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望族权后-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的家族。
即将为晋王大业立下汗马功劳的父祖以及长兄!
她必须将这些可能存在的隐患告诉家人,让他们一同为自己未雨绸缪,在适当的时候,先除去此二拦路石!
实际上秦霁前来晋阳之前,她的小哥秦朗也暗中支持了一些人手,可小哥自从出生就没有经受过任何历练,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哪能指望他训养的那些人,行为暗杀晋王妻妾之事?
这一件事,务必要让大父,至少是长兄负责。
然而秦霁虽有把握说服武威侯,却并无把握说服长兄,她也相当清楚,如此重大之事,若无长兄赞同,祖父也必然不会固执己见。
虽说此事也不到迫在眉睫的地步,但鉴于长兄扞格不通,并不容易打动,秦霁必须从这时起就开始动之以情,争取与长兄前嫌尽弃,让长兄与自己站在相同阵营,当到时机,才有晓之以理的可能。
这就是她急着要去广阳的原因,但眼看落空,秦霁也只好采取江迂那法子,趁夜赶好一封感人涕下的家书,一大早便亲手交给王妃,请求王妃带去广阳:“还望王妃转告妾身亲长,虽说这回没有同行,待将来潘辽撤军,情势不再如此紧急时候,妾身务必会去看望父祖,稍尽孝道。”
这样“卑微”的请求,十一娘自然不会拒绝,哪知路上时顺口提起,贺烨听后直皱眉头:“秦氏什么时候如此挂念亲人了?她若真有孝心,当年就不该仗着武威侯疼爱,提出那非份之想!我若要是个多疑狭隘之人,就凭这事,将来便会铲除秦氏一族以绝后患!”
十一娘默默颔首,因为她也实在觉得秦霁功利得过了头,武威侯祖孙虽说骁勇善战,而且多建功勋,但却一直不被韦太后信任,要不是贺烨暗中相助,武威侯哪有可能再掌兵权?说不定如今还老老实实窝在兵部呢,然而武威侯才刚答应投诚效忠,毫无寸功之时,竟然便采纳了孙女未雨绸缪的建议,以联姻作为投诚条件,要不是贺烨信任徐国公,知道武威侯不是贪图权利之人,说不定就要疑心他这一出,是企图着将来以外戚之贵权倾朝野,试问主公心中一旦有了这忌备,臣子将来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丹书青史上,那些可共艰难不共富贵,君臣相疑反目为仇的事还少吗?
武威侯将来不受追究,确然是他饶幸,遇见了贺烨这么个相对豁达的主公——呃,是否真豁达还不好说,得看日后。
十一娘暗下补充,其实是提醒自己。
“那这封家书如何处置?”
“直接交给无郁吧,我看武威侯府,也就只有这么个明白人,懂得是非分寸。”贺烨想也不想就是一句:“秦氏要看望亲长之事,也只告诉无郁,他必然明白怎么回复。”
贺烨认为,根本没必要剖析秦霁探亲有何企图,因为无论这女人在盘算什么,他都不会乐见武威侯被这个孙女蛊惑游说,所以他只让王妃告诉秦明,便是肯定秦明也会拒绝秦霁,让她清醒,无论她有什么阴谋诡计,都枉想将武威侯府拖入泥沼。
而晋王携同王妃这回正式巡视广阳,当然受到了广阳令的恭迎,另有武威侯旗下一个僚属,也代表将军府在城外恭候——没办法,虽说武威侯在广阳城中被赐有宅邸,然而祖孙几代人却多在军营,更不要说这时敌军逼境,便是这个僚属,其实也是得到消息后匆匆从关隘赶回,偌大一个将军府,唯一能算主人的,便是秦明的妻子韦氏,可惜又不能出城迎接,只是候在府里,操持着为晋王一行接风。
第829章 有变
大周虽不乏一族祖孙三代共驻边防,除了自明宗时设立的节度使外,一般而言,家眷都得“扣留”在京都作为人质,便如武威侯秦步云,就是一个显然的例子,不过其长孙秦明因为娶的是韦元平的孙女儿,又兼新婚不久,秦明便随父祖驻防苇泽关,太后便特例开恩,允准了侄孙女韦氏随来广阳,这一位因着定婚之前,也被太后留在身边教导过几日,故而与十一娘算是熟人。
十一娘打量韦氏,虽是远离亲人关照,只身前来北关,瞧着体格倒比那时要丰满一些,只眉眼里带着几分淡淡的愁郁,一时倒看不出她婚后生活是否美满了。
不过想着秦明那冷冰冰的严肃模样,这一桩婚姻又完全是因为政治因素,估计日常也不会甜言蜜意温柔体贴,再因战争时负伤在脸上留下伤疤,更加有些“凶神恶煞”,在多数人眼里,可不算一个良配。
韦氏见了十一娘,倒很是欢喜,将她迎去后宅,一路上喋喋不休说着别后重逢的喜悦之情,又格外问起了霓珍绣,眼睛里满怀期待,十一娘知道这因必须得走一道过场,当然是为她准备好了见面礼,拍着她的手背笑道:“因不知纹姐姐尺寸,故而只备了一条披帛,还望姐姐莫嫌简薄。”
韦氏哪会嫌弃,笑着说道:“若伊伊真送来一套衣裙,我一时间可拿不出百万钱来……伊伊千万不要推辞,我纵然短见,也领会得伊伊开设这霓珍衣坊,皆是为了治政所需,外子一再叮嘱日常必须俭省,不能追求奢华,倘若霓珍衣坊不是伊伊开设,我必然不敢重金买置这些衣用,伊伊是一片好意,可要让外子知道我占这便宜,必定也会恼怒,倒是给付了钱币,总算也是为了太原政事出力,长辈也好,外子也好,才不至于责备。”
十一娘听她说这话时毫不勉强,又一贯晓得这位纹表姐不是城府深沉者,倒是相信了她与秦明至少相敬如宾,晋王妃这时正“贪钱”,也便没有拒绝纹表姐的诚意,可跟着她一到了后宅,却见正正经经地启用了厅堂,便知道韦纹应当准备好了酒宴,顿觉哭笑不得:“纹姐姐莫怪,此行是为巡看军防,稍作休整后,立即便要赶去关城,实在没空品尝美酒佳肴,只消一碗馎饦就好。”
韦纹苦劝不得,格外失望,眉眼间的愁郁倒是越更明显了:“不瞒伊伊,我自来了广阳,看似与外子同在一处,一年间见面,也就只有三十日,这将军府看似阔大,却连说体己话者也没有一个,想着伊伊这回来,至少能陪我几日谈笑……难道就不能让殿下往关城,你留在将军府?”
十一娘顿时警醒,闹不清韦纹是否试探,脸上仍是一团和气:“纹姐姐不知道,殿下可没心思过问军务,若知我留在将军府,倒让他去劳忙,说不定立时发了脾气,打道回府都不无可能。”
却见韦纹连眼圈都红了:“真真那潘逆不得好死,若不是他……夫君也不会被调来广阳,我也就不用独守空房了!”
十一娘见她确然不是伪装,真像是被寂寞折磨得满腹辛酸,倒废了好些安慰之辞,心中却越发哭笑不得了——京兆韦有韦海池、韦缃这样志向远大的女子,却也有韦纹这样的——竟为寂寞悲苦?
想当年,韦太后其实是有意让韦缃嫁给秦明,奈何韦元平不肯让精心培养的长孙女屈嫁,这才让韦缃庶妹韦纹“顶包”,太后对秦明甚是重视,故而将韦纹亲自教导一阵,不过十一娘观察见,太后当初也是担心韦纹被养得刁蛮跋扈,嫁去侯府后颐指气使,这样便不是笼络,而是结仇了,只韦纹虽说温柔敦厚,但作为庶女,历来也没受过重视,太后也不可能在短短一段时间,便激发她的野心欲望。
韦元平一时自私,倒让秦明得幸,要是秦明之妻换作韦缃,十一娘相信贺烨无论冒多大风险,当初也会早一步将韦缃铲除。
又不由得担心起邵广来,未知他能否应付韦缃?十四郎虽有书信,称邵广这巡察御史如今做得是如鱼得水,却并无闲笔提起韦缃来,邵广论城府,还不如秦明呢,只好在他也没有担当什么特别艰险事务,暂时还不怕被韦缃看出端倪。
只随着邵广声名渐积,韦太后必然也会对他加重利用,以邵广之直,证明她听谏忠言,在丹书青史上,留下媲美文皇后的才德,就不知当邵广位高权重,韦缃水涨船高,会否留下隐患?
十一娘不由暗忖:若我还在长安,就近提醒,倒也不怕邵九被韦缃识破,只如今,确实鞭长莫及,可若是对韦缃下杀手……一来她与邵九成婚之后,并未行为歹毒之事,凭邵九品行,怎能眼看结发妻子仅仅是因为太后侄孙女便枉死?二者万一些微破绽,说不定也会遗祸邵九郎。
正为这事一筹莫展,却见贺烨策马追上——
此时十一娘已经从将军府出来,赶往苇泽关,因是赶路,便也没有乘车,而武威侯那僚属,尚留在广阳城协助广阳令清点军需,并未随行,四围都是心腹,故而贺烨也不用避开耳目,直接便道:“真是凑巧了,咱们还未赶到关隘,竟然得到北辽送来密报!”
十一娘因见贺烨是喜出望外的神态,惊喜道:“莫不是潘辽正好在今日撤兵?”
贺烨却又狐疑,盯着十一娘:“王妃在思虑什么呢?若真是撤兵,怎需北辽密报?”
必然便是就近的武威侯先来报喜了。
十一娘汗颜:“是在忧愁一件事,这时说来也无意义,殿下还是直言,究竟有何喜讯吧?”
“我果然没料错,北辽那舒妃,的确利用时机挑唆北辽王降罪萧延达,北辽王事实上已然在一月之前便下令撤军幽州,并着令萧延达立即返回上京!”
“那么萧延达是罔顾王令了?”
贺烨颔首:“北辽萧氏一直为后族,其地位权势,决非区区舒妃能够挑衅,萧延达倘若无功而回,料来北辽王也并不能将他如何,可萧延达却不能忍受无功而返之辱,故而视君令不顾……要说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能将战争导向胜利,萧延达非但无过尚且有功,然而这回他遭遇武威侯,又不比姚潜那等废物,哪有这么容易拿下苇泽关?!又兼那舒妃,居中百般挑唆,北辽王势必会对萧延达更加不满,据密报上书,北辽王已然连下急诏,倘若萧延达再执迷不悟,他便要问其抗逆之罪了!”
“如此一来,对于太原民心安定,商市振兴,更有益处!”十一娘也觉得欢欣鼓舞。
“萧后现下还没死呢!”贺烨冷笑道:“北辽王令抵达前,萧延达势必会得通风报讯,故而他应当会抓紧时间,对苇泽关发起最后攻击,咱们这回,说不定便能赶上!”
十一娘眼见晋王殿下志气飞扬的情态,不由提警道:“殿下莫不是想趁这机会再下战场?可别忘了,这回却是光明正大前来,必然会引起更多关注,就算借用秦八郎名义,可殿下也不能忽然便不露面吧?再说君子不立危墙下……萧延达这回孤注一掷,若殿下与他正面交锋,难道有必胜把握?”
“谁说我要与他正面交锋?”贺烨挑起一道眉梢:“萧延达应当料不到咱们会预知他这回突击,我想着是,率先锋部预先埋伏,与武威侯形成夹击之势……至于露面这难题,其实也不算什么,我会想个妥当法子,不至于露出丝毫破绽。”竟然是打定主意,要亲自出战给予萧延达重创。
第830章 拜寿风波
十一娘固然不懂得行军作战,但既然是打着巡看的幌子来了苇泽关,自然要与武威侯等会面,询问一番军情,又因贺烨担心武威侯在秦霁面前露了口风,在这父子二人以及一应僚属面前,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关注的情态,直到晚间,与秦明等心腹私下碰头,才真真正正地谈及要务。
为了掩人耳目,十一娘自然被“排除”在外,也就是到了安置时分,方听贺烨说道会商结果。
秦明竟然也赞同趁着萧延达孤注一掷、心浮气躁之际,给予他迎头痛击!
经贺烨解释,十一娘对苇泽关的布防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主要门隘其实有两处,互成倚望,这也是苇泽关易守难攻的关键,敌军想要攻占关城,必须兵分两路,可关外却没有沟通两隘的道路,只是关内却建有阔道,以便相互支援。
而其中,又数东隘尤其险峻,更不利于强攻,贺烨估计,这回萧延达应当会亲自率军攻击东隘,他极想与这北辽战神一战,故而提出先率先锋军,埋伏在关外,如此便能与关内防军形成夹攻之势,到时待故军一乱,关内防军趁机杀出关城,必定能够给予萧延达重创,说不定可以将其斩杀当场!
十一娘也听不出这一计划成算几何,但知道自己并无能劝阻贺烨打消亲上战场的想法,只好叮嘱“小心为上”四字,又关心起殿下究竟要如何“脱身”。
因为眼下,虽说武威侯是将领,但一部分人马仍然是姚潜当年残留,其中当然有太后耳目,贺烨就算可伪装成秦八郎出战,可他若一连几日不露面,说不定就会引起有心人的怀疑,再者还不仅太后耳目,就连武威侯,这回也必须瞒在鼓里。
因为武威侯可不知王妃与太后是貌合神离,且以为王妃是太后忠臣呢,有王妃在,晋王殿下又哪能公然率军出战呢?
“瞒不住武威侯,我只能瞒住王妃了。”贺烨却早想好了计划:“以我这脾性,既来了崇山峻岭,又正值秋高气爽时节,起意游猎尽兴甚合情理,王妃劝阻不住,也只好随我,咱们便在广阳城中逗留几日,王妃留在将军府,我表面上是去游猎,实则乔装打扮潜回苇泽关,再借秦八郎身份出战。”
看来这回还真得几日,陪同韦表姐排遣寂寞了,十一娘无可奈何地暗忖。
这借口倒也说得过去,眼下虽然是敌军逼境,可在苇泽关内,亦有山林延绵,自然不少野兽,贺烨一贯喜好游猎,奔波这一趟,不肯空手而回也是情理之中,他带着亲卫去狩猎,十一娘却还得交接清楚军需,那么自然不会跟着游猎玩乐,两人是分开行动,十一娘又哪能察知晋王的行踪?
无论是太后,还是武威侯,都能应付过去了。
又说晋阳城中,因着晋王与王妃都去了广阳,至毛夫人寿辰这日,秦霁谨遵王妃嘱令,当然没想着去参加毛夫人的寿宴——毛夫人的请帖原是呈给殿下夫妻二人,可没有顾及诸多姬媵,秦霁等人不去不算失礼,去了反而有些突兀,于是她与婷而,便只遣了阮长史去送贺礼,聊表礼数。
却没想到,那元婉慧今日却偏偏又要出门,秦霁收买的人传回消息,竟然是去了府衙贺寿。
事情既然已经如此,秦霁总不能追去太原府衙将人喊回,她又不愿独担责任,只好又去找婷而商量:“柳妃打击毛维,固然是为顺利推行新政,却也正合殿下意愿,可这回柳妃故意不赴毛夫人寿宴,元氏却偏偏跑去祝寿,就不知是否会扰乱殿下计划,可眼下连江总管也不在府内,我也没有旁人可以商量,只好请阿柳思谋思谋,究竟要不要紧,若要紧,咱们应当如何挽回。”
婷而翻起眼睑看了秦霁一眼,冷笑道:“王妃最信任之人,可并不是我,明明就是孺人你掌管各处人事,早该嘱咐下去,今日不能放元氏出门,这会子,既然孺人说她已经到了太原府衙,纵然要紧,咱们还能登门要人不成?孺人你出了纰漏,却怕殿下怪罪,打算着将我也拉下浑水?孺人是看我蠢笨,如此好欺?”
一番话把秦霁说得面红耳赤,强笑道:“可是柳媵人多心了,我哪有那多想法。”
“孺人想法不多,这时也不会在晋王府了,在我面前,孺人又何必装模作样呢?”
被这话一激,秦霁温和敦厚的架势便再维持不住,拂袖而去。
曹媪便起了疑心,上前询问道:“六娘何必激怒她?便连王妃,往常也并没嘱咐六娘与秦孺人结怨,六娘眼下已经是妒恨缠身,再者这秦孺人,到底不比任氏之流,她可有武威侯府作为倚仗呢,六娘与这位结仇,可是有害无益。”
婷而笑道:“知道阿媪是为我打算,可我这么做,实在也是为了转移秦孺人对十一妹之忌恨,秦孺人将矛头先对准我,十一妹也相对安全些,只这事,阿媪知道便好,就不要对十一妹提起了,免得她又过意不去。”
“可是王妃在秦孺人看来,是听令于太后,迟早会被殿下清算,又何必忌恨针对?”曹媪困惑不解。
“我听江总管称,秦孺人曾经在殿下面前,中伤过十一妹,倘若她真对十一妹毫无忌恨,又哪需多此一举?虽说我也摸不透秦孺人想法,不过这样做,对十一妹总归有益无害。”
曹媪想了一想,由衷感慨道:“六娘处处为王妃着想,这份情义,王妃日后必然会感激报答。”
“当初若不是十一妹,我只怕连与喻郎最后话别也不能。”提起亡故的未婚夫,婷而眼中攸然黯淡,却又极快收敛悲伤:“更不说我与小弟能有今日,尽靠京兆柳亲长维护,十一妹也是为了家族兴衰,方才涉身险难,她肩上承担重任,非常人可比,我也只能竭尽全力分担一二罢了。”
曹媪虽然是得韦太夫人嘱令,明辅婷而实助王妃,可婷而也说得上是她看着长大,自来晋阳,更是朝夕相处,对婷而之遭遇也是一直看在眼里,这时未免生出怜惜之心,故而劝道:“奴婢看来,殿下确为重情重义之人,难道六娘就真没想过……相信王妃也不会介意,毕竟六娘也是殿下正式纳为媵位,若殿下有朝一日真能成就大业,六娘也不可能再得自由身,王妃应当会体谅六娘孤苦,不会介怀。”
婷而莞尔:“十一妹虽是大度人,奈何我执迷不悟呢,我这心中,早已住满一人,却是再容不下其余男子了,再者,如今之我,相比从前,又哪里说得上孤苦呢?若殿下真有一日问鼎九五,相信小弟仕途必定一片光明,这也算是我这姐姐,没有成为他之累赘,而且一生锦衣玉食,并无委屈求全。”
看向曹媪,清亮有若碧空无云的眼睛,哪见悲凄?
“喻郎逝前,曾嘱我保重自身,故我不愿违他心愿,却实在不能再嫁新人,我与他,虽说终究未能结发成婚,可在我心目中,他便是我此生,唯一良人……但这想法,无非是我一己之愿,太夫人与世母为我操心,连阿弟也忐忑不安,我知道我不能那么任性……如今在亲人眼中,我已得归宿,而且我并没有违备心愿,将来九泉之下,与喻郎再见,我也毫无悔愧,岂不大幸?这何尝不是美满幸福呢?阿媪,有多少人,一生看似花团锦簇,子女绕膝,其实不过强颜欢笑,至辞世之前,眼看子孙满堂,却仍心存遗憾?我是真觉庆幸呢,因为我曾经与喻郎相识相知,又有希望完成父母遗愿,并且报偿亲长多年庇护恩情。”
曹媪长叹一声,也不再劝了,转移话题:“那么元氏前往拜寿一事,当真无礙?”
第831章 元氏拜寿
婷而料定元氏就算去给毛夫人拜寿,也不会影响王妃的大计,这料定相当英明。
事实上元氏根本没能顺利进入太原府衙,因为以她的身份,出行时并不能乘坐带有晋王府徽标的车與——这却又不完全是因为她仅为姬媵,而是非但不得晋王宠爱,甚至引起恶鄙之故,一切特例她当然不能享有。
虽说元氏乘坐的车與,不至于破败,反而还甚华丽,可堂堂大尹夫人寿宴,往来者非富即贵,单凭没有徽标的车與,是不能通过门禁的,必须要有请帖。
元氏先是挑起垂纱,露出半张面容,她那侍婢便喝道:“还不让开!”
可迎客的管事压根没认出她来,依然索要请帖,这便闹出一番争执,好在立即有认得元氏的人出来解决——毛夫人的一个庶媳。
大没好气:“听说晋王殿下与王妃去了广阳巡看,阮长史已经代为致歉,没说王妃交待府中媵人会来赴宴呀,再者,元媵人既然来了,也该拿出请帖来,为难下人是何道理?”
围观者一听这话,便晓得晋王妃并未到场了,瞧主家气得,在大门前便开始了冷嘲热讽。
事实上就算元氏今天顺顺利利进了门,并堂堂正正坐在席上,可她区区一个媵妾,哪能代表晋王与王妃?只会落下一个印象,纵然元氏是奉令前来,那也是晋王妃有意打毛夫人的脸,王妃若没空,底下还有个秦孺人呢,要不也是正得晋王宠幸的柳媵人,哪里轮得着这位?
虽说元氏之父是国相,可出嫁从夫,世人看的,可是她在夫家的地位。
毛夫人的庶媳们显然也误解了元氏以这架势到场,确然为王妃有意打脸,故而才委派了个最是头脑简单的人,当着众多宾客面前,给予元氏难堪。
这事传到了薛氏耳中,正在接待贵宾的孙媳妇,险些没急得跳脚:这一群婶娘,可真不省心!纵然是柳妃有意挑衅,到底是大母寿辰,做为主家,哪有与宾客在门前当众争执之理?人家笑话的,还不是咱们不识大体,更不说眼下多少豪贵,就算今日赴宴,也是为了应酬,实则已经不将咱们当一回事,在这眼节骨上,居然还与晋王府争执!又那元氏,也是个粗鄙人,若气怒起来,还不定闹出多大笑话。
便坐不住了,向众人道一声“失陪”,赶忙前往扑火。
果然元氏已经横眉立眼就要开骂,多得薛氏及时赶到,好说歹说将她劝服,一边带着去给祖母拜寿,一边讨好:“咱们两家原就是故交,大母自从知道阿慧来了晋阳,上回赴王妃宴请,还曾当众问起,只是听说阿慧许是不适应太原气候,有些小恙,大母倒不便说面见之话,这回因为寿辰,还念叨着阿慧呢,说不知你有没康复,这回能否一见,可喜阿慧竟就来了,大母必定欢喜。”
元氏却没就此消火:从前因着阿耶是毛公僚属,毛家那些小娘子,便对我呼来喝去,给了我多少气受,阿耶却还令我不得放肆,如今总算盼到,毛公被贬黜,阿耶却仍是宰相,风水轮流转,活该这些人转头巴结,再说,毛公被柳在湄那贱人,算计得灰头土脸,还有什么底气在我面前耀武扬威?!
要说这位的想法还真是玄妙,她明明与晋王妃势不两立,却因为晋王妃算计毛维成功,以为自己也能跟着扬眉吐气……
听她阴阳怪气说道:“既是故交,为何还将我拒之门外,阿薛你一贯奸滑,足证嘴巴上果然没一句实话。”
薛氏被气得眼前一花,咬咬牙才忍住:“也是晋王府阮长史先来致意,道是殿下与王妃都去了广阳,哪曾想到阿慧竟然会赏脸呢?再者今日那管事,从前并未见过阿慧,自然要先验请帖。”
“下人不识我,难道左氏也认不得我?她可点明我是晋王府媵人,却还不依不饶索要请帖,何曾将我当作故交了?”
薛氏眼前又是一花:当真狂妄,元相国在大父面前一直以晚辈自居,元氏不过与我一辈人,竟然将婶娘称作左氏,她真当她是晋王正室嫡妃不成!
于是说出的话,也就开始了绵里藏针:“元媵人也莫怪婶娘,她也是听信下人误传,以为大母寿辰,竟然有人登门闹事,元媵人若早说明身份,迎客管事也不至于误解,婶娘一贯当媵人为自家晚辈,故而方才一、二埋怨罢了,说来说去确是一场误会,媵人既然兴致勃勃而来,想必也不会因为这桩误会耿耿于怀,否则妾身可不敢这时就让媵人给大母拜寿了,不瞒媵人,大母今日可是将大小事宜交给妾身主管,若媵人不消怒气,在大母面前告我一状,大母怪罪事小,若是因此影响了心情,我可就是不孝了,倘若媵人还未消气,莫若在这时打我两下还好。”
薛氏前半段话,实则是将责任推给了元氏,后来强调毛夫人会动怒,也是有警告的意思,不过后边大半段说得相当婉转,又不称“阿慧”,改称“媵人”,其实也是在提醒元氏应有自知之明。
奈何元氏想法玄奇呢?根本就听不懂薛氏的言下之意,只想道:还以为我如今是待嫁闺阁,口口声声称我小名儿?若早称我品阶,我也不至于这样恼怒,毕竟你那丈夫,不过是个白身,你也并非命妇,有什么资格对我用旧时昵称!
这样一想,歪打正着,倒不斤斤计较了,却真伸手打了薛氏两下,虽没打脸,两巴掌拍在薛氏肩膀上,又将她打得眼前一花。
几乎忍不住发火了,却听元氏说道:“好了,我也打过了,便不再埋怨阿薛。”
薛氏:……
“我今日来,可与柳妃无关,不过经过附近,听闻毛夫人过寿,想着毛夫人到底是我长辈,我也应来道贺,没想到那么多,险些闹出过节来,确也是我考虑不周。”
薛氏眼前金星接连冒个不停,狠狠掐了掐手掌心,让自己冷静下来:看来元氏与晋王妃矛盾不浅呀,竟公然称柳妃?那可是她主母!不过也好,她与晋王妃越是闹得厉害,说不定越有利用之处。
紧跟着又是一番讨好,当到毛夫人跟前,赶忙说到:“大母瞧瞧,今早还念叨元媵人呢,媵人这时可不就来了?”
毛夫人立时会意:“可不是,可怜慧儿,怎么刚来晋阳便有疾患?快些过来让我瞧瞧。”
根本就不待元氏贺寿,疼爱有若自家孙女:“看着是轻减许多,你这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正该自己保重才是,原本身子还未康复,哪里就该奔波?还特地为我走这一趟,让我如何过意得去?”
元氏今日哪里是“碰巧经过”,特地就是要来扬眉吐气解闷来着,不过她一贯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听毛夫人这番看似真诚的话,倒也将打击报复目的抛之脑后,当真红了眼圈,也不管今天是毛夫人寿辰,哭丧一般:“夫人有所不知,我哪里是有疾患呀,生生是被柳在湄那贱人陷害!”
底下薛氏被元氏这没头没脑的话吓一大跳,毛夫人两眼却闪闪发光:“这话怎么说?”
于是便听了一遍元氏自为晋王媵后的惨痛经历,毛夫人长叹一声:“不是我不心疼慧儿你,但有些话,我既为长辈,也得提点提点,你呀,终究是媵妾,王妃才是主母,你这行事,也确有莽撞之处。”
毛夫人当然不可能与元氏一拍即合,说王妃坏话,这也是正常应酬的套路,哪知元氏全不在行呢?听她竟然痛哭道:“我何尝挑衅她,明明是她婢女挑衅我,难道我还不如一个婢女?主母怎么了?我家那主母,现如今还不是在乡下种田,大气不敢吭一声!我以为毛夫人是明白人,谁知你也这般迂腐!”
被元氏这么一堵,毛夫人接下来那些火上添油的话竟然不知怎么出口了,眼前也是一花……不,比花还严重,是真真正正的一黑,险些没有拍案而起!
第832章 毛夫人又有计划
又多得是孙媳妇薛氏知机,连忙转圜:“媵人这可误解了大母,大母如此提醒,无非是担心晋王妃诡计多端,媵人日后在她手上吃更多闷亏,媵人试想,你虽说是贵为相府千金,又是太后亲定媵位,晋王妃何尝不是太后赐婚,贵为望族闺秀?你二位争执起来,便是太后也会偏向晋王妃,故而媵人要想自在,岂不是只能争得殿下宠爱?这位要任性起来,有时便连太后也拿他无可奈何呢,有殿下撑腰,晋王妃反而要对媵人陪着小心,媵人才能扬眉吐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