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望族权后-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类佃作因为用途有限,便不大可能是潘博训蓄的死士,一旦落网,多数没有自尽的决心,受不住刑逼而招供,甚至投诚听令行事,都是大有可能。
  太后既然早定计划,自然会交待党徒察捕安东佃作,不多久就逮着这么一位,当然,以太后之尊是不可能对此小人物面授机宜的,甚至连韦元平都没有涉入其中,太后只交待毛维出面威逼利诱,没废多少唇舌就说服此佃作依计行事。
  薛谦与冯伯璋既然双双罢职,这些年经二人举荐的官员多数岌岌可危,那么严察两人罪行的要务自然只能落在太后党大理寺卿手中,既是太后党出面,对安东佃作的审讯自然只是走个过场,不可能察出任何蹊跷来。
  而韦元平与毛维得到大理寺禀报,这回却并未张扬得人尽皆知,不过是在紫宸殿禀知了天子,并提出建议——当严究逆行,肃清裴郑余孽。
  于是天子便急匆匆赶来含象殿,当连十一娘也被太后摒退后,这对母子间的对峙就不为人知了。
  “圣人声称裴郑逆案并无确凿?可别忘了将其两族定罪处治皆为圣人亲书诏令!”太后面若罩寒,彻底撕下了仁慈的面具,一双厉目冷芒如刺,直盯得天子脸色泛青。
  “当初,当初,若非谢饶平及韦元平等借着潘逆拥兵自立威胁,称若不立即将裴郑定罪处决,朝堂纷争不平,军心必致不稳……”
  “难道这话不对?潘逆勾结北辽拥兵自立不说,并意图攻占幽州!多亏饶平与你舅舅尽职尽责谏劝,才没让势态更加恶化!”
  “但那分明就是谢饶平借势逼君,裴郑并无逆行……”
  “说来说去,圣人还是不信裴郑有谋逆之恶。”太后冷笑道。
  “是,朕从未相信过……”
  “姚潜证辞,以及当年毛维察出那封书证,圣人都视若不见?”
  “这些皆有可能是谢饶平伪造!”
  “谢卿当年不过御史中丞,谢家更非显望,财势也好声望也罢都都远远不及裴郑此等根深蒂固世族,他有什么本事构陷两族!”太后笑意更冷:“圣人真正怀疑者,其实不是饶平,而是为母吧?”
  话音落尽,此间殿堂陷入沉寂,天子虽不敢与太后对视,脸色也更显苍白,然而这沉默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既然圣人一直是这么怀疑,当年又为何不为裴郑主持公道,还两族清白,而将我这罪魁明正典刑,给天下一个交待呢?”太后拍案而起,两步逼近天子跟前,就这么居高临下地睨视着天子:“倘若我真为陷构忠良元凶,那圣人是什么,明知裴郑无辜却下令将其族诛之圣人是什么!帮凶么?倘若如此,圣人这时又有什么资格治罪谢卿!”
  眼看着贵为九五的天子因这当头一问摇摇欲坠,太后似乎极其失望的摇了摇头:“贺衍,你可知当年,我为保你得储,耗废多少心血,而倘若没有谢、毛等人鼎力相助,裴瑜又怎么会察觉崔牧父子野心勃勃而建言立长?你以为裴瑜对你忠心不二?你错了!当年倘若小崔后得逞,让贺烨得储,一旦先帝驾崩,母强子弱,崔牧父子便会仅倾朝野,朝堂之上再无裴瑜立足之境!他是看清了这一时势,才下定决心辅佐于你,什么忠耿良臣,在这冠冕堂皇一层表皮下,无非也是一颗私欲之心!”
  太后连连冷笑,在天子跟前缓缓踱步:“你生性温良,裴瑜早就看在眼里,他知道你易于把控,这更对他有利!你自己想想,自你登基以来,裴瑜有没有垄断专权排除异己?我荐举谢卿毛卿,都是为了巩固帝权,平衡朝堂,然而裴瑜一党却联名反对,甚至挑拨离间,想让我们母子生隙!”
  “贺衍,你是我怀胎十月所生,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也只有我,才会时时处处为你着想,然而你却宁愿相信裴郑,反而怀疑我这生母?”太后终于停住步伐,她看向儿子那空洞茫然的眼睛,沉痛地叹息:“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见天子听了她这番话后,竟然没有痛悔请罪,太后终于忍不住蹙起眉头。
  “圣人既然坚信是我陷构忠良,我也再无话说,如此,圣人便下令将我处死,为裴郑昭雪罢。”太后又再归座,冷冷看着天子,忽然抬手拔簪,一缕青丝随之散垂:“今日起,我便在含象殿内跪席待罪,等着圣人诏令赐死。”
  听见太后这决然之辞,贺衍才终于转过那张苍白的脸,眼见着生母眼眶泛红悲愤不已,他置于膝上的拳头忍不住颤抖起来,又隔了十余息,才匍匐叩下:“母亲何必逼迫儿子……”
  “逼迫?”太后再也忍不住尖锐的嗓音:“是我逼迫圣人,还是圣人步步紧逼?难道不是圣人在质问我包庇亲信而陷构忠良?”
  “儿子……不敢……”
  “那么,圣人便当秉公明断,重惩裴郑余孽!冯伯璋与薛谦皆应处死,两族也当诛连!”
  天子猛地抬头,似乎连嘴唇都没了血色。
  难道又要他亲口下诏,将忠心辅佐之人尽数处斩,再致血流成河!
  裴郑无罪,薛谦与冯伯璋固然不算清白无辜,但也罪不及死,更不说族诛!
  “母亲,儿子恳求母亲,不要再逼儿子杀人了。”天子闭目,这时斜靠几案,只觉浑身发软。
  “圣人可是一国之君,如此软弱,又怎么恩服天下。”太后的语气这才柔和几分。
  天子听了这话,忽然明白了过来,他睁开眼睛,这回倒坦然清明的迎视向太后。
  “儿子的确太过软弱,无能治理天下,母亲,只要母亲宽饶此回,儿子今后,愿唯母亲之令是从。”
  既然母子两人之间已经把话说开,太后彻底收敛了激愤,微微一笑:“本是佃作一面之辞,冯伯璋是否有罪,还待细察,但即便不涉谋逆,包庇贪昧等罪却是确凿,薛谦也曾力保刘渡,虽未督办搜括逃户,然其举荐官员多涉其中,自当连坐,冯伯璋当处斩,薛谦虽罪不及死,罢相贬迁却不能免。”
  见天子没有异议,太后又再紧跟说道:“刘渡之罪既然明确,谢卿诬陷之说显然不存,谢刺史与柳长史平定汉州有功,当得褒奖。”
  无非要是要调谢饶平回京,再入政事堂。
  天子这时已然心灰意冷,以缄默表示同意。
  “圣人如今膝下无嗣,还当以此为重,薛冯一案闹得沸沸扬扬,不少官员牵涉其中,圣人仁善,既然不能狠下决心一一处治,莫不让为母做这恶人罢,军国大政,圣人可暂交我与政事堂诸相共断,至于圣人,可静心安养。”
  原来,这才是太后目的。
  天子轻轻一笑:“儿子遵令。”
第253章 晋王要小心
  关于冯伯璋勾联潘逆一案,最终被大理寺卿审明为佃作攀咬,是潘逆图谋不轨意欲兴风作浪而不了了之,不说平民百姓,绝大多数朝臣官员甚至都未听闻这事,然而励新五年六月初七,关于薛谦、冯伯璋的罪名却终于议定,冯伯璋因为直接牵涉贪墨欺民等罪,处斩,不待秋后,立即刑决。薛谦虽然在包庇刘渡一事上有过,并且犯有保举不当等失职之罪,最终却因为没有涉及贪墨欺民的恶行,论责从轻,贬为琼州录事参军,立即赴任,不得滞京。
  对薛谦的处置看似轻省,不但保得性命,甚至未曾削职夺官,只是贬迁而已,然则隶属岭南道的琼州一直是发配流罪之地,贬迁至此的官员,如无意外的话也都是病老异乡收场,鲜少再得升调机会,薛谦这回,也相当于在仕途之上被判决死刑了。
  随着这两大首脑人物一死一贬,但凡涉罪官员的清算无疑立即展开,朝堂之上一时之间有若风声鹤唳,这些年经由冯薛举荐的官员固然个个自危,却也有不少太后旧党,抑或正欲投诚太后的官员无疑看到了升迁良机,韦元平与毛维包括李子沅甚至灵沼公的府宅门前,都是车水马龙。
  还真是冰火两重天。
  尽管自从五月以来的沸沸扬扬并未落幕,十一娘却再不如前些时候那般一心尽在风吹草动了,也是直到此时,她悬在嗓眼的心才彻彻底底回落,薛家未受牵连,薛谦竟然也能保住性命,“保薛”计划这才算是大功告成。
  至于多少人遭遇贬黜,多少人忽而青云,十一娘暂时也没有关注的必要。
  可是因为韦元平的炙手可热,便连贺湛这么一个韦相小儿子知交的白身士子也连带着“鸡犬升天”,上清观紧闭的大门前,居然也排起了车水马龙,莹阳真人不胜烦扰,干脆带着十一娘避去篱下居,虽然莹阳严令贺湛不能跟随,免得将那群蚊蝇招惹到樊川,不过贺湛没隔两日就死皮赖脸的跟来了别苑,好一阵讨饶:“姑母行行好,那些人目的无非是想借我攀交韦元平,这事我可不能应承,免得被议贪贿,还未出仕呢,名声就毁了,却实在被烦缠得难受……我保证,是将他们误导至朱坡别苑才金蝉脱壳,那帮人且在朱坡围堵呢,决不会跟来樊川。”
  莹阳真人没好气白了贺湛一眼:“你待在朱坡即可,非得要跟来此处做甚?”
  “我一人住在那里不是孤寂么,眼下这情境,又不能去平康坊寻欢作乐,抛头露脸可都得小心,好歹与姑母在篱下居,还能陪姑母棋弈不是?”
  莹阳一听贺湛主动提起棋弈,这才没再将人赶走,极有眼色的十一娘立即转身去拿棋子棋盘,自己却远远避开,只让贺湛在那煎熬。
  好容易待到午膳后脱身,贺湛瞪着十一娘直抱怨:“我之所以跟来这处,可是有件消息急着告诉你,丫头一点义气没有。”
  “可是宫里有什么变故,自打冯伯璋被判死,这些日子也太风平浪静一些。”
  “都沸反盈天了,到你这却成风平浪静。”贺湛哭笑不得,却忽然压低了声:“坚持了近五年之常朝,如今又暂止了!天子已经一连三日未曾上朝,听说……龙体有恙。”
  十一娘却并不觉得意外:“本就在咱们预料当中,这才是太后安插那佃作之目的,她是明知贺衍软弱,又因悔愧之意,势必不愿重提旧案,更不可能再下诏令将薛氏灭族,这么一逼迫,贺衍再毫无助益情势下,也只好龙体有恙,任由太后处断朝政了,看着吧,许就在数日后望日朝会,天子可能就会正式宣令,不知会去哪处别宫静养,将国政移交。”
  “懦弱至此,咱们这位天子也确是不适合占着那张宝座了。”贺湛说出这大逆不道的话,脸上难免激愤,于是沉默了好一阵子,才有心情说话:“太后蛰伏近五年,如今一举夺权,你说她会否趁这机会直接宣布临朝?”
  “贺衍已是一蹶不振,太后是否临朝对咱们无关要紧,该当怎么行事便当怎么行事,只依我揣摩,五年前那场败仗多少会让太后更加警慎,这时她虽逼得贺衍交权,不过如若直接临朝,未免也太明显,所以,太后多半会循序渐进。”十一娘微挑眉梢:“先是公然涉政,再积累威望,等到满朝文武无不敬服,到时天子再以久恙难愈无力理政为名,干脆提议太后临朝,才再不会有人反对。”
  贺湛颔首:“眼下天子臂助虽然损伤惨重,但至少薛谦所荐官员,仍有一些忠良刚直,未被卷涉进这桩事来,无缘无故,太后也没借口将之尽数贬黜,这时若宣称临朝的确太显急躁,反而可能引发非议。”
  “不管太后临不临朝,我们这时目的,仍是在积累实力和争取太后信重,其实太后这回夺权几乎是与贺衍撕破了脸,对我们计划倒也有益处,至少晋王,倘若贺衍掌政,他根本不会生夺位之心,然而,一但太后临朝,晋王就必须痛下决断了,若依然毫无作为只拘自保,他那个懦弱无能之兄长,即便有那决心,却没那能力助晋王得储。”
  十一娘竖起一只手掌:“过去这五年间,太后一心在于夺权,而如今大功告成,她必然会将注意力分出不少在贺衍子嗣之上,顶多一年过后,贺衍依然无嗣,太后只怕不惜借用药物,也会促成贺衍宠幸后宫,到那时,贺衍绝嗣之秘就隐瞒不住了,必然又是一番恶浪滔天。”
  “那晋王岂不九死一生?”贺湛蹙眉。
  “有天子力保,贺烨还不至于莫名暴亡,再兼贺烨暴戾之名声,满朝文武有几个愿意推举跟从?只一但到那时候,贺烨想要得储,与太后之间暗争就会成为明斗,天子固然能保其不受毒杀,但想要顺利立贺烨为储却大是艰难,再者,贺衍连军政大权都能被逼交托出来,也难保到时不会顾及母子之情犹豫不定,贺烨想要得储,只能靠他自己,以及小崔后遗留下那些暗中助益。”
  “依你这么一说,接下来储位争夺才是关键。”
  “所以,你与陆哥、王七郎要尽快入仕,此时就是机遇,我们也得争取在一年之内成为太后心腹,如此才有可能暗中助益,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贺湛微微颔首,沉吟好一阵后,才问道:“你已经决定辅佐晋王?”
  “那也要看接下来势态,贺烨是否有这决心,我只能说,除了辅佐晋王这条路,我看不到还有其余捷径。”十一娘撑着额头,老气横秋地叹了一声:“我倒真想直接谋逆,掀翻这天下,但无疑是痴人说梦。”
  “可是十一娘,你想没想过,即便将来咱们真能辅佐贺烨登位,他固然不会庇纵韦太后,然而或许也不会为裴郑昭雪,毕竟将两族定罪处死者是贺衍这个天子,凭贺烨对天子之手足之情,大有可能会顾忌贺衍声名而反对重审旧案。”
  十一娘当然知道贺湛的质疑绝非杞人忧天,她重重颔首:“我考虑过,所以,一但我们决定辅佐晋王,那么将来晋王妃只能是我。”
  “美人计?”贺湛挑眉。
  遭到了一个毫不留情的白眼:“为裴郑昭雪一事当然要隐瞒贺烨,横竖他若不得皇位一切都是白废心机,可他要成了君帝,我便是皇后,到时可先安排试探,贺烨倘若不愿翻察旧案,那么对不住,这事只能由我这皇后来做了!”
  贺湛目瞪口呆,好半响才去撑自己额头,另一只手重重拍在十一娘肩膀上:“霸气,佩服。”
第254章 真病
  励新五年六月望日朝会,天子当着满朝文武面前,宣称因突患疾症而无力执政,将往玉华宫静养,为免政务耽搁,暂由太后及政事堂诸相协理,但凡敕诏,加盖太后印宝及政事堂金章即可颁行。
  虽然大周曾经出现过因天子年幼而临朝听政的文皇后,不过敕诏不加龙玺仅凭太后印宝及宰辅金章便能颁行天下的事还绝无仅有,显然不合礼制,可天子宣告群臣后,宣政殿中却没有激发理所当然的群起谏阻。
  太后党固然不会多话阻挠,可这济济一堂也不全是韦毛之流,虽说眼下不少冯党已被停职待察,但薛谦掌权后举荐的官员中,那些没有与冯伯璋同流合污的忠耿之臣,竟然也不约而同的保持缄默。
  不是他们因这连番打击而心性大改,实在五年之间,因为天子力庇刘渡,对忠告良谏置之不闻,导致偏听偏信冯党此类贪奸,官制相比先帝时竟然越发混乱,实在让一应忠耿大觉灰心,如今天子称病罢朝,移交政权,他们总不能阻挠天子养病,更兼则是,倘若此时揪着礼制不放,坚持敕诏必须也只能加盖龙玺方能颁行,要万一天子干脆将龙玺交托太后,岂不是得不偿失?
  纵然有那么极少一部分冯党,因为官阶所限,还没有资格参涉进刘渡以及搜括案,为求自保硬着头皮出列谏止,但因人微言轻,被那些占据要职的太后党三言两语一驳,就一一苍白着老脸又回到了位置上。
  高高在上的天子待底下真正一片鸦雀无声后,无声惨笑起身离座,随着宦者拉着尖细的嗓音宣告“退朝”,空荡荡的宝座下,多少人如愿以偿面带愉悦,多少人心头沉重暗自叹息,多少人心灰意冷如丧考妣,又有多少人微抬着眼目送着天子踉跄的步伐,握了拳头——励新之政,难道就这样在今日,正式落幕了?!
  冯薛入罪,便是数载以来幽居禁内无心旁务的贵妃也有所耳闻,可一直到六月十五这日,她才听说天子将去玉华宫修养一事,纵然之前贵妃已经答应了十一娘再不插手,这时也未免心急火燎安坐不住,风风火火地赶到许久不曾涉足的紫宸殿,便见顾怀恩这阉宦竟然满脸灰败的跪在天子寝堂阶下,脑门肿胀老高,显然是磕的。
  “贵妃,贵妃可要替老奴求情,老奴对圣人耿耿忠心,贵妃可是知情,眼下太后竟然逼着圣人将老奴赶出宫廷……”一见贵妃,顾怀恩昏浊无神的两眼瞬间雪亮,膝行上前重重叩首。
  自从五前年天子掌政,顾怀恩这个心腹内宦也摇身成为权幸,与冯伯璋眉来眼去勾搭成奸,收了不少意欲晋升的官员贿赂,又将他们统统发展为冯党,在天子耳边更是见缝插针就为冯党粉饰,如今他手头私产比当年侍奉德宗时又翻番几倍,竟连多少显望勋贵都望尘不及,哪知一朝就被太后釜底抽薪,倘若不是天子替他求情,按律得处杖决,如今虽然只是被赶出宫廷,然而对于这等阉奴,倘若离开宫廷,家产又被抄罚一空,将来处境可想而知。
  但贵妃对顾怀恩却一点没有同情心,只丢下一句“咎由自取”就毫不犹豫擦肩而过,然后她那长长的裙角被顾怀恩扯住了。
  从未受过如此冒犯的贵妃,本就焦躁的心情更添狂怒。
  她半转着身,冷冷睨视。
  “贵妃难道就不担心,老奴为求自保禀明太后,圣人之所以坚信谢相国害杀裴后,都是贵妃在后蛊惑?!”
  被逼入绝境的阉奴这时两眼血红,咬牙切齿。
  但贵妃却莞尔一笑。
  两根手指,抽回裙角,却彻底转过了身,面对着顾怀恩稍稍弯下脊梁。
  “你当我惧怕韦海池不成?你大可去告密,不,这不能称作告密了,我相信韦海池心知肚明。”贵妃毫无顾忌直称太后名讳,倒将顾怀恩惊吓得如同见了鬼。
  贵妃仪态端方的再度转身,仍是风风火火直往殿内闯——韦海池只有一事不知,便是晋王贺烨才是主谋,但不提顾怀恩,就连天子也瞒在鼓里,贵妃这时无比庆幸当年她孤注一掷时至少还仅存这一点警慎。
  可是当步入那间再度因为锦幕垂挡而陷入昏黯的殿堂,眼看着天子恍若五年前一般颓丧,一盏接着一盏纵酒,堂堂九五之尊冠除发乱,连衣襟上都染着酒渍,贵妃的心情更加有若被压上了一块巨铁,她根本无心见礼,几步上前一把夺过酒盏狠狠摔掼地面,眼见着天子直接抓起酒壶塞在嘴里猛瀼,无可奈何的贵妃这才直瞪天子座侧,冷着脸像座冰雕一般的少年。
  “大王,你也不劝劝圣人?!”
  “我劝了。”贺烨抖了抖他被泼得差点没直接滴酒的袍子,又侧了侧脸,好让贵妃看清面颊上那残留的口脂印,伸出手指点了点跪在十步开外瑟瑟发抖的一个乐伎:“这就是结果。”
  贵妃愤怒的头脑完全不能理解晋王的话与手势代表着怎么一起事故,她也没闲心理会这些,重重一喝“退下”,于是早在贵妃当着天子面前摔杯子时就已经停止了鼓乐的一众太常音声人,包括在天子逼迫下无可奈何壮着胆子在晋王脸上“留印”的乐伎,如释重负般抱着乐器眨眼间就退得干干净净。
  当然,晋王仍在,天子也还瘫软现场。
  “这时可不该酗酒纵饮,圣人!”
  不待贵妃苦口婆心劝慰的话说完,贺衍竟然仰天长笑,只那笑声渐到最后,倒比哭音更加凄闷:“阿姐,阿姐!”
  贺衍整个人扑倒在食案上,也不管衣袖浸泡在汤汁里,肩膀剧烈抽动着:“这是什么时候,这时我又能做什么?阿姐,你不要再废心了,什么话都不需说……直到如今我才明白,一切错责都是我造成,我愚笨,我无用,我根本没有资格为一国之君,如果我不在这位置,渥丹不会死,裴郑两族忠良也不会含冤屈死!”
  九五之尊只顾呜咽:“是我下令杀死他们,我明明知道他们不会谋逆!我怯弱,又虚伪,这么多年,我甚至不敢面对真相,我曾经对渥丹称誓,白首偕老不离不弃,却是我亲手毁灭了她父母二族!可是我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
  贵妃一路上盘算好的那些劝言,被天子这话一堵,全都憋在了胸口。
  她看见晋王连连摇头——说什么都没用了,裴郑逆案的真相天子显然已经一清二楚,可什么都不能做。
  然而贵妃长吸一口气后,还是跽坐在天子身边,握住了这个可悲又懦弱的男人,醉酒后越发不能摁捺颤栗的指掌:“即便当年圣人对裴郑逆案心存疑惑,更加偏向于两族无辜,但也绝没想到有人竟敢胆大包天陷构忠良,更加不曾洞悉太后祸心,只是因为形势所逼,又不够坚定,无奈之下才错断,妾身相信,圣人并非从一开始就选择庇纵奸侫。”
  贺衍的颤栗似乎一滞,过了许久才抬起苍白泪湿的面孔,可目光依然涣散,像极濒死之人。
  “阿姐相信又有何用,渥丹再也不会信任我,更加不会原谅我,我如今知道真相,但却无能为力,有朝一日九泉之下,她不会见我,我也无颜见她了,到这地步,就连恳求原谅我也没有资格!……阿姐,我这一世,最期望不过富贵闲散,与爱慕之人白首偕老,一生安适,我从未想过位及九五,也从不恋栈至尊宝座,可我若早有勇气将这些话告知阿耶,将储位让予烨弟,也许就没有如今这样局面,是我害死了渥丹,是我害死了她所有亲族,我愧对渥丹,愧对妻族,更加无颜去见父祖,我就是这么一个一无是处之人,为何偏偏让我生于帝王家!”
  “圣人既然已经明白真相,这时或许不晚……”
  “晚了!一切都晚了!”贺衍捂着眼睛,倒在贵妃膝头:“阿母也不容易,我不能置她不顾,阿姐,我只能……愧对渥丹……”
  终于,就要这样一败涂地了么?
  贵妃心里也是一片凄楚,可积累多年的怨愤仍旧让她不甘就此作罢,然而还没待她进一步劝导,忽然感觉到伏在膝头的天子急咳剧烈,眼疾手快的贺烨一把将天子扶起,贵妃这才看清锦裙上刺目那片腥红!
第255章 小间谍
  天子就算要往玉华宫,当然也不是说走就走的事,如今为止仍一手掌控后宫事务的太后当然要主持打点,故而这日即便天子已经当众宣告交权,太后却没有心急火燎地立即插手政务,而是与心腹窦辅安商量起御驾将幸玉华宫的事宜。
  “贵妃必然是要随驾,可无论圣人如何任性,这回也不能仅只贵妃伴驾,我思量着让嫔妃们一并随往,只不过眼看接下来因为政务繁忙,不能分心于宫务,总得要留个帮手,你有什么建议?”
  掌管后宫之务,份位太低可不能让人信服,如今三妃当中,仿佛也只有贵妃才有足够能力,然而这位偏偏与太后离心,自然是排除在外,可淑妃与贤妃两人……一个狭隘愚狂,一个短见无能,竟是谁都不适合。
  然而窦辅安虽觉为难,却也明白只能在矮子里拔高个儿的道理,故而沉吟一阵后,到底还是有了选择:“相较之下,淑妃为谢相侄女,也是世族闺秀。”
  虽然谢饶平如今还未从汉州回京,但好比窦辅安如此“远见”的人,已经提前恢复了相国的尊称。
  说到淑妃,太后却颇有些腻烦:“淑妃好强,圣人还在东宫时,她便与裴渥丹硬抗,一早就惹得圣人厌弃,可这蠢货不思己过,反一昧怪我不为她撑腰,倘若不是看在饶平颜面上,我早懒得理会。”
  窦辅安低沉着声气:“太后,正因为淑妃早被圣人厌弃,故而即便前往玉华宫也是无用,反而可能因为犯妒坏事。”
  这话却提醒了太后,大以为然:“还是你想得周道,也罢,淑妃虽然在有些事情上糊涂,到底出身世族,总比贤妃更加适合打理内务,更何况饶平受了这些年委屈,如今回朝,我也得更加显示对谢氏一族重用,否则那些个见风使舵之流未免会小看了他。”
  于是太后主意拿定,正要通告下去,让除淑妃以外各位后宫准备随驾往铜川,却忽得报讯——天子吐血昏厥!
  原本因为诸事顺遂而心情舒畅的太后简直有若五雷轰顶!
  固然太后一心在于权势,对贺衍的母子情份极其有限,可那毕竟是她唯一骨肉,更重要的是,贺衍这时还没有子嗣,身子可万万不能当真出了差错!
  太后这时无比焦躁,如果已经有了亲孙子,贺衍即便有个万一,那也无妨大局,她便能名正言顺临朝听制,但这时显然不是如此顺利安稳的局面,太后万万不能经历“丧子之痛”,于是风风火火杀去紫宸殿,才迈进门,感觉到那扑面而来的酒气,太后的满腹怒火顿时冲贵妃当头泼泄。
  “贵妃明知圣人疾弱,竟然还助酗饮,我这些年来,对你真是太过宽纵了!”
  毫不掩示的威胁,却并没有吓得贵妃服软,她甚至在得知太后闻风而至的那一刻,就已经收敛了担忧,这时报以冷笑:“妾身可受不起,圣人之所以到如今地步,症结所在太后心知肚明,妾身一贯没有替人担责之胸襟,太后还是莫要横加指责才好。”
  大约这世上能用三言两语气得太后想要大开杀戒的人,贵妃不说空前绝后,也是首屈一指了!
  杀气腾腾的太后竟然沦落到拿柳贵妃毫无办法的地步!
  因为在太医几乎倾巢而出的救治下,才刚清醒的天子一眼瞧见太后,几乎是立即将贵妃的手握紧:“母亲,切莫怪罪阿姐。”
  虽然没有一个太医胆敢在这时就断言天子之疾已然积重,翻来覆去无非是那些怎么也不至于担责的说法:“就是忧急攻心,再兼饮酒过量……如今之计,重在好生调养,圣人毕竟年轻,只要保持心境开朗,或无大碍。”不过这样的情形,天子是无论如何也经不起周折奔波再往别宫了,更不说太后也不放心。
  所以驾幸玉华宫一事不了了之,可天子有疾到底证为确凿,这下子交权静养越发名正言顺。
  望日朝会上天子交政罢权虽然早在十一娘预料,然而短短一日间,她便听说贺衍病得竟然连玉华宫都去不成时,却觉得诧异起来,因为十一娘看来,所谓龙体抱恙不过是个名正言顺交权的借口,太后既然顺顺利利达偿所愿,何需再紧跟上演这么一出?就太后的立场而言,天子干脆离开大明宫这权力中心其实更加有利。
  难道天子之疾竟然演变为假戏真作?
  倘若真是这样,对太后可谓也是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她哪来的闲情传扬造势,将天子疾重闹得人尽皆知,好教涉政一事越发光明正大。
  然而更加了解韦太后的韦太夫人却笃定了事实真相:“圣人只怕经这打击,身心当真受损了!否则往玉华宫一事绝无可能不了了之。”太夫人长长一叹:“圣人也确实可怜,被生母算计夺权,眼下病卧,生母却仍不忘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