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望族权后-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便是表明,太原祝虽然不愿公然向晋王府示诚,但也没有抵制新政的意图。
虽说陈氏长媳出身太原祝,不过是嫡系分支,太原祝不可能因为柳青城这么一个女婿,便与晋阳陈共同进退。
甄夫人当然也留意见她那娣妇眼中的厉色,心中不无讥讽。
祝济固然也非大宗子,并只有两任官的经历,看似不关要紧,然则到底是嫡系嫡支,太原祝怎会为了一个出嫁女的夫系外家,而不惜顾自家“羽毛”?
三娣妇也太过高看她们陈氏女的影响了!
第772章 惊艳亮相
晋王府这回宴会,场面十分铺张,不惜启用了正堂,而且设宴时,也没有分离男宾女客,云集的宾客不仅将偌大的正厅坐得满满当当,甚至东西二侧偏厅,亦是衣香鬓影,毛维虽然以事务繁忙推托,但并不妨碍其余人赴请,便是毛趋等党徒,今日也应邀而至。
晋王夫妇虽是主家,但因身份使然,不可能行为迎客寒喧之事,光靠阮岭这长史是忙不过来的,不仅王府属官“一拥而上”,便连陆离、尹绅两人都投入了这场宴会当中。
不及午正,大多数宾客皆已入席,纵然有不少青壮子弟,但绝大多数的家族,都是宗长与宗妇一齐出席。
比如太谷罗的宗长罗东升,身边坐着的甚至不是罗六与罗九两个嫡子,而是他的嫡弟罗东风,他们甚至没想到会被仪引入正堂落座,一时受宠若惊。
虽然正堂的主位尚还空缺,堂外阶下,琴箫已经齐鸣,却也并不会妨碍交谈,罗东升当知近处坐着的人是太原甄宗长,一个没忍住,便开始了攀谈,而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太原甄的宗妇徐夫人,似乎对九郎极有好感,正与他的妻子窃窃私语,应是有意将甄氏嫡系嫡女许配给九郎。
虽说那闺秀不大可能是大宗正支,罗东升已然觉得是自家高攀了。
如罗九郎一般的子侄辈,今日甚至都没有资格坐入正堂,故而罗九郎根本没想到姻缘将定,这时他正与孟飞笛谈笑,不过他是与六哥同席,飞笛君身边却坐着妻子袁氏,罗九郎未免不如寻常自在,言谈起来稍稍有些拘谨。
他也还罢了,罗六郎是初次面见孟九嫂,未免更带一些揣度比较,却觉这位九嫂其貌不扬,似乎性情也甚娴静,虽然一直莞尔带笑,说话也不过两、三句,自是听不出什么过人之处,不免便想,这位与万秋山之才的确悬殊,飞笛君又怎会移情别恋?
罗厚就怕六哥犯混,瞧见他冲着九嫂目不转睛,心里又气又急,待得飞笛君夫妇与旁人再去寒喧时,罗厚伸手掐了一下六哥的大腿,小声警告道:“莫要再因旧事冒犯孟九哥伉俪,六哥不过是以貌取人罢了,九嫂若非才智超脱,怎会使得九哥迷途知返?不过在这场合,人家当然不会与你闲扯,只有万秋山之辈,才会有意引人注目。”
罗九郎虽然并不刻板守旧,认为女子当以贞烈为重,但他却不那么喜好如万秋山般张扬的人,而更加看重知书达礼的谦和女子,再次一些,就算不知文雅言行粗直,只要不犯恶鄙,心思纯正,却也比爱慕虚荣者更加可爱。
故而在他看来,孟九嫂胜过万秋山许多,孟九哥“悬崖勒马”才是合情合理。
罗六郎心有不服:“九弟当真能做到不以貌取人?家里但凡采美容貌秀美之婢,哪回不是被你独占?”
想起这事,罗六郎便愤愤不平,从知事至今,在“争夺”婢女的较量中,他就没有一回占过上风。
“咱们为何需要婢女?是因需要她们服侍衣食杂琐,又不用与她们畅谈人生共渡白首,当然不用考虑情投意合见解一致,时常出现身边者,自是要以赏心悦目为优,六哥怎么能用婢女与妻室相提并论?择偶若只论容貌,难道待妻室年华老去,便要停妻另娶?”对于六哥的质疑,罗九弟依然言之凿凿。
罗六郎哑口无言,只好郁闷不已地喝了口浆饮,横竖他也习惯了,自从九弟能把话说得利落,之于口舌之争,他也从来没有占据过上风。
又忽然听闻好些纨绔忍不住将几声惊叹低呼,罗六郎循声望去,眼睛也兀地瞪大了。
原来是今日这场宴会的主家,晋王殿下携同王妃,又有几名姬媵在后跟随,“浩浩荡荡”地从正中一条青石甬道上走来。
而不仅热衷于美色的老少纨绔叹为观止,就连不少女眷,也被“主家”的衣着吸引得目不转睛,暗暗惊赞。
两个颇为英姿翊爽的女子,都是一身窄袖修身的长衣,衣上绣纹并不繁复,一个是青衣绣饰翔鹤,一个是白衣配衬云雀,而无论鹤目雀眼,却似带着神彩灵动非常,再细细一看,鹤羽用的白丝亦有明暗层次,云雀衣上的花枝更加清翠如生,看上去并无色彩缤纷,但分明却用了至少七、八种亮泽不同的丝线,搭配过渡大显用心。
又两个温婉清丽的女子,穿着交领大袖短襦,搭配曳地长裙,衣上分别绣着兰、竹,单论绣样说不上有多新颖,但细致处又涵蕴意趣,如那兰叶尖似有朝露欲滴,修竹上恍惚夕照未沉。
相比这四人,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神情恬淡,却有若月宫仙娥的女子,一袭妃色齐胸长裙,系着金菊诃,那朵慢裹丰盈处的菊色,细细看来分明又不是用金线勾嵌,只觉比常见的更加夺目,又不带俗艳之谬,外衣是一件不如鲛纱薄透,却比锦罗轻盈的大袖衫,不绣花饰,因为那裙摆上绣着的开屏孔雀,已经足够引人注目。
“这定是霓珍衣坊绣品。”有一个曾经得到过王妃赏赐披帛的女眷恍然大悟。
又看晋王妃,石榴红衣黛罗裙,衣上裙袂都不曾绣饰,只是挽着一条百鸟舞春的明蓝地披帛,束系纤腰的锦带上,也绣了花叶衬饰。
就是这一帛、一带,将“霓珍绣”的精致华美集中体现。
总归是,以晋王妃为首,贺烨的妻妾首次在晋阳豪贵面前集体亮相,让众人皆感惊艳。
待落座,十一娘却听毛夫人问道:“怎么独独不见元姬?”
的确,这回贺烨的一孺四媵都出席宴会,唯有元婉慧“称病”缺席。
“她身子有些不清爽,倒是有劳夫人惦记了。”十一娘一句带过。
毛夫人颔首,心中却连连冷哼,当谁不知,元氏因为挑衅王妃,才被剥夺了与宴机会。
要说来,毛、元两家一度交好,只不过毛夫人包括她的孙女们,却皆不爱与庶出的元氏姐妹来往,一直鄙夷其言行粗蛮,毛夫人这时予以关注,也无非是因为将元得志视为同党的根由而已。
十一娘也问毛夫人:“怎么独独不见大尹?”
贺烨刚喝了一口茶水,险些没被“独独”二字呛得咳嗽,借着膝案的遮挡,屈指不轻不重弹了一下王妃手腕:这样直接真的好么?
王妃神色不变,依然是笑意莞尔地关注着毛夫人:“莫不是大尹又染疾患?”
毛夫人挑着眉头:“外子因关心辖区事务,早定好了去阳曲巡察,虽得了邀帖,可也不愿耽搁了公务,相信殿下与王妃不会怪罪。”
毛维就是如此,明明在与晋王府打擂台,并且这事也是众所周知,但他偏要施以掩饰,连拒绝赴宴都要找一个公务为重的借口。
当着众人面前,十一娘也不愿过多讽刺,很是宽容地没再与毛夫人“寒喧”下去,待厅堂之外,乐工们暂停了鼓瑟吹箫,根本便不等晋王殿下这一家之主发表“开场白”,她便说道:“自临晋阳,一来闲务忙乱,二则整修屋舍,至今日,方才准备齐当,今日邀请设宴,无非薄酒数觞、瘦菜几碟,承蒙各位贤达不弃,应邀而至,虽不至宴时,仅先以清茶一盏,敬谢莅临。”
说完才向贺烨示意,后者懒洋洋地举起了茶盏,聊作应酬。
宾主喝了茶,十一娘又再说道:“今日开宴前,趁太原豪贵齐聚之际,先说一件政务……相信诸位已经听说了重建云州一事,云州虽非太原治下,然而太后却下令晋王府督促协治,并允谏,云州得以重建后,推行亦为新政之税制,但因云州与太原情势大有区别,故税制暂时亦需酌情优容,只统总说来,并不会采用人丁征税,而实行拥田、贫富等级为依据之税法。”
说到这里,十一娘冲江怀颔首示意,江怀微微一扬手,便有两列青衣仆僮鱼贯而入,呈上一张书帖。
“帖上所记,便是云州将行之政,多少田亩征收多少地税,以及户税等级。”
众人手里拿着书帖,心中却大是狐疑,云州与太原既然征税有所区别,王妃为何知会云州税制?
第773章 实为铺路
除正堂以外,东西二侧偏厅的宾客当然也都拿到了书帖,当然,他们可没法听清王妃在正堂那一席话,不过各有陆离、尹绅二人“主持”,与王妃的说辞并没有区别。
有人便道:“薛少尹,咱们可不关心云州税制,未知太原将行税制,可也有了条例?”
“细节仍在推敲,至迟七月,便会公布实施。”陆离答了一句,为防众人纠缠于太原税法,立即说道:“虽说朝廷已有政令,鼓励各州农户迁居云州,不过仍然划拨出一定区域,可由太原诸豪贵记名恳荒,先期不取置田钱款,土地归属记名者,由官府造册为凭,不过……依据占田多寡,需得提供不同数量人力支援云州工建,并提供农具借助云州府等等,具体标准,帖上均已书明。”
大周建立之初,为鼓励恳荒,规定荒地可无偿属于开恳者所有,所以重建云州,不可能将荒地出售诸豪贵,也只有“无偿认购”的方式,才能让众人动心。
而关于援助人力、农具等事宜,当然也会造成豪贵的“损失”,不过眼看着三年内减赋的条件,众人掐指一算收益,些微“损失”均能略过不提。
“不过云州既也实行新税,那么咱们在云州之佃农、雇农,以及获益,是否也会算入户等评定依据?”有细心者提问。
陆离颔首:“当然会算为户等依据。”
这下子兴奋的众人便冷静了下来,甚至有吝啬之人发表不满:“据云州税法,需按户等纳钱,咱们虽为太原籍贯,但太原不久也将实行新政,财富越多,纳钱就越多,这岂非得不偿失?”
陆离摇头笑道:“便依云州税法,田产九十石,交税一石,上等户,纳钱也不过收入十五分一,敢问诸位,将田地租予佃农,收税几何?”
关于佃农的收益,并没有法定标准,全靠主家是否宽仁,具体举例,好比陆离,与佃农约定收税一成,以百石为例,仅收十石为租,那么佃农当然得保丰衣足食,可这已经是官税的十倍了!
再以晋阳丁为例,百石粮,他们便收五十石为租,眼下亩产大约便是石余,要想年收百石,至少耕种八十亩地,这也几乎是一个壮劳力的极限,一年劳碌,只获五十石粮,若上无年迈父母,下无幼子待哺,只顾自己食耗,去除八石,余四十二石,贩于商贾,获利约为两千五百钱!
如果只是小两口,并保证不患疾病,那么这收益大约也不至于受冷挨饿,花500钱买一头猪,还能偶尔改善一下伙食。
所以在晋阳丁一类人的眼里,佃农的生活已经很好了。
可豪贵们过的是什么生活呢?
一个贵妇,仅是脂粉香熏消耗,不算太豪侈,一般年耗三十贯,便是三万钱,等于一个佃农六十二年的口粮。
豪侈一些,比如晋阳长公主,据闻一年百万脂粉钱!!!
不过薛少尹非常清楚,这时跟豪贵们理论贫富悬殊可谓对牛弹琴,因此提了一句便打住,淡淡说道:“申认云州荒地一事,并非强求诸位,倘若有意者,今日之后,可向府衙书面申报。”
佃农劳碌一年,收入仅为两千余钱,但却并不代表着诸豪贵置百亩田地,收入也不过尔尔,佃农一般没有更好选择,只能将粮粟贩售商贾,价格便会受到极大限制,各豪贵当然不会如此,有的囤积等到荒年贩售牟取暴利,有的是自己便开有商铺,有的与行商建立长期往来,有的甚至于直接将粮食售予边军将领,无论什么渠道,利益都比佃农更高。
陆离察过晋阳丁的底细,不论商铺、屋宅、桑茶等等产业,单论粟田,便有两万亩,租五千亩予佃农,单论剩余一万五千亩,纯获益便达千八百贯,依据新法,仅这粟田,官税约为六百石,那么他损失的不过是60贯钱,有谁会因为这区区60贯钱,便放弃千七百余贯利益?
当然,太原实行新税法,晋阳丁必须承担户税,依他拥有产业、仆役数量,大约是按收入二十分一征收,如若再在云州置田,甚有可能划分为上等,按田利之外的十五分一征收,不想多交赋税,那么便不要再有兼并土地扩充产业的欲望。
说到底,新税法将租庸调令精减为田税、户税两项,目的便是“杀富”,减轻百姓负担。
十一娘之所以今日借此宴会,提倡豪贵申种云州田地,目的之一,亦是为了太原将要施行的新政铺路,她便是想要看看,有多少人“执迷不悟”,又有多少人已经开始计算得失。
“百、八十劳工太原孟还能勉强,老朽代表孟氏一族,先申请恳荒万亩。”太原孟仍是第一个支持者。
“孟兄你又抢先我一步。”太原甄也紧跟着表示。
柳仁笑道:“太原柳愿出一百劳工,再添三万石粟粮,认垦五千亩。”
孟公一听,指着柳仁便笑:“你这老儿,这是故意寒碜我与甄老弟呢,罢,罢,太原孟也出三万石。”
便有一个世族家主喊道:“愚虽不比四姓财力深厚,二、三十劳工还不在话下,愿认垦千亩。”
一时间,场面十分热闹,甚至连陈百加都有些动心,只不过当着毛夫人的面,到底没有胆量显示罢了。
十一娘笑道:“今日只是提上一提,口头认垦可做不得准,诸位真若有意,待明日,正式书面报请罢。”
她当然留意见,还是有一部份豪族,似乎并不热衷于在云州置地,固然可能是嫌些微利益不值动心,也难免是已经向毛维投诚。
但干系不大。
因为绝大多数世族,显然对新政没有异议。
而只靠这一部分豪族,是不能激发太原暴乱的,而只要不生暴乱,少数人不服政令,完全可以用国法镇压。
十一娘相信,毛维在经受一系列挫败之后,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胆量,公然煽动豪族暴力抗法,而且……紧跟着晋阳丁、陈二族便会遭至大祸临头,经过这一回“杀鸡”,那些心存不甘的“猢狲”相信会更添忌惮。
贺烨仿佛早不耐烦,挥一挥手:“还是快些呈上酒菜吧,本大王坐得腰酸背痛,莫如操刀飞鲙,权当活动筋骨。”又挑衅般地环视众人:“哪位有兴致,与我比较一番刀法?”
正堂席上,绝大多数都是些年过六旬的老汉,除了祝济夫妻,也就只有陈百加,因为其父不在晋阳,做为晋阳陈的代表坐在了正堂,可他是万万不敢与晋王烨比较刀法的,要是毛夫人误会他是示诚,那便是无妄之灾了!
孟公先就笑道:“咱们一帮老朽,眼花手抖,哪里还敢献丑?殿下若真要找个实力相当对手,还得去东侧宴厅询问。”
江迂是多机灵,连忙躬着身便去为贺烨寻找“对手”了。
东偏厅坐着的多为各家俊秀,不少年轻气盛爱出风头的男儿,听晋王邀战,竟一下子站出十好几个来,孟飞笛眼疾手快,一把将十五郎扯住:“你凑什么热闹,忘记上回在家切鲙,险些没把指头削断,倒是可惜了那条鲈鱼。”
罗六郎却在怂恿他九弟:“论此一技,你可是出类拔萃,今日正好当众显示,要是被哪家闺秀看中……”
罗厚没好气地白了一眼六哥:“今日赴会者,哪有闺秀,全是有夫之妇!”
“被岳母看中也好呀!”
“敢问六哥,有哪家娘亲只因能切一手鱼鲙,便将女儿妄许予人?”
罗厚没有兴致出这风头,罗六郎倒也不敢勉强,仍然兴致勃勃地“观战”,却突然发现参赛者中,出现了一个不大和谐的人。
“那人是谁,一大把年纪了,竟然还有兴致当众切鲙。”
孟飞笛笑着“引见”:“是太原柳公胞弟。”
罗六郎拍了一下食案:“难道就是那位柳老顽?”
不是罗六郎对柳伫不恭,“老顽”的确是柳伫为自己取的名号,自诩玩世不恭,至老不改。
正堂的确也只他一人应战,柳仁这兄长也就罢了,陈氏却羞得满面通红,恨不能地上忽然裂一道缝,让她遁入。
第774章 一炮而火
为了显示对赴宴宾客的重视,今日十一娘开启了正堂款待,然而这一重院落虽然厅堂雄伟,梁宇辉宏,布置得也是花团锦簇,却因为少了几分花石流水的自然景观,未免失于意趣,又兼主人晋王夫妇都还年轻,尤其正堂席上大部分宾客,单论年龄,可比两人祖辈了,客人未免有些局促,贺烨这主人又显然不爱与长者交流,几巡酒后,殿下便显出有些兴致索然,客人们也只好装作关注堂外歌舞,气氛越发冷淡。
干脆便撤了席面,但这场聚会却也没有终止,只是将场所转移向了东外苑,那处桃李开得正艳,芙渠里莲叶又正鲜翠,又有牡丹亭、海棠阁等台榭可供坐谈,也不拘固定在某处厅堂,由得宾客们游玩谈笑,更比干坐着饮酒有趣。
贺烨因着要维持他不学无术贪图玩乐的表向,不能与诸如柳仁、孟公等谈及军政,其实早便有些无聊,一听十一娘建议“自由活动”,当然正中下怀,赏花听曲他是没有兴趣的,干脆便喊了几个年青俊秀,又兼一群争强好胜的纨绔,拉起两支队伍往毬场竞技去了。
诸多豪贵家主,却是由柳仁“反客为主”代为招待,陆离在旁作陪,也不玩逛,尽在海棠阁里,谈的是朝堂政事,以及晋朔时局。
又如孟飞笛这一辈人,便是由阮岭、尹绅招待,也有谈论政事的,也有赏景品茶的,也有继续饮酒作乐的,甚至有十好几个登上芙渠之畔的高楼,比试起吟诗作赋来,甚是自得其乐。
女眷们却都随着晋王妃,先是坐在了芙渠的水榭里,赏着桃李争艳,品着糕点茶果,闲论妇人之间的话题。
这面芙渠,虽不比得大明宫里太液池烟波浩渺,面积却比玉管居的荷塘又大了数倍,沿堤不仅有桃李樱柳环绕,也养了些孔雀白鹤,看去亦如仙境一般。
十一娘也不单另再让乐伎鼓瑟伴舞,只让在芙渠里放了数叶扁舟,轻分浮叶划水绕来,舟上白衣男子笛音清婉,红裙女儿和声轻唱,隔着水远远地听,这笛歌既有世俗之情趣,又仿佛仙管之灵妙。
她的身边,环绕着婷而等姬媵,如此一来,晋王府妻妾们今日的衣着再度引起了众妇的热议。
“王妃这条披帛,倒是一眼看出必为霓珍绣,却不知秦孺人与任媵人衣上绣工,又是出自何人之手,看着并没有效仿铺翠,但那线色,竟然也是从未见过。”徐夫人先说道。
秦霁便笑应:“妾身们所着衣裙,皆为霓珍衣坊所制,绣工皆出巧娘之手。”
“诸位娘子衣裙上绣饰,无一处落于常俗,煞是别出心裁,让人大为好奇,不免猜测底稿难道出自王妃所绘?”孟九嫂袁氏这时显得格外活泼:“可我细细一看,仿佛又不似王妃笔法,难道,这图样也是孺人口中巧娘构绘?”
十一娘冲她莞尔:“正是巧娘构绘……霓珍衣坊那时在长安之所以甚有声誉,一来当然是‘铺翠’之技极为罕见,二来巧娘义父梁掌柜,深谙如何量体裁衣,这也是他一门绝技,度视客人气度,便能知晓哪种款式更能衬托,连衣料至颜色,又连披帛裙腰等佩饰,一套搭好,再由巧娘绣工点饰,这样一套衣裳,才能不同凡俗。”
“听王妃这么一说,便连咱们这些年迈色衰者都不免动心,也难怪年青媳妇们迫不急待了,就是不知霓珍衣坊何时才在晋阳城开张营业。”甄夫人笑道。
晋王妃屡屡向众人展示霓珍绣不同凡俗之处,用意可谓明显,莫说甄夫人等贵妇又的确热衷衣容装扮,便是真成了“槁木死灰”,只要下定决心遵循新政,那也必须捧场。
“场地是看好了,仍在修缮,大约也得等到七月去了,不过诸位若有兴致,眼下也不妨碍订制。”
这话一说,众人便更有兴趣了,又是孟九嫂追问:“不怕王妃笑话,妾身可是穷人,不知这霓珍衣坊一套衣裙,工价几何?”
“这可得分门别类细说了。”十一娘虽然看见毛夫人与陈郡君两人满脸不以为然,后者更是板着脸,仿佛在这样的场合,说起这些金银俗务是玷污了她一般,然而十一娘可没有迁就陈氏的想法:“如我这条披帛,是巧娘亲手绣成,又用了铺翠之技,工价为五十万钱。”
又拉了身边婷而的手:“又如六姐,这身衣裳是由梁掌柜度设,巧娘绣工,一套衣裙算上搭饰,工价就需百万钱。”
这是抢钱吧!!!
毛夫人瞪大了眼,忍不住说道:“王妃这生意可是暴利呀,裁制一套衣裙,衣料是自备,仅是耗废手工,竟然就要收取百万钱?!”
“巧娘绣工,世间罕见,原本便不是凡俗能比,虽她也培教出不少绣娘,到底不能与她相提并论。”十一娘微微一笑:“霓珍衣坊另外也备有现成款式绣样,供大家择选,只是这些,便不是巧娘亲手绣制了,如披帛,工价五万钱便就足够,又一套衣裙,亦只需二十万钱。”
“那也是有些昂贵了,寻常在衣坊做上一套衣裳,工价也就是千钱。”陈氏终于忍不住说道。
“话可不能这么说,千钱工价,不过是裁制一套衫袍,却不用绣饰花样,比如郡君寻常衣裙,必定都是让家中绣娘衣工裁制,会否去外头衣坊花千钱裁制呢?眼下若雇佣一位手艺出色之绣娘,薪俸一年至少也得花耗十余万,还得包管衣食住行,而这些绣娘,谁又会铺翠绣法,只怕连构绘绣样也甚勉强。”一个妇人立即反驳,仿佛是太原甄的姻亲,看陈氏自然是不顺眼的。
“无论五十万钱订制披帛,抑或百万钱订制衣裙,霓珍衣坊都将保证所用绣样决不会发生类同。”十一娘强调一句。
她倒也不怕被人“抄袭”绣样翻制,因为霓珍绣采用的线色,可都由巧娘掌控着秘方,他人纵然能仿其形,也必然会失/精遂。
徐夫人便笑道:“虽然昂贵,却也是物有所值,我便占个先机,今日便先报备,订制一套度身裁设之衣裙。”
甄夫人也不甘落后:“我与两个儿媳也各制一套吧,度身裁设却就罢了,也不需巧娘亲手绣制,不瞒王妃,我那小儿媳,倒也会画两笔,可自供花样,只需霓珍坊绣制即可。”
三套衣裙便耗三百万钱,甄夫人平常习惯却也没有如此豪阔,只觉花耗个六十万钱,同样能拥有一身看似铺翠的华服,尚在接受范围。
纵然这样低调,没想到还是被她家三娣妇挑剔了:“王妃请恕妾身多嘴,太后曾经屡次告诫贵族切忌铺张,王妃开设一家衣坊,收费却这样昂贵,似乎……并不符合太后主张。”
“陈郡君多虑了,太后禁止铺张,是针对不少京中豪贵为相互攀比,不惜以钱币铺甬,金砖砌墙等等行为,花百万钱裁制衣裙,尚还不在此列,否则长安城中,只怕不少商铺都要关门大吉,这也并非盛世气象。”十一娘微微挑起眉梢:“自从战事告急,晋阳城中商事凋敝,为了缓解财政之忧,我的确有意振兴商市,霓珍衣坊之名,将来也会成为晋阳商市一面旗帜,而衣坊之利,除了维持必要开销周转之外,我也都会尽数用予治政及军需,虽说看来是杯水车薪,然而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故而,推广霓珍绣,并不与朝廷政令相悖。”
晋王妃竟然当众承诺会将霓珍衣坊获利捐资公务?!
甄夫人咬一咬牙:“既然裁制衣裙,非但可以修饰自身,还能够助益战事政局,那么妾身当然要鼎力支持,那三套衣裙,也都交予霓珍衣坊度制吧。”
孟九嫂却叹息一声:“可惜,妾身人穷志短,纵然有心助力,实在拿不出钱,也罢,五万钱之披帛,咬咬牙倒是可以买上一条。”
将她的世母王夫人给气得,一指头就戳上了脑门:“就算世人都晓得你娘家虽是名门,可一贯节俭,你也不用见人就哭穷吧,好了好了,你这套衣裙,便由我这世母为你掏腰包可好?”
孟九嫂眉开眼笑:“妾身也不敢占那百万钱便宜,好在自己也能画两笔,花样倒是不愁,世母只要破费二十万就好。”
“这么说,九儿你倒是为我省钱了?”王夫人哭笑不得。
一时之间,水榭里气氛格外热烈,不少女眷都表示要订制衣裳,当然不是个个都能一掷百万,五万钱的披帛却大是抢手。
十一娘其实并没想到今日会促生现场贩售,只好让碧奴几个婢女在旁将众人的“申请”一一记录,当然也不好让梁松眼下便过来收钱“量体”,答应着明日开始,便着手处理这些订单。
毛夫人看着实在窝火,心说不过是衣用之物而以,又不是缺之不可,值得这般着紧?
她可没有想到,未隔多久,是否拥有一套霓珍坊巧娘亲手绣制的衣裙,俨然成为了大周女子尊贵与否的向征。
第775章 原来如此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争着追捧霓珍绣,比如毛夫人身边坐着十来个妇人,虽说也甚艳羡晋王妃及姬媵们的那身衣裙,却都保持着无动于衷——这些人的家族,都是被毛维早一步拉拢,从前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些实惠,这时当然不好与毛大尹翻脸,便是心中想要购买霓珍绣,都不愿急于一时。
横竖霓珍衣坊不久便要开门营业,到时暗暗再去订制未尝不可。
当水榭里火热的场面稍稍平静,有一个妇人却突然开口:“王妃,妾身听闻一事,心中不那么确信,早想着拜访问询,却又生怕冒昧,今日蒙王妃邀宴,实在是忍不住……未知有位何姓女子,是否寄居在王府?”
——瞧这话说得,寻常拜访生怕冒昧,今日赴宴当着这多人面前问询,倒不担心莽撞了。
这妇人樊氏,为毛夫人姨妹,嫁来晋阳,夫家太原娄,可算四大豪族之一。
不似世族排序,论的是名望根底,豪族的强弱,是以财富作为首要标准,也就是说,太原娄非常有钱。
十一娘当然明白“何姓女子”是哪一位,不过这时却要装一装糊涂:“论说晋王府里,倒是有不少绣娘甚至家属寄住,未知娘子所说之人,是否其中之一。”
樊氏的面皮轻轻一搐,她的眉目原就生得有些“凶险”,纵然是带着笑容,却也有股说不出的阴狠味,而今日她之所以来赴宴,目的便是为了援助表姐,其实也没怎么掩示本性,故而虽然这时多数人不知樊氏有何用意,尽都感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