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妆名捕(水红)-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总管接过,呈给了皇帝。
  皇帝启开看了一眼,“你交给钦天监和礼部,着他们选几个名字待选,既然父皇给二公子赐了名讳,先让钦天监再看看,若是合适,就用父皇所赐的名。”
  莲贵妃接过,应了声“是”。
  皇帝道:“太平城被慕容刚所夺,明日朝上又是一场风波,怕是群臣现在还以为靖王的四个儿女与凤歌还困在太平城呢,早些定名也是好事。”他顿了片刻,暖声道:“素贞,就有劳多费些心,照顾那四个孩子了。”
  “皇上这是说哪里话,臣妾也是他们的长辈,何况臣妾是瞧着靖王长大的。”
  皇帝点了点头,“今日无甚大事,我们早些歇下吧。”
  这皇帝的精力似乎特别好,自娶莲贵妃入宫以来,每隔两日就要痴缠几回,让莲贵妃都有些力不从心。
  *
  翌日,议政殿。
  群臣正在议论纷纷。
  “慕容刚占了太平城。”
  “听说他手握十万兵马。唉,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早前发现有五十万兵马,被朝廷笼络了大部分过来,剩下的也是散的散、逃的逃,忠武候父子领兵平叛,更是将慕容刚吓得四下逃窜,最后一路逃到了北疆。
  谁曾想慕容刚在北疆学有十万兵马,借着靖王殿下在启丹连连告捷,看太平城空虚占了太平城。
  “听闻凤歌公主、靖王的儿女全都在太平城,现下生死未卜啊!”
  “半个月了,唉……”
  太子站在左上首位置,一袭明紫色蛟龙袍,头戴蛟龙冠,往对面的抚顺王、长安王等人瞧了一眼,不满之色难以掩饰。
  四皇子广平王道:“三哥、七弟,你们俩也太不厚道了,你们要去行宫给皇祖父、皇祖母送节礼,好歹与我们说一声。现在弄得,我们兄弟几个好像心无长辈,这可让我们如何立足啊?”
  五皇子延宁王因生母被降才人,前不久因为莲贵妃说情,又才升为贵人,这两年行事低调,为人本分。
  七皇子揖手道:“四哥,我们带着节礼出宫时,容王府、敏王府都添了节礼托我们一道送去。人人都知道的事,我们若是再拉你们,万一你们没备好,不是显得我和三哥行事冒昧。若四哥还想给祖父、祖母送节礼,这离过年还有一个月,你们备好了再另送去便是。”
  四皇子冷哼一声,“大家都是新开的府邸,你能那么快备一车节礼,我们也能备出来。就你们俩跑得快,显得我们兄弟三个都没了孝心,岂不让人笑话。”
  慕容琳不喜与他们斗嘴皮子。
  太子每次都拿四皇子、五皇子当枪使,他自己站在后头观战,一副与他无干的模样。
  “皇上驾到!”
  大总管一声高呼,皇帝一袭明黄龙袍翩然而至。
  百官海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大总管道:“有事议事,百官禀奏!”
  慕容琳手持笏片,朗声道:“儿臣有本要奏!启奏父皇,逆贼为祸北疆,儿臣愿带兵前往围剿。”
  皇帝最得意的儿子还在北疆,现在再放一个去,他有些不放心。
  慕容琳在四川办的谢氏圈地案很成功,恩威并济,软硬兼施,更拿下了四川大小官员二十三人,叛党谢氏在梓州或问斩,或从军肃州,不仅如此,慕容琳还将收没的良田发还百姓,剩下的良田没为官田,以两成的租子租给无田百姓,并督促当地府衙、县衙秉公办理《租契》。
  慕容琳此举,不仅得到皇帝的赏识,也得到言官的夸赞,直说慕容琳颇有当年皇帝年轻时的刚正之风。
  百官不知道慕容琳是容王的亲生儿子,只当是皇帝年轻时与莲贵妃在行宫所出,甚至还有人私下窜掇,建议慕容琳把太子拉下马,慕容琳却是闻而不听。
  皇帝不紧不慢地道:“北疆已有靖王,还有镇北王父子,抚顺王先熟悉北疆战局,此事他日再议。”
  皇帝不让三皇子慕容琳去,那他呢?七皇子迈入中央,“启禀父皇,儿臣请战启丹,愿助二皇兄一臂之力。”
  兵部尚书道:“臣霍元豪请战太平城,愿从逆贼手里夺回城池,解救公主、救出靖王儿女。”
  七皇子忍俊不住,“吃”的失声,见是在议政,立时板起了脸。
  太子带着恼怒地瞪着七皇子。
  四皇子则是摇头暗叹:太失礼了,人家在议政,他乐个屁啊,一副想笑而不再笑的样子,如果他在吃茶,定会一口喷出来。
  皇帝道:“慕容琢,你告诉兵部尚书,凤歌与靖王儿女现下何处?”
  你小子不是笑吗,让你来说正合适。
  七皇子走上中央,朗声道:“两日前,凤歌公主带着靖王儿女、服侍宫人等十余人已平安回京,现,凤歌公主在行宫休养,靖王儿女已平安入宫,暂由莲贵妃、林德妃照顾。”
  回京了!
  太子心头一个机警,怎么会平安回京了?
  皇帝此刻静默地透过龙冠珠帘凝视着太子的眼神变化,似要从中寻出端倪来。
  这几天,群臣不都在说凤歌和几个孩子的事,甚至还有武将扬言要去太平城解救凤歌公主,前几日,太子更出骚主意,力举太子妃的弟弟领兵解救公主,还说若杨公子救回公主,建议将凤歌公主下嫁杨家。
  皇帝险些没拿东西直接砸过去。
  此刻,皇帝对大总管道:“宣靖王儿女觐见受封!”
  大总管一声高呼,这声音如潮似浪,此起彼伏。
  群臣们低声议论。
  “凤歌公主平安回京。”
  “不是说靖王儿女被掳劫?”
  现在人家没事啊,到底是谁在胡闹编造。
  皇帝朗声道:“各位爱卿,确实有人意图掳劫靖王儿女,然,凤歌公主一路追踪,终于将人平安救下!”他喝一声“刑部关爱卿。”
  关霆往中央移了两步,“臣在。”
  “劫持靖王府公子案主交予刑部彻查,无论这幕后之人是谁,定要给朕捉拿归案。”
  这没弄错吧?
  案子可发生在北疆太平城,离这里有三千里之遥,让他去捉劫持靖王儿子的人。
  关霆不敢拒绝,还是高兴地应下,“臣遵旨!”
  外头,传来了“靖王儿女觐见!”
  由远而近,由低而高,直至大总管大喝“靖王儿女觐见!”
  任嬷嬷、青杏等人将四个孩子送到议政殿外,任嬷嬷鼓励道:“大郡主,快去!那金殿之上的人,是你的亲祖父,就像早前嬷嬷教授那般行礼!”
  就是四个小孩子,还有一个看着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奶娃娃,群臣有疑惑的,有猜测的,更有替太子担心的,皇帝要封赏这四个小娃娃,这摆明了就是要扶持靖王。
  靖王夫妻在北疆沙场出生入死,又有人对他的儿女动手脚,皇帝这是说他就要保这几个小娃娃。
  莺莺牵着泉儿的小手,归朝则牵着鹭鹭。
  世人都道: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就是小孩子,尤其是鹭鹭和泉儿,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双明亮的眼睛还四下里张望,泉儿走了一截,看到人群里的慕容琳,突地抬起小手:“叔、叔,抱!抱!”
  莺莺俯下身,低声道:“二弟乖,叔叔有事,现在不能抱你。”她自己弯腰,奋力地将泉儿抱在怀里。
  莺莺也才六岁呀,这么个小姑娘要抱自己一岁多的弟弟,她搂抱着泉儿的腰间,那小腿离地面也不到一尺,硬是这样将泉儿给抱到了皇帝宝座下面。抱起来很费力,可这样的一幕,落在群臣眼里:姐姐爱护幼弟!竟有人不由得眼眶一热,露出感动之情。
  归朝见姐姐抱着泉儿已经走到了,心头一急,也学了莺莺把鹭鹭给抱住,偏他与鹭鹭只差两岁,而他自己虽抱住了人,却不能抱起来,心头着急,突地对旁边的大臣道:“大叔,你帮我抱妹妹!”
  这最近的是个御史,听他一说,伸手将鹭鹭给抱了过去。
  归朝长身一揖:“谢大叔!”
  群臣立时惊叹:“靖王的儿女好教养,小小年纪,就懂友爱,还知礼知节……”
  太子紧握着拳头:这才多大的孩子,一个个就夸起来了。
  他们不是该被劫走了,他不是下令劫不走人就弄死弄残,尤其是儿子,一个都不能留,那些个蠢货,到底是怎么办差的?如果靖王没儿子,看哪个臣子会支持他?

☆、450 赐名

  太子冷着脸,身子僵硬,已一点不落地看在皇帝的眼里。早前他还只是怀疑,可这会子,越发肯定了。派卢平去北疆劫持孩子,还真是他做的。
  莺莺让泉儿跪下,又扶了鹭鹭跪好,自己再与弟弟并排跪好,朗声道:“孙女(孙儿)拜见皇祖父!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个小的,看着哥哥姐姐在磕头,也跟着学样,鹭鹭一磕头,因穿着太多,那小小的身子一歪便撞到了旁边的泉儿,泉儿原就不稳,立时像个球一般地滚了两圈,直逗得群臣瞧得想笑,这几个孩子着实太可爱了。
  莺莺正在为难,她到底要不要过去把泉儿扶起来。
  不想,皇帝已起身离了宝座,迈下丹陛,一把将滚在地上的泉儿抱在怀里:“这孩子有几分像靖王小时候,最像的便是这双眼睛。”他索性抱着孩子回到宝座,问大总管道:“礼部给靖王几个儿女拟的名字可到了?”
  大总管一招手,立有小太监捧了个托盘过来,皇帝提了托盘上的笔,在莺莺的八字下勾了一个“潆”字,又在封号下面圈了一下,大总管朗声道:“皇帝有旨,靖王慕容琪之长女,赐名‘潆’,封号新平,赏一等郡主位。”
  莺莺没弄懂这是什么赏赐,但嬷嬷教过要谢恩,重重一磕,“谢主隆恩!万岁万万岁!”
  据太子所知,两个月前,皇帝特意下旨,赐封萧娜为靖王侧妃,靖王侍妾温双为承仪位。
  一个亲王侧妃所生的庶长女,竟然也能得封一等郡主,封号新平。太子的嫡长女封号便叫“新兴”,这不是与他的孩子一样了。
  “靖王慕容琪之长子,赐名‘津’,赏赐郡王位,封号‘辽’。”
  莺莺冲归朝低声地说了,归朝磕了个头:“孙儿谢爷爷隆恩!万岁万万岁!”
  辽郡王?
  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七皇子皆是郡王位,现在靖王长子就封郡王,这只得个四五岁的小娃娃。
  太子的身子更僵硬了。
  他的嫡子也是郡王。
  靖王的长子也封郡王。
  皇帝给靖王的儿女如此高的封赏,这到底是何用意?
  难道这是暗示:他要准备废太子!
  慕容琪早在七年前就该死了,而今却又活过来,还要与他抢夺。
  这决不是好事!
  “靖王之次女,取名‘潞’封为二等郡主,封号‘新丽’。”
  次女也赐名有封,便是皇帝的公主许多出生都没取名,如九公主、十三公主后来有功,才赏赐了名字,可靖王的女儿竟亦赏了名字。
  莺莺用稚嫩的声音道:“孙女代妹妹谢皇上隆恩!万岁万万岁!”
  皇帝是要补偿靖王?
  对靖王的儿女未免封得太厚重了些,这完全是照着太子宫郡主公子的封例走的。
  群臣们不由得心下猜测连连,难不成,皇帝是要准备换太子了?
  十年前,可就闹过一回啊。
  莫不是太子做了什么事,令皇帝不满?
  大总管在皇帝握笔、勾画之后,又大声道:“靖王之次子,赐名‘泉’,封‘大捷候’。钦此!”
  三个小娃儿又是磕头:“万岁万万岁!”
  莺莺与归朝已经喊完,鹭鹭还在唤“万、万、万、万……岁!”喊完之后,将手指头含在嘴里,俏生生的看着周围,“万岁!”
  大捷候,皇帝给一个这么小的娃封了个“大捷候”,他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抱着个小娃坐在宝座上,可见皇帝对靖王的儿女宠爱得紧,远胜于他对太子孩子的喜爱。
  太子现下可有十几个儿女,可靖王只有四个,两儿两女,物以稀为贵,这孩子莫不是也是如此。
  大总管笑着道:“新安郡主、辽郡王,带着你们弟弟妹妹告退吧!”
  莺莺一时没反应过来,但见大总管对着她说,想来就是说他们,扶起鹭鹭,皇帝把怀里的泉儿放在地上,将他的小手塞到归朝手里,“你现在叫慕容津,你要做一个好兄长,照顾好弟弟,真心的疼他、爱护他?津儿,你可明白了?”
  归朝似懂非懂,心里纳闷:为什么祖父唤他“津儿”,这是他的名字么?
  归朝答道:“祖父,孙儿会对泉儿好,他是我弟弟。爹爹出征前叮嘱过我和姐姐,叫我们照顾好弟弟妹妹。我会给弟弟喂饭,不让他饿着;我还会给弟弟洗脸、洗手,让他干干净净的。”
  “是个好孩子!”皇帝赞赏着。
  所有的孩子小时候都是这等可爱、听话、乖巧,可长大了,就完全变了模样,就如太子,如大公主……他看着这姐弟四人,大的带着小的,一个牵着一个,太子、慕容琪和慕容莹,他们小时候也曾这样吧,为何长大了,太子就要致自己的骨肉弟弟于死地,就连亲侄儿都不愿放过。
  四个孩子出了议政殿,立有嬷嬷、宫人将小的抱起,大的两个就跟着他们离去。
  皇帝长叹一声,“各位爱卿,孩子小的时候,最是善良可爱,看到靖王的孩子都有了,朕……才发现自己真是老啦!”
  崔左相揖手道:“皇上正春秋鼎盛,怎能说老了,否则臣等岂不更老。”
  殿外,传来一块高亢的“报——”
  信使飞快进入大殿,朗声道:“启禀皇上,八百里加急捷报!”
  皇帝道:“说!”
  “腊月初一黄昏,靖王领兵二十万,攻下启丹王城,活捉启丹皇族一百零六人!”
  一声落,大殿上人声喧哗。
  “靖王又打胜仗了,又胜了,哈哈……连启丹王城都给攻下来了。”
  皇帝哈哈大笑。
  又胜了,不到三个月,大燕将士就攻下了启丹王城,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全了,可见靖王这几年在北疆并没有白呆,更收拢了一批能人将士。
  外头,又传来一声高呼“报!北疆连连大捷!靖王殿下收复太平城!”
  这次来的信使一边跑,一边高喊着,进得大殿,“启禀皇上,北疆大捷!靖王麾下副将拓跋丑腊月初二晨袭太平城,活捉六万叛军,活捉慕容刚父子!”
  朝堂上再次如同炸开了锅。
  赢了!又赢了!
  慕容琪一边夺下了启丹王城,一边活捉了慕容刚父子,这个功劳大了!
  这是替皇帝扬威。
  “哈哈……”皇帝大笑。
  群臣个个都露出笑颜。
  太子板着脸装出喜色。
  慕容琪越是优秀,就将他衬得越是平庸。
  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庸,他除了占据“立长不立幼”这条,另两条,慕容琪都有。
  这朝堂的风向怕是要变了。
  皇帝朗声道:“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慕容琭、慕容琏听令!”
  三人齐齐出列,“慕容琪、温鹏远等将士收复失地,征讨启丹,军功卓著,着你三人筹备军饷,择日送往北疆。令慕容琭、慕容琏为****使,代朕前往北疆犒赏三军!”
  犒赏三军,自来都是收买人心的机会,皇帝没把这等好事给太子,也没给任何一位皇子,而是令容王世子与敏王的儿子代为犒赏三军,谁都知道,这二位可是太上皇夫妇养大了,而幼年的慕容琪因中毒体弱,在端仪皇后仙逝后,也养在太上皇夫妇膝前,这二人定是幼年时就认识靖王的,这分明就是皇帝在偏护靖王。
  “臣领旨!”
  大总管道:“有事议事,无事退朝!”
  朝中的年轻官员们个个带着笑颜,尤其是寒门与异地籍名门官员,个个都跟过节一样,对于这位靖王慕容琪,在民间是颇有声望的,年纪轻轻行事果决,既有当今皇帝的果断,又有太上皇的仁慈宽厚。他们当然更希望慕容琪成为未来的皇帝,实在是这位皇子的心胸比太子宽阔得多。
  太子什么都好,心眼太小,还是个爱记仇的,你什么时候说句话得罪了他,他不定什么时候就开始报复回来。
  这怎么是做皇帝的,不能啊!
  皇帝退朝,群臣们聚在一处议论纷纷。
  “要我看,用不了多久,靖王殿下就要班师回朝了。”
  “没这么快吧?”
  “我们大燕既有虎将又有福将。”
  旁的不说,温鹏远会打仗,而且是属于稳打稳扎的虎将。
  再一个忠武候府的秦承嗣父子,那可是出名的福将,再难打的仗,派出秦家为主将,这也能顺遂打赢。
  “东军都督、西军都督现下悬空,谁若在此战中立下不朽战功,便能得到两大世袭官职。”
  近来,朝中留在京城的武将,个个都先行呈折请战,可皇帝没应,这才几个月时间,北疆那边就有好些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将领屡立新功,如同靖王麾下的拓跋丑,文武兼备的秦文,而今都成名将了。
  拓跋丑此次夺回太平城,又活捉慕容刚,这个功劳可不小。
  众人散去,慕容琳立在原处没动。
  七皇子道:“三哥,散朝了。”
  慕容琳道:“我要请战北疆,我自小在北路军营中长大,北疆打得如火如荼,可我却只能在此干等,我要请战!”
  身为皇子,谁不想建功立业。
  靖王拿下了王城,但捷报上没说捉住了启丹新帝萧元昌,如果拿住此人,其功不压于攻下王城。
  七皇子沉声道:“三哥说得是,二哥在北疆数年,吃尽苦头,我们是兄弟,不能再留京城。我也去向父皇请战,请父皇恩允!”

☆、451 诈孩子

  慕容琳勾唇笑道:“你且瞧着,阿琏、阿琭二人一到北疆犒军,事后定不会回京,而是会借理由留在北疆领兵打仗,就他们的性子,定想建功立业。我们是皇家的男子,自比旁人多几分守护百姓的雄心壮志。父皇有句话没说错:终止战争最好的法子,就是天下一统,无论是西凉还是启丹,就该归我大燕,令四海来朝,八方臣服,唯我强大,近邻才不敢欺耳!”
  七皇子朗声大笑,伸手轻拍慕容琳:“三哥说到我心里了,走,我们找父皇去。”
  两人跪在御书房外,请求皇帝同意他们所求。
  跪了不到半个时辰,又有几位武将请战,有秦家初露锋芒的忠武候世孙秦晓耻,有兵部尚书,甚至还有杨家、萧家、崔家的年轻后生,这些少年皆是在军中有一官半职的。
  皇帝原在御书房,听说京城的年轻武将们一个个坐不住了,纷纷请战。
  他心情好啊!
  没有什么比看到后继有人更令人欣慰。
  皇帝对大总管道:“想请战北疆,自有机会。”他不由轻叹一声,“凤歌这丫头,真的病了?”
  大总管笑道:“小马儿和任嬷嬷都说是疲惫过度,病倒了。”
  皇帝可有些不信,“这丫头气性也忒大了些!她不许人唤她公主,得唤她‘江姑娘’、‘小江’,容王还说她性子像雪曦,要朕说,这性子就与容王十足的像,就只他们父女敢与朕对着来。容王想治莹儿的罪,朕不就是疼惜莹儿没治罪,他就称病不上朝了……”
  皇帝连这事也知晓了,这不是小马私下禀给大总管的吗,大总管还叮嘱小马,在人前还是得敬称“公主”,毕竟封号与身份是皇帝赏赐的,这是莫大的天恩,也只江若宁敢这等放肆,若换成旁人,皇帝早下令拉出去,重则斩首,轻则杖责。雷霆雨露皆君恩,她居然敢罢免公主身份,至今百姓们谈到此事还津津乐道。
  无论是江若宁还是容王,这不是都是借着事在耍性子。
  大总管赔着笑脸,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应。
  容王有错吗?没错,人家有理有据弹劾大公主,这是一个称职的臣子。
  凤歌公主有错吗?她的话也没错,至少御史、刑部上下的官员人人称赞,就连百姓也是支持的。
  皇帝有错吗?似乎也没错,哪个父亲不疼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做错了事,可还是得宽容。
  所以,他们都没有错。
  大家各有道理,问题就来了。
  “令兵部和户部抓紧筹备****,慕容琭、慕容琏二人尽快动身前往北疆,得让北疆将士过一个喜庆的好年。”
  因到年节,各地上报的奏折都少了,一些小事六部皆可处置,就剩北疆的大事,可北疆连连大捷,也没什么操心的。
  “老羊子,去把新平、辽郡王唤过来,朕与他们说说话。”
  不多时,任嬷嬷与几名宫人簇拥着莺莺、归朝进了养性殿。
  皇帝静静地审视着两个孩子,手臂一抬,任嬷嬷轻声道:“辽郡王,快去吧!”
  近来,宫人时常对几个孩子说,“皇上是他们的亲祖父,是天下待他们最好的人,而他们是天下最尊贵的皇孙,皇上待你们多好,郡主现在可是有封号的一等郡主呢,多少人都羡慕不来。”
  说的人多了,孩子也觉得就是这样。
  归朝走到皇帝身前,皇帝抱他坐在自己腿上,指着一旁的点心:“给津儿拿过来。津儿告诉皇爷爷,早膳都吃了些什么?”
  归朝想了片刻,觉得这个穿着龙袍的人待他真好,“大包子!”
  “津儿吃了大包子,还有呢?”
  莺莺福身道:“皇爷爷,我们还吃了莲子羹,还有白玉馒头,可好吃了,我们都吃了好多,吃得可饱了。”
  皇帝又道:“潆潆今年几岁了?”
  “回皇爷爷话,莺莺明年就七岁了。”
  皇帝点了点头,“你们一路从太平城回京,这一路上好玩吗?”
  任嬷嬷立时警铃大作,她可是在公主面前许诺不泄漏仙器之事,完了,完了,这两个孩子不知道啊。
  归朝气鼓鼓地道:“我们被姑姑装在一个小屋子里,里面可挤了。”
  莺莺恼道:“胡说!一点也不挤,嬷嬷和姑姑说了,那屋子比坐马车好多了。马车上可巅了,坐上大半日连屁股都巅疼了,可屋子里不巅,就跟在家里睡觉一样舒服……”
  皇帝立时脑门大开,“莫不是你姑姑带着一个像屋子那么大的马车?”
  归朝连连摇头,“皇爷爷,不是!”
  “不是?那你们告诉皇爷爷,这是怎么回事?”
  任嬷嬷立在一边,紧张又不敢说话,只埋下头,装聋作哑:公主啊,不是老奴背叛你,着实这两个孩子装不住话!
  大管家一瞧任嬷嬷那装鸵鸟状,立时就明白了,看来凤歌公主那儿还真有宝贝。
  “潆潆最乖了,长得可爱又漂亮,最难得的是懂事,不会像那皮猴孩子那样欺瞒皇爷爷,对不对啊?”
  任嬷嬷心里暗道:皇上这也太阴险了,先夸哄着孩子,然后让两个孩子说实话。
  莺莺这会子扬起下颌,颇有些骄傲,“皇爷爷,姑姑带的不是屋子,也不是马车,是一件宝贝。一件可厉害的宝贝了。”
  归朝抢着叫嚷:“皇爷爷,我也知道,那是姑姑戴在手上的戒指,戒指里面藏着一个屋子,屋子里面可暖和了,一点也不冷,里面有温暖的大床,还能做饭……”
  世间有这样的宝贝?
  皇帝的眼睛跳了又跳。
  这丫头避着他不见,还学了容王装病,直说要留在行宫,心里定是防备有人夺她的宝贝。
  天下的好宝贝都不该是他的吗?
  这个丫头,心眼也太小了些!
  为什么不敬孝,讨他欢欣,主动把宝贝献出来。
  戒指里藏着个屋子,能睡觉,能做饭,这是多好的宝贝,如果他也有这样的宝贝,她就可以把九龙印、玉玺藏在里面,还有他的一些小秘密,藏在外头多不安全,一古脑儿全丢戒指里藏着……
  皇帝抬头,问大总管:“老羊子,你见过这样的宝贝?”
  大总管忙忙答道:“禀皇上,老奴哪能见过这等宝贝。”又问一边装鸵鸟的任嬷嬷,“任嬷嬷,郡主与小郡王说的可是实话?”
  这问,莺莺不乐意了,大嚷着道:“皇爷爷,我没撒谎,是真的哦!姑姑救弟弟的时候,就是把弟弟藏在里面,那些坏人搜了整个客栈也没找到我们。姑姑给我们买好吃的,嗖——一下就出现了;姑姑要把恭桶弄出来,嗖——又不见了,再回来的时候恭桶就洗干净了……”
  莺莺为了证实她说的是真的,连比带画地说了出来。
  她一说,归朝来兴致了,也跟着姐姐描述、比划,言辞之间对那个宝贝很是喜欢,当然,他们更喜欢的还是姑姑。
  皇帝听了一阵孩子的描述,越发对那东西产生了兴趣,一双厉眸望着任嬷嬷。
  任嬷嬷想装鸵鸟现在也不成,可她不能说啊,只能傻傻苦笑。
  这不是否认,那就是说两个孩子说的是真的。
  皇帝心里暗骂:那丫头倔!固执!不就是他要罚慕容莹,他没应,她有了宝贝也不献给他。她去世外探亲,她外祖一家疼她,少不得给她一大堆的宝贝。
  皇帝此刻笑眯眯地对两个孩子道:“你姑姑那儿还有什么好东西?”
  莺莺眨眼冥思。
  归朝也在用力地想,“姑姑有香香。”
  莺莺立时抢着回答:“姑姑的香香可厉害了,弟弟被坏人抓走,姑姑就是凭着香香寻他和蜻蜓的。”
  “蜻蜓?”
  任嬷嬷答道:“回皇上话,蜻蜓是拓跋将军之女,与新平郡主投缘。那晚恶人劫孩子,将她当成郡主给抓走。”
  皇帝又问:“除了香香、戒指,你姑姑那儿还有什么宝贝?”
  莺莺茫然摇头。
  归朝很认真地想,也没想到旁的。
  皇帝与两个孩子说了一阵话,令任嬷嬷将他姐弟领走,又道:“任嬷嬷,这些日子教教他们姐弟一些宫规,翻年潆潆和津儿就要入太学读书,也着人把读书的物件给置备齐全。”
  任嬷嬷应声“是”,领着姐弟二人告退。
  皇帝打上了江若宁手头“宝贝”的主意,他是皇帝,什么宝贝都有,唯独没见过戒指里藏有一个屋子里的宝贝,有了那样的屋子,岂不是比拥有一间密室还可靠,因为那屋子只有主人能打开啊。
  他想要,急不可奈地想占为己有。
  *
  这厢,皇帝打上了江若宁的主意;那厢,慕容碌回府,告诉容王“父王,姐姐回京了,从太平城到京城只用了十三天,听说累病了,正在行宫休养。”
  容王一听,他闺女累病了啊?他哪里还能待得住,当即令郭承仪给他预备东西,带着几十人的随从、护卫就出京城了。女儿病了,当爹的得去瞧瞧啊,他亏欠这女儿良多,这个时候不好好补偿更待何时。
  容王抵达畅园行宫时,已经是夜里三更时分,恐打扰到太后、闺女,就令三顺儿寻了个院子住下。

☆、452 宝贝

  翌日天一亮,到太上皇那儿请了安,就进了江若宁休养的院子。
  他的运气不错,他来的时候,正赶上江若宁修炼完毕,坐在案前用早膳。
  江若宁笑微微地打量着容王,“听翠浅说,爹是昨晚来的?”
  “我说你这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