排水管的图纸并排着看,与三人解释道,“靖江王的王宫位于整个靖江城最中,靖江城为回字形,东南西北修四座牌坊,以镇王气。下为潜龙局,是期待有朝一日潜龙飞升。”
    五皇子道,“靖江王也快飞升啦。”一把年岁,哪里还经得住战败被俘的耻辱哟。五皇子是经受过冯飞羽追杀的,于五皇子自己,他宁可自尽,也不能受俘的。
    说句冷笑话,五皇子细看柳扶风添的一笔道,“靖江临海,扶风你这一笔可就直划到海里去了。”五皇子脸色微变,“靖江是临海的,难道他们要往海上逃!”一想,这种可能性还真大,往内陆走,便一时逃了,总有朝廷缉查,倒是不如去海上,就海阔天空了。
    既然靖江王有秘逃海上的可能,五皇子可不想功亏一篑,甭到时靖江城打下来了,靖江王一大家子不见了,那他可就没脸回帝都了。五皇子道,“南安你点齐兵马走一趟吧?”
    南安侯道,“我与靖江到底甥舅之亲,按制当回避,还请殿下原谅则个。”
    五皇子心下一叹,想太子可真是眼拙,南安侯这般磊落,偏为了吴国公与南安侯反目。五皇子让南安侯去,无非是这事儿最初是南安侯提的,且,室内四人,五皇子自是不能去的,柳扶风不良于行,江行云非军中将领,倘真能活捉靖江王,又是大功一件,五皇子方提的南安侯。这件功劳之大,南安侯不会不清楚,但南安侯却是轻描淡写的拒绝了。既南安侯不想去,五皇子也不耽搁,立刻着李宇过来,与他说明后,命他率两万兵马过去,这也是五皇子的私心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宇向来有效率,他在军中能悍勇著称,三天后回营,除了俘虏若干,还带回了宁致远。李宇在五皇子大帐细禀战斗经过,“真是玄之又玄,那洞口开在一处海神庙里。靖江派了六千禁卫随行,战后只余一千零七十四人,靖江王出逃子孙一百三十六人,交战中不幸伤亡七十八人,余五十八人。一并出逃的将领文臣十人,死七人,余三人。”说着,奉上名单。
    五皇子忙问,“靖江王在其中吗?”
    李宇摇头,“靖江王与太孙不在。”
    五皇子微微颌首,李宇继续道,“还有个姓宁的,就是那个宁致远,鬼话连篇,说他是四海国使唤臣,原是要带着这些人投城的。”
    宁致远要求见五皇子,五皇子原就极厌段四海这群人,趁伙打劫,海匪行径,幸亏没给这伙海匪得逞,不然他这一跤真要跌海里去了。五皇子早非昔日刚就藩时心里没底的皇子了,五皇子掌大权多年,颇见手段,宁致远想见他,他却是没空见宁致远的,道,“找人看好了他,每餐三个杂粮饽饽,三碗凉水,晾他一段时间再说!”
    五皇子先逮了靖江王数十子孙,心下愈发大定,及至十日之期一到,未用五皇子攻城,城门便被缓缓打开,只见钟太傅满面泪痕,一身素缟,带诸臣属,出城受降。
    南安侯上前接了受降书,转呈五皇子,五皇子一目十行看过,柔声道,“诸位只管放心,本王定会信守诚诺,不知靖江王安在?”
    钟太傅泣道,“王无颜以对殿下,已与王太孙殿下在熙政宫服毒身亡。”
    五皇子轻声一叹,“靖江以死赎罪,本王知道了。”命柳扶风先进去接手城防事务,全城戒严,不得扰民。
    而后,五皇子方登上王驾,在诸人簇拥之下,浩浩然开进靖江城。
    至此,长达三年十个月的江南战乱进入最后的尾声,因战乱始于靖江王,史称靖江之乱。
        
    ☆、第298章 夺嫡之一

      五皇子还未回帝都,帝都已是一派喜庆,尤其谢莫如,妻以夫荣是不必讲的,纵还有湖广几处城池未竟,到底靖江一系子孙皆或死或降,湖广收复,指日可待。又因战事在十月收尾,谢莫如神机妙算大仙的名声,于权贵圈愈发响亮了几分。
    当然,这是笑言。
    谢莫如闻知靖江城投降的消息,先进宫与苏妃贺喜,苏妃在宫里,消息并不比谢莫如慢,但看谢莫如这般迅速进宫,仍是有些讶意,笑道,“难不成陛下已着内侍去了你府上,我还是刚听到这信儿。”
    谢莫如含笑坐了,道,“八百里加急的快马一进帝都城,斥侯就高喊‘靖江王已降,江南大胜’的话,府里的管事在外听着了,连忙回府上报信,我得知此事,就进宫来同母妃道喜。”
    苏妃也极是喜悦,素来有些苍白的脸上都添了几许喜色,一向宁静的双眸泛起些许微光,既有喜悦且有激动,她轻轻拭去眼中泪水,笑道,“是咱家的大喜事,老五今年年前应该能回帝都的。”说着,苏妃念声佛,与谢莫如道,“这几年,他在江南叫我挂心,你在帝都也不容易。”偌大一个亲王府,外有属官内有姬妾,还这些儿女,连带阖府奴仆,更要时不时进宫孝敬看顾她,难为这好几年竟无一丝错漏。
    谢莫如接了大宫人奉上的茶水,“先前殿下在外打仗,谁要给我们府上使绊子,不要说别人,陛下就不能坐视的。我再谨慎些,故而没什么妨碍。今殿下立下功勋,载誉而归,事情还在后头。”
    苏妃安慰她道,“自来世间便少不了小人,好在老五回来,你也略可轻松。”
    谢莫如一笑,“是。”
    苏妃未留谢莫如用午饭,笑道,“你们府上事多,现下人闻了信儿,少不得上门道贺,你先回去,料想圣旨也要到了,明儿再来。”
    谢莫如应了,苏妃又给了她两箱东西,谢莫如笑,“我府里什么都有,母妃自己留着使吧。”
    苏妃笑叹,“这一二年,陛下时时垂怜,我这里什么都是上上等的,我份例不少,一人也用不尽,不给你给谁。一箱子是些时兴的绸缎布匹与几件首饰,一箱子是药材,补身子使的,都在宫里备了档的,只管拿去使用。”
    谢莫如便未再客气,命侍女收了,起身告辞。
    谢莫如刚走,就有慈恩宫的掌事刘嬷嬷过来请苏妃到慈恩宫说话,那掌事刘嬷嬷乃是胡太后心腹,平日里便是赵谢二位贵妃都敬她三分的,今儿到淑仁宫竟是满面堆笑,客气中又透着那么一股子不易察觉的亲近。苏妃少时长于辅圣公主府,年长既进宫,在宫闱打滚了大半辈子的人,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见刘嬷嬷向她道喜,苏妃命宫人上了茶果,笑道,“我心向佛呢,老五一去三四年,哎,这好几年,我这心哪,没一时能放下的。”
    刘嬷嬷笑道,“眼下可不就能放下了,五殿下平定江南,就是我们做奴才的听了,心里也替娘娘殿下高兴。这不,太后娘娘听说江南大胜,也是欢喜的了不得,打发奴婢过来请娘娘到慈恩宫说话呢。”
    苏妃道,“太后娘娘相召,还请嬷嬷稍侯,我换件衣裳,以免有失礼数。”
    刘嬷嬷笑,“是。”
    怪道人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苏妃以往虽不得胡太后待见,到底有儿子的妃嫔,且她儿子生得早,得一妃位。这些年,五皇子在诸兄弟中不算出众,但因有个位在妃位的母亲,也未受到什么慢怠,只是不能与母族更为高贵的一、二、三位兄长比肩罢了。及至五皇子成亲开府,少时情势大为逆转,五皇子一步步直至今日,苏妃纵于宫中不显,可如今瞧着五皇子,谁会不给她颜面呢。哪怕一直不大待见苏妃的胡太后,听说靖江王降了,也得召苏妃过去赞扬一二,赞苏妃教子有方。
    苏妃极是谦虚,听胡太后夸她,连忙谦道,“臣妾一介女流,无甚见识,哪里懂得如何教导皇子,此皆陛下与诸位皇子师之功。”
    胡太后高兴儿子江山得保,笑道,“你虽没啥见识,老五到底是你肚子里出来的,他有了出息,你的福气在后头呢。”说胡太后不会说话吧,但这话说的,前半句叫苏妃堵心,后半句令太子妃惊心,甭提多有水平了。
    苏妃向来与胡太后说不到一处,知胡太后惯是口无遮拦,闻言只是一笑,便不言语了。胡太后命人寻出不少好东西赏苏妃,与她道,“老五快回来了,老五有出息,你也有功,这是给你的,做几件喜庆衣裳,把身子调理好,孩子回来见你好好儿的,心里也高兴不是。”
    苏妃柔声道,“娘娘说的是。”
    胡太后长叹,她怎么就同苏妃说不来呢。
    文康长公主见势打趣道,“母后可得省着点儿你库里的好东西,这次非但老五回来,阿宇想必也能回来了,到时可得记着赏你外孙几件。”
    想到外孙李宇,胡太后愈发欢喜,与闺女道,“放心,好东西有的是。阿宇也该回来了,可怜见的,一去三四年,囡囡还没见过爹呢。”
    说到李宇之女,文康长公主便是眉开眼笑,道,“是啊,那孩子,起初小时不大懂,这一二年见她堂兄堂弟的都有父亲,还找我问她爹去哪儿了。”说的胡太后心酸起来,骂道,“就是这杀千刀的靖江王,好不好儿的干这谋反勾当,要不是他,也用不着孩子们这么大老远的好几年回不得家。好在靖江王也没落好下场,不然真是苍天没眼了。”
    谢贵妃笑,“如今靖江已降,可见是上苍有眼。”
    赵贵妃也跟着说了几句恭维吉祥话,殊不知二人心里却是不大好受的,自上遭江南大胜,穆元帝便命她二人将苏妃的份例提到贵妃一档,就这样,穆元帝还时不时的额外赏赐苏妃,如今靖江已平,还不知穆元帝要如何赏赐呢。赵谢二人皆是在宫里熬了大半辈子且深得帝心之人,倘非有几分能耐,也做不到贵妃之位,以往二人并不将苏妃如何放在眼里,因她二人掌管宫闱,再加上位份差别,苏妃在她二人面前一向是要低上一头的,谁晓得风水轮流转,难不成日后倒要她们俯就苏妃不成?
    每虑至此处,二人心下难免都有些不自在。
    说话苏妃在宫里得了不少体面,谢莫如回到府内,果然颁赏的内侍已是到了。待接了穆元帝的赏赐,先是侧妃们过来道喜,一时,外头又有属官过来,先温言打发了几位侧妃,谢莫如去前殿见几位属官,她纵一向端严,今遇江南靖平之事,也难免带出几分喜色,与张薛二位长史道,“这几年,殿下不在帝都,凡王府之事,多赖诸位相帮,眼下殿下就要回来了,以后还得劳你们辅助殿下,打理差使。”
    张薛二人皆道,“原是臣等份内之责,这几年殿下在外操劳,我等却在帝都安享太平,心下已是难安。”
    谢莫如温言安慰,“当时殿下去江南的情势,你们也是知道的,不敢往外漏半点风声。何况,攘外安内皆是要务,说不得哪个更重。这些年,倘非有你们处理外务,咱们府上怕也没这般安宁。不说来日方长,眼下就有事要托于你们。”
    二人皆已是六十往上的人了,精神头却是极足的,连忙道,“娘娘只管吩咐。”当初五皇子去江南收拾烂摊子,还真不是他们不愿意一道同去,实在是当时五皇子秘密南下,身边跟着的是穆元帝的暗卫,他俩都上了年岁,奔波不得,且当时机要,故他二人不得知。今五皇子在江南立下大功,俩人不是不遗憾,好在有谢王妃好言抚慰,如今且有事要他们做,他们焉能不愿?更兼二人都不傻,如谢王妃说的,这几年谢王妃对他们的确颇多倚重,虽未与五皇子去江南建功,到底同谢王妃有了交情。至于走王妃路线是不是不大体面,这几年,二人早改变了以往的陈腐观念,谢王妃乃五皇子正妃,为人亦是精明强干,身份手段都镇得住,倘府里不是有这样一位王府,哪能这般安宁?且他们为属官的,与一府主母处好关系,这也是属官的本分。不然,有哪个惹得主母生厌的属官能长久呢?
    故此,谢王妃又有事吩咐,二人求之不得。
    谢莫如道,“殿下建功是大喜事,这些天,往咱们府上走动贺喜的绝非少数。殿下建功,我高兴,你们也高兴,咱们府里,没人不高兴。只是,我想着,凡事还需留三分余地。第一,殿下还未回来,摆酒之事暂可免了。第二,趁此殿下建功,陛下重赏,外头人难免多看重咱们府上一些。别个不说,主属一体,别看这几年府上算是太平,殿下虽还未回朝,我只怕外头就要生事的。属官以你二人为首,且你们素有威望,还得由你们约束下头官员,切莫得意忘形,此际倘出一两件丑事,还愁没人知道么?”
    二人连忙称是,他二人光顾着高兴了,还真没想到这个,实在不得不感谢谢王妃目光长远。谢莫如继续道,“就是殿下回来,咱们阖府也需谨言慎行方好。”
    把张薛二人交待一番,谢莫如又叫来府里掌事太临掌事宫人,亦训诫了一回,如此,五皇子府内森严,倒更胜以往。就是孩子们放学回家,谢莫如也自有一番叮嘱。
    当然,给过大棒后,阖府内外加赏半年月钱薪俸,亦令府中上下皆是欢喜。
    把府中人调理了一遍,谢莫如就开始接待各色贺喜之人,最先来的是谢太太,倒不是谢太太消息格外快,基本上来送捷报的斥侯一路喊下来,帝都城该知道的也都知道的。谢太太来得最快是因为,她是谢王妃的祖母,一闻信儿立刻起身,也不管这信儿准不准,譬如戚国公府、平国公府,人家都要再三确认了消息方好过去。如此,就让谢太太抢了先。谢太太一把年岁,腿脚十分俐落,带着在家的二孙媳妇三孙媳妇就来了,谢太太满面欢喜,见着谢莫如起身欲见礼,谢莫如摆摆手,“祖母不必多礼,坐吧。”谢太太惯来如此,虽谢莫如一向都会免礼,谢太太却从不拿大。谢兰媳妇谢玉媳妇则是正正经经福一福身,谢莫如也令她们坐了。
    谢太太茶都顾不得吃一口,便笑道,“咱们府上的采买在外头办事,听说见着送捷报的了,说是江南大捷,靖江王已是降了。我这听说了,竟是一刻也坐不住就赶紧过来了,娘娘知道了没?”
    谢莫如笑,“知道了,陛下已颁下赏赐。”
    谢太太与两个孙媳妇顿时喜笑颜开,谢太太直念佛,“谢天谢地,佛祖保佑。”谢太太出身官宦之家,嫁入官宦之家,做了多年的高官夫人,且这把年岁,自是见过世面的,一沉吟便道,“靖江王既已投降,想必殿下也快回来了。”首犯已得,必要回朝献俘。谢太太说着很是怜惜的看向谢莫如道,“娘娘这几年不容易。”这三四年,江南战报一时好一时歹,若非谢莫如这样有定力的人,还知要怎么着呢。何况,江南战乱,帝都城是非也多,虽有娘家帮衬,谢莫如也没少操半分心,整个王府都在她肩上,亏得谢莫如能扛下来。
    谢兰媳妇于氏亦道,“是啊,偌大一个王府,里里外外可不得全是大姐姐操持。这也就是大姐姐了,要搁我,我自己个儿院里的事能料理清就是好的了。”
    谢莫如淡淡,“当其位谋其政,这原是我分内之责,不当一赞。原我就想着祖母要过来的,只是怎不见阿芝媳妇。”
    谢太太笑,“今儿不凑巧,吴夫人身上不大好,我想着家里也没什么事,就叫她过去瞧瞧,她没在家,不然也要跟着一道来给娘娘贺喜的。”
    谢莫如便吩咐紫藤,“吴夫人的事,我不大知道,既知道了,你备一份滋补品,明儿打发人送去。”
    紫藤垂手应了。
    谢莫如又问过娘家的一些事,道,“戚家妹夫在军中不好说,谢云谢远也都是有职司的人了,不知他们能不能年下一并回来,要是祖母想莫忧回来,我倒可给殿下去信。”
    孩子们有出息,谢太太神色舒畅,对于谢莫忧要不要回帝都,谢太太笑道,“我虽想她,到底也要听一听戚亲家怎么说。哎,就是那俩孩子,这七八年没见过爹娘面了。”这说的是谢莫忧长子次子。
    谢莫如笑,“是啊,前儿柳夫人过来说话,她家大郎到了说亲的年岁,偏生柳将军在外,她一个妇道人家,总没个主意。这次估计柳大将军也能回来了。”柳扶风为江南统帅,与戚三郎这等将领还不同,江南统帅权柄过大,柳扶风必要回朝交还帅印的。所以,谢莫如方说,柳扶风必要回朝的。
    谢太太笑,“柳家大郎这几年没大见过了,倒是前几年见过,是个端正懂礼的孩子,听你祖父说极是出众,这也十八九岁了,已中了秀才,准备明年要考举人的。”
    于氏一听就极有兴头,道,“可不是么,我出门也听人说起过他,那年考秀才就是帝都府的案府,文章极出众。这要是谁家得此佳婿,可是有福了。”
    谢玉媳妇宋氏家里父亲就是翰林的,闻言也笑,“柳夫人两子,都很懂事。”
    大家说一回闲话,谢莫如方与谢太太道,“今殿下还朝,府里上下都极欢喜,只是,想到世间诸事,越是喜庆,越要谨慎些方好。我就怕府里人喜不自禁出什么茬子,早上刚叮嘱过他们一番。祖母不同他人,谢家是我的娘家,我这心里难免多记挂些。祖母回去也与祖父说一声,咱家我是不担心的,祖父素来治家有方,不过,谢家族人众多,帝都城的几房离得近还能略看顾些,老家的族人,宁可无能些,能得安分二字,也是福气。”
    谢太太知谢莫如志向绝非一个藩王妃的,今五皇子气象正好,看来谢莫如已做好另一场攻坚战的准备。谢家自不能给五皇子添麻烦,谢太太闻言正色道,“娘娘放心,族中事我定会同你祖父商议的。”
    谢莫如微微颌首。
    
    ☆、第299章 夺嫡之二

    谢太太知谢莫如今日必是事多,故并未留下用午饭,只是确定了五皇子将大胜而归的消息,便喜气盈腮的带着俩孙媳妇回家去了。
    这边谢莫如刚用过午饭,平国公府王老夫人和孙媳妇小王氏就来了,这祖孙二人都与谢莫如颇有渊源,她二人还带了长孙柳大郎,谢莫如对这柳大郎倒也不生疏,柳扶风不在帝都,平国公年迈,世子平庸,不论王老夫人出门,还是小王氏出门,最常带的就是柳大郎了。如谢家两个孙媳妇于氏宋氏所赞誉的那般,柳大郎在帝都权贵圈里的未婚子弟里也是热门人物,才学不错,人生得亦是俊秀沉稳,虽家里是个乱营,奈何其父柳扶风早已晋身帝都权势人物,柳大郎自身也够优秀。祖孙三人都是面带喜色,王老夫人已是将将八十的人了,发若霜雪,眉目峥嵘,祖孙三人先同谢莫如见礼,王老夫人坐下,方笑道,“按理,过午不该贸然上门,只是,知道娘娘慈善,且听闻这等大喜事,委屈待不到明日,就连忙过来了。”
    谢莫如见祖孙三人衣饰寻常,并未做出门时的华贵打扮,就知祖孙三人是确定了消息就匆匆过来了,怕是未想到要换衣衫的事情。谢莫如笑,“咱们不必论这些虚礼俗套,什么过不过午的,我料得你们今日必到的。”
    小王氏年岁较谢莫如略长几岁,平国公府内闱不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